登陆注册
1215200000037

第37章 “志思蓄愤“ —“情景交融”—“联辞结采”(5)

但是,要是没有气势,缺乏文采,就是用了平庸的对偶,也会使人昏昏欲睡。一定要使对偶的句子道理圆转,用事贴切,像一对碧玉那样显示文采。应交错地使用奇句和偶句,像错杂的佩玉那样调节,这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刘勰的意思是,对偶和散行要交错使用,对偶使文句整齐,散行则使文句显得错杂而不呆板,那么就会显出整齐错综之美,从而收到最佳效果。这个意见是完全正确的。后来唐代形成的律诗,中间两联用对偶,前后各两联则一般不需对偶,可以用散行文字,这不但符合整齐错综之美,而且能使情感的表达有起伏的节奏。

那么,对偶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呢?难易程度又如何呢?刘勰在《丽辞》篇中总结出四种类型: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长卿《上林赋》云:“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此言对之类也;宋玉《神女赋》云:“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此事对之类也;仲宣《登楼》云:“钟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此反对之类也;孟阳《七哀》云:“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对之类也。凡偶辞胸臆,言对所以为易也;徵人之学,事对所以为难也;幽显同志,反对所以为优也;并贵共心,正对所以为劣也。又以事对,各有反正,指类而求,万条自昭然矣。((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588~589页。)刘勰根据前人的创作情况,总结出言对、事对、反对、正对四种对偶类型,并说明了它们的优劣和难易。应该说,刘勰对中国古代抒情文学中的对偶的首次总结,是有很大贡献的。虽然其中用了一些比喻的说法,但我们还是可以理解它们的思想:第一,对偶在当时是很重要的,特别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骈体文流行,连刘勰自己的《文心雕龙》,也是用骈体文写成的,因此研究对偶的运用表明他们对文学语言的重视;第二,对偶的运用,不可平庸泛滥,对偶与散行文字要间杂使用,达到整齐错综之美;第三,对偶有许多类型,使用时应加以选择。

唐代律诗体式形成,对偶在抒情文学中的地位更重要,使用也更丰富。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对偶,就没有律诗绝句,就没有唐诗、宋词、元曲,就没有古代抒情文学的辉煌。唐代以降,对偶的运用成为抒情文学中极为普通的事情,因此虽有总结,却没有刘勰的《文心雕龙·丽辞》篇那样系统,但总结出的种类更多,如唐代上官仪对于对偶的分类有新发展,他的对偶说见宋仁宗时李淑所撰《诗苑类格》,可此书已佚,只有宋代魏庆之编著的《诗人玉屑》中还保存相关论述:

唐上官仪曰: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又曰诗有八对:一曰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是也;二曰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是也;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是也;四曰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是也;五曰联绵对,残河若带,初月如眉是也;六曰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是也;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是也;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宋)魏庆之著,王仲闻校勘:《诗人玉屑》,165~166页。)

上官仪的六对、八对,中间有重复,如两种说法中都有双声对、叠韵对和双拟对以及同实异名等,仔细分析实际上官仪所列对偶类型共十种:正名对、同类对、异类对、连珠对、联绵对、回文对、隔句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另外《文镜秘府论·东卷·文二十九种对》反映了唐代元兢、崔融等人对对偶类型的更细致的分法,此不赘述。

从现代学术视野看,对偶当然有语言游戏的因素在内,而且规则过死,也会对情感的抒发起束缚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第一,中国古人对于文学语言十分重视,充分利用汉字一字一音和词句容易整齐划一的特点,在整齐划一和错落有致中发挥其抒发情感的优势。我们知道,现代符号学重视修辞的作用,发现一种词语的新结构,就等于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获得一种传达情感的新路径。中国古代抒情文学中的对偶,使诗人能从“对偶”这样的视野中来观察世界、体验生活,并传达出新的情感。对偶作为汉语独特的修辞方式,几乎成为一种思维模式,说“青山”就同时想到“绿水”,说“天上”就同时想到“人间”,说“清晨”同时想到“黄昏”,说“春蚕到死”同时就想到“蜡炬成灰”,说“沧海月明”同时想到“蓝田日暖”,说“两个黄鹂”同时就想到“一行白鹭”……相似或相同或相反的思想、形象概念同时涌出。就是在当前这样的散文时代,对偶作为文化无意识仍然会纠缠着我们的头脑,“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几乎也是一种对偶。

第二,更重要的一点,对偶在抒情文中的运用,可以形成现在所说的“互文性”和张力。诗中对偶的两个句子,在句式上相同,但用字用词则同中似中又有异,对偶的两句或互相说明又互相补充,或相互悖立又相互相容,或相互约束又相互开拓,或相互对比又相互吸纳,相互排斥又相互合作……这样就使要表达的情感更多样更丰富更富弹性,使读者获得更多的联想、更丰厚的诗情画意。郑敏说:“古典诗的对偶是一种极有承受力与开拓性的诗的结构设计,它要求矛盾而共存,在诗句中如梁柱承担着屋瓴,将生活中许多貌似矛盾的现象和诗人生命中复杂的经历带入诗中,大大增加了诗的强度、张力与内涵。多少千古传诵的名句都是在满足对偶的情形下诞生的。若是没有这种相反相成的对偶,也许永远不会有下列这些绝唱: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强度对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打开空间)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动感速度对比)暮从碧山上,山月随人归。(静动对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物之间的恍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动静对比)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风暗千家。(明暗对比)以上只是不计其数的好对偶中偶拾的数例。寻这种诗的格律设计去领悟古典诗词的丰富深邃,也许就能解除我们本世纪对格律的无名恐惧与心理障碍。”(郑敏:《中国诗歌的古典与现代》,见《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324页。)郑敏无疑是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发现了对偶的现代价值,特别是对于现代抒情文学的价值。

第三,对偶的美学意义首先是可以形成视觉的整齐错落的美,其次还在于它简练,又能以少胜多,并容易诵读,容易记忆,容易流传。不错,对偶仅是汉语修辞的一格而已,对抒情文学而言,也是形式因素,但内容呼唤形式的同时,形式也延伸、改造、征服内容。它的重要性对于汉语抒情是毋庸置疑的。

在字词的运用中,中华文学抒情论十分注意语境的营造问题。

在以前的研究中,某些学者过分注意字句“推敲”、个别句子的警策等,而不太重视中国古人对于文学抒情中整体语境的营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值得指出的是,就是在现代汉语文学的教学中,也过分注重字、词、句的孤立分析,把作品宰割得零零碎碎,对于整体语境的把握则显得力不从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重要的缺失。

中华古代文学抒情论,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十分重视字词运用中的语境。那么,中国古人重视抒情的语境经常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对“诗眼”、“炼字”、“诗以一字为工”的提法和做法又应作何理解呢?下面我们就试图来回答这些问题。

前面我们曾提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对诗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这是把诗比喻成有机的生命体———植物。诗既然是有机的生命体,那么它就是一个由字词结构而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个别的字词、句子只有在整体中才能获得意义。中华古文论讲究抒情语境,认为语境的整体性要体现在作品的“气”、“脉”、“势”、“神”、“境”等上面。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篇中说: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

若辞失其朋,则羁旅而无友,事乖其次,则飘寓而不安。是以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斯固情趣之指归,文笔之同致也。((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570~571页。)

刘勰认为,过去(例如春秋时期)对诗断章取义,那是为了比喻。

实际上,章节和句子在全篇的地位,如同蚕茧抽丝,从头到尾,在体制上一定要像鳞片那样紧密连接。开头的话已经包含中篇意思的萌芽,结尾的话,则要呼应前面的意义。这样才能做到文字像织锦缎有花纹的交错,意义像脉络那样贯通,像花苞与花心一样连接,达到首尾一体。要是句子孤立失去配合,就像出门旅行孤独无友,叙事要是违反了顺序,就像游子漂泊在外而不安。所以安排句子切忌颠倒,分章也要考虑到顺序,这是表达情感的要求,无论是韵文还是散文都是一致的。刘勰显然是把作品看成一个有机体,每个字词、句子、章节的安排都要考虑到它的位置,开头的词语的意义,不是随便乱写的,要为作品中部埋下伏笔,结尾的词语也不是随便写上的,它要与作品开头遥相照应,作品必须显示出是一个完整体。

那么这中间靠什么把作品串联起来呢?刘勰提出了“情趣之指归”和“内义脉注”,意思就是所有字词、章节的安排都要围绕着情感的逻辑,使意义的脉络全部贯通。作品是有机的整体,分析作品也必须找到脉络,揭示其“情趣之指归”,而不能把作品宰割得零碎不堪。

王昌龄的《诗格》提出“诗有五用例”:诗有五用例。一曰用字。用事不如用字也。古诗“秋草萋已绿”,郭景纯诗“潜波涣鳞起”,“萋”、“涣”二字,用字也。

二曰用形。用字不如用形也,古诗“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谢灵运诗“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耀”。三曰用气。用形不如用气也,刘公干诗“谁谓相去遥,隔彼西掖垣”。四曰用势。用气不如用势也,王仲宣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五曰用神。用势不如用神也,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唐)王昌龄:《诗格》,见王大鹏等编选:《中国历代诗论选》,40页,长沙,岳麓书社,1985。)

王昌龄在这里提出了诗歌抒情的“用字”、“用形”、“用气”、“用势”和“用神”,这是有价值的。其着眼点在诗歌是有机的整体,因为他所推崇的“神”、“势”、“气”都是一种整体的不可分的东西,若诗人把握住了这些东西,在用词语描写时,就有利于诗歌的整体有机结构的形成。根据他的意见,“用神”,用词语描写人物的神情态度是最好的。其次是“用势”和“用气”,这与韩愈的“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唐)韩愈:《答李翊书》,见《韩昌黎全集》,246页,北京,中国书店,1991。)的观点是一致的。后来也还有不少文论家谈到“气势”对于诗歌描写的重要。如清代李渔在《窥词管见》中提出“一气如话”的观点,他说:“‘一气如话’四字,前辈以之赞诗。

予谓各种文词,无一不当如是。如是即为好文词,不则好到绝顶处,亦是散金碎玉。此为‘一气’而言也。‘如话’之说,即谓使人易解,是以白香山之妙论,约为二字之而出之者。千古好文章总是说话,只多‘者’、‘也’、‘之’、‘乎’数字耳。作词之家,当以‘一气如话’一语认为四字金丹。‘一气’则少隔绝之痕,‘如话’则无隐晦之弊。”((清)李渔著,艾舒仁编选,冉云飞校点:《李渔随笔全集》,583页。)李渔的观点与王昌龄的观点也是一致的。当然,气与势有区别,但也有联系,用词语写出人物情景的“气势”,就不会有割裂感,并有利于诗歌整体感的获得,如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不过写两个多年未见面的朋友见面的情景,所用词语若分别来看,也十分平常,并没有哪一句是特别精辟的,但由于全诗有一种由友情驱动的气势,显示出深切传神而又抑扬顿挫之妙,诗的整体感是无可挑剔的。“用形”、“用字”则在其次。

值得指出的是,中华古代文论中所谓“诗眼”,作为诗中用字的方法,也必须使所用的字既传神又有气势,才能警动全句全篇,这样的“诗眼”才有意义。所谓“诗以一字为工”并不是孤立地用了某个特别的字就“工”,必须把这个“字”(“诗眼”)放置于整句、整篇中去衡量,看它能不能把全诗形成有机整体,看它能不能从境界上提升全诗,这样才能考察出它的意义。如宋代魏庆之说:“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浩然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上句之工在一‘淡’字,下句之工在一‘滴’字,若非此两字,亦焉得为佳句也哉!”“淡”字、“滴”字在孟浩然的那首诗中叫作“诗眼”,可是把这两个字孤立地抽出来分析毫无意义,只有在原诗中,由于它的传神、有生气,提升了全诗的旨趣,这样的“诗眼”才有意义。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词眼’二字见陆辅之《词旨》,其实辅之所谓眼者,仍不过某字工,某字警耳。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

若舍章法而专求字句,纵争奇巧,岂能开阖变化、一动万随耶?”((清)刘熙载:《艺概》,见陈文和点校:《刘熙载集》,140页。)刘熙载的话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诗眼、词眼都应是“神光所聚”。所谓“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意思是说,虽然诗眼、词眼是有限的字词,但必须像“神光”那样,能笼罩全篇,孤立的个别句子的警拔不是最重要的。

第二,不能“舍章法而专求字句”,字句的提炼要着眼于全篇章法,而且能做到“一动万随”,即个别字句的改动、修饰却能带动全篇。中国古人经常说“炼字不如炼意”,就因为“意”是作品的灵魂,关系到作品的成败,所以“炼字”要着眼于“炼意”。看来,在文学抒情中,字句的锤炼必须纳入全篇语境中才有意义,离开作品的语境专求个别句子的警拔是毫无意义的。中国古人所说的“体必鳞次”、“内义脉注”、“首尾一体”、“用神”、“用势”、“用气”、“气盛言宜”、“以意为主”、“一气如话”、“一动万随”等说法,作为词语表达中整体性的追求,与现代文学结构主义重视结构的系统性是一致的,因为中国古人深刻理解“任何系统的个别单位之具有意义仅仅是由于它们的相互关系”([英]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117页。),每句话的意义完全取决于它与全体语境的关系,只是中国古人没有用现代的术语表达而已。

四、“家国情怀”与“独造”———抒情的社会性与个性

同类推荐
  • 感悟爱情:难以释怀的108个思念

    感悟爱情:难以释怀的108个思念

    其实爱情的距离并不是一个白天到夜晚的距离,也不是两小孩儿个校门之间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夜凉如水,灯光如豆,失眠的姚雪站在窗前久久凝视着这个仲夏夜的城市。原本以为高考过后可以和床有个美丽的约会,但是一张意外的纸条却拨乱了她的心弦。
  • 轻舟已过

    轻舟已过

    人生是一条回不去的河流。泛舟其间,苦乐自知。品兴亡更替,看世态炎凉,悟人情冷暖,写自己独特的感受。
  • 李尔王

    李尔王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是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8世纪左右。后在英国编成了许多戏剧,现存的戏剧除莎士比亚外,还有一个更早的无名氏作品,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改编此剧而创作的。故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
  • 怒砸官箴碑

    怒砸官箴碑

    宋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的一天,当朝宰相秦桧以“不服诏命”和“蓄意谋反”的罪名,在朝庭上弹劾率兵抗金的名将岳飞。文武大臣有的惧怕秦桧的势力,不敢为岳飞保本;有的想保本,却又不清楚岳飞率兵在外的详情。就在秦桧奏请皇上削夺岳飞兵权的时候,一名从七品的小吏竟出面诤谏起来。这位小吏名叫辛次膺,官居规谏讽谕的右正言之职。
  • 乡村无眠

    乡村无眠

    本书作品以描写当代乡村生活为主,直面乡村变化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多角度深层次展示村民、干部、穷人、富人等在精神与物质方面的碰撞,从而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显现了一道道色彩绚丽的乡村风景线。同时,散文则记录了作者个人的年少生活,读来在往事回顾中,也对作者有了更深的了解。
热门推荐
  • 德行

    德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他来自云中界

    他来自云中界

    我修的道是大逆不道,我手里的剑只向天斩。对我而言,逆天修行无非就是一场逆流时光的旅途。我叫白小唐,我追寻的只是最纯粹的亘古之谜。我想知道,在万物诞生的前一刻是否还藏着故事。【逆时而上,迎战诸天。这是一个无惧少年向长生天发起挑战的故事。】
  • 斗罗大陆之永恒龙魂

    斗罗大陆之永恒龙魂

    他,缓缓经过.....他,缓缓走过.....他,缓缓离去.....而你却浑然不知。他不会回头。也不会停下,更不会离去。当一位少年与他对视之时,一个传奇,就此诞生!
  • 重生之校花王者保镖

    重生之校花王者保镖

    柳逸重生了,不小心成为大小姐的保镖,而都市中居然还有修炼者……
  • 巴利维尔特

    巴利维尔特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 The Three Musketeers 三个火枪手(V)(英文版)

    The Three Musketeers 三个火枪手(V)(英文版)

    Dumas' classic story, first serialized in 1844, has enthralled readers with its fast-paced plot, endearing characters, and romantic ideals, immortalized by the motto "one for all, all for one."A timeless tale of adventure, romance, intrigue, and revenge,The Three Musketeers is the captivating story. A historical romance, this novel tells of the adventures of the hot-headed young Gascon, d'Artagnan and his three companions Athos, Porthos and Aramis as they gallantly defend the Queen of France, using their wit and their pgsk.com must foil the nefarious plotting of Cardinal Richelieu against the King and Queen, despite his appearance as an ally. D'Artagnan and the three Musketeers must also overcome the villainous machinations of Milady de Winter, whose lethal criminality threatens those in political power and the love of d'Artgnan for Constance Bonacieux.
  • 孤魂剑

    孤魂剑

    他本不重情,却不知无情与情感如火山般仅仅只有一线之隔。当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故事逐渐展开时,当前几代的恩怨情仇一件件浮上水面时,当两位美丽的女子那不为人知的身份暴露时,他还能无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