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5200000002

第2章 导论(2)

这种研究的构想是,中华古代文论遗产十分丰富,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而且在揭示文学问题的普遍规律上面,也有独特而深刻精微的见解。这些见解若能经过现代的阐释和转化,完全可以与西方的文论形成互补互动,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如有的学者指出:“倘若我们希望古代文论作为一种艺术原理的概括而以其理论威力介入当代文论,那么我们还必须有意识地开始侧重一种开放性的宏观研究。”(南帆:《我国古代文论的宏观研究》,载《上海文学》,1984(5))另一学者在谈到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时也说:“研究中国文学史,如果毫不着眼于民族心理素质的发掘、民族审美经验的总结以及在这种心灵支配下的民族文学传统发展规律的探讨,而只停留在一人一事的考订、一字一句的解析上,那是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的。总之,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宏观的世界,迫切需要我们去从事宏观的研究。”(陈伯海:《宏观的世界与宏观的研究》,载《文学遗产》,1985(3)。)这两个学者的意见不完全相同,但是他们都主张“宏观”研究,特别在希望进行“艺术原理的探讨”和“发展规律的探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就是说,那种微观的一人一事一个观点的考订、解释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揭示古代文论的民族特性前提下对普遍规律的探讨。

只有这样,才能总结出具有世界意义的普遍规律,介入当前的文论建设,才可与世界对话与沟通,从而改变那种西方现代文论“霸占”中国文学论坛的局面。

在上述思想达成了某种共识的条件下,中国文论界逐渐涌现出一批“宏观”研究著作。这类著作的一个共同的理论假设是,除《文心雕龙》这样“体大思精”的少数著作外,中国古代文论著作多数是零散的、经验式的、随感式的、直觉式的、点到即止的,但我们不可看轻这样的形态,实际上在它们的深层隐含着一个潜在的体系,有对文学共同规律的揭示。如陈良运的《中国诗学体系》(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全书分为“言志篇”、“缘情篇”、“立象篇”、“创境篇”和“入神篇”。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是“发端于志,重在表现内心;演进于‘情’与‘象’,注意了‘感性显现’;‘境界’说的出现与‘神’的加入,使表现内心与感性显现都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2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作者按照这样的思路,细针密脚,编织得颇为清晰,展现了中国诗学的逻辑体系。又如,在文艺心理学方面,陶东风的《中国心理美学六论》(1990年,百花文艺出版社)以“虚静论”、“空灵论”、“言意论”、“意境论”、“心物论”、“发愤论”为思想线索,展开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审美心理学的阐释,达到了较高的学术境界。季羡林教授曾称赞此书“是一部很值得、很有独特见解的书”,并认为其中“言意论”一篇“贯穿古今,融会中外”(季羡林:《门外中外文论絮语》,见钱中文等主编: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 换》,

10页,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能不能“贯穿古今、融会中外”确实是衡量这类著作学术质量高低的标准。既然是宏观的研究,就不能是就“兴观群怨”谈“兴观群怨”,就“以意逆志”谈“以意逆志”,就“神思”谈“神思”,就“意境”谈“意境”,而是要把中国古代文论放置到古今、中外所形成的视界中去考察,去探求,去把握,并从古今对话、中西对话中得出必要的结论,甚至提出新说。目前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所遇到的最大难点就在这里。

在宏观的研究中,那种将古今或中外的概念、范畴加以简单对应、庸俗类比、随意阐释的现象还严重地存在着。更严重的是用西方文论的名词术语随意剪裁中国古代的文论。这样浅陋化的“宏观研究”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不但辱没了民族的传统,也糟蹋了现代的或西方的文论。在这里,我们不能不对古代文论进行现代的阐释,但同时又不能不力求历史本真;不能不寻求古今中外的共同性,又不能不坚持民族特性。不难看出,我们遇到了一个两难困境。

本课题同样面临这样一个两难困境。我们将不得不寻求新的思路,新的学术策略,对目前学界同行所面对的“困境”有所突破。

三、本课题研究之学术策略

中国古代文论中宏观研究“两难困境”之化解,一定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适当的学术策略。我们的策略可以表述为坚持“三项原则”,即历史优先原则,“互为主体”的对话原则,逻辑自洽原则。

我们认为中华古代文论中宏观研究“两难困境”之化解,一定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适当的学术策略。我们的策略可以表述为坚持“三项原则”,即历史优先原则,“互为主体”的对话原则,逻辑自洽原则。

(一)坚持历史优先原则。历史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客观存在过的一段生活,如“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有过错综复杂的斗争,最后是以蜀国和吴国灭亡为结束,这是一段客观存在的历史;二是指对某段客观存在的生活的记录和研究,如《三国志》作为历史著作就是对三国时期那段生活的记录和研究,这种记录和研究必然含有记录和研究者的主观成分在内,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义的“历史”是不可能完全“复原”和“再现”的,因为人们探究历史(第一义),要依靠第二义的“历史”。既然第二义历史带有记录者的主观成分,那么作为远离历史(第一义)的我们又怎么能完全客观地求得历史的本真呢?就像《三国志》只是其作者的记录,作者的立场是明显的,确有不够公正的地方,我们如何能从这里得到完全客观的本真的历史呢?由此可见,所谓“恢复历史本真”这只是人们的愿望。但是,我们可否因为这个原因就不去尊重历史呢?完全不是。恰恰相反,我们要了解古代的事物,例如了解古代文论,就必须尽可能地将其放置于原本的历史语境中去考察,因为古代文论不是独立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孤立发展的。尽管历史不可复原,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考证和细致的分析尽可能接近历史。因为只有把古代文论放置于历史文化语境中去考察,充分了解它借以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揭示它的意思所在,那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论家所发表的不同文论,才可能被激活,才会从历史的尘封中苏醒过来,以鲜活的样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从而变成可以被人理解的思想。基于这样的理由,我们要坚持历史优先的原则。

(二)坚持“互为主体”的对话原则。西方文论是一个主体,中华古代文论也是一个主体。中西两个主体应互为参照系进行平等的对话。西方文论凭借其政治经济方面的优势,成为一种“强势”话语,构成了对中国文论的贬抑态势。这种情况是不利于中西平等对话的。所以,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对自己的祖先所创造的文化(其中也包括历代文论)应抱着一种有鉴别的认同的态度。这种态度比之于言必称希腊,言必称西方,是更合理的。根本之点是中华古代文论的确包含真理的因素,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真理。20世纪以来那些为学术的现代转型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差不多都是持这种态度的。例如王国维说: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王国维:《国学丛刊序》,见《王国维文集》,第4册,365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王国维显然是想在中西学术之间为中国的学术和中国古代的学术争一个平等的地位,其中透露出来的民族感情是显而易见的。章太炎也说:饴豉酒酪,其味不同,而皆可于口。今日中国不可委心远西,犹远西不可委心中国也。(章太炎:《原学》,见《国故论衡》,上海,大共和日报馆,1912。)这些话表面看起来不偏不倚,但在那个欧风美雨的异常气候下,他的这些话不能不说是在为传统学术打抱不平。大师们还提出了一个坚持中西之间要“互为主体”的原则。西方是一个主体,中国可以以它为参照系;中国也是一个主体,西方也可以以中国为参照系。陈寅恪则说: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见《金明馆丛稿二编》,24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所谓“了解之同情”,就是对于古人的学说,先要搞懂,有真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的“同情”,就是实事求是的肯定,而非极端的民族本位主义。我认为说得更具学理性的是贺麟,他说:旧的里面去发现新的,这叫做推陈出新。必定要旧中之新,有历史有渊源的新,才是真正的新。那种表面上五花八门,欺世骇俗,竞奇斗异的新,只是一时的时髦,并不是真正的新。(贺麟:《五伦观念的新检讨》,见《文化与人生》,5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的确是如此,学术的进步不是凭空出现的,任何新的学术创造必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方能有一个蓄积过程、出发过程和创造过程。这样的学术创造才是有价值的。所以对于我们民族古人在几千年间累积起来的学术,我们必须十分珍惜。“旧中之新”才是有根底的新、真正的新。总之,中华民族传统的文论,是一种“旧”的东西,但是一旦把它激活,它的精微深刻之处,就会显示出来,它完全有资格作为一个主体参与对话。

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并没有排斥或摈除对话的另一方———西方文论。“学术无国界”,真理并不完全在某一个民族的手里。真理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学术大师手里。盲目的本土主义是毫不足取的。西方文论作为西方文化的产物,同样也是源远流长的。特别是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随着欧洲、北美科学技术和物质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理论,凭借其经济政治实力与哲学思潮的更替,也得到了十分可观的发展,有意义有价值的新说迭出。特别是在20世纪,西方出现了“批评的世纪”,文学理论批评此起彼伏。这一点我们在本书开始时就谈到了。我们当然不赞同“西方中心主义”,但是西方文论也有诸如善于分析和立论等长处。而且作为“他者”,“他”可以用一种“陌生化”的眼光,更能见出中国文论的长处与弱点。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作为不同文化条件下出现的“异质”理论,彼此之间可以“互补”、“互证”和“互释”,从这种“互动”中取长补短,这对于揭示文学的共同规律是十分有益的。

中西之间以“对话”取代“对抗”是最佳选择。陈寅恪说过: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见《金明馆丛稿二编》,252页。)这种态度是清醒的、通达的。

对话就要有共同的话题。而恰恰在文学和文论方面,共同的话题是很丰富的。例如,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之一,但是不同民族的文论如何来理解这种精神家园呢?这就很不相同,各有特点。这实际上是对“文学的本体”问题的回答。中国文学最初就是从抒情的角度来理解文学,运用文学,因此中国古人对文学的理解概括地说有三个层面:第一,从人的物理—心理的层面看,文学是由“感物”引起,认为“情”是先天的,情必须接物,才能引起“感应”。

“感应”不是模仿,它是一种特殊的微妙的心理活跃过程。第二,从心理—伦理的层面看,文学是“情”与“志”的抒发。“诗言志”、“诗缘情”、“以情观物”、“情者文之经”、“景语即情语”等说法,一直是中国文学本体论的基本命题之一。从物理—心理的“感物”到心理—伦理的“情”与“志”的激发,这就又递进了一层。情志是内心的活跃的力量,它是文学对象,即使诗人写的是自然景物,说到底也是写情志活动。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面看纯是写景,实际上是写杜甫的思乡之情。“以情观物”、“以景写情”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模式,其原因即在中国古人对文学做这样的理解中。第三,从自然之道的层面看,人的情志又从何而起?在中国古老的“感物吟志”中,人与物互相感应,这是“天人合一”之“道”的实现。在“天人合一”的实现中,人与自然的沟通显示着某种超验的宇宙哲学原理。从第二层到第三层又是一次递进。我们不能把古人的文学“教化”论过分夸大,要看到在文学本原上,我们的先辈提供了更多的东西。上述三层面的“递进”,就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天人合一”式“文学本原”论了。

在上述简单的对中国古代文学本原论的分析中,人们不难了解,在这里已经有了中西的对话,因为这里所提到“物理”、“心理”、“伦理”、“哲学”等术语及其运用,层次的递进分析,与西方“模仿”说的比较等,就是用现代西方的学术视野和方法来阐释中国古代文论,这里就含有“对话”成分。此外,我们还有文学的创作问题、文学作品问题、文学鉴赏问题、文学抒情问题、文学叙事问题、文学理想问题等,都是中西文论对话的共同话题。本书将就这些世界文论的共同话题,进行中西的平等对话。

(三)坚持逻辑自洽原则。中西文论对话是有目的的,不是为对话而对话。中西对话和对话式的比较,都不是牵强附会的生硬比附对应,我们的目的不是给中国古老的文论穿上一件西式的洋装,也不是给西方的文论穿上中国的旗袍,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中国现代形态的文学理论的建设。就是说,通过这种对话,达到古今贯通,中西汇流,让中国古老的文论焕发出又一次青春,实现现代转化,自然地加入到中国现代的文论体系中去。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这就要在中西对话中实现“逻辑自洽”。所谓“自洽”,就是我们所论的问题,无论是以西释中,还是以中证西,或中西互证互释,都必须做到“自圆其说”。所谓“逻辑”也不仅是形式逻辑,更应该是辩证逻辑。既注重了解中国古人的意思所在,了解古人用心之苦,而不过分拘泥于个别字句的解释,也要了解西方文论的意思所在,以全面、深入、变化的眼光来考察问题。

同类推荐
  • 离离:情漠漠 魂离离 那些词 那些事

    离离:情漠漠 魂离离 那些词 那些事

    本书着重挑选了各个时代富有故事性的词,做成各个篇章,以现代视角解读爱情与婚姻的各个侧面,引经据典,文风唯美(结合安意如和白落梅的风格),如《醋坛》、《书媒》《维纳斯的特征》、《雨爱》、《西施眼》、《情夜》、《云开了》、《胭脂戏》、《绝情应是多情》分别写了男女吃醋,书作爱情的媒介,爱情的残缺,发生在雨天的爱情故事,情人眼里出西施,爱情里的游戏,由爱生恨等,典型的小清新,小忧伤。
  • 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对于世界,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于某些人,你却是整个世界。这,就是爱的全部意义。书中共集合了32个小故事,这些故事有着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爱。在这个物欲横飞的年代里,如果你细心,你会发现,爱从未离开过。有时候,我们为了梦想、为了生活奔忙着,甚至忘记了很多爱的样子,忘记了爱对生活的意义。没关系,这本书会带你走进不同的故事,重温那些温暖,并让你感到,周围人的爱,从未停歇过。
  • 病友哈马阿蒂

    病友哈马阿蒂

    两个月前,王四屁股沟里莫名地长了一个红疙瘩,黄豆般大小,开始不痒不痛,只是觉得长在那里有点怪怪的。这样的事多了,不同的是,以前更多的时候是长在脸上,或者身上,那些可以堂而皇之亮出来而不觉得害羞的地方。公然长在脸上的,再早,说是青春痘,不青春后,就叫它痤疮。长在身上的,好发于手臂、胸前或肚皮上,星星点点的,有点红,有点痒,就不叫青春痘而叫它湿疹。用中医的说法,是内里湿热重了,发散出来的疹子。这些事,每个人都会有,随便弄点消炎的药搽搽,几天过后也就平复了。实在顽劣的,弄点鱼石脂敷上,就像如今给半生的水果施点催熟与膨大的药剂。
  • 曹禺探知录

    曹禺探知录

    《曹禺探知录》是作者田本相多年对曹禺研究的相关文章的结集,也是对曹禺及其剧作的探知的记录。《曹禺探知录》分为七个部分,即从相关曹禺研究的论文,曹禺剧作的演出剧评,与天津读者谈曹禺,曹禺学术会议开幕词,怀念曹禺,曹禺论作序言,到创作纪念曹禺的剧作《弥留之际》。作者详细阐述了曹禺研究的三个阶段,即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讨论他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成就;诗化现实主义;纪念曹禺的百年诞辰时,以“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家”来概括曹禺的成就,以及纪念文章。
  • 解读阎府

    解读阎府

    本书共分为沧桑阎府和魅力民俗两个部分,分别从阎锡山及其家族、阎府的主要建筑、阎府的建筑风格、阎府的雕刻艺术等方面解读阎府。
热门推荐
  • 端州风物

    端州风物

    端州是广东肇庆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属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是肇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本书稿以记述了端州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迹、风景名胜、风物人情,图文并茂,语言生动,趣味良多,充分展示了端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是了解和解读端州历史文化的一幅生动画卷。
  • 80后不结婚

    80后不结婚

    当今社会,爱情逐渐淡薄,利益冲突加剧,婚内婚外的男女们对于恋爱婚姻的态度越发现实功利。结了婚的在柴米油盐中挣扎;未婚的被老辈们各种花式催恋催婚;随着二胎的放开,选择生还是不生,成为了诸多家庭讨论不休的课题。随着现实的冲突加剧,致使现越来越多的未婚、已婚男女迷失于现实,纠结于当下。是按部就班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还是逆流而上,过自由自在的快活日子?
  • 事半功倍的生活法则:懒人非常成功的14个秘密

    事半功倍的生活法则:懒人非常成功的14个秘密

    无数人证明了这一点,努力工作并不能如预期的那样给自己带来快乐,勤劳也并不一定能为自己带来想象中的,生活。或许,有的人通过勤劳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但虽有所成,却郁郁寡欢,不断陷入人生的困境。也许你一直在努力工作,而且坚信勤奋会有回报,这无可厚非,但你是否更成该考虑减少无谓遗精力、时间的浪费,用高效的工作方法来获取最大的成功呢?打开本书,你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 补天帝诀

    补天帝诀

    一个宗门被灭后的世家子弟,带着一身秘密,来到人界北域一个四面临敌的小宗门,成了宗门的首席弟子。从此,开启了一条宗门争霸,强者崛起,血腥复仇的道路。
  • 有一种境界叫放下

    有一种境界叫放下

    本书从为人处世、职场、情感、婚恋、家庭、理财、交友等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将放下的智慧娓娓道来,从而让读者了解放下的真谛,在生活中坦然追求、潇洒面对,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赢取真正该拥有的东西,明确奔向自己的目标。
  • 重生之万星璀璨

    重生之万星璀璨

    上一世,她被挚爱所背叛,家破人亡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一世,她从地狱归来,要改变悲惨的结局,让她们付出代价!
  • 追思童年里那抹黑色的记忆

    追思童年里那抹黑色的记忆

    这是一个孩子对童年记忆的追思,也是故乡的情怀。
  • 超神封魔师

    超神封魔师

    在封魔界,有的人生来就会拥有一部魔书。魔书能够将魔兽之魂封印其中,从而获得魔法。这样的人,被成为封魔师。本没有魔书的普通少年乔南,在十六岁的时候觉醒了一颗幸运水晶。从那以后,幸运常伴!魔书、眷兽、伙伴、秘宝接踵而至名誉、荣光、财富、力量纷至沓来“做好事,行好运!”少年乔南,携带着一身光芒四射的正能量,踏上了辉煌的荣耀之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品仙妻,腹黑蛇王吃定你

    绝品仙妻,腹黑蛇王吃定你

    作为一个玩电脑玩的猝死的宅男,萧陌染表示很悲催。然而没死透的魂穿异世,变成了女修士,萧陌染觉得上天还是眷顾她的。为了修道成仙,化名萧陌然,女扮男装闯江湖是没什么问题,顺手救下一只小蛇妖也没什么问题,可是小蛇妖没有按照预期长成大美女,反而变成个男妖孽,一心想娶她当媳妇,这就非常坑爹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