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5200000010

第10章 气—神—韵—境—味 (4)

在西方,基督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一般习惯于把人的精神自由问题归入宗教的领地、神的领地,而与文学无关。这样,文学在古代西方并不十分发达,文论也相对地显得比较贫弱,超验的神性高于一切,文学和文论都处在比较低下的地位,这在柏拉图、黑格尔等人的著作中都表现得比较明显。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他把人分成九等,诗人只属于第六等,与手艺人、工匠在同一等,他们都是制造器具的,其工作由下贱的奴隶、平民去做,奴隶主、贵族是不屑于做的。更有甚者,认为文学、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不具有真理性,而且还迎合人性的低劣部分,这样柏拉图就决定把诗人作家驱逐出他的“理想国”。

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黑格尔,则认为文学低于理念,文学不过是理性显现,它的真实性也就比理念要低,在辩证的发展中,文学和艺术都必然要被拥有绝对真理的哲学所取代。总之,西方古代的学者都差不多把文论归入到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的领域,真理性、真实性这个比较实在的现实问题,就成为西方文论的实在问题和核心命题。尽管席勒、尼采等相信文学、艺术可以取代宗教,真实性不是文论的主要问题,但占主流的看法仍使西方的文论把真实性及其相关的形象性、典型性作为中心范畴。当然,他们也讲美和善,也强调想象和象征,但美和善要以真为基础,想象和象征也要有真实的品格。他们始终重视的是实有,而不是虚无。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以儒、道两家为主。如前所述,儒家的哲学是社会组织哲学,是“入世”的哲学,他们重视社会现实,重视道德伦理,重视经世致用和仕途经济。与此相适应,儒家的文论纲领乃是“诗言志”,主张诗要“发乎情,止乎礼义”(《毛诗序》),强调文学的基本功能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毛诗序》)。这样儒家文论就必然具有重“实录”、重“美刺”的特色。这种把文学与统治阶级的思想和利益相统一的做法,必然把人的思想束缚在他们所规定的“礼义”上面,而无法解决个人的情感寄托、精神解放问题。而以“出世”哲学为根本的道家就出来施展本领,以补儒家之不足,或者取而代之。道家的根本是“道”,“道”与“无”关系很密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春秋)李耳著,(清)魏源撰:《老子本义》,见《诸子集成》第三册,32页。)“有”是现象,是天地万物等具体的存在,“无”是“道”之所由出之处,是超越一切实体的最高本原。老子庄子的崇“无”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庄子提出“有”、“无”相对论,他在《秋水》篇中说: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战国)庄周著,王先谦注:《庄子集解》,见《诸子集成》第三册,103页。)意思是说,对于事物从“有”的方面看,那么没有一种事物是没有的;从“无”的方面看,那么没有一种事物是有的。例如东方与西方,有东才有西,有西才有东,它们之间相互对立,但是又不可缺一,认识到有、无的这种相对性,才能确定事物的功用与分量。应该看到,庄子这种看法是有相当的说服力的。尽管魏晋以来,哲学上“贵有”和“贵无”两派激烈争论,但是老庄的崇尚虚无以及有、无相对论却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态。这种哲学观念和民族文化心态,不能不影响到文学艺术创作,绘画讲究“空白”的作用,音乐讲究“无声胜有声”,而在诗歌创作上就讲究含蓄、淡泊,讲究“以少总多”,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歌创作的这种倾向反映到文论上,就必然要讲究“虚实”、“繁简”、“浓淡”、“隐秀”等关系问题。在虚实关系上,总的要求是要虚实相生,但认为“景实而无趣”、“太实则无色”,强调“景虚而有味”,所谓“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明)谢榛著,宛平校点:《四溟诗话》,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宋代人张炎在《词源》中,对此点讲得特别透彻: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此清空质实之说。((宋)张炎著,夏承焘校注:《词源注》,1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词是文学的一个种类,词要清空,一切文学也要清空。在繁简、浓淡、隐秀等关系上,受崇无思想的影响,虽然也强调要繁简得当、浓淡相宜、隐秀配合,但在具体论诗时,一般都更倾向于简要、淡泊、隐含。接下的问题是,这种清空、简要、淡泊、隐含的文学品格靠什么来体现呢?这就要通过气、神、韵、境、味等范畴来体现。

在“有”与“无”的对立中,在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立和对应关系中,可以说气、神、韵、境、味都倾向于“无”和形而上这一方,辞、形、体格、情景、咸酸等倾向于“有”和形而下的一方。如下图所示:

“有”→形而下→辞→形→体格→情景→咸酸

“无”→形而上→气→神→ 韵→ 境→ 至味

“辞”作为有形的实体并不是文学所追求的高格,必须有形而上的“气”加以统摄、引导和制约,才能有壮势之美。所谓“气直则辞盛”(李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形与神之间,形是具体可感的,是实在的“有”,是可以言传的,但文学的极致不是形似,而是“入神”(严羽),而“神”是内在的、不可言传的,在一定的意义上也趋向于“无”。韵与体格相对应,文学的体格是有迹可寻的,是实有的,而体格所透露出来的韵,则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绵邈无尽,似有实无,也是一种形而上性质的东西。情景与境界之间的关系,也是“有”与“无”的关系,情景都是描写抒发出来的,是实在的,可情景一旦完全交融,提升为境界,就成为“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无”的存在。中国文论所追求的“至味”,如前所说,不是实在的咸酸之味,而是味外之味,实际上也由实在提升为“虚无”。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文论所追求的是以“无”为文化基因的空灵之美、淡泊之美。这是中国文论范畴又一不同于西方的民族文化个性。

五、形成古代文论民族文化个性的社会经济原因中国古代“上农”观念,形成了家邦制度和相互合作、亲近土地、“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这种以家庭为形式的自然农业经济在伦理道德上的反映是“以和为贵”,在文论上的反映就是通过气、神、韵、境、味所体现的以和为美,这与西方海洋国家在文论上以冲突为美是很不相同的。

人的任何观念,包括文论观念,都不是无缘无故生成的,都是根据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起来的。因此,观念的发展何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归根结底,也必须由这个社会的经济条件及其社会心理来加以解释。中西文论观念和范畴的深刻区别,也必须以中西经济不同形态的发展入手,才能得到正确而深刻的解释。在上一章,我们从“上农”的角度,解释了儒、道、释文化产生的社会原因。

这里我们将就中华文论基本范畴的文化个性产生的原因作进一步申说。

(一)农业文明与家邦制度

同类推荐
  • 居里厄斯·恺撒

    居里厄斯·恺撒

    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特以我社方平先生主编、主译的华语世界首部诗体版《莎士比亚全集》为基础,综合考虑悲剧、喜剧、历史剧、传奇剧和十四行诗,精选二十种出版单行本,配以约翰·吉尔伯特爵士(Sir John Gilbert)的全套经典插图,出版“诗体插图珍藏本莎士比亚作品集”。
  • 浮生诗草

    浮生诗草

    竹三的诗,写得很有特色,不仅风格清朗明畅,遣句行云流水,更重要的是,这些诗,是诗人半世生涯的写照。一方面,它概括抒写了我们这一辈人的共同心路;一方面,又写出了他自己独特的经历。在这个点上说,《浮生诗草》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性意义。
  • 蚂蚁部队:八一五后滞华日军覆灭记

    蚂蚁部队:八一五后滞华日军覆灭记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驻扎在山西的侵华日军第一军六万名官兵惶惶不可终日。帝国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城野宏参谋以他无人能敌的口才,给处于绝望之中的第一军将领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使他们相信,日本战败了,只要第一军残留山西,控制山西的资源,就是对天皇,对日本最大的忠诚!六万驻晋日军只要能智慧地利用阎锡山对共产党不共戴天之仇恨,以及与蒋中央难以调和的矛盾,争取到阎锡山的庇护,便可以继续留驻山西,并将山西丰富的煤铁资源牢牢控制在手中,为日本未来的复兴,保存一个取之不竭的物资基地,和一支精锐的先遣军。
  •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听说:中国的好作家是大抵“悔其少作”的,他在自定集子的时候,就将少年时代的作品尽力删除,或者简直全部烧掉。我想,这大约和现在的老成的少年,看见他婴儿时代的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一样,自愧其幼稚,因而觉得有损于他现在的尊严,——于是以为倘使可以隐蔽,总还是隐蔽的好。但我对于自己的“少作”,愧则有之,悔却从来没有过。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当然是惹人发笑的,但自有婴年的天真,决非少年以至老年所能有。况且如果少时不作,到老恐怕也未必就能作,又怎么还知道悔呢?
  • 爱无助

    爱无助

    是—本从男人的视角来透视生活中女性的书,故而所写的人物皆为“男人的另一半”!
热门推荐
  • 侍妾闺门札记

    侍妾闺门札记

    一朝穿越的欢娘栖身专门为达官富贾提供妾侍的瘦马馆,天生注定成为承欢人前,献媚枕畔的妾,却扭悲为喜的宅内奋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苏铭

    重生苏铭

    错过的未来,错过的青春,错过的那个人,午夜里的辗转反侧,你有没有被撕裂般的疼痛,心口上的裂缝,再多的温暖也填补不上的遗憾!假如一切能够回到从前,你想做什么?对苏铭来说,这是个简单而又不简单的事,她本想只要一家人能够幸福的活着就好,可是想要的越来越多怎么办,可不可以多要一点点幸福吗呢!好可惜,她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人生,那么这一次换我从这里跳下去,听说跳楼的人,回一直在这里徘徊,重复遗忘不得解脱,那么,我来替你可好!“咚~”冬日的雪花晕染了一片,彼岸花开了,刺目的耀眼!
  • 三国之奇幻人生

    三国之奇幻人生

    一段三国的奇幻历程一段热血而不失搞笑的旅行一段回忆一段真实人生新书《一缕烟波》武侠,有兴趣不妨过来看看。
  • 我的初恋情人

    我的初恋情人

    顾时逸和贺夕南本是一对青梅竹马,却因为误会分手。分手后的夕南在远离故乡的海滨小城开了一家名为“西南”的饭馆,意为故乡的方向。饭馆承载了夕南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陈力身为好友兼店长帮助夕南守着西南。原以为生活就要这么平淡过下去,夕南突然收到了高中毕业十周年聚会的邀请函,并得知顾时逸也会参加。贺夕南踏上回乡之路,一是为了同学聚会,二是为了寻找食材.与顾时逸再次重逢之时,误会依旧,感情也依旧......
  • 隐身防晒霜

    隐身防晒霜

    如果,你得到了一支能让你隐身的防晒霜,你会做什么?如果,你成为连环凶手的下一个目标,你要怎样逃出魔掌?调香师陶琪意外拥有了隐身异能,却也成为了恶魔的下一个目标。真凶是谁?谁给城市的噩梦裹上正义的糖衣?奇妙香氛,偏见疑云,真相追踪。当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甚至鼻子闻到的都可能是陷阱和谎言,你还会选择相信吗?随着陶琪不断地接近真相,人心背后的隐秘世界也渐渐浮于水面……
  • 蓬折箴

    蓬折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光显暗褪

    光显暗褪

    他毫不起眼,以至于潜伏在凌家十年都安然无恙。毫不起眼到没有人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为什么要来到这个早已经没落的家族……残缺且不连续的记忆依旧在指引他寻找着什么,他要寻找的东西与这个家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被隐瞒的,藏匿的,掩盖的,终会打破黑暗的桎梏,重新展现在人们眼中。
  • 星徒

    星徒

    一个胆小懦弱并且毫无雄心壮志的男孩,却偏要控制着哆哆嗦嗦的身体,即使含着眼泪也要挺起胸膛去保护那些他在意的一切。帮助他活下来的,是敌人们留在自己背后的光能引擎。伴随他成长的,是拥有24重人格和24段记忆的寄生怪物。当男孩变成男人,当这个好孩子在凄惨的成长环境中染上残忍、自私、狡猾、粗鲁等一大堆恶人习性以后,他却登上了那台12米高的机甲,用一双冷眼俯视着联邦星域上演的幕幕肮脏丑剧。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和一个多重人格的兽,将把联邦星域这片规规矩矩的天穹撕开一道什么样的口子?一切尽在《星徒》!
  • 快穿之仙气玖玖

    快穿之仙气玖玖

    一个平平凡凡的高一学生林玖,因为在路上捡到了一个小巧精致的戒指从而获得了机遇,小酒系统可以带他穿越到每个小说里面体验生活,并且每次都可以把在小说里学到的东西保存从而变成现代自己的能力,从此他便开始了白天上课晚上穿越的生活。
  • 寻找尼斯湖水怪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寻找尼斯湖水怪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来自二十三世纪的小朋友,带着他的宠物猪寻找尼斯湖水怪!他们来到了苏格兰去尼斯湖探险。他们采用守株待兔的方法还潜入了水底,陷入了淤泥、遇到了鳄鱼的追赶……这几个小朋友到底还会遇到多少危险,能不能找到尼斯湖水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