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600000017

第17章 吐字正音技术理论及其民族特色(2)

“知归韵”的韵指歌词的韵脚,“归韵”也称“收音”,“知归韵”即要掌握好韵母字尾的处理技术,倘若归韵不准,便成别字,故古代理论家们对字尾的归韵相当重视。沈宠绥云:“下半字面,工夫全在收音,音路稍讹,便成别字。如鱼模之鱼,当收于音,倘以噫衣收,遂讹夷字矣。庚青之青,本收鼻音,若舐腭收,遂讹巾字矣。”(详见第三章第二节)徐大椿《乐府传声·收声》里对收声的重要性及原因作了深入细致的阐发:“天下知出声之法为最重,而不知收声之法尤为重。盖出一字,而四呼取音无误,则其字已的确可辨,犹人所易知而易能也。惟收声之法,则不但当审之极清,尤必守之有力。”徐大椿认为,在演唱中,吐字的收声方法尤其重要。因为在每字出声时,只要四呼五音都没有错误,其字音就大体准确了,这是比较容易理解和做到的。但是,收声的方法则不同,不但要把每字收声时的韵尾分辨清楚,演唱时还必须将其尾音牢牢把握住,不能随意游移。其后,王德晖、徐沅澂《顾误录·度曲八法·收韵》云:“何字归何韵,乃一定之理。往往一不经意,信口开合,则归入别韵,不成此字,实为笑谈。”王、徐二人指出,某字收某韵是天然之理,如果唱者不加以辨别而信口开河则会贻笑大方。又说:“某字收某韵,乃一定之理,人尽皆知。常有出字并不误,乃至行腔,自恃喉音清亮,纵情使去,遂至往而莫返,收音时信口所之,不知念成何字。此为曲中第一大病。”他们认为,那种自恃嗓音清亮,故意炫耀嗓音而忽视字尾收音的演唱是“曲中第一大病”,应当去除。

在音韵学里,不同的韵音有不同的归韵收音法,一般可分为无韵可收的字、有韵可收的字以及特殊收音字三种。无韵可收的字包括七个单韵母和复韵母中的后响复韵母iɑ、ie、uɑ、uo、ue,这类字没有韵尾,可直接收音。沈宠绥曰:“至于支思、齐微、鱼模、歌戈、家麻、车遮数韵,则首尾总是一音,更无腹音转换,是又极径极捷,勿虑不收者也。”如妈(mɑ)、家(jiɑ)两字,在发音之后保持口型不变就可以了,无韵可收。徐大椿曰:“支思,则声从齿缝中出,而收细其喉,徐放其声,切勿令上下齿牙相远,则支思归韵矣。”其意指发“支思”韵的时候,让气息推动声音从牙齿缝里发出,并略为收缩喉部,使声音在气息的推动下慢慢放出。同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使上下牙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不变,这样就可以将“支思”正确归韵了。

有韵可收的字包括收归母音韵尾和收归鼻音韵尾两种。其一,收归母音韵尾的有怀来(ɑi)、灰堆(ui)辙与油求(ou)、遥条(ɑo)辙。从韵母的结构来看,有韵可收的字只有i、u、o三个母音音素处在韵尾的位置,因此在各自延长字腹ɑ、o、e之后再分别过渡或收归到i、u、o的口型位置即可。沈宠绥云:“皆来之腹,厥音为哀孩;尤侯之腹,厥音即侯欧。”如“怀”(huɑi)字,韵尾是母音字母i,唱时在延长字腹ɑ之后再收归i音即能正确归韵。再如“愁”(chou)字,唱时在延长字腹o后再收归u音即可。其二,收归鼻音韵尾的字包括前鼻音韵尾的言前(ɑn)、人辰(en)辙和后鼻音韵尾的江阳(ɑnɡ)、中东(onɡ)辙。字收前鼻音时,舌尖应尽快前伸,抵住上齿齿龈(即抵腭),然后发音;字收后鼻音时,嘴要张开,舌根抬高向后缩,抵住软腭(即穿鼻),然后发音,两者均由鼻音送气归韵。徐大椿《乐府传声·鼻音闭口音》曰:“如庚青二韵,乃正鼻音也。东钟、江阳,乃半鼻音也。侵寻、监咸、廉纤,则闭口音也。”徐氏所说的正鼻音即后鼻音,闭口音即前鼻音,半鼻音则是介于前鼻音与后鼻音之间的音,在音韵学中也一并归入后鼻音。对于鼻音的发声方法,徐大椿云:“正鼻音则全入鼻中,半鼻音则半入鼻中,即闭口之渐也。闭口之音,自侵寻至廉纤而尽矣。”其意指正鼻音的声音都从鼻腔里发出,半鼻音的声音一半从鼻腔送出,这是正鼻音与闭口音之间的过渡音。而闭口音则从侵寻开始到廉纤韵就结束了。

特殊的收音字指在字的韵母字面上看不出有所收之音的存在,但收音时有声音发出,且并不与韵尾的字母音响统一,这种字音在演唱中运用很少。清李渔曾谈到特殊收音字的发音,其分析“箫”字的发音时说:“本音为‘箫’,其出口之字头与收音之字尾,并不是‘箫’。若出口作‘箫’,收音作‘箫’,其中间一段正音并不是‘箫’,而反为别一字之音矣。”大意指虽然“箫”字的本音是“箫”,但其字头与字尾并不是“箫”。如果将字头、字尾都发作“箫”,那么中间的字腹反而不是“箫”,而成别字了。究其原因,在于“箫”字的韵母ɑo是复合韵母的二元音形式,发音时要求将第二元音o进行弱化处理,主要发音则落在第一元音ɑ上,故此时的正音是ɑ,而不是xiɑo。“箫”字“字头为何?‘西’字是也。字尾为何?‘夭’字是也。尾后余音为何?‘乌’字是也。”“箫”字字头出声为x(西)的声母,归韵为ɑo(奥)的韵母,要使唱出的“箫”字清晰、真切,须在收音时用ɑo韵的尾音逐渐将口合拢作u(乌)音结束。这里u音从字面上看是不存在的,但只有轻轻结束在u音上,“箫”字才会准确,否则,唱出的音是xiɑ,而不是xiɑo。但u音又不能与韵母ɑo一起出声,必须在ɑo音结束时才能出现,若过早出现则会变成xiu。可见,李渔对于演唱吐字是研究得非常深入和透彻的。但这种极为细致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又显得过于拘泥、呆板,有书斋化倾向,在实践中稍有不慎,便成画蛇添足。

(三)“准四声”

“准四声”指演唱时要分辨出不同字音的平仄字调变化,以免产生字义理解上的歧义。我国古代音乐以五声调式为主,特别讲究四声与五音的对应关系。初唐元兢《诗髓脑·调声》云:“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在中国古代歌曲的创作中,十分强调字的声调变化与旋律的高低起伏相一致。元周德清认为,元代乐府的创作已经陷入困境,主要原因在于创作者不辨四声阴阳,不注意字的声调与曲调的吻合,只凭自己的喜好随意填词,因此即使歌者的嗓音再好也无法演唱,其作品更是不能传久。他在《中原音韵》中自序云:“歌其字,音非其字者,合用阴而阳,阳而阴也。此皆用尽自己心,徒快一时意,不能传久, 深可哂哉!深可怜哉!”因此,周德清提出,曲词创作的首要任务是审正音韵,严守曲律。元末杨维桢《沈氏今乐府》云:“吁!《关雎》、《麟趾》之化,渐渍于声乐者,固若是其斑乎?故曰今乐府者,文墨之士之游也。”杨维桢对当时一些文人士大夫制曲时全然不顾声律,把写曲作词当做“文墨之游”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正是由于对字的声调的普遍重视,故在吐字正音技术理论中,关于字的平仄声调的发音方法占很大比重。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乐律一》中首次谈到了调整字调的方法:“如宫声字而曲合用商声,则能转宫为商歌之。”南宋张炎《词源·讴曲旨要》曰:“腔平字侧莫参商,先须道字后还腔。”在古代声乐作品中,平声字多以平实饱满的单音上行二度或小三度来表现,上声字用强而结实的高音下行弱收后再上行,以此体现其先抑后扬的特点,其旋律走向常为高—低—高;去声字因其具有一去不返的特性,故多以下行音型来表现,有时为了突出音声渐远的效果,也采用低—高—低的旋律进行;入声字因读音短促,故多用出口即断的单音来表现,后因其归于阳平、上声、去声三声,其音也就变了。如姜夔《杏花天影》下片起句“金陵路,莺吟燕舞”,此句中“陵”是阳平字,“舞”字是上声字,但二字的曲调分别是直接下行的小三度和直接上行的大二度,不能很好地体现字调的特点,因此演唱时可在“陵”字和“舞”字前各加一前依音,以体现字音的特点,从而避免出现倒字。

宋元以后,对字的声调更为重视,明魏良辅《曲律》云:“五音以四声为主,四声不得其宜,则五音废矣。平上去入,逐一考究,务得中正,如或苟且舛误,声调自乖,虽具绕梁,终不足取。其或上声扭做平声,去声混作入声,交付不明,皆作腔卖弄之故,知者辨之。”魏良辅认为,歌者应对字音加以准确辨认,不能随意乱唱。如果字音不正,声音再动听也是不足取的。至于有将上声唱成平声,去声唱成入声的,究其原因在于卖弄声音,明白人是一听就知道的。王骥德在理论上使得南方的“四声”更加细致化和精确化。他在《曲律·论平仄》中将南曲字声归纳为“四声五调”,将“入”声独立而不派入“平、上、去”三声,并对四声的音调特点加以总结;同时指出,北语“入无正音”,南语“入声自有正音”。可见,制定南曲声律的根本依据是南方的实际语言。他还在《论阴阳》中指出南北曲“阴阳”之不同,而平、上、去、入四声都有阴阳,其区分的标志则是发声的“清浊”。王骥德对四声的精要分析使唱者从理论上明确了四声各自的发音特点,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进行区别。此外,明沈宠绥《度曲须知·四声批窾》云:“凡曲去声当高唱,上声当低唱,平入声又当酌其高低。”即去声字要往高处唱,上声字发声要较低,平声与入声字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它的高低走向。

对四声唱法作出系统、完整论述的是清代徐大椿,其《乐府传声》一书中专列《平声唱法》、《上声唱法》、《去声唱法》、《入派三声唱法》四节,详细论述了四声各自的不同特点及处理方法,十分详尽完备。其中《平声唱法》一节颇有总论之感。徐大椿先指出了四声的各自特点:“四声之中,平声最长,入声最短。何以验之?凡三声拖长之后,皆似平声,入声则一顿之外,全无入象,故长者平声之本象也。” 在四声中,平声字的声音延续得最长,入声字最短。如何验证呢?平、上、去三声在拖长以后,都与平声相似,只有入声的发声是短促的一顿而不能延长,因此声音能够延长是平声的特点。继而他对四声的相异之处加以区别:“盖平声之音,自缓、自舒、自周、自正、自和、自静,若上声必有挑起之象,去声必有转送之象,入声之派入三声则各随所派成音。”平声延长时,给人感觉十分舒缓、周正、平和安静,没有起伏动荡的感觉;而上声延长以后会有自下而上挑起的感觉;去声延长后会觉得声音由高而低、一泻而下;入声划分三家之后,当其延长时就和它被划归的那种声调一致了。最后他指出平声字的演唱方法:“故唱平声,其尤重在出声之际,得舒缓周正和静之法,自与上去迥别,乃为平声之正音,则听者不论高低轻重,一聆而知其为平声之字矣。”因此,唱平声字时,尤其要注意在出声的时候就掌握好其舒缓、周正、平和、安静的发音方法,这样自然可与上声字、去声字分别开来,这才是平声字的正确发音方法 。如此一来,无论你的声音如何变换高低轻重,听众都能听出所唱为平声字。

由以上分析可见,吐字正音技术理论在古代唱技文献中占据很大比重,并逐渐被古代唱技理论家们列于唱技诸要素的首位;而在吐字正音技术中,“准四声”的技术又是重中之重。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说唱、戏曲演唱的根本在于传情达意,“若字不清,则音调虽和,而动人不易”,“常有唱完一曲,听者止闻其声,辨不出一字者,令人闷杀”。因此,在说唱、戏曲演唱日渐盛行以后,“字清”也必然成为演唱的第一要义。其二,汉语字音的主要特殊性在于有平上去入之声调,并由此形成各自独立的发音方法,如不明此理,则往往会出现字音错讹、倒字等现象。李渔云:“调平仄,别阴阳,学歌之首务也。”因此,辨别四声、掌握四声的演唱方法成为了理论家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第二节 吐字正音技术理论的民族特色

语言是体现一个民族自身特色的重要标志,就歌唱的吐字发音而言,汉语较西方语言要复杂且困难得多。分析中西方的吐字理论可以看出,尽管二者在歌唱中都提出了“字正”的要求,但由于中西方各自的语言特点和审美习惯的不同,二者在演唱吐字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差异。以下结合中西方的吐字理论对汉语和意大利语(意大利美声唱法是西洋唱法中的典型代表)演唱吐字的主要技术差异略作分析。

一、字头发音技术的民族特点

汉字字头的发音部位十分复杂,诚如徐大椿所说:“虽分五层,其实万殊,喉音之浅深不一,舌音之浅深亦不一,余三音皆然。”汉字共有21个声母,其发音位置如下:双唇(b、p、m)、唇齿(f)、舌尖(d、t、n、l)、舌根(ɡ、k、h)、舌前(j、q、x)、翘舌(zh、ch、sh、r)、舌齿(z、c、s)。可以看出,汉语字头的发音部位不仅分得较细,同时很多发音都在口腔前部,尤其是唇、牙、舌尖音更为明显。除ɡ、k、h三个声母是在口腔后半部的舌根位置发音外,其余18个声母的发音均在口腔的前半部。在民族声乐演唱中,为了演唱音色的统一,必须将ɡ、k、h三个在口腔后半部发音的声母由舌根音转变为硬腭音,即用舌的前半部挡住气息,硬腭着力,在硬腭处形成音阻,使它们进入靠前向上的共鸣管道再发音,由此获得整体音色的统一。

同时,汉语的发音为联合发音,在唱多音素字时要把各个音素巧妙地组合起来,使每个字音都具有整体性,故在演唱时十分强调以字头引出字腹;加之声母的发音属于子音系统,其发声较弱,时值较短,若不伴随母音发音,就很难创造出更多的音节,从而限制了字音的表义功能。因此,为了使字音清晰,必须在发出每个字音的口腔部位上去寻找它的共鸣位置,并迅速与字腹结合,这样才能做到咬字准确,使共鸣出的音量不管扩大多少倍,字音也不会变样。事实上,汉语字头声母从成阻、持阻到除阻的爆破力以及准确的着力点,恰好为字腹韵母的清晰、准确、圆润作了一个极好的铺垫。

正是由于汉语字头声母除阻力度的强弱与字的清晰与否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吐字十分讲究嘴皮子劲及喷口,即要求每个字的字头必须交代清楚(正五音),像喷出来一样敏捷快速、清晰有力。古代唱技理论家、歌唱家多采用举例的方法对字头的不同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如陈元靓云:“正齿止甄征志只,穿牙查摘塞争笙。引喉勾狗鸥鸦厄,随鼻蒿毫好赫亨。”即齿音有止甄征志只等字,牙音有查摘塞争笙等字,喉音有勾狗鸥鸦厄等字,鼻音有蒿毫好赫亨等字。再如清代王德晖、徐沅澂二人曾结合音乐的五音对字头的发音部位进行举例:“喉音土脾宫,如烘、荒、呼、昏、欢是也。齿音金肺商,如春、窗、初、搀、抄是也。牙音木肝角,如经、坚、交、加、姜是也。舌音火心徵,如丁、当、都、低、端是也。唇音水肾羽,如崩、班、包、奔、波是也。”这种论述方法形象生动,便于歌者学习、记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字头的吐发十分重要,但在发字头时必须注意其力度的强弱程度,以及喷口的弹性大小,不能过分夸张,如过分夸张,就会影响发音的纯净,变为字疣。因而沈宠绥特意指出:“今人每唱离字、楼字、陵字等类,恒有一儿音冒于其前,又如唱一那字,则字先顶赘一舐腭之音,俗云‘装柄’,又云‘摘钩头’,极欠干净,此又可名曰‘字疣’,不可误认为字头也。”

同类推荐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
  • 壁画:壁画遗风特色

    壁画:壁画遗风特色

    壁画主要是指装饰建筑墙壁表面的画,就是绘制在天然或人工墙壁上制作的画,分为室内壁画和室外壁画。比如在秦咸阳城发现的比较完整的秦代壁画,是战国中期秦孝公迁都咸阳、营建咸阳宫室时制作,秦咸阳城壁画推进了对秦代历史以及当时绘画艺术成就的认识。壁画被不断应用于历代的宫廷、王府建筑中,增加了这些传统遗产的艺术价值。如泰山天贶殿壁画、西藏布达拉宫的壁画和江南天国各王府壁画等。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 画史:国画历史演变

    画史:国画历史演变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 手艺的思想

    手艺的思想

    《手艺的思想》于2000年初版后,不到一年即再版,于是又有了另外一个封面的重印版,但书的内容没有变化。新书上架不久,即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当时还叫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学术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三周位居前几名。书中文章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发表于各大报纸和专业刊物,有的在发表时还曾经引发讨论,在编辑过程中,作者将它们分门别类整理,并形成作者的“手艺的思想”的思路。每篇文章后面均注明了最初发表的出处,这样读者可以结合发表的年代来整体思索手艺思想与时代变迁的关系。此次修订版删去了几篇现在看来不甚成熟的文章,又增加了若干作者近年来的新作,以期更完整地展现作者思考的脉络。
热门推荐
  • 惊采绝艳穿越公主:西夜传奇

    惊采绝艳穿越公主:西夜传奇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赶了一回流行莫名穿越到一个完全相异的时空身为公主的她毅然和亲不是为了所爱也不是为了国家只因为她背负的命运新婚之夜的交易让一切都改变了轨道谁都不知道天和大陆的传奇在她穿越的即刻就华丽的拉开了序幕……
  • 绝处逢生:靳少慢点追

    绝处逢生:靳少慢点追

    一朝情仇,一世爱恨。我化作飞蛾追逐闪烁的灯火。却哪知,狂风乍起。火已灭,翅已折。希望,爱情,又在哪里?“小黎,给我生个孩子吧。我想要个孩子。”“好!”泪水蜿蜒,你用最美的理由留下我生命最后的年华。今生,我负了你。就让来生的我,以心相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幸福的味道

    幸福的味道

    《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是一套由获奖名家倾情打造的,写给中国少年儿童的小小说文集。所选作品在注重文学性和可读性的同时,更注重作品的价值取向。本丛书既可作为青年一代文学素养训练的读本,又可作为学生作文写作的范文,是通往语文课堂的“直达快车”。《幸福的味道》是冰心奖获奖作家的获奖作品集,精选了“新世纪中国小小说风云人物榜”金牌作家蔡楠,“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国家一级作家邢庆杰等作家的作品。一篇篇短小精悍的小小说,展示了生活的希望和绝望,主人公的困境和坚守,以及生活中的微小幸福。书中有为了使男孩战胜病魔,每天冒充同学给男孩写信的身患绝症的老人;有既要陪伴孩子,又要寻找生活的妈妈;还有思念爸爸,在雪中堆起“雪人爸爸”的小女孩。生活中的点滴付出和微小行动,阐释出幸福的真谛。
  • 不及汪南爱我情

    不及汪南爱我情

    迷糊摄影师VS腹黑男模特,暗恋对象成楼下新邻居。一人一狗,倒追不成反被套路。遇到周汪南之前,苏玖月的梦想是:吃饭、睡觉、拍照。遇到周汪南之后,她把梦想改了改:和周汪南一起吃饭、陪周汪南……(睡觉这个先等等)、给周汪南拍照。多年之后,苏玖月的愿望实现了三分之一,她现在成了给周汪南拍照的摄影师。长空浩荡、烈日炎炎,苏玖月看了看自己相机里帅得一塌糊涂的男模,心想:“不愧是我看上的男人啊!”于是她又把梦想改了改:继续追周汪南、继续坚持不懈地追周汪南、和家里的汪一起坚持不懈地追周汪南。
  • 曾经清晰的某个角落

    曾经清晰的某个角落

    写实类总裁文他,遭遇惨痛,白手起家,性情温和,感恩之心,害怕薄情这个又薄情了那个!她是陪伴他白手起家,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勤勤奋奋的妻子!而她是她的表妹,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走进了他们的婚姻!如果爱是一江春水,会不会有一天源头变成了沙漠而岌岌可危。或者源头之水流向了他处,不再流向曾经抚慰的地方...曾经清晰的某个角落
  • 神女驭天下

    神女驭天下

    她,嗜杀,残忍,21世纪堪称完美的天才特工。一朝穿越,将军府废物三小姐弑亲重生,血祭,她逆天夺下凤凰灵魄,成为拥有至尊灵术的神女。得她者得天下?笑话,这个天下的王就不能让她来当!!!天地动荡,五大族裔纷乱相争,她,凭一已之力屠杀十万大军夺城镇压,一张绝世容颜,一举威慑天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带着蚂蚁森林玩修魔

    带着蚂蚁森林玩修魔

    李孙华穿越了,好吧他也不确定自己穿越了没,世界好像还是那个世界,但有不是原来的那个世界,妖魔横行,鬼怪出没,人好像还是那个人,但有不是原来的那个人,三年的野鸡大学生涯,变成了三年魔道外门弟子生涯。同时自己的脑海意识里突然还多了一样东西,蚂蚁森林…………
  • 邪王宠成瘾:精分王妃戏不停

    邪王宠成瘾:精分王妃戏不停

    这宁王妃慕容恩可是出了名的循规蹈矩,也不知怎的一失足竟摔成了精分戏精。时而刻板,时而机灵,时而温婉,时而霸气,把死水一般的王府生活,搅得是鸡飞蛋打、啼笑皆非!“王爷,今夜良辰美景、佳人在怀,不如,把钱结一下呗?!”“王妃可是忘吃药了?”“怎么一谈钱就吃药,王爷,您讲点职业操守好不好?!”本文纯属轻松消遣,切勿较真。
  • 骨生灵

    骨生灵

    秘羽林深处是一颗千年妖树,红的如被鲜血浸染过的叶子,数十人合抱围成的树干,远远望去像一把打开的红油纸伞。妖树旁是一汪血池,方圆百里都闻得到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