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8200000004

第4章 前言(二)

三、《中藏经》对藏府辨证理论发展的贡献

鉴古观今,医籍传世与否,自当首重学术价值。若学伪术伪,则虽非伪托亦终不传,若学真术真,则虽伪托亦终不可不传。《中藏经》因伪托之名蒙尘千载而终传于世者,盖其学术思想渊源于《内》、《难》,而又以脉证形气决生死,以藏府辨证为中心独树一帜,而其具称于世者,乃《中藏经》在藏府辨证理论发展中之创新卓见。纵观之,《中藏经》对藏府辨证理论发展主要有如下三大贡献:

(一)新释“三焦学说”。三焦之名称,始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之论争,源起于《难经·二十五难》。其歧义在于三焦之名实与功能。历代医家各陈己见,大略而言之则有:《难经·二十五难》之“无形”说;《难经·三十一难》之“部位”说;宋代陈言之“有形”说;明代虞抟之“腔子”说。继之,清代则又有唐宗海之“油网”说;张果之“右肾下脂膜”说;沈金鳌之“匡廓”说;章太炎之“淋巴系统”说等等,迄今无有定论。若言三焦之功能,则初谓为决渎之官、中渎之府,主司水道,强调与膀胱之关系至为密切。继而谓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强调化气与行水之功能。

《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载:“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府,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又名玉海、水道。上则曰三管,中则名霍乱,下则曰走哺,名虽三而归一,有其名而无形者也,亦号曰孤独之府。而卫出于上,荣出于中。上者,络脉之系也;中者,经脉之系也;下者,水道之系也,亦又属膀胱之宗始。主通阴阳,调虚实。呼吸有病,则苦腹胀气满,小腹坚,溺而不得,便而窘迫也。溢则作水,留则为胀。足太阳是其经也。”上述之论,力主无形而可分部位,此则宗《素问》、《灵枢》之原旨而又不悖《难经》之本意。由此可以认为:中医学定名三焦,初始之意乃包罗诸藏而分为上、中、下三部,因其功能泻而不藏而归属于六府,且独立于五府之外而名孤府;又因基于对其功能之初始认识,而名“玉海”,此即本篇谓之“足太阳是其经也”之由来。随着对其功能认识之深化,知其能主持诸气而内清藏府,故又名之曰“中清之府”。上述所论三焦之功能,谓其“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且明确指出“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此种认识与总结,贯古达今,补充、综合、发展《内经》、《难经》关于三焦之蕴义,使三焦之名称与功能得以较合理而全面统一。

(二)创新藏府病机学说。《中藏经·阴阳否格论第六》载:“阳气上而不下曰否,阴气下而不上亦曰否,阳气下而不上曰格,阴气上而不下亦曰格。否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升降出入乃运动的基本形式,气分阴阳,故气机升降即阴阳升降。人生于天地之间,顺乎天地阴阳升降则生,逆之则死。而阴升阳降方可阴平阳秘,若阴降而不升,阳升而不降,则是阴阳否格,诸病乃生,进而阴阳离决。故《中藏经》论述藏府病机之始即明言“否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亦即谓气机升降不相顺接。

《中藏经·寒热论第七》载:“人之寒热往来者,其病何也?此乃阴阳相胜也,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又上盛则发热,下盛则发寒。皮寒而燥者阳不足,皮热而燥者阴不足,皮寒而寒者阴盛也,皮热而热者阳盛也。”寒热乃阴阳所化,故辨寒热即辨阴阳,为藏府辨证之要务,本论以“阴阳相胜”高度概括“寒热往来”实质。阴阳偏胜偏衰,则人体偏寒偏热;阴阳盛衰相胜,则人体寒热往来。此实源于《内经》“阳盛则阴病,阴胜则阳病”之基理。《中藏经》据此而进一步从先后、上下、表里论其相胜之机。其论简而不略。

《中藏经·虚实大要论第八》载:“病有藏虚藏实,府虚府实,上虚上实,下虚下实。”虚实乃阴阳之体类,亦病之属性。而虚实之辨,各家所据不同:或以正气盛衰分,或以邪盛正衰分,或以病与不病分,或以气血分,或以痼新分,或以寒热分,或以结散分,或以壅陷分,或以动静分,或以顺逆分,未能划一。《中藏经》以阴阳之病证、以藏府上下之部位分属虚实之证候,脉络分明,要而不繁。

《中藏经·上下不宁论第九》载:“脾病者,上下不宁。何谓也?脾上有心之母,下有肺之子。心者,血也,属阴;肺者,气也,属阳。脾病则上母不宁,母不宁则为阴不足也。阴不足则发热。又脾病则下子不宁,子不宁则为阳不足也,阳不足则发寒。脾病则血气俱不宁,血气不宁则寒热往来,无有休息,故脾如疟也。谓脾者,土也;心者,火也;肺者,金也。火生土,土生金,故曰上有心母,下有肺子,脾居其中,病则如斯耳。他藏上下,皆法于此也。”上下,乃阴阳之所从,亦藏府病机变化之位。《中藏经》以《内经》五行学说解释藏府病机,以脾藏上有心之母,下有肺之子为例,论证一藏受病则累及他藏,谓一藏不安,则上下(母子)不宁,由是则揭示藏府病机之真谛。

故《中藏经》创新藏府病机之学说可归结为:阴阳、寒热、虚实、上下。

(三)创立藏府辨证八纲。《中藏经·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明言“夫人有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皆见于形证脉气。若非诊察,无由识也”。自第二十一论至第三十二论,集中论述藏府辨证之纲领,先总论而后分论,每论篇名均冠以“虚实寒热生死逆顺”八字,从而创立藏府辨证之八纲。

中医学之辨证方法颇多,而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公认之“八纲”,此八纲亦公认为辨证方法之基本纲领。究其源起,则孕育于《内经》,滥觞于仲景。方隅《医林绳墨》云:“仲景治伤寒,着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直至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以阴阳二纲统表里寒热虚实“六变”,方使八纲成为公认之辨证纲领,且以“阴阳”为其总纲,推演于各种辨证方法,相沿运用至今。世所鲜知者,《中藏经》源于《内经》而异流,以形证脉气为依据,创立藏府辨证之“八纲”,即“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辨病机定性为寒、热、虚、实;辨病势预后为顺、逆、生、死。

《中藏经》之原文,自第二十二论至第三十二论均以形证脉气为依据,以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为纲领进行藏府辨证。如第二十二论,先述肝之生理,即与胆为表里,其经为足厥阴少阳,旺于春,嫩而软,虚而宽为正常之肝气,弦为肝之正常脉象;次述平脉、病脉;又次述以脉象而分虚实和太过、不及;又次述太过、不及诸证;又次述肝病之脉、证、形、气。以此为据而辨虚实寒热,决生死顺逆,井然有序。凡五藏则有太过不及之辨,凡六府则仅言脉证而不言太过不及,盖仍本于五行生五藏也。其决生死顺逆,则或言死,或言几日死,或言不治,或言十死不治,或言可治、不妨,或言不治自愈,词确言明。

在论杂病各篇以后,更以“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终竟诸论,其决生死法仍以形证脉气为依据,谓“五脏六腑之气消耗,则脉无所依,色无所泽,如是者百无一生”。故两论共列具决死之脉候计116条。

《中藏经》乃以脉证为中心分述藏府病证之最早著作,创立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藏府辨证八纲,其诊断思想以形证脉气为依据,此即源于《内经》“有诸内必形诸外”之理。

综上所述,《中藏经》在藏府辨证理论发展中主要作出三大贡献,其理论至今仍有应用价值,但尚需进一步通过临床研究使其藏府辨证理论耀古辉今。

同类推荐
  • 现代护理美学

    现代护理美学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融入了美学、护理学、文学、心理学、礼仪学、人际沟通、艺术欣赏等相关知识,体现了本学科的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创新性、综合性和指导性,满足了学科发展、专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是一本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结合、融会贯通的奇书。它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互为应照的整体观念;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也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抗拒死亡、抵御疾病、追求健康长寿的中国医学奠基性经典。它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作为医学理论之准绳,历久而不衰。
  • 家庭安全用药百问百答

    家庭安全用药百问百答

    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近年来,江苏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绩可喜。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探索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引导群众不断提升文明素质。
  • 中医小秘方

    中医小秘方

    有人说中医药是国粹,更有人说民间偏方是“国宝”,是中华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所谓偏方,指药味不多,大众尚未知,且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药方。中国传统医药,自神农尝百草以来,历经五千年而不衰,留下来的偏方,更是历久弥坚,绝非西洋药品所能替代。民间素有“小偏方治大病”“单方气死名医”之说。有些说法虽有夸张之嫌,但其疗效几乎有口皆碑,深入民心。
  • 医道还元注疏

    医道还元注疏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思可以多熏理解:既可以理解为在“注”上作“疏”,又可以理解为有“注”有“疏”。
热门推荐
  • 让好习惯成全你

    让好习惯成全你

    都说习惯决定人生,但是养成一种习惯与告别一种习惯。都绝非易事。因为人们总是依赖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殊不知它既能将你带入天堂,也有可能带你进入地狱!好的习惯贵在坚持,坏的习惯源于惰性。是习惯决定了你的人生价值,前途未卜之时,习惯就是你的方向。在成败的毫厘之间。习惯决定一切!
  • 明伦汇编人事典睡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睡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捡到一个萌老婆

    捡到一个萌老婆

    十八岁的他与十三岁的她,身份完全不同,本是毫无交集的两人,却被上天安排在了一起。于是,楚总裁诱拐,宠妻的道路就开始了。(一本甜文,可以将书养肥再看。)
  • 九重天战帝

    九重天战帝

    在遥远的天玄大陆上,成为一名战士,近乎是所有人一辈子的骄傲!而你的身上,则流着天生战士的血液!你以小小年纪,获得别人一辈子无法企及的成就!却又遭遇变故,成为众人群嘲的废人。可别人越是嘲笑,你越是坚强;越是羞辱,你越是强大!直到你又一次冲破束缚,你便成为了真正的战帝!一帝,战九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末世美食屋

    末世美食屋

    或许我这里将是这末世最后一片净土,一片充满香气的净土。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霍少你老婆又逃了

    霍少你老婆又逃了

    (1v1,巨甜宠文!)前世,阮凉以为自己是霍泽的玩物,一心反抗,只想从他身边逃跑。重生后,阮凉发现越来越不对劲。他不是将她当玩物吗?为什么会一言不合就将她宠上天,还将欺负她的人全都虐成渣渣,甚至单膝跪在地上,深情求婚。ps:男女主角身心纯洁,巨宠。
  • 明朝霸王花

    明朝霸王花

    在明末清初中原局势一片混乱之时,浙江大户李彦怀之长女李群英为拒嫁官宦子弟只身一人逃到安徽河南交界之处落草为寇,所谓乱世出英豪,即便是女儿身又当如何。从小习武长大的她十六七岁便占据山头成立群英会,到二十一岁之时麾下女兵已有三千余众,正值英年的她名声大噪,朝中来人欲招降她并任命她为此次平定南叛的右先锋。正当她领旨上京的途中,风云忽而变换,此时天雷滚滚,一道极光将她带入了一个神秘的黑暗世界……她在静谧的时光隧道中沉寂了几百年,直到天降异象,在天狗食日天地一片昏暗之际,时光之门悄然打开,地球引力将她带入了本世纪2018年8月11日。当她在人潮涌动的北京街道上再度醒来,她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而新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