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4500000035

第35章 国语文法概论(5)

为什么要用历史的研究法呢?我且说一件故事:清朝康熙皇帝游江南时,有一天,他改了装,独自出门游玩。他走到一条巷口,看见一个小孩子眼望着墙上写的“此路不通”四个字。皇帝问他道:“你认得这几个字吗?”那孩子答道:“第二个是‘子路’的路字,第三个是‘不亦说乎’的不字,第四个是‘天下之通丧’的通字。只有头一个字我不曾读过。”皇帝心里奇怪,便问他读过什么书。他说读过《论语》。皇帝心里更奇怪了:难道一部《论语》里没有一个“此”字吗?他回到行宫,翻开《论语》细看,果然没有一个“此”字。皇帝便把随驾的一班翰林叫来,问他们《论语》里共有几个“此”字。他们有的说七八十个,有的说三四十个,有的说二三十个!皇帝大笑。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顾亭林《日知录》说:

《论语》之言“斯”者七十,而不言“此”;《檀弓》之言“斯”者五十有二,而言“此”者一而已。《大学》成于曾氏之门人,而一卷之中言“此”者十九。语言轻重之间,世代之别,从可知矣。

其实何止这个“此”字?语言文字是时时变易的,时时演化的。当语言和文字不曾分离时,这种变迁演化的痕迹都记载在文字里,如《论语檀弓》与《孟子》的区别,便是一例。后来语言和文字分开,语言仍旧继续不断的变化,但文字却渐渐固定了。故虽然有许多“陈迹”的文法与名词保存在文字里,但这种保存,完全是不自然的保存,是“莫名其妙”的保存。古人有而后人没有的文法区别,虽然勉强保存,究竟不能持久,不久就有人乱用了。我们研究文法,不但要懂得那乱用时代的文法,还应该懂得不乱用时代的文法。有时候,我们又可以看得相反的现象:有时古代没有分别的,后来倒有分别。这种现象也是应该研究的。故我们若不懂得古代“吾、我”有分别,便不懂得后来这两个字何以并用;若不懂得后来“吾、我”无分别,便不懂得白话单用一个“我”字的好处;但是若不懂得古代主格与领格同用“吾”字,便不懂得后来白话分出“我”与“我的”的有理。

因为我们要研究文法变迁演化的历史,故须用历史的方法来纠正归纳的方法。历史的研究法可分作两层说:

第一步:举例时,当注意每个例发生的时代:每个时代的例排在一处,不可把《论语》的例和欧阳修的例排在一处。

第二步:先求每一个时代的通则,然后把各时代的通则互相比较。

(a)若各时代的通则是相同的,我们便可合为一个普遍的通则。

(b)若各时代的通则彼此不同,我们便应该进一步,研究各时代变迁的历史,寻出沿革的痕迹和所以沿所以革的原因。

我们可举白话文学里一个重要的例。前年某省编了一部国语教科书,送到教育部请审查。教育部审查的结果,指出书里“这花红的可爱”,“鸟飞的很高”一类的句子,说“的”字都应该改作“得”字。这部书驳回去之后,有人对部里的人说,“这一类的句子里,《水浒传》皆作‘得’,《儒林外史》皆作‘的’,你们驳错了。”后来陈颂平先生把这事告诉我,我的好奇心引我去比较《水浒传》、《石头记》、《儒林外史》三部书的例,不料我竟因此寻出一条很重要的通则。

先看《水浒传》的例(都在第一回及楔子):

(1)最是踢得好脚气球。

(2)高俅只得来淮西临淮州。

(3)这高俅,我家如何安得着他?

(4)小的胡乱踢得几脚。

(5)你既害病,如何来得?

(6)俺如何与他争得?

(7)免不得饥餐渴饮。

(8)母亲说他不得。

(9)此殿开不得。

(10)太公到来,喝那后生“不得无礼! ”

(11)极是做得好细巧玲珑。

(12)母亲说得是。

(13)史进十八般武艺,一一学得精熟,多得王进尽心指教,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

(14)方才惊唬得苦。

(15)惊得下官魂魄都没了。

(16)惊得洪太尉目瞪口呆。(此句亚东本作“的”,后见光绪丁亥同文本,果作“得”。可见举例时不可不注意版本。我作《尔汝篇》论领格当用“尔”。今本《虞书》有“天之历数在汝躬”一句,然《论语》引此句正作“尔躬”。可见《尚书》经过汉人之手,已不可靠了)

次举《石头记》的例(都在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五):

(17)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

(18)别人拿他取笑,都使得。

(19)贾环只得依他。……宝玉只得坐了。

(20)你但凡立得起来,到你大房里,……也弄个事儿管管。

(21)告诉不得你。

(22)等那件事成了,可也加倍还得起他。

(23)婶娘身上生得单弱,事情又多,亏婶娘好大精神,竟料理的周周全全,要是差一点儿的,早累的不知怎样了。

(24)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丫头,生的倒也十分精细干净。(比较上文(23)“生得单弱”一条,及下(25)条)

(25)只见这人生的长容脸面,长挑身材。

(26)舅舅说的有理。(比较上文(12)条)

(27)说的林黛玉扑嗤的一声笑了。

(28)吓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

(29)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都是花片。

(30)弄得你黑眉乌嘴的。

(31)林黛玉只当十分烫得利害。

(32)但问他疼得怎样。

再举《儒林外史》的例(都在楔子一回):

(33)世人一见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34)只靠着我替人家做些针黹生活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

(35)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

(36)有什么做不得?

(37)彼此呼叫,还听得见。

(38)我眼见得不济事了。

(39)都不得有甚好收场。

(40)闹的王冕不得安稳。

(41)这个法却定的不好。

(42)一阵怪风刮的树木都飕飕的响。

(43)王冕同秦老吓的将衣袖蒙了脸。

(44)娘说的是。

(45)这也说得有理。(比较(44)条)

(46)照耀得满湖通红。

(47)尤其绿得可爱。

(48)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

以上从每部书里举出的十六个例,共四十八个例。《水浒传》最早(依我的考证,是明朝中叶的著作),比《儒林外史》与《石头记》至少要早二百多年。《水浒传》的十六个例一概用“得”字。《石头记》与《儒林外史》杂用“得”、“的”两字。这种排列法是第一步下手工夫。

历史的研究法2

第二步,求出每一个时代的例的通则来做比较。

我们细看《水浒传》的十六个例,可以看出两种绝不相同的文法作用:

(甲)自(1)至(10)的“得”字都含有可能的意思。“踢得几脚”即是“能踢几脚”。“如何安得”,“如何来得”,“如何争得”,即是“如何能安”,“如何能来”,“如何能争”。“免不得”即是“不能免”。“说他不得”即是“不能说他”。以上是表“能够”的意思。“开不得”即是“不可开”。“不得无礼”即是“不可无礼”。以上是表“可以”的意思。

(乙)自(11)至(16)的“得”字,是一种介词,用来引出一种状词或状词的分句的。这种状词或状词的分句都是形容前面动词或形容词的状态和程度的。这个“得”字的意义和“到”字相仿(得与到同声,一音之转),大概是“到”字脱胎出来的。“说得是”即是“说到是处”。“惊唬得苦”即是“惊唬到苦处”。“学得精熟”即是“学到精熟的地步”。“惊得洪太尉目瞪口呆”即是“惊到洪太尉目瞪口呆的地步”。这都是表示状态与程度的(凡介词之后都该有“司词”。但“得”字之后,名词可以省去,故很像无“司词”。其实是有的,看“到”字诸例便知)。

于是我们从《水浒》的例里求出两条通则:

(通则一)“得”字是一种表示可能性的助动词。他的下面或加止词,或加足词,或不加什么。

(通则二)“得”字又可用作一种介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引起一种表示状态或程度的状词或状语。

其次,我们看《石头记》的十六个例,可分出三组来:

(第一组)(17)至(22)六条的“得”字都是表示可能的助动词。如“也算得”等于“也可算”,“只得依他”等于“只能依他”,“立得起来”等于“能立起来”,“还得起他”等于“能够还他”。这一组没有一条“例外”。

(第二组)(23)至(28)六条,五次用“的”,一次用“得”,都是表示状态或程度的状语之前的“介词”。(23)条最可注意:

生得单弱,

料理的周周全全,

累的不知怎样了。

“生得”的“得”字明是误用的“例外”。下文(24)(25)两条都用“生的”,更可证(23)条的“得”字是“例外”。

(第三组)(29)至(32)四条,都是与第二组完全相同的文法,但都用“得”,不用“的”,是第二组的“例外”。

再看《儒林外史》的十六个例,也可分作三组:

(第一组)(33)至(39)七条的“得”字都是表示可能的助动词,与《石头记》的第一组例完全相同,也没有一个“例外”。

(第二组)(40)至(44)五条,用的“的”字,都是状语之前的介词,与《石头记》的第二组例也完全相同。

(第三组)(45)至(48)四条又是“例外”了。这些句子与第二组的句子文法上完全相同,如“说的是”与“说得有理”可有什么文法上的区别?

我们拿这两部时代相近的书,和那稍古的《水浒传》比较,得了两条通则:

(通则三)《水浒传》里表示可能的助动词“得”字,在《石头记》和《儒林外史》里,仍旧用“得”字。(参看“通则一”)

(通则四)《水浒传》里用来引起状语的介词“得”字,(通则二)在《石头记》和《儒林外史》里,多数改用“的”字,但有时仍旧用“得”字。

综合起来,我们还可得一条更大的通则:

(通则五)《水浒传》的时代用一个“得”字表示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法,本来很不方便。但那两种“得”字,声音上微有轻重的不同;那表示可能的“得”字读起来比那介词的“得”字要重一点,故后来那轻读的“得”字就渐渐的变成“的”字。但这个声音上的区别是很微细的,当时又没有文法学者指出这个区别的所以然,故作书的人一面分出一个“的”字,一面终不能把那历史相传下来的“得”字完全丢了,故同一个意义,同一种文法,同一段话里往往乱用“的”、“得”两字。但第一种“得”字——表示可能的助动词——很少例外。

如此,我们方才可算是真正懂得这两个字变迁沿革的历史。这种研究法叫做历史的研究法。这种研究的用处很大。即如我们举的“得”字与“的”字的例,我们可以因此得一条大教训,又可以因此得一条文法上的新规定。

什么大教训呢?凡语言文字的变迁,都有一个不得不变的理由。我们初见白话书里“得”、“的”两字乱用,闹不清楚,差不多有现在“的”、“底”两字胡闹的样子!我们一定觉得很糊涂,很没有道理。但我们若用“比例而同之,触类而长之”的方法,居然也可以寻出一个不得不变的道理来。这又是我在第一篇里说的“民族常识结晶”的一个证据了。

什么是文法上的新规定呢?语言文字的自然变化是无意的,是没有意识作用的,是“莫名其妙”的,故往往不能贯彻他的自然趋势,不能完全打破习惯的旧势力,不能完全建设他的新法式。即如“得”字的一种用法自然分出来,变成“的”字,但终不能完全丢弃那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得”字。现在我们研究了这两个字的变迁沿革和他们所以变迁沿革的原因,知道了“的”、“得”两字所以乱用,完全是一种历史的“陈迹”,我们便可以依着这个自然趋势,规定将来的区别:

(1)凡“得”字用作表示可能的助动词时,一律用“得”字。

(2)凡动词或形容词之后的“得”字,用来引起一种状词或状语的,一律用“的”字。

有了这条新规定,以后这两个字便可以不致胡乱混用了(现在“的”、“底”两字所以闹不清楚,只是因为大家都不曾细心研究这个问题所以发生的原因)。

以上我说研究文法的三种方法完了。归纳法是基本方法;比较法是帮助归纳法的,是供给我们假设的材料的;历史法是纠正归纳法的,是用时代的变迁一面来限制归纳法,一面又推广归纳法的效用,使他组成历史的系统。

(原载1921年7月1日至8月1日《新青年》第9卷第3、4号)

同类推荐
  •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本书记录了民国一代才女内心隐秘和复杂的情感心路历程。诗歌婉转、轻柔,散文平和中带着大气,是民国灿烂文学史中一道别有韵味的诗歌散文选集。
  • 红烛·死水

    红烛·死水

    《红烛》中的诗多创作于闻一多留美期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表达在异国他乡的孤寂,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死水》中,诗人更加注重以精巧的构思来凸显诗的神韵,同时他还十分注重新诗的格律化,这一点对后起诗人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 山水问君心:古诗词中的山水世界

    山水问君心:古诗词中的山水世界

    本书分为六章,从不同角度解析历代的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造诣和创作背景,并介绍了诗词作者们的生平经历,较完整地勾勒出了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歌的发展脉络,是一本不错的诗歌赏析类读物。
  • 诗人的心

    诗人的心

    本书共46篇诗歌评论,既包括1984年版《诗人的心》的30篇文章,又包括《开明少年》中刊载的其他16篇讲诗词的文章。作者从诗人感情的真实流露这一角度出发选取诗歌,既有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新诗,也有古代、国外的经典作品。对诗歌的鉴赏也细致入微,从字词含义、句式韵脚,到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歌蕴含的价值意义。
  • 尚文斋集

    尚文斋集

    《尚文斋集》源于生活,题材广泛,是一部集诗、词、曲、对联、散文为一体的作品,可谓 “情真文美,掷地有声”。正当我们期待姜老师有更多的作品问世时,姜老师却早早地离我们而去了。姜茂胜老师的离去,使我们在教育界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好校长,更使文坛失去了一位好诗人。虽然姜老师走了,但在他的家乡这块广袤的大地上,人们将永远记住他,记住这位辛勤的园丁和他的 《尚文斋集》。如果姜老师泉下有知,当为这本书的出版而欣慰和自豪。
热门推荐
  • 无故不离身

    无故不离身

    我是洛凡,他们都说我有取悦女人的本事,在还没报出自己的名字之前,我的脸也许已经作为一张名片交了出去。有人觉得拥有这样一张面庞到哪儿都应该很容易,其实并不是。我到哪都受人指指点点,由于过于在意,我从未在自己内心中形成所谓的理想。直到我休学的那一年……
  • 望目

    望目

    圣明王朝青帝在位期间骄奢淫逸,常年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百姓苦不堪言,民间起义不断,江夏王赵恢因皇权之争中输给青帝一直耿耿于怀,收纳几十万起义军,与朝廷抗争夺权。大将军唐胜临危受命能否力挽狂澜?男主洛凡,历经沉浮磨难,最终是坚持理想,还是报复这无情的世道?到底,她还是爱着他。让我们一起,一点点揭开故事的面纱,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乱世沉浮和儿女情长。
  • 穿梭之万千位面

    穿梭之万千位面

    一名大学毕业偶然获得了可以穿梭于万千位面的光脑,从此进入影视作品世界、小说世界、漫画世界通通不是梦,金钱美女,事业爱情已经不再是他的追求目标,且看他如何踏入神圣之境,游戏人间。
  • 竹谱详录

    竹谱详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把话说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点子上

    本书列举了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人交谈时,可以运用的各种的说话技巧,让你在最短的时问内,用最精练的语言,引起对方的兴趣,打动对方,说服对方,使你在面对领导、同事、朋友等各种各样的人时,都能应对自如,巧妙地把话说到点子上。
  • 墨染相思君知否

    墨染相思君知否

    陌忆清在小时候见到淳于染,就喜欢上了她想一直和他在一起,那怕他不喜欢自己,不管如何都要去尝试,喜欢就是喜欢了淳于染其实初见陌忆清,也是放在心上了,可他是太子,感情不由人,他只能远离她,但是还是谁也不能伤害他放在心底的小丫头
  • 神算帝妃悲欢一曲

    神算帝妃悲欢一曲

    她可以算遍一切,除了他。他可以目空一切,除了她。她是过客,不会奢望留下。他是主宰,更不会让她留下什么。这不过,一场遗憾。
  • 彩票中奖一亿元之后:23类人士的未来道路揭秘

    彩票中奖一亿元之后:23类人士的未来道路揭秘

    这是一本很有料的采访集锦。日经商务在线网站上连载专栏《采访关键人物》,瞄准23个行业的资深从业者,针对特定类型的人或者人生选择进行深入对谈,比如,采访留学中介资深顾问,剖析借留学来洗白学历的人的心理、这种做法背后的利弊以及鲜为人知的陷阱。在大量扎实丰富的采访内容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并整合,就形成了这本书,旨在告诉人们理性分析生活中的境遇,独立思考,以更好的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 非酋变欧之路

    非酋变欧之路

    “我在哪里?”被高空坠物砸伤的人迷茫着。过了很久之后才知道状况,“......在自救的路上。”为了自己能够从昏迷状态中解脱出来,凌霄不得不开始自己的变欧之路。走到最后的她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我是我自己最大的外挂。PS:无CP,谢绝写作指导,谢绝人身攻击。
  • 放飞心灵的风筝

    放飞心灵的风筝

    土地,蓝天白云覆盖的土地,我们身躯亲近的土地,在平常情况下,有谁会更多地关注呢?即使关注又有谁会倾其全心呢?一般的人~大概很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