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4500000029

第29章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2)

(4)汉学家的归纳手续不是完全被动的,是很能用“假设”的。这是他们和朱子大不相同之处。他们所以能举例作证,正因为他们观察了一些个体的例之后,脑中先已有了一种假设的通则,然后用这通则所包涵的例来证同类的例。他们实际上是用个体的例来证个体的例,精神上实在是把这些个体的例所代表的通则,演绎出来。故他们的方法是归纳和演绎同时并用的科学方法。如上文所举的第一件事,顾炎武研究了许多例,得了“凡义字古音皆读为我”的通则。这是归纳。后来他遇着“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一个例,就用这个通则来解释他,说这个义字古音读为我,故能与颇字协韵。这是通则的应用,是演绎法。既是一条通则,应该总括一切“义”字,故必须举出这条“义读为我”的例,来证明这条“假设”的确是一条通则。印度因明学的三支,有了“喻体”(大前提),还要加上一个“喻依”(例),就是这个道理。

清代治学方法4

我现在且举几个最精密的长例来表示汉学家的科学方法。清代汉学的成绩,要算文字学的音韵一部分为最大,故我先举钱大昕考定古今音变迁的一条例。钱氏于古音学上有两大发明,一是“古无轻唇音”,一是“古无舌头舌上之分”。前一条我已引在我的《中国哲学史大纲》里了。现在且举他的“古无舌头舌上之分”一条。舌上的音如北方人读“知”、“彻”、“澄”三组的字都是舌上音。舌头音为“端”、“透”、“定”三组的字(西文的DT两母的字)。钱氏发明现读舌上音的字古音都读舌头的音。他举的例如下:

(1)《说文》,“冲读若动”。《书》“惟予冲人”,《释文》“直忠切”。古读直如特,冲子犹童子也。字母家不识古音,读冲为虫,不知古读虫亦如同也。《诗》“蕴隆虫虫”,《释文》,“直忠反”;徐,“徒冬反”。《尔雅》作爞爞,郭,“都冬反”。《韩诗》作烔,音徒冬反。是虫与同,音不异。

(2)古音中如得。《三仓》云,“中,得也。”《史记封禅书》“康后与王不相中”;《周勃传》“子胜之尚公主,不相中”。小司马皆训为得。

(3)古音陟如得。《周礼》“太卜掌三梦之法,……三曰咸陟”。注,“陟之言得也,读如王德翟人之德”。

(4)古音赵如。《诗》“其镈斯赵”,《释文》,“徒了反”。《周礼考工记》注引此作“其镈斯”,大了反。《荀子》杨倞注,“赵读为掉”。

(5)古音直如特。《诗》“实惟我特”,《释文》,“《韩诗》作直,云相当值也”。《檀弓》“行并植于晋国”,注,“植或为特”。《王制》“天子”,《释文》“音特”。

(6)古音竹如笃。《诗》“绿竹猗猗”,《释文》“《韩诗》作,音徒沃反”,与笃音相近,皆舌音也。笃竹并从竹得声。《论语》“君子笃于亲”,《汗简》云,“古文作竺”。《书》“笃不忘”,《释文》“本又作竺”。《释诂》,“竺,厚也”,《释文》“本又作笃”。《汉书西域传》,“无雷国北与捐毒接”,师古曰,“捐毒即身毒,天毒也”。《张骞传》,“吾贾人转市之身毒国”,邓展曰,“毒音督”,李奇曰,“一名天竺”。《后汉书杜笃传》,“摧天督”,注,“即天竺国”。然则竺、笃、毒、督,四字同音。

(7)古读猪如都。《檀弓》“洿其宫而猪焉”,注,“猪,都也,南方谓都为猪”。《书》,“大野既猪”,《史记》作既都。“荣波既猪”,《周礼注》引作“荣播既都”。

(8)古读追如堆。《郊特牲》, “母追”,《释文》“多雷反”。《枚乘七发》,“逾岸出追”,李善注,“追古堆字”。

(9)古读倬如菿。《诗》“倬彼甫田”,《韩诗》作菿。

(10)古读枨如棠。孔子弟子申枨,《史记》作申棠。……因枨有棠音,可悟古读“长”丁丈切,与党音相似,正是音和,非类隔。

(11)古读池如沱。《诗》“滮池北流”,《说文》引作“滮沱”。《周礼》职方氏,“并州,其川虖池”;《礼记》“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即滮沱之异文。

(12)古读廛如坛。《周礼》廛人,注,“故书廛为坛,杜子春读坛为廛”。“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注,“故书廛或为坛,司农读为廛”。

(13)古读秩如。《书》“平秩东作”,《说文》引作,从丰,弟声。……凡从失之字,如跌、迭、瓞、蛈、,皆读舌音,则秩亦有迭音可信也。

(14)侄娣本双声字。《公羊释文》“侄,大结反,娣,大计反”,此古音也。《广韵》,侄有“徒结”、“直一”两切。

(15)古读陈如田。《说文》“田,陈也”。陈完奔齐,以国为氏,而《史记》谓之田氏,是古田陈同声。

钱氏所举的例,不止这十五个,我不能全抄了。看他每举一个例,必先证明那个例;然后从那些证明了的例上求出那“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的大通则。这里面有几层的归纳,和几层的演绎。他从《诗释文》、《檀弓注》、《王制释文》各例上寻出“古读直如特”的一条通则,便是一层归纳。他用同样的方法去寻出“古读竹如笃”、“古读猪如都”等等通则,便是十几次的归纳。然后把这许多通则贯串综合起来,求出“古读舌上音皆为舌头音”的大通则,便是一层大归纳。经过这层大归纳之后,有了这个大通则,再看这个通则有没有例外。如字书读冲为虫,他便可应用这条大通则,说虫字古时也读如“同”。这是演绎。他怕演绎的证法还不能使人心服,故又去寻个体的例,如虫字的“直忠”和“都冬”两切,证明虫字古读如同。这又是归纳了。

这是汉学家研究音韵学的方法。三百年来的音韵学所以能成一种有系统有价值的科学,正因为那些研究音韵的人,自顾炎武直到章太炎都能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都能有这种科学的精神。

清代治学方法5

我再举一个训诂学的例。清代讲训诂的方法,到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两人,方才完备。二王以后,俞樾、孙诒让一班人都跳不出他们两人的范围。王氏父子所著的《经传释词》,可算得清代训诂学家所著的最有统系的书,故我举的例也是从这部书里来的。古人注书最讲不通的,就是古书里所用的“虚字”。“虚字”在文法上的作用最大,最重要。古人没有文法学上的名词,一切统称为“虚字”(语词、语助词等等),已经是很大的缺点了。不料有一些学者竟把这些“虚字”当作“实字”用,如“言”字在《诗经》里常作“而”字或“乃”字解,都是虚字,被毛公、郑玄等解作代名词的“我”字,便更讲不通了。王氏的《经传释词》全用归纳的方法,举出无数的例,分类排比起来,看出相同的性质,然后下一个断案,定他们的文法作用。我要举的例是用在句中或句首的“焉”字。

“焉”字用在句尾,是很平常的用法。例如“殆有甚焉”,“必有事焉”,都作“于此”解,那是很容易的。但是“焉”字又常常用在一句的中间或一句的起首,他的功用等于“于是”、“乃”、“则”一类的状词,大概是表时间的关系,有时还带着一点因果的关系。王氏举的例如下:

(1)《礼记月令》,“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天子焉(于是)始乘舟”。

(2)《晋语》,“尽逐群公子,乃立奚齐,焉(于是)始为令于国”。

(3)《墨子鲁问》,“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于是)始为舟战之器”。

(4)《山海经大荒西经》,“夏后开焉(于是)始得歌九招”。

(5)《祭法》,“坛有祷,焉(则)祭之;无祷乃止”。

(6)《三年问》,“故先王焉(乃)为之立中制节”。

(7)又,“焉使倍之,故再期也”。

(8)《大戴礼王言》篇,“七教修,焉(乃)可以守;三至行,焉(乃)可以征”。

(9)《曾子制言》篇,“有知,焉(乃)谓之友;无知,焉谓之主”。

(10)《齐语》,“乡有良人,焉(乃)以为军令”。

(11)《吴语》,“吾道路悠远,必无有二命,焉(乃)可以济事”。

(12)《老子》,“信不足,焉(于是)有不信”。

(13)《管子幼官》篇,“胜无非义者,焉(乃)可以为大胜”。

(14)又《揆度》篇,“民财足则君赋敛焉(乃)不穷”。

(15)《墨子亲士》篇,“焉(乃)可以长生保国”。

(16)又《兼爱》,“必知乱之所自起,焉(乃)能治之”。

(17)又《非攻》,“汤焉(乃)敢奉率其众以乡有夏之境”。

(18)《庄子则阳》篇,“君为政,焉(乃)勿卤莽;治民,焉(乃)勿灭裂”。

(19)《荀子议兵》篇,“若赴水火,入焉(则)焦没耳”。

(20)又,“凡人之动也,为赏庆为之,则见害伤焉(乃)止矣”。

(21)《离骚》,“驰椒邱且焉(于是)止息”。

(22)《九章》,“焉(于是)洋洋而为客”,“焉(于是)舒情而抽信兮”。

(23)《九辩》,“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乃)皇皇而更索”。

(24)《招魂》,“巫阳焉(乃)下招曰”。

(25)《远游》,“焉(乃)逝以徘徊”。

(26)僖十五年《左传》,“晋于是乎作爰田,晋于是乎作州兵”。《晋语》作“焉作辕田,焉作州兵”。是“焉”与“于是”同义。

(27)《荀子礼论》篇,“三者偏亡,焉无安人”。《史记礼书》用此文,焉作则。《老子》,“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天下”。《淮南道应训》引此,则作焉。是“焉”与“则”同义。

这种方法,先搜集许多同类的例,比较参看,寻出一个大通则来:完全是归纳的方法。但是以我自己的经验看起来,这种方法实行的时候,决不能等到把这些同类的例都收集齐了,然后下一个大断案。当我们寻得几条少数同类的例时,我们心里已起了一种假设的通则。有了这个假设的通则,若再遇着同类的例,便把已有的假设去解释他们,看他能否把所有同类的例都解释的满意。这就是演绎的方法了。演绎的结果,若能充分满意,那个假设的通则便成了一条已证实的定理。这样的办法,由几个(有时只须一两个)同类的例引起一个假设,再求一些同类的例去证明那个假设是否真能成立:这是科学家常用的方法。假设的用处就是能使归纳法实用时格外经济,格外省力。凡是科学上能有所发明的人,一定是富于假设的能力的人。宋儒的格物方法所以没有效果,都因为宋儒既想格物,又想“不役其知”。不役其知就是不用假设,完全用一种被动的态度。那样的用法,决不能有科学的发明。因为不能提出假设的人,严格说来,竟可说是不能使用归纳方法。为什么呢?因为归纳的方法并不是教人观察“凡天下之物”,并不是教人观察乱七八糟的个体事物;归纳法的真义在于教人“举例”,在于使人于乱七八糟的事物里面寻出一些“类似的事物”。当他“举例”时,心里必已有了一种假设。如钱大昕举冲中、陟、直赵、竺等字时,他先已有了一种“类”的观念,先有了一种假设。不然,他为什么不举别的整千整万的字呢?又如王氏讲“焉”字的例,他若先没有一点假设,为什么单排出这些句中和句首的“焉”字呢?汉学家的长处就在他们有假设通则的能力。因为有假设的能力,又能处处求证据来证实假设的是非,所以汉学家的训诂学有科学的价值。道光年间有个方东树作了一部《汉学商兑》,极力攻击汉学家,但他对于高邮王氏的《经义述闻》,也不能不佩服,不能不说“实足令郑、朱俛首,自汉、唐以来未有其比”。这可见汉学家的方法精密,就是宋学的死党也不能不心服了。

清代治学方法6

我在上文已举了音韵学和训诂学的例,我现在再举清代校勘学作例。古书被后人抄写刻印,很难免去错抄错刻的弊病。譬如我作了一篇一百字的文章,写好之后,我自己校看一遍,没有错字。这个原稿可叫做“甲”。我的书记重抄一篇,送登《北京大学月刊》。因为“甲”是用草字写的,抄本“乙”误认了一个字,遂抄错了一个字。这篇“乙”稿拿去排印,商务印书馆的排工又排错了一字;这个印本,可叫做“丙”。这三个本子的“可靠性”有如下的比例:

“甲”本,100;“乙”本,99;“丙”本,97.02。

这一个本子,只经过三手,已比原本减少2.98的可靠性了。何况古代的著作,经过了一两千年的传抄翻印,那能保得住没有错误呢。校勘学的发生,只是要救正这种“日读误书”的危险。但是这种校勘的工夫,初看似乎很容易,其实真不容易。譬如上文说的“丙”本,只须寻着我的“甲”本,细细校对一遍,就可校正了。但是这种容易的校勘是不常有的。有些古书并没有原本可用来校对,所有的古本,无论怎样古,终究是抄本。有时一部书只有一个传本,并无第二本。校书的人既不可随意乱改古书,又不可穿凿附会,勉强解说(说详本篇第四章),自不能不用精密的方法,正确的证据,方才能使人心服。清代的校勘学所以能使人心服,正为他用的是科学的方法。

同类推荐
  • 南河古话

    南河古话

    全书共16万字,收录了《南河谣》、《刺猬告状》、《猴王抢亲》、《罗大人的亲家》、《蜘蛛精深潭捞金船》、《大雁往南飞》、《牯牛坟》、《驴头狼》等作品,荟萃了鄂西北地区的风俗、语言、自然环境、民间传说等。作者写得亦真亦幻,妙趣横生,可谓一部百读不厌的民间神话集、鄂西文化集。
  • 日本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日本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日本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第9卷,是日本文学的国别研究卷。全书对日本的文学研究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考察。本书对中国日本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学术上的成败得失、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代表作家的研究状况、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其他相关的问题有独到的思考;在充分展示中国日本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理高度对日本文学研究进行了前瞻。
  • 鲁迅的青年时代

    鲁迅的青年时代

    《鲁迅的青年时代》是一本关于鲁迅文学修养的回顾和总结,它集中描述了鲁迅前三十年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思考,尤其是其青年时期的学习情况,这些被周作人统称为:文学创作的“始基”。在这一阶段中,鲁迅求学态度的转变过程也就是其文学创作从稚嫩渐趋于成熟的过程。
  • 金三角风云

    金三角风云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泰国政府和警方剿灭金三角坤沙贩毒集团的艰难过程。神秘之域金三角,漫山遍野的罂粟花,却滋生罪恶与杀戮,这里曾经拥有一个“主人”——大毒枭坤沙,他的毒品帝国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倾塌?全世界范围内的禁毒更是任重道远。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坤沙毒集团的起源发展,重点描写了泰国警方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同毒贩做斗争的决心和行动。
  • 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本书收录了林徽因主要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作品。她的诗歌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具有新月诗派典型的韵律感;她的散文和小说注重抒发真情实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散文《窗子以外》,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其代表作。林徽因也因其创作上的天赋和成就被胡适誉为一代才女。
热门推荐
  • 凰图帝姬

    凰图帝姬

    圣人听我言,至尊伏鞍前。我已极修凡尘道,觐见仙帝敢斜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陌上花开为君归

    陌上花开为君归

    她爱他成痴,为了他负尽天下。却被他亲手封入冰棺,抛入大海之中。海上归来,她已换了个人。受欺负?没关系,一蛊在手,仇人脸肿。没人喜欢?没关系,反正她天生无情。为何各位绝色男主男配们都对她一见倾心,纠缠不放?场景一:“你凭什么跟我讲条件?”某女色厉内荏。巫九紫勾起一抹慵懒的笑意,一挥手,大批蛊虫瞬间出现……,“现在有条件了吗?”场景二:“宝贝,你又欠我一个人情。你要怎么还呢?”紫衣尊主笑的恣意风流。巫九紫四平八稳的回眸一笑:“那就欠着吧。”场景三:“你这么大咧咧地盯着一个女孩子的身体瞧,不觉得臊得慌么?!”巫九紫跳脚。“反正光着的不是我。”白衣祭司清雅幽寒的声音就这样流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妖孽帝后:傲娇魔帝心头宠

    妖孽帝后:傲娇魔帝心头宠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特工,穿越成了落魄废材,天不怕地不怕,抓神兽,炼糖豆,寻秘宝,探古迹,揍渣男,虐白莲,可谓混得风生水起。可一穿越就被大陆禁忌给吃干抹净了,这是个什么情况??揍几拳?打不过怎么破?!那就跑呗,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下一秒她被他壁咚到墙角。“女人,你救了本君,本君要以身相许。”“我可以拒绝吗?”“本君的女人,没有拒绝的权利!”“……那我可以……”“你可以享受本君对你的宠爱……”
  • 清华总裁课

    清华总裁课

    翻开本书,为您妥善解决企业领导力不足、执行力差、战略规划弱、缺少核心文化、缺乏主动性、管理者角色认知不清等核心管理问题。杰克韦尔奇、松下幸之助、柳传志、张瑞敏、马云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是:都拥有强有力的领导力以及让战略贯彻的执行力!本书以决策者的视角,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管理思路、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整体运营等管理关键模块进行系统梳理和学习,着重培养学习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感、领导力及人文素养等,实现了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有效结合,度身订做、注重实战、学以致用。
  • 大灵尊之暗城怒

    大灵尊之暗城怒

    黑风永夜过处,处处黑风永夜……看不见的,被遗忘的,从来都没有消失……
  • 塞北塞北

    塞北塞北

    作品讲述卫家和谷家四代人的恩怨,一百多年的历史,真实地描绘出塞北的风土人情。小说通过谷家男人和卫家女人的情感纠葛,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热切追求和对命运的不屈抗争。作品获得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大佳铜奖”
  • 三龙震山河

    三龙震山河

    江湖面临百年危机,三龙出山,诛海匪,荡贼寇,月羊国大显神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 穿越之顾少要把酒言欢

    穿越之顾少要把酒言欢

    有人说,言欢是娱乐圈的异类,好似样样精通,没有她不懂,演不了的角色。某欢高冷一笑,本将军‘自古’便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了百官,打得了流氓,做得了女红,舞得了江山,装得了纨绔,演得了流氓。某顾姓男子扶额一叹,要是老天为什么没有给她情商这个东西呢?结果就是……某欢一个戒备的瞪着面前的俊美男人道“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顾美男邪魅冷笑“我只要把酒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