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100000039

第39章 从极盛到顿衰(1)

楚国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贵官豪族莫不欢天喜地,威王却在为社稷担忧。《史记·苏秦列传》记威王对苏秦说:“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

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不见胜也;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

这一番话切中肯綮,足以表明威王对国间形势和国内情状洞若观火。

强秦不可亲,韩、魏不可信,这是楚国的外部困难,由此,连横之议固断不可从,合纵之谋亦未必可行。还有群臣不足恃,这是楚国的内部困难。因此,在楚、秦相争之际,楚很难稳操胜券。

威王的忧虑在他去世后不久就应验了。

怀王不如威王清醒,对人对事都缺乏洞察力和预见性。但他也深爱自己的国家,只有这一点是和乃父相像的。

怀王在位时,楚国由盛转衰了。

(第一节秦人得计,楚人失策

公元前328年———怀王元年,秦惠文君以张仪为相。张仪在秦楚之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与怀王的纠葛,留给文学家的创作素材比留给史学家的研究课题更多。但在初为秦相时,张仪尚无奇功殊勋可言。怀王在位的前期,却是有声有色的。

公元前326年———怀王三年,赵肃侯去世。楚、秦、魏、齐、燕五国各派精锐部队一万人到邯郸参加赵肃侯的葬礼,如此盛大的丧仪实为古今中外所罕见。

其明年,秦惠文君称王。此后不过数年,诸侯都称王了。

公元前323年———怀王六年,大司马昭阳领兵伐魏,破魏师于襄陵,取魏地八邑。继而移兵伐齐,齐威王不胜其忧。陈轸为秦使齐,正巧在临淄。齐威王向陈轸问计,据《史记·楚世家》所记:

“齐王曰:‘为之奈何?’陈轸曰:‘王勿忧,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军中,曰:‘愿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珪。’陈轸曰:‘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曰:

‘令尹。’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遍,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

‘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于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昭阳曰:‘善!’引兵而去。”

大将拥兵自重,抗命自专,此等行径在先前的楚国是不可思议的,与楚国的传统全然不合,现在却发生了,而且不以为罪。怀王也许不明白,这是楚国的隐患,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他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把本来是上柱国、大司马的昭阳晋升为令尹,宠之信之,听之任之。尽管如此,破魏师于襄陵确实发生了震慑效应。

是年,楚与魏、齐、秦三国会盟于齧桑(在今河南开封与江苏徐州之间)。楚国有以大事记年的习惯,这年就被称为“大司马邵(昭)剔(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如《鄂君启节》铭文和荆门包山2号墓所出竹简都有这样的记载。

昭、景、屈是战国时代楚国公族的三大姓,当怀王在位时,昭氏柄政,景氏和屈氏都不得势了。

也是在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他用武力拼凑起来的庞大帝国迅即瓦解。由此,楚国就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了。

公元前322年———怀王七年,张仪去秦入魏,魏惠王以张仪为相。前任魏相惠施去魏入楚,怀王为取悦张仪,不用惠施,派人送惠施回家乡去了。

惠施,宋人,是名家的宗师。为学重同,主张“合同异”;名家的另一宗师公孙龙为学重异,主张“离坚白”。惠施与庄周友善,其相对性思想与庄周深相契合,彼此时相诘难。《庄子·秋水》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就是传为趣谈的濠上之辩,庄周利用一词多义(“安”既可作“凭什么”解,亦可作“在哪里”解),巧施诡辩,令惠施为之语塞。惠施先庄周死,庄周怅然若失,一如伯牙之与钟子期。

大约在公元前319年,田忌去齐奔楚。齐宣王及其相邹忌唯恐楚国利用田忌为害于齐国,派出说客杜赫,唆使怀王封田忌于江南,等于把田忌禁锢起来了。

送惠施回家乡,封田忌于江南,三年间发生的两件事,都说明怀王缺乏主见,容易被纵横家的如簧之舌所左右。

公元前318年———怀王十一年,宋君偃称王,灭滕,伐薛,取淮北之地。又东与齐战,南与楚战,西与魏战,俱获小胜。于是忘乎所以,要称霸于天下了。这位宋王荒于酒色,耽于巫法,而且异常暴虐。《战国策·宋卫策》记宋君偃扬言要“威服天下鬼神”。《史记·宋微子世家》记宋君偃“盛血以韦囊,县而射之,命曰‘射天’……群臣谏者辄射之。于是诸侯皆曰‘桀宋’”。《战国策·燕策》记宋君偃“铸诸侯之象……展其臂,弹其鼻”。秦惠文王遣使向齐宣王诉说:“宋王无道,为木人以写寡人,射其面。”这时,张仪已去魏入秦,再次相秦。

是年,经苏秦游说,楚、韩、魏、赵、齐、燕六国合纵。怀王为纵长,率六国联军伐秦。近函谷关时,六国联军逡巡不进。秦师出函谷关后,六国联军迅即退却。一次堂堂正正又轰轰烈烈的合纵,就这么慌慌忙忙地收场了。六国之间矛盾重重,谁都怕自己吃亏,虚张声势的时候个个争先恐后,真要打起仗来就个个争后恐先了。

当时的楚国,在苏秦看来,物价太昂贵了,作风太拖拉了。《战国策·楚策》记苏秦到郢都后,过了三天才见到怀王。他用讥刺的口吻对怀王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这话尽管刻薄,却不无所据。正在极盛时期的楚国,既有实的一面,也有虚的一面。张仪早年在楚国待过,但不得志。据《战国策·楚策》所记,张仪曾问怀王:“王无求于晋国乎?”怀王说:“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显然,怀王确信天下莫富于楚。财力雄厚,这是实的一面。至于物价昂贵、作风拖拉等等,则是虚的一面。《战国策·魏策》记张仪对魏惠王说:“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

公元前316年———怀王十三年,巴、蜀两国相攻,都向秦告急。

秦惠文王命群臣议可否伐蜀,张仪主张先伐韩,司马错主张先伐蜀。

《史记·张仪列传》记张仪说:“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三川(在今河南宜阳一带)和周室乃“天下之朝市”,如能诛周王,出九鼎,便可“挟天子以令于天下”;伐蜀则“不足以成名”,也“不足以为利”。司马错说:“不然!……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今王地小民贫。”伐蜀,“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如攻韩与周,则韩与周必“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秦“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司马错指出当时的秦国“地小民贫”,这当然是与六国———主要是与楚国相比而言的。秦惠文王从司马错之议,以司马错为帅,起兵伐蜀。秦师越过秦岭,攻入蜀都,贬蜀王为侯,命陈庄为其相。不久,秦国又兼并了七姓巴国。

先前,如《战国策·赵策》所云,“诸侯之地五倍于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自从得到蜀这个天府之国以后,秦国领土扩大了,富源增多了,兵力加强了。《战国策·东周策》记周最云:“秦地,天下之半也,制齐、楚、三晋之命。”

楚与秦角逐,最大的失策就是听任秦取巴蜀而有之。秦取巴蜀,其势如拊楚入之背。从此,楚就不得不瞻前顾后了。巴蜀就在楚国的西面,可是楚人一向对巴蜀不感兴趣。楚文化辐射力很强,覆盖面很广,它向北、向东、向南扩散,像一个扇面形,唯独不向西扩散。是因为楚人无力西进吗?不是。楚人开拓疆土,出方城而北,沿淮水而东,逾洞庭而南,再接再厉,愈挫愈奋。假如有意问津巴蜀,巴蜀早就纳入楚国的版图了。显然,楚人不是无力西进,而是无意西进。楚国的北、东、南三面都有大片冲积平原,而且相接互通,唯独西面是高山深谷,水行要溯激流,过险滩,陆行仅有鸟道。

楚人从黄河下游到长江中游,一直生活在平原上,积久成习,只爱平原,不爱山地;只喜原居,不喜山居。因此,对北、东、南三面,楚人长期奉行战略进攻的方针;对西面,楚人奉行的方针却始终是战略防御。楚人设巴郡,筑扞关,只是求其无后顾之忧而已。长江北岸,过了巴东,再往西去,至今不曾发现楚墓;长江南岸,过了宜都,再往西去,楚墓也影踪全无。显而易见,楚文化是一种平原文化。这里所谓平原是广义的,包括丘陵、水域以及山间的盆地、河谷在内。南方平原的生态环境赋予楚文化以独具的特性和特色,而且赋予楚文化以独具的机制和模式。饭稻羹鱼,这是南方原居民族的饮食习惯。安车轻舟,这是南方原居民族的交通工具。嫌山爱水,这是南方原居民族对生态环境的选择倾向。灵巧、清秀,这是南方原居民族情有独钟的艺术风格。楚人的望祀只祀大川,不祀名山。

《左传·哀公四年》记楚昭王说:“江、汉、雎、漳,楚之望也。”雎山和荆山虽在楚国发祥之地,虽与楚国的始都密迩相望,然而楚人不祀。楚辞描写山地,色调偏暗、偏冷;反之,描写平原,色调就偏亮、偏暖了。《九章·涉江》描写山地,有句云:“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九章·思美人》描写平原,有句云:“吾且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九章·哀郢》描写平原,有句云:“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两相对比,可知三闾大夫也是不喜山居而只喜原居的。

楚文化在平原上如鱼得水,一到山地就如鱼失水了。它像水之行于地,总是往平处和低处流去,遇到高处就停下。它太发达、太成熟了,机制是程式化的,模式是偏颇型的,年代愈晚就惰性愈重。

如果不受到强劲的刺激,不发生剧烈的变化,它就无法适应多样化的生态环境。秦文化与楚文化不同,它是黄土高原文化,河带山砺,对平原和山地都能适应。楚国之所以未能削平六国,统一九州,史学家可以指出好多原因来,从文化上看,实为基于深固难徙的平原特性和平原特色。楚人拒巴蜀而远之,秦人取巴蜀而有之,一失一得,已经预示了楚败秦胜的终局。

(第二节怀王与张仪

秦得巴蜀之后,如虎添翼。公元前314年,秦伐义渠,取二十五城;又伐韩,大胜之。

其明年,秦伐赵,大胜之。据《史记·赵世家》所记,是年,楚怀王和魏襄王曾访赵,应与合纵之谋有关。

同年,秦以楚、齐纵亲为患,张仪献离间楚、齐之计。秦惠文王宣布免张仪相,给张仪一个似乎超脱的身份,派张仪到楚国去。

张仪在威王晚年曾经到郢都游说,不得志。事有凑巧,令尹遗失了一块珍爱的璧,他的部属怀疑是张仪趁着赴令尹宴的机会窃取的,便把张仪捉去,打了几百鞭子。张仪不服,获释回馆。《史记·张仪列传》记此事云:“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后来,张仪相秦,作文檄告楚令尹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智术短浅的怀王对张仪极为钦服,达到了迷信的程度。“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归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史记·张仪列传》所记如此,《史记·楚世家》所记则与此有同有异,其文曰:“张仪南见楚王,谓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厮者亦无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先齐王,虽仪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亦不得为门阑之厮也。王为仪闭关而绝齐,今使使者从仪西取故秦所分楚商於之地方六百里,如是则齐弱矣。是北弱齐,西德于秦,私商於以为富,此一计而三利俱至也。’怀王大悦,乃置相玺于张仪,日与置酒,宣言:‘吾复得吾商於之地。’”

这时,群臣都向怀王贺喜,唯独陈轸向怀王吊忧。《史记·张仪列传》记:“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

‘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于是,怀王遣使绝齐,第一位使者还没回来,就派第二位使者去,急不可耐。

陈轸所作的推理既不复杂,又不深奥,其实类如常识,可是怀王听不懂,听不进。怀王如此轻率,如此固执,可谓昏庸之至。尤其是一再派出使者与齐国毁盟绝交,迹近无赖,寸土未见,寸利未得,自己的国间形象就已彻头彻尾地败坏了。

怀王派一位将军作使者随张仪到秦国去,办理商於之地六百里的交割手续。焉知张仪到咸阳后,假装醉酒坠车,称病不出达三月之久,楚使只好耐着性子等待。怀王听说如此,以为张仪觉得楚国对齐国的态度还不够坚决,便派一位勇士到临淄去咒骂齐王,这是十足的无赖行径。怀王没有想到,秦使已经秘密赶到临淄,齐王因楚人的恶劣手段而不胜恼怒,已经决定联秦反楚了。张仪得知秦、齐达成秘密协议之后,才出门上朝去,对楚使说,您怎么不去受地呢?那是我的食邑,方圆六里,愿献给贵国大王左右。楚使说,我所知道的是来受地六百里,不曾听说只有六里。张仪说,我本是小人,哪有六百里封地呢?张仪欺怀王,是大无赖欺小无赖。楚使回报怀王,怀王大怒,下令兴师伐秦。陈轸问怀王:臣可以张口说话了吧?怀王说,可以。据《史记·楚世家》所记,陈轸的意见是:

“伐秦非计也。不如因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取偿于齐也,吾国尚可全。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秦、齐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怀王不接受陈轸的意见,决心伐秦。又明年为公元前312年———怀王十七年,春,楚、秦战于丹阳。

楚师主帅为大将军屈匄,副帅为裨将军逢侯丑。秦师主帅为庶长魏章,副帅为惠文王异母弟庶长樗里疾。樗里疾多智,号为“智囊”。

战场丹阳乃鬻熊之所曾居,在今河南淅川南部。由战场地望可知,秦师求战心切,变守为攻,已进入楚国边境了。楚师大败,甲士八万被杀,屈匄、逢侯丑等将领七十余人被俘。秦师乘胜南进,夺取了楚国的汉中郡。

丹阳之战前,秦人勒石为《诅楚文》,历数“楚王熊相”的罪状,痛斥其“无道”、“甚乱”、“暴虐”,杀孕妇,拘叔父于“冥室椟棺之中”,“倍(背)十八世之诅盟,率者(诸)侯之兵以临加我,欲刬伐我社稷,伐灭我百姓”,央求大沈厥湫、巫咸、亚驼三位神灵帮助秦人“克剂楚师”。《诅楚文》共三件,致奉大沈厥湫、巫咸、亚驼各一件。

同类推荐
  • 不科学的原始人

    不科学的原始人

    穿越之后的原始社会,彻底的颠覆了王伟的三观。不是说原始人身材矮小,身高不足一米六吗,为何我碰到的原始人,个个的身材都是需要我去仰望的存在。不是说原始人身体弱,力气小吗?为什么在我看来,他们拳上能站人,臂上能跑马。不是说原始人的诞生,距离恐龙年代长达六千万年吗?为什么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的恐龙以及不同时代的巨型昆虫都糅杂在这个年代?看着空中的翼龙以及巨型蜻蜓,再看看地上那些数米长的蜈蚣,十几米长的恐龙和巨兽,还有身边那些同野牛角力,力能扛鼎的原始人,王伟欲哭无泪。这个原始世界,这些原始人,一点都不科学!
  • 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本书描写了1618年至1648年欧洲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国际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来。旷日持久的惨烈战争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巨大灾难,也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这场大战,更能从中领略到席勒独特的文学魅力。
  • 南朝大争霸5:萧梁落幕

    南朝大争霸5:萧梁落幕

    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时代,这一时期虽然短暂,但对后来的隋唐大一统产生了极为正能量的影响,了解这段历史,是时代及读者的需要。本系列图书以轻松诙谐的笔调纵深讲述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异彩纷呈的历史,对南北朝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及铁马金戈的战争场景、波谲云诡的宫廷阴谋、离散破碎的皇权亲情、无边泛滥的情色欲望等方面都有全面的描述与评论,帝国争霸兴衰史在轻松幽默的叙述中娓娓道来本书为该系列的第五册,讲述了南朝政权——萧梁,从繁盛到走向衰亡的过程。
  • 天上宫阙人间烽火

    天上宫阙人间烽火

    曹丕生于乱世,长于戎马。老爹是曹操,老妈是卞夫人。一个相貌丑恶诡计多端品行败坏,一个美丽端庄温柔善良。五岁学骑射,八岁写文章。十来岁开始追随老爹南征北战。十一岁学会逃命,死里逃生。十八岁抢到天下第一美女甄夫人。二十五岁封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三十一岁封太子,写《典论》。三十三岁父曹操死,封魏王,随即称帝。在位七年。丕为文学青年,战场英豪,情场老手,噬血皇帝。立志为文,却身陷储位之争;以为寿比南山,不料四十而卒。丕相貌近于父而不同于母,没有兄弟曹昂及曹植曹冲可爱,所以小时不为父母所喜。武比不过哥哥,文比不过弟弟。深受父母冷落。少时心理阴暗面比较大。十一岁哥哥曹昂战死,丕以为自己能成为曹家接班人,不料父母却钟情于弟曹冲。曹冲病夭,丕安慰父亲,却被父亲痛骂。心理阴暗面更加增大。弟植丰姿敏才,深为父母所喜。父有立幼废长之心。丕深感不安。在郭氏等女人帮助下,设计夺得太子之位。通过曹氏一家兄弟相残夫妻反目,众英雄豪杰跳梁小丑的粉墨登场,展现了人性的美与丑,光明与阴暗,乐观与悲观,表达了对人世间美好事物的追求。
  • 原是地狱来人

    原是地狱来人

    本作不适合文学赏析,大概率会让你感觉不适。如果不是实在无聊,请不要阅读本作。我长剑所指,天下皆宁扬尘蹄马荡尽天下战,细雨轻声诉完人间安。一剑斩断悲欢离合苦,千军袭过此中享乐心。美人笑语似可解千愁,孩童欢声是能判忠良。回首折扇轻摇血城中,原是深渊地狱有来人。
热门推荐
  • 萌萌小娇妻:叶少的大小姐

    萌萌小娇妻:叶少的大小姐

    故事一:人生嘛!当然是打打游戏,逃逃课,顺带挖挖坑,坑人……咦,一不小心就把坑挖的太大了把自己也给坑进去了?肿么办?“哎哎!我都说了不是故意的,你还想怎么样?”沐罂怒吼道,“……”某大少黑着脸不说话,一把把人拖回家……
  • 我的神秘老公

    我的神秘老公

    结婚前,她以为他是个自以为是又冷漠高傲的豪门少爷……结婚后,她才发现他是个神秘的人物,神龙见首不见尾,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超能力……她一定是电视剧看太多,所以产生了幻觉。冷非尘:来历不明、身份不详、怪点颇多,行事低调神秘且霸道,冷酷无情又痴情无比,至今为止,没人知道他的真实面貌。某夜,床边忽然多出一人,她厉声大叫:“啊——”只见黑夜中一双眼如狼眼般发光的人,躺睡在她身旁。冷非尘长臂一身,将大叫的人压下,宠溺、霸道地哄着她:“乖,别怕,是我。”
  • 七日烬

    七日烬

    一场措不及防的奇遇,没有武功秘籍,神力附体。一个普通宅男只剩下7天时间,这七天他该何去何从,一辈子都完不成的心愿怎么在七天里实现,是每天混吃等死还是阳光面对呢......
  • 朝夕暮夕何以归夕

    朝夕暮夕何以归夕

    日积月累的陪伴能不能消除那意外带给你的伤害,如果任何伤痕都可以那么轻而易举的弥补,那么痛苦还有什么意义吗。
  • 当娶则撩

    当娶则撩

    他名珩,她名槿因缘生情,因份定此终生无论何时何事,有她信他无论何情何景,有他由她如此一生,方不负深情
  • 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

    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

    村山富市传的翻译、肩扛小红旗的王墨在与小泉和安倍晋三外交战略顾问冈崎久彦及其周围人的“较量”中,见证了国际形势的变换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尤其是见证了中日关系从蜜月期到恶化期的变化。王墨因此见识了一个其他人无法了解的日本上层对中国、对中日关系的看法,更因此结识了日本的前首相村山富市,还因此对中日关系和中日之间的许多关键问题有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或许,这些来自与日本政治上层接触得来的观点对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 将军的部队

    将军的部队

    《将军的部队》集结了李浩往年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全文约21万字。包括《将军的部队》《爷爷的“债务”》《一只叫芭比的狗》《碎玻璃》《无处诉说的生活》等16篇。这些作品中,作者着力发掘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逐步构筑着他自己理解的小说世界。以不露声色的叙述和平平淡淡的语言向前推进,在有着些许压抑、扭曲、荒唐的生活中展现和人物的荒诞、怪戾、病态,令读者心底不自觉升腾起一股灼热、一种炙痛的沉重。
  • 穿成渣过总裁的白月光

    穿成渣过总裁的白月光

    鱼青卿前世意外出车祸死亡,强大的怨念值使得系统帮助她转世重生。只不过...为什么穿书到她前一天看的霸道玛丽苏总裁文?!系统:“想要活下去就必须赚取生命值,至于你怎么得到无所谓,他开心就好。”可生命值就是男主的幸福度数!她冷呵一声:“废物系统。”男主心情不好自己不就死翘翘了?而且还穿成渣过男主的初恋白月光,鱼青卿仿佛已经看到未来的命运...可是诶?等等!不对啊。这个贴着脸讨好她的人是谁?黎之珩:帅气多金的老公已送达,请签收。鱼青卿:拒收。注:超甜无虐~
  • 异世三国之大展拳脚

    异世三国之大展拳脚

    周晨,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为了找回自己的U盘从而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时空隧道来到了三国,但是他发现,此三国非彼三国,且看他如何在异世三国中大展拳脚。
  • 崩坏世界的修真者

    崩坏世界的修真者

    三崩子玩家意外来到了第二次崩坏之前的崩坏世界,意外发现自己不仅回到了六岁还将网游中的修真功法带了过来,但是这个世界只有崩坏能而没有灵气,主角该如何拯救这个世界呢。(ps:如果可能会给奥托加几顶帽子,另外世界观会有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