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100000035

第35章 中兴(4)

春秋战国之际,楚国已经创造了冶炼可锻铸铁的技术,这是一项重大的发明,不仅使楚国在东亚领先打开了铁器时代的大门,而且使中国冶炼可锻铸铁的技术领先于西方约1700年。当时西方冶炼的是锻铁,用途不如可锻铸铁广泛。楚国制作了大量铁器,但主要是农器和匠器。至于兵器,通常仍用青铜制作,但钢剑也已出现。

这时的青铜兵器有以下三个发展趋向:其一是戈、矛、戟越来越精了。戟原由一戈一矛合成,这时楚国已有双戈戟和三戈戟,可能是向吴人学来的。其二是剑越来越多了。楚墓如墓主为男性,多随葬兵器。江陵发掘的一些小型楚墓。各随葬铜剑一件,而其他兵器无所见。其三是出现了弩机。当时在平原上作战,仍为车兵与徒兵混合编队。随着剑和弩的逐渐推广,徒兵的作用逐渐增大了。

中国的铜镜出现得很早,可是直到春秋晚期还很少。进入战国时代之后,楚国的铸镜业逐渐兴旺起来。铜镜数量的增长,质量的提高,以及款式的更新,都相当迅速。迄今已有的先秦铜镜的发现地,绝大多数是楚镜。贵族之家固然必有铜镜,一些平民之家也有了铜镜。铜镜是梳妆用具,它的普及也反映了生活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和审美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楚人的文字是先后向殷人和周人学来的,但有楚式的风格气派。

这时,笔画扭曲的“虫书”和附饰鸟形的“鸟书”已近乎绝迹,但铭文仍有字体较修长和笔画多波折的传统特色。墨书因毛笔的推广而增加,多见于竹简,字体较方正,笔画较简省,包含着隶书的萌芽。据文献记载,秦代蒙恬始造毛笔。但从战国楚墓中,已有多支毛笔出土,可见旧说不确。迄今已有的先秦毛笔,无一非楚笔。从考古资料来看,毛笔应是楚人发明的。

这时,楚言已经成为夏言(雅言)的一种方言。但与楚字相比,楚言的特色尤为鲜明。楚言夏化是楚人夏化的重要因素,它使楚人的族属变换了。吴人跑到郢都去大闹了一场,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夏和楚认同了。从此,楚人不再是非夏非夷、亦夏亦夷的“蝙蝠”,而已厕身于“诸夏”和“上国”之列了。

(第六节老子与道家

昭惠时代是楚国思想界的早春二月。大约与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同时,老子创立了道家学说。孔子名丘,字仲尼,是鲁籍宋裔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号老聃,是楚籍陈裔人。儒家代表了北方的学术主流,道家代表了南方的学术主流。当时所谓南方,是含淮北在内的。

说老子就是号为老聃的李耳,这还不是全无疑点的定论。春秋战国之际,被称为“老子”的学者不止一位,可能有两位甚至三位:

其一为周守藏室之史李耳,其二为老莱子,其三为周太史儋。司马迁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苦于不易分辨,三者并存之。后人通常以为,著有《老子》其书的老子其人即李耳。

李耳与老莱子,至少有五点相同或相似之处:第一点,他们都生活在春秋晚期,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而老莱子“与孔子同时”。第二点,他们都是楚人。老子乃“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第三点,他们都号为“老子”。第四点,孔子对他们都尊之为师。“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楚,老莱子”。第五点,他们都著有道家之书。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老莱子“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

李耳与儋,相同或相似之处不下四点:第一点,生存年代都在战国早期。苦县原属陈国,公元前478年才并入楚国,事在孔子去世后一年。李耳若为楚人,则必生存于战国早期,不得见孔子。儋曾谒见秦献公,事在公元前374年———即孔子去世后105年,生前更不得见孔子。第二点,显然同名。李耳字聃,“聃”与“儋”音义俱同。第三点,可能同官。李耳为周守藏室之史,儋为周太史,两职似为一职。第四点,都曾西行入秦,事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周本纪》和《秦本纪》以及《庄子·寓言》等。

虽说老子有三位,其实大概只有两位:第一位是春秋晚期的老子,全称应即老莱子,是楚人,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第二位是战国早期的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聃”或作“儋”,曾仕于周为太史,其专职为守藏室,发展了老莱子的学说,把老莱子的遗著改写为分作“道”、“德”两篇的《老子》。

老莱子乡贯不明,相传晚年隐居蒙山,其地在今湖北荆门。归隐之前,曾在楚国的北境居住,从而孔子有幸向他请益。战国中期的道家对此尚有近真的传闻,以为老子是南方人。《庄子·庚桑楚》

记庚桑子对南荣趎说:“子胡不南见老子?”南荣趎从其言,带着干粮上路,“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这个老子既然在南方,那就一定是老莱子了。《庄子·外物》记孔子见老莱子,说是事出偶然:老莱子的一位弟子出门打柴,遇见孔子,回去向老莱子报告,老莱子派这位弟子去把孔子叫来的。《战国策·楚策》记:“或谓黄齐曰:

‘……公不闻老莱子之教孔子事君乎?示之其齿之坚也,六十而尽相靡也。……’”《太平御览》卷915引《庄子》佚文,记老子赞孔子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以凤喻圣贤,是南方的楚俗。孔子也曾赞老子,喻之为真龙,事见《礼记·天运》。以龙喻圣贤,是北方的夏俗。闻一多说:“龙、凤是天生的一对,孔、老也是天生的一对。”智哉斯言!

儒学和道学,大致说来,前者盛于北方,后者盛于南方。说得更加准确一些则是,前者盛于黄河中下游,后者盛于淮水流域和长江中游。战国中期道家的主要代表庄子及其弟子,认为道家集中在南方的楚国。《庄子》一书所记有道家思想的人物,除了子虚、乌有之辈而外,几乎全是楚人。据说,楚国的一些农夫也有道家思想,如《庄子·天地》所记子贡在汉阴遇到一位种菜园子的老农,“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子贡建议这位老农改用桔槔以提高工效,不料被这位老农劈头盖脸地指责和嘲笑了一通。这位老农说:“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这位老农所讲的,全是道家的理论。当然,这是战国中期的道家编造出来的一个故事,但它用夸张的艺术形式显示了道家学说流行于楚国的史实。

楚国本来盛行巫学而兼用杂学,巫学是楚人的传统学术,杂学是指楚人所能搜集和研习的外来学术———即“《书》、《志》、《记》”

等以及南方的周人如随人季梁的学说。巫学不是今人所讲的装神弄鬼,它是一种原生形态的学术,其中有原始的科学如天文、历算、地理和医药等等,有原始的哲学如道学的萌芽,有原始的艺术如诗歌、乐舞和美术,有神话、传说和信史,当然也有巫术、巫技和巫法。除了楚国,还有陈国和宋国也盛行巫学。就宇宙观来说,道学其实导源于巫学。巫学朝着理性化、抽象化的方向发展,到了脱胎换骨的程度,便是道学。促使道学成长的,是楚国变弱为强的历史经验和以寡驭众的社会状况。

《庄子·天下》说:“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这个太一就是从楚人崇奉的星神太一脱胎换骨而来的,被道家抽象化、理念化,成为宇宙的本体了。

从社会背景来看,《老子》一书痛切地反映了楚国县民的认识和愿望。县民本来不是楚人,他们是在故国沦亡之后才隶于楚籍的,老子也是这样的县民。县民之中,贵族和平民都有。他们深怀黍离之悲,对祸福的倚伏有真切的体验,对鬼神的笃信则容易幻灭。他们希望楚国的君臣少去触动他们原有的社会结构,少去打乱他们原有的生存方式,最好是因其故俗听其自然。《老子》主张管一个大国,要像煎一条小鱼那么细心。人们常说道家出世,这对道家本身来说是不错的,因为他们若不遁于野,则必隐于朝,对功名、利禄、珠玉、声色之类无所萦心,对贵贱、进退、得失、荣辱之类无所介怀,只求保全自己的赤子之心。可是,道家的出世并非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对时务和世态并非无所臧否。道家冷眼看世界,但怀着一颗深埋潜藏的热心。他们对弊政的针砭远过于儒家,有时如长歌当哭。《老子》(本书引其原文概用王弼本)第42章说:“强梁者不得其死。”第75章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第74章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为民和小国请命,但也为君和大国着想。怎么统一起来呢?理想境界是第80章所描述的:“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为了达到这个理想境界,就要像第19章所讲的:“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老子》的作者当然明白,这是办不到的。他们由理想到现实,要求为人君者在上与下、动与静、雄与雌、刚与柔的关系上,甘于处下、尚静、守雌、贵柔。一言以蔽之,就是“无为”。道家的无为,不是无所可为,而是达到无不可为的最佳方案,如第37章所讲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其前提是第49章所讲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的作者认为,只要实行他们的主张,就会有第19章所讲的“孝慈”,第38章所讲的“忠信”,以及第19章所讲的“民利百倍”。

如果以为道家所讲的全是迂阔、虚幻之谈,那是没有真正认识道家。如果以为道家要历史开倒车,那是铸就了大错。其实,道家所讲的也是人君南面之术。尽管历朝历代的君臣没有一个完全照道家的学说去做,但还是有一些明君贤臣为政务清静,以无为求有为,而且成效卓著,这就是有限度地实践了道家的学说。

从哲学上说,《老子》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例如第11章说: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58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第63章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第36章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第40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41章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第45章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第78章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诸如此类,无不蕴涵着妙理玄机,在《老子》一书中可谓俯拾皆是。

《老子》的理论出自所谓“玄览”,即静观、细察、默想、顿悟。

除了类比推理之外,不加论证。这是中国南方的典型思维方式,大而言之,也是东方世界的典型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不是道家独有的,其实儒家也有,只是道家更为玄妙罢了。这样的思维方式缺乏严密的逻辑性,然而富有启发性。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战国中期以后的状况,大致就是这样。不过,孔子其人和老子其人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而且在理论上有相互渗透之处。老子也讲过要“孝慈”和“忠信”,孔子也讲过要“无为而治”,都是为了救世,道虽不同而可相为谋。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从此,就重儒轻道了,这是古代中国的不幸。

道学站在楚文化鼎盛期的起点上,它是正在迅速发展的楚国社会的批判因素,也是这个社会的促进因素。

同类推荐
  • 上古传奇之少康传奇

    上古传奇之少康传奇

    上古时期,禹建立大夏王朝,禹的孙子太康荒于政事,大夏王朝日益衰败,妘羿趁机赶走太康,夺取了大夏王朝,成为夏王羿。国破家亡,年少的王位继承人少康被迫开启了亡命天涯,从故乡到他乡,在一次次磨难,一次次的危机中,一代王者终于成长起来,终于杀死寒浞,重新复国,终究成长为一代王者,开启了大夏王朝中兴之路。———上古传奇之少康传奇
  • 隋末暴徒

    隋末暴徒

    重生隋末,成为与李世民同日出生的李氏旁支庶子。平淡的生活里,李元恺首先想到的是抱大腿,毕竟是我李二陛下!可后来发现,李阀先是害了咱爹,又拿咱不当人!忍不了,也不能忍!谁叫咱能单挑李元霸呢?实力不允许呀!既然与李二天生犯冲,那就拜拜嘞李阀,咱不伺候喽!天下大乱,一朝繁华烟云散,旌旗招招,铁甲洪流卷长空!再回首,依然盛唐锦绣!(新书—新唐小相公已发,欢迎来踩!~)
  • 浪涛腾跃

    浪涛腾跃

    大江东去,浪涛腾跃成千古武器学子陈柳在爆炸中回到了大明王朝正逐步走向末路的1639年。内有腐败党争流民四起外有女真入寇无力抵御他该如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力挽狂澜?沧海茫茫,谁主沉浮?大地茫茫。谁家春秋?
  • 学霸玩转大明

    学霸玩转大明

    一次意外,21世纪的数学博士刘牧穿越到明朝洪武年间。这是个最好的年代,新朝刚立,万象更新,一切大有可为。同样这又是个最坏的年代,朱元璋残忍嗜血,一批又一批的功臣名将倒下。刘牧决定用自己的知识来改变这个时代。于是,朱元璋不再残忍,朱标不再早逝,朱棣不再造反。我要让大明的雄威遍布四海,要让大明的福泽传至万世。
  • 大家小书:清史寻踪

    大家小书:清史寻踪

    本书是我国著名清史、近代史专家戴逸先生的学术文章选编,所选文章均是戴逸的代表作,结构严谨、论证缜密,贴紧时代发展脉络,关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重大课题,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更加便捷、顺畅、合理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本书观点鲜明、内客充实、史料丰富、文笔生动,思想性与学术性达到完美统一。
热门推荐
  • 私家侦探徐刚强

    私家侦探徐刚强

    退出警界的徐刚强,开了一间自己侦探事务所,和徒弟李小字一起侦破了许多让人惊心动魄的案件,在打击犯罪的这场战争中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 韩先生又傲娇了

    韩先生又傲娇了

    “疼吗?”“疼。”乔佳人此时的眉头紧拧着,她的双腿直接跪在了面前人的腿边,手忍不……
  • 月老师哥:师妹不下嫁

    月老师哥:师妹不下嫁

    待我将你身边异性一一许配她人,我看你还能嫁谁。师哥很讨厌,第一次见面,他欺负师傅。到凡间更可恶,她想吃冰糖葫芦,他说她牙疼,吃多了会掉牙。还险些害她毁容。讨厌,她开始怀疑,师哥除了欺负她,还会做什么?“拉红线……”什么,师哥竟然要把她男神许配她人,他这是要和月老抢饭碗么?什么?师哥又撮合一对。她凌乱了。什么?师哥把小兽也许配她人……她算是明白了,她身边的异性都被他惦记着,这是要她孤独终老的节奏么?
  • 绝色宠妃:爷,你越界了!

    绝色宠妃:爷,你越界了!

    【穿越+女强】沈清晨,特种部队里的兵王、现代修真界的唯一传人。一朝穿越成废柴三小姐?笑话!我堂堂兵王还能任人欺凌?!待看本小姐掐白莲,虐未婚夫。修炼、魔宠、丹药?很难吗?对本小姐来说,小菜一碟!!只是这妖孽男是怎么回事?不是说本小姐心机不纯?不是要逃婚?要休妻吗?你这宠我上天的节奏是闹哪样?!!“夫人,我错了!求原谅!”
  • 终止与你

    终止与你

    缘已定,或早已注定。一世孤独只留一丝孤魂,已有来世。一世薄凉只寻一丝温暖,莫入他怀。从开始的坚定到动摇再到沦陷,她从未想过会如此的简单。从第一眼他就知道,到她为止,终止与她。总结:缘起的那天,从遇见开始。
  • 本王的杂货铺

    本王的杂货铺

    这间开在闹市区的杂货铺很特别——身价百万请勿入内;穷困潦倒莫望此门。嚣张之极!!!这个世界,有很多眼睛看不到的事物。富家公子叶寻,本来只想轻松自在地活着——美酒豪车醉中望月,携美同游雾里看花……却没想到,无数离奇的事情忽然纷纷接踵而来!……本书风格,小故事悬疑,侦探推理居多。如是我闻,姑妄听之。……
  • 明月逐人来

    明月逐人来

    林新叶喜欢陈泽然笑起来的样子,这么多年以后,她只要想起他来,便是他在海边冲着她唱歌时大笑着,眼睛眯成一条缝的样子,阳光从头顶倾泻而下,他整个人都明亮极了。如今,暗恋七年阔别三年的大学同学陈泽然突然回国,林新叶平淡的生活是否就此开始掀起波澜?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爱情、梦想以及友情的故事。
  • 寻找答案的我们

    寻找答案的我们

    他,是谁?一个拥有一个小工作室的可怜“老板”,他可怜吗?当然是不可怜的。他有爹啊,他没钱,可他爹有钱啊!那她又是谁,一个普普通通,傻不拉几的服装设计师。她也没有钱,穷吗?不穷,她有他啊!想知道,他和她能擦出什么样的故事吗?我不告诉你的,你,自己看去!
  • 商用心理学

    商用心理学

    站在客户的角度,洞察客户的行为;摸透客户的心理,激活商家的大脑。古人云:“人事之最难在于知人”,而在如今的商场中,“商事之最难在于知心”,几乎每销售出一种商品、每签下一笔订单、每推出一种新产品,都是一次商家与顾客心理的较量。且看《商用心理学》如何教你在这场利益的争夺战与心理的较量中获得优势,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成为无往而不利的强者!
  • 关于爱情,我又想起了你(套装共4册)

    关于爱情,我又想起了你(套装共4册)

    在心灵深处,总有那么一个两个故事,足以温暖我们的日日夜夜。这本书里,有我的故事、你的故事、他的故事,我们的故事。本套装包括:《路过星空遇见你》、《愿有人与你相约盛开》、《关于爱情,我又想起了你》、《遇见你,就是最美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