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100000010

第10章 暴力与文明(2)

熊通说:“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侯慑于楚国的兵威,照办不误,派使者去向周天子进言了。这事尽管没有办成,但终究表明随国是顺从楚国的,楚国可以扬威于汉东了。所谓“观中国之政”,意即介入中原的政局。固然可以说这是大言,但它绝非虚张声势的空言,其中包含着熊通的真情实意。熊通“观中国之政”的雄图,不久就由他的子孙化为实践了。季梁是一位贤臣,对他,楚人可能比随人更加尊重。他的影响,在楚国或许比在随国更加深广。据《左传·桓公六年》所记,季梁的学说以民为神之主作中心:“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按照寻常的认识,神为民之主,逻辑上当然可以引申到民须忠于君而信于神。按照季梁的理论,民为神之主,逻辑上自然应该引申到君须忠于民而信于神。这个思想出现在春秋早期,虽誉之以石破天惊亦不为过。后来真正因季梁的理论而受益的,倒不是他的本国———随国,而恰是他的敌国———楚国。

季氏自称“周王孙”,有铜器铭文可证。随州季氏梁1979年出土铜戈两件,都有铭文。其一铭曰:“周王孙季怡孔藏元武之用戈。”

其二铭曰:“穆侯之子西宫之孙曾大攻(工)尹季怡之用。”如上所述,曾即随。季怡,可能是季梁的后人。季氏梁,可能是后人为纪念季梁而取的地名。

楚国扬威于汉东,使靠近楚国的几位诸侯寝不安席。谷伯和邓侯跑到泰山下面去,朝见鲁公。他们想靠鲁国来牵制楚国,用心可谓良苦。但他们对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却不甚了了,那就是远水难救近火。

公元前704年———熊通三十七年,随国通报楚国,说周天子拒绝提高楚君的名号。《史记·楚世家》记熊通闻讯大怒,说:

“王不加位,我自尊耳!”果然,他当即自立为楚武王了。显然,“武王”是熊通生前就有的尊号,死后则沿用为庙号。和先君熊渠一样,熊通也说过:“我蛮夷也!”当然,这也是为独行其是辩护所用的遁词。熊通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的先河。中原诸侯在国内虽偶尔称王,在国外则仍称本爵,而且没有生前就自选庙号的。熊通称王之后,周天子莫如之何,诸夏和群蛮也都莫如之何。

斗伯比认为这时的随有隙可乘,主张再次伐随,武王从其议。

这年夏天,武王邀请若干诸侯到沈鹿(在今湖北钟祥东)会盟,黄、随两国的国君缺席。黄国离沈鹿很远,尚属情有可原;随国离沈鹿不远,随侯拒不到会分明是藐视武王,而这正中武王下怀。武王一面派章去责备黄君,一面兴师伐随。那位受宠用事的少师主张速战速决,随侯以为可行,不顾季梁谏阻,引兵迎击楚师。楚师迂回到随都的东面,随师在速杞(在今湖北随州)与楚师遭遇。将战,季梁对随侯说,楚人尚左,楚王一定在主力左军,大王最好也随左军行动,去进攻楚师的右军,可不要同楚王碰上。季梁的建议是正确的,但少师说要王对王才相称。随侯又听从少师,坚持尚右的传统,仍随右军行动,命少师为戎右,下令进攻楚国的左军。冲锋之后,胜负立决。随师大败,随侯落荒而逃,他的戎车和车右少师一起被楚师俘获。武王接受斗伯比的意见,不灭掉随国,而让随侯在表示愿意悔改之后与武王会盟。从此,随国不敢再开罪于楚国了。三年以后,楚国在汉东又打了一场胜仗。那是在公元前701年———武王四十年,莫敖屈瑕奉命领兵东行,以期与贰、轸两国会盟。郧是贰、轸的邻国,以为楚与贰、轸会盟将不利于郧,便策动随、绞、州、蓼诸国联兵截击楚师。蓼()在今河南唐河南,随、绞、州的地望已见上文。随国没有响应,绞、州、蓼三国虽表示响应而尚按兵不动。郧师则急不可耐,已集结在郧郊的蒲骚了。对楚师来说,这样的局面是不难对付的,敌军又散又弱,可以逐个击破。

然而屈瑕缺乏主帅应有的素质,稍遇疑难便优柔寡断,将东渡汉水时收到上述情报,竟不知所措。副帅斗廉建议屈瑕顿兵郊郢(在今湖北钟祥西北或宜城东南),以观随、绞、州、蓼的动静;斗廉自己则请求带领一支精兵奇袭郧师。屈瑕还是游移不定,打算卜问吉凶。斗廉认为没有卜问的必要,《左传·桓公十一年》记斗廉说:

“卜以决疑,不疑何卜?”斗廉异乎寻常的坚定,促使屈瑕打消了忧虑。斗廉统率的精兵兼程东行,夜袭蒲骚,一举击溃了郧师。郧人自食其狂妄的恶果,楚与贰、轸则得以在胜利的喜悦气氛中会盟不误。

速杞之役和蒲骚之役确立了楚国在汉东的霸主地位,此后汉东尽管还有一些反复,但大局已定了。

(第四节兼顾侧背

武王没有把侧背的安全置诸脑后,东征的胜利使他受到鼓舞,于是有胜利的西征和北征。

还在自立为武王的公元前704年,打败了随国之后,武王就曾移师西进,击败濮人,拓宽和加固了后方。

其明年,汉水上游的巴国派使者韩服到楚国来,请求楚国协助巴国与邓国通使修好。于是,楚使道朔陪同巴使韩服访问邓国。不料,刚走到邓国南部的鄾邑,还没有渡过汉水,就遭受暴徒袭击,两人都被杀死,礼币则被抢走。章奉武王命向邓国提出抗议,邓侯竟拒不接受。由此,楚、巴合兵伐邓,包围了鄾邑。这一仗,楚又是主谋,又是主力。邓侯命大夫养甥、聃甥率援军救鄾邑,迅速渡过汉水攻击楚巴联军。楚巴联军的主帅是那位后来因奇袭郧师而立下卓著战功的斗廉,这次伐邓围鄾只是小试身手。邓师中了斗廉的佯败诱敌之计,陷入楚巴联军重围,兵败如山倒。鄾邑的守军和居民见状,连夜逃散。

大约在鄾之役以后不久,楚师北渡汉水,击败鄀师。战俘中有一位名叫观丁父的,颇有韬略,武王任命他做“军率”。“军率”是高级将领,可以指挥一军。

公元前700年———武王四十一年,楚伐绞,问其与郧合谋袭楚之罪,主帅仍为屈瑕。此役情况明了,任务单纯,而且是以石击卵,屈瑕指挥自若,绞被迫为城下之盟。当时为城下之盟等于战败者向战胜者认罪,是战败者的奇耻和战胜者的殊荣。绞人为此而忍辱含垢,屈瑕则由此而趾高气扬了。

楚伐绞,是从东南往西北走。更在楚都东南的罗人企图乘机偷袭楚都,其大夫伯嘉受命到彭水(今南河)去侦察。伯嘉一而再、再而三地点算楚师渡彭水的人数,不禁忘形,被楚人发现了。伯嘉带回罗国的情报,大概是楚师主力没有全部出动,所以罗国按兵不动,以为就此无事了。可是,屈瑕没有忘记要惩罚如此胆大妄为的罗人。

其明年,楚伐罗,主帅还是屈瑕。年事已高的斗伯比为屈瑕送行,见屈瑕有骄矜之色,深为担忧,回丹阳后,请求武王增援屈瑕。

其实,这次楚伐罗是全军以出,无援兵可派了。武王听了斗伯比的话,不以为然,斗伯比也没有详说力争。武王回宫后还在想斗伯比那个近乎荒唐的建议,不知所为何来,于是告诉了夫人邓曼。邓曼明达事理,善解人意,她对武王说,大夫斗伯比所担心的,怕不是士卒寡不敌众吧?我想,他所担心的是莫敖轻敌致败哩!武王恍然大悟,派人去追告屈瑕。可是为时已晚,悲剧正等待着屈瑕。

屈瑕只能指挥单打一的战役,对涉及多方的战役和变化多端的战局则束手无策。这正像做代数题,他只能做一元一次方程式。而且,他有一个致命的性格弱点,即在逆境和貌似逆境的顺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变得多疑难断,在顺境和貌似顺境的逆境中则会同样不由自主地一意孤行。伐罗不像伐绞那么单纯,它是貌似顺境的逆境。

邓、卢、罗这条常山之蛇已伤而未僵,在楚国发兵后,它动弹起来了。屈瑕为了尽早攻克罗都,督催全军尽快渡过鄢水(今蛮河),队列错乱也在所不惜,以致渡过鄢水之后不成队列了。行近罗都时,正面有罗师迎击,这是谁也不以为怪的;背面突然出现卢师偷袭,这却使屈瑕和他的将士都大惊失色了。楚师腹背受敌,迅即溃败。

屈瑕因退路被罗卢联军截断,不得已,率残部南逃。由于罗卢联军的追击,屈瑕一行狂奔不止,竟逃到了荒谷一带。屈瑕无面目见君王、父老,乃自缢;其他将领则自囚,以听罪。武王宣告臣民,这是寡人的过错。他宽宥了全体将士,但楚人的耻辱不是君王的宽宥所能洗刷的。

屈瑕的自缢开创了楚国统帅以死殉职、以死谢罪的先例,其人其事,于当时虽有过,于后世则不为无功。

伐罗之败给了楚国不止一个惨痛的教训:传统的用兵方针———近交远攻已经过时,要改弦更张了;传统的选官原则———任人唯亲有利亦有弊,要先贤而后亲才最好。

从文献资料来看,此后八年之中楚国没有兴师动众,表明其似乎很难补偿伐罗之役的损失。其实不然,伐罗之役,楚师虽则溃不成军,但其死伤未必惨重。此后八年之中,武王改变了只图远略、不恤近患的一贯作风,稳步推进,在巩固腹地的基础上开拓边疆,楚师攻灭了近在肘腋之间的罗国、卢国、鄢国以及较远的州国和蓼国,而且在灭州之役和灭蓼之役中任用的统帅是做过战俘的鄀人观丁父。

(第五节武王暮年的壮举

武王在位五十一年时,至少有七十岁了,自觉老境已到,而且病势渐重,然而壮心不减。这年,周天子召见随侯,指责他以楚子为楚王而事之。由此,随国对楚国的态度不免有些冷漠。武王以此为借口,又一次大举伐随。像往常打大仗那样,这次他仍然躬临战阵。楚人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车兵装备了戈矛合体的戟,工兵的装备和技术也改进了。即将为出征而斋戒、祭祀之时,武王觉得心律不齐,便告诉夫人邓曼。据《左传·庄公四年》所记,邓曼为之叹息,她坦然对武王说:大王的福寿怕是要到头了!只要将士没有损失,即使大王不幸在途中与世长辞,国家还算是有福的。③武王就这样出征了,为社稷而视死如归。到汉水东岸后不久,心疾猝发,他坐在一棵树下休息,当即去世。今钟祥东有木山,应即武王病故之处。令尹斗祁和莫敖屈重决定严密封锁武王去世的消息,率领全军继续前进,修整了道路,在溠水上架设了浮桥,在靠近随都的地方扎下了营垒。随人见状,以为楚师有久战之意和必胜之志,不胜惶恐,于是请求议和。屈重代表武王进入随都,与随侯会盟。会盟既毕,楚人才收兵回国。到汉水西岸后,才为武王发丧。

对英雄迟暮的武王来说,木之下比深宫之内是一个更好的瞑目之所。他的将领深悉他的心情,让他带着胜利踏上归程。如此壮烈,如此幸运,他可以死而无憾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有道伐无道是可以与“汤、武”媲美的正义事业。因此,穷兵黩武一类的贬词对武王是全然不适用的,这,只要看武王的政治遗产就可以明白了。

武王所留下的,有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文明的灿烂阳光,从江汉平原的西部照到了东部,从汉水的西边照到了东边。国与国相伐,部与部相攻,这样的人祸近乎绝迹了。铜矿的开采,铜器的铸造,都有蒸蒸日上之势。随国在楚国的卵翼下,正走向更为文明昌盛的未来。可见,武王的征服事业与所谓蛮夷的“乱华”和“猾夏”殊少相似之处。

武王所留下的,有一套粗具规模的国家机器。王的下面,有令尹总揽军民大政,有莫敖掌军,有县尹为一县之长。当然还有其他官职,只是文献没有一一记录下来。楚国真正的封邑或称赏邑,始于武王封公子瑕于屈。先前的楚国贵族只是以祖居之地为氏,不曾以封赏之地为氏。在这个国家里,徒兵和车兵各有所用,都是国家的爪牙。

武王所留下的,还有为北上中原而建立的两个前哨,左翼是鄀,右翼是蓼,相向窥伺着南襄夹道。下一步所要做的,就是打通南襄夹道和占领南阳盆地了。

在武王的遗产中,尤为珍贵的是发愤图强的锐志和标新立异的勇气。假如以为武王时楚人的发愤图强,只是一味地攻城夺地,杀人越货,那就错了。楚人的发愤图强,表现为继承和发扬先人筚路蓝缕的精神,创业兴国。武王和他的臣僚懂得恤民方能役民的道理,以及足食方能足兵的道理。先前出师不大顾及农忙、农闲,武王末年特意在农闲时出师,这是一大进步。在农闲时出师,即《左传·宣公十二年》

所谓“荆尸而举”。“荆尸”为楚历月名,相当于夏历正月,恰在农闲时,“荆尸而举”有“事时”即适时的优点,后世奉之为良规。这就做到了《国语·周语》所讲的“民之大事在农”,“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此外,假如以为武王时楚人的标新立异只是追求与众不同,那也是错的。楚人还像先前那样,歆慕中原的文明,能采用的就采用,能仿效的就仿效。但到武王时,他们开始边模仿、边创造了。武王的名言———“我自尊耳”,并非夜郎自大,而是自尊心和独创性的天然流露。

《史记》裴骃《集解》引《皇览》曰:“楚武王冢在汝南郡鲖阳县葛陂乡城东北,民谓之‘楚王岑’。……”按,其地在今河南新蔡,春秋早期非楚境,不得有楚王冢,《皇览》虽言之凿凿而必误无疑。

《史记》张守节《正义》引《世本》曰:“楚武王墓在豫州新息。”

按,此说也断不可信,其地在楚武王时非楚所有,也不可能有楚武王冢。楚武王葬地应在汉水之阴,墓上无封土,不得谓之冢。它究竟在何处?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偶然的考古发现了。

当楚人在南国崛起之时,那些留居北国的祝融残部都在沦落之中。

秃姓的舟人原在淮北,早已为西周所灭。妘姓的郐和鄢靠近郑国,西周末东周初为郑国所灭。己姓的苏和温已经合二为一,在周、郑、晋之间,春秋时代为狄人所灭。妘姓的路和偪阳靠近晋国,春秋时代都成了晋国的领地。曹姓的邹即邾靠近鲁国,相传为曹姓而实则为己姓的莒靠近齐国,只有他们两家活过了春秋时代,但也乏善可陈。楚人同他们像一群任意游走的鱼儿,已在历史的风涛中相忘于江湖了。

(第六节越汉水,出方城,入中原

武王死,子熊赀立,是为文王。

熊赀早年受过严格的教育,他的师傅是从申国请来的,史称“葆(保)申”。因武王在位长达五十一年,文王继位时已人到中年了。

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于郢,也许这是武王的遗命而由文王付诸实施的。郢作地名,古义不详,今义为岗地或台地。

何以称“郢”,至今不可索解。当时的郢都故址在今宜城南部,东不过汉水,南不过蛮河。早在武王中期,楚国就占领了在它东南的郊郢,用做渡汉东征的基地。武王后期,击灭了罗、卢、鄢诸国,原为鄢地的郢就成为比丹阳更好的奠都之地了。文王迁都于郢,可谓水到渠成。此地是肥沃的冲积平原,而更加重要的是它处在南来北往、东来西往的枢纽上,南瞰江汉平原,北望南襄夹道,东临随枣走廊,西控荆雎山地,是江淮之间的要冲,汉水中游的重镇。

楚国以郢为首都,无论制驭蛮、越、巴、濮,还是抚绥汉阳诸国,乃至窥伺中原诸夏,都便于策应。

同类推荐
  • 家庭史话(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

    家庭史话(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团体,是人们同居共产、共同生活的基本生活组织;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家国同构”的社会,家庭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本书是首部《中国家庭史话》,它论述了自仰韶文化后期母系家庭出现至近代,中国传统家庭起源、奠基、发展、转型、衰落的全过程。认为先秦时代传统家庭从无到有,逐渐形成;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传统家庭的奠基和初步发展阶段,以小型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为特点的传统家庭形态占据了主流,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而全综合经营的小农家庭生计模式逐渐定型;隋唐五代时期传统家庭迎来第一个兴盛阶段,生产工具的发展为小家庭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小家庭与大家庭共存;宋辽金元时期是传统家庭发生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以壮年夫妇为核心的三代五口之家成为此后中国家庭的主要形态;明清时期,传统家庭达到鼎盛;民国以后,传统家庭衰落、现代家庭兴起。全面展示了中国家庭的发展、演进历史。
  • 一本书读完生物进化的历史

    一本书读完生物进化的历史

    崔佳编著的《生物进化的历史》是“小故事,大历史”系列之一,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世界文明源远流长,如何在短时间内清晰地了解和感悟人物众多、事件纷繁的世界历史?最简洁的途径莫过于读懂细节。细节可以反映历史,撷取历史长河中的点点细节,勾连起来,即是一种解读历史的方式。一书通古今,开卷知天下。本书看点:全书体例新颖,选材精当,表述生动,图文并茂,使你在轻松阅读中,尽览历史风云,汲取历史智慧。
  •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的一部史学巨著。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为止,即“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354卷,约300多万字。其中尤以隋唐五代为重心,占了全书内容的五分之二,是书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 三国之主宰中原天下路

    三国之主宰中原天下路

    正当赵翊他们吃着的时候,张成快步走来沉生道:“主公,兄弟们找到了。”赵翊连忙起身,饭也不吃了,急忙说道:“快,前面带路,带我过去”赵云也是紧随其后。
  • 唐朝好舅子

    唐朝好舅子

    大唐如诗篇、长安美如画。苦力级写手穿越大唐。盛世大唐多了一个乡野小民,一个让世界颤抖的小民。唐的文明与太阳一样照耀每一片阳光之下的土地。群号:274462109
热门推荐
  • 吸血鬼王妃求不闹

    吸血鬼王妃求不闹

    封面感谢愔羽酱! 谁能告诉她一觉醒来被人咬了变吸血鬼了算什么事儿?谁又能告诉她又一觉醒来一朝穿越从天而降还骑人家身上了这算什么事儿?王爷不能是女的?好嘛,她一个现代非人类直接被封王了这又是嘛事儿?府中那天被她骑的是这位……月圆之夜就会饿,从此以后王府经常传出恐怖故事——大半夜有人眼冒红光,吸干了——狗的血。不少“爱狗人士”向王府发起“讨伐”,某非人类满脸无辜:“伦家一个女子,怎么可能呢?”
  • 倾世幺女

    倾世幺女

    (1v1)穿越异世界,沐心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灰姑娘。灰姑娘又如何,看她如何一步一步变回令人羡慕的‘小公主’。好不容易和心上人组成CP,居然有人要拆他们CP?不管是谁,打!她自己要拆?没关系,盖回去……(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当真)
  • 流年梦之当冷帝遇上萌妃

    流年梦之当冷帝遇上萌妃

    前世,她是一名医学生,她好不容易将本硕博读完,成为全国最好的医院的医生,却因一次出差时的意外,魂归天外。今生,她出生江南书香世家,祖上三代皆是当代大儒,前世的英年早世让她十分珍惜今生,她想在今生弥补前世的遗憾,好好生活。那天,一袭白衣如谪仙般的男子坐在庭院内望着眼前这位曾对他笑靥如花的女子柔和的说:"裴蓉月,你当初不是说你喜欢我吗?,但我不喜欢你。""不知道你现在是否变心?""如果你还没变心的话,那我要变了!""我喜欢你!"女子惊愕的望着眼前的男子,无奈的笑道:"殿下,我们已经试过了,我们不行的。"…… 一个是云端之上的王,心怀天下 一个是人间娇花,眉眼如画,只想守护这温暖的小家 最终,他说:蓉儿,我守护这天下的意义也不过为你撑起一片天,护你一世无忧 她说:殿下,我不想让你一个人守着这孤寂的江山,我想……陪着你 娇花VS冷王 看娇花如何撩动冷王心弦 用一双纤纤素手,谱写一曲盛世华章
  • 灰色屠戮

    灰色屠戮

    他是个修炼天才,但是从开始修炼就被算计成为棋子,为了改变自己棋子的命运,他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身边人一个一个死去,一身修为散尽,全身经脉皆断,本以为无法再修真,但是最终以杀入道,以杀止杀,他的眼中没有正义,只有杀戮,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最终成为一代杀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倾国倾城倾山河

    倾国倾城倾山河

    她,叶家之女,天姿聪颖,桃花艳艳。他,荣国世子,人中龙凤,高岭之花。乱世初遇,俩人下一局为天下之豪赌!一局江山美人棋,心与心的对决,谁胜谁负?“叶雨霖,你好歹行军打仗过,连烤野味都不会?”某男嫌弃的看着女子悠哉的吃着东西。女子笑而不语,看男子烤肉,香烟袅袅。更衬得男子玉树临风的身姿,倾倒众生的美貌。色、香、味、俱全,都不及眼前这一人秀色可餐?
  • 郁达夫小说全集

    郁达夫小说全集

    本书汇集了郁达夫的31篇短篇小说和7篇中篇小说。郁达夫是现代中国著名小说家,在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地位。他主张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自叙传”,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还大胆描写两性关系,反映被摧折的女性命运和底层知识分子的深切苦痛。文学超越时空,作者诚恳的心理描写和大胆的两性题材,那沉郁伤感的文风,散文般的笔触和痴情的描述,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在今天也足以令人倾倒。该书附录了郁达夫给当时素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映霞的书信选,情词哀哀,情真意切,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体会到可以为她而死的真心真情。
  • 太爷爷会来救我的

    太爷爷会来救我的

    呆萌可爱的猫耳娘在怀里嫣然浅笑,温婉娇憨的兔女郎在耳边吐气如兰,妩媚婀娜的小狐妖在帐中轻解罗裳……突然,平地一声惊雷!陈图呆滞地看着瞬间被打回原形的女妖们,不禁痛哭失声!一旁昂首叉腰的老头正猖狂大笑,“哇哈哈哈!乖孙子不要怕,太爷爷会来救你哒!”..........
  • 世界历史掌故发现

    世界历史掌故发现

    本书从文学性、情节性、趣味性出发,挖掘历史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感人至深,把枯燥乏味的历史,化为有血有肉的生动故事,让读者在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之余,透过这些历史事件的潜移默化,开阔读者胸襟、扩展眼界、增长知识!这些彼此不同的故事,有可能使读者重构过去的历史,而这是一些单调乏味的历史教科书无法办到的。
  • 桀骜医妃:冷血王爷别碰我

    桀骜医妃:冷血王爷别碰我

    从小目睹了母亲被奸人残害,为了报仇,她却不得不认贼做父,却不曾想会邂逅生命中的冤家,相爱相杀。桀骜王妃,冷血王爷,却甘心为了她放弃整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