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3000000015

第15章 赤都心史(上)(1)

《赤都心史》于一九二四年六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人生的经过,受环境万千现象变化的反映,于心灵的明镜上显种种光影,错综闪烁,光怪陆离,于心灵的圣钟里动种种音响,铿锵递转,激扬沉抑。然生活的意义于客观上常处于平等的地位,只见电影中继继存存陆续相衔的影象,而实质上却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影片。宇宙观中尽成影与响,竟无建立主观的余地。变动转换,复杂万千,等到分析到极处,原无所“有”。然而同样的环境,各人各时各地所起印象各异,——此所谓“世间的不平等性”于实际生活上永存不灭,与世间同其久长。所以有生活,有生活的现象,有生活现象之历史的过程。生活现象之历史的过程既为实质之差异的印显,就必定附丽于一定的“镜面钟身”。于是已出抽象概括的问题而入具体单独的问题。缘此世间的不平等性而有人生经过可说。镜面之大小,钟身之厚薄,于是都为差异之前因。镜与钟的来处,锻炼时的经过,又为其大小厚薄之前因。历史的过程因此乃得成就。

东方稚儿熏陶于几千年的古文化中,在此宇宙思潮流转交汇的时期,既不能超越万象入于“出世间”,就不期然而然卷入旋涡,他于是来到迅流瀑激的两文化交战区域,带着热烈的希望,脆薄的魄力,受一切种种新影新响。赤色新国的都城,远射万丈光焰,遥传千年沉响,固然已是宇宙的伟观,总量的反映。然而东方古国的稚儿到此俄罗斯文化及西欧文化结晶的焦点,又处于第三文化的地位,不由他不发第二次的反映,第二次的回声。况且还有他个人人生经过作最后的底稿。——此镜此钟置之于此境此界,自然断续相衔有相当的回射。历史的经过,虽分秒的迁移,也于世界文化上有相当的地位,所以东方稚儿记此赤都中心影心响的史诗,也就是他心弦上乐谱的记录。

《赤都心史》将记我个人心理上之经过,在此赤色的莫斯科里,所闻所见所思所感。于此时期,我任北京《晨报》通信记者的职务,所以一切赤国的时事自有继续的通信,一切赤国的制度另有系统的论述,不入《赤都心史》内。只有社会实际生活,参观游谈,读书心得,冥想感会,是我心理记录的底稿。我愿意读者得着较深切的感想,我愿意作者写出较实在的情事,不敢用枯燥的笔记游记的体裁。我愿意突出个性,印取自己的思潮,所以杂集随感录,且要试摹“社会的画稿”,所以凡能描写如意的,略仿散文诗。材料的来源,都在我莫斯科生涯中,约略可以分作几种:杂记,散文诗(“逸事”),读书录,参观游览记。“我心灵的影和响,或者在宇宙间偶然留纤微毫忽的痕迹呵!——何况这本小小的册子是我努力了解人生的印象。”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莫斯科,集竟记。

一黎明

沉沉的夜色,安恬静密笼罩着大地。高烧的银烛,光灺影昏,羞涩的姮娥,晚妆已卸;酒阑兴尽,倦舞的腰肢,已经颓唐散漫,睡态惺忪,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微。兴高采烈,盛会欢情,极人间的乐意,尽人间的美态,情感舒畅,横流旁溢,“留连而忘返”,将当年“复生”的新潮所创造的“人间美”,渐渐恶化,怠化,纵恣化。清歌变成了醉呓,妙舞已代以淫嬉,创造的内力已自趋于磨灭。一切资产阶级的艺术文化渐渐的隐隐的暴露出他的阶级性:市侩气。地轴偷转,朝日渐起,任凭你电花奇火有几万万光焰,也都濒于夺光失采的危怖。几分几秒后,不怕你不立成“爝火”的微光。黎明来临,预兆早见,然而近晓的天色几微,鱼肚惨色渐转赤黑愁黯的霞影时,反不如就近黄昏的夕阳!游荡狂筵的市侩乐,殊不愿对于清明健爽的劳作之歌让步。何况夜色的威权仍旧拥着漫天掩地的巨力,现时天机才转,微露晨意,未见晨光,所显现的只是黎明的先兆,还不是黎明呢。鱼肚之光,黑霞之色,本来是“夜余”而又是“晨初”呵。

人类的文化艺术,是他几千百年社会心灵精采的凝结累积,有实际内力作他的基础。好一似奇花异卉受甘露仙滋的培植营养:土壤的膏腴.干枝的壮健,共同拥现此一朵蓓蕾。根下的泥滋,亦如是秽浊,却是他的实际内力的来源;等到显现出鲜丽清新的花朵,人人却易忘掉他根下的污泥。——社会心灵的精采,也就包含在这粗象的经济生活。根本方就干枯,——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动摇,花色还勉留几朝的光艳,新芽刚才突发,——无产阶级经济权力取得,春意还隐于万重的凝雾。

那将来主义,俄罗斯革命后而盛行的艺术上之一派,——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夜之余,无产阶级文化的晨之初;他是春阑的残花,是冬尽的新芽;凝雾外的春意暂时委曲些儿,对着那南风中的残艳,有无愧色……固然!然而,夜阑时神昏意怠的醉荡之舞,看来已是奄然就息;那黎明后清明爽健的劳作之歌,还依稀微忽。当然仅觉着这目前沉寂凄清的“奇静”,好不惨惋。可是呢……悄悄地里偶然遥听着万重山谷外“新曲”之先声,又令人奋然振发,说,黎明来临……黎明来临!

莫斯科的德理觉夸夫斯嘉画馆里,陈列著名的俄国画家,如联萍等的手笔,旧文化沙砾中的精金,攸游观览,可以忘返。于此间突然遇见粗暴刚勇的画笔,将来派的创作,令人的神意由攸乐一变而为奋动,又带几分烦恼:粗野而有楞角的色彩,调和中有违戾的印象,剧动忿怒的气概,急激突现的表显,然而都与我以鲜,明,动,现的感想。前日,我由友人介绍,见将来派名诗家马霞夸夫斯基,他殷勤问及中国文学,赠我一本诗集《人》。将来派的诗,无韵无格,避用表词,很象中国律诗之堆砌名词形容词,而以人类心理自然之联想代动词,形式约略如此,至于内容,据他说和将来派的画相应,——他本来也是画家。我读他不懂。只有其中一篇《归天返地》,视人生观似乎和佛法的“回向”相仿佛。家乐剧院更取将来主义入演剧的艺术,一切旧规律都已去尽,亦是不可了解。新艺术中的有政治宣传性者,如路纳察尔斯基的《国民》一剧,我曾经在国家第二剧院,——旧小剧院看过,所用布景,固然是将来主义,已经容易了解些,剧本的内容却并非神秘性的,而是历史剧,演古代罗马贫民革命,且有些英雄主义的色彩。昨日到大剧院,一见旧歌剧花露润融,高吟沉抑,旧艺术虽衰落不少——据俄国人说如此,——却一切美妙的庄丽的建筑艺术都保存完好。

危苦窘迫,饥寒战疫的赤都,文化明星的光辉惨淡,然而新旧两流平行缓进,还可以静待灿烂庄严的将来呢。

一九二一年二月十六日。

十一宗教的俄罗斯

愁惨的阴云已经散尽,凝静的死雪已经化完,赤色的莫斯科渐渐融陶于明媚的春光。蔚蓝的天色,堆锦的白云,春气欣欣,冷酷的北地风雪已化为乌有了。基督救主庙壮丽的建筑,辉煌的金顶,矗立云际,依然昂昂突显神秘的奇彩。庙旁旷园,围着短短的灌林,初春的花草,鲜黄嫩绿,拂拭游春士女的衣袂。

俄友郭质生来谈,说今天是俄国旧历复活日曜日,家家都插“瘦柳”,教堂中行大礼拜呢,因邀我们去看。希腊教的仪式,却是中国人的基督教观念中所没有的。

莫斯科最大的教堂——基督救主庙,建筑伟丽,雕刻画像都有很大的艺术上的价值。我们进去的时候,人已很多,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握“瘦柳”。只见十余丈高的堂顶上,画着非常之伟丽的耶稣像,四壁辉煌金彩,中间成一十字甬道,甬道的一端,正中有大理石龛,龛前(十字甬道之前)二角有两台:一经筵,一歌筵;十字甬道之他端是庙门,此处和经筵歌筵相对又有两座:左为国皇座,右为神甫座。救主庙的神甫,是全俄最高神甫,革命前受国库供养,统辖全国教堂事务,所谓“国家中之国家”。十月革命后教制仍存,不过与国家政府绝对脱离关系,单受信教徒的供给。我们在教堂中站着不多时,人渐拥挤,最高神甫到了。只见一老者穿着银色长袍,仿佛中国的道士服装,旁有两侍者,服装相类。一侍者手执香炉,垂着银索,在前一面走着,一面荡着,领导最高神甫走向祭坛,歌筵上立刻就唱起圣歌来。大礼拜式就此开始。随后神甫走到堂中向众画三次十字,一侍者展开斯拉夫文《圣经》,放在他前,高声朗读。如此种种仪式,延长约有两小时余。

我们回到寓所,郭质生问我有何感想。我说仿佛不在欧洲。他笑着说俄国东方文化很深,大多数农民群众,迷信得很呢。——革命之后才稍好些。诚然不错,希腊教仪式竟和中国道教相似。

农民因俄国旧文化的缘故,守旧而且愚昧。据郭质生说:十月革命初期,各地乡村中农民奋起,高呼分权万岁,各村通行须有当地地方政府的执照,如此者三月。后来国内战争剧烈,农民少壮都受征调,政府派遣食粮军收集食粮,农民才渐渐忘掉苏维埃政府分给土地驱逐地主的政策而起怨忿之心。现时新经济政策初实行,还时时听见农民反抗的事——他们还不十分相信呢。然而革命前俄国人民有百分之七八十不识字,如今识字者的数目一跃而至百分之五十。最大的原因有两个:(一)二月革命后政局上不断的起非常之巨大的剧变,虽然沉寂的乡僻地方也渐渐有得政治消息的兴趣,各党宣传者多四出散给报纸。(二)退伍兵士,从战线回家,思想已大改变。——因此现在农民对于宗教的关系稍淡,思想上的改造,已经要算大告成功了。

四月二十三日。

十六贵族之巢

两三月前,《劳农公报》初发表开放商业的命令。小商人市侩欣欣然的露出头来。不但小商人呢!体力不能当工人的一班“念书人”,夫人,小姐,受不着职工联合会的保护,口粮所领太少,消费的欲望又高,——这才有了机会。

十字街间,旷场两面,一排一排小摊子。……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一堆一堆旧书旧报,铁罐洋锅,碗盏茶杯,……唔!多得很呢!再想不着:严冬积雪深厚,——我们初来时,劳动券制之下,——这些丰富杂乱的“货物”,都埋在雪坑里冰池底么经济市场的流通原来这样。可是开端的原始状况还很可怜。学生服装的一两个人或是拿一条裤子,一双旧鞋也算做生意呢。

远远的日影底下,亮晶晶耀着宝石,金链;古玩铜器,油画,也傲然一显陈列馆的风头。有华丽服饰,淡素新妆的贵妇人,手捧着金表,宝盒等类站在路旁兜卖。有贵族丰度的少年,坐在地下,展开了古旧贵重的红氍毹,等着顾主呢……

现在又过了两月了。亚尔培德街前,许多小孩子拿纸烟洋火叫卖,汽车马车穿梭似的来往,街窗里红玫瑰绣球来欣欣的舞弄他的美色,一处两处散见着新油漆的商号匾额,——啊哎!热闹呢!再不象“冬时”,军事的共产主义之下,满街只有茫茫的雪色,往来步行的“职员”,夹着公事皮包的人影了。

一间大玻璃窗,染着晶亮的银字:“咖啡馆”。窗里散排着几张小桌藤椅。咖啡馆小室尽头账台上坐着一素妆妇人,室中间站着一半老的徐娘,眉宇间隐隐还含贵倨之态,却往来招呼顾客。

——请问,是不是要咖啡,还是中国茶

——两块点心,糖果多拿些!——一男子粗鲁的口音回答着,翘着双腿,笑嘻嘻的和同伴谈天呢。

——就来,就来!咖啡一杯,中国茶两杯,点心两块,这里的客人要。……

馆门开处,一位“美人”走进来了,红粉两颊,长眉拂黛,樱唇上涂着血滴鲜红的胭脂,丝罗衣裙,高底的蛮靴,轻盈缓步的作态坐下,眼光里斜挑暗视,好象能说话似的。拈着一枝烟,燃着了,问道:

——咖啡牛奶一杯,有好点心么

贵倨的半老徐娘和声下气的答应着。咖啡点心都拿来了。忽然又进来一女郎,服装虽不华丽,神态非常之清高,四处一看,见有那一“新妓女”神气的女人坐在那里,于是不多看,忙找着店主人,问好之后,接口就咕噜咕噜用德国话谈了半天。店主人拿出几万苏维埃钱交给女郎,他就匆匆的走了,新妓女那时已吃完:

——你们这里没有牛肉饼么几万钱一碟

——没有,对不住,可是可以定做,晚上就好,要多少呢请问。两万钱—碟。

——要两碟,浓浓的油。

说完他就站起来,扭扭捏捏的走出来,走到门口,懒懒的说一句“再见”。店主人忙答应着,回头笑向那半老徐娘,用法文说道:这又不知道是那一位“委员”的相好,看来很有钱呢……

假使屠格涅夫(Turgeneff)的《贵族之巢》在地主华美的邸宅,现在五十年后,苏维埃俄国新经济政策初期的贵族之巢却在小小的咖啡馆。——原来革命后贵族破产,所余未没收的衣饰古玩,新经济政策初行,流到市场上,过了这两月他们便渐渐集股积聚,居然开铺子了。其实新经济实行,资本主义在相当范围内可以发展。而资本集中律一实现,这班小资本的买卖不过四五月就得倾倒。我初见街头所卖白面包,还是小生意家家里自己零做的。现在已经看得见一两种同式同样又同价的白面包,打听起来,原来已有犹太旧商人复活,做这大宗批发生意,替他算起来,一天可得利几千万苏维埃卢布呢。资本的发展——按经济学上的原则——真是“速于置邮之传命”。

俄国贵族的智识阶级向来最恨资产阶级的文化,——赫尔岑说西欧文明不外一“市侩制度”而已。现在却都要成可怜的资产阶级中的落伍者呢。虽然……虽然……那“忏悔的贵族”,——“往民间去的青年”,一世纪来在社会思想上为劳动人民造福不浅。共产党领袖中磊落的人才也不少过去时代的贵族呵。前一月我曾遇一英国共产党——很研究俄国文学。他说俄国文化中资产阶级一分都没创造,历来文学家社会思想家差不多个个都是贵族。……

我的俄国历史教授纪务立说:大俄罗斯民族东方性本重,个性命发达,——固然有许多特点优良的国民性,然而缺点也就不少。老实说,一切艺术科学文学的文化不是西欧输入的么未欧化的大俄罗斯人污秽迟钝,劣性很可见,至于贵族青年有志的,那又是一件事——他们欧化虽不纯粹,始终在历史上占了一过渡西欧文化的地位。如说到小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已近西欧,东方色彩就淡得多。平民之中也可以看得文化性。

初到莫斯科时,我们认得一英国人——共产党,外交委员会的职员威廉。威廉夫人是生长在小俄罗斯的。他曾说小俄罗斯贵族的地主制——封建遗迹,破坏的较早。那地农家妇女爱清洁,有条理,——日常生活之中才真见得文化的价值。往往在大俄罗斯及乌克兰边境,小俄农家女有嫁给大俄人的;新媳妇进门不到两三天,立刻就要把大俄农村家庭整顿一番,油刷裱糊都是新媳妇极力主张的,——他根性就不能忍耐那半东方式的污糟生活。杜洛次基,现译为托洛茨基

六月十三日。

十八列宁杜洛次基①

同类推荐
  • 天涯故事

    天涯故事

    余秋雨可谓暴得大名又饱尝诽议。但当你随他走近千年庭院,触摸华夏古国的千年文脉;当你随他走进茫茫大漠,手指王道士泪洒敦煌;当你随他走进苏东坡的内心深处,感叹旷世大才栽在小人手下;当你随他走进一个王朝的背影,沉思三百年的是非功过……你会恍然一悟:余秋雨的成名自有道理!
  • 我和春天有个约定(醉美文摘)

    我和春天有个约定(醉美文摘)

    有时候,我们会错过一些事,错过一些机会,因些陷入麻烦的境地。但是,千万不要气馁,要心存希望,就像那只错过南飞的燕子!本书包括五大章内容,其中包括四十多个励志、经典的小故事,将使你可以更从容、更自信、更智慧,会让你从庸庸碌碌中醒来,端正人生的正确态度;在感到痛苦、迷茫和失落的时候,会从中获取贴心的安慰。
  • 桑德堡诗选

    桑德堡诗选

    卡尔·桑德堡(Carl Sandburg, 1878—1967)是一位地标性的美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一生中先后三次荣获普利策文学奖:两次颁给他的诗集,一次颁给他的林肯传记。在他的有生之年,桑德堡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的丰碑,他的诗歌作品——包括《芝加哥诗集》、《剥玉米的人》、《烟与钢》——尤其受到好评。本诗集从桑德堡一生中创作的全部作品集中精选了206首诗歌,囊括了诗人大部分的代表作,填补了国内出版界在桑德堡作品译介上三十多年的空白。
  • 友情对白(读者精品)

    友情对白(读者精品)

    这过的是什么日子。我这心上压得多重呀!眉,我怎么好呢?刹那间有千百件事在方寸间起伏,是忧,是虑,是瞻前,是顾后,这笔上哪能写出?眉,我怕,我真怕世界与我们是不能并立的,不是我们把他们打毁成全我们的话,就是他打毁我们,逼迫我们的死。
  •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传世散文集《泪与笑》与《春髎集》的全部内容,以及他的代表性的杂文。梁遇春的散文深得英国小品文的精髓,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查尔斯·兰姆,承袭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又因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从中汲取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热门推荐
  • 五味集

    五味集

    人生旅途中从出生我们搭乘上父母的旅程,开始自己的旅程,这一路,上来的和离开的,是否有你相熟的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云淡风轻,却也值得回味。本书根据生活中的原型故事,体会人生五味,感悟平凡人生。
  • 三国2:龙争虎斗

    三国2:龙争虎斗

    《三国》是吉川英治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气质交融的极致作品。在日本,受《三国》影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企业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不胜枚举,他们把《三国》奉为历史巨著、政略大全、商战宝典和励志奇书,从中学习历史文化、成功之道、处事方法、领导理论等。《三国》系列共五部,这是第二部,内容包括全十卷中的草莽之卷和臣道之卷。草莽之卷:汉献帝被迎至许都后,东汉政权在名义上得以保全。相对安稳的局面下却是危机四伏,攻取徐州的吕布、夺得秣陵的孙策、淮南称帝的袁术、盘据荆襄的刘表,再加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列强争霸的格局已然形成。
  • 河清海晏

    河清海晏

    康熙二十八年,两淮私盐泛滥,以扬州为甚。有“江南第一清官”之称的施世纶上任扬州知府。扬州盐商团体得知施世纶上任前来拜谒,却形成三派。与官场勾结的姚乔木,耿直的华泽盐场文天扬,还有中立派阎正国父子。他们心中各自打着算盘,酝酿着一起巨大的风波。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看施公如何破获连环迷案,最终掐断私盐走私链条,维护国家利益。
  • 佛说园生树经

    佛说园生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见喜

    见喜

    在这孤独的世间,总有一个人,将你当成生命中,那唯一值得千里迢迢去奔赴追寻的喜;当大地冰冻,山河褪色,繁华落尽,容颜枯萎,人生依然如初见般,惊心动魄,热烈痴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在三国当龙神

    我在三国当龙神

    三国时代,是华夏最波澜壮阔的时代,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曹孟德,刘玄德,孙仲谋三雄争霸。刘大路表示:这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只是一条蛇而已,拥有龙神系统的我,苟也能把你们苟死。你们打打杀杀,我来改变世界...
  • 重生悍妻难撩

    重生悍妻难撩

    一句话简介:这是一个女兵逐渐成长为军中之王并且压倒上官的故事。一场泪和着鲜血的战斗,文艺女兵元锦西重生为一名女婴。同样的姓名不同的身份,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当兵,当可以保护战友持枪杀敌的军中之王。可这位亓姓话唠是怎么回事?你别以为是我最好哥们的小叔我就不敢揍你!亓姓话唠:来来来,别客气,赶紧压我吧,压我吧,压我……
  • 兵家鼻祖:孙武

    兵家鼻祖:孙武

    孙武[挟三万兵,纵横天下无敌],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孙子兵法》。此书早已被广泛流传到了世界各个国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运用到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这部传奇的兵法是如何完成的,我们不妨看一看孙武的传奇人生。读《兵家鼻祖:孙武》,不但可以感受到孙武生活中的曲折、离奇,又能够被战争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紧张形势所牵掣,也能够了解到孙武、伍子胥、吴王阖间、伯韵等人物的性格、脾气,以及品质的不同。
  • 怪谈

    怪谈

    《怪谈》取材于日本本土最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譬如日本历史上因战败而被灭族的平家怨灵,狐仙、柳树精报恩的故事,幽灵伸冤的秘闻……全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弥漫着强烈的日本传统文学的独特风味以及浓厚的扶桑国乡土汁味,或诙谐,或警示,或讽喻,丰富多彩,形态多变,呈现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美学境界。《怪谈》一书所构建的恐怖氛围和文化意境,深刻影响了日本人对恐怖美学的认识。它曾在1964年被改编成电影,由小林正树导演,该片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