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2700000033

第33章 感悟五十年

——祝《凉山日报》创刊五十华诞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凉山日报》已经年届五旬,进入“知天命”的成熟时期。我们这一批抽调去参加创刊工作的“老报人”,都已至耄耋之年了。

我是在上世纪的1958年4月,从普雄县民主改革工作团调到《凉山报》(《凉山日报》创刊时名为《凉山报》——编者注)的。那时交通极不方便,从普雄出发,一马一驮,叮叮当当(一马坐人,一马驮行李),第一天歇越西县的中所坝,第二天翻小相岭住喜德县。当时的小相岭、深沟一带还不“清净”,因有普雄县民警中队的教导员老党和两名武装战士同行,一路平安。第三天到达西昌,住凉山州政府设在那里的招待所。休息了一天后,改乘刚修好通车的西昭公路的班车到凉山州首府昭觉。因为《凉山报》刚修好的干打垒平房没有完全竣工,不能住人,就住在州委院内的客房。1956年初我从州委宣传部抽调到基层搞平叛和民改,一直没有回过机关,这次回来既感到亲切又觉得陌生,幸好接待我的是宣传部的秘书,也是《凉山报》筹建工作的领导之一、老同志郭同生,一切都比较顺利。

凉山州委决定,四川省委宣传部批准,《凉山报》于五一创刊。当时正是凉山州取得平叛和民主改革全面胜利的第一年,偏偏遇上全州性春旱,小春受损失,大春种不下去,为了宣传报道破除群众的迷信思想,开展人定胜天、夺取丰收的抗旱运动,我在4月下旬被派到昭觉县四开区去采访。那时报社正在筹建中,介绍信也是由州委宣传部开出的。我清楚地记得,发回的第一篇稿子是请区上的邮递员小王专门送到报社的,题目是“四开区万人投入抗旱运动”,是《凉山报》创刊号的头版头条。发回的第二篇稿子是《破迷信,除陋习,四开乡家家户户修厕所》。今天,我提及这篇稿子是有点用意的。当时全国正在学习贯彻中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刚开始。而凉山呢,民主改革刚取得胜利,一切工作都得在奴隶社会的废墟上进行,即便是修厕所这么一件难登“大雅之堂”的小事儿,群众也要有破除迷信,改革多年陋习的勇气,实在是破天荒的大难题呀!

现在,事隔五十年,人也老了,怀旧之心、留恋之情,总是萦绕于心,不时在脑海里涌动、闪烁。那些影响群众、让自己受到教育的新鲜事儿,那些令人感动的翻身奴隶平凡而又朴实的形象,那些难忘的清苦生活和艰难岁月,真是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呵。

因为时间、精力和篇幅所限,这篇短文只能写两个题目:一、科学贯彻执行办报方针;二、主业与副业,一个“杂”字了得。

科学贯彻执行办报方针

因为事关办报方针,所以需要“老生常谈”,只有常谈常新,方能与时俱进。

《凉山日报》从创刊起,就忠实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双办”方针。这个方针真灵。首先是州委特别重视,第一书记王维训除了亲自审查报纸的每一期大样,遇到停电还亲自到报社来,同工人一起用脚踩平板印报机。每踩两转印出一张报纸,几千份报纸就是这么印出来同读者见面的。尤其令我们感动的是,在州委召开县委第一书记会议期间,州委领导竟把各县委书记从州委带到报社来,在简陋的会议室里,喝一杯白开水,同报社的领导一起座谈怎样办好《凉山报》的问题。

有了党的领导,州委的重视,第一书记亲自出马,加上宣传部部长白志方同志和报社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凉山报》从无到有,作用日益凸显,影响不断扩大,读者、朋友和通讯员队伍越来越大,在1960年前后,终于成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两张名片”之一。(当时王维训同志的原话是:两块招牌,一块是《凉山报》,另一块是凉山文工团。1990年,我们在成都聚会闲聊时,维训同志再一次重复了这些话。“名片”二字就是那一次由我们提出修正的。)

《凉山报》的记者很争气,听党的话,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边干边学,边学边干,锐气十足,信心百倍。遇到重大新闻,编辑部的同志拿着报纸到机关、会场、工地去送赠、去叫卖。记者下乡,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自觉做到“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会议,他们都主动邀请记者去报道。除了参加会议,领导同志还帮助记者搜集材料,讨论稿件。那时候条件极差,记者下乡采访,搭个货车坐在货厢里,或者顺路坐拖拉机,算是幸运啦。多数时间是靠走路,靠两只脚跋山涉水,走村串寨,很辛苦,也很快乐。他们是: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有的同志还有一台照相机,一把小手枪,加上年轻力壮,又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自然会透出几分潇洒和浪漫,赢来许多好奇、羡慕和赞美的目光。

在长期贯彻执行“双办”方针的实践中,我们把它通俗化叫“吃透两头”,“通天入地”,非常形象、生动。所谓“两头”是“上头”和“下头”,“上头”是指党委、领导;“下头”是指基层的实际情况,群众的思想和要求。而且强调“两头”的结合与统一,在“两头”的一致性上抓住特点,创造成绩,总结经验。基于这一认识和理解,多少年来我们都是立足凉山,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把民族平等团结、共同进步放在首位,花大力气开展报纸的群众工作,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全州各县委配备通讯干事,在基层干部和各族群众中培养、发展通讯员的基础上,通过州委宣传部定下了“两个人要配齐,六个字要落实,三件事要办好”的雷打不动的制度。即:两个通讯干事要配齐(一个汉族干部,一个彝族干部),切实做到“在职,定位,专用”,认真做好通讯报道、社员读报、发行报纸三件事。

为了适应报纸的群众工作之需,报社不仅设置了群众工作组(即以后的科、部),主管群众工作,做到来稿登记,有信必回,退稿要提出具体意见等。同时创办了《通讯·读报·发行》专刊,作为报社开展群众工作的阵地。经过州委同意,报社还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州的“三优”代表会,即选出在通讯、读报、发行三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模范代表,由各县委的宣传部部长或副部长带队,会聚一堂,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奖励先进,安排任务。三十年前的这些颇具特色的经验,曾由全国新闻机构的机关刊物《新闻战线》作过宣传介绍。

时间进入新世纪。2006年,我读到一本老报人的自选集,使我大开眼界。没想到20世纪80年代,在新闻界的高层领导中,对于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还发生过一场持续数年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党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党报要有党性,也要有人民性,党性源于人民性,人民至高无上;而另一种意见认为,党报的人民性这个提法含混不清,没有阶级性,忽视阶级斗争的存在,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表现。后来还是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说了话,才终止了这场尚未完全公开的争论。耀邦同志说:我们的新闻工作有很强的党性,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离开人民性就不叫党性,党性就是人民性。

读过这本书,我大受教育,又暗自庆幸。幸好那场争论和内部批判没有像“文革”时期那样层层往下灌,不然《凉山报》下工夫搞群众办报的那一套提法和做法,又得挨批判了!

过去几十年中,《凉山报》还贯彻了一个方针:“小报小办”。这个方针我们讲了二三十年。但是,我至今也没弄清楚这个方针是哪里提出来的,怎么提出来的。我多次回忆,我们的依据是开报纸工作会议时有领导讲过,在少数领导的讲话稿中看到过,报纸上登载过,我本人也在会上作过传达。可是我在贯彻执行中总觉得很别扭,“小报”比较明确,是指四开报纸(大报是指对开报纸)。就是“小办”不好理解,因为谁也没有给它下过定义。《新民晚报》《北京晚报》至今也是四开报纸,有时一天竟印出了几十版,有套红大标题,还有彩色版等,难道这是小报“小办”吗?四川的《成都晚报》,由对开大报改为四开,难道是由大报“大办”改为小报“小办”吗?实在令人感到迷惑。如果说小报“小办”是指文章短小、题材接近群众、表述通俗化等方面而言,可是这些要求乃至规定,从来都是既对大报又对小报同时提出的,不少时候还对大报特别强调,半点也不是只说小报、只对小报、只要求小报嘛。

从多年的办报实践中,我反复思考、琢磨,认为“小办”中的这个“小”字必须改掉,因为它含混不清,容易引起多种歧义,让人捉摸不透。我于1987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小办’改‘精办’开创新局面”。没想到这篇文章不仅得到州委书记的赞许,而且破例地批了:这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好文章。先后被《凉山科技顾问团通讯》《凉山社科联通讯》刊登。以后被报社收入《凉山日报新闻作品选·言论集》。

同类推荐
  • 黑白斋读书录

    黑白斋读书录

    全书分为四辑:“线与面”收录了作者近年来以长篇小说为主对军旅文学重要现象、重大问题的发言;“问与答”是作者与学生关于军旅文学的访谈;“人与书”收录的文章记叙了许多军内的师友名。“序而跋”收录了各种序跋。
  • 下乡养儿 (增订版)

    下乡养儿 (增订版)

    作者冯丽丽的文字像摄像机一样忠实记录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孩子天天的细微变化。作者在书中没有推销观点,没有抱怨批评,虽然她有非常浓郁的情感,却一直控制着不去表达,不去说破。作者冷静、克制、琐细的笔法,很像那种昂贵的光学镜头,捕捉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节。而那样的细节,正是令成人世界的我们思绪万千、心灵震颤的部分。现有的林林总总的育儿类图书为我们提供了种种解决之道、成功之钥,而本书作者一家三口,却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它别开生面地向我们展示了日常经验之外的情与景,痛与爱。
  • 那些闪电指向你

    那些闪电指向你

    台湾中生代代表诗人林婉瑜,关于爱的代表作《那些闪电指向你》简体版出版!《那些闪电指向你》共收录79首情诗作品,林婉瑜描喻了爱情里的各种样态:相遇、单恋、热恋、想念、分离……直抵爱情中的本真和纯粹。林婉瑜的诗常有慧黠创意、迷人想象,诗风具现代感,取用当代流行元素,做出精巧的变造与响应,反应出时代特质,情感别致,意念鲜活。
  • 我的米白时代 (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米白时代 (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位阅尽世间风云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这个世界最后的一切的看法。在拿起放下间,尽显从容豁达,平常朴实中,尽现人生真谛。
  • 国民党首要战犯改造秘档(一)

    国民党首要战犯改造秘档(一)

    研究秦城监狱的历史,首先就得从功德林监狱说起,它是秦城监狱的前身。功德林监狱曾经作为北京战犯管理所,关押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战犯,即国民党战犯。说秦城监狱是特殊监狱,源于1960年。首批特殊犯人由功德林迁往秦城,成为秦城的第一批囚徒。自此,秦城监狱作为中国第一个监狱开始了它的特殊使命。功德林监狱功德林监狱是秦城监狱的前身,它位于北京城北的德胜门外。据说之所以叫“功德林”,是因为当地曾有一座叫做“功德林”的庙宇。光绪年间,功德林古刹里设立了京师习艺所,名为“习艺”,实际上是收容罪犯,令其习艺的场所。
热门推荐
  • 穿越女尊吃颗糖

    穿越女尊吃颗糖

    穿越了,就是因为去上了个厕所。胖球:我能说什么。
  • 无尽劫

    无尽劫

    一个平凡山村看似平静的一天,忽然引来各种修行之人的光临,平凡少年将武者带入森林深处,他究竟有何目的?唯一可以确定的一件事,这一天,毕竟是不会平静的。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越废土的幸福人生

    穿越废土的幸福人生

    这是一个倒霉催的胖子带着不完整系统掉到废土的坑爹故事
  • 时光记得爱过你

    时光记得爱过你

    三年前,我姐跟我男朋友的孩子死在我的面前,我姐哭的跟一个泪人一样,声泪涕下的问我为什么,让我要恨就恨她,为什么要这么狠毒的杀了无辜的孩子。所有人都以为是我杀的,但是我没有。我看向了霍钧行,却没曾想他说,“去自首吧!”三年前,我因为过失杀人罪,被他亲手送进监狱。三年后,我出狱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逃开这里,越远越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符道宗师

    重生之符道宗师

    重生前,她是符道宗师,一朝重生竟然化身娇弱穷家女。啥!一家子被恶毒奶奶赶出家门,本宗师撩起棍子揍的她满地找牙。吊打奇葩恶亲人,降妖除魔样样抓,符箓在手,天天马路横着走。某女:喂!我欠你钱吗?某男:不欠某女:那你为毛看着我冷冰冰的。某男:我乐意看你这么冷,追妻路恐有九九八十一难啊!某男不屑,又不追你。多少天后,后悔成了狗。女主一路崛起,各种逗比,还有一只魔兽当助手,对付各种反派,绝对不手软,绝对强大一对一,不是虐文哦!爽文!爽文!新书《神仙重生九零后》欢迎来看。
  • 医之心——心脑血管篇

    医之心——心脑血管篇

    生活中我们享受的所有服务,几乎都能以等价形式体现消费的交易特征,独独医患,不能,也不可以。患者,因病痛求助医生;医生,因使命和职责,为患者提供治愈、帮助或者安慰等专业性很强,非一般意义的服务。花钱可以买任何商品,唯独生命和健康不能用钱等价交换。医生与患者,本是陌路人,却因为天职,因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渴求,坐在了面对面,构筑了人世间最奇特的人际关系。医,是医疗、医术,又是医疗、医术之上承载医德、医风的医生之心地。医之心,是医生对患者的理解所体现的心性,是从医者对专业的不懈追求,又是对患者疾苦的感同身受。医之专,医之难,医之疼,医之美,构成了医之心。医学专家们发自心底的文字,是千万个好医生执业感悟的一部分。如果,你能静下心听他们平实讲述职业生涯中对患者的感念之情,以及有痛更有欣慰的医之心感悟,作为医生,你会对怎样才是一个好医生,怎样做个好医生,何为仁心,何以信守仁心,有新的解读;作为患者,当你生病就诊时,会因为对医生的更理解和信任,得到更科学、更有效的健康服务。
  • 摘星路漫漫

    摘星路漫漫

    对她而言,他是个麻烦,只想远离,愿两人的人生不会有交点。可有些缘分,早已注定。“我可以给你赔偿。”“赔偿?”“对!”“我只要你。”记忆出错,乔星只觉得他莫名其妙。可曾托付出去的心,当初真的回归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