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8400000028

第28章 名人 名士的“千古绝唱”(2)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老子和儿子唱反调的事特多。老子保守,儿子往往就激进,越是有出息的儿子就越有激进的可能。中进士入翰林之后,谭钟麟死了,回家守制的谭延闿很快就跟鼓吹改革的立宪派搅在了一起,高票当选湖南咨议局议长。接下来辛亥革命,“山大王”焦达峰做了湖南都督,没多长时间就被刺杀,谭延闿被推上都督的椅子,从此落入“革命阵营”,二次革命反袁(世凯),国民党阵营的四个省督独立,也有他一份。此后谭延闿在湘督位置上几番上下,率领残余湘军跟随孙中山东奔西走,参加北伐,时而省长,时而督军,时而总司令,时而军长,最后做到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院长。

谭延闿在国民党内人缘极好,因他是文官,人称“文甘草”。中药配伍各有禁忌,唯有甘草跟什么药都能配合一起用。凡被人叫做甘草的人,往往有副特别好的脾气,谭延闿为人之随和,是出了名的。湘督三易上下,每次都安之若素,走之从容,做官时,下属进门不用报告,有座便坐,有烟自取享用,而谭延闿不论什么时候都和颜悦色,了无怒容。即使被当面羞辱,他则装作不闻,即使被部下卖阵差点做了俘虏,他也不过是苦笑着摇摇头而已,所以,他的第二个外号叫谭婆婆。谭延闿人有名气,字也写得好(要是开门卖的话,完全可以卖个好价),他一直做着大官,按道理字不太好求,但湖南各地饭铺酒店到处都有他的墨宝,随便一个马弁副官,都可以替人求字,谭搭纸费墨,没有二话。其中也许有些是秘书长之类的代劳,但都得到他的首肯,肯将名义假借的。大革命时期,国共时有摩擦,左派右派壁垒分明,但是唯有谭延闿,左派当他站在左边,右派当他站在右边,两边的攻击炮火,都擦不到他的边。反过来说,这种人的用处也不大,他做到行政院长,也不过是国民党内各个实力派都能接受的作为缓冲用的沙袋、一个军人政权的点缀。

谭延闿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赶上了一个武人当家的时代,遍地烽火,到处打仗。“左也是东洋刀,右也是东洋刀”(袁世凯语),帮会、土匪、教门也各逞威风,有枪就是草头王,枪多气粗,各以实力说话。谭延闿一介贵胄公子,不幸又是读书种子,中过会元,点过翰林,虽然据说在第一次做都督的时候曾经在武人面前露过一小手——可以双手使枪,而且枪法极准,但依然没有武人拿他当自己人,因为他不是士官系(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也不是保定系(保定军校毕业)。而他自己也没有亲自下部队,带兵打仗,实现从文人到武将的转变,所以,尽管他当过的官尽是些“武职”,督军、司令、军长之类,但始终成不了一个带兵官,顶着那么多貌似军阀的头衔,却从来掌不了实权,实际上却是秀才遇见兵,不仅有理讲不清,而且很容易被人架空,甚至赶走。

在那个时代,文人混在武人堆里,做幕僚也好,做“长官”也罢,往往带有很大危险性,弄不好就会被上下左右的野心家们给牺牲掉。可是由于谭延闿的好脾气,左右圆通,这种危险对他来说却似乎不存在。下面的武夫可以架空他,出卖他,驱逐他,但却没有人敢冒湖南乡里舆论的大不韪杀掉他。至于上面和左右的武人,由于他的圆通,对人不构成威胁,也安全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谭延闿是近代的冯道,苟安于乱世,靠的就是心平气和,处世圆通。据说,谭50岁那年,有人做祝词曰:“茶陵谭氏,五十其年,喝绍兴酒,打太极拳,写几笔严嵩之字,做一生冯道之官,立德立功,两无闻焉。”谭氏闻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连称奇才。说实在的,这祝词虽然刻薄了一点,但对于谭确实再贴切不过了。

谭延闿的时代,是中国现代的转型时期,可是,转型转成了文官沦为骄兵悍将的摆设,只有像冯道一样,心平气和,唾面自干,才能文运长久。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悲哀。

唐八先生

八先生是个女人,名叫唐群英。唐群英这个名字,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但是在辛亥革命后的几年里,全国上下有头有脸的人物,有谁不知唐群英呢?当时的京剧略等于今天的流行歌曲,可是京沪两地的名角,无论生旦净丑,没一个能抵得上唐群英名气大。不过,当时的人们之所以知道唐群英,主要是她带领娘子军的三次“大闹”:一闹临时参议院,砸了玻璃窗;二闹国民党成立大会,在众目睽睽之下煽了宋教仁一个耳光,临时参议院议长林森出来劝解,话还没出口也挨了一下(一说,林森缩得快,没有打着);三闹《长沙日报》社,这次当事的男人见机得早,都溜了,唐群英砸烂了报馆排字房,害得当天的报纸出不了。

这些故事,听起来像是水泊梁山孙二娘的勾当,其实却不然。唐群英在历史上本是个很正面的人物。首先出身名门,其父亲唐星照,本是湘军宿将;长大嫁入曾家(曾国藩)做媳妇,依旧是名门名媛。其次觉悟很早,在家为人媳的时候,就跟秋瑾结为死党(也是亲戚),丈夫死后便奔走革命,到日本留过学,是华兴会的最早的成员之一、同盟会的元老。其三,革命勇敢,辛亥革命时,唐群英组织女子北伐队,虽然没有真的出兵开仗,但名声却连袁世凯并清廷的摄政王都有耳闻。唐群英三次大闹,理由都很正当,前两次都是为了男女平等(当时叫做“平权”)问题,闹临时参议院是因为《临时约法》没有提男女平权;闹国民党成立大会,是因为党纲上删去了“男女平权”的条款。砸玻璃、打耳光其实还是小意思,按唐群英在报上的宣言,对不承认男女平权的臭男人,她们是要以炸弹、手枪对付的。大概是当时像唐群英这样的女子少了点,军火也不够充足,一场对男人的战争才没有打起来。

不过,唐群英的第三次大闹却跟男女平等没多少关系。1913年2月,一位仰慕唐群英的有名男士求之不得,未免有点神经兮兮,在《长沙日报》上登出一则启事,说是某年某月某日,唐群英将和自己结婚。唐群英闻后,带人到报馆问罪,要求报纸出刊更正。报馆主编说,那是一则广告,广告哪有更正的道理。两下说不通,娘子军这才动的手。这事最后闹到官府,一个要赔偿设备损失,一个要赔偿名誉损失。当时的湖南都督谭延闿两边都得罪不起,自己掏腰包赔了报馆了事。

唐群英的时代,中国的女权运动还处于初起的激情岁月,觉悟了的女子个个都很激愤,对男人的压迫相当痛恨,说起话来,张口闭口“恶男子”、“臭男人”,而争女权的目标也很宏大,都是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自立。

但不经意间,女权主义者对自己的名节都很在意,做女侠可以,但风流韵事是没有的。自家已是单身的寡妇,对于一个苦苦的追求者的出格表白,居然以更加出格的行为对付,唐群英的愤怒显然跟自己的名节受损有关。这一点,比起五四和大革命时期革命女性的“一杯水主义”来,有天壤之别。

三闹之后,唐群英在政治舞台上再没了动人的表现。但她娘家的家族却很以出了这么一个女中豪杰而感到自豪,破例将她列入唐氏族谱,称她为唐八先生(她在族中行八)。她家乡的族人,也称之为唐八公公(按传统社会的惯例,女人是不会入娘家的族谱的,她们的位置如果有的话,也应该在夫家的族谱上)。从某种意义上,唐群英力争女权的奋斗,痛骂并怒打臭男人的结果,是为自己争得了一个男人的名头和地位。

革命·诗·酒·佛·女人

将这样几个词堆在一起,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似乎都有点不敬。但我下面要说的事情,的确跟这些词都有关系,而且无论如何也提炼不出更合适的题目,所以只好这样将就了。记得好像“诗·酒·佛”这样的堆砌,本是鲁迅先生打算做论述六朝文学的题目,既然我素来景仰的鲁迅先生都能如此用,我再堆上点别的,凑成一盘,估计也算不得什么。

南社是清末江南文人结的诗社,从一开始就是个大杂烩。上面讲的几个词汇所代表的东西,南社里都有,而且革命,或者说反满的内容尤其浓烈。这也没办法,谁让清朝皇帝在200多年里老是对江南的文人看不上眼,制了又制,压了还压,制造了那么多文字狱、那么多科场案。眼看满清大厦将倾,又有上海的外国租界做掩护,江南文人不抓紧时间捣乱更待何时?捣乱的诗人中喜欢佛的不少,既喜欢佛也喜欢女人,或者说尤喜欢女人的更多。不过,真的做了和尚的却只有两个,一个是苏曼殊,一个是李叔同。

苏曼殊是先做和尚,然后光着头穿西装、闹革命、吃花酒、作诗弄画。李叔同是先穿西装(甚至穿西式的女装演茶花女)、闹革命、吃花酒、作诗作画,然后出家当和尚。就做和尚的境界而言,苏曼殊做的是花和尚,而李叔同做的是戒律严格的苦和尚。虽然有这样的不同,但这两人相同点更多,都才华横溢,学什么像什么,于诗于画均有可观者。当然,也都很有女人缘,走到哪儿都有女人围着。李叔同出家后,还有女人找上山来,在山门苦等。

从古到今,诗人和诗都离不开女人。唐朝是诗的王朝,害得后世怎么做都超不过去,其实,多亏了当时男女界限不严,男男女女凑到一块,浅斟低唱,帽落袜滑,不唯妓家,良家妇女也乐在其中。女诗人鱼玄机跟男诗友唱和,可以涉及性器官(集句“山气日夕佳,众鸟欣有托”说的是某诗人有疝气并用了疝气带)。公主可以带着相好招摇过市,甚至为相好求考官行方便。进士及第,放榜日,得意者一窝蜂拥进妓楼。歌伎舞儿不仅床上功夫了得,做起诗来也不让须眉诗人浪漫的,居然有在妓女大腿上写诗的,这种事如果放在后来,不进大狱也得终身禁锢。都说悲愤出诗人,其实女人也培育诗人,如果没有女人,诗人多半是作不出诗来的。所以,苏、李二位招女人喜欢,对近代诗与画的繁荣,的确大有好处。

二位更有佛缘,毕竟他们都遁入了空门。无论是苏曼殊这种花和尚,还是李叔同这种苦行的律宗和尚,在佛教的某种境界里,都是可以成正果的,他们的确也成了正果。

当然,二位跟革命也有缘,他们都是反满革命的鼓吹者,甚至在诗画里都不忘渗透着革命的意义。显然,革命从来都跟浪漫的诗人有着难解难分的缘分,只是,浪漫的诗人往往不知道革命完了之后做什么。

同样与革命、诗酒、女人和佛都有缘的南社诗人兼画家是钱化佛。此公没有出家,但特别喜欢画佛,只是所画的佛个个都闭着眼睛。人问为什么?他说:我佛慧眼,不要看人间的牛鬼蛇神!钱化佛在辛亥革命时是员勇将,参加过攻打南京制高点天保城的战斗。杀进去的时候,清军做的稀饭尚在,结果便宜了包括钱在内的敢死队。

既然革命后的世界是个佛都不忍看、不愿看的天地,那么诗人皈依佛门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茶壶、茶杯和牙刷

辜鸿铭有句名言,男人和女人,就像茶壶和茶杯,一个茶壶可以有几个茶杯,一个茶杯不能有几个茶壶。意思是说,男人纳妾,享齐人之福,是天经地义的。辜鸿铭“学在西洋”,是西方文化熏出来的人,西方文化的要点之一就是一夫一妻制,比照亚当夏娃严格执行,即使贵为国王,也得遵行不贰,拈花惹草偷腥可以,但像中国皇帝那样三宫六院的不行。西方世界千余年来,除了极少数的化外之地存在个别的例外,比如美国的摩门教,还真是一体遵行。可是,为什么偏偏一肚子洋墨水、中国字都写不好的辜老先生回到中国,在欧风劲吹的当口,硬是公开鼓吹纳妾?是跟他的保皇政见一样借题反潮流,还是为了使他那“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的豪言壮语名副其实?(他纳了一个日本的妾。)现在委实是弄不太明白了,但我估计跟这两条都有点关系。

辜鸿铭说了这句很是冒犯时髦女士的话,摇着脑袋后面小得不能再小的小辫子,依旧我行我素去了,根本不理会背后先进男女们的叫骂,这些人叫骂得越凶,他老人家越是高兴。不过,先进的人们在批判的同时,往往在私下里不得不承认这句名言比喻的高明(尤其是男士),时间一长,大家未免有点中毒。大诗人徐志摩追上美女陆小曼,尽管有许多曲折和不快(尤其是对于小曼的原配王赓而言),毕竟是一段文人佳话。徐志摩圈子里的人多半还是替他高兴。当时很有名的画家、也是徐志摩的好友邵洵美,特地为他们画了一幅画:一个茶壶,一个茶杯。题曰:志摩是茶壶,小曼是茶杯。大大地幽了好朋友一默。

小曼笑纳了邵洵美的礼物,但却发表了自己关于男女问题的见解。她说,男人和女人,不应该是茶壶和茶杯,而应该是牙刷和口腔,每个人应该有自己专用的牙刷。

陆小曼顺应时代的潮流,维护了女人的权利,其比喻可以跟辜老先生媲美,不愧为一代美女加才女。只是她在日后的实践中,却只顾了女权而忽视了男权,虽然有客观原因,毕竟寻下了情人,并且开支巨大,让丈夫在徒呼负负的同时,还要两地奔波讲课挣钱,最后年纪轻轻就死于非命,让喜爱他诗歌的人少了不少享受和激动。

自古以来,男女之事,神鬼难言之,说不清道不白的。时间一晃,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可是不仅纳妾的依然我故(据女士们说,现在的包二奶,还不如纳妾,因为没有名分,男人也不太负责),婚姻关系中,乱用牙刷的事情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造成了眼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性和婚姻关系的紊乱,大大超过资本主义高级阶段的美国。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说不清。至少有一点是清楚的:我们的观念有点乱了,实在不知道是该守旧还是应该迎新,应该抱着茶壶还是拿稳了牙刷。

冷寂的共乐园和热心的唐绍仪

珠海是座新城,满眼望去,楼是新的,路是新的,连街上的行人大多也是近几年才来的。人们操着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我这个北面来的游客,无论打什么交道,一点都不费力。到珠海,人说有三大“玩点”——海岛、温泉、高尔夫,我一点都没碰,最想看的是跟唐绍仪有关的东西。就这样,我被珠海新结识的朋友李更带到了共乐园——一个当年唐绍仪据说花了40万两银子建起来的私家园林。就这样,我见识了珠海被挤在角落里的“旧”。

共乐园很大,里面有山,山不高,但起起伏伏,到处都是小径,随你乱走。那天是星期天,但是园子里根本没有人,静得吓人,硕大的芭蕉树叶子直直地横在小径上,居然一点踩过的痕迹都没有。共乐园里当年的痕迹已经不多了,只有一个汪精卫题字的门柱,还算完整,再就是一些断石残片。朋友告诉我,这个园子,在“文革”中遭到很大的破坏,但不知为何单单留下汪精卫的墨迹,看来多半是因为不知情,因为柱子上的题款早在汪精卫出事那年就被磨掉了。园子里的建筑只剩下一个很小的三层小楼,名叫观星阁。小楼修得糙,格局很小,楼梯仅容一人上下,阁顶有圆台,小而窄,又没有什么视野,只能看天,名曰观星,倒也合适。

同类推荐
  • 盛唐之最强驸马

    盛唐之最强驸马

    大唐贞观十年,就是这一年,被世人给牢牢记在了脑海之中!这一年,大唐天下风起云涌!这一年,千古一帝横空出世,剑指八方,气吞山河!
  • 吴楚争雄

    吴楚争雄

    伍子胥为吴王阖闾的大事奔走多年,如今大事都已完成。子胥一心要借兵报仇,可是阖闾总是不给子胥开口的机会,借故一拖再拖。阖闾此时最大的心事是自己的次子姬旦与长孙夫差之间的储位之争。姬旦锋芒毕露,用尽心机;夫差拜子胥为师,他隐忍谦逊,声色不露。在历经围猎风波、巫蛊冤案等等事件之后,过于心急的姬旦死在了自己的手上。但他的“密友”不知去向。此人在后来的各大事件中以多重身份亮相,此人究竟是谁?
  • 皇帝挑刺系统

    皇帝挑刺系统

    崔小元:陛下,焚书坑儒要不得啊?秦始皇:叉出去,煮了!......崔小元:官家,岳飞不能杀啊?宋高宗:拖出去,杖一百,流三千里!......妈嘞!给皇帝挑刺的活,要命哇!
  • 鸦片战争(晚清帝国风云系列)

    鸦片战争(晚清帝国风云系列)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晚清时期,长于守成的道光帝遇到了传统中国帝王从未有过的挑战——鸦片战争。它将传统中国社会坚实外壳敲出了裂痕,这一危机,让整个大清帝国疲于应付,进退失据。就在鸦片战争告一段落的时候,噩耗却再次传来——广西出事了……本书以嘉庆朝“林清之变”为引子,从道光皇帝的登基讲起,通过对江河日下的清帝国诸多弊端情状的解读,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撞击与矛盾冲突的多视角展示,揭开鸦片战争这一历史大幕背后的种种秘辛,从多个方面解读鸦片战争爆发及中国失败的原因,以及与外部英帝国之间的碰撞、试探、冲突和博弈的诸多历史细节。
  • 黔江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黔江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黔江物华天宝,风物壮丽,人文荟萃。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勤劳智慧,敏而好学,创造了厚实的黔江历史文化,形成了朴实的民俗民风,诚如《四川通志·舆地·风俗》载,“士习洁清,民风淳朴。”这里的人,鸿儒垂简,宦场登峰,商海弄潮,甚至巫医药师百工之人,也都各怀绝技。《黔江史话》把这片热土上发生的诸多事件、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一一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热门推荐
  • 好妈妈培养聪明女孩不可不知的100个细节

    好妈妈培养聪明女孩不可不知的100个细节

    《好妈妈培养聪明女孩不可不知的100个细节》中,作者从自己养育女儿的生活细节入手,讲述一个妈妈如何陪着女儿一起成长,如何培养女孩的心智、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如何根据孩子的特性塑造健康的性格,如何与孩子沟通等10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妈妈带女孩的100个贴心细节。
  • 深夜书屋

    深夜书屋

    一家只在深夜开门营业的书屋,欢迎您的光临。——————【该作品简体版已出版,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vip全订书友群》:557560752(进群粉丝值验证)《读书群》:523978007(无需验证)《战斗群》:457654443(无需验证)新书《魔临》已发布,新的征程,开始!
  • 陆先生余生拜托了

    陆先生余生拜托了

    初遇时,李夕雨一眼就在茫茫人海里看中了那个男人,发誓一定要把他拿下。……然后学校里就经常看见一个大一新生常常跑到大二男生宿舍下面等人,大家看见这一幕纷纷觉得可惜,这么可爱漂亮的小学妹不知又被哪个不知名混蛋的花言巧语给欺骗了,直到后来……发现那人是g大里大名鼎鼎的陆槿,出了名的败类。学校里的单身汉们顿时哭天喊地,好好的大白菜被猪给啃了啊!呜呜~排雷:1、男主糙汉一个,而且以前交往过女朋友,一开始不喜欢女主,所以并不温柔,但是喜欢上女主后会很宠女主。2、1v1,女主是个厚脸皮小作精。甜文,全文基本无虐。3、望大家嘴上留情,谢谢了。有意见希望大家文明提意见。
  • 日娱小说家

    日娱小说家

    叶萧穿越到了2012年的日本,他发现这个世界没有东野圭吾,从此开始了他开挂般的人生。(主写乃团,群号639466717,欢迎加入探讨)
  • 文化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文化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圆融做人老练做事

    圆融做人老练做事

    本书遵循“圆融做人,老练做事”的理念,将做人寓于做事中,通过平易通俗的语句、生动有趣的案例来阐述做人做事的实用策略和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教给你一把开启事业与人生成功的钥匙,智慧做人,机敏做事,在人性丛林中占据主动,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在重重困境中扭转乾坤,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事业舞台越做越大。天下之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圆融做人,处处通达;老练做事,事事顺畅。两者都修炼到上乘工夫,并能完美结合,双管齐下,则攻守兼备,无懈可击,为人处世八面玲珑、如鱼得水,说话办事天衣无缝、滴水不漏,进而开创高屋建瓴、无往不胜的成功人生。
  • 敢达seed狂想曲

    敢达seed狂想曲

    原住民的视角,不是穿越或者重生,单纯的是架空角色。无视蓝波斯菊等诡异的幕后黑手,这本小说不带他们玩。群聊号码:711780391
  • The Pickwick Papers(V) 匹克威克外传(英文版)

    The Pickwick Papers(V) 匹克威克外传(英文版)

    Published serially in 1836–1837, The Pickwick Papers was Dickens' first novel and its rousing success launched his lasting fame. This narrative of coach travel provides a vivid portrait of a world that was soon to vanish with the coming of the railroads. From the grim depiction of Fleet Prison to the exuberant account of the cricket match at Dingley Dell, the tales of the immortal Pickwick Club offer memorable scenes of nineteenth-century England. Readers were captivated by the adventures of the poet Snodgrass, the lover Tupman, the sportsman Winkle ampersand, above all, by that quintessentially English Quixote, Mr Pickwick, & his cockney Sancho Panza, Sam Weller. From the hallowed turf of Dingley Dell Cricket Club to the unholy fracas of the Eatanswill election, via the Fleet debtor's prison, characters ampersand incidents sprang to life from Dickens's pen, to form an enduringly popular work of ebullient humour and literary invention.
  • 名门夫人:挑衅土豪老公

    名门夫人:挑衅土豪老公

    白天,他们是正当的上下属关系。夜晚,他们则是亲密夫妻。只有她才深知,高高在上的他,其实多道貌岸然。前一秒,他可以在公司疾颜厉色的当大家的面批评她,罚她扫厕所。后一秒,对她谈笑风生……这样的日子她终于受够了,忍无可忍,“唐二,迟早有一天,我要离开你!”他邪魅一笑,“可以,你一胎给我生下十个孩子来,随时可以离开,有多远离多远!”她黑脸,吼道,“尼玛!要我不离开你,除非你给我生出孩子来!”
  • 朱可夫传

    朱可夫传

    朱可夫出生于沙皇统治末期的一个没有任何显赫背景的普普通通的农家。如果没有战争的发生,朱可夫可能会成为一名毛皮匠,平凡地度过一生,除了家人外,不会被其他人记得。然而,由于沙皇扩军参战,朱可夫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朱可夫是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仅用了25年的时间就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成长为名垂军史的伟大元帅,走过了光辉的战斗历程,在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由于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立下显赫战功,朱可夫曾经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两次获得胜利勋章,此外,还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以及多枚外国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