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76900000084

第84章 子产

当时豪杰事纵横,独有先贤治尚平。

四善见称君子道,一宽无愧惠人名。

——明·包裕《公孙大夫庙》

自从郑国投靠晋国这个大家庭以后,腰杆子突然变得十分有力,伐陈、攻许、侵蔡,把周边小国挨个欺负了个遍,非常嚣张跋扈。

去年(公元前548年)六月份时候,郑国又一次集结七百辆战车夜袭陈国,打的陈哀公哀声连连、怨声载道,惹得晋平公很不高兴,幸得郑卿子产从中斡旋,而子产又得晋新任中军将赵武的赏识,郑国方才无事。

但对于想冲破枷锁,再次与晋争夺对中原一带控制权的楚康王来说,此时伐郑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仅可以打消郑国的嚣张气焰,顺便也可以在情感上拉拢陈国,于是伐吴不成,跑去伐郑。

以楚、秦联军强大的实力,外加失去晋国的支持,郑国应该是不堪一击的,但习惯欺负弱小的郑将皇颉不知从何而来的勇气,自信满满的出城作战,结果不出所料——“败,穿封戌囚皇颉”。

但在战事结束论功行赏的时候,有一个人出来同穿封戌争功——楚康王亲弟弟公子围。

职高权重的公子围想冒认俘获皇颉的功劳,说皇颉是由他俘获的,估计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强取豪夺了,但穿封戌性格也是耿直,面对仗势欺人的公子围丝毫不让,两人便在朝堂上争执起来。

楚康王也不能肯定到底是谁俘获了皇颉,于是便请伯州犁出庭作公证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原是晋人,因其父伯宗被“三郤”所迫害才奔楚,时任楚国太宰,是一个善于巴结权贵、只唯上不唯实之人。

伯州犁也很八面玲珑,他不愿得罪任何一方,提议“请问于囚”,让皇颉立于公子围和穿封戌对面,开始庭审问话。

伯州犁抬手向上,高调介绍公子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然后又放手向下,介绍穿封戌:“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

“请问皇颉,到底是谁擒获了你?”

皇颉不是傻子,见伯州犁介绍时的手势语气,大不相同,心里早已明白了他暗示的意思,趁机逢迎,一本正经的撒谎道:“皇颉遇到王子围不敌,大败被俘。”

穿封戌大怒,认为王子围从中作梗,拔出长戈,追着王子围满屋子打,也不管他的谁的“贵介”弟弟了。

而皇颉由于顺着伯州犁的暗示去回答,讨好楚国当权者,不久便得到了释放。

伯州犁虽然讨好了公子围,但公子围并不买账,篡位之后对伯州犁不放心,把他杀了。

后来,人们将这个通同作弊、溜须拍马、故意颠倒是非的事情加以故事化,形成一个成语——“上下其手”。

“上下其手”绝不是望文生义的猥亵之意。

楚国伐郑,收到良好的国际效益,原来被郑国欺压的小国纷纷找上门来,让楚康王替其报仇雪恨,许国就是其中一个。

许国国小兵微,是郑国实战演戏的最佳对象,受尽欺压无数,许灵公见楚军将郑国打的酣畅淋漓,顿时扬眉吐气,亲赴楚国贺喜,并请援兵伐郑。

楚康王觉得,才打郑国不久,如果再去打似乎有点不妥,便未答应许灵公的请求,许灵公不干了,赌气了:“不兴兵打郑国,我就不回去了,就算死,也死在这里。”

“八月,卒于楚。”

楚康王见许灵公果真不是开的玩笑话,一下子真的死翘翘了,无奈之余无不感动道:“这下可好,不伐郑,怎么给诸侯们一个交代?”

十月,楚康王兴兵攻打郑国。

这一次伐郑似乎比上一次更加顺利——攻打郑都南里门,顺带将城墙拆了;又从乐氏渡过洧水,进攻师之梁的城门,俘虏九名大夫,顺风顺水,丝毫没遇到像样的抵抗。

楚康王很纳闷:“郑国怎么了?”

这一切的因果都缘由一个人,此人也是被后人誉为春秋第一人的郑卿——子产。

郑国曾为千乘之国,后来因晋、楚二国的崛起,便地处两个霸主之间,为两霸所必争,战祸连年、民不聊生。

但就是这样一个形势下,它仍然坚持过了整个春秋,一直到战国才被灭,这其中,子产有很大的功劳。

子产,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郑穆公之孙,公元前554年为卿,11年后为相。

子产有多厉害?

在那个中国文化史最为辉煌灿烂的春秋时代,人才辈出,能征善战的英雄、纵横捭阖的谋士、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数不胜数,清代著名史学家王源却偏偏将子产推举为“春秋第一人”,应该有很多人不服。

但不可否认的是,“子产当国,内则制服强宗,外则接应大国,二者乃其治国大端”,让饱受战火和内乱摧残的郑国井然有序——“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司马迁)

孔子也给了子产最高的评价:“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古之遗爱也!”

当然,子产的当国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政伊始,他便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郑国变得强大?

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从军事和教育着手,他认为若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国家的整体实力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不久,决定发展军事的子产便面临一个问题——严格来说是两个问题——没钱、没兵。

没钱好解决——改革。

从政的第一年,子产开始进行土地改革(“为田洫”),厘清混乱的土地所有权状况,重新划分全国田地和沟渠,对所有土地进行全面的控制与管理,并向他们征收赋税,以增加国防开支。

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地主阶级用以进行劳役剥削的“田”,全部划归国家管理,迫使其以实物剥削的方式,取代长久以来的劳役剥削,变相使他们“丧田”。

于是,子产遭到这些人的痛恨咒骂:“清查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子产听到后不削一顾:“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但不久以后,地主阶级惊奇的发现,新的生产方式刺激了生产的发展,从而使他们得到了更多的收入。

三年之后,他们又歌颂子产道:“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钱有了,兵源又是一个摆在子产面前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好解决——还是改革。

于是“作田洫”后五年,子产又开始“作丘赋”。

“丘”本是被征服部落的地区,山野老林一带,不在城里。

在当时,成为一名士兵也是要通过政治审查的,如果你不是城里人(国人)身份,是没有资格当兵的。

子产大胆打破当时国野分界,把原来只有国人才有资格承担的兵役,扩大到“丘”,这样便大大扩大了兵源,符合打仗就是看谁人多的战争发展趋势。

这样一来,钱有了,兵也有了。

接下来,便是教育。

当时郑国有很多设在乡的学校,在具备学校性质的同时,乡校也是国人“以论执政”的地方。

对于改革,国人议论纷纷,经常到乡校扎堆,议论国家大事,各抒己见,批判当朝者。

既然是议论,便免不了一些对国家不利的言论,大夫然明担心舆情失控,于改革不利,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然明知道,对于施政态度,子产实行的是猛政,容不得非议,他曾说过“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对于反对自己的人,绝对不会客气。

被视为中国古代讼师鼻祖的大夫邓析,曾经因为“数难子产之政”,导致“郑国大乱,民口欢哗”,于是子产“杀邓析”。

但这一次,子产的回答却大出然明意料,子产认为百姓早晚到乡校逛逛,谈谈国家大事,这是他们关心国家的表现,他们认为好的做法,我就实行,反之,我就改一下,从某一方面来说还充当了老师的角色,怎么能毁掉呢?

想当初,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咒骂他,他就派手下人把说话的人杀掉,结果怎么样呢——民众起来反抗,把他驱逐出去了。

毁掉乡校,当然能把批评的声音堵住,可是你想过没有,民怨像大河一样,修筑堤坝可以阻挡一阵,一旦决口,不知要伤害多少人,那时候抢救也来不及了。不如开出一些小渠道,因势利导,对于我们推行改革也不无益处啊。

然明豁然。

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民主可言,这种勇于接受舆论监督批评的态度,体现了一个开明政治家坦荡的胸怀,闪耀着可贵的民主色彩,熠熠生辉。

真正让子产闻名于诸侯的标志性事件,是公元前536年,始于郑国的法制改革——“铸刑鼎”,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

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的一件大事。

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

比如,你偷了一个邻居家的东西被捉住,惊恐万分,不知道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这个时候,主管司法的贵族大摇大摆的走了出来给你量刑,如果你表现好,给你小事化了;反之,往死里整。

子产决心破除这个愚昧百姓的制度。

其次,从国家层面来说,如果子产在推行“为田洫”、“作丘赋”等改革的时候,假设有人触犯了红线,守旧势力便会因为心怀不满故意量刑不准、或者有失公允,就会使改革面临强大的阻力而导致流产。

为了维护、发展和巩固新的生产关系、田制和赋税等改革制度,对改革予以法律上的确认,子产对已有的刑法加以修改,主持编订了三种刑法,并将其公之于世,让老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了法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

子产这个做法无疑是进步的法制理念,但同时也打击了贵族特权,遭到国内外很多贵族的反对。

晋国的叔向就专门为此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信中表达了“国将亡,必多制”的观念,本来百姓怀着恐惧之心,不敢随便乱来,你现在把法律公布了,百姓就会放弃道德的约束来钻法律的空子(“弃礼而征于书”),争相琢磨怎么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会导致犯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犯罪到处泛滥,郑国也会因此而衰败。

子产的回答也很简单——我知道!

不仅叔向反对,后来的孔子也认为这样做不妥。

孔子一向最重礼仪,不看重法律,他甚至认为法律是有害的——如果用法律治理国家,那么人们就专注于如何免于犯罪,而失去内心的廉耻。

他认为,礼治的社会才是一个国家该有的样子,人人诉讼于法律的社会未免太不理想,应该追求天下为公,人人讲仁爱,门不夜关,道不拾遗才对。

他想用礼仪的约束,使充满兽性的个体散发人性的光辉,殊不知,看似古板而刻薄的法条,却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人性最有利的武器。

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公布法律,是子产冒了极大风险带头开创的新制度,是要承受巨大压力,才能把礼治演变为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法治。

最后,他成功了!

法律的公布,限制了贵族的特权,直接促进了郑国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人人乐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导致二十多年后的晋国也不得不照搬子产的做法,向民众公开法律。

凡是改革,必是用生命游走在理想和守旧势力之间,一不留神便会身首异处,商鞅是,吴起也是。

这就是子产的厉害之处——不仅把革改彻底了,人还没死。

子产不仅没被触动利益的贵族杀害,连郑国爆发良驷之争的时候,政敌也没有杀他,还舍命保他:“子产仁人,郑国所以存者子产也,勿杀!”

因为郑国处于晋、楚两霸之间,不管谁当政,都绕不开一件重要的事情——外交。

弱国无外交,在外交方面,子产却有着杰出的政治才能,并极其强调国权,努力维护祖国的尊严,这对于一个小国来说,是极难做到的。

他凭借对各国情形的洞察,以优雅的风度、机智的言辞,在许多棘手的外交事件中,不屈不挠地与大国交锋,为弱小的郑国争得了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子产还未当国的时候,晋国以盟主的身份命令郑往晋朝聘,责问他们何以从楚。

子产不卑不亢历述晋、郑二国友好的关系,特别是郑国对晋国“无岁不聘”、“无役不从”的种种事实,然后说郑国偶尔“有贰于晋”,那也是因为晋国没有尽到保护小国的责任。

最后,子产的语气由委婉而转入严厉,指出如果晋国不能解除小国的祸患,而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么小国难免变成晋国的仇敌。

晋平公听了子产这番话,自知理屈,再也不责备郑国了。

春秋时期,霸主国经常以各种名义向各诸侯小国征收贡品,贡献一次,往往要上百辆车装载,上千人护送,给小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为减少郑国对晋国承担的赋贡,子产致信晋国执政者士匄,阐明“重币”与“轻币”的厉害关系,使士匄“乃轻币”。二十年后平丘会盟,他为进贡物品的轻重次序又与晋国自中午争论至晚间,再次得以“轻币”。

子产也是非常反对战争的一个人,他深知“两大之间难为小”的不利地位和处境,对周边大国,从不轻易开战端,但又无畏无惧,敢于坚持正义。

对于这次楚国入侵,子产采取不抵抗政策,绝不是有所顾忌,而是他敏锐地感觉到,“晋、楚将平”。

同类推荐
  • 逍遥小闲人

    逍遥小闲人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赘婿当自强。二十一世纪青年魂穿前知县公子,没有三千美娇娘,更没有十万雪花银。唯有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曲离骚,道不尽的风流……...
  • 重振大周之最强帝王

    重振大周之最强帝王

    春秋、战国交替之际,周朝已是“周室”,窝在一个弹丸之地。一个傻子异军突起,力挽狂澜,拯救周室于危难之中,并开创了盛世王朝!壮士出征风云追,骏马奔驰尘土飞;战场杀敌建功业,英雄凯旋美人归!
  • 极品护院

    极品护院

    秦九万,护院界的翘楚! 一个命中天生看大门的男人,在青城,给豪门大院当护院,担任护院总领。在京城,给皇帝看九门,成为九门总兵…… 假如吴三桂去陕甘对战李自成,而史可法坐镇山海关迎战鳌拜,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因为他,情窦初开的大小姐,变成不折不扣的段子手。青楼出身的陈圆圆,成了教书育人的夫子……本书向《极品家丁》致敬!
  • 大唐隐王

    大唐隐王

    "听说过穿越后美女相拥,前程似锦的,但你听说过穿越后却要被活埋,然后流亡逃窜的吗?考古学家李承训只因穿越到大唐李建成之子身上,便注定要被活埋?好不容易逃脱,他还没松口气又被朝廷高手追杀,多舛的他只好隐身少林,学武练拳,却不曾想又失手打死了和尚,被少林通缉,一场更大的风雨正扑面而来……看他如何破局?缔造大唐隐王!"
  • 带座北平到大明

    带座北平到大明

    一个现代青年带座城穿越明朝末年,搅风云,清宇内,重振大明江山的传奇故事。书友裙号:六六三七八四八六三
热门推荐
  • 废材王妃打天下

    废材王妃打天下

    商尤囯柳顶天将军嫡女柳月月天生痴傻。母亲早亡,父亲不爱。后娘欺,妹妹压。商尤囯战神翰羽,一战落败,双腿残。她天生痴傻无人要,他后天残废没人嫁。废材嫡女配残废王爷,天生一对。你痴傻我不嫌。你残废我不弃。笑她痴傻,我来护。笑他残废,我来灭。这世界少你一个,不行。这世界多你一个,刚好。废材王妃携手残废王爷披荆斩棘,打天下!
  • 神器

    神器

    天地初开,天降九鼎,震慑苍穹,镇压宏宇。宏宇大陆风雨摇摆,暗流涌动,在人仙妖魔混杂的大地上。一位稚嫩少年意外入世,以一介凡人之躯,手握神器,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登上最强之位,威震天下,傲视群雄!
  • 我的日记选

    我的日记选

    从《我的日记选》的全部内容来看,成老师还是有这样的使命感、抱负和情怀的。如“校长篇”的首则日记《我当校长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就谈到了她如何“抓领导班子建设的”,如何“抓教师队伍的提高”的,如何“抓管理制度的改革”的,不是坐而论道,而是“用事实说话”,不能不令人佩服,令人瞩目。正因为他在校长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所以才收到省教育厅中教处的充分肯定,她不但出席了全省模范校长会议,作了交流发言,而且被评为全省中学模范校长,可喜可贺。
  • 重生之勇夺世界杯

    重生之勇夺世界杯

    百岁球迷重生,挑起足坛大旗,不求可以代表国家队,但是希望代表国家,另辟蹊径,率领地区球队打入世界杯,一路披荆斩棘,为国家夺得世界杯!
  • 沃雪

    沃雪

    山脊将黄昏的余晖阻隔成一明一暗两个角落。阳坡明,阴坡暗。暗处,风止,草动。远处,山下,猎人王远带着他的精神病儿子王小谷朝山上逼来。两人一前一后,走在跌宕起伏的山路间,像两只蝌蚪一耸一落,淹没在萧瑟的山林里。昨天半夜,村长偷偷来到王远家说,明年低保户的钱增加了。王远眼睛一亮,谢谢村长。村长说,但是评比条件比原来严多了,不是老弱病残的孤寡老人甭想评上。王远难过地看着王小谷说,是呢。是呢。我都这把年纪了,要照顾小谷,还要照顾山花。山花过年就上初中了,花销越来越大,真要命啊。
  • 寂寞烟花梦一朵

    寂寞烟花梦一朵

    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本书就为你全景展现陆小曼烟花般灿烂辉煌的爱情诗篇和充满争议的一生。
  • 健康的钥匙送给你

    健康的钥匙送给你

    洪昭光是去年以来,风靡海内外的大众健康专家,他的健康讲座以及所著《登上健康快车》《洪昭光健康忠告》等图书“火”遍大江南北,这两本书以每天1万册的速度在全国热销,每天上百个读者的电话“追打”着洪教授——洪昭光教授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他的讲座和书籍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他那些并不深奥、只是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中如何保持健康长寿的原则和例子,为什么会如此轰动全国?洪昭光教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历练、为什么热衷于传授大众健康理念?他传授了哪些广受欢迎的健康理念?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所有关心这一切的读者,会在这部报告文学中得到满意的答案。
  • 樱花的低语

    樱花的低语

    樱花树下,她站在哪里抬手接住花时,而绽放的笑颜,是他内心最绚丽的风景,但是,不知为何,渐渐的她的脸上却被冰冷所替代,他想坐进她,倾听她的述说,但是,她却把他拒之门外。她是被人人讨厌的女生,班里人都不愿和她交谈,可是,唯独他,对她不同,但是,她却无心理会,也不想去理会,她已经不再敢相信了。
  • 梦红楼之溶黛

    梦红楼之溶黛

    明珠美玉世难寻,黛眉轻颦貌倾城。庭院深深深几许?韶华易散,如同烟云飞尽,何处找寻?风波乍起,生活在这侯门深苑之中,看着风平浪静,底下却是波涛暗涌。昔日小儿女,姐妹情,韶华褪尽之时,会留住?还会留?黛玉,一方明珠美玉,清丽如诗,秀美绝伦。清眸凝睇,淡淡清愁泛滥眉峰,凝望眼前人,是夫君?是知己?亦或无缘人?水溶,一汪回旋清波,玉树临风,俊朗无俦。眼眸飞扬,浓浓深情流转眼底,凝望眼前人,是妻子,是爱人,是一生至爱!水转珠旋,水转一日,珠随之转。水止时,方是珠沉时。波涛涌,同舟济,披荆斩棘。风雨停,彩虹现,风平浪静。取舍之间如何抉择?携手相看红尘?孤寂相顾遥望?唉唉唉,我看我现在就是水溶黛玉控了,想要写其他的文,下笔写的还是水溶和妹妹,真是伤脑筋。此文男主暂定水溶,以后会不会变更,还不一定,溶黛,不一定就是水溶和黛玉,嘻嘻!推荐铃兰轻声的《水玉梦醉红楼情》
  • 我家青梅超甜的

    我家青梅超甜的

    “你救了我,我长大了一定会嫁给你的!”小时候,她意外落水被救,缠着要“哥哥抱”,惹上竹马大魔王。18岁,终于长大的青梅醉酒告白,“可爱迷妹在线放电,哥哥给撩吗?”失控的竹马大魔王直接把人摁住壁咚,“叫老公”“哥哥,我错啦!”第二天,结婚证甩到她面前,大魔王故意诱惑,“乖!你要对我负责!”【独宠专情√超软青梅小迷妹vs腹黑电竞大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