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9400000026

第26章 贞观盛世留佳话 千秋金鉴话魏征

在晋州,有一座为了纪念该地名人魏征而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园林——魏征公园,公园的主题建筑“千秋金鉴殿”的构思,就是借用了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征评价中的一句名言,即“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魏征,字玄成,出身于北朝魏氏名门世族的书香世家。魏征的父亲魏长贤曾任北齐著作郎,撰修国史,因触怒权贵被贬而辞官回家,迫于生计,设馆授徒。从此魏征以父为师,受到魏长贤的精心栽培,精通各家学派学术,且有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

隋朝末年,世道昏暗,魏征出家为道士,云游四方,拜师求学。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投奔瓦岗军李密,成为农民起义军的一员,后随李密归降唐朝。在唐朝平定太行山以东的征战中,魏征主动请缨,安抚河北地区的起义军,被窦建德俘获。因为窦建德很赏识他,便委任他为起居舍人。至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擒获窦建德,魏征再次归唐。太子李建成知道魏征的名声,举荐其出任太子洗马,成了李建成身边的官吏。当时,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日益尖锐,魏征作为太子臣僚,积极为太子李建成谋划固位大事。话说窦建德被李世民打败后,被俘获到长安后被杀。旧将们愤于建德被杀,于是共推刘黑闼为主起兵反唐,李世民派人与其决战洺水堰,刘黑闼战败逃至突厥。武德五年(622年)六月,刘黑闼借兵突厥,卷土重来,不久便再次占领了河北地区。魏征见秦王李世民功高位重,有夺位的欲望。为提高太子声望,稳固储君地位,他建议李建成出兵东征。太子依从其建议,奏请了高祖,统河南、河北诸州军马,讨伐刘黑闼。魏征随太子远征,在永年一带连破刘黑闼军。鉴于以前的高压政策,魏征建议说:“以前虽然击败了刘黑闼,但是杀戮太多,他的党羽都被处死,妻子被侮辱。所以,这次必须宽赦以安民。”李建成按照魏征的建议,大赦俘虏。不久,刘黑闼被李建成打败,从而结束了河北一带动荡不安的局面。李建成的这次胜利,能够帮助他稳定太子的地位吗?能够遏制李世民的势力吗?

性命攸关,李建成为何不听指点优柔寡断?

先发制人,李世民如何谋位发玄武门之变?

阶下之囚,魏征临危难如何应对化险为夷?

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较量中,魏征多次建议及早除掉李世民,不然必遭到灭顶之灾。

李建成优柔寡断,没有采取魏征的建议。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逼迫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同年登基,是为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器重魏征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还把他任为谏官,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得到李世民的信任,成为李世民政治上的得力助手,为唐朝的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与李世民的关系,成为后世君臣的楷模。

玄武门之变后,河北地区支持李建成的各派势力,害怕受到株连,都惶恐不安,准备谋反。为了稳固刚刚建立的统治秩序,李世民迫切需要一位得力大臣前往安抚,而魏征成为最佳人选。这一年,魏征被派往安辑河北。他到达磁州时,正好遇到太子党羽、齐王护军被押往京师问罪。魏征认为这与太宗制定的“对太子、齐王胁从给予宽赦”的诏谕不符,当即将他们释放,并给李世民上书说明此事。太宗对魏征的做法十分赞同。

经过魏征的宣抚,河北地区得到有效的治理,魏征也得到了李世民的充分信任。太宗不时单独召见魏征,在寝宫里商议政事。魏征感激太宗对他的特别恩遇,毫无保留地道出心里话。

魏征日益受到太宗的信任和器重,招来一些朝臣的嫉妒。有人诬告魏征包庇亲戚,太宗派人去查办,发现纯属诬告。太宗警告魏征要引以为戒,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他请求太宗要使自己做良臣而不要做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二者相去甚远。”魏征还向太宗提出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为君之德,成为古代治国的经典理论。

由于长期战争,兵源减少,有人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强体壮,也可以应征,唐太宗同意了。但魏征将诏书扣住不发,负责征兵的大臣到太宗那里告状,太宗大发雷霆,训斥魏征为何扣发诏书。魏征说:“此举失信于民。”“陛下即位时下诏宣布,全部免征以前拖欠国家的财赋,但是部门还在催交;陛下下令已经服役、已经交纳租调的,从明年开始免除,现在不仅不免除,还要征兵,这不是失信于民是什么?”说得唐太宗哑口无言,好半天才说:“政令前后不一,百姓不知所从,国家是治理不好的。”于是他立即下诏,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入伍。

贤惠仁德,长孙皇后为何支持夫君夺人之妻?

一女二嫁,诤臣魏征如何直言相谏劝阻皇帝?

几番周折,太宗皇帝能否收回成命赢得民意?

贞观二年(628年),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乃绝色美人,便告诉太宗,请求纳入宫中,太宗便下诏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立即入宫进谏。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决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却并无定亲之事。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你说人家许配陆家,可是陆家不承认这门亲事啊!”魏征直截了当地说:“我的皇上啊,这点奥秘您还不明白啊?谁家敢和皇上争女人啊!那陆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借机加害于他。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太宗这才恍然大悟,坚决收回了诏令。

贞观六年(632年),群臣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借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唐太宗觉得奇怪,便向魏征问道:“你反对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未服?”魏征回答说:

“陛下虽德高望重,但自从隋末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云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如此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什么要干呢?”后封禅之事从此停止。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说:“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而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太宗怀中。

有一次,太宗在北门皇宫区兴建房屋,这项工程不在计划之内,房玄龄经过此处问了问监工,监工就去报告了皇帝。太宗训斥宰相房玄龄说:“你只管南衙的事就行了,朕在北门营造,与你何干?”房玄龄只得谢罪。魏征在一旁见了说:“臣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责备丞相,丞相又为什么要谢罪?”

太宗让魏征讲明意思,魏征说:“房丞相是陛下的要臣,陛下要营造房屋,他怎么不可以知道?如果是合理的营造,就应该全力建好;如果不合理,就应该奏明陛下停建。这才是‘君使臣,臣事君’的道理。丞相既然无罪,陛下责备他,这是我不明白的,宰相自知无罪却谢罪,这我就更不明白了。”

犯颜直谏,魏征怎令皇帝心生怒火几度难堪?

一代贤良,长孙皇后怎样智保忠臣巧妙周旋?

盖棺论定,太宗皇帝为何赞魏征“千秋金鉴”?

魏征争论起政事来,从不看皇帝脸色,常常使太宗盛怒。一天,太宗散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听了,急忙穿上朝服出来,向太宗道贺说:“魏征忠直,正因为陛下是明君。”太宗听了怒气才消。贞观十年(636年),魏征奉命主持编写的《隋书》《周书》《梁书》《陈书》《齐书》(时称五朝正史)等,历时七年而完稿。其中《隋书》的绪论,《梁书》、《陈书》和《齐书》的总论都是魏征所撰,时称良史。

“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被广为称道的盛世之一。如果说唐太宗李世民的开明有为和知人善任是构建“贞观之治”的重要基础,那么魏征的直谏则为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力。贞观中期以后,朝廷大臣竭力歌颂太平盛世,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希望他警惕。他还向太宗上了“十思”,警示太宗要居安思危。唐太宗把这个奏章写在屏风上,早晚阅读,引为戒鉴。

魏征一生为官清正,生活简朴,以至家无正堂。太宗下令停止营造宫廷的小殿,用其木材为魏征建造正堂。建成后,太宗又根据魏征的喜好,赐给他素屏风、素被褥等物品。

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魏征病情恶化,太宗派遣一个中郎将住在他家中,及时通报病情,所赐药膳无数,中使相望于道。太宗与太子两次亲临病榻看望他,并将衡山公主下嫁给他儿子叔玉。十七日,魏征病卒,时年六十四。太宗下诏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陪葬昭陵。安葬时,太宗登上苑西楼,望着灵车痛哭失声,还诏令百官送丧至郊外。他思念魏征不已,对大臣们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今天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1962年,周恩来在七千人大会上说:“要提倡讲真话,即使讲过了火,也要听,唐代皇帝李世民,能听魏征的反对意见,‘兼听则明’,把唐朝搞得兴盛起来。”魏征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成为诤臣的象征。

魏征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治国理念,他辅佐唐太宗十七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无论是其“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哲人睿思,还是其“创业难,守成尤难”的至理名言,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这正是:

一代奇才生乱世,三易其主遇明君。

千秋金鉴垂青史,贞观之治有诤臣。

同类推荐
  • 楚史—乱国志

    楚史—乱国志

    要穿便不穿太平盛世,欲金戈铁马,当属赫赫三国;要做便不做牛鬼蛇神,志英雄丈夫,应为西楚霸王。君不见,两阵前,关公战秦琼,子龙搏高宠,霸王斗群雄!谁可想?帅帐中,文成计文成,鬼谷算太公,管子谋卧龙!何曾念!苍天下,兵仙征人屠,白袍伐武卒,卫公讨武穆!秦皇汉武,逐鹿中原;成吉思汗,驰骋欧亚。这个疯狂的时代比三国杂,比战国乱,史称乱国时代。这本书,记载了那个混乱的年代。
  • 中国皇子的八种命运

    中国皇子的八种命运

    皇权政治,即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格局和形态。在皇权的支配之下,经济、文化皆为附庸,至于皇子,更是彻彻底底的皇权附属物,其地位与特权完全来源于皇帝。他们的兴衰荣辱,甚至性命,都与皇权休戚相关。他们是距离权力之巅最近的人群,也是最远的人群。说最近,是从空间考量,说最远,是从本质考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至少从理论上宣告:在皇帝面前,皇子与广大臣民别无二致,皆为奴仆。皇权政治呈现出一点、一线的格局。皇帝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点,奴仆是那条笔直而又有些曲折的线。
  • 三国演义之谜

    三国演义之谜

    刘备、曹操的长相究竟如何,为何关羽是红脸、张飞是“豹头环眼”“三英战吕布”是否确有其事,诸葛亮为何要娶丑妻,诸荀亮将周瑜活活气死了吗?刘备有没有封过“五虎大将”,曹操是军事天才吗?“七擒七纵孟荻”是真是假。
  • 再兴炎汉

    再兴炎汉

    刘勇,一个21世纪的屌丝,穿越到了三国,成为了刘备的第二个儿子,看他如何成功崛起,创建属于自己的霸业!!!
  • 大唐王朝2

    大唐王朝2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热门推荐
  • 白雪翠荷

    白雪翠荷

    秦琪是勤奋好学的假小子,一次路遇和江川相识,两人在交往中情愫暗生。江川学业优异但生性散淡,计划毕业后回到家乡县城,从事一份简单知足的工作,和父母一起过宁静生活。由于青春期奇异的自尊和精神洁癖,秦琪认定江川此举没出息,日渐疏远,就此分别。而报考国外被拒之后秦琪放弃考研,步入社会。一次加班后,秦琪在饭馆吃饭,偶遇导演一行在探讨电影创作,她误打误撞地加入,备受欣赏。最终,秦琪因工伤放弃了原工作,成为导演的助手。电影如一面镜子或一把梳子,使得秦琪将往事一点点梳理清楚,在创作过程中她渐渐地理解了江川,并决定去找他。而最后是否见面其实已经不重要,因为秦琪已经懂得了很多她忽略的人生要义。
  • The Autocrat of the Breakfast-Table

    The Autocrat of the Breakfast-Tab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虚芒

    虚芒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善,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恶。三千世界,即使高远,也离不开凡尘俗世。修行之人,纵使飘渺,也逃不脱世道人心。说是虚幻,其实也是现实。说是仙侠无情,其实也是人生百态。
  • 守护不需要理由

    守护不需要理由

    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生活的世界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有的来自高级文明,有的来自强大位面,有的来自我们自己,那么是谁在守护着我们,保卫着我们的家园?故事在一场荒诞的丧尸入侵事件中拉开帷幕。’
  • 金牌猎人:倾世狐妃帝王宠

    金牌猎人:倾世狐妃帝王宠

    表面温柔,实则心狠寡情的帝君把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宠上了天。御书房,皇妃哭诉:“倾儿姑娘如今已是皇上的人,却丝毫不懂宫中规矩。”“是朕允许倾儿不用向任何人行礼的。”宫人来报:“皇上,倾儿姑娘与凤妃打起来了。”皇上一言不发废除后宫,从此,六宫无妃。宫人再报:“皇上,倾儿姑娘说了一句碎碎平安便把商夏进贡的琉璃花瓶给砸了。”“倾儿可曾被伤着了?”“回皇上,未曾。”“将宫中所有响声清脆的上等瓷品送去给倾儿姑娘。”宫人再报:“皇上,狐狸仙尊要带倾儿姑娘周游列国。”“关上龙央宫的门,放狗,咬狐狸。”幽王谋反,“皇兄若要想要皇位,朕大可拱手让出,若想要倾儿,轮回三世也不可能。”朝臣进言:“皇上,妖孽横行,国家必亡啊!”她勾唇,红衣银发,站在狐狸群中,笑得嚣张恣意:“陛下,你可愿与我归隐山林,从此再不过问朝堂之事?”【超级宠文,女狠男更狠】
  • 一字一句皆是你

    一字一句皆是你

    每个人的青春都会有那么一个人,影响我们一生,梁问君在她十八岁的时候邂逅学霸师弟,一路上她们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奋斗,越来越熟悉,从陌生人,知己,到最后引发的甜蜜爱情故事。
  • 爱妃,你个庸医

    爱妃,你个庸医

    得到了标配废物之身,附带渣男贱女。叶凤回只想呵呵。废物?那是老娘给你们面子,不想把你们秒的太难看。渣男贱女?呵呵,要不要老娘送你们上天,和太阳肩并肩的双人游?她乃麒麟圣女,左手麒麟,右手轮回石,天下万物,竟在手中。想要欺负她?来人,放小麒麟!能够重生复仇,叶凤回原本挺开心的,虐渣虐的不亦乐乎,只是……谁能帮她把身后这个尾巴男给砍了,在线等,挺急!“那啥,大哥,大兄弟,你要什么美人,我给你找,求放过,行不行?!”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据说我是天道

    据说我是天道

    传说在玄色大陆上曾有这样一个种族族黑发,黑眸,他们是受神明眷顾的种族,神按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他们,并给予了他们无与伦比的天赋和近乎神明的力量。但有一天神说“世界要有光”于是将火种撒向人间,人间便有了光明。可神却遗忘了他最为偏爱的种族,那个黑发黑眸的种族失去了自己的光。于是渐渐的,这个种族人口越来越少,性格也渐渐扭曲,他们居住在不见光明的深渊,却去剥夺的种族的光,于是玄色大陆上的其他种族便将这个残暴的种族称为——魔族。然而其实魔族并非神创,一开始玄色大陆只有魔族和人族以及妖族,魔族为尊,妖族以服侍魔族为荣,而人族是妖族的奴婢。叶语回到过去,遇到了魔族无法无天的二世祖,许佑。曾受过人族教育的叶语,即使失去了一部分记忆,也不赞同屠杀人族。于是她要找到创世者。在不断探险中她意外救下年轻时候的创世者(“一男一女”双生子,并不属于任何一个种族)。才有了这个轮回的开始……
  • 巴列维王朝的最后四百天

    巴列维王朝的最后四百天

    从1978年1月8日至1979年2月11日的四百天是伊朗历史的转折点。伊朗伊斯兰革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对世界格局影响深远。本书以时间为主线,展示了伊朗内部社会各阶层不同代表人物以及美国、英国和苏联等外部势力围绕自身利益的博弈,展现了伊朗君主专制走向灭亡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