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9400000021

第21章 常山迁治安乐垒 魏收励志写魏书

这一回,我们要说三个人物。第一个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第二个是北齐的史学家魏收,第三个是北朝数学家甄鸾。

前燕的慕容恪在滹沱河北岸建了一座军事城堡,起名“安乐垒”。北魏拓跋珪占领常山郡城后,带着胜利者的微笑,登上城垣,隔着滹沱河北望安乐垒,问他的军师那是什么地方,军师回答:“那就是慕容恪创建的安乐垒。”拓跋珪一听,大加赞叹:“好,这名字好。”于是他下令把常山郡迁到安乐垒。史书记载“魏道武帝登常山郡城,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遂移郡治于此”,从此安乐垒就成为常山郡的政治、军事中心。

究竟安乐垒在哪里,历史上存在一些争议,好在晋州下曲阳人、北齐的史学家魏收,对安乐垒的属地记载得很清楚。他在《魏书·地形志》中记载:“九门县有安乐垒,盖慕容恪攻冉闵时所筑,后燕亦为戍守处。”由此可知,北朝时期的安乐垒在九门县境内,九门县属常山郡。

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七恒州条称:“(北魏)道武帝登恒山郡城,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遂移郡理之,即今州理是也。”就是说,唐代的恒州城就是十六国时期的安乐垒,也就是当今的正定城。

这第一个准确记载安乐垒位置和属地的历史人物魏收,就是一个石家庄人。

弃武从文,魏收靠什么来赢得朝廷重用?

大器早成,他的仕途能否顺利走向高峰?

落笔千钧,他又将如何面对世故和人情?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郡下曲阳(今晋州市)人。他一生经历了北魏、东魏和北齐三个王朝,享年六十七岁。魏收是北朝时期重要历史学家,反映北魏、东魏历史的《魏书》就是由他编写的。

历史上有一个经典故事,说魏收能够成就《魏书》这部在中国历史上有分量的史学著作,是由少年时代一句笑语激就的。

《北齐书·魏收传》记载,魏收才敏过人,十五岁时就能属文,与当时著名的文人邢子才齐名,世称“大邢小魏”。而魏收少年时的志向并非舞文弄墨。他的父亲是北魏的大将军,小时候,他随父亲驻守边防,喜欢骑马射箭。当时,有一位长辈和他开玩笑说:“魏郎弄戟几何?”有道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这句也许是不经意的玩笑话中,魏收却品咂出了取笑他的意味:舞枪弄戟,你能摆弄几个回合?他感到很惭愧,因为与边地的将卒们相比,他的武功实在不成器。

于是魏收从此放弃鞍马,收起刀枪剑戟,一心一意苦读经书,弃武从文。

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他依然坚持白天到树凉下吟诵,晚上在月下坐板床攻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写文章的高手。后来明朝有个文人说起这一段往事,感慨地说:“魏伯起少时惭于弄戟,终至免于逐兔,成为文章大手,是被一句调笑话激成的。”一句玩笑话,少了一个挽弓撵兔子的人,多了一位文章高手,也算一段文坛佳话。

至于他的文采好到何等程度,史书有不少记载。在北魏时,他初入仕途为太学博士,吏部尚书看重他的才学,上奏朝廷举荐他当上司徒记室参军,相当于丞相府的秘书。皇帝命魏收草写《封禅书》,他“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当时皇帝身边的一些文章高手都在一边侍立,感到惊奇,有人说:“魏收的文才,就是曹植作七步诗的才华也超不过。”

魏收从此受到重用,奉命主持撰写皇帝的起居注,就是记录皇帝每天活动的档案,并修国史,兼任中书侍郎。此时,魏收年仅二十六岁。魏收在北魏时,还写过《南狩赋》、《庭竹赋》等,显示了他的文学才能。从东魏到北齐,魏收一直受到封建统治者的赏识,官职和爵位一升再升。高家篡夺皇位,建立北齐时的国事诏命、军国文诰都是由魏收拟写。史书上记载,“魏收为檄,五十余纸,不日而就”,“初夜执笔,三更便成,文过七纸”。所以,北齐皇帝称赞他:“在朝今有魏收,便是国之光彩。”

魏收一生著述很多,但是他死后竟遭到掘墓抛尸的结局,留下一个“秽史”的恶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册史书,为何引起满城风雨而令朝廷不宁?

一代文豪,呕心沥血为何换来“秽史”骂名?

一纸诏令,《魏书》又将会面临怎样的前景?

这要从魏收修史说起。还是在东魏时,有人向东魏权臣高澄说:“编修国史这件事情很重大,尤其你们高家是世代朝廷重臣,父子的霸王功业,都要记载,非魏收不可。”

因为北魏后期,出现内乱,高澄的父亲高欢乘机拥立了一个皇帝,建立了东魏。从此,他们高氏家族控制了兵权,把持朝政,成为不是皇帝的皇帝。因此,如果写北魏、东魏的国史,必然涉及高澄父亲的生平。如何记载他的功过,确实是一件大事。

高澄便把编修国史的重任,交给魏收。

高澄死后,高澄的弟弟高洋废了东魏的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齐,历史上称为北齐。

第二年高洋就正式下诏命魏收撰写魏史。当时,高洋对他说:“你就要秉笔直书,我终不做魏太武,诛杀史官。”高洋讲的是魏太武帝诛杀河北名人崔浩的故事。当年崔浩是北魏要臣,权高位尊,主持国史的编修,记载了拓跋氏不愿让后人知道的一些事件,被拓跋焘诛杀,甚至秘书郎吏以下全都被杀,清河郡崔氏的同族无论远近,都被连坐灭族,史称“国史之狱”。

魏收也向高洋表白自己的心愿说:“臣愿得执笔,早成《魏书》。”

高洋选了六位高水平的写手参加,但是这些人都不是撰写历史的人才,不堪编辑。于是《魏书》的撰写重担,主要落在了魏收的肩上。魏收撰《魏书》,可以直接借鉴的文献并不多。据他自己说,他除了参阅前人的史料,还大量搜集有关谱牒,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最终完成了《魏书》,共计一百三十卷。魏收自认为是“勒成一代大典”的盛事。

按说,魏收写成《魏书》,自认为是做了一件盛事,应该得到皇帝的褒奖和朝野的好评。但是,令魏收和北齐皇帝没有想到的是,《魏书》完稿后,不但没有得到好评,反而在官僚士大夫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很多权贵的攻击,发生一场大争论,主要是指责魏收的为人和他的修史态度。魏收在当时深为北齐高氏统治集团信任,身居高位,担任要职,又恃才傲物,借修史作为酬恩报怨的手段。他曾公开地说:“哪个小子敢和我魏收作对?我抬举他可以让他上天,按压他可使他入地。”那些与他有亲有故的人,在传记中就减恶增善;相反,与他无亲无故,或稍有仇怨的人,不是不载入史传,就是不加褒美。

当初魏收在东魏编修国史,得到过一个大臣的帮助,他对这位大臣说:“我没有别的感谢您的恩德,一定替您写一篇好传。”于是回避了这位大臣家祖上的一些丑事。参加修史的人员的祖宗、亲戚大多被写进《魏书》,并以美言相饰。由于魏收在列传人物的取舍褒贬上触犯了某些门阀豪强、官僚士大夫的利益,故诸家子孙投诉他的前后达百余人。

北齐皇帝一看魏收惹了这么大的麻烦,就下诏《魏书》暂不印发。虽然这部史书没有刊印,但是诸家子孙内心不服,都贬斥《魏书》是一部“秽史”。此后,皇帝两次命魏收“更加研审”,进行修改。魏收作了较大的改正,最后才完成定本。

魏收因修史而得罪的一些人,一直对他怀恨在心,北齐灭亡之时,竟然有人挖了他的坟墓,并且抛其尸骨于野外。

魏收处于王朝变更之际,由东魏入北齐,所处的人际关系十分复杂。而且此书并非仅出自魏收一人之手,好几个合作者不但史才史识不能与魏收相比,而且连起码的水平也不够,因此这部史籍的质量不能由魏收一人负责。

宋元时期人们对《魏书》的评价总体上褒少贬多。到清中期,考据之学兴盛,乾嘉学者对《魏书》进行了较全面的考量,对《魏书》的评价才有所提高。

河北名家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认为,《魏书》记载的史实与历史真实情况相去不远,将《魏书》称为“秽史”有失公允。

客观地说,魏收修撰的《魏书》,在南北朝诸史中,是比较好的一部史书。隋唐时期多次重修过魏史,但都未成功,结果还是魏收的《魏书》保存下来,列为现今的二十四史之一,成为研究魏史的最原始的著作。

另外,晋州下曲阳魏氏家族中,出了魏收、魏澹、魏征三位史学家,他们同族三人在北齐、隋、唐三个朝代都从事修史,也不失为中国史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一个游戏,为什么能在数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几经推演,甄鸾怎样从繁琐中总结出算术规律?

三部经典,为何能沿用至今并借鉴于众多领域?

再讲一个杰出人物:北周时期的数学家甄鸾。

以前我们讲过,无极甄氏是河北的名门,历史上名人辈出。其中北周的数学家甄鸾,是个特殊的才子。他字叔遵,是中国数学史上第一位系统研究军事数学的学者,曾受封无极男、无极县开国伯。

甄鸾精通历史、数学和天文历法,编有《天和历》,自天和元年(566年)起被颁行通用,长达十八年。

他还留下了几十种重要著述,甚至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十部算经中,有《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和《数术记遗》三部都是他编著的,可见甄鸾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甄莺的《五曹算经》,是一部为古代行政官员编写的应用数学“手册”。全书分田曹、兵曹、集曹、仓曹、金曹五卷,每卷收入不同类官员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并给以解答,所列的问题都能切合实际,浅显易懂,便于使用。

其中“兵曹”卷,针对计算军队给养管理提出了很多实例,是我国军事数学方面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著作。

甄鸾对中国古代数学史上著名的“百鸡问题”、“九宫”计算法等都进行过研究。

“百鸡问题”是数学中不定问题最普遍的形式,甄鸾这样叙述:“一只公鸡五块钱,一只母鸡三块钱,三只雏鸡一块钱。用一百块钱买一百只鸡。问能买公鸡、母鸡和雏鸡各多少只。”这个问题后来成了民间广泛流传的数学游戏,被称为“韩信点兵”或“秦王暗点兵”。

甄鸾在《数术记遗》中还记述“九宫”计算法。他所描绘出的图形,就是后来被称为洛书的图形。

甄鸾还对度量衡进行过研究,不仅校验了铜斛容量,还对北周的市尺等度量衡都进行了刊定。隋朝建立后,甄鸾规定的北周市尺被定为官尺,一直用到唐代。

这正是:

魏收秉笔写魏书,千秋功过任评说。

无极甄鸾多著述,数学史上留算经。

同类推荐
  • 我有历史选择器

    我有历史选择器

    穿越乱世,不知道该辅佐君上,还是应该揭竿而起?别慌,我们有历史选择器,保管你能做出最佳选择,功成名就。什么?遇到历史名人不知道是该跪舔,还是应该王之蔑视?不急,我们有历史选择器,保证你能与之泰然处之,谈笑风生。 什么?! 圣上崩,天下将分,身为皇室庶出不知何去何从? 别慌,我们有历史选择器,保证你身处乱世仍能全身而退,甚至还能顺势而上,成就...... 历史的选择,你准备好了吗?
  • 大唐府兵

    大唐府兵

    这里是大唐,这里有李二,这里有房谋杜断,这里有千古人镜,这里有李靖秦琼尉迟恭,这里有混世魔王,这里有袁天罡李淳风等等、等等的明君、贤臣、名将以及名人。可是这一切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府兵。
  • 宋辽金夏:刀锋上的文明

    宋辽金夏:刀锋上的文明

    宋辽金夏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最激烈的时期。中原文明与周边的游牧文明在一次次碰撞中互相吸收,经历矛盾、冲突、血与火的淬炼带来的阵痛,最终顽强不屈地发展着。在这三百余年里,华夏人民以充满激情的创造力以及百折不挠的意志力,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在这个文明灿烂的伟大时代,纷争迭起,战火连绵,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赵匡胤继五代之乱而起,南征北伐,建立赫赫大宋;萧太后巾帼不让须眉,稳定国政,促进契丹壮大;元昊野心勃勃,开疆辟土,终成西夏霸业;完颜亮文才武略,改制迁都,推动金国汉化。更有文臣忠义,武将忠勇——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辛弃疾、文天祥,不以生死贫富移其志;杨业、狄青、韩世忠、岳飞、李庭芝、张世杰,不以成败利害动其心——共谱一段悲怆壮阔、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 大秦话事人

    大秦话事人

    纵横鬼谷、诸子百家、秦王嬴政……对不起,雄哥要做这届的话事人,老天都挡不住,我说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但雄哥……不想还!万里河山自秦始,芸芸众生一盘棋。已完结330万字,保证完本,可放心阅读。
  • 三国之我霸三国

    三国之我霸三国

    赵云是我师兄,司空杨彪是我爸,冀州牧是我姑父,对不起,我就是这么牛的背景,我就是杨信,不管你是公孙瓒还是袁绍,冀州是我的,幽州我会来取,天下我会来取,你们只管等着。。。。
热门推荐
  • 太阳鸟

    太阳鸟

    李镜出事那天,是没有任何征兆的围坐在一起泡茶的摄友们都站起来拍屁股走人,李镜还呆坐着钟华芳说,李老师,回家吧李镜看着钟华芳,还是那般呆呆地看着。
  • 国漫继承者

    国漫继承者

    这是一本万界书,穿越诸天万界,但是已经停止更新的……
  • 暴君的宠妃

    暴君的宠妃

    他是君,她是臣。他是叔,她是‘侄’。他爱她,如痴如醉。她畏他,宁可仕途到头也想远离。他冷戾、决绝,百姓谈及色变。可她儒雅、亲和,深受百姓爱戴。从她踏入朝堂之时,他就怀疑她的男儿身份。他用尽千方百计想揭穿她的身份,她却招招脱险。为掩饰身份,她不得不‘娶’妻‘生’子,和女子演尽假凤虚凰,陷入深宅后院的斗争中。可即便如此,也不能消除王的猜忌。大遂二三一年,祸从天降,她从一朝亲王沦为阶下囚,罪证确凿,坐实叛国大罪。事即,王府上下三百余人葬身火海。出逃之际,她被最信任的人出卖。她重获新生,睁开的第一眼竟在君王的龙榻上,身上所有男儿伪装尽除,而与她同榻而眠的男人竟是君王,亦是她的亲皇叔!她逃,他却更快勾她入怀,低喃:“爱妃,孤王等你入怀已整整三载,还想逃吗?”“王……”她终在罪孽与感情中越陷越深。皇妃新立,宠冠后宫。内忧外患,国破家亡,祖宗基业毁于一旦。三年韬光养晦,平乱制敌,步步为营。乱世红尘中,看一代帝妃相濡以沫,携手笑揽红尘!
  • 魂契犀香

    魂契犀香

    犀香照鬼灵,鬼脚露原形。虏鬼寻亲魄,人皮载鬼行。犀香照鬼,可见鬼脚。捉鬼脚,虏鬼灵,迫寻亲,得人皮,控鬼行。这故事,该从何处说起呢?恐怕得从我家祖传的一块老香料开始说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梦想

    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梦想

    你的梦想绝对不会辜负你的努力,当你为一件事拼命努力的时候,全世界都会帮助你。本书是博采雅集和九臣文化联袂打造的超级青春励志书,共收录汤木、杨熹文、陶瓷兔子等十几位人气作者为本书定制的私藏原创作品。激励千万心灵的暖心励志之作,写给尚未成功却一直拼命努力的的人。每天让自己进步一点,每天给自己一些希望,世界再大,也会因你的努力而变得更好。或许我们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永不放弃,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梦想。
  • 机甲导师

    机甲导师

    资源越丰富,分配就越不均衡。当敲开了宇宙的大门之时,战争的新世纪就已经到来,人类面对诸多敌人。游弋于全宇宙星域的残忍星盗。拥有神秘最高科技的天启族。横行宇宙毁灭一切的迦娜天虫。以及如同泰坦母舰般巨大的虫洞生物。宇宙的一切都等着人类去开采,星核之光照耀之处必然是真理所达之点。特级教师吴境意外穿越变成了机师学院导师,他带着自己的得意门生们,一往无前,直冲进最神秘,最绚烂的星辰宇宙!
  • 未有归期君与共

    未有归期君与共

    祁昀一直对秦越无感,还为了个任务在各个时空穿行,对此秦越表示:那都不是事儿,山不就我我就山,媳妇儿定能抱回家!
  • 优秀小学生应该阅读的中外神话故事

    优秀小学生应该阅读的中外神话故事

    亲爱的小朋友们,去推开那扇古老的门,探寻一个美丽、未知的世界吧!本书力求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小学生在生理、心理及学习方式方面的特点,考虑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内容不仅注意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还注意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尽量联系小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感兴趣、有新奇感和愉悦感的学习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启迪,知识得到拓展,眼界得到开阔,能力得到培养。
  • 豪门倔媳妇

    豪门倔媳妇

    18岁的顾清凡是化妆师的助手。他是凌家的子弟,狂妄而无情。在他婚礼的当日,新娘逃了,他将怒气洒在她的身上,一句认定是她助了新娘逃跑,将她囚禁了起来。“为什么要叫她回来,让她自己回来不是更好吗?”他邪肆的笑,酒醉的缠绵,却被他忽然回来的未婚妻撞了个见着。他将她视做玩物,对她施以报复,她的“荒唐恶毒”也上了报,路人鄙夷的目光,她无法在学校继续读下去,只得离开学校。她努力而坚强的在他的报复下展颜而笑,父亲失业气而昏倒,母亲愤怒的指责,忽来的孩子,令她一步步的从柔弱走向了坚强。再见面时,他退去了年轻时那份张狂而多了几分内敛与成熟,因为孩子,他与她在凌家老爷子的施压下,演了一场戏,假假真真,亦真亦假。拼得是演技,付出的是心。
  • 铜官窑传奇

    铜官窑传奇

    铜官窑,这座历史丰碑的古窑遗址,历经千年风雨,仍完整地保留在湘江之畔。唐朝时,如此规模宏大且出口量极大的一座窑场,却不见史籍文献记载,只有湘籍诗人李群玉在《石渚》这首唐诗中记录了长沙铜官窑鼎盛时期的壮观场面:“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火湘浦口,烟触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这实在是一个谜。出生于湘江江畔的李远志,一不小心来到了两千年前的大唐,带你探索铜官窑从名不见经传一路发展成为独领风骚数百年的传奇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