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84600000002

第2章

念珠是华东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明媚春天的下午,故事开头了。我们看见念珠,一个美丽而又普通的上海女孩子,坐在校园廊下的阴影里。这是一个不过十来米长的廊道,廊柱用鸡冠红的油漆刷过,已经斑驳脱落,露出粗砺的水泥芯子。廊顶上横着一根根木条,眼下的季节让它缠满了常春藤,那藤上密密实实的小圆叶片下,绕着像灰色的小蛇样的藤蔓,在微风拂动下,探头缩脑。念珠坐在这绿色的暗影里,更衬托出她白皙的面容,她是光润的长脸,淡眉毛,长长的黑眼睛,眼角微微向上翘着,因此上半部脸看起来很有几分古典美,然而到了下巴却突然尖下去,有些冲犯了她纤柔的面庞。她穿着一条暗蓝色薄呢裙,使她整个人看上去有种幽怨的味道。她抱着一叠书,微侧着头,有一刻几乎像是睡着了。

其实没有。中午的阳光在叶片之间洒下奇幻的光与影,于是,地面上就形成一个个溜圆的光斑,仿佛小孩子点头不已。念珠微微笑着,忍不住伸出脚去踩,仿佛要扑住光的影子,那一个个小小的跃动的心。她是欢快的,下午一点钟有一节中国文学史课。她打开讲义,翻到上次结束的地方,那里她用红笔画了一颗心,在旁边标注了日期。她又合上讲义,眼睛随处望着。

上海地皮紧张,寸土寸金,所有的学校都尽力在狭小的空间内创造最大最美的风景,其实都是呆板的花草与树,可念珠还是颇带兴味地自我陶醉着。她对切身的事物有种特殊的喜好,只要在一个适当的距离上,她能领略出别人想象不到的美,她也正是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她的文学史老师——童梓文,华东大学的教授。

预备铃响了,人群三三五五地走过。她立起身,走上沥青铺就的柏油小径。突然背后一个人赶上来,喘息未定,是她同学詹明信,他也选修了这门课。她皱了皱眉毛。她顶恨某个异性在这种公共场合跟她有意无意地亲密,她看到他带着某种不确定的感情跟她交往,十分恭谦地小心,觉得很无聊。

詹明信是个瘦高的青年,很斯文的样子,然而举手投足又显得过于老成,也许是为白念珠刻意做出来的罢,他觉得这样的女孩子是不喜欢愣头青的,他已经感觉到她身上一种庄重漠然的神气,自然把她跟其他女孩子区分开来。这种感觉在他心里慢慢根深蒂固,以至每次见到她都有些微的紧张,可是他又克制自己流露出不自信,因此越发显得僵硬生涩。

他与她并肩走着,微微笑着问,你也选了文学史,怎么都没见到你?念珠偏一偏头,只答应了一声,嗯。她每次进教室都是最后一个,坐在角落靠窗的位子上。她见到过詹明信,斜望过去他坐在第一排,太靠前,个子又高,总是费力地仰着脖子,似乎连童教授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这么用劲地听他的课,勤奋地记笔记。念珠把自己隐在层层叠叠的背后,默不作声从头听到尾,很少提问,也从不参与同学讨论,下课后,立即从后门出去。

明信愣了一愣,继续说,这学期我也选了童教授的课,以前不知道他讲得这么好,不然上学期就选了。念珠点点头说,他是很好的。明信笑着说,都传言他很受学生欢迎,尤其是女学生,我看班里也是女生大大多于男生。念珠抬头看了他一眼,显然这句话是为了迎合她说的,他把她说成是众多迷恋童教授的女学生之一,也许他是故意开个玩笑,可是她竟微微生起气来,她不是迷恋他,她是真正喜欢他,喜欢他。

念珠没有开口,明信有些不知所措。过了片刻,念珠才又重复了先前一句,说,他是很好的。明信“唔”了一声,已经快到教室了,他想今天这样的机会,是不是该跟念珠坐在一起。

童梓文已经站在教室里了,学生坐满了一大半,里面有几个认识明信的,都在向他招手。他和念珠立在门边,童梓文正好转过身来,一只手插在休闲裤的口袋里,对着他们点了点头。明信和念珠走进后排座。有几个顽皮的男生轻轻地起哄,冲着明信做鬼脸。只剩后面几排空着,念珠拣了后面靠左的地方坐下,里面有个空位,不过她显然不愿意让,明信只得在她身后坐下了。那几个男生还在望着明信,又指指念珠,明信怕被念珠看见,急忙摆手示意,又做出一种浮滑的表情,显然他今天在大庭广众下给人造成了一种误会,这让他激动不已。

他在这个位子正好能欣赏念珠的背影和偶尔偏头的侧面,纤细的脖子,头发些微松散,有些落下来覆在后颈上,在逆光中毛茸茸的一片,轻纱掩映,像玻璃杯里滟滟的琥珀酒。他在看着念珠的同时,念珠也在看着讲台上的童梓文。每次都像是从来没见过他一般。他有清癯的身材,因为这个,不管穿什么总有种特殊的萧瑟的美。他的脸瘦削,略微苍白。大概总有四十五岁了吧,不过看起来要年轻得多。大部分男子的美是要三十岁以后才更为显著,童梓文就是一个例子。

上课铃已经响了,他抬眼微微扫视一下整个教室,像是要确定某个人的存在,然后一手撑着讲台,一手翻开讲义,滔滔不绝讲下去。念珠觉得那一瞥就是为了确定她的存在,她注意很久了,尤其是在认识他以后,每次上课前都有这个习惯。她微低着头,撑在手腕上,不免痛苦起来,然而又快乐着。她想如果童梓文有个儿子该多好,那应该会长得像他,更重要的是,他也会跟自己一样年轻,像所有普通的男孩,因为她自己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那该有多好。

有女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他微侧着头,专注地听着,小孩子般认真思考的表情,然后示意女学生坐下。她看到女生微微发红害羞的耳朵。童梓文课上很爱提问题,却从没喊过她,没喊过白念珠,他似乎是有意躲避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无法从他口里说出,他怕什么呢?怕什么呢,她想,难道是顾忌她的母亲白乐珊?

念珠想着,如果在她的血管中,流着这个人的血,如果他真是她的父亲……啊,如果,该是什么样的果子。她很愿意他就是她的父亲,在二十年前遇上她母亲,那现在她也不叫白念珠了,应该是童念珠,啊,童念珠,多么好听的名字。可是如果是什么果?她还会是现在的白念珠么,说不定是个男孩子?她要是男孩子,那就没有现在的痛苦。但这又是谁的错?能怪她母亲么?还是怪那个抛弃了她们的父亲?如果,应该是个淡青色晶莹多汁的果子,像荔枝去了核,甜中带着辛酸。吃了一个如果,再剥一个如果。假如他不认识她母亲,她跟他自由而平等地交往,没有负担地交往,也是可以的罢。然而这是可能的么,他是有名的教授,未必缺乏仰慕他的女人,而且跟自己的学生过于亲密会给自己的事业带来不必要的牵累。他是一个有严肃人生观的男人,经历过生活的忧愁与困难,可人生里也并不缺少小小的快乐。就为了这快乐,他也是不会同她走到一起的,她给予的至多是短暂的愉悦,如升至高空的烟花,瞬间熄灭。

她望着讲台上的男人,目之所及,仿佛光线下无数细碎的粉笔灰在他周身舞蹈,给他镀上一层朦胧的光。刹那间,她竟觉得,他离她那么远。她在心里哀哀地叹了口气。

詹明信伸出手在念珠背后轻轻碰了碰。她扭过头,看见他指着窗外,也望过去,隔着玻璃窗她瞥见她母亲,白乐珊。母亲朝她招招手,又示意她回过头去。母亲想必是来找童梓文的。她抬起手腕看看时间,马上要下课了。翻翻讲义,这一节课简直没听到什么,笔记本一个字也没记,打算下课跟詹明信借,还是……她的目光又飘向讲台上的童梓文,只要她开口,她会从他那儿得到完完整整的笔记。只要她开口。他还是拿她当小孩子看,以为他与她母亲的关系暂时不能让她接受。她对母亲是有些成见,可是如果她真的甘愿做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是不是就可以得到他了,孩子的爱是可以任性的。

下课后,念珠收拾好书本从后门出去,明信跟在后面一同出来,她站住了脚,开口跟他借笔记。明信脸上闪过慌张与兴奋的神色,立刻递上自己的漆皮笔记本。一般男学生都是邋里邋遢用几张纸写几个字,明信显然是个干净仔细的青年。

白乐珊挽着童梓文从教室出来,她喊了一声念珠。念珠和明信正说着话。念珠望着她母亲,又飞快地瞥过童梓文,然后介绍说,这是我同学詹明信。乐珊微微笑着向他点头。詹明信见过念珠的母亲两次,同学中的传言很厉害,都说华大的童教授跟自己学生的母亲交往,而且是个美丽的女学生,那她的母亲想必也不是一般的人。更有些人传出污秽的流言,说童教授一箭双雕,二美并收。就是为这个原因,童梓文在学校里处处小心,总是尽量避开白念珠。念珠长得像她母亲。和女儿一样,乐珊也是圆润的长脸,光滑的轮廓线一直延伸到下巴,淡眉秀眼,她的鼻子过分尖细了一点,使得那希腊式的细鼻孔更显高贵。

乐珊三下两下把明信看在眼里,一个拘谨的年轻人,藏着略略不安的野心,她满含意味地笑了一下,敷衍着明信说了几句话,转过头来对着念珠。明信忐忑不安地退出去,童梓文忽然叫住他,询问了几样功课上的事,他似乎急需有个人来攀谈,如果詹明信走了,在这样的场合,他未免太惹眼,乐珊是毫不顾忌的,可是他毕竟是个教授,他知道学生和同事里有很多闲言碎语,他不能不想这些。

母亲的来意是让念珠下周五回家,那天是念珠二十岁生日。本来完全可以打个电话直接告诉念珠,想了想还是自己亲自到学校来。虽然家离学校不算远,念珠还是坚持住到宿舍,同一般的寄宿生一样。母亲以为念珠那样的脾气,是受不了集体生活的拥挤与嘈杂的,住个十天半个月,还会乖乖自动回来,哪知她是执拗了心搬出家门,一心要离开她的眼皮子底下。有一阵她还以为她是在外面交了男朋友,嫌住在家里不方便,便暗访了她的几个同学,可都说没有。时间一长也发现并没有这回事,丝毫没有迹象。她也想坐下来跟女儿好好谈一谈,不是母女心连心么,总可以说上两句知心话。然而当她看到她那像受伤的动物般戒备的眼神,她整个心就不寒而栗,她是她的孩子么,是从她身上脱离出来的么?有时候她真恨她的安静听话,她宁可她像其他女孩子那样没礼貌叽叽呱呱说话,或者更甚一点,胡搅蛮缠,撒娇任性,这样她都觉得好受,觉得她像个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可是她偏偏不,她用一个女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母亲,她那与年龄不相符的冷眼旁观的思想处处提醒着她自己作为母亲的失败,时时刻刻提醒着她,那些难堪的岁月和往事。

念珠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裕优渥的家庭,一个用华丽的物质堆砌起来的世界。母亲是新式的激进的女人,很年轻的时候就出国念书,后来为了结婚,家里几次三番召她回国,几乎闹到要断绝经济来源的地步,无奈之下才办理休学。她父亲是个威严的旧式人物,坚持要她同一位门当户对的青年结婚,是一位老朋友的儿子。他与这位老朋友是莫逆之交,理所当然地要把他们的友情变成亲情延续到下一代身上。那是一个很平淡的年轻人,乐珊少女时代曾见过他两次,长什么样子不记得了,似乎戴了一副眼镜,因为记忆中他老是要伸手扶镜脚,往鼻子上托一托。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是相当踏实稳重的人了,有了中年男人的气质,显示出受过良好的教育。乐珊拿他跟在外国交的男朋友相比,他简直迂腐得很,可是真正端详起来,也挑不出什么缺点,一个不好也不坏的人。他们平静地结了婚,婚后一年生下念珠。她与他商议着要出国把学业念完,这么多年不能荒废了,好歹要拿到学位。他也没有异议,想了一会说孩子可以托给他母亲,他把她接过来住。

可是她这一去就是四年,念珠几乎不知道她在国外还有一个母亲。但她每年都会收到从世界各地寄回来的各种新奇的玩意,孔雀石、象牙骨制的扇子、小手风琴。她整天静静地待在小房间里,把它们翻过来摸过去。她把那套芭比娃娃的音乐盒上紧发条,一遍又一遍放着,看王子和公主永不疲倦地跳舞,能看一整天。有时候父亲也会进来,静静地陪她坐一会儿,走的时候会在她额上轻轻地郑重地吻一下。房间里日影移动,阳光从暗黄的绒布窗帘透进来,更黄了一层,仿佛永远是下午。童年悠远而缓慢,像这昏蒙蒙的光,直让人打瞌睡,一觉起来却什么都不记得。

后来念珠的父亲在外面有了女人,他也经常带她出去,带到那个女人那里。她叫她芬姨。她笑容可掬地捧着她的脸,替她梳辫子,抓大把的糖。父亲逗哄着让她叫妈妈,念珠瞪着一对乌亮的眼睛,望了半晌,奶声奶气地喊姆妈,并在她颊上印上两个响亮的吻。父亲又问,愿不愿意跟姆妈住?念珠点点头,父亲笑着抱起她。

母亲回来后跟父亲平静地离了婚,念珠跟母亲生活,不过可以每周去父亲那里看看。她为她带回精致的衣物玩具,整套配有插图的童话书,还有一架钢琴。她为她制定了全方位的培养计划,西式培养,看书、画画、学琴,我从小也是这样,她说,等你长大了你也是要出国的。

她遵从母亲的吩咐,一样一样认真努力地学。也说不上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只是不做这些她还有什么可做的?童话书里有水晶宫和城堡,有蓝绿的森林,有阳光照耀着的温柔的沙滩,有在海底游来游去的美人鱼,可是她们永远上不了岸。她也同她们一样生活在海底的琉璃世界,望得见阳光雨露、月亮星星,然而一抬手触摸到的却是冷冰冰的玻璃。

同类推荐
  • 杀人沟纪事

    杀人沟纪事

    从喜文去世十周年祭日前一天起,村里唱了三天四夜大戏。剧团当然是虎子请来的且来自省城。我和虎子回了一趟村里,但没有心情去看戏,只是给喜文和会计伯等至亲的坟头添了新土,烧了纸钱就离开了村子。省城的剧团名角云集,每一出戏都演得精彩绝伦,惟妙惟肖,招引得十里八乡的人前来观看,只是演出的剧目都与冤鬼凶神有关,看得人心惊肉跳。据说戏唱完很长一段时间,村子气氛森煞,夜幕刚落,家家户户就大门紧闭,再胆大的人也不敢出门,生怕撞上鬼神。后来虎子告诉我,这些剧目都是他定下的。
  • 弹着你的晚安曲

    弹着你的晚安曲

    天使是纯洁无暇的,而天使的眼泪却让人感到心伤。是什么让天使掉下了她无暇的泪水,泪水中又有怎样的故事?每当夜暮降临时,在广场的一个角落里总会看见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孩,她总是微笑的看着行人,风吹起她那长长的裙子,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最引以注意的应该是她手中各色各样的小瓶。“这个许愿瓶多少钱一个?”“我可以问问你要拿它做什么吗?”
  • 古玩笔记:悬疑篇

    古玩笔记:悬疑篇

    这是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写古物,也在写人,写那个时代。写物件,其实是在写人,在写当年的时代,任何一件古玩珍宝,除了具有其自身的灵性之外,都承载了当时的社会、时代和人物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如晦,它们虽然不会说话,可一帧帧、一幕幕的时代变迁,风雨流年,都不能逃过它们的眼神和观察。时间是有记忆的,古玩也是有记忆的,它们的记忆,比我们更为持久而完整,沉默而平淡。我们只是故事的追记者,而它们,则是历史的亲历者。古玩的灵性,也在于此,它们不会说话,只是冷然观察着世情万物,透过时间的漫长,告诉后人,一个个或是久远、或是失传的故事,所以,它们本身,也就成了传奇……
  • 婴税

    婴税

    只见夫人刚刚生下的婴儿,雪白的皮肤竟然在顷刻间变得层层剥离、并且还散发着一阵阵腐臭,顿时下人们慌做一团,也顾不得申老板就在身侧,纷纷从产房里夺路而逃。楔子申公馆的灯光大亮着,申老板颇为心急地在一楼的玄关旁走来走去,听着二楼卧房里夫人的惨叫,他额角上顿时渗出了细细的汗水。稳婆已经上去三个时辰了,那声久违的婴孩啼哭似乎并未传来。“快打热水来!”“别乱别乱!老爷还在下面候着呢。
  • 内战风云:东北烽火(续四)

    内战风云:东北烽火(续四)

    寂寞的鸭绿江1947年2月下旬,北线吉林、长春地区战事正酣,南线相对平静,我到安东去采访,主要是想看看久闻大名的鸭绿江。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天然水界,历史上,就是长白山脉所产木材外运的重要水道航路。据说每到伐木季节,大批木排由上游顺流而下,连绵不断,蔚为壮观。但在国防意义上,鸭绿江却因国势衰微,始终没有成为防卫屏障。中日甲午战争时,日军就是从鸭绿江打过来,入侵东北的,中国失去了江南屏障朝鲜。日俄战争时,日军再次渡江北上,打败俄国,朝鲜完全变成日本的侵华基地,鸭绿江就是其直趋东北的桥梁。“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国境一缩千余里,山海关成了“国境线”。
热门推荐
  • 魔改全世界

    魔改全世界

    (新书《戏精的诞生》已发,欢迎收藏。)“您是本游戏在无尽位面中唯一玩家,祝您游戏愉快。”手机里多出了一款号称游戏,实则为简易改图的PS软件。颜安青用它修改了一下毕业照之后,现实中的自己突然成了修改后的模样!沉吟片刻,他把手机摄像头对准了月亮……这是一个魔改地球的故事!(本书首发起点,若君有意,不妨前来追更!)(群号602814829)
  • 顾忘西川

    顾忘西川

    “你之前和我说过,你说你算不上是一个好人。我就以为,你是个坏人吧。后来我才发现,”顾西唇角一勾,“你根本就不是人。”面对顾西的嘲讽,季忘川却是沉默无言。他们已经互相伤害了太久,那么接下来的路,他们又将如何走?
  • 无耻的仙帝

    无耻的仙帝

    九千万年后,天道蹦塌,万物始源归一,众生万法皆灭,六道破碎,世上再无生灵,然,唯鸿蒙九界九位神帝不死不灭,但却难逃创世轮回,旧主鸿蒙苍天已破,九天而立,新的一轮天道,九帝博弈之下,最终只能留存一帝,他将会是谁呢?好奇的话,就点开第一章吧。
  • 墨晕伊人

    墨晕伊人

    人与灯窗不难眠,春分日月两均天。沈家独派添春意,节物书宫见可怜。(一个书院才女成长的历程……为爱,为情,成长路上,纵使曲折泥泞,依然有几个人一直守护着。)一个书友聊天群(雾):513489428
  •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会真集

    会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往而覃深

    一往而覃深

    这是一场跨越时光的苦恋,但好在结局美好。一场觥筹交错的婚前party上,他和她再次相遇,他调笑的话语将她的心理防线打垮,殊不知她冰冷的话语,也让他的心颤抖。七年前,他是林城一中理科的风云人物,却孑然一身,清冷孤傲,只因为心中那一抹青春的伤痛,让他难以释怀,他的心结成了一层冰,连带着对她也是冷眼相对。她是文科4班鬼马精灵的小才女,原本开朗乐观,不为情所困,行走都带着风,却在遇到他以后逐渐变得清冷…苏覃芊此生深爱之人,不过他覃霂而已。
  • 大明王朝3

    大明王朝3

    中国进入明代统治,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首次将今天的南沙,台湾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
  • 首都师大附中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首都师大附中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本书分为百年薪火、峥嵘岁月、桃李芬芳、今日辉煌四个部分,分别对首师大附中历史发展中的七大历史时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首师大附中重大历史事件,如何其巩出手救成达、索产诉讼、学生运动等,进行了叙述;对首师大附中历代著名校友,如林日藩、陈丽霞等,做了生动感人的介绍;对首师大附中今日的辉煌成就进行了陈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