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38200000002

第2章 〈校订序〉人的宗教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刘述先

我在五月返港,本来是为了看研究生的论文,哪知他们都申请延期,于是不期而然,整个暑假我全神投于这部译稿的校改工作。《人的宗教》一书有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原初宗教的专章,范围广阔,内容复杂。安云和我在一起三四十年,耳濡目染,她的颖悟力又高,基本观念和体证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她毕竟没有这方面专业的训练,里面有那么多专门名词,还有好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有一小部分连我也不知就里,真不知她是怎样在八个月的时间把全稿翻译完的。当我回到家里,她把沉甸甸的八九百页稿纸交到我手里,真令我惊诧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为了在开学之前把校改工作完成,保持译笔信达的品质,还要查对原典,我真是一点也不敢轻忽。返港之后几乎没有休息,详加校改,一整天最多也不过只能做二十多页。这样马不停蹄,整整做了三个多月,终于把全稿完成,这样才松了一口气。我校改后,安云还要再看,互相斟酌讨论之后方始定稿。虽不敢说译笔有多好,至少是达到了我们自己所要求的标准。

为什么我们两人有这么大的热情来做这一件事情呢?按顺序先说安云的角度,然后才说我自己的角度。安云一拿到这部书,就觉得与之有所感通。这部书不像一般哲学书只讲一些抽象的观念,同时配合着丰富的比喻、感受与实际的作为。最特别是人物的描写:释迦牟尼、孔子、穆罕默德、耶稣这些人,不只是形象上栩栩如生,而且他们本身也经历坎坷,极尽曲折,所以对生命的感受也非常深刻,不会令人感到过分简单化,或者落入庸俗的感伤及陈腔滥调之中。对于境界的描写亦然,由此岸渡到彼岸的比喻,写得就是美。看了这部书,就算不被它说服,也会感到心弦触动。因此她只要有时间就伏案翻译,近一年来一个人独处也没有感到寂寞。安云一向富于批判精神,对于这部书她却由衷地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而我是完全为了不同的理由欣赏这部书。读这书宛如回到年轻时读大学的味道。那时方东美先生教我们每读一家哲学必须先入乎其内,而后出乎其外。对于东西的大传统更要出之于同情理解的态度,取高瞻远瞩的观点,掘发其精华,这样自然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不要一上来就心存敌意,吹毛求疵,结果花了许多工夫,还是未能入门,依然故我,于自家分上何有!读史密斯的书,他真能出之于同情理解的态度,出入世界各大宗教,顿生亲切之感。而近数十年来哲学界流行繁琐细致分析的风气,对于宏观式的世界观人生观每弃如敝屣,带有情感性的观察更不屑一顾,这样造成了哲学与宗教——史密斯称为智慧传统——之分离,实在是一大讽刺。但最近主理情割裂之逻辑实征论一蹶不振,钟摆又摆往另一端。科学认知已不是唯一普遍承认的客观标准,多元文化主义流行,有堕入相对主义的危险。史密斯却能够不落两边,可谓难能可贵。

史密斯搜罗的材料丰富,把各精神传统当作活的传统来看。他也真能做到深入浅出的地步。他深深了解世界宗教绝不可能归一,各有各的教义,各信各的神(God),像基督教内部的众多宗派的差别就不可能解消。但他并未否定会通的可能性,就超越名相的神性(Godhead)而言,各教的体证有若合符节之处。这样的想法与我在近时重新阐释“理一分殊”之旨,颇有契合之处。在精神上,我感觉得到,他与我是同时代人,虽则他的年龄比我大一些。我们都熟悉汤恩比、诺斯陆普一类的宏观,深深地浸润在传统之中。但史密斯的书却不只是回到数十年前的潮流,由细处观察,就可以看到与时推移的痕迹。我注意到,他的用字遣词是非常符合“政治正确性”的。譬如此书原名:The Religions of Man(《人的宗教》),出版于1958年,1991年才改为The World's Religions(《世界宗教》)。这是因为近年来女性主义高涨,英文“Man”指的是“男人”,作为“人类”的缩写,那就在政治上不正确。他在行文时到处用he or she(他或她),有时不免嫌累赘,特别是到了超越的层面,何分他或她?而中文的“人”字,本就无分性别,故偶尔加以简省以免辞费,但他那种心意是可以感觉得到的。在世界宗教之中,他先讲东方,后来才回到西方,似乎也有避免“西方中心”的想法在背后。讲完东西方的大宗教传统——他所谓历史的宗教,最后讲所谓“原初”(primal)宗教,也断不愿意给人“原始”(primitive)的联想,并指明如今在北美讲印第安传统的精神性——不再是野蛮性,恰正是时潮所趋,都可以看到他用心深切的所在。他最后一章结论所言,又恰可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最近推动的“普世伦理计划”(Universal Ethics Project)张目,我也是由衷地赞赏这部书而乐为之介。

正由于本书的性质不是写一部学术的专著,而是要把世界宗教的精神性传达给大众,作者对于原典的征引并不是那么严格,有时甚至并未注明出处。他在序里声明此书的缘起是为公共电视制作的电视片集,有时带着为大众宣讲的味道。这恰好适合安云的翻译风格,她非常注意文字的流畅与语脉。我做校订工作,主要负责内容的准确性,以及部分疑难杂症的解答。佛道两章有一些专门术语我曾请同事王煜、霍韬晦两位教授帮忙,谨此致谢。友人侯惠爱女士赠《圣经》中文译本,也代查了一些相关资料,一并在此致谢。小儿杰夫、豁夫凑巧回香港参加家庭聚会,对于英文的解读颇有帮助,也可一记。钟惠民女士后来亲身参与她的同事们的校订工作,敦促我们在文字表达上务求进一步明白晓畅,敬业的态度令人感佩。但他们的重点放在修辞,有时改变原文句法,与我们注重直译的风格不尽相合,但我们也明白他们考虑的角度,在可能范围内,尽量接受了他们的提议与修改。

也正由于本书的性质,我们采取了一些特殊的译例,必须在此说明。安云在译初稿时,连史密斯征引的原典都译成了语体文,这从她的观点看来是有必要的。她谴责我们写文章常常未能把论点充分铺陈出来,最后往往引几句古书来敷衍塞责,令她甚为不满。现在好不容易有一个洋人,把古书写成今语,在思想、感受、体证上直接对我们说话,不能代换原以我们已与之有隔阂的原典。我同意她这样的看法,但为了学术的原因,也不可以不附原典。只要原文注明出处,或者我们能力所及,都尽量找到原典附入。但为了迁就译文原来的架局,风格难免有不统一之处。有时译文在先,以译注的方式把原文引在后面,有时先引原文,后面附以译文。其实即便是同一语文,古典要用白话译,也并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我在美国留学时,有人想把杜威的著作译为英文,这不是开玩笑,因为一般人真读不懂杜威本人那样艰涩的英文。除了中文原典产生的特殊问题以外,我们并没有费神去查其他传统典籍的中译本,原因是史密斯本人常常用意译,而中译本并没有共同接受的标准体,故此我们只负责译文忠实于史密斯的引文。另外,用中文本的《圣经》也有一些小问题。我们尽量用通行本的译文,但有时两边太不符合,便只有另译。而这在今日也不是不容许之事,女性主义者就把《圣经》另译,中译本有些文字并不那么好,我们也就部分改译了。至于有些专门名词不能翻译,只能音译。我们有时根本不译,有时只音译一次,仍附原文,这是非常不合惯例的做法,但我们却有充分的理由这样做。因为这样的音译根本没有意义,而现在能看这样书的人至少认识英文字母,最重要的是可以方便查考原文。我们这种做法与通行的一些译本做法恰好相反。它们有时连原书的作者、书名、出版者都不附原文,以致完全没法查考。我们在后面的附注也留了很多原文未译,正是为了同样的理由。乃是在这种奇特的方式下,我们努力尝试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

史密斯这部书据普及本的封面说,销量已超过150万册,当然绝不是偶然的。但一部好书也不是不可以批评,特别是这样性质的一部书。史密斯本人就明白,他讨论到那么广大的范围、那么复杂的论题,不可能不涉及一些争议,并有一些疏失之处,需要加以指正。而我们如果真正重视这部书,想由这部书得到启发,做进一步探究的出发点,就不能不认真从学问、思想、体证各方面加以批评,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但人虽向往无穷,却是有限的存在。每个人都必须植根于某一传统之内,通过自己时空的限制去表达无穷。从这个观点看,每一个世代,每一个个人都要尽自己的努力,史密斯也尽到了他的努力,只要自强不息,与时推移,每一种努力都是我们所欢迎的。

一九九七年八月九日于香港中文大学

同类推荐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世界佛教通史·第七卷:中国藏传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上

    世界佛教通史·第七卷:中国藏传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上

    《世界佛教通史》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第一卷和第二卷是对印度佛教的贯通性叙述。第三卷至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依次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卷阐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第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羽雪恋

    羽雪恋

    青梅竹马,不离不弃,相爱情缠,屡试不爽。颖少羽:看着你很不乖的样子,我不得不教教你。韩依雪:少羽,你看我要有多乖就有多乖乖的了啦。颖:这次来一训,下次你才能更乖不是吗?
  • 佛说证契大乘经

    佛说证契大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葛格最帅

    葛格最帅

    护妹狂魔重生了,看萌萌的妹妹,已及护妹狂魔是如何打爆一切敌人(づ●─●)づ?????
  • 异界之九阳门

    异界之九阳门

    穿越异世去修仙,却遇上了外表柔弱的圣师大人,请问是推倒还是扑倒?
  • 与古人一起吟诵古文(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与古人一起吟诵古文(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古人一起吟诵古文》所收篇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高,是历史保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本着开拓青少年视野的目的,本书只收录了少数几篇中学课本中的古文,大多都是教材之外的篇目。
  •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脉掌控术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脉掌控术

    年轻不是你的错,但行为无知就是你不对!你必须伸出触角与世界连接,建立属于自己的圈子。这本书,会改变你的命运!它将介绍年轻人不知道、晚知道会走弯路的人脉掌握术:熟人介绍扩展人脉+参与社团走出封闭+网络连接人脉共享+没话找话学会赞美+事先准备创造机会+广泛收集人脉信息=扩充人脉的6个方法。
  • 别在等天亮

    别在等天亮

    校园暴力,青春疼痛。你是平民你是作者,总有一缕悲伤属于你。
  • Edingburgh Picturesque Notes

    Edingburgh Picturesque Not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被禁锢的路西法

    被禁锢的路西法

    2099年,因为基因优化工程的普及,社会上出现了“新人类”和“基因缺陷者”两种新的称呼,彼此之间的对立渐渐明显。在世纪最后的春天里,苏明市警署刑事科金戈奉命调查一起死状诡异的孕妇命案,却不想,这个原本简单的命案牵牵扯扯,串联出背后一层层的爱恨连接。黑市药品、疑犯、帮凶,每一条线索都引向更大的谜团,扑朔迷离之间,她艰难的接近真相,却不知道,更大的阴谋就要降临。她这才知道,原来,每个人都无辜,每个人都有罪!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