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1300000015

第15章 走向“新天地”

1922年底,巴金提前结束了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的学习。他在“外专”连续学习了两年半,从补习班读到预科,又读到本科,眼看就要毕业了。但因为巴金过去没有上过中学,交不出中学毕业文凭,却被改为旁听生,并因此失去了获得毕业文凭的资格。这使巴金非常气恼,但也毫无办法。但是,这却成为一个契机,帮助巴金说服了继母和大哥,同意他离开“外专”,跟三哥一道去上海读书。

这对巴金是一次真正的解脱。他早已盼望尽早离开闭塞、保守的四川,到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去经风雨、见世面,开辟自己新的生活,“像一个人的样子用坚定的脚步,走向人的新天地去”。

1923年4月初,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巴金和三哥一起离开家,到成都东门外的江边登上一条木船。大哥把他们送到船上,流着眼泪同两个兄弟告别。此时的巴金心情十分复杂。他知道,他这一去便很难回来,而且他也不愿意再回来,所以不能不有所牵挂。他最牵挂的是他的大哥,因为他们手足情深,多年来大哥为他和三哥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累,而他却无以回报。还有几个在大家庭压制下呻吟的姐妹也让他放心不下。想到这些,所以他说“那时候我的悲哀是很大的”。但是他并不留恋。对封建大家庭他有着太多的憎恨和厌恶。他说:“一想到近几年来我的家庭生活,我对于旧家庭并没有留恋。我离开旧家庭不过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阴影”。作为一个“经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的青年,他的心向着未来。

巴金晚年,一次偶然的触发,他又想起当年离开家乡时在船上的一幕情景,写道:

我忽然想起了六十年前的事情。我还不满十九岁,同长我一岁的三哥乘木船从成都去重庆、转赴上海。在离家的第一天,夜幕下降,江面一片黑,船缓缓地前进,只听见有节奏的橹声,不知道船在什么地方停泊。在寂寞难堪、想念亲人的时候,我看见远方一盏红灯闪闪发光,我不知道灯在哪里,但是它牵引着我的心,仿佛有人在前面指路。我想着,等着……我想好了一首小诗……天暮了,在这渺渺的河中,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

远远的红灯啊,请挨近一些儿吧。那远远的红灯该是河面上的航标灯吧?但在巴金的心里或想象中,它却是理想的象征和闪光。“远远的红灯啊,请挨近一些儿吧。”你看,他是多么急迫地想冲上前去啊!

这时的巴金,和他的三哥一样,怀着满腔的热情面向未来,只觉得“一个理想在前面向我招手,我的眼前是一片光明。”这愿望是真诚而美好的,但也幼稚而天真。他还想不到,在前面等着他的仍是曲折的道路和艰难的探索。

巴金和三哥顺利抵达上海。一位远房叔叔帮他们在汉口路的春江旅馆安顿下来。巴金本来准备学工,因为没有中学文凭,不能报考,便同三哥一起考入上海龙华日晖桥南洋中学,巴金插入二年级,三哥是在三年级。读了半年之后,他们感到该校不适合他们的程度,而且学制太长,要上五年才能毕业,大好时光就被蹉跎了。于是他们在1923年寒假到南京去,经朋友介绍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的补习班。

就此他们离开了上海。

巴金和三哥这次在上海还经历了一件事,就是先后两次回浙江嘉兴祭祖。前面我们谈到巴金祖籍嘉兴,在那里还有李家的后代,也是一个庞大的封建家族。巴金和三哥到上海落脚之后,头一件事便是乘火车去嘉兴祖居探访。这对嘉兴和成都两地的李氏族人都是一件大事。因嘉兴与成都相距遥远,山川阻隔,双方已多年没有来往;巴金兄弟更是初回故土,对老家的一切完全陌生。他们在辈分最高的四伯祖家住了两天,见过了各房亲戚,然后由四伯祖亲自陪同乘小船到嘉兴城外的塘汇镇拜谒李家祠堂。那祠堂极其破败,整个房舍四面透风,神主前的玻璃窗已经破碎,地上满是碎瓦和烂泥,而且管祠堂的族兄已把祠堂租给了一个裁缝,唯一的供桌被裁缝拉到一边做了工作台。如此景象令巴金凄然。勉强随四伯祖点起蜡烛,行了礼,便匆匆离去。

过了半年,在巴金和三哥决定离开上海转学南京的时候,他们又拐到嘉兴。这次主要是来验看祠堂修缮情况。上次离开嘉兴,他们把在祠堂见到的情况写信报告成都,二叔等立即决定出资重修祠堂,此时已经峻工。巴金兄弟再次来到塘汇祠堂,景象与上次看到的自然不同,租用祠堂的裁缝已经搬走。但旧家庭的衰败在巴金心中所留下的影像却长久挥之不去。

两次回乡祭祖的经历,对巴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可以说这是一次深入的调查和体验,使他对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历史和现状,以及这个制度的最后的衰落,有了更真切、更全面、更具体的认识。对种必要的准备。

离开嘉兴老家,巴金和三哥直接来到南京,在南京北门桥鱼市街租了一间房子住下,便开始到东南大学附中读书。先在补习班补习半年,1924年暑假后兄弟俩一同考入东南大学附中的高中三年级,1925年暑期他们一起高中毕业。

为了顺利完成中学学业,拿到毕业文凭,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巴金在上海和南京读书期间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功课上,学习非常刻苦。后来他在回忆中说,当年他和三哥“那种可怜而可笑的样子”现在大概没有人记得了,但是他却难以忘怀。特别是在寒风凛凛、冷雨凄凄的日子里,我总会想起在南京北门桥一间空阔的屋子里,我们(按指巴金与三哥)用小皮箱做坐凳,借着一盏煤油灯的微光,埋头在破方桌上读书的情景。我们在那间空阔的屋子里住了半年,后来又搬到前面另一间狭小阴暗的屋子里住了一年。在那些日子,我们没有娱乐,没有交际,除了同寓的三四个同乡外,我们没有朋友。早晨我们一块儿去上学,下课后一块儿从学校走回家。下雨的时候,我们两个人撑着一把伞,雨点常常打湿了我们的蓝布长衫。夏天的夜晚我们睡在没有帐子的木板床上,无抵抗地接受蚊虫的围攻。我们常常做梦,梦是我们的寂寞生活中唯一的装饰。……我们并没有把那一年半的时光白白浪费,我们的确给自己的脑子里装进了一些东西。于是安于后来《家》、《春》、《秋》以及《憩园》、《寒夜》的创作是一种必要的准备。

离开嘉兴老家,巴金和三哥直接来到南京,在南京北门桥鱼市街租了一间房子住下,便开始到东南大学附中读书。先在补习班补习半年,1924年暑假后兄弟俩一同考入东南大学附中的高中三年级,1925年暑期他们一起高中毕业。

为了顺利完成中学学业,拿到毕业文凭,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巴金在上海和南京读书期间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功课上,学习非常刻苦。后来他在回忆中说,当年他和三哥“那种可怜而可笑的样子”现在大概没有人记得了,但是他却难以忘怀。特别是在寒风凛凛、冷雨凄凄的日子里,“我总会想起在南京北门桥一间空阔的屋子里,我们(按指巴金与三哥)用小皮箱做坐凳,借着一盏煤油灯的微光,埋头在破方桌上读书的情景。我们在那间空阔的屋子里住了半年,后来又搬到前面另一间狭小阴暗的屋子里住了一年。在那些日子,我们没有娱乐,没有交际,除了同寓的三四个同乡外,我们没有朋友。早晨我们一块儿去上学,下课后一块儿从学校走回家。下雨的时候,我们两个人撑着一把伞,雨点常常打湿了我们的蓝布长衫。夏天的夜晚我们睡在没有帐子的木板床上,无抵抗地接受蚊虫的围攻。我们常常做梦,梦是我们的寂寞生活中唯一的装饰。……我们并没有把那一年半的时光白白浪费,我们的确给自己的脑子里装进了一些东西。于是安静的日子完结了,在学校生活结束以后,我开始了飘泊的生活。”从1923年暮春巴金和三哥离开成都,到1925年暑期高中毕业,中间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一段时光如巴金所说,他确实没有白白浪费,不仅如愿以偿完成了预定的学习目标,而且进一步了解了社会,受到了新的磨练。特别是在南京期间,虽然学习紧张,生活艰苦,他仍以高度热情密切关注国家命运和现实斗争。1923年9月日本东京发生特大地震,日本政府利用震后的极度混乱,纵容警察、宪兵大肆屠杀革命者和反政府民众,造成严重的白色恐怖,日本著名无政府主义者大杉荣夫妇,及其年仅7岁的侄儿橘宗一也惨遭杀戮。巴金义愤填膺,积极参与了抗议和悼念活动,并连续发表文章和诗歌,歌颂死难者的斗争精神,声讨日本政府的残暴行径,表明了同摧残人性的资本主义制度斗争到底的决心。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后来他在法国参与援救萨柯、樊塞蒂这一世界性活动的一次预演。还有一件事,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南京的大、中学生立即行动起来,罢课,游行示威,声援上海的工人和学生,并宣传、鼓动英国资本家开的工厂“和记洋行”工人罢工12天,给制造惨案的英帝国主义者以沉重打击。在整个活动中,东南大学附中起了带头和先锋作用。这段经历为巴金后来创作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提供了切身的感受和真实的素材。

同类推荐
  •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中国观代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相交于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定的年代,几乎联袂介入了全部重大历史事件,而其历史纠葛,从来众说纷纭,亦明亦暗。《王朝柱精选文集:张学良和蒋介石》以颇具权威性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学良和蒋介石沉浮相关、衰荣相联的特殊关系,写出了他们之间或亲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的变化,都曾给予中国历史以极大影响……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下)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下)

    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这是一套记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成长以及他们艰辛的科研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些大科学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生在战乱年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骨肉同胞饱受欺凌;他们忍辱负重、负笈海外、卧薪尝胆、发奋自强;他们学业有成、毅然归国、隐姓埋名、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科学拓荒,为国家造“争气弹”。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他们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大国封锁与孤立,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站稳了脚跟。世纪人生,百年追梦,爱国奉献,砥砺创新,科技强国,这是大科学家们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值得历史记住的科学英模。
  • 伊丽莎白·都铎女王:荣光女王之路

    伊丽莎白·都铎女王:荣光女王之路

    伊丽莎白·都铎女王就是著名的“荣光女王”,1588年8月6日在英吉利海峡她的一小队舰队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的131艘大船。这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后伊丽莎白时代被称为“黄金时代”?这本文字优美,富有创造性的纪实性传记会为您呈现一个从未见过的伊丽莎白。不管您痴迷于都铎王朝的历史,还是初次接触英国历史。你都会透过她著名的或者是臭名昭著与罗伯特·达德利的绯闻,从这位世界历史上的传奇女性身上获得宝贵的启示。本书接着《苏格兰玛丽女王》,那本书中介绍了与玛丽女王的较量以及此对伊丽莎白的影响。
  • 逆袭:从战争孤儿到总统顾问

    逆袭:从战争孤儿到总统顾问

    1943年11月,在开往日本的一艘破旧货船的甲板上,一个男孩在爸爸的怀里冷得直打哆嗦。他在曼谷的家被日本士兵洗劫一空,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一周之后,他爸爸由于帮助在缅甸的英国军队而被以叛国罪处死,本吉成了孤儿。在东京孤儿院,他同饥饿、寒冷、孤独作斗争。尽管命运的悲惨,他还是想要读书。牢记爸爸临别时的嘱托,12岁的本吉逃离了孤儿院,成为神户街头的流浪儿。而后凭借着他的聪慧机智,加上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在亚洲、美国和欧洲,历险与传奇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彼得·林奇传

    彼得·林奇传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描述作者是怎样从一个高尔夫球童成长为一个著名投资公司基金经理的,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作者传奇的13年投资生涯,第三部分则从作者的传奇人生中跳出来,把他一生的投资经验加以总结。本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既可以作为证券投资者的参考教材,也适用于普通大众投资者,尤其对中国的股民和基民来说,更具实用性。
  • 山野之徒

    山野之徒

    大千世界本无道,寻找的人多了,也便成了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集外

    集外

    老舍是我国现代知名作家,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以小说、剧作、散文著称于世,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老舍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度,有“人民艺术家”之称。
  • 太和风云

    太和风云

    公元四至五世纪,中国历史历经三国两晋,进入南北朝时期。当时南朝宋政权掌握在刘姓皇族之手,而北魏的政权由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拓跋部人掌控。北魏初期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历时百余年,后来第七位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史称拓跋宏。拓跋宏在其祖母冯太后的引导下,力主发展经济,实行民族团结,推崇汉文化并广传佛教,使北魏在文化上,民族团结上达到空前繁荣,而后又实行了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对推动社会发展,延续中华文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剧讲述了北魏中期的一段故事。旨在使后人记住这一段不应被忘却的历史。故事从北魏第五位皇帝文成皇帝的去世说起。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男儿河

    男儿河

    哲学博士蒋公理坐在省委大楼宽大的玻璃窗前,双手托住下巴,眼睛盯住楼外大街上川流不息的各色汽车,嘴角闭了又闭,嘴巴合了又合,怎么也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还是笑出了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一点准备也没有,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这个认死理,钻牛角尖,一根筋的倔驴,居然也能当上个县级领导。虽说女为县是全省最穷的山区县,可是能派到那里任县委副书记也算得上是祖上积德,伯乐慧眼。老爹一辈子的清廉做人,为人师表的学究风范,祖宗三代的修行,坟地里才长出这棵挺拔葱绿的蒿子来。听说这女为县有一条流经全县的河流叫男儿河,女为县,男儿河,很浪漫,这里一定有很多奇异的传说吧。
  • 烈火丛生

    烈火丛生

    一九三二年的元月,上海出奇地冷,却不下雪,只刮风。黄浦江两岸每天都有冻饿而死的流浪汉,被戴着头巾的印度巡捕抛进江中。电车驶过,裹着大衣的俊朗青年发出长长的叹息。他没有戴帽子。乌黑的头发梳得并不整齐,一张沉毅肃静、少年老成的脸也显得有些疲惫,有些松弛。他在一个无名小站下了车。四周无人,马达的噪音是听觉的全部。这里是法租界的地盘,道路两旁密匝匝地植着阔大的泡桐。九一八已过去了四个多月。且不说国民政府多么软弱无能,如今眼看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就要步东三省的后尘,落入鬼子手中了。这凛冽的寒风岂不正是荒凉的硝烟?
  • 黎先生的甜甜圈

    黎先生的甜甜圈

    【1v1宠文】上一世,她任性而为众叛亲离,伤害了最爱她的人,最后落得悲惨的结局。一朝重生,她只想为值得她的人而活,她负了他一世,就还他一生。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黎序之:您最喜欢做的事情?黎序之:宠温暖。主持人:您最欣赏的女性?黎序之:温暖。主持人:您小时的的梦想?黎序之:长大以后娶温暖。主持人:如果有一天温暖离开您呢?黎序之:我不会让她有这个机会。主持人:......温暖:......你够了!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纵然千回百转,身边有你就好QQ群:732234639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