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1300000013

第13章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

自从参与《半月》杂志的编辑工作,并随后同他们一起组织了“均社”,巴金的生活就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他觉得找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有了行动的目标。于是,他带着急需发散的热情,带着对未来的渴望和献身精神,同时也带着少年人的稚气和迷狂,在课余全力投入了社会斗争。

“均社”成立后,巴金和他的朋友们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除了办刊物之外,他们还散发传单、印书、与读者及有关人士通信等。巴金后来回忆说:“我们有时候也开秘密会议,时间是夜里,地点总是在僻静的街道,参加会议的人并不多,但大家都是怀着严肃而紧张的心情赴会的。每次我一个人或者和一个朋友故意东弯西拐,在黑暗中走了许多路,听厌了单调的狗叫和树叶飘动声以后,走到作为会议地点的朋友的家,看见那些紧张的亲切的面孔,我们相对微微地一笑,那时候我的心真要从口腔里跳了出来。我感动得几乎不觉到自己的存在了。友情和信仰在这个阴暗的房间里开放了花朵。”

散发传单也是一件紧张、有趣的事情。1921年的“五一”节,就在巴金刚参加《半月》的编辑工作不久,为迎接这个国际劳动者的节日,他们印了一批传单,派定几个人到各处去散发,巴金也领了一些任务。那天天气很好,巴金夹了一大卷传单在离自家公馆很远的街巷里走来走去,直到把传单全部发光,又在街上闲走一阵,看看是否被人跟着,真有点像做秘密工作的样子!直到确信背后没人,才放心地到约定的地方集合,互相愉快地叙述各自的经历。还有一次巴金说起来更加得意,他说:“又有一次我们为了一件事情印了传单,攻击当时统治省城的某军阀。这传单应该贴在几条大街的墙壁上。我分得一大卷传单回到家里。晚上我悄悄地叫一个小听差跟我一起到十字街口去。他拿着一碗糨糊,我夹了一卷传单,我们看见墙上有空白的地方就把传单贴上去。没有人干涉我们。有几次我们贴完传单走开了,回头看时,一两个黑影子站在那里读我们刚才贴上去的东西。我相信在夜里他们要一字一字地读完它,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这期间最主要的工作当然还是编辑和出版《半月》杂志,这是他们的主要阵地。虽然是不大的小刊物,但每半月出一期,又要写稿,又要送审、印刷和发行,又要把它们送到读者手里,而且还是业余进行,这些事情加起来,要做好也确实不容易。好在他们年轻,有的是热情,有的是冲劲!《半月》是一种公开刊物,在编辑部挂名的人不少,但做事的总是那几个。他们白天有人要上学,有人要做事,晚上才有空聚在一起。巴金自然是他们当中很积极的一个。对这段生活他记忆很深,也很留恋。他说:那时“每天晚上我总要走过几条黑暗的街巷到‘半月社’去。那是在一个商场的楼上。我们四五个人到了那里就忙着卸下铺板,打扫房间,回答一些读者的信件,办理种种的杂事,等候那些来借阅书报的人,因为我们预备了一批新书报免费借给读者。我们期待着忙碌的生活,宁愿忙得透不过气来。共同的牺牲的渴望把我们大家如此坚牢地系在一起。那时候我们只等着一个机会来交出我们个人的一切,而且相信在这样的牺牲之后,理想的新世界就会跟着明天的太阳一同升起来。这样的幻梦固然带着孩子气,但这是多么美丽的幻梦啊”。

工作中他们也时常遇到一些麻烦。有一次学生演剧筹款办平民学校,军人来捣乱,双方发生冲突,事情闹大了。一个朋友写了一篇言词激烈的短文批评当局和军方。刊物印出来,他们接到通知,要抽去那篇短文才能发卖。怎么办呢?有人想了个办法,到刻字铺刻了个长条图章,用红印泥盖在那篇文章上面,再用墨笔在文章前后勾了两下,便拿出去照卖。凭这种小伎俩居然也能对付过去!读者照旧读到了那篇痛快淋漓的文章,还惊奇地读到图章上所印的那一行红字:

“本文奉×××××命令抽去”,在会心的微笑中明白了更多的意思,因为当地人谁都知道这里的“×××××”就是“省会警察厅”的代名词。从这里他们感受到了斗争的乐趣,也学到了斗争的经验。

还要补一句,这里的五个“×”就是编辑部里年纪最小的巴金想出来加上去的,他自然更加得意。

从巴金参加《半月》刊的编辑工作到刊物被查封大约有半年时间。这期间他除了做日常的编辑工作和一些杂务外,先后为《半月》写过三篇文章。头一篇刊登在1921年4月1日出版的《半月》第17期上,题为《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署名芾甘。这也是巴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平等的问题,反对只在概念上兜圈子。他认为:“妨碍人民自由的就是政府”,妨碍平等的就是“资本家垄断了世界公有的财产”,因此,要“真自由”就必须实行“安那其(即无政府主义)”,“废弃政府及附属于政府的机关”;要“真平等”就必须实行“共产”,“把生产的机关及他所产的物品属于人民全体”。巴金还尽力描画了一幅他所谓的“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图景:在那里,人人各尽其所能,各取其所需,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人人都受到平等的教育,等等。

而要实现这个社会图景,就只有用社会革命“推翻那万恶的政治”,“若是再一味的隐忍,那么,你们就要成为资本家的鱼肉了!”可以说,这些意见是很激进的。关于这篇文章,巴金曾经说过,“那个时候我不过是一个小孩,会写些带感情的话。我大胆地凭个人的直觉否定了整个社会制度的存在,而且有一股傻劲,觉得为一篇文章杀头也算不了一回事。”面对当时中国凶恶残暴的军阀政府,巴金竟然如此直截了当地提出“废弃政府”,“推翻那万恶的统治”等等,也真是有一股傻劲,而且“傻”得可爱。巴金的另外两篇文章《IWW与中国劳动者》和《世界语(Esperanto)之特点》,从不同角度发挥了上述观点,前者提出建立“纯粹劳动者组织的团体”,“同心协力,打破‘国家’、‘政府’、‘法律’等制度,推翻劳动者的最大敌人资产阶级,再把生产机关及其产物收归劳动者所有”;后者号召学习和推广世界语,认为如果“使人人能懂‘世界语’,再把‘安那其主义’的思想输入他们的头脑,那时大同世界就会立刻现于我们的面前”。应当指出,上述文章的内容大都是从当时流行的无政府主义小册子里抄来的,本身并不新鲜;但它却反映了巴金当时的思想状况和激烈、昂扬的精神面貌,也表明了无政府主义对他发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半月》刊工作期间,巴金结识了许多青年朋友,其中有一位对他影响尤为深刻,被他称作是自己的“第三位先生”。这位朋友叫吴先忧,是《半月》的主要创办人和主持人之一,也是“五四”以后成都地区较早写白话诗和话剧剧本的作者之一。他还是巴金在“外专”的同学,班级比巴金高,巴金入学不久他就辍学了。巴金说:

“他辍学的原因是要到裁缝店去当学徒。他的家境虽不宽裕,可是还有钱供他读书。但是他认为‘不劳动者不得食’,说‘劳动是神圣的事’。他为了使他的言行一致,毅然脱离了学生生活,真的跑到一家裁缝店规规矩矩地行了拜师礼,订了当徒弟的契约。每天他坐在裁缝铺里勤苦地学着做衣服,傍晚下工后才到报社来服务。他是一个近视眼,又是初学手艺,所以每晚他到报社来的时候,手指上密密麻麻地满是针眼。他自己倒高兴,毫不在乎地带着笑容向我们叙述他这一天的有趣的经历。我们不由得暗暗地佩服他。他不但这样,同时还实行素食。我们并不赞成他的这种苦行,但是他实行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却使我们齐声赞美。”关于这位“先生”,巴金还讲过一个故事:因为他是《半月》的创办人,所以要负担一部分经费。刊物每期印一千册,回收的钱很少,而且他们还要印一些小册子送人,也要花钱,所以他每月都要捐一笔钱,不能拖延。这位“先生”是姐姐管家,不许他乱花钱,他就只好拿衣服去押当。他怕姐姐看见,出门时总把要当的衣服套在里边,进了当铺脱下来,当了钱就拿去缴月捐。所以他常闹热天穿棉袍、冬天穿夹袍的笑话。后来巴金还曾把这个故事写进长篇小说《家》里,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从这里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五四时期的一种新人,他们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努力从自我做起。要改造和振兴中国,必须有这种精神。所以巴金对他非常敬佩,很长一个时期一直把他作为自己的榜样和“先生”。巴金后来在回忆中多次提到他,字里行间流露着崇敬与感激之情。他说:“我这个先生的牺牲精神和言行一致的决心,以及他不顾一切毅然实行自己主张的勇气和毅力,在我的生活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我第一次在他的身上看见了信仰所开放的花朵。他使我第一次知道一个人的毅力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巴金还把这位“先生”的影响和母亲及轿夫老周对他的影响联系起来,说:“母亲教给我‘爱’;轿夫老周教给我‘忠实’(公道);朋友吴教给我‘自己牺牲’。我虽然到现在还不能够做到像他那样地‘否定自己’,但是我的行为却始终受着这个影响的支配。”这样说是并不过分的。

其实,还应该说,巴金所遇到的这位“先生”还只是一个代表。

当时被“五四”风暴唤醒、同巴金生活在一起的那些朋友,那些怀着信仰和激情,积极参加社会斗争,并准备随时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青年,首先是《半月》杂志周围的那些朋友,都给了他启迪和鼓励。巴金生活在他们当中,与他们亲密相处,相互支持,在这团体的共同斗争中,促进了他的迅速成长。

《半月》出到第24期,1921年7月,正当他们准备庆祝办刊周年时,刊物突然被查封了。原因说来有点不可思议:四川有三个女学生剪了辫子,省会警察厅出来禁止,《半月》杂志发表文章支持剪辫子的女学生,尖锐批评警察厅,警察厅便去找他们。开始态度还客气,要他们以后不再提这件事,并要拿走剩余的刊物。他们不答应,争执起来,警察厅便干脆下了查禁令。这件事表明,当时的成都地方是何等闭塞,同时也表明巴金他们这帮青年是多么单纯!后来巴金也觉得遗憾,说:“可惜我们这一群傻孩子,做事只知道走直路,从来不会拐弯,更不知道让步妥协”,于是就碰了钉子。对巴金来说,这是个教训。

《半月》停刊后,他们又出了一期《警群》。《警群》原是成都一家银行的几个人发起筹办的,因能力不足便拉巴金他们合作,目的是想利用他们。而他们便趁机把自己的稿子拿出来发表。刊物出来了,银行方面的人嫌他们太激烈,没办法合作,所以《警群》只出了这一期便偃旗息鼓。

半年后巴金和他的朋友们又办了一种周刊《平民之声》。这一回是由巴金主持编辑事务,刊物的通信处就设在巴金家的公馆里。巴金情绪高涨,以全副心力投入到编辑工作中,特别是为对付警察厅的检查想了许多办法,也受到许多磨练。就是在这期间,巴金编写了一篇长文《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学说》,在刊物上连载。文章是从北京某刊的一篇同名文章改写的,不能算是他的作品,但却表明了他对文学的倾心和倾向,这对巴金未来的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而且,也就在这份刊物上,他写下了两个短句:“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

这应该是他这个时期生活状态的一种概括,也是他未来“生活的目标”和信念。

这时已是1922年春夏之间,在“五四”前后所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已处于“落潮”时期,社会的压迫日渐加强。巴金的朋友们相继走散,《平民之声》无疾而终。

从《半月》到《警群》,再到《平民之声》,这一段经历对巴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他走上现实社会的开始,也是他为理想奋斗和追求的起点。我们看到,从一开始他就是多么热情,多么勇敢,多么勤奋!那质朴的献身精神,那像火一样燃烧的激情,还有那对未来大同世界的“美丽的幻想”,都是多么真诚,多么感人!在以后几十年中贯穿巴金整个生活的那些极可贵的精神特点,在这里已经显露了端倪。

在《半月》等杂志的工作也使巴金受到多方面的锻炼:提高了实践能力,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人也迅速成长起来,变得更加机敏、干练。(比较起来,三哥李尧林由于缺少这种锻炼,在后来就显得书生气更多些,也缺少巴金那种勇往直前的实践精神和勇气。)而且,这也使巴金从一开始就同报刊和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无形中影响和决定了他后来的生活道路。

同类推荐
  • 我所知道的张学良

    我所知道的张学良

    本书曾于2003年1月初版。全书以弥足珍贵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记述了张作霖统治时期、西安事变前后、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审判前后和张学良被软禁等各个时期的张学良将军。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对研究张学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

    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

    《图说世界名人: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介绍了,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国家及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国家及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 康有为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康有为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本书是一部从思想学术角度描述康有为一生的传记。内容包括突破传统的藩篱;“貌孔心夷”的“今文学家”;一个先知的悲剧。
  • 朱德:从琳琅山到中南海

    朱德:从琳琅山到中南海

    本书记叙朱德寻求救国救民、报国为民的心路历程,重点展示了南昌起义中真实的朱德、朱毛会师的前前后后、动乱岁月的朱德隐情、情感漩涡中的真情朱德、生活中的魅力朱德等等。告诉读者一个已知道但并不完全知道的真实而又传奇朱德。
  •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2018年世界影坛口碑之作《至暗时刻》历史传记原著,奥斯卡最佳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金牌编剧安东尼·麦卡滕唯一出版成书的作品。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在战场和政坛上均“不靠谱”的温斯顿·丘吉尔意外升为首相。时希特勒大军横扫欧洲大陆,英国远征军危在旦夕,英伦之岛或将须臾遭受入侵。丘吉尔相位未稳,其组建的战时内阁矛盾重重,主张与纳粹媾和的声音不绝于耳;丘吉尔本人似也有了动摇,陷入深忧与自疑——是要不计代价主张和平抑或不惜代价赢得胜利?这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是丘吉尔自己的至暗时刻。在《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中,作者安东尼·麦卡滕把丘吉尔复原为一个不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聚焦丘吉尔和他的战时内阁,展现他在危急时刻的领袖品质,讲述了1940年5月7日挪威辩论至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完成的一段激荡历史。
热门推荐
  • 谋生

    谋生

    发现曲三的是小简。那天晚上,夜黑,雪白,小简深一脚浅一脚地把踏板拽上来就感觉传送机的苫布瑟瑟颤抖,那颤抖影响了上面的雪,经不住地滑了下来。小简心想,里面肯定钻进野狗了。于是,毫不迟疑地在甲板上拾起根绑旗杆的木棍,对着那颤抖的地方,杵了两下。在小简的思维中,接下来应该是这样一幅景象:一条丧家之犬夹着尾巴拼命逃窜。即使,即使不是这样,最起码也应该有嗷嗷的嚎叫声,这才符合常理。
  • 反重生系统

    反重生系统

    重生?!重生是不可能让你们重生的不不不你误会了,我不只是说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重生者,都是垃圾。
  • 相忘不知归路

    相忘不知归路

    愿三冬暖,春不寒,愿梦醒时有你。而当我爱不起,不能爱,不敢爱的时候,我终于体会到了"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无奈。花会零落,但会重开。放手的爱,不会回来。世上命运不能更改只因这是上天的安排。感谢有你,一生所爱。
  • 幻尘封剑录

    幻尘封剑录

    不可一世且无恶不作的力山堂堂主绝非龙稳坐武林第一位置,其兵器紫天宝剑更是天下无敌,江湖敢怒不敢言。但有传言说紫天克星已然现世,一场腥风血雨就此展开......
  • 魔王转职当房东

    魔王转职当房东

    艾欧魔王,惨遭车翻。身体缩水,王后失踪。外卖神术,攒钱买楼。一代魔王,终成房东。成为房东后,王墨发现只有一些奇怪的人来寻租,少女勇者,金丹老祖,反叛妖精,光明神座...不过面对她们时,王墨从来不慌,甚至还觉得王后就在身边!
  • 隆平集

    隆平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择之光

    择之光

    梁慧在某天回家的途中被绑架,继而被要求撕票。梁慧的婆婆心理学教授的妻子离奇死亡!从而牵引出一连串的不为人知的秘密!人性在现实生活中一点点的被揭露。然而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缕光微暗昏黄却能让人明亮!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与身体相疏远

    与身体相疏远

    《与身体相疏远》是新散文代表作家庞培先生的散文结集。其中包括创作于早年的《低语》选章以及近作《五种回忆》《旧事记》等。作者通过深度回忆将时间深处的影像一一复原。作为一个地处江南的家庭的点滴在作者温婉优美的文辞中对外曝光。无论手足之情,父母之爱,师长之谊都在他堪称精湛的文笔底下感人至深。
  • 太子本红妆:重生弑杀天下

    太子本红妆:重生弑杀天下

    【推荐新书】《暴君盛宠特工狂妃》,请支持!前世,她是南华国女扮男装的太子,他是南华国右相,那个时候他们是君臣,他们也是情侣。然而后来,他却杀她父母、灭她全族、毁她山河,将她逼上死路。江山染血、尸骨如尘、灵魂悲泣,她得以携恨重生。良辰美景之时,她再次被他逼入绝境,只是这一次她却冷淡视之,故事才刚开始,未可知结局,谁敢狂笑?她发誓,这一次,谁若夺她家国,她必杀之;谁若贱她百姓,她必毁之;谁若辱她人格,她必唾之。【装13版文案】十八年华逝水,徒悲。成百戚亲责罪,倾泪。千里河山虺隤,破碎。万寸恨意言归,不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