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9200000011

第11章 论谈(1)

1.《十三世达赖喇嘛》成功的启示

承德话剧团创作演出的民族历史话剧《十三世达赖喇嘛》进京演出,轰动京华,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著文予以热烈赞扬,称之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形象写照”;省领导看了演出,要求学习承话,全省“各行各业都要抓强项创拳头争一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严肃的高品位话剧取得这样的成功是十分不易的。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有启迪作用的话题。

第一,创作高品位、高层次、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依然是我们文艺工作的战略重点,抓拳头、抓尖子仍然是重大任务。高品位、高层次、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从来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没有了它,这个民族必然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因此,有能力有热望的文艺工作者应当把自己的聚焦点更多地胶着在高档次的精神产品上,拿出无愧于时代的杰作来。在这方面承德话剧团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十三世达赖喇嘛》剧照第二,选择开掘重大题材是创拳头产品的重要前提。重大题材在艺术成功中所占的比重是决不可低估的。承话创作《十三世达赖喇嘛》就是从分析开掘重大题材入手的。他们在发现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加措的素材后,就敏锐地感到,创作这台戏对宣传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对敦促十四世达赖喇嘛尽早放弃分裂、回归祖国,对把西藏介绍给世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就抓住这个题材不放,终于使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加措的形象站立在了舞台上。承话团长孙德民多次说过,选择富有时代感的重大题材是艺术成功的前提和基点。重大题材本身所具有的那种抓取观众视线的魅力是其他题材所无法比拟的。

第三,党和政府的支持和扶植是创拳头产品的重要保证。这些年我们有些部门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抓评奖上了,而对怎样抓拳头产品却关注不够,你出什么样的作品我就评什么样的作品,而对创作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却不闻不问,这是造成近年大制作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十三世达赖喇嘛》创作排演过程中,党委和政府给予了全过程全方位的支持和扶植。从策划到选材,从讨论初稿到搬上舞台,中央有关部门、省宣传文化部门一直给予密切关注支持,帮助出点子想办法,帮助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并对一些重大问题及时决策,否则这样一个关于民族、历史、宗教诸方面的重大题材要搞成今天这个样子是难以想象的。

第四,寻求发挥自身优势是创拳头产品的突破点。艺术院团都有自己的长处。但我们有的同志喜欢别人搞什么他也搞什么,你搞历史剧,我也搞历史剧,等等,根本不问自己熟悉不熟悉这方面的生活,有没有这方面的积累,这自然是无法取得成功的。近十年来,承话坚持走山庄戏剧的道路,先后创作演出了《懿贵妃》、《苍生》、《女人》、《班禅东行》等富有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的话剧,逐步形成了自己演民族戏的优势和特点。这次承话确定搞《十三世达赖喇嘛》,就是从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出发的。就使自身的优势得到最充分发挥,取得了最佳综合效应。

第五,艺术工作者的奉献精神是创拳头产品的关键。艺术创作需要耐得住寂寞,患得患失就不可能创出拳头产品。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们一部分同志心浮气躁,逐物意移。而承德话剧团的同志们静心看世界,固守在文艺创作阵地,辛勤耕耘,播洒汗水。不管经济多困窘,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始终不渝。去年以来,为创作排演《十三世达赖喇嘛》许多同志主动辞掉了一些电视剧组的高薪聘请,自愿留在剧组里充任没有一分钱补助的小角色,也正是靠了这种为艺术事业的奉献精神,《十三世达赖喇嘛》才在舞台上立起来。

2.家庭亲情电视剧缘何受宠

创作编导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剧,除了在编、导、演等方面投入力量精雕细刻以外,在题材、内容选择上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摸索探寻呢?

我们先看一下电视剧的实际状况。新时期以来,随着电视剧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创作编导了一大批优秀电视剧,其中一些格外受观众的青睐。如《四世同堂》、《渴望》、《北京人在纽约》、《过把瘾》、《孽债》、《年轮》、《我爱我家》。这些电视剧表现的题材和基本内容都是家庭亲情,其故事展开的线索都是以家庭亲情为纽带的。

为什么在众多题材电视剧中,表现家庭亲情的电视剧独受青睐呢?

其一,家庭亲情的剧目适合所有家庭成员的胃口,能牵动所有家庭成员的情愫。电视艺术是一种家庭欣赏艺术,其基本观众是家庭成员,一家两代或三代甚至四代人,由于生活历程和年龄的不同,家庭中的每代人对艺术的爱好和接受程度是有差异的,他们对电视剧内容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而家庭亲情内容的电视剧适合了坐在电视机前的老中青少四代人的审美需求。对这种反映家庭亲情的电视剧不同年龄不同境遇的观众都容易接受。如电视连续剧《孽债》,围绕五个云南小孩到大上海寻找亲生父母的经历展开情节,这无疑就揪住了每个观众的心。他们的亲生父母将会怎样对待他们呢?他们的出现会给父母新组建的家庭带来哪些影响呢?他们最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这样的疑问当然要紧紧扣住观众的心,逼着他们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看下去。有意思的是,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作者都是叶辛。同名小说已出版数年,并没有多大反响,而电视剧播出时却牵动了许许多多上海人的心。

其二,是由电视剧艺术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电视剧艺术与戏剧艺术、电影艺术有很大不同,戏剧艺术的传播场地在剧场,欣赏方式是演员与观众的直接交流;电影艺术在影院传播,它的观看方式有一定仪式性,观众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在艺术的非日常性和非普《我爱我家》剧照通性上。由于其银幕宽大,逼真性好,可以展示大规模的战争和群众场面。而电视剧是一种家庭传播,收看方式是随意的、散漫的。由于在家庭里电视荧屏的比例毕竟有限,不适宜表现宏大的场面,而家庭亲情电视剧又大都是近景小场面,很适宜电视剧的特性。如电视情景剧《我爱我家》,场景很少,大都集中在傅家客厅,表现的又都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喜怒哀乐,所以受观众欢迎就不是偶然的了。

其三,是受民族传统欣赏习惯的影响和制约。由于地理、历史、环境等自然人文因素的影响,每个民族都有其欣赏表演艺术的传统心理定势。像英国人欣赏错综迷惑,法国人喜欢平直清楚,印度人崇尚因果报应等。中国人历来对“郎才女貌”、“花好月圆”一类表现家庭亲情的文学作品感兴趣,这种传统欣赏习惯代代相因,在国人心理上也形成某种定势,像传统戏曲中的《王宝钏》、《玉堂春》、《西厢记》等久演不衰,至今还为观众所喜爱,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新时期以来我们创作的优秀电视剧,都或多或少地迎合了我国观众的这个传统欣赏习惯,因而也就取得了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亲情电视剧是最能体现和符合电视剧艺术规律的一种类型,也是比较符合国人欣赏口味的。家庭亲情电视剧的基本类型是写实性的,她容纳了常人在工作生活中普遍遇到和能产生某种共鸣的社会内容。这些内容又与时代、民族、社会特定的矛盾有关。让观众在观看这些剧目时,从中找到和自己有相似生活经历和苦恼的角色,当看到剧中人经历了自己没有经历的生活难题时,可以为角色担忧、着急,或以自己的生活满足为对比,得到一种下意识的满足;当看到剧中人碰到比自己实际生活更多困难,或遭到更多磨难时,似乎自己的生活也在改变。这种情感上的共鸣、生活的补偿,则构成家庭剧的社会功效,也是广大观众每天坚持观看的动因。

3.谈电视艺术与文学的双向交流

作为最有魅力最大众化的传播媒介——电视,自诞生那天起,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可以说电视是文学的天使,文学是电视的助产士。

文学的三大支柱门类——诗歌、散文、小说都与电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三姐妹都追求过电视这位白马王子,希望获得他的垂爱,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领地。然而她们的遭遇却大相径庭。电视里曾播放过“电视诗”,但未见有什么反响,更羞提“热烈”二字。“电视散文”也在屏幕上露过面,但结局与“电视诗”大同小异。前一时期,一家权威电视台与北方某出版社共同策划创意,试图效法“音乐电视”MTV的办法,把优秀的名家散文录制成LTV,其意图自然无可厚非,但播放后,其反响与创意者当初的愿望相去甚远,电视观众似乎并没有买账。

真正与电视水乳交融,并成为屏幕座上客的是小说。他们交合孕育了新的电视品种——电视剧,并始终是观众的宠儿。至今,虽然电视台已开办了不少引人注目的电视专栏,但真正走俏屏幕、称霸一方的依然是电视剧。据统计,电视剧今天仍占电视台播出时间的百分之七十,是观众最欢迎的电视品类。

散文、诗歌受冷落,小说独领风骚,原因何在呢?论语言的优美华丽,小说不及散文;论意境的凝练深刻,小说难敌诗歌。小说受宠说到底靠的是本身的故事性。翻翻近几年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哪个没有一桩曲折动人的故事?《四世同堂》、《北京人在纽约》、《围城》莫不如此,而那些不以故事性见长的小说则相当难走上屏幕。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对文学的影响愈来愈不可低估。电视推动了文学,主要是小说的发展和普及。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因为录制成电视剧后才为更多的观众所喜爱和接受。一些国家为了使本国的名著更为大众接受,也长期致力于名著改编电视剧的工作。最有趣的是,电视还创造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电视领读法,直接推动了大众的读书话动。每当有一部小说名著被改编为电视剧播出时,该小说的销售数和在图书馆的借阅量必然激增。不少观众都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翻小说,或看一集电视后把有关章节的小说翻一遍。据称用此种方法受益匪浅。因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再难有时间坐下来读长篇小说了,他们的文学滋养相当大一部分已经来自电视剧。电视剧以其独有的画面性、通俗性取悦观众,成为大众最重要的娱乐消遣方式。另一方面,一些优秀的电视剧为了扩大影响,在推上屏幕的同时,也改编为小说出版,称为电视小说。如我省电视连续剧《誓言》就是先推出电视剧,又推出小说的。这样,电视在荧屏上为小说做广告,小说在读者中为电视拉观众,两者相得益彰,展现出电视与小说创作新的走向。

那么,电视对文学有没有负面影响呢?当然有。首先,电视弱化乃至摧毁了小说的语言。文学是靠语言取胜的,优美的文学语言从来都是让读者陶醉的重要手段。电视以画面见长。电视剧是一门综合艺术,编剧创作的剧本只是为导演和演员提供了一个再创作的基础,电视剧本用不着场景人物的具象描写,所以许多电视剧本都粗糙,读者不能卒读。由于生计所迫,如今有不少作家成为两栖作家——既写小说,也写电视剧。这于作家本人固然有利,但于小说创作却弊多利少。我们细读近些年的小说便可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缺乏细腻的描写,人物对话却颇精彩,使读者觉得不像是在读小说,倒像是在看电视剧本。这种状况极易进一步败坏小说读者的胃口,使他们彻底抛弃小说,坐到屏幕前去。其次,电视的普及拉走了文学相当大的读者群,使小说、散文、诗歌的读者队伍急剧减少。过去在文学领域独领风骚的小说也抵挡不住电视的冲击,几乎到了溃不成军的地步,转眼之间小说的热心读者成了电视的热心观众。读者的锐减使文学几乎到了无人喝彩的尬尴境地。再次,电视使读者的审美层次退化。他们不愿再接触文字,而更习惯欣赏画面。如今漫画、连环画盛行正是这种退化的直接结果。

综观电视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与文学相伴相生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到,电视与文学总的看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电视的发展为文学提供了新的更强有力的传播媒体和手段,文学的进步也为电视培育了更雄厚的发展基础。

4.让孩子走入剧场

寒假里,多日被拘束在校园里的孩子们本来应该好好舒舒筋骨,痛痛快快玩几天、乐几天。然而心气盛的家长似乎并没有把绳套放松,又把孩子们驱赶进了各种班:电子琴班、手风琴班、小提琴班、国画班,等等。可怜天下父母心,目标远大、雄心勃勃的家长们大概希望一个早晨就使自己的孩子成为这个家、那个家。此种心情诚然可以理解,但忙碌的家长们似乎都忽视了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剧场。

日前,省会举行一场纪念晚会,是一次高雅的艺术演出。一位朋友偕妻来到剧场观赏,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没带孩子来时,他们回答:孩子在家练琴呢,没时间来。此言确实使我吃惊不小,他们似乎已把剧场单纯地看成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丝毫没有意识到剧场亦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高雅艺术教育的殿堂。据我们了解这绝非个别现象,许多孩子已经数年没有进过剧场了,有些中学生也根本没有在剧场欣赏过高雅艺术的演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

其实,从现代剧场诞生的那天起,它就担负起了高雅艺术教育的神圣职责。话剧、芭蕾舞、交响乐、戏曲……都是通过剧场和观众见面,使观众获得美的享受和美的滋润。剧场传播着美,也浇灌着美。在剧场,演员和观众是一种美的交流和传递,观众与观众之间也是美的感染和浸润。世界上不少大艺术家都是在剧场被美轮美奂的艺术征服,最终走上艺术创作道路的。可以说,没有剧场就不会有现代艺术的辉煌,就不会产生光耀当代的大艺术家,社会各界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趣味也是无法得到提高的。一位著名艺术家曾感慨地说,剧场是人类的一项天才创造。只有在剧场人们才能感受到艺术无穷无尽的真正魅力。

同类推荐
  • 梅山诗稿

    梅山诗稿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写诗歌集结,主要为古体诗,内容多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抒情为主,辅以叙事,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全书由四百多首诗歌组成。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来。书名取自书中诗《梅山诗稿》。
  •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我读.3

    我读.3

    《我读3》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 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

    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

    《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还是延续了马教授趣话经典的写作路子,这是她的“趣话经典”系列第3本,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继续品赏聊斋众女鬼的爱情。绿裙飘飘的连琐,顽皮笑闹的小谢,追求精神爱的宦娘,巧妙复仇的窦氏,改恶向善的聂小倩,风雅多才的林四娘,沉缅的公孙九娘……聊斋女鬼之美有不同风采,聊斋女鬼凄美纤巧,有深刻内涵和哲理韵味,人鬼之恋的缠绵悱恻……马瑞芳教授为你一一细细道来。
  • 冬季恋歌

    冬季恋歌

    诗歌集《冬季恋歌》,全书共收集作者诗歌65余首。作者对家乡、对母亲、对童年、对爱情的深切怀念,每一丝都撩动着人的心绪,每一缕都触动着人的灵魂。特别是对爱情的描绘,由期待,到感受,到怀念,到疼痛,再到坚信,每一个细节都像铺在雪地上的丝绸,美丽而忧伤。
热门推荐
  • 一束鲜花改变人生(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

    一束鲜花改变人生(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

    人生仿佛是四季的轮回,生命的状态便是这四季的写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不必为沐浴春风而得意,也不必为置身冬季而叹息,人生中的每一个季节都是我们必经的过程,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值得我们珍藏的记忆。
  • 三天学会催眠术

    三天学会催眠术

    催眠术不是魔术,而是缓解身心压力、揭开人们心结的心理疗法。催眠可以松弛我们紧绷的神经,化解意识构筑的心理防 线,唤醒沉睡的潜意识。在貌似“半睡半醒”的催眠 状态下,遗忘的记忆、尘封的往事会渐渐浮现出来,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困扰都可以从中找到根源,从而得以化解。书内容包括:催眠的原理,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 适合接受催眠,催眠的步骤和方法,如何进行自我催眠,催眠的具体应用,例如戒烟、减肥、治疗失眠、增强自信等。
  • 重生之锦绣王妃

    重生之锦绣王妃

    穿越遇极品,差点成小妾包子娘亲忠臣爹亲事被抢,祖父母渣小小农家女,婚事搅黄把家分手握空间把家发什么,我睡了的是王爷?可我找的是上门女婿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驿唐

    驿唐

    驿传系统是个好东西,不过每年都要吃掉朝廷一百多万贯才能维持运转。但李潜接手后它就变成了摇钱树。什么?馆舍一直闲置无用?太浪费!对商旅开放,收他们住宿费。驿丁闲得无聊?没关系,开通民邮,准许民间通过驿站寄送信件,造福百姓。怎么,这些钱还不够支持驿传系统运转的?没关系,当当当……大唐的国家钱庄开业喽!没错,李潜就是要依靠驿传得天独厚的网点优势和强大的运输优势组建大唐国家钱庄,利用钱庄将中小商业者团结起来,抗衡门阀的商号。不仅要打击他们的商业命脉,还要改良科举,广泛选拔寒门士子加入朝堂,打击他们的政治力量。民富国强,若不整武备无异于一块肥肉!异族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与其被他们欺凌,不如奋起将他们扫平!颉利不是要入侵中原吗?灭了!吐谷浑不是不老实吗?灭了!高句丽不是不服吗?灭了!西域诸胡不是蠢蠢欲动吗?灭了!大唐铁骑所到之处,看哪个敢撄其锋!
  • 某种回忆

    某种回忆

    我打开录音机,挑选了巴赫的《圣母颂》,在交错盘旋的声音中,一刹那间,我的曾经穿着褴褛衣服的父母、我的兄弟,村庄、沟壑里我家小小的土屋、我踯躅在解放路上的某个黄昏,等等所有的景象突然滑过我眼前,使我震惊,等最后出现那个放满花盆的阳台、安仪不断微笑着向我挥手的情景时,我顿时觉得这挥手凭借月光下的教堂那奇瑰的一刻,向我显现了奇迹,此刻,《圣母颂》的旋律像越来越神秘的花朵盛开在我心中,使我的心不断颤栗,我的眼泪流了出来,我喃喃地说:不管怎样,明天,我一定向她说我爱她……
  • 那人却不在灯火阑珊处

    那人却不在灯火阑珊处

    叶梦雪还能清楚的记得,当初他是爱着自己的。再次见到他时,他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总裁,然而他不再是曾经那个唯唯诺诺的祈亮,他改头换面变成了自信桀骜的祁彻,就是这样的他让她至死不渝的爱上,而她在他的心中早已由爱生恨。
  • 带着工厂到大明

    带着工厂到大明

    带着工业园穿越明末1640,反了,清初?不存在的!从连年灾荒饥民遍地到富民强兵,建立自己的工业帝国,开启大航海,用绝对的工业领先和军事优势雄霸全球。PS:本书架空类小说,可以视作平行世界的故事,请不要当做正史!
  • 带着女儿去修仙

    带着女儿去修仙

    一代仙帝,重生地球!欺负过我女儿的,都已经死了!想欺负我女儿的,马上也会死!
  • 为啥我是BOSS

    为啥我是BOSS

    一位游戏穿越者在游戏中的奇葩境遇。因为他穿越成为了打酱油的小兵,小怪,或者是道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