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8900000002

第2章 心态禅:常思自省,清扫本心

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清自己,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才能在行动过程中增加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从而在知行合一中获得禅意。

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佛陀当初在证悟真理时,第一句宣言就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由于因果业报的千差万别,本体自性却并无二致。因此,任何人都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要把神仙看得太虚幻,只要你想,也能修成佛法。

佛同我们一样,照样要吃饭,照样要化缘,照样光着脚走路,照样踩到泥巴,所以回来还是一样要洗脚,还是要吃饭,还是要打坐,就是那么平常。佛的衣服破了,要自己补,弟子的衣服破了,他还要亲自给弟子补。佛觉得自性不够了,就会去思过,弟子犯了错误,佛同样也会反省。可见,佛不是什么都不做,也不是什么都不错。所以圣人都是人做的,佛也是众生修成的。

有一个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父问。

“这是个字。”小和尚说,“但是写反了!”

“什么字呢?”答:“‘我’字!”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父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师父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的是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本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无论是颠还是倒,一切都因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才不由自主地做了区分。小和尚因为陷入了之前的感觉,所以就无法容忍相悖的东西存在,因此无法悟道,只因心中有“它”的概念。而师父出言点化他,意思再明白不过,在这个世界上,事物都是平等的,而佛与众生同样也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每个人都是佛,每个佛也都是最平凡的人。一个人只要体悟到般若的智慧,无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都能立地成佛,与佛无差。只有不能自悟的人,才觉得自己与佛有千里之隔。

世间万物本来一样,无高低贵贱之分。所谓平等,其实就是无差别的,在佛法的世界当中,三千世界任何事物都相同。这不是说一切事物看起来都没有区别,而是指生命与生命之间平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并没有贵人、穷人、普通人之分,也没有高贵和卑劣之分。认知了这一切,便能从心底找到关爱世人的慈悲。

禅悟人生

佛与人都相同,都是平凡俗世中的一分子,释迦牟尼佛也曾是人,有知和不知。是圣是佛,都无差别;是老是少,也无差别。只要心中有佛,一切都可以是佛。

一朵小小的花,也可带来满室芬芳

即使只是阳光下一粒小小的尘埃,也能够拥有最美丽的飞翔姿态。一个生命、一件事物,无论多么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与人相处,要友善地接纳,真诚地帮助。即便是本来怀着恶意的人,因着你的态度,就算不对你好,也不会伤害你。去掉差别心,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人和事,于是,一颗心变得平和了,变得开阔了,人在我眼中也变得可爱了,世界成了一片琉璃色,佛心由此而生。

一个人如何对待生命以外的东西,直接关系到他如何对待生命本身。因此,悯物之心的第一步便是学会去珍惜身边的一切事物,不管其有无生命。

弘一法师是近代中国得道的高僧,1924年,正值兵荒马乱的时代,他修道于宁波七塔寺。他的挚友夏□尊邀他到白马湖小住。他所带的铺盖只是一床破席,衲衣为枕;洗脸的毛巾虽破旧但洁白。夏先生要替他换掉所携之物,但弘一婉言坚拒。

他平淡地说:“还可以用,好好的,不必换了。”

夏先生带来的饭菜咸了些。他又微笑着说:“这样蛮好的,咸有咸的滋味嘛!”

夏先生说:“你在这里安心住好了,每天我会差人送饭来的。”

“不必了,出家人化缘是本分。”弘一法师还是婉拒。

“那么,下雨天就让人送饭来吧!”夏先生还是请求道。

“不用了,我到你家去好了,下雨天也不要紧,我有木屐可走潮地,这可是我的法宝呢!”

后来,夏丏尊说到弘一法师,总是赞叹不已:“在他心目中,凡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宝。小旅店、大统舱、破席子、旧毛巾;白菜也好,萝卜也好,走路也好,木屐也好,他都觉得好得不得了。人家说,这太苦了,他却说这是一种享受,真正的享乐!”

弘一法师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真正懂得并且做到悯物的人,他对任何一件事物都珍惜至极,并且时刻怀抱着一种博大的悲天悯物的情怀。释迦牟尼佛曰:“一滴水中有四万八千虫。”万事万物在自然界原本都是应该享有自由的。悯物的本质一方面是珍惜,而另一方面则是对自由、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我们从来都是与我们周围的事物和自然融于一体的,对它们进行关怀,实际上也是在关怀我们自身。因此,常存一颗悯物的心,不仅仅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对人生与自然的一种理解和顿悟。

三千世界,存在的一切事物都不是死物,自然世界一切的物质都可看作是生灵。在佛家人看来,慈悲的对象不分贵贱,怜悯的对象不分死物活物,珍惜的事物不分有无,人世间的生命再小再卑微,也一样要怜悯和珍惜。

有位佛学大师曾说过:“一扇小小的窗户,可以射进阳光;一颗小小的星星,可以照亮夜空;一朵小小的花朵,可以满室芬芳;一件小小的善行,可以扭转命运;一个小小的微笑,可以传达情意;一句小小的慰言,可以安慰苦难。”所以,小不可觑。小,不一定无用,小的威力奇大无比。所以,小人物不要自怨自艾,不要感叹自己的渺小。小小的星火可以燎原,只要发心立愿,成佛都可以,人间事还有什么是不可为的呢?

禅悟人生

佛陀眼中,众生平等,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本着一颗向佛之心。一个微笑可以化解仇恨,并承引善意的因缘。我们与人相处,就要友善地接纳,真诚地帮助。

心灵当似高山不动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特色,我们不必去寻求这样那样的心机,应以自我的真心对待万事万物。

佛家说要“以真示人”,即超出一切日常规范束缚的本真状态。一个人身处世间,不可“挟心而与天下游”,否则就可能遭受莫大的痛苦。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不要总希冀自己能够“瞒天过海”,还是以真示人,但求无违我心的好。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到王舍城去托钵。路过一家染布店,佛陀停下脚步,站在店铺的旁边,专心地看着染布师傅染布,直到整个染布的过程结束后,佛陀才继续向前走。

回到精舍,佛陀问随行的弟子:“今天外出,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吗?”

一个弟子回答:“城里很繁华,很热闹。大家都在忙着出售、购买。”

“这么多人都在买卖,你们从中又看出点什么?”佛陀又问。

另一个弟子回道:“买卖的目的都是为了谋生。”

“对!”佛陀点点头,说:“除了生活需要滋养之外,我们的心灵也需要滋养。”

弟子们十分好奇,问佛陀:“要用什么来滋养我们的心灵呢?”

佛陀说:“今天,我看到染布店的师傅,他的全身被沾染了很多的颜色,但是最后却染出了一匹洁白的布,整个过程他非常细心,就是为了不让布匹被染脏。”

众人终于明白佛陀白天的时候为什么会在染布店停驻了。

佛陀接着说:“其实修行也一样。我们处在这个浑浊而又复杂的世界,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的纯净,保持原有的本真。就像那块白布,若不小心呵护,即便染布师傅的技艺再好,它的色泽也不会有之前那么好。所以,我们要学染布师傅,仔细呵护我们的心。”

布弄脏了,再去漂白就好,可是真的会白吗?那是一种怎样的白,它苍白到让我们无法确认其真实度,那种色泽让人无法联想到纯真,仅仅只是白,一种让人心痛的惨白。我们的心也是这样,贪、痴、嗔等各种有害物质侵入了我们的心,使得它忐忑不安,无法平静。

修养心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去琢磨。心灵的宁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高朋满座,不会昏眩;曲终人散,不会孤独;有了成就,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坦然迎接生活的鲜花美酒,洒脱面对生活的刀风剑雨,还心灵以本色。

禅悟人生

人之所以苍老,是由于受外界环境和自己情绪变化的影响。而保持一颗质朴的心,可以让生命永远保持健康,让生命永远保持青春,让自己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原始本色。

养心当养自然之心

人活着要顺其自然,不要受任何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时候,过于倚重外物与环境只会让你充满烦恼,得不到快乐的往往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总是听人说,要顺其自然。可是,自然究竟是什么,怎样才算顺应了自然?其实,人本是自然之子,但在社会进程中,人一方面得以升华,以文明区别于动物,同时也在被社会所异化,从而表现出了许多非自然的属性,尤其是在商业社会中,这种异化尤为明显。

自然的才是最美的。有的时候,一个人在修饰打扮上花费的时间有多少,那么需要掩饰的缺点也就有多少。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尤其是人,都应保持自己的本色,因为本色是最有生命力的色泽,失去本色,就失去了特征,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要知道,任何虚伪的掩饰都不会长久。

养心首先要养自然之心,要保持人原有的那种质朴、纯真的自然属性。整日工于心计、追逐名利,如何养生?如何养心?所以,要回到自然去,在心态上首先要回到自然。

高峰妙禅师住在山洞里,每天以自然中的野果为餐。

很多人对他这样的修行方式十分不解,便问他:“野果有什么好吃的呢?”

高峰妙禅师说:“野果可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美味。”

那人又问:“你看你,住在这个山洞里,乱糟糟的,头发长长了也不梳理。”

禅师说:“我连烦恼都没有,还需要梳理什么?”

“你一年到头就这身衣服,为什么不备一套换洗的呢?”

“佛法慈悲,道德这身衣服就足矣。”

“你总要洗洗澡吧?”

“我的心一干二净,不需要洗澡。”

“你没有朋友,没有爱人,不觉得孤单吗?”

高妙峰禅师指指外头:“看见花花草草了吗,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那人猛然醒悟,高峰秒禅师的生活才是自在的,洒脱的。

自然可以开启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久居闹市,心系名利,人实际上活得很累。荣华富贵、名声赞誉都是表面的东西,月明风清时,人立于月下,就会突然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可笑、很荒唐。整日费尽心思与人争斗,何必要这样难为自己?

殊不知,并没有谁捆住你的手脚,真正难以摆脱的是困于心中的那个瓶颈。突破心中的瓶颈,清除心中的垃圾,你就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禅悟人生

心灵就像一轮秋月挂于高空,清辉弥漫,皎洁晶莹,如果你总是牵绊于世俗的声色名利,你的心就会充满浓厚的乌云,那轮心灵的明月就会越来越暗淡,直至无光。

以自省为帚,常扫心中尘埃

心灵如同一间房屋,久不打扫就会沾染尘埃,所以,为了保持它的洁净,需要以自省为帚,经常打扫。

弘一大师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写道:“到今年1937年,我在闽南居住,算起来,首尾已是十年了。回想我在这十年之中,在闽南所做的事情,成功的却很少很少,残缺破碎的居其大半,所以我常常自己反省,觉得自己的德行,实在十分欠缺!因此,近来我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二一老人’。什么叫‘二一老人’呢?这有我自己的根据。记得古人有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清初吴梅村临终的绝命词有:‘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两句诗的开头都是‘一’字,所以我用来做自己的名字,叫做‘二一老人’。”

由此可见弘一大师是一位时刻自省的人。自省,简而言之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检查,以能“自知己短”,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自省自悟之道,可以使人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达到水一样的境界,在至柔之中发挥至刚、至净的威力,具有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观水自照,可知自身得失。人生在世,若能时刻自省,还有什么痛苦烦恼是不能排遣、摆脱的呢?佛说:“大海不容死尸。”水性是至洁的,表面藏垢纳污,实质却水净沙明,至净至刚,不为外物所染。若能时常自省,使心如水,那么品德便会如川流般不息,普及一切生物,流几百丈山涧而不惧。

古代有一位官员被革职遣返,他心中苦闷无处排解,便来到一位禅师的法堂。禅师静静地听完了此人的倾诉,将他带入自己的禅房之中。禅师见禅房的桌上放着一瓶水,微笑着对官员说:“你看这瓶水,它已经放置在这里许久了,几乎每天都有尘埃、灰烬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这是何故吗?”官员思索了良久,仿佛要将水瓶看穿,忽然他似有所悟地说道:“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瓶底了。”

禅师点了点头,说道:“世间烦恼之事数之不尽,有些事越想忘掉越挥之不去,那就索性记住它好了。就像瓶中之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一瓶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官员恍然大悟。

观水学做人,时常自省,便能和光同尘,愈深邃愈安静;时常自省,便能至柔而有骨,执著能穿石,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时常自省,便能激浊扬清,义无反顾;时常自省,便能灵活处世,不拘泥于形式,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器而变,因机而动,生机无限;时常自省,便能清澈透明,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时常自省,便能润泽万物,有容乃大,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说的正是自省啊!没有自省的态度,即使铜镜、史镜、人镜摆在面前,也是视而不见,视若无睹,何谈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呢?

禅悟人生

只有杀死过去的自己,才能迎来新生的自己。杀死自己,就是不断地自我否定、省察己身,如此,才能磨砺出生命的大光华,才能创造生命的大格局。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明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即使我们某方面比别人差,一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善于从别人那里找到平衡——也许某方面我们要比别人优秀得多。

很多人都知道境由心造的道理,但很多人常常被外物所困,以至于令自己的心常常被困在围城中。只有明心见性,看清自己的本心,才能找到症结所在,剪掉心中的死结,走出生活的围城,达到心神的通畅。如果人对于外界的事情心有挂碍,并由此生出了懊恼心、欢喜心,那么这颗心就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

佛经中说:“清净心植众德本。”一切功德从清净心中来。要想往生西方,心一定要清净。心清净的一个含义就是“不可测、无障碍”。在佛教的修持里常常都标榜着“修行切莫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即是外道。为了杜绝心外求法,人就要摒弃俗世观念,时刻牢记众生平等,这样就不会盲目地比较,或者自卑,或者自负,而是能够守住一颗自然本真的心,专心于佛道了。

有一个精通卜算的禅师,经常为大家排忧解难,深受人们尊重。

一天,闲来无事,他为自己算了一卦。卦象十分不乐观——在后天的凌晨,当启明星消逝时,自己在人世间的阳寿也就尽了。

禅师对此既惊讶,又哀伤。虽然修禅之人要对生死看得淡,但是自己的身体一直都很好,没有任何的兆头,所以难免带着丁点的情绪。

平复心情之后,禅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弟子。很快,附近的人们都知道了,大家都觉得很惋惜。在人们心中,禅师不仅卦算得准,而且乐于助人,于是人们纷纷来到寺院,想要为他送行。

禅师交代完自己的后事后,开始静静地等待启明星的离去,死期的到来。

这一天,东方的天空被朝霞一点一点地染红。禅师站在窗前,看着楼下为自己祈祷的人们,心情有些沉重。他不知道自己会以怎样的方式告别这人世间,也不知道,万一当启明星消失后,自己气数尚存,该如何是好!楼下那么多敬重自己的人,一旦卦出错,多年来的名声就付诸东流了。

启明星开始慢慢地暗淡了,一点一点地变弱,最后消失了。雀跃的欢呼声从人群中涌起,大家都为禅师逃过一劫而高兴不已。但是,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庆幸的喜悦当中时,禅师却从楼上一跃而下。

我们都说,那些为别人算卦的人不会为自己算,为别人医病的人不懂得为自己医。故事中的禅师正是这样。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圆满的,人也是不完美的。佛有不准确、犯错的时候,更何况一个人呢。犯错没有关系,缺陷也不成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自己明明错了,却不敢承认,不去改正,并用更为严重的错误来围困自己,折磨自己。

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就会继续做错事。只要自己的心没有出错,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真正的摒弃,才是真正的平等,平等不只是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也是一种正确认识自己的观念。只有坚信我和大家都是平等的,才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骄傲自大。

禅悟人生

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一个人有过错,终日沉陷在无尽的自责、哀怨、痛悔之中,那么他的境况就会像泰戈尔所说的那样:不仅失去了正午的太阳,而且将失去夜晚的群星。

除杂草只需新种子

爱恨生烦恼,其实,一切不良的心态与情绪都是滋生烦恼的温床。要想走出这座心灵的围城,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剪掉心中的死结,才能够获取更广阔的心灵空间。

“芭蕉叶上无愁雨,只是听时人断肠”,心外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时,内心却可能愁云密布,甚至没有任何阳光可以照进的缝隙。快乐时,“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失意时,“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

这就是境由心生。常常爬山的人,都知道“山不转路转,路不转心转”的道理,禅宗中也有类似的情形,“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境由心生,心乃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万般景象。

阳春三月,弟子们坐在禅师周围,等待着师父告诉他们宇宙的奥秘。

禅师一直默默无语,闭着眼睛。突然他问弟子:“怎么才能除掉旷野的草?”弟子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说:“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禅师听完微笑地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可以一把火将草烧掉!”禅师依然微笑。

第三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杂草!”禅师脸上依然带着微笑。

第四个弟子说:“他们的方法都不行,那样是不能除根的,斩草就要除根,必须把草根挖出来。”

弟子们讲完后,禅师说:“你们讲得都很好,从明天起,你们把这块草地分成几块,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杂草,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到这个地方相聚!”

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弟子们早早就来到这里。原来杂草丛生的地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庄稼。弟子们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用尽了各种方法都不能除去杂草,只有在杂草地里种庄稼这种方法取得了成效。他们围着庄稼地坐下,庄稼已经成熟了,可是禅师已经仙逝了。那是禅师为他们上的最后一堂课,弟子无不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除掉心中的杂草,最好的方法不是用蛮力与之对抗,而是在心中播撒下新的种子,用新鲜饱满的生命热情来抗衡杂草的韧性。心中的死结往往就像杂草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外力通常只能改变它们的生长轨迹,不能完全将之从自己的生命中驱逐。

心灵是一座花园,需要我们时时垦殖翻耕。这个花园中有秽土,也有净土,所以不可能永远保持快乐与清净。只要是花园,就会生长杂草,四处蔓延。作为自我心灵的园丁,我们绝不能放任杂草丛生,否则这座花园就会成为荒芜的围城。

做自己心灵的勤劳园丁,在心中播下真爱和智慧的种子,才能收获充实与快乐。时刻不忘清理自己的心灵后花园,生命必将绽放出无比耀眼的光彩。

禅悟人生

生命如舟,载不动太多的欲望,怎样使之在抵达彼岸时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我们应该选择轻载,丢掉一些不必要的包袱,那样我们的旅程也许会多一份从容与安康。

孤独让人变得更坚强

你可能没有别人英俊潇洒,但你可能身强体壮;你可能不会琴棋书画,但你可能思维敏捷、逻辑清晰……上帝不会给人太多,但他也不会亏待你,所以你一定要做自己的知音,发现自己的美好。

生活中,有的人生性好静,懒于在那种灯红酒绿、尔虞我诈的社交场合敷衍应酬,闲暇时更愿意结伴于青灯古卷,品茗读书,抑或独自远行,涉足山川沃野。但是,更多的人却害怕孤独,无论是独自垂钓于碧水湖泊的宁静和淡泊,还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于他们而言,都是不堪承受的折磨。

佛家将孤独的形式分为四种:第一种是“主动的孤独”,就是为了修行而主动创造一个与他人隔绝的环境,无论打坐诵经,还是读书写作,都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只留下一颗求知之心;第二种是“被动的孤独”,可以理解为情感上的孤独,是一个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寂寞,即使身在团体之中依然能感觉到的孤独;第三种是“思想的孤独”,当一个人的观点不为他人接受,思想得不到他人认可时,就会感受到精神上的孤立无援;第四种是“权势的孤独”,高处不胜寒的恐慌是大多数位居高阶的人所共有的。孤独的形式或有不同,但孤独的味道几乎每一个人都品尝过。

在一次“禅七”中,一位修行者突然哭了起来。圣严法师问他为何哭泣,他回答:“生活在世界上的孤独感让我害怕。”

圣严法师说:“难道你不知道每个人都是独自来到这个世界,最后也独自离开的吗?”

修行者说他知道,但是仍然害怕。

圣严法师问:“那么在禅七修行中你还害怕吗?”

他说不怕,但是一旦回到日常生活中,对孤独的恐惧与不安就会再度袭来。

这个修行者所体验到的更多是情感上的孤独,情感上的无所寄托与无可信赖让他感到茫然和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因孤独而感到不安的人比比皆是,但圣严法师却认为,孤独是修行与生活都必不可少的状态,尤其是对于真正有心修行的人来说,热闹的场合固然可以参与,但更应该适应孤独的情境,并且要能够出于自愿随时置身于孤独之中,尤其是“主动的孤独”。

孤独固然令人感到痛苦,但也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主动的孤独”更是如此,无论是修行,还是日常的生活,孤独的环境能够让一个人获得安静的心态和静谧的氛围,不容易受到外界杂务琐事的干扰。在孤独的环境中,一个人最好的知音就是自己,透过“主动的孤独”安静地面对自己,调理身心,思考生命。

有位禅宗大师也曾闭关修行多年,在闭关之前,一位年老的居士来拜访他,并问他:“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和尚?”禅师并未做出明确的回答,这就像我们无法预计陶器经过炉火的烧烤会变成什么样子一样。孤独地修行与学习就像陶器被烧制的过程一样,痛苦在所难免,但通常都能使人得到新的提升。

禅悟人生

事实上,一个人独处时,最好的知音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对修佛之人而言,虽然闭关时不容易受他人影响,但倘若一个人的功夫不够深,就很容易被自己的妄念左右。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如此,在孤独的环境中,若不能踏踏实实地潜心学习,也可能迷失在自己所设的迷障中。

别让后悔情绪纠缠你

很多事情,既然已经没有办法挽回,就没有必要再去惋惜悔恨了。与其在痛苦中挣扎浪费时间,还不如重新找到一个目标,再一次奋发努力。

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欢抓住自己的错误不放,没能抓住发展的机遇,就一直怨恨自己不具慧眼;因为粗心而算错了数据,就一直抱怨自己没长大脑;做错了事情伤害到别人,就为没有及时道歉而自责很久……

圣贤教导我们,不要为月亮哭泣,也不要为过去的事后悔。错过了就别后悔,后悔也不能改变现实,只会消弭未来的美好,给未来的生活增添阴影。人的遗憾与后悔情绪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正像苦难伴随生命的始终一样,遗憾与悔恨也与生命同在。但是,昨日的阳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画册。也许会有人以为“覆水难收,悔恨无益”是陈词滥调而不屑一顾,虽然这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却蕴涵了深沉的智慧。

有一学僧对云居禅师说:“弟子每做完一件事就不胜懊悔。这是为什么呢?”

云居禅师道:“你且先听我的十后悔:一、逢师不学去后悔;二、遇贤不交别后悔;三、事亲不孝丧后悔;四、对主不忠退后悔;五、见义不为过后悔;六、见危不救陷后悔;七、有财不施失后悔;八、爱国不贞亡后悔;九、因果不信报后悔;十、佛道不修死后悔。以上十种后悔,你是哪种后悔?”

学僧想了想说道:“看起来这些后悔,都是我的毛病!”

云居禅师道:“你知道既是毛病,就要火速治疗呀!”

学僧问道:“我就是因为不懂得治疗,所以恳请老师慈悲开示!”

云居禅师开示道:“你只要把十后悔中的‘不’字改为‘要’字就可以了,例如:‘逢师要学,遇贤要交,事亲要孝,对主要忠,见义要为,见危要救,有财要施,爱国要贞,因果要信,佛道要修。’这一字的药,你好好服用!”

佛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有句俗话说不见棺材不掉泪,用佛家的话说,即是众生总是见了果报后才会后悔,如能够事先予以肯定,就不后悔了。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远正确,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

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的前奏曲。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路上走得更好、更稳。覆水难收,悔恨无益,我们为什么不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呢?为什么要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呢?

放下过去的错误,向前看,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我们一生当中会犯很多错误,如果每一次都抓住错误不放,那么我们的人生恐怕只能在懊悔中度过。

禅悟人生

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尽情享受现在。过去的再美好抑或再悲伤,毕竟已经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沉淀。如果你总是因为昨天错过今天,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你又会回忆着今天的错过。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你永远是一个迟到的人。

自省,给自己一面清晰的镜子

自省像一面莹澈而光亮的镜子,它可以照见一个人心灵上的污浊。所以,一个明智的人,自然懂得“吾日三省吾身”的重要性。

反省可使人保持清醒,可使人弥补短处,可使人纠正过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自我反省是极为重要的。真正懂得反省的人,经过时光的荡涤,便能冲洗掉俗世中纷纷扰扰的尘埃,给自己一个美好单纯的人生。

日本日光东照神宫的雕梁上有三只猴子:一只捂着嘴,一只捂着耳朵,一只捂着眼睛。这三只猴子代表着:不当说的不说,不当听的不听,不当看的不看。远离是非,不听不传不讲,我们的心就不会为嗔痴所困,行为也就不会出差错,烦恼自然也会少许多。佛陀曾说世人有二十难,其中:“不说是非难”便是其中一种。佛家讲求对是非不听,不传,不讲。不管是非,自然可以远离是非。

在佛家看来,作为出家人应该做到静察己过,勿论人非。宋代流传下来的一首禅诗这样写道:“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这是古人修身的名言,告诫人们要常怀自省之心,检讨自己的过失,闲谈之时,不要谈论他人是非。提高品德修养,常怀宽阔胸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弥多爱说人闲话,因此大家看见他来了就总是避开,或者赶他走。没有人想与弥多在一起,大家都讨厌他。有一天,弥多又看见大家绕着他走,心里觉得很难过。

于是,弥多找到佛陀,想问个明白。

佛陀借着这个故事劝诫:“说人家闲话既使别人受害,又使自己难过。这是一种十分愚笨的行为。”

弥多反省数日,从此改变乱说人闲话的习惯。

的确,所谓的是非本身就是极其无聊的谈资,没有任何意义。一个善于反省的人往往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也明白老老实实认错是最明智的做法,而不是想方设法找理由为自己辩护。借口不过是一个人做错事的挡箭牌,是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护身符,是掩饰弱点、逃避责任的百验灵丹。而这些只会让一个人越来越糊涂,从而将所有的缺点自我屏蔽,以至于不知不觉间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圣严法师曾经以照镜子为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一般人对自己的缺点大都采取隐瞒、掩盖或不愿检讨和承认,这种人往往是一脸的灰尘、油垢,但不愿自我反省和检查。他也许曾照过镜子,但看到又脏又丑的自己,就没有勇气再面对镜子。这种人拒绝看清自己的缺点,也往往是自我膨胀的。所以我们要随时保持自省,不断地从自我反思中深入地认识自己。

一个明智的人,应该把自省当作观照自身的镜子,衣冠不整时要在镜子前整理仪容,愁眉紧锁时要在镜前调整心情。接受别人的指正,改正自己的过失,便能够获得高尚的人格。我们应该时刻谨记:“静察己过,勿责人非。”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禅悟人生

每个人都生活在内外两个世界中,也具有向外发现和向内发现两种能力。向外是一个无比辽阔、精彩绝伦的世界,向内则是一个无比深邃、亟待挖掘的内心。观察外部世界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探究内心则需要清醒的头脑和善于反省的意识。

点燃一瓣心香,做个宽心的人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能够在岁月的枯荣中体会生命的短促、人世的无常。自然界一草一木的凋零与成长都是对我们最直接的提醒。它教育我们,怀平常心看淡尘世喧嚣;也敦促我们,怀感恩之心珍惜生命的一切馈赠。

禅师们在讲悟道或者般若的部分时,常会引用到这两句话“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可是照到地上的千万条江河,每条河里都有一个月亮的影子;万里晴空,如果没有一点云的话,整个天空处处都是无际的晴天,这是很好的境界,许多学禅者都是因此而悟道的。

唐代朗州太守李翱非常向往药山惟严禅师的德行,一天,他特地亲身去参谒,巧遇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知太守来,但禅师仍无起迎之意,侍者在旁提示,禅师仍然专注于经卷上。

李太守看禅师这种不理睬的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见面不如闻名!”

说完便拂袖欲去,惟严禅师至此才冷冷说道:“太守何得贵耳贱目?”

短短一句话,李太守为之所动,乃转身拱手致歉,并问道:“如何是道?”

惟严禅师以手指上下说:“会吗?”

太守摇了摇头说:“不会。”

惟严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太守听了,欣然作礼,随述偈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顿悟,下山后随即解甲归田,去寻找闲云野鹤的生活,从此足不出户隐居山林。

惟严禅师形象地给太守点出了修道见道的境界,“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很自然的,天上的云在飘,水在瓶子里,摆在桌上,一个那么高远,一个那么浅近,这就是境界。青天上的白云,瓶颈里的绿水,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拥有纯净的颜色。

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我们,很多时候都丢失掉了云朵本来的颜色,清水本来的纯净。世界虽然是有瑕疵的,但是纯洁的云漂在天空中依旧很美丽,水在瓶子里仍然是它的味道。人也应该如此,无论童颜之时,还是鹤发之龄,都应保持一颗开阔的心。

智慧生活着的人们与非智慧生活着的人们的生活形态存在天壤之别。反映最突出的就是过日子的态度与情形不同。所谓“行云流水般的日子”,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种自然、真实和纯属自我的生活状态。

智慧生活着的人显然不是那种无所用心、无所事事地活着的人,他们会去时时点燃那一瓣心香。这盏灯如太阳,可以照破黑暗;如良田,可以滋长善根;如明镜,可以洞悉万象;如大海,可以容纳百川。灯光点亮人心,灯光照亮远方的道路,做一个宽心的人,在行云流水般的日子里时时点燃那一瓣心香。

禅悟人生

心灵的智慧种子既在高僧大德的手中,也在红尘闹市里每个怀有智慧的人身边。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走进庙宇之中烧香拜佛,但只要点燃那一瓣心香,开悟就在身边,心灯自会照亮前程。

同类推荐
  • 成大事必备的9项修炼

    成大事必备的9项修炼

    本书从心智、口才、交际、才智、习惯、性格、养心、学养、敢为等九个方面阐述成功。
  • 做人不要太老实

    做人不要太老实

    很多时候,老实就是愚笨和无知的同义词;很多时候,说一个人太老实无异于讽刺他是个大笨蛋。你可能常常为以下的问题感到头疼和郁闷;●因为不愿与人计较应得的利益而总是吃亏;●因为不肯使用手段而总是被人耍得团团转;●因为不懂察言观色而总是让老板产生误会;●因为不会勾心斗角而难以在公司生存立足;●因为不善包装自己而令人不屑一顾;●因为不好与人交往而陷于孤独寂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你做人太老实。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要挖掘出那个不断趋于完美、不断成长的自己。让我们抛开太老实的观念和思维,凭着本性中具有的超人魄力和胆识,改变命运、走向成功。
  • 一个魅力女人要做的50件事

    一个魅力女人要做的50件事

    当女人外貌的亮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淡去时,还能用什么来留住自己的形象?无数事例告诉我们——用举手投足间的魅力。说到魅力,人们通常会与美丽联系起来。的确,美丽是拥有魅力的一个基本条件,但是却并非唯一条件。一个女人,即使她没有漂亮的脸蛋、没有傲人的身材,也一样可以成为魅力女人,因为女人的魅力来自于她举手投足之间流转的味道!如果说美丽是与生俱来的,那么魅力更多则是后天塑造的。《一个魅力女人要做的50件事》旨在向读者传达这样一个重要的信息:现代女人的魅力更多来自品质、修为、美感和情调。所以,要做魅力女人,就要将书中的这些事情做好。
  • 教育学生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教育学生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凡事感恩,生活才会处处充满爱!爱是联结人与人、人与万物的纽带。它生发出人世间所有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爱,是塑造优秀人格的人生教科书,是激发力量的精神源泉,是滋养心灵的情感雨露,对人一生有重大影响。爱需要感悟、爱需要体味、爱需要思考、爱需要分享,爱更需要感恩。生命中最温暖的记忆,来自为难中伸过来的一只手,来自寒冬中递过来的一把火,正是这些友善的鼓励和支持,化解了我们心中的冷漠、怨恨和恐惧,于是“感恩”二字就烙进心间,让我们静静地感受着生活的美好。
  • 想得开才能放得下

    想得开才能放得下

    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他们有着轻盈的人生态度。如果我们能将感情、事业、生死的事情想开一点,那么我们会发现我们其实有很多该放下却未放下的东西。这些东西,妨碍了我们愉悦的心情,让我们变成一个常常连自己都觉得可怜的人。想开点,放下些。想开、放下是一种有弹性的生活方式。一个想得开的人,不仅放得下,而且挺得住。这样说来,想得开真是一枚开心果、一粒解烦丹、一道欢喜禅。
热门推荐
  • 丞相如此多娇

    丞相如此多娇

    他,是苏国未来的君主,是天之骄子,是苏国百姓的太阳。她,是女扮男装的将军府小少爷,太子的忠实小党羽。当腹黑的他遇上贪财内敛的‘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让孟丞相带你玩转几朝风华,定乾坤!统山河!肚里锦绣愧煞男儿。。——————————————————推荐新文《代战亦君》,同样是女扮男装的文,感兴趣的亲们可以看一看哦~代家有子名代战,废物无能,天生紫瞳,传为妖怪,不学无术,终日莫言,五岁时,舅舅惨死,祖母姑姑相继遭人毒手,一场大火从此失去踪迹。时过境迁,江山几转,昔日废材,浴火重生,霸气回归,绽放惊世异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世人闻其名纷纷躲避如鬼魅。曾经所受过的,我必要万倍还回,挫骨扬灰,难消我心头所恨,敢欺我瞒我负我之人,就要有死的觉悟。*****十年前,洛神教主风光无限不可一世,坐于高台,余光撇着台下的小小身影,“前几天我养的狗死了,你便顶了它的名,叫洛千吧。”狗名吗?代战勾唇,紫眸沉沉,波澜不惊,“谢教主赐名。”十年后,高台坍塌,教众反叛,洛神教主目容眦裂,手脚尽断。“洛千,你个狗东西!有种杀了我。”妖异紫眸,无惊无喜,“谬赞谬赞,教主你怎么能死?洛千受你命名之恩,自然要给你颐!养!天!年!”*****折扇一摇,洛千看着粪坑里的人,紫眸里满满的惊讶,“哎呀呀,这谁呀,样子看起来,颇有几分眼熟呀。”墨泽自然和道,“千少糊涂,这是大名鼎鼎的白三白少爷。”“哟,是白三白少爷,为何在粪坑里?”看他满是疑惑的眼,围观众人头上乌鸦飞过,默,千少,这不是您老踢进去的吗……..但想到此人锱铢必报的手段,众人齐道,“许是他自己不小心,滑下去滴!”洛千点头,笑的满意,“原来,如此啊,白少爷,真是不小心。”*****代征看着眼前的少年,只觉得他比阎王还可恨,表面却笑道,“战儿,按理说你应该称我一声姨夫。”折扇一合,笑意不再,“畜生、走狗、代家牲口,臭狗屎,任选其一。”紫目清冷如魔,“本少,没有亲人的。”*****表示简介无能,大人新坑,1V1,各位客官请上座,小二泡茶。
  • 穿越异界邪帝

    穿越异界邪帝

    本是地球上的落魄青年,却意外穿越到斗气大陆,为救父亲,不得不踏上炼气之路,他能否救出父亲,登上顶峰,傲视苍穹?面对炼气天才,他笑,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响彻天地。
  • 眸画天下

    眸画天下

    “夏寒,我们最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把昊天和玄天拿来配对,可以生出一个新的天……”“滚啊!天之间的事,你用配对来形容?你们这些紫瞳大佬的智力都被瞳力取代了吗?!”“崩塌破碎的天境不这样修复的话,我们的工作不好开展哪。这个锅你夏寒得背一半。”紫瞳大佬很笃定。“???”“这个‘一半’是真实有效的。我们复盘了你这些年的经历,你夏寒所到之处,坏了三个天一个界,自身却越来越强到没朋友。我们最感兴趣的就是你当年……”“你们知道个屁的经历哦。”夏寒撇撇嘴,“还当年?当年天要塌了,能去顶着的高个也死了……”
  • 四分戒本疏食

    四分戒本疏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之支配者

    神之支配者

    贤者之书可以实现支配生命的三个愿望之一永生,杀人,复活不过只有活到最后的人才有支配的资格
  • 都市修真高手

    都市修真高手

    一名普通学生,天道选中之人,半神体质,天生魔血,老道赠送玄天手环,从此桃花运犯........他开始接触一些常人所接触不到的东西——伏羲祭坛、地狱门、十八层水晶塔、天界、异界?甚至是太古神,这一切究竟有哪些联系?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在一系列的危机和阴谋中不断成长,完成自己的使命,纵横六界!本书的六界是指阴阳界、妖界、凡界、修真界、太古异界、天界。同时存在一个时空。
  • 小少爷的小画家

    小少爷的小画家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张爱玲南淮花了五年去学会怎么喜欢一个人,又花了五年去爱那个人。她用最不堪的身份呆在他身边,只期望还能再碰到他。幡然醒悟时,年华已过。“白泽,我把我最好的十年送给你了,求求你放过我吧。”
  • 解三国

    解三国

    穿越到三国的陆逸,获得了神秘的系统buff,可以兑换盖天武将,可以兑换美女,甚至还有着黑科技可以用来兑换,逆天系统,安天下!
  • 星之誓约者

    星之誓约者

    “庆贺吧!继承了天司神髓,融合羽灵,集神羽大陆所有生灵信仰涅磐重生的新神羽,其名为星羽。此刻,正是其诞生之时!”“世上的人们必须记住的名字只有一个:星宇。星之所向,纵横宇内之人!”“永远不要在星空下与我战斗,因为我是被群星眷顾之人!星光之下,就是我永恒的战场!”日式奇幻轻小说,为了这本书准备了不少,上架会另附手书视频~
  • 步步倾心:逆天小萌妃

    步步倾心:逆天小萌妃

    【女强,轻松文】她,21世纪的特种人员,拥有异于常人的超能力,万事万物皆在她掌握之内。他,千年前的冷血王爷,身怀无人能及的绝世魔功,国仇家恨剪不断理还乱。在一次特殊的任务中,她跨越千年与他狭路相逢,从此命运被改写,先后卷进阴谋重重的宫延纷争和疑团甚深的江湖仇杀之内。面对无情的杀戮与斗争,她手握长剑,喋血奋战,越战越强,在人狼混居的古代,闯出一番丰功伟业,绽放最野性迷人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