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8300000016

第16章 般若行,佛商领袖的菩提路(1)

般若行,选择领导方法的智慧

般若即是智慧。而运用智慧,作有智慧的决策,采取有智慧的行为,则叫做“般若行”。

有人说:“领导者注重结果,管理者注重过程。”但无论是正确的过程,还是正确的结果,都需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实现。方法可能是有形的工具、手段,也可能是无形的思维、模式。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对于领导者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正确选择领导方法的能力和正确认识、运用领导方法的智慧。

何谓智慧?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是对智慧最好的注解。

有一次,宋朝的无德禅师正在茅庐中和弟子论佛,突然天降暴雨,破旧的茅舍雨漏如注,无德禅师对弟子们喝道:“拿雨具来!”

离无德禅师最近的一个小和尚仓促间抓起一个竹篮去给无德禅师挡雨。小和尚的举动惹得众僧哄堂大笑,但无德禅师却无限感慨地对小和尚说:“你几近于禅了。”

小和尚的“无知”之举恰恰是人的本性显现,所以无德禅师才说他“几近于禅”。

释迦牟尼一生为众生说法达数百场之多,每次都费尽苦心,唯恐信众听不明白而产生误解。在释迦牟尼所说的诸多法中,“有为法”有94种,“无为法”有6种。尽管诸法多达100种,但释迦牟尼却无数次地告诫弟子“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无有定法如来可说”、“说法者无法可说”。释迦牟尼甚至在《金刚经》里这样说道:“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释迦牟尼之所以不断地重复强调“无法可说”,实际上是要破除在众生心中根深蒂固的“法执”观念。“法执”是佛教的专用术语,指人们总是愿意相信世上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可以永久地帮助自己获得成功;总是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够让自己的身体、生命、财富、事业和家庭永恒存在;总是渴望能够找到某种办法让真实美好的东西恒久不变。

就像领导者总是希望能够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工具和领导方法一样,他们相信只要能够找到这些方法,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近年来,在国内企业界、商业界,甚至在政府、学校、医院等行政事业单位推行的绩效考核就是“法执”观念的体现之一。

许多领导者错误地认为“绩效考核”这种管理工具是目前唯一可以解决企事业单位员工工作消极、效率低下的灵丹妙药。而一些孤陋寡闻的企事业单位领导者,更是把绩效考核当成解决企业绩效不佳的唯一正确、高效的管理工具。殊不知,绩效考核不过是众多管理工具中的一种,它不可能解决管理中存在的所有难题。相反,如果在使用这一工具时操作不当,不但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反而会直接导致被考评者弄虚作假和团队凝聚力涣散。

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使用绩效考核这一激励工具的是秦国的商鞅。

秦孝公时期,商鞅实行变法。在商鞅颁布的众多变法条款中,有一条叫“军功爵制”。该条款规定,士兵按照在战场上杀敌数量的多少论功行赏。爵位共分为20级,以敌人头颅的数量作为考评指标。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也就是说,商鞅规定:将卒在战场上杀死敌人一个,以首级记数,每一枚敌人首级授爵一级。如果想做官的话,杀敌一人即可获得俸禄为五十石的官职;斩敌两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以此类推,不同级别的爵位均规定有对应的田宅、奴婢的数量和奖励等级。

但是,这种帮助秦孝公大破敌国、使秦国由弱变强的好制度却并没有被后来的军事将领或国君普遍借鉴和使用。直到明朝,才又在张居正辅政期间重新被运用到军队管理中。当时,明朝沿海的百姓经常受到海盗的侵袭和骚扰,朝廷久治无果。万般无奈之下,张居正起用了商鞅的军功爵制,用以激励边区士兵的杀敌士气。为了方便操作,张居正把考核指标由商鞅的“敌首一枚”更改为“敌耳两枚”。

可是,这一制度却适得其反,它不但没有阻止海盗的侵扰,反而使沿海老百姓苦不堪言。原来,明朝士兵由于畏惧海盗,但又想获得巨额赏金,就把屠刀伸向了无辜的老百姓。可见,单纯的绩效考核也存在巨大缺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时,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纽约警察局的三个白人警察为了追求高绩效奖金而故意引诱墨西哥人和黑人犯罪,结果导致了墨西哥人和黑人的骚乱;美国多家银行也引进了绩效考核制度,并根据每个信贷员贷款额的多少设定相应的奖励制度,结果为美国银行带来了大量的呆账和坏账;美国福特等三大汽车公司是最早使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的美国企业,结果却导致企业整体业绩严重下滑。鉴于绩效考核制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全面放弃了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绩效考核制度的成败其实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在于使用制度的人以及承载制度的环境。商鞅之所以成功,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在当时,士兵都是奴隶出身,除了杀敌,他们没有任何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和条件,所以他们才会在战场上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明朝时的士兵所处的历史环境却完全不同,那时候的明朝已经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很久了,所以士兵没有一个愿意为了换取奖金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为了交差并骗取高额奖励,他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弄虚作假,用老百姓的生命去糊弄朝廷。

绩效考核激励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之后,中国的企业领导者眼前为之一亮,以为找到了一种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因为他们相信人都是利益的动物,只要顺应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其实,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当领导者将金钱作为唯一的激励条件激励下属时,其结果只会导致下属更加自私贪婪。

所以,世界上绝对没有一种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法,也没有一种能够适合任何企业的管理理论。只有适合本企业特质并真正为企业成长发挥效用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据《左传》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卫国给孔悝做家臣时,遇到太子蒯聩谋反。蒯聩想劝说孔悝加入自己的队伍,但遭到孔悝的拒绝。于是,蒯聩恼羞成怒,把孔悝软禁起来。

子路忠心护主,在得知孔悝被软禁后,就来到蒯聩家中索要。他在和蒯聩手下的武士发生冲突时,不小心把自己的帽子打掉了。结果,迂腐的子路居然对着正在与他拼命厮杀的对手说:“等一等,等我戴好帽子再打,因为我的老师说‘君子死,不免冠’。”结果,对手趁子路弯腰捡帽子时,把他杀死了。

孔子听完子路被杀的经过后,一边痛哭一边向前来为子路吊丧的人下拜,这是何等让人伤感的场面。然而,子路之死又何尝不是子路自己造成的呢?孔子说的“死不免冠”,指的是正人君子不但要注重自己内在的修养,也应该注意外在的仪表和形象。但子路却教条地认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戴正帽子,即使生死关头也应如此。

文殊菩萨智慧过人,他是释迦牟尼手下以“智慧第一”而闻名天下的四大菩萨之一。但文殊菩萨又是一个特立独行、非常“另类”的菩萨。他的修行方式常常与众不同,他的言行举止更是经常令其他罗汉错愕不已。他度化他人时,往往不采用教化、疏导、说服、身教等传统方法,而是“作外道形而化外道”。也就是说,他把自己变化成教化对象的身份去教化对方。比如,文殊菩萨就经常化身嫖客去宫人、妓女居住的地方度化邪淫的人。

《佛说如幻三昧经》记载了一段文殊菩萨“仗剑杀佛”的故事。

有一次,释迦牟尼正在为500名弟子说法,这500名弟子当时便证得了“宿命通”。“宿命通”是佛门弟子修行到一定境界后所获得的六大神通之一。据说证得“宿命通”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前世的所作所为。这500名弟子当下就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在前世曾经做过的种种恶行:有的伤害过自己的父母,有的烧毁过寺庙,有的陷害过他人、欺男霸女……他们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深感惭愧,又非常害怕这些恶行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修行,因此全都产生畏惧退却之心,不知道自己在前世所犯下的这些罪孽何时才能偿清,怀疑自己还能不能修行进步,往生成佛。

文殊菩萨明白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已经心思大乱。为了打消他们心中的疑虑,使他们能够继续精进,不生退堕,文殊菩萨“即从坐起,偏出右肩,右手捉剑,直奔释迦牟尼,手起剑落欲杀释迦牟尼”。

文殊菩萨的行为让500名弟子震惊不已,全部呆呆地看着释迦牟尼。释迦牟尼随即制止了文殊菩萨,并抓住机缘,教化道:“万象皆空。一切皆由心起,这个拿着剑要杀我的人是谁?被杀的人又是谁?既然人我皆空,何来杀与被杀?你们按照这样的方式思考,就能抛弃心理障碍,获得内心解脱。”

这500名弟子立刻从原来的罪孽中解脱出来,坚定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信念,从此善行善修,精进有成。

文殊菩萨用这种极端的方式为释迦牟尼制造说法的机缘,释迦牟尼当机借用文殊菩萨制造的机缘为众人说法。二人采用的方法都是不局限于固定模式的方法。而不局限于固定模式的方法,才真正是有智慧的方法。所以,佛说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都是为修行者随机而说、因势利导的方便法门。虽然这些方法都是能够帮助修行者禅行入灭的佛道正法,但也只是为修行者提供方便的随机工具而已。

释迦牟尼认为成佛的方法有八万四千种之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学佛者必须谨慎思考、小心面对的关键。所以,领导者也应该懂得:所谓正确的领导方法,不过是方便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技巧而已。适合其他人的,不一定适用自己;适合其他企业的,不一定适合自己的企业。正如《金刚经》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即连正确的方法都不应该去拘泥执著,都应该懂得取舍,更何况那些不正确的、错误的方法呢。

领导者要想作出正确的选择,需要有智慧来支撑。用智慧去判断、选择和使用方法、策略的领导行为,就是领导者的“般若行”。

八正道,孕育领导思维的逻辑

“八正道”的内涵及其关系

释迦牟尼得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为憍陈如等第一批僧徒所说的佛法就是“四圣谛”和“八正道”。“四圣谛”是对苦、集、灭、道四种颠覆不破的真理的诠释;“八正道”是指可以帮助修行者通往涅槃境界的八种方法和途径的方法论。

“八正道”出自《佛说三十七品经》。这部失传了近1200余年的佛经,有关它的信息只在《大藏经》的目录中出现过,而正文内容却一直不为人知。直到2006年,这部全世界仅存一份的孤本经文才被南京博物馆发现。

《佛说三十七品经》记录了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信徒讲述的“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正道”等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和僧侣的修行规范。在这部失而复得的绝世经文中,释迦牟尼关于“八正道”是这样说的:

若弹指间,惟行正见。以知古知始知终,知内知外,知苦知习,知尽知道,知佛知法。知比丘众,知学行事,如六合所习所取欢喜变失及其归趣,知不贪之德,是为正见……若弹指间,惟行正思。为思出家、思不诤、思不杀;若惟行正语。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形笑;若惟行正命。不以贪生活,不恚生活,不以痴生活,若惟行正业;不杀、不盗窃、不邪淫,若惟行正治;以修治四意断之事,若惟行正念。以受行四意止,亦惟行正定……是故可念行八正道。

“八正道”与领导思维

就其文字和含义来看,“八正道”的八个要素之间,其实存在着某种紧密的对应循环和逻辑关系。如果按照佛教理论理解,它们彼此之间同样蕴涵着紧密的、相互关联的因果关系。另外,“八正道”又与领导思维以及佛教的“戒、定、慧”三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联系。三者的关系如图7-1如示:

图7-1 “八正道”、领导思维与“戒、定、慧”三学之间的逻辑关系

《大毘婆娑论》把“八正道”中八个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解释为:“由正见故,起正思维;由正思维故,得正语;由正语故,复得正业;由正业故,复得正命;由正命故,发起正精进;由正精进故,便起正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

“八正道”中的“正见”和“正思维”,属于慧的范畴;“正语”、“正业”、“正命”和“正精进”,是具体的行为规范,属于“戒”的内容;“正念”和“正定”表示心灵修持达到的状态,则属于“定”的范畴。也就是说,修行者按照“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等行为规范的要求持戒修行,可以达到“正念”、“正定”的禅定状态,然后在禅定中产生智慧,再运用智慧产生“正见”和“正思维”。如此往复,周而复始。如果修行者持续精进、永不懈怠地按照这种循环修持下去,就一定可以达到成佛的境界。

通过7-1图示,我们不难理解:佛教的“八正道”修持之法与企业领导者自我修炼的方法要求几乎完全一致。可见,只有拥有领导智慧(正见)的领导者,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正思维)和设定明确的目标;而正确的决策只有在与下属充分沟通(正语)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下属的认同、支持和有效的传播,才能促使下属产生朝向共同目标努力的行动(正业);以共同目标为导向的一致行动,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正命)作为基础。在实施行动的过程中,又需要领导者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拥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正精进);当领导者坚持必胜的信念(正念),并持之以恒地付诸行动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就会进入良性循环(正定)。

领导者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错误,不断总结团队失败的教训,不断改善和提升企业运营水平和个人的领导能力,才能让自己和团队获得超越同行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智慧)。而这种获取优势的过程,又是领导者提升自我能力的必要前提。

为了便于读者进一步理解这一理论循环,笔者根据佛教“八正道”的理论体系,把它们和企业领导者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相对照,梳理出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加以说明(见表7-1)。

表7-1 “八正道”与领导修炼的关系

“八正道”与企业战略管理

应该说,“八正道”的逻辑层次是非常严谨的。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为修行者提供的这八种方法,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抛开佛教教义来看,无论是把它们用在个人的身心修炼上,还是用于现实的企业运营中,“八正道”的理论都是一套全面系统的可操作流程。例如,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体系就可以用“八正道”来诠释说明。

1.正见--战略构想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获取竞争优势而制订的发展方向和成长规划,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方针、途径和行动。

同类推荐
  • 跟帝王学用人

    跟帝王学用人

    人的一生如此的苦短,然而去总有那么多责任、使命,生存的压力像大山一样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何苦为一些不乐意的事而踌躇不前呢?耿直固然显得鲁莽,但往往有时却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可以帮你摘掉那层早就不应戴的、伪善的、令自己总是难以快乐地生活的假面具。从这以后,你就自然可以轻松地做人,洒脱地处世。在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若能找到一个做人处世的最佳方式,也就找到了一条通向成功人生的捷径。其实,做人轻松一点,就是当今社会快乐做人,明智处世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成事手段,更是现代人享受美好生活的诀窍。本书从待人处世的多个方面进行入手,谈到了人品、心态、胸襟、见识等做人的素质和原则问题,做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一个永远的难题。相信能给那些在生活中抱怨的,为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而烦恼的,不能够满足于本可以改善的不理想现状等的人们一些帮助。
  • 新手出纳一周通

    新手出纳一周通

    出纳人员如果不甘平庸,不满足现在的技能水平,想获得更大的突破,也请阅读此书。此书会解答你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让你的出纳技能更为娴熟、科学。为了帮助出纳人员“温故而知新”,本书在每堂课的后面配备了相关的随堂测试,出纳人员学习时可以利用这些测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从书中查找答案,不要将疑问带到工作中。职场如战场,此书正是出纳人员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枕边书,它可以帮你破解各种出纳难题,走出出纳迷局,实现出纳技能的飞跃!
  • 执行力的80个黄金法则

    执行力的80个黄金法则

    什么是真正的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的能力。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和个人是否能尽快地实现自身价值。现代社会中,公司、企业的成功是团队的成功,而他们的成功与较强的执行力是分不开的。工作中,团队执行比个人执行更加重要,更加有效。任何团队中都由各类人才构成,如果这些人中的每个人执行力很高,但是不善于和其他同事配合,那么团队的执行力将十分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团队中没有合作精神。在成功的团队中,领导将团队执行能力的高低看得比团队成员是否拥有专业知识更重要,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很多工作不再是仅仅靠一两个能力超群的员工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团队的配合。
  • 街头门店生意经

    街头门店生意经

    本书从理论上分析了如何选择开店的地址、如何讲究风水、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如何管理店铺等开店的一系列问题,所选择的开店案例来自不同的领域,其中有开店成功的经验,也有开店失败的教训。旨在帮助读者学习一些开店的基本知识及技巧,学会如何开店、如何创业。
  • 管人的智慧

    管人的智慧

    如何富有成效地管人是所有的管理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的,所有的组织都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不管这个组织是赢利的,还是公益性的,是非法的还是合法的。因而管人就不因管理者的喜好必须发生。如何管人一直让所有的管理者思索,许多商学院的研究者和职业经理们给出过很多很精彩的方法和有意思的案例。而所有的方法和案例无疑都只提供了一种答案:智慧、智慧,还是智慧。是的,所有优秀的管理都因智慧而深入人心。因为智慧,管理变成一种艺术和情趣。因为智慧,管理者享受到管人的快乐和事业得心应手的舒畅。
热门推荐
  • 破碎时空

    破碎时空

    穿越不就是为了牛?外星人的高科技武器也好,地球人的强暴战气也罢,通通拿来,时代把我推上浪尖,不就是让我成为最强?时空之力,尽在我手;纵横宇内,唯我独尊!
  • 快穿之我家李白又逃婚啦

    快穿之我家李白又逃婚啦

    苏小酥从小就立志:要做最美的仙女,喝最甜的奶茶,开最野的法拉利,打最酷的王者荣耀,玩最刺激的穿越!于是,苏小酥绑定了一个神秘的系统,跑到王者世界做搞事情去了。……李白:“给你一百万,今晚陪我吃顿饭。”苏小酥:“别了吧,这点钱踩在我脚下,我都懒得去捡。”韩信:“亲爱的,你看你那萌萌哒的小短腿,粗粗壮壮的,真可爱。”苏小酥:“你才小短腿,本仙女人美声甜气质佳,肤白貌美大长腿!”诸葛亮:“小酥,我爱你胜过一切,为了能让你开心,我什么都做得出来。”苏小酥:“那好,你来帮我做这道题:若直线y=kx+b是曲线y=lnx+2的切线,也是曲线y=ln(x+2)的切线,则b=?”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野蛮王妃生俩宝

    野蛮王妃生俩宝

    “王爷,王妃把京城的府邸给卖了。”“这丫头,想卖就多卖一点吧,把玲珑府那套也卖了。”“王爷,王妃把隔壁金家的小姐给打了。”“我媳妇儿真厉害!”乔梦曦曾是风华绝代的暗杀高手,只因被敌人逼得无路可退而跳下深渊,可未曾想,她这一跃,让他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娘亲。大儿子高冷霸道,二女儿温暖贴心。这两个孩子他爹,又是走上了深情追妻之路……
  • 萌宝高能:甜妻别来无恙

    萌宝高能:甜妻别来无恙

    五年前一场误会,让季仅瑭对简舒恨之入骨,简舒心灰意冷,绝望出国。五年后,简舒华丽归来,却还是躲不掉季仅瑭的致命陷阱。他是国民大总裁,冷厉霸道,矜贵高冷,却偏偏对她不依不饶。“你不是厌恶我吗?”简舒被逼到角落里,眼含泪水,愤懑的说到。季仅瑭心中一动,突然被一个小团子一把推开。“不许欺负我妈妈!”大宝贝嘟着小嘴,一张小脸满是正气的护着简舒。季仅瑭看着这个和自己七分相似的小子,俊脸黑了几分。“女人,你最好解释一下这小子是怎么回事!”“孩子与你无关!”简舒眼神闪烁。“与我无关,那我们就再生一个与我有关的……”
  • 堕修罗

    堕修罗

    叶伦苟活下的最后一个念想,也是他十年来苦练的唯一的一个信念,背叛所有,背叛这个世界,只为复仇!
  • 夜车陷阱

    夜车陷阱

    不一样的列车,不一样的机遇,不一样的人生,再看世间会有怎样的不同……
  • 贼江湖

    贼江湖

    《贼江湖》讲述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纵横东北各省的大盗窃团伙“南下大队”的故事。“南下大队”是一个神秘的盗窃组织,他们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作案手段高明,反侦查意识强。几年间,在东北各地作案无数,但作案之后又迅即逃之夭夭,一时间老百姓闻之胆寒,谈之色变。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南下大队”肆无忌惮到处犯案时,公安干警的天罗地网已经布下了。在京广列车线上,反扒大队与五大头目为首的这一盗窃团伙展开了一连串斗志斗勇的较量。终究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最终一团伙各成员统统落入法网。《贼江湖》中,有对盗窃团伙的作案手段的深入描写,也有对公安干警的反扒方法的详尽介绍,对读者认识盗贼,了解盗贼,防范盗贼,与盗贼做斗争都大有裨益。《贼江湖》内容是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带有传奇和纪实的意味,与一般的探险、悬疑小说有所不同,算是小说中的另类,这能保证本书从众多小说中脱颖而出。
  • 羽化不为仙

    羽化不为仙

    当荒古奇玉重现世间,天机混乱,一位少年应运而现,一切将从这里开始逆转……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