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600000009

第9章 禅修静坐的姿式和调身运动(1)

(第一节 禅修静坐的一般姿式)

心意和身体相互影响而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静坐的姿式是否正确非常重要。据笔者所闻视,现在静坐者动辄就讲双盘腿,这对从未修持者,未必合理,甚至因此而有许多欲尝试的学习者生畏而止。

在我国古代,未用高桌高椅时,人都席地双脚跪下,两脚的大拇指上下交叠,将臀部坐落在两脚跟上。据说秦始皇派徐福东渡扶桑觅不死药,徐福在日本定居下来,迄今的日本人在室内仍以此坐姿为正式坐姿,故称为“日本坐”。以后高椅高桌的出现,我国人民已经离席地而坐于与膝同高的椅子和凳子上,两脚平放于地,两小腿垂直,两膝之间约一拳距离,仅臂部坐实,背不依造任何物体,大腿宜悬空与小腿成一直角,这种坐姿被称之为“正襟危坐”,古之儒者多用此坐法闭目养神。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模仿菩萨八相成道的由兜率天下降人间的坐姿,在脚如跏式,曲向内,脚跟置于会阴前,右脚垂立,曲膝置于右胸侧,左右两手平覆分置于左右膝,甚为如意自在,故称为“如意自在坐”。另外还有“天神坐”,左脚坐如半伽式,曲向内置于身前,右脚向外曲,置于身后侧。这也是一种席地的坐法,迄今南传上座部佛教徒仍用此坐姿作为静坐的初步坐姿。更方便者乃交脚的坐姿,将两脚置于地,向内向后收,使两脚掌向上,置于两小腿乃至大腿之下,还有打马叉也行。这些坐姿都适合于初学静坐的行者选择。

两千多年来,经过禅修静坐者认定而遵照执行,可以达到禅修静坐目的,培养慎定、清晰心意的标准姿式如下:

一、脚

如果能力允许,可以双盘跏趺坐,就采用此种坐姿,即盘腿脚底朝天,右脚放在左边的大腿上,左脚放在右边的大腿上。这种姿式也被称为“金莲花式”。再者就是单盘跏趺坐,即盘腿,左脚盘在右腿底下,贴着地,右脚盘在左脚大腿上。另外,还有一只脚都不放到腿上去的更简单坐法,盘着双腿,两只脚都贴在地上,就是前面所说的马叉式。

不管采用什么姿式,要用一个不太软的垫子放在臂下,这样能使脊椎骨保持挺直,又可以避免脚部麻木。如果任何坐姿都觉得不舒适,那就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靠背软微斜一点便可以,一定要坐得舒适,这是很重要的。

二、手和臂

双手轻叠,放在大腿上,置于脐下二寸左右的地方,右手在左手上面,手心向上,两只手的手指,上下平衡相对。手要微微弯曲,两大指拇要互相接触,形成一个三角形。

手臂和肩膀要放松,双臂不要紧贴身体,应该有三至四寸的间距,能使空气流通,从而能避免睡意,对治昏沉。

三、背

背应该挺直,但要松驰而不机械,微微朝天,这样能使脊椎骨保持像叠铜钱那样的挺直。这种姿式初习时较难,但慢慢地会觉得有一股活力在脊椎骨上畅流。当呆滞感完全消失,就会体觉到舒适而不想下坐。

四、眼

应该轻微的张开,有少量的光线进入,眼睑下垂,望着两手大指拇。但初习者往往觉得闭上眼睛,精神能比较集中,这也是可以的。但闭上双眼易落昏沉,引起睡意、梦幻和呆滞。

五、颚

颚要保持松弛,上排牙齿不可以贴着下排牙齿,应该有少许空隙,口也应该放松,双唇轻轻的贴着。

六、舌

舌尖应该触着上颚,以减少唾液的分泌,就不会接二连三的吞唾液,吞唾液的次数太多,会妨碍集中力。

七、头

头应轻微向前,不要抬得太高或太低,适中的头部位置可以对治昏沉,防止梦幻和睡意。

以上被称为静坐的“七要”,纵然初习者未能一下就达到标准,但每天上座之后,先用几分钟的时间来练习,日久就会成自然,也就能体验到它的益处。

(第二节 七支坐法)

一般静坐姿式的“七要”,是从“七支坐法”中简明厄要地总结出来的。据传说,古时候的“仙人”经过无数的困难,修道不成,后来在雪山深处发现一群猴子,正在进行禅修,仙人便模仿猴子的坐姿修成了道。故事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轻举妄动的猴子,也能禅修静坐,何况人类。仙人模仿猴子的坐姿流传下来,便是“七支坐法”。

七支坐法是将坐姿和修习止观相结合,藏传佛教将其定为密法的预备先修法,凡在座上的修持都离不开七支坐法,故贡噶活佛开示说:

“加行者,正行之基也,基础不固,不啻于坚冰上建筑楼台,无论如何庄严,一旦日出冰消,终归倾倒,行者亦然;……故宜先修加行,安奠基法,辛勿轻忽。且加行为求身、口、意三寂……以身为要,易得加被故,应如大日如来七支坐法。”

由此可见七支坐法在藏密修行者中的地位。现将“七支坐法”的要点介绍如下:

一、跏趺坐:盘双腿,足心向上。但因人的体质年龄不同,亦可以单盘,左足压右足。为令下气,或名下出气(主小便,以“地大”为体,黄色,住于脐下三脉会合处略下的海螺脉部位)易入中脉。除疑烦恼,修忿怒母,暖相易生,不为诸障所损,令地气入中脉。

二、等持印置脐下:等持印即禅定印,两手悉展五指,左掌叠于右掌之下,呈思维之相,故称之为“禅定印”。结印置于脐下,为令平住气(即命门相火,主消化。以“风大”为体,深绿色,住于心轮的前方)易于中脉,除嗔烦恼,令火炽盛,可解七万二千脉结,修忿怒母,易得安乐,令风气或水气,易入中脉。

三、脊直肩张:为令遍行气(主行、住、坐、卧一切动作,以“水大”为体,白色,住于心轮左方,遍体全身)易入中脉,除痴烦恼,可除修气之病,令地气入中脉。

四、领压喉结:为令上行气(出入息、饮食、思维及声音宏亮,以“火大”为体,红色,住于喉部)易入中脉,除贪烦恼。令两颈动脉缓引,心忿易停,妄念就能熄灭,令火气入中脉。

五、舌抵上颚,适宜视量:为令命根气息(以“空大”为体,蓝色,住于脐下四指三脉会合之处)入中脉,断出慢烦恼,观想易明,令风气收入中脉。识依眼转,因为眼根较其他根(耳、鼻、舌等器官)易动,特别注重适宜视量两旁之幅约二尺左右,前视鼻端四指,向下斜为度。

六、口吐浊气,禁语。

七、心于过去不追(忆),未来不引(想),对眼前境不起分别,不念一切。

七支中前五支称为身支,后二支称为心支。如果身体有缺陷,无法做到这些姿式(特别是第一支)也不要强硬去做,可以采用较为适合自己的坐式。笔者即是垂足坐于椅凳及蒲团之上,两腿下垂,二足踏地或二足交叉足尖点地,效果亦较显著。

五气之中最重要的是命根气。命根气是生命之气,有持续寿命之功用,人之死亡是命根气断的缘故。中医学上谓命根气住顶;佛教的典籍中谓住于脊中,上通于顶,或住于心,或住中脉者种种不同的说法。我在实践过程中,和很多有经验的禅修静坐者探讨,则多数认为中脉即命根,命根即中脉。中脉清净为所依,命根为能依,命根相续为所依,其余气为能依;命根为色蕴,中脉如大日;命根如妄念。中脉如本觉。上行气居身体的上半部,有使流泪、脸部红涨的功能;平住气能够消化食物;遍行气遍布全身;下行气居身体的下半部。当诸气从命根流换时,能量精力也就消失。因此。要防止气的流失,使其能保住。“七支坐法”就是为了保存人体内五气,逐渐能开发出持久的定,依定而增进智慧,显发真理,这在佛教中被称之为悟达自心的本性,开悟成佛。当然,增长定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使心不散乱,观想吸入的气从鼻孔进入,一直深入到肚脐,然后自然地呼出,观想气体以一种光的形式,以鼻孔出去,这样的观想就可以除去昏沉和掉举。

七支坐法所产生的效能,是使行者身、口(语)、意得安稳和控制四忆念。首先是身安稳,出现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是离却虚妄而与真理冥合的智慧。七支坐法将空中的五种气摄于中脉,让人体消化。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感觉等机能控制的灵息(佛教密教是在地、水、火、风四大之外,加入空大。所谓空大即空中之灵息,灵息即气),亦入中脉。中脉是人体灵力的运输要道,在脊骨的中轴线上,下起会阴(海底)、闭口;上达到顶梵门、开口。灵息入中脉,全身机能得到调整,消除各种烦恼,妄念从而得到减少,进入宁静之境,身得安稳。故贡噶佛爷开示说:“五气悉为不净业气,能令齐入中脉,即成无分别智,一切业气,凡三万一千六百,身依七支坐法,如宝库之门,已得固锁,盗不能侵,盖身仪合法,则拙火易起,甘露易生,自能引发无上大乐。其由业气引动之妄念,不劳对冶之力。所得无分别定。……以身调则脉调,脉调则气调,气调则心调,心调则气不外散,易于专一而注。其他利益如调和四大祛病延年。消除风疾,健康身体,气与脉通,力量增大,向之不胜,今亦能矣。”此外,身安稳尚有五个要点:

1.身直如矢,腹不现纹,中脉直左右二脉之气易入其中,各脉亦因以舒,结亦因以解。

2.喉曲如钩,两颈之脉如鱼腮,开合不停,以此引伸无限分别,曲则能塞脉道,俾妄念减少,本生智易生。

3.腿夹如织,身稳不为一切魔鬼、罗刹所扰。佛陀成道时,据说就依此坐。

4.修带系身,如式缠绕,松紧合度,长短适宜,能令七支坐法,身得其正。

5.坐以绒毡(绒或羊绒制成之球),用适体棉心绒毡,坐抵肛门,俾使下出气不散,趋入中脉,速生暖乐相。

以身不直,易落昏沉、掉举,初习七支坐法时,不要坐得太久,时间宜短,次数宜多,一个小时约修三次为度,以后逐渐增多。

第二是口安稳。口安稳实际泛指五官,对五官引起之印象,不说是,亦不说非,说是说非,即落两边而非中道,只有中道观才能心不动,脱离想念,进入禅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最为安静而非昏沉,犹如婴儿之睡眠,而证取先天之俱生境。就可以修高层次的禅修功夫,如大手印、大圆满和参活头等。要达到口安稳,按“九节佛风”之呼吸方法,在寂静中吐故呐新,吐出浊气。

第三是意安稳。行者在禅修静坐中,应不想过去、未来,亦不想自己在禅修静坐,如此不执于禅定,方能入定。否则,必不能入定。

禅定中所执空有观,应是非空非有,真空妙有,有无双照,妙契中道。古德有“不禅定”的教诲,所谓“不禅定”并非不进行禅修静坐,而是指禅定中切不可想自己正在禅修静坐的意思,要求心一处,即心不外驰。心不外驰含有身、口、意三者充分清静之意。

第四是四忆念。即控制于身,控制感官,控制于意和不断守护此三者之门户。龙树菩萨说:“大王当知四忆念,诸佛菩萨不二道,时时坚固守护此,修持就会不失败。”

七支坐法是禅修静坐调身和调心的最佳坐法,练习纯熟,就等于高层建筑的基础打得特别牢固了。

(第三节 头部运动及手臂伸曲的禅修方法)

一般禅修静坐的调身,主要讲上座的姿式。但是除了坐姿之外,还有行走、站立及躺卧的禅修方法。在坐前坐后,也应当有适当运动及按摩的法则。我们身心的健康,必须动静并重,动中取静,静中含有动,便能使血液循环通畅,气脉运行活泼,肌肉和神经松弛,才能使得身体舒适,即能达到气和而后心平。所以,古印度的禅修静坐者创造了瑜伽操,中国则有少林拳法、易筋经等。道家丹道派的运动方法则尤其繁多,以少林内功为基础,以手印相结合而演为太极拳最为出色,广为人民所喜爱。据体育运动的专家们研究,东方人的各种运动方法,大多与禅修静坐有连带关系,是为了禅修静坐者于修行之际,身体自然发生规律的柔软动作。正合中国医术的针炙原理所依,身体的经脉和穴道部位,最初也是从静坐运气中发现的。久而久之,很多专家学者,将运动的拳法与针炙,与禅修静坐分了家,这就很难去评其对与错了。禅修静坐的行者的调身运动,在上座后,可先作头部运动。将两手轻轻地置于两膝,身体坐正,头向下低,再往后仰;头向右倾,再往左倾;头向右后转,再向左后转;头顺时针方向,前后、仰、左转,再逆时针方向,前后、仰、右转。每式要做到身体不动,肌肉和神经放松,各作三至七次。动作缓慢柔软,眼要睁开,呼吸自然。这样可以使血液减少,降低思潮起伏的动力,使头脑清新,渐渐宁静。

除此之外,现将曲臂伸手和坐姿的体察禅修介绍如下:

按七支坐法或日本式坐法上座后,注意自己的呼吸,然后上下慢慢地先移一只手(左手或右手皆可),另一只手则放在大腿上。将移动的一只手作为体察,先放在膝盖,然后向肩膀上慢慢的提起,提起——停——提起——停,再提,再停,间歇地停,同时手指也不停地一直开合。在做此动作时,集中注意力在掌心和手指的动作上。把手提起,到最靠近肩膀直到手觉得不能再提时为止。然后再开始慢慢地放下——停——放下——停,又放下,间歇地停顿,同时手指也不停地开合,一直回到膝盖上。然后又再向上提,即重复上述的动作。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王学不是“阳儒阴释”,而是儒学的一种新形态;它与佛教禅宗相似或相同是因为两者都把“道”内在化了。同时,它也不是“儒体佛用”,确切地说,它是“儒因佛缘”,即它是在“成为圣人”这一儒学的动因中生发出来的,佛教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只是起了助缘的作用;经过改造的佛教因素成为王学的有机成分,但不是核心要素。
  • 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

    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吴云贵有关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的专题论文集,集中探讨了当代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伊斯兰教法等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论证严谨,评价公允,代表了中国学者的立场与观点。
热门推荐
  • 点燃头脑火把(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点燃头脑火把(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创新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语里,创新(innov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里的“innovare”,意思是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改变。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1796年的告别演讲中,告诫美国人民要“保持创新精神”。《汉语·叙传下》中也有“礼仪是创”;颜师古注为“创,始造之也。”
  • 太初剑魂

    太初剑魂

    天地之始,名曰太初。无尽位面,世间万物,尽皆源自九大元素法则,分别为:地、火、水、风、雷、木、暗、光、金。茫茫宇宙,三千神界,规则无形,却又无处不在,分别为:时间、空间、生命、死亡、混沌、命运、毁灭、创生、心灵。法则规则,对立统一,相反相辅。光之法则有六大奥妙:光线、净化、生命、幻境、天启、光明。空间规则有四大奥妙:虚空、瞬移、次元、维度。命运规则有四大奥妙:因果、预言、天劫、气运。……剑与魔法,殊途同归。凡、圣、神、主神……一路走来,以手中之剑,诠释最终的永恒!
  • 迷失的国度

    迷失的国度

    在这座城市里,关于工作,处在时尚潮流杂志这个华丽浮躁的圈子的种种潜规则之中。跌宕起伏的公司间的竞争还有内部的明争暗斗,商界精英与都市丽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 倒霉神探系列:绑架总统

    倒霉神探系列:绑架总统

    名流、议员在重重警力的保护下被绑架,下一个被绑架的是总统?定时炸弹,超能力,催眠术,创造出一波波令人膛目结舌的高潮起伏,在千钧一发之际,倒霉神探用倒霉粉碎了歹徒的大阴谋。
  • 二十几岁要懂的100条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的100条人生经验

    本书简要概括了年轻人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100条人生经验。阅读本书,年轻人将会懂得人生的成功之道、处世法则;应用本书,年轻人将告别青鲁莽,向人生的成熟迈进。仔细揣摩、用心掌握这本书的细节,将会对年轻人产生重要的影响。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二十几岁的这代年轻人一定能够在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成为把握时代命运的弄潮儿。
  • 叛逆志

    叛逆志

    第三天,他路过那家西餐店时,忽然受到了启发。这是小县城唯一的一家西餐店。生意很好。他曾跟爸爸在那里吃过几次,尤其喜欢那里的奶茶和炸鸡腿。后来爸爸说,奶茶没有什么营养,甚至还有三聚氰胺,他才没怎么去。他想,说不定,赵龙辉的藏獒也是喜欢吃炸鸡腿的,因为赵龙辉也喜欢。他买了一只鸡腿,把伪装好的鸡腿用纸袋包着。他的大腿有些神经质地抖了一下。太香了。他怕自己一不小心,塞进自己嘴里。赵龙辉的藏獒,对炸鸡腿表示了一点兴趣。它用鼻子嗅了嗅,但马上,又很自觉地抬起头来。好像幼儿园的小朋友,忽然想起大人说的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
  • 打出阳光业绩

    打出阳光业绩

    是秘书太不通情达理,是客户太刁钻?面对日渐惨淡的业绩,电话销售的日子近乎“度日如年”。靠一部电话打出阳光业绩,难!有那么难么?数十位金牌电话销售人员的方法与经验与你共享,助你突破秘书关、开发新客户、发掘潜在客户。
  • 爱上豪门公子之紫色浪漫

    爱上豪门公子之紫色浪漫

    前缀坚强美丽的潘晨拥有着如薰衣草般的特性,她遇到爱情就会努力的去争取!她喜欢上了帅气有才的富家子花雨,潘晨处处忍让,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她心中的那点紫色浪漫,并在现实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最终她能得到花雨完全的爱情吗?片段一鱼的选择......可是鸟儿等了好久,久到飞鸟都无法再飞翔了,鱼儿都没有浮出水面,于是飞鸟终于伤心的离开了美丽的湖水,从此在也没有出现在湖边了......看着看着潘晨流泪了,她和他也逃不开这样的结局吗?片段二时光流转,到底改变了什么?那个曾经的王子,今天确实如此平凡的和我肩并肩的站在一起,这是上天给我的再一次的机会吗?如果是的,我希望这一切永远不变,哪怕......!我要的也只有这样简单的风吹日落,而你在我身边!《爱上豪门公子之紫色浪漫》是晓寒的第一部小说,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可是晓寒还是希望大家能喜欢这部文文,放入书架收藏!你们的鼓励是晓寒最好的写作动力!晓寒新作《风国佳人》绝对精彩的情节!喜欢本文及喜欢晓寒作品的可以加晓寒方便一起探讨写作方面的技巧或分析人物等!还是希望喜欢的能收藏这本文文,这对晓寒很重要哦!
  •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2:第六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2:第六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第二编》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将已见或未见的关于淞沪抗战的史料以影印的形式出版,内容涵盖两次淞沪抗战,力求比较全面、翔实、生动地反映淞沪抗战的全貌,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的一部分。
  • 一本无聊时写的故事书

    一本无聊时写的故事书

    有喜悦,有悲伤,有反思,有醒悟。这是一本小人物的书,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或许也在你的身边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