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600000023

第23章 附:《牧牛图颂》与《牧象图》

佛教的禅修,从佛陀住世时就以“牧牛”来譬喻调和身心的修行要领,《阿含经》中就有牧牛十二法,《大智度论》中有牧牛十一事,都是借譬喻的方式,使禅修者领会调心,并降伏其心之道。《佛遗教经》里说:“譬如牧牛,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在中国禅门诸祖,如马祖道一禅师之“水牯牛”公案,又如沩山灵佑禅师上堂曰“老僧百年后,向山下作个水牯牛是也”,都以牛譬喻心地之修治。

在中国的禅门公案中,除了以“牧牛”借譬修心法要以外,还有名闻遐迩的《牧牛图颂》,作者以自己的禅修经验,来说明修学的方法和历程。流行较广泛的《牧牛图颂》有两种:一为廓庵禅师所作,一为普明禅师所作,图和颂都不相同。近年,台湾的藏传佛教中噶玛教派办的贡噶精舍,又推出了一幅《牧象图》,表现白教大手印瑜伽法门的修学方法和历程。这些都是难得的资料,可供禅修行者参究。

一、廓庵禅师的《牧牛图颂》

廓庵禅师的《牧牛图颂》的真迹已失,但有15世纪日本足利时代周文的仿本。廓庵禅师是临济黄龙五祖法演之下大随元静禅师的法嗣,住在鼎州梁山(常德)。所作的《十牛图颂》,是受当时风尚的影响,如圆悟克勤禅师的《碧岩录》有本则、颂及评唱,所以他画的《十牛图》每幅图都有序颂。

(一)寻牛喻人放失本具圆成之心牛,寻于得失是非之中。如本无失,当不用有所求。因人生有所迷失,故需向善知识求救,寻找已放失却本具圆成之心。此幅图是指行者向往禅修之道。

第一寻牛颂

茫茫拔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二)见迹喻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渐见心牛之迹。因缘和合,发现禅修的路子。此幅图是指行者开始进行禅修。

第二见迹颂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它?

(三)见牛喻依闻法修学之功,发见本具之心牛。禅修已见眉目,或得轻安,虽进一步再行参究。此幅图是指行者走上禅修之路。

第三见牛颂

黄莺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四)得牛喻虽得心牛,犹存烦恼气习,恐再放心,遂加修炼。指找到了正确的禅修路子,勇猛精进,万缘放下,单提摄心。此幅图是指如法修持。

第四得牛颂

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五)牧牛图示持牛之鼻而牧之,得纯和之相。喻身不离修炼之意,开悟后的调心,前思才起,从念相随,从容不迫,一路向上绝不放松。此幅图是指定境现前。

第五牧牛颂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鞭锁无拘自逐人。

(六)骑牛归家喻脱离情识妄想之羁绊,骑本具之心牛,归还自己本来之家乡。禅修已有所得,心无挂碍,逍遥自在,满载而归,见本来面目。此幅图是指性相圆融。

第六骑牛归家颂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七)忘牛存人喻若归本觉无为之家乡,无须再修禅,则无事安闲。法无二法,明心见性,体验宇宙人生最高境界,虽然如此,但仍有我执。此幅图是悟道心境。

第七忘牛存人颂

骑牛已得到山家,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八)人牛俱忘喻凡情脱落而全界无物,凡圣共泯,生佛俱空,万德俱足,觉心常照。故此幅图以空白圆圈表示圆满自在。

第八人牛俱忘颂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溶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九)返本还源以水绿山青,不留一尘一埃,喻自己之本心本来清净,无烦恼,无妄念,当体即诸法实相。本来清净,一切如故,道在平常。此幅图指平常心是道。

第九返本还源颂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如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十)入尘垂手廛济度众生而垂慈悲之手,入市井之尘境相,以喻不偏居向上,更能向下入利他之境。悲智愿行,成就一身,自度再自度,度他再度他。此幅图是指禅修行者得道后,要入世弘法。

第十人尘垂手颂

露胸跣足入尘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二、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

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也是十图十颂,是一条黑牛逐渐地变成白牛,先头角,然后牛身,最后是牛尾。他的第十图为双泯,与廓庵禅师的第八图相同,也是一个空白圆圈,以喻人我双忘。十图以未牧第一,初调第二,受制第三,回首第四,训伏第五,无碍第六,任运第七,相忘第八,独照第九,双泯第十组成。若从禅修的次第来讲,普明禅师的《十牛图颂》更能表达禅修的历程。本觉的佛性被迷障,恰是“心牛”未牧,而修行发心,如牛初穿鼻绳。孩童发蒙读书,老人喻之为“穿牛鼻子”,这就是初调了。受制,回首,训伏,任运,仍是禅修行者从初始阶段到成功的一个历程,也可以就是从初禅到四禅的次第,若以现代人读书为喻,那就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一个修学历程。忘相是禅修达到的目的。独照是禅的运用,禅的圆融活泼的,独照是禅悦的境界。双泯是禅修的究竟,破除人法二执,得到了解脱。

未牧解

易曰,君子卑以自牧。人之性心,未经琢磨,如牛之未受鼻穿,咆哮奔走,敦能拘束?任其劣性,不顾稼苗,横跑蹂踏,犯人佳禾。然人之初,性本善,继为欲令智昏,日趋于恶而不自知。若不严加省察,磨炼其故性,必致善念日泯,而恶念日萌,犹如未牧之牛,狂性骤走,步犯佳苗也。

未牧第一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初调解

修行之人,如牛初之穿制,不遵约束,尚思狂走。

惟凭主翁痛加鞭策,而牛之劣性,不得不为驯伏。

犹人之性,痛加忏悔,迁善改恶。性似牛,心似童,全凭心主时加惕磨,锻炼其性情,务使循善易恶。

而顽性稍尽,从善之功,竭力护持,方免其恣纵也。

初调第二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受制解

人之性情,如牛之未受穿制。动辄犯于人理。若明其性,制其心,不敢作恶。从于善,自能善念日增,劣性日消。事事体究,合乎人情天理,都从性分中流出。如牛之步田,不敢犯其佳苗。而人自知迁善,不敢纵其劣性。若牛之鼻受牵,自能知主翁之约束也。

受制第三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回首解

人有劣性,自知忏改,即是回首。谚云:“放下屠刀,回头是岸。”然既知改恶,须要从善如流,一超直入,务令恶念尽消。而日久功深,自能纯善。稍无犯于良知,虽功能至此,犹凭主翁把握牢索,时防其心,毋令纵逸也。

回首第四

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

驯伏解

人之劣性全消,善性纯乎精粹。动辄合乎天理人心,不假勉强作为。而得如牛之驯伏于主童,不劳牵调,步步自能随之。

驯伏第五

绿杨荫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

无碍解

经云:“去恶务尽,树德务滋。”此即从善改恶之端本也。然人之劣性尽融,恶念消绝,作事皆出自然,合乎天性。无障无碍,惟凭虚灵不昧之功,以应时世人情。己之心性。如日月光明一般,毫无些须滓迹。能障其明象也。

无碍第六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任运解

人之善性,克尽乎纯。一切行为,如日月之行天,行无取事。利益众生,宁有涯畔。然天自不计其覆育之功也,凡人之善,能臻至此,一切作为,出于天性自然,毫无勉强。古哲云:“饥知吃饭睡知眠,运米担柴出自然。”此即自然功夫,不假丝毫强作。人能如此为善,任我运应,岂不是天壤间一至人耶。

任运第七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

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相忘解

牛之劣性全消,即山童之恶念泯绝。善臻乎纯,如白云之无心,人亦同之。性无善恶,形无尔我。既无尔我,有何善恶之分,优劣之迹哉,岂不似人牛之两相忘也。

相忘第八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独照解

世之万种形象,善恶两途,凭我一心自察。一切行为,无不光明正大,些无渣滓,全在性分中之一点灵光。浩浩荡荡,行露其间,此独照之灵虚也。功虽能臻此,犹恐不能人我两忘,若能炼至双泯地位,则无重关之间隔矣。

独照第九

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

双泯解

人我两忘,道之无闻无见,儒之无臭无声,即是道也。人之有生,因有尔我。既有尔我,即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所以沦没于生死。今能修其至性。性中本无尔我,有何执著,岂不虚虚明明,一点之真性。归于双泯之极地耶。

双泯第十

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三、藏传佛教噶举教派的《牧象图》

近年在台湾出版的《正法眼》(四)一书中,有一幅《牧象图》(原图未标名),与普明禅师的《牧牛图》相似。《正法眼》是贡噶精舍编辑的,由贡噶老人主持。贡噶老人即申书文,是抗战时有名的“红衣女侠”,她不仅是清末端亲王的孙女,也是抗日民族英雄,自组游击队抵抗外侮。1939年入川进重庆北碚汉藏教院学习,次入康区学习藏传佛教,是贡噶老佛爷的传法弟子之一。她博学多闻,曾在贡噶雪山闭关禅修,为藏传佛教噶举教派(白教)的正统传人。在她主持编辑出版的书籍中出现这样一幅《牧象图》,引起了佛教学者弘学老师的注意。因为弘学老师与噶举教派和格鲁教派有殊胜的法缘,他以前见过藏传佛教有这类的唐卡。同时,藏传佛教的修持法门与汉地禅宗的修持法门不太一致。弘学认为《正法眼》中这幅未标画名的《牧象图》,虽未署作者名及创作的年代,但可以断定是现代的作品。但从十一幅图组成的画面来分析,一猴牵一象,有喇嘛在后驱赶,全黑的猴与象,由头至尾逐渐变为全白。这显然是受到普明禅师《十牛图》的影响。这幅组图在《正法眼》中出现,可以说体现出噶举教派独特的“大手印”修法次第,同时显示了藏传佛教的特色。

《牧象图》中象由猴牵,喻“心象”被猴的顽性所执,“心象”是本觉,猴的顽性是迷障。人须驱赶象与猴。

《牧象图》共十一图,前八图与《牧牛图》相似,第七图黑猴全部变白了,象只有脚蹄上还留有少许。第八图就没有白猴了,喻心象不再被猴牵执了,人的迷障没有了,象也全白了。所不同者,是从第三图起,象背的后部有一似兔(或者似鼠)的小动物的头出现,到第四图露出了半身,第五图露出了大半身,第六图就没有了。这形象是譬喻大手印行从专一瑜伽进入离戏瑜伽修行阶段,破除“一切皆为虚幻”的执著。

噶举教派大手印之地道,道谓五道,地为十地。专一、离戏、一味、无修四瑜伽各三个阶段,即上中下三品,共十二个阶段即十二品。专一瑜伽上中下三品,属资粮、加行二道;离戏上中下三品,属见道初地至七地;一味瑜伽上中下三品,属修道八地至九地;无修瑜伽上中下三品属十地,乃至十三地之后方至究竟道之最上无修瑜伽,即四身佛之最圆满果位。但贡噶老佛爷则开示专一瑜伽为初地至三地,为《牧象图》之1—3图;离戏瑜伽为四地至七地,为《牧象图》之4—7图;一味瑜伽为八地至十地,为《牧象图》之8—10图。因八地为不退地,故只有喇嘛和白象,没有迷障的猴了,“一切皆为虑幻”的小动物在第6图中也没了。无修瑜伽为十一地至十三地菩萨。菩萨中唯观音菩萨为十三地,其余菩萨则在十三地以下,佛为十三地半,已称佛不称菩萨了。平常所言修行,最高就止于十地,谓等觉菩萨,所以《牧象图》上,喇嘛已骑上了白象。这八图是无修瑜伽的起点,所以喇嘛不仅骑在白象上,而且是掉头而行的。

《牧象图》体现出贡噶老佛爷的教示,老佛爷示寂于1956年。可以说贡噶精舍的大德所制作的《牧象图》是藏传佛教噶举教派大手印修行次第的展示,也是汉藏佛教相互借鉴,相互圆融的体现。因此,《牧象图》的出现是汉藏佛教交流的一个可喜成果。

同类推荐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简明伊斯兰教法

    简明伊斯兰教法

    教法学家艾布·侯赛因·古德拉瓦的《古杜尔教法摘要》,是伊斯兰教逊尼派艾布·哈尼法法学学派广为流传的一部权威著作,是一本涵盖了其他教法典籍没有囊括的教法问题专著,但对初学者颇有难度,本书作者穆罕默德·阿希格·艾勒哈·拜尔纳以问答形式著就了《简明伊斯兰教法》,内容包括清洁篇、礼拜篇、天课篇、斋戒篇、朝觐篇,并附加了献牲篇,从而使伊斯兰教宗教功修部分独立成书。作者不仅局限于以问答形式囊括教法的所有问题,而且在《古杜尔教法摘要》基础上,引证同时代教法典籍,增补了新的内容。本书在伊斯兰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热门推荐
  • 人间四月芳菲尽

    人间四月芳菲尽

    之后她四海漂泊,住着狭隘的茅草屋,风雨不避。日日清茶淡饭,时时望着远方,默默流泪。没有几年,她已沧桑地不似人形。但她的心底,仍没有一丝一毫忘却过去那场梦。远在邙山修炼的青柏,亦日日夜夜和她做着同样的梦。他抄了半载经书,念了一年佛理,仍旧被旧梦纠缠,被自己曾亲手埋下的一道道线纠缠,至此他也才敢承认,自己也从未忘却过那个女子,那个英豪不羁的巾帼女子。还有那场宿醉方休的约定。
  • 特种战士

    特种战士

    刘文辉这个人和他的名字极为不相符。文辉的意思是在文这方面超越所有人。但是刘文辉打小就匪,好不容易从父亲的暴打中逃到了部队。还没待一年,就被装进了闷罐车,从繁花似锦的中原,远赴千里来到大西南的原始森林。刘文辉终于明白自己属于那里。
  •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是一本抒情的散文和随笔作品集,共7部分,分别是:淡泊,岁月静好;心灵独舞;阳光,温暖时光;榕树,亲情相融;沉思,感悟生命;奏响,生命强;素美,馨香几缕。
  • 甜吻娇妻99次

    甜吻娇妻99次

    他是个来自梦的男人。他,他是谁呢?在安小静累的很想进入梦乡熟睡时候,恍恍惚惚的好事带着魔力,要引诱出她内心最深处的秘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谁的眼里有亿万个太阳

    谁的眼里有亿万个太阳

    宿醉醒来,家中无人,天空灰暗。说天空灰暗,并非表达心情,不过是陈述客观事实。我根本没有心情,更谈不上好坏,起床照例喝一杯咖啡,上火而裂开的嘴唇被黑糊糊的液体蜇疼,索性咕咚完,坐到餐桌旁,瞪着昨天剩的西红柿炒豆角,开始发呆。最近总是没来由地想念舅舅,时光变迁,他在想象中被无限放大,我决定去找他。用WORD写了一句话:“妈:我去找我舅舅,有人说在南方见过他。”打印出来贴在冰箱门上,初号字,牛头大,加粗描黑。
  • 重生正道栋梁

    重生正道栋梁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练气宗师江玄偶然得到正魔两道无上秘法,本可解决自身功法留下的隐患却在关键时刻遭人暗算,人死灯灭,重生少年后江玄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秘法是真,设局杀人也是真,只是背后的阴谋者没有想到的是,江玄不仅得到了秘法,还带着它重新回到了江玄初次练气之时。
  • 成功好性格

    成功好性格

    魅力,就是在禀赋、知识和阅历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的素质,通过与他人在身体上、情感上以及理智上的交流而表现出来的影响力。魅力,将以迷人的风采和神奇的魔力帮助你征服人心。在人的个性中有些东西是摄影师无法捕捉,画家无法描绘,雕刻家也无法塑造的。“个性”是一种微妙之物,人人都能亲身感受它,但是却没有能够刻画它,没有作家可以在传记里记录它。尽管如此,它却和人生的成功紧紧相连,起着极大的作用。
  • 久爱

    久爱

    他深陷暧昧却从未被爱缠身,等爱七年之久,是否能开花结果,如果不能,平凡人会为谁圆梦,走上成功的巅峰。
  • 张文端公诗选

    张文端公诗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