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600000016

第16章 大乘佛教的定学(1)

(第一节 念佛禅与实相禅)

小乘之定学是以成就阿罗汉、解脱业报轮回为目的而修之禅法。密宗在《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说:“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小乘经佛教的定学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认为只有静坐能集中心思,防止散乱。大乘佛教扩大了禅定的意义,认为禅定不拘于动静,甚至散心也能发挥定力,影响行为。大乘佛教禅定的具体方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念佛禅和实相禅。

念佛禅

念佛,即在心里称法身佛(理念上之佛),观想其具体存在之佛相,或佛陀之功德,乃至口中称念佛之名号,皆称为念佛,乃一般修行佛道之基本行法之一。在印度早期的僧团,就盛行六念法及八念法,其第一念均为念佛。念,即内心存忆。据《大智度论》卷二十一载,佛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为恶魔作种种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故如来为说八念法,则恐怖除。这八念法第一念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难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心,念念同不舍,怖障即除。

于《阿含经》中,念佛为三念、六念、八念、十念之一。念佛即对释迦牟尼佛表示皈敬、礼拜、赞叹、忆念之意,由念佛之功德,能使贪、嗔、痴不起,所生于天上,得入涅槃。《华严经》等大乘经典,以此为入佛道之初门。以念佛摄心入定,称念佛三昧、观佛三昧、般舟三昧(佛立三昧),念佛禅是由大、小、密诸乘佛教禅法中最重要的一门。其中,理法念佛,称为法身念佛;于心思上浮现佛之功德及佛相,称为观想念佛;而口称佛名,则称为称名念佛。小乘之人念佛,偏重于思念释迦牟尼佛,谓佛陀生来容貌神异,不同凡俗,其显著特征有三十二个,称为“三十二相”;其微细隐密难见之处,有八十个,称为“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大乘佛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故所念之佛亦为无数众多,常见者有念阿佛、药师佛、弥勒佛、大日如来等。通常,念佛之对象,以阿弥陀佛为代表,故一提及念佛,一般皆以为念阿弥陀佛,是立刻浮现佛之功德及相好。

据《般若三昧经》、《大阿弥陀佛经》卷下、《旧华严经》卷七《贤首品》等,皆立有念佛三昧法,即:一心系念一佛之名号,且观想佛之三十二相好光明,及其于众中说法,如此念念相续不断,则能于定中见佛,亦得以往生佛国。如净土宗以念阿弥陀佛为修行之法门,若行人愿往生佛国而至诚持念佛号,则于命终时,即能往生阿弥陀佛国(极乐世界),称为念佛往生。又阿弥陀佛之本愿,系使念佛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故信解其本愿之念佛,称为本愿念佛;此乃由佛之智慧而起,故又称智慧念佛。日本净土真宗常引智慧念佛之说,又谓末法浊世之众生根机劣钝,不堪义解。持戒或观行等,仅信称念弥陀名号以往生,此称愚钝念佛。至于不参加其他行法,专心称名愿生净土者,称为专修念佛。若以自己精勤称名,则称自力念佛;反之,若以阿弥陀佛赐以之信心,自然促其念佛者,则称他力念佛。称名念佛与观想念佛并行者,称为事理双修念佛。念佛的方法很多,归来起来,不出下列四种:

1.持名念佛。谓专心持念佛之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作为恒定功课。如果岁时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染。如《文殊般若经》所说:“有一行三昧,修是三昧者,速得佛菩提。欲入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坐正向,能专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念中能见去来现在诸佛,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与一切功德无二,如是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虽阿难总持多闻辩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是持名念佛。

2.观像念佛。谓观佛像,口称佛名,则心不散乱,本性佛从而显现,如是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染。如《大宝积经》说:“佛本因中,为大精进菩萨,因见比丘画佛形象,发心出家,持画像,入山观察,观此画像,不异如来,成就五通,得普光三昧,见十方佛。”是为观像念佛。

3.观想念佛。谓观想佛之妙相庄严,相好圆满,观想熟纯,则三昧现前。此中有二:①观一相,于三十二相中随观一相,皆减重罪。如《观佛三昧海经》云:“佛为父王所白毫观,右旋宛转,犹如秋月,十棱成就,内外通明,如白玻璃筒,亦如暗夜中明星,观成不成,皆灭九十仍那由他恒河沙微尘劫生死重罪,常蒙摄受。②观全身。如《坐禅三昧经》说:“若求佛道入禅,先当系心念佛生身,不念余法,但念佛身,处心虚室,如大海清时,有金山王,相好圆满,出无量清净光明,于此虚空青色中。常念佛身,便得十方三世诸佛,悉在目前,若心余缘,还令摄住,除无量劫罪。”

4.实相念佛。亦名法身念佛、觉性念佛。谓观自身及一切法之真实相,乃无形无相,犹如虚空,而心及众生本来平等。如是之念即是真念,念念相续,则三昧现前。如《文殊般若经》云:“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观自身实相,观佛亦然。”《大智度论》亦云:“不以色身及相好念,以佛身无所有故,以无忆故,是为念佛。”又如《占察经》云:“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念一佛时,即是一切佛。”是为实像念佛。

上述四种念佛的方法,实可分为因行、果行二类念佛三昧。因行念佛三昧,指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二者皆为观想念佛,此是将观像、观想、实相等三种念佛合在了一起;反之,一心称念佛名,即为称名念佛。果行念佛三昧之由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因行念佛三昧为“修”,果成念佛三昧为“发得”。《观无量寿经》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故名念佛三昧。”念佛之本意在忆念、追想,由内在之思忆表现于外者即称为念,称念配合深入之观想,于醒、梦、定等之际,皆念念不离佛,此亦称般舟三昧。《文殊般若经》称以专精修念佛一行,称为一行三昧;《华首经》称以专修念佛之相好,称为一相三昧。

在梵文本《阿弥陀佛经》中,念佛、念法、念僧之“念佛”,其最初之原语为buddham、anagika·ra,后则演变为buddnānusmr·ti。前者为“作意”起心之意,后者为“忆念(意念)之意。而执持名号之原语为manasikāra,净土宗将其解为“称名”,然由原语实难见出此意。念佛禅传至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对于念佛之种种分类亦繁多,兹择要将我国诸师对念佛之分类介绍如下:

1.怀感之《释净土群疑论》卷七,举出有相、无相二种念佛三昧,明示欲得无相念佛三昧者,应念法身;而欲得有相念佛三昧者,则念报身、化身佛。

2.智者之《五方便念佛门》,则举出五种念佛法门,其次第如下:(1)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指行者于念佛时,则必生起愿生净土之心。(2)观想灭罪念佛三昧门,即一心观想佛之相好光明,以此光明照触一切罪障,令其悉皆消灭。(3)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指所观之佛,乃从自心而起、别无境界。(4)心境俱离念佛三门,指观想之心,亦无自相可得。(5)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行者趣深寂定,放舍一切心意,意识,蒙十方诸佛之加被,于此,则智门兴起,任运无碍,成就圆满功德。

3.澄观之《华严经疏》卷五十六,亦举出五种念佛法门,即:缘境念佛门、摄境唯心念佛门、心境俱泯念佛门、心境无碍念佛门、重重无碍念佛门。

4.宗密之《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卷四,则举出四种念佛法门;即:(1)称名念,专门称念佛名。(2)观像念,观念塑画等之佛像。(3)观想念,观想佛之相好。(4)实相念,观自身及一切法之真实相。

5.飞锡之《念佛三昧宝王论》举出三世佛通念法,即:念现在佛,专注一境而圆通三世。念过去佛,知佛与众生乃迷悟之别,然二者之因果相同,无有二致。念未来佛,生起一切众生平等而皆为未来诸佛之心。

此外,据传灯之《大佛顶首楞严经圆通疏》卷五、智旭之《蕅益宗论》卷七等所举,将念佛分为念他佛、念自佛、自他俱念三种。(1)念他佛,即如念阿弥陀佛功德庄严之境,或念其身之相好,或念其法门、实相等,称为念他佛。此系卢山慧远诸师所修之法门。(2)念自佛,即观现前一念介尔之心,无体无性,离过绝非,具足百界种种性相,与三世诸佛平等无二,若观至历历分明而一心不乱,则三昧功成,豁然破除无明之障,而顿入明心见性之境。此系禅宗、天台宗等诸师所修之法门。(3)自他俱念,即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了知众生乃诸佛心内之诸佛心内之众生,而诸佛即是众生心内之诸佛,二者感应道交,自他不隔。此系永明延寿、楚石梵琦等诸师所修之法。

念佛禅自印度传至我国,由我国再传日本,日僧源信之《往生要集》卷下,将念佛分为寻常、别时、临终三种。寻常念佛,系指日常之念佛;别时念佛,系指于特定时间、场所之念佛;临终念佛,则指命临终之时,等待佛来迊之念佛。其中,寻常念佛又可分为定业、散业、有相业、无相业等四种。念佛禅在我国,发展到了极致,与其他的佛教定学修持法门相结合,而有摄心念佛、数息念佛、参究念佛、看话念佛、释迦念佛、观音念佛、药师念佛、弥勒念佛等多种念佛法门。总之、念佛禅之真义,在由口念佛而进入心念佛,念念不忘,亦即此“念”是佛,则念念成佛。

实相禅

实相,梵语dharmata,bhu·ta-tathata。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理法、不变之理、真如、法性等。此系佛陀觉悟之内容,意即本然之真实,举凡一如。实性、实际、真性、涅槃、无为、无相等,皆为实相之异名。以世俗认识一切现象均为假相,唯有摆脱世俗认识才能显示诸法常住不变之真实状,故称实相。据南本《大涅槃经》卷三十六、《大智度论》卷三十二之意,一切诸法之各别相(如地之坚相、水之湿相、火之热相)皆为虚妄,一一皆可破坏;相对于此,无漏智所证之实相则离虚妄之诸相而平等一如,在妄情之中,实相皆不可得。

在鸠摩罗叶之翻译中,实相亦包含“空”之义,龙树以来强调为佛教真谛之内容。实相即是指事物的本相,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认为实相就是空。所谓实相禅就是把禅法和空观联系起来,也就是在禅观中既要看到一切事的空性,又要看到事物的作用,两者不可偏废,这是把禅法作为悟证大乘般若理论的方法。而在具体的修行实践中,实相禅一般是指空、无相、无作之三昧。

1.空三昧,即以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相应之三昧。观诸法为因缘所生,我、我所二者皆空。

2.无相三昧,即一切诸法皆无想念,亦不可见,与灭谛之灭、静、妙、离四行相相应之三昧。涅槃离色、声、香、味、触五法、男女相,及三有为相之十相,故称无相。

3.无愿三昧,对一切诸法无所愿求,为与苦谛之苦、无常二行相,集谛之因、集、生、缘四行相相应之三昧。非常、苦、因等可厌患,故道如船筏,必应舍之;能缘彼定故,得无愿之名。

实相禅亦被称为真如三昧,是真如相契合的定境,为大乘佛教一切禅定的根本,尤为如来藏系的经论所提倡。真如三昧观所修的对象是真如,与实相同义,指宇宙万类普遍共具,不动不变的本性,本来面目。大乘佛教诸宗派的经论撰述,都说真如离言超验,非任何概念所能诠表,非任何心所法所能相应,只有“离念”而“达言语道断,心行灭处”。也就是说,离任何概念及心理活动,方可“自内证”。自内证是指心与真如契合无间,所谓“智与真如平等”。而这种体验,非属常人之心理活动和知识范围,它超越了哲学、科学,故佛陀说:“不可说,不可说!”

真如既离言超验,真如三昧的观修,当然就不能系心于任何感觉、概念范围的境相,不念一切,亦不存“不念一切”之念。《大乘起信论》对真如三昧的修习方法说:“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不依意,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一切诸想,随念皆除,亦遣除想(指“遣除一切”之念)。以一切法本来无相,念念不生,念念不灭。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弛散,即当摄来,住于正念。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可得。”如此久久修习,便能入“住心”,心“渐渐猛利,随顺得入真如三昧”。从而契真如,知“法界一相”,由此而进入“一行三昧”。这大约是宗密大师的观点,入此三昧者,必可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原无烦恼,本自具足无漏智性,此心即佛无异。然其他经论所说一行三昧并未视同真如三昧。如子璿之《起信论笔削记》遂谓,真如三昧之名约境而立者,一行三昧之名则自其所行之法而立者。

(第二节 六妙法门与金刚诵数息法)

六妙法门称六妙门,为天台宗所立。妙,指涅槃;入于涅槃之法门有六,故称六妙门。其实是特指六种禅观。金刚诵是无上瑜伽行者练气、脉、明点的主要方法,将观息、诵咒、观想及观修豚轮结合之一。金刚诵分起分、正分,先从起分修起。金刚诵的起分又被称为“金刚诵数息法”,是无上瑜伽的六妙法门,分为数、随、止、观、还、净六步,与天台宗之六妙法门完全相同,只是所引用的经典不同。这里,将二者合并在一起介绍。

六妙六法“金刚诵”开始时的重要功夫是调息,因为息不调和,心便不能安定,所以调息的“息”字很重要,息有五种相状:

风相:凡气出入有声的叫做风相。

喘相:出入气虽然无声,但结滞而不通顺的叫做喘相。

气相:出入气虽无声也不结滞,但不能静细的叫做气相。

息相:也称为调和相,出入气既无声,也不结滞,也不粗浮,在极静细的时候,也不觉鼻息出入,气息若存若无,这才是真正的调和相。

如来相:凡是息想修到最高境界就是如来相。

行者初习,若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则定。金刚诵和六妙法门修习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息的功夫,去掉前三种不调和的风、喘、气相而达到调和相,金刚诵的成功就是如来相。“如来”二字,绝非空谈空想,著幻贡高我慢,正如《金刚经》上所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去处,故名如来”,是来去自如相。惟行者进入守息境界,乃有待渐次修习而得之。

凡是平时上座练习静细的呼吸,而且有了一定的基础,心念安定的行者,一入座,气息便能调和,而自己也不觉得有呼息吸息一回事,这样就不需要再着意去调。否则的话,反而使心不安定,因为心念安定不动,气息便自然调和,藏传佛教的行者四不共加行未能圆满,难以进入下一步(如专一瑜伽)的修持,每每有心意烦乱,息不调和的情况。因此,必须按照金刚诵的起分的数、随、止、观、还、净六个步骤循序渐进,而所获得功德非浅。修持金刚诵不是练气功,切忌以意导气,千万不要在色身上做所谓的功夫。外道及气功者多以意导气,假想气奔驰于色身,甚至左右两脉。应当知道色身既未通达,气何以导?既然已经通达,气定时运行于色身,又何必导气?若行者追求身心两用或者开发奇异功能,将永无超脱时日。“欲摘骊龙领下珠,须将心念撇无余,突地忽然珠光现,始信当前既是渠”。

一、数息

同类推荐
  • 世俗之乐是骗局:中观大师谈人性

    世俗之乐是骗局:中观大师谈人性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佛海中的摆渡

    佛海中的摆渡

    我们经常听到或读到,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可以改变周遭的一切。从客观上来说,外在的一切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是原来的自己,因为心灵的修行改变了我们的观点及看法,所以一旦心灵产生了变化,世界的一切也随之改变。可以那么说,世上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性,心灵的修为是至高无上的。佛陀教诲的奥妙就在这里,一切都在改变。
  •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作者用简洁思辨的文字,给我们以启示,协助我们转化心性。指出生活中人们的痛苦烦恼的根源。通过开启心智,让困惑的自己获得自由,找回内心本来清净的自己。快乐不是一蹴而就,获得快乐自由需要降伏内心。通过重拾人伦道德,先做个善良的人,之后成办利他。放空自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重新发现自己的生命之光。慈善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善意行为,慈善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是温暖快乐的源泉。
  • 伊斯兰教生活禁忌百问

    伊斯兰教生活禁忌百问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禁忌和戒律经常被当作负面的因素来对待。但是据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观察,禁忌和戒律在人类社会中,实际上发挥着一种集聚个人能量为社会能量,将人类从“自然状态”推向“文明状态”的关键因素。本书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禁忌学的通用原理以及伊斯兰教在确定禁忌时的原则,对100个伊斯兰教生活禁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有助于人们了解伊斯兰教本源的基本面貌,揭开历史蒙在伊斯兰教身上的神秘面纱。
热门推荐
  • 老婆,谁说你是我妹!

    老婆,谁说你是我妹!

    【伪兄妹恋】+【非小白】+【喜欢的请收藏】人前,他是省委副书记,人后,他是商业界的精英,外加黑道首领!可是,在当红影星梁冰冰面前,他只是她戴着面具的经济人兼助理!然而无人知道,他们还有层兄妹关系!ˇˇˇˇˇ强力推荐新文ˇˇˇˇˇ《暧昧de爱》精彩片段:冰冰:“凉一笑,如果还有下辈子,我一定要当个男人,一个你心爱的男人!”一笑:“不用了,我现在就可以证明,我爱的是女人!”冰冰:“是吗?”一笑:“试试不就知道了?”冰冰:“干嘛,别摸我,还没关灯啦,不要在这里啦,去卧室啦……”一笑:“这是你自找的!”她为了他,红着脸,脱光衣服挑逗,没事就学习电影里的技巧,换来她“小色女”的称号!结果,某人躺在床上五分钟后,冒出一句喷血地“好累啊!我明天还要拍戏呢!”拜托,一直在运动的是他!!“可是,我还是好饿。要不,以后我们自己拍戏卖!我当导演兼男主,女二号给你!”凉一笑说着还无耻地摸摸干瘪的肚子。“为什么我是女二号,我要做女一号!”某人一个翻身,将凉一笑压在身下。“你要当女一号也行,先来个潜规则,伺候伺候我这个导演!”强力推荐新文《暧昧de爱》推荐好友的《书记夫人》
  • 圣痕:源

    圣痕:源

    白迦做为神谕者的天选之人,在位面融合所带来的末世危机下,拳打西方联邦,脚踏异世灵族,降蛮夷,战灵王,不服者皆唱征服,傲视群雄怒问:还有谁!书群:252355172
  • 盛世清嬴

    盛世清嬴

    不浮躁,不华丽,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而已。
  • 青少年全程营养百科

    青少年全程营养百科

    青少年正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之中,他们大量地消耗着同时也在大量地补充着各种能量和营养,以建造自己日趋完善的体格。为了帮助青少年及广大家长朋友们了解并正确掌握有关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知识,编者特别委请营养学界的专业人士编撰了此书。本书分别从营养知识初了解、健康饮食计划、成长的烦恼、营养与压力、青少年常见饮食问题五个方面阐述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告诉读者如何通过最佳的方式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体魄、时刻充满活力。为了方便广大家长给孩子营养配餐、便于计算孩子的营养是否充足及评价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达标,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来补充所需营养,达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目的。
  • 西山政训

    西山政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足球最强狂锋

    足球最强狂锋

    梅西是不可一世的足球天才,而足球巨星需要的是99%的天赋外加99%的汗水,剩下的2%是用来骄傲的。中国就出了个堪比梅西的天才张小宝!
  • 云倦彼相思

    云倦彼相思

    一场车祸意外穿越,刚穿越就被人逼掉悬崖…谁家穿越有我倒霉?她是耿直正爽,灵动活泼的少女舒倦,却因一场阴谋诡计,自此内心封闭,成了沉默寡言,步步为营的心机女落霜。他是意气风发,南冥手握生死掌权的王,因遇见她,放下一切,只搏夫人一笑。他是北国,对外心狠手辣,唯独对她一往情深的的男人,终究却错付了真心?谁是谁的谁?花有重开的时候,人有重逢的时候吗?
  • 怎及一身大红袍

    怎及一身大红袍

    纵横捭阖终有尽,怎及一身大红袍。乌成白,当真无成败。
  • 海贼之风暴主宰

    海贼之风暴主宰

    林羽意外穿越到海贼世界,成为阿拉巴斯坦的王子,薇薇的哥哥。阿拉巴斯坦沙鳄鱼的老巢,一道剑光从天而降,直接把整个大本营分成了两半。“哟,沙鳄鱼,听说你要对阿拉巴斯坦做点什么,来来来我们好好谈一下。”废墟前林羽拦下了正要逃跑的克洛克达尔。
  • 花都至尊奶爸

    花都至尊奶爸

    六万年前,萧廷吞噬异果,一跃成为至尊圣者。六万年后,他从宇宙归来,却发现地球只过去了五年。什么?我不是天生绝育了么?怎么会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冷静点!看着眼前这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萧廷彻底懵圈了!……至尊归来,从奶爸做起!我萧廷立志要当个绝世无双的妻管严,兼宠娃狂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