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0600000001

第1章 序言:幼年的心理创伤,支配人们的一生

遭父母弃之不顾的恐惧

孩子心中怀着各种恐惧,其中一种就是害怕被父母遗弃。对孩子来说,这是相当不得了的。这样的惧怕之心会使得孩子违背本性,更给往后的人生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彻底支配着这个人。

幼年时期曾经有过如此恐惧的孩子,即使长大成人也不容易摆脱阴影。举例来说,这类人总是不断揣测他人心思,想方设法让对方把注意力停留在自己身上,或者总是替对方当牛做马。

这样的人就算拼了老命,还是会陷入不安、忧烦无限的泥沼里。到后来,他们时时刻刻都得绷紧神经,原本应该办得到的事也变得无能为力,无法发挥出自己原有的能力。

遭到遗弃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他们老是紧张兮兮地怕被抛弃,这样的情绪让他们全身紧绷。当面对一个全新环境时,这类人不会尝试发掘自己的可能性,反而对新环境充满担忧。

重压在心灵深处的恐惧在幼年时期相对严重,因为对孩子来说,是可能真的会遭到抛弃。无论事实上真的被抛弃与否,关键是孩子本身感受就是如此。

父母可以辩称自己抓狂的行为是一时情绪反应,不过孩子却无法这样理解。怀抱着“恐怕遭到遗弃”这种想法的孩子,心理随时处在不安定的状态,总是跟有朝一日会被抛弃的不安感对战。人的内心越是不安,越是牢牢抓住对方不放。

越是这样的人,对于对方的言谈举止就越敏感。对方单纯的一句话或小动作,都会令他怀疑自己是否被讨厌。不安与恐惧越是强烈,越容易把对方的言行认定是对自己不利的,并感到自卑。

怀着自卑感的人,之所以会过度在意自己的弱点,不安的情绪是其根源。当内心背负着可能遭到抛弃的不安,对方的无心之言都会被他解释成针对自己弱点的责难。一旦与对方发生些许摩擦,他会立刻与自己的缺点联结,害怕自己可能会被抛弃,内心局促。相对地,成长过程中没有遭遇到可能被抛弃、没有这些不安的人则内心强大,什么都不畏惧。

我个人的笔记本里,记录了一些关于孩子恐惧的文字,篇幅多达230页。可惜这些内容的出处都不太确定,因为这些是我为了加强印象所记录下来的,例如以下这段。

因此,能够很幸运地生于一般的良善之家,在相爱的双亲身边成长,这种人非常清楚谁是可以给予自己支持、安慰与保护的人,也知道在哪里发现这样的人……这样的经验让他确信,当自己陷入困境时,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有一双值得信任的手援助自己,这种深信几乎接近潜意识。

顺带一提,据说《圣经》里最常出现的金句就是:“不要恐惧。”

无法信赖自己,并轻视自身的苦楚

恐惧是一大心理课题,世上有些人能够解决这道难题,也有人终其一生仍无法摆脱。能够无所畏惧地表现自己的人,便能体会到活着的快乐;与人面对面也敢呈现自我的人,心底会涌出一股强而有力的力量。

相对地,一个害怕遭人抛弃者无法打心底信赖自己,因此会不知不觉地绷紧全身肌肉。

我会在后面文章提到,父母流露出不悦的态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拒绝”信号。我的父亲老是板着脸,在我心中深深烙印下恐惧,害怕随时可能被抛弃。心怀畏怯,也等于无法信任对方。一个无法相信他人者,其实也无法信任自己。

“信任自己”与“信任对方”是同时发生的。当一个人不相信对方的好意,就算对方是信任自己的,但他心中仍时时担忧对方会变心。

无法信任对方,也表示内心充满自卑,仿佛在对自己说:像我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被信赖。然而,一个能信任自己的人,从内心就能感受到力量,也能自信地与他人互动,不会感到畏惧。

在恐惧的笼罩下,人的心智会被削弱,遇到拒绝便会受伤,而为了逃避伤害,他的心灵采取被动的姿态。这样的人同时也会丧失驱动对方的能力。

其实,迎合、怀柔、阿谀谄媚等并不是驱动对方的行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

这本书主要讨论原生家庭的问题,同时希望通过这些讨论与大家一起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潜力。如果忽视自己幼年时期留下的心灵创伤,一定会觉得生命空虚且没有意义,被自卑感纠缠不清,就因为心灵创伤会支配一辈子。

我也曾为此忧烦不已。有些人小时候深信当个“乖孩子”是幸福的条件,所以不断违背本性。为了这样的人们,我将在本书跟大家一起思考:对人而言,什么才是最佳的生活方式?

同类推荐
  • 沟通要懂心理学

    沟通要懂心理学

    本书用简练、通俗的语言为你介绍了生活中人们在互动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微妙心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内容涉及到了生活中各种场景,全面实用。本书可以帮助你在任何场合中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众心理研究》是一本杰出的心理学名著,颠覆了通常对群体的认识,《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勒庞以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深入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及其成因,为众多常见而令人称奇的社会现象及群体行为开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即群体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繁荣,但群体心理与行为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预料的灾难。
  • 如何宠爱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如何宠爱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李娟编著的这本《如何宠爱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分为自我篇、爱情篇、婚姻篇、职场篇和育儿篇,涵盖了自我调适、人际交往、教育子女等多个方面,在介绍心理学知识的同时还引用了诸多实例,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生活样本,从《如何宠爱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中,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体会到心理学知识如何巧妙地应用于生活中,由此更轻松地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宠爱自己的心。
  • 关系黑洞

    关系黑洞

    本书传达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不安全感是一切关系冲突的始作俑者,搞定了不安全感,我们才能真正地掌控所有关系!本书围绕我们最关心的关系问题,站在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大量的解决方法:1 正视家庭关系:让父母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让我们学会,怎样和父母相处。2 理解亲密关系:摆脱相爱相杀的困境,让恋人之间不再争吵,不再彼此误解、怀疑。3 搞定人际关系:懂得洞察人际关系,让你在与任何人的相处时,都更加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本书通过大量案例,来描述这些关系问题。这些案例,我们所有人都曾经遇到过,或者正在经历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墨菲法则

    墨菲法则

    本书从立身处世的角度出发,对墨菲法则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包括原理、意义及解决的办法,作者将跟随它所揭示的道理进入到事实真相的内部,并反过来为读者服务,争取降低坏消息到来的概率。
热门推荐
  • 爱尔兰之旅

    爱尔兰之旅

    《爱尔兰之旅》是海因里希·伯尔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包含十八篇文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伯尔多次游历爱尔兰,本书是此间心灵闪光时刻的精妙记录,描写了动人的爱尔兰风情,神秘的凯尔特文化,以及爱尔兰大地上的众生相,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富同情心的散文杰作”。作者伯尔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战后德国最重要、最多产的作家之一。该书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富同情心的散文杰作”。
  • 香水诱惑

    香水诱惑

    曾经人说过:香水应该是一种与你如影随行,不经忘却却无时不在,而不是一种毫无生命力、标签般的香水味。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味道,它是吸引猎物最高端的秘密武器。
  • 极度之旅

    极度之旅

    一个意外穿越到神秘世界的黑客,带着一个自己开发的属性芯片,开始了光怪陆离的传奇一生。
  • 我来还你的情

    我来还你的情

    时间兜兜转转,让曲一然遇见江时倾又错过他结果又在不久后的未来再次获得。江时倾第一次注意曲一然,因为她喜欢他,短暂追求没有成功。第二次注意她,是因为自己喜欢她,少年骄傲不肯低头。第三次注意她,是因为上天缘分……
  • 同学会

    同学会

    一本告诉你如何运用同学关系改变命运的长篇现实小说!同学,就是一种关系。
  • 华严经章

    华严经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卫临巅峰

    卫临巅峰

    重回2005年的陆磊终于成为了篮球场上最令人生畏的大魔王,他有天赋,有技术,还有洞悉一切的神秘力量;“姚哥,别听那个秃顶的,增重有什么用?跟着我打死亡五小吧!”
  • 火影世界的幻术大宗师

    火影世界的幻术大宗师

    华夏第一本关于幻术的专著是明代的《神仙戏术》,记载古代幻术二十多种,可惜此书已失传。真正集中国幻术大成者,是清末唐再丰所著的《鹅幻奇书》。一个少年带着《鹅幻奇书》来到了火影世界,只为争夺最强幻术的荣耀!月读、别天神、操控五感、伊邪那支、伊邪那美......九龙取水、白鹤升空、芝麻变鱼、口吐四花、使鬼打门......鞍马明镜微微一笑:“嚯嚯,真正的幻术又岂是这般肤浅?”PS:本文非传统火影同人,不喜勿喷,文明你我,谢谢!
  • 用沟通代替争执

    用沟通代替争执

    这是个沟通的年代,两国的争端,不应该用打仗解决;夫妻有矛盾,不必破口大骂;这次生意不成,下次还可以合作;会议上“水火不容”,可以沟通后“共同改进”……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耐心、有诚心地去沟通,这世界必能和谐,这社会必能进步!本书提出“用沟通代替争执”的理念,就是力图让每一位读者将本书提到的70个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让生活变得和谐,让人生变得快乐!
  • 学校有僵尸

    学校有僵尸

    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夜校,上课时间是晚上七点至晚上十一点。而现在,我们已经下课了,我和安娜背上书包,迎着如牛奶般的月光,踏着放学铃声,慢步走向校门口。想起昨晚安娜的预言,我不由得全身一颤,顿时,毫无逻辑地,思绪的潮水,瞬间将我淹没,关于安娜的种种记忆,也在脑海中激起一层层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