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800000032

第32章 中观学派之实践(3)

(4)炎地,舍离前三地之分别见解,以智慧火烧烦恼薪,因此而悟智慧之本体。即依其觉所起之阿含光,如珠之光炎之位。

(5)难胜地,已得正智,难再超出之位。或谓已得出世间智,依自在之方便力救度难救众生之位。

(6)现前地,听闻般若波罗蜜,而现前生起大智之位。

(7)远行地,又作方便具足地(无相方便地)、有行有开发无相住。即修无相行,心作用远离世间之位。此位往上更无可求之菩提,往下更无被救之众生,因此沉潜于无相寂灭之理,有不能修行之虞,此谓七地沉空之难。此时十方诸佛以七种法劝励精进,再鼓起修行之勇气,以进至第八地;此谓七劝。

(8)不动地,又作色自在地、决定地、无行无开发无相住、寂灭净地。不断生起无相之智慧,绝不为烦恼所动之觉位。

(9)善慧地,又作心自在地、决定行地、无碍住。菩萨以无碍力说法,完成利他行,即智慧之作用自在之觉位。

(10)法云地,又作究竟地、最上住、得大法身、具自在力之觉位。

《菩萨地持经》卷九之十二住中,十地相当于其第三欢喜住乃至第十二最上菩萨住;于同书卷十种性等七地之说,初地相当于第三净心地,第二乃至第七地相当于第四行迹地,第八地相当于第五决定地,第九地相当于第六决定行地,第十地及佛地相当于第七毕竟地。此外,或谓初地相当于见道(通达位),二地以上相当于修道(修习位),或七地及其以前为有功用地,八地以上为无功用地。或初、二、三地为信忍,四、五、六地为顺忍,七、八、九地为无生忍,十地为寂灭忍。或谓前五地为无相修,六、七地为无相修净,八、九地为无相修果,十地为无相修果成。或初地为愿净,二地为戒净,三地为定净,四、五、六地为增上慧,七地以上为上上出生净。如称十地以前之阶位为信地,则十地总称为证地。

又十地之各地有入、住、出三心;入而未安住时为入心,久止其位之盛时为住心,近终入次位时为出心。《成唯识论》卷九谓,此十地依次修习施、戒、忍、精进、静虑、般若、方便善巧、愿、力、智等十波罗蜜(十胜行),依之各除异生性障、邪行障、暗钝障、微细烦恼现行障、于下乘般涅槃障、粗相现行障、细相现行障、无相中作加行障、利他门中不欲行障、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等十重障;各获证遍行真如、最胜真如、胜流真如、无摄受真如、类无别真如、无染净真如、法无别真如、不增减真如、智自在所依真如、业自在等所依真如。依此转烦恼、所知二障,而得菩提、涅槃之果。其中初地至七地之菩萨,有漏心与无漏心相杂混合,故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之分;八地以上之菩萨,唯有无漏心,故为变易生死。

天台宗谓别教、圆教皆各具十地之阶位,然自别教初地之菩萨断一品无明之观点言之,其证智与圆教之初住同等,故谓初地初住证道同圆。因此别教初地以上之菩萨皆能成为圆教之行人,但实际上并无修成者,此谓有教无人。于华严宗,《华严经探玄记》卷九解释十地,谓由根本言之,即属果海不可说之性质者;由觉证之内容言之,有离垢真如;由觉智而言,即有根本、后得、加行等三智;由断烦恼之观点言,系为离开二障;自修行而言,有修愿行乃至受位行;自所修之成就而言,初地修信乐行,二地修戒行,三地修定行,四地以上修慧行;自修行果位而言,有证位与阿含位;自十地寄乘而言,初、二、三地为人天乘,四、五、六、七地为三乘,八地以上为一乘,系寄其位以示行,相当于十波罗蜜;自十地寄报而言,系尽摄于阎浮提王乃至摩醯首罗天王等十王,心念三宝,引导众生。

真言宗亦有十地之说,然于《大日经》中仅举出第八地与第十地,《金刚顶经》亦仅说初地与第十地,故真言宗乃援引《华严》、《仁王》等显教经论而一一论定十地之名目与内容。真言宗之十地可大别为深浅二义,浅略义之十地与前记所述显教十地相同,深秘十地则归结于密教之实义,即强调初地与十地并无高下之别,初地即极果,此因初地能悟极果之故。二地以上则分别显示初地之总德,并对所判别之浅略、深秘二义加以解释。又为表大日如来之果德,故以四佛四亲近之十六大菩萨配以十地。又自本有与修生两面解之,则本有无垢之十地,暗示所有众生本具之菩提心无所限量,故无高下之别;而修生显得之十地系依三密之行来断三妄执而现本有之十地者,故欲至佛果,犹须断一障。

(三)声闻之十地:即声闻修行之阶位,分为十种,即:

(1)受三归地,又作三归行地。即入佛法受行三归之位。

(2)信地,又作随信行地。即外凡资粮位中之钝根者。

(3)信法地,又作随法行地。即资粮位中之利根者。

(4)内凡夫地,又作善凡夫地。即内凡加行四善根之位。

(5)学信戒地,又作学戒地。或指见道以上之信解者。

(6)八人地,又作第八人地。乃见道十五心之位,即须陀洹向。

(7)须陀洹地,即初果地。

(8)斯陀含地,即第二果。

(9)阿那含地,即第三果。

(10)阿罗汉地,即第四果。

(四)辟支佛之十地:又作支佛十地、缘觉十地、独觉十地。即辟支佛修行之阶位,分为十种,即:

(1)昔行具足地,又作众善资地、方便具足地。即于过去之四生百劫等修苦行之位。

(2)自觉甚深十二因缘地,又作自觉深缘起地。即不依师教而自觉十二因缘理之位。

(3)觉了四圣谛地,又作觉四圣谛地。即觉了四圣谛理之位。

(4)甚深利智地,又作胜深利智地。即起深智之位。

(5)八圣道地,又作八圣支道地。即修八正道之位。

(6)觉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又作知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觉了法界等地。即觉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之相之位。

(7)证寂灭地,又作证灭地。即证寂灭涅槃之位。

(8)六通地,又作六通性地、通地。即证得漏尽等六通之位。

(9)彻秘密地,又作入微妙地、彻微密地。即通彻缘起微密之理之位。

(10)习气渐薄地,又作习气薄地。即断习气至渐渐微薄之位。

(五)佛之十地:即佛地之诸德,计有十种,即:

(1)甚深难知广明智德地,又作最胜甚深难识毗富罗光明智作地。

(2)清净身分威严不思议明德地,又作无垢身威庄严不思议光明作地。

(3)善明月幢宝相海藏地,又称作妙光明月幢宝帜海藏地。

(4)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又作净妙金光功德神通智作地。

(5)火轮威藏明德地,又作光明味场威藏照作地。

(6)虚空内清净无垢焰光开相地,又作空中胜净无垢持炬开敷作地。

(7)广胜法界藏明界地,又作胜广法界藏光明起地。

(8)最净普觉智藏能净无垢遍无碍智通地,又作最胜妙净佛智藏光明遍照清净诸障智通地。

(9)无边亿庄严回向能照明地,又作无边庄严俱胝愿毗卢遮那光作地。

(10)毗卢遮那智海藏地,又作智海陪卢遮那地。

《大乘同性经》卷下说:“此地是如来十地名号,诸佛智慧不可具说。善丈夫!佛初地者,一切微细习气除故,复一切法得自在故。第二地者,转法轮故,说深法故。第三地者,说诸声闻戒故,又复显说三乘故。第四地者,说八万四千法门故,又复降伏四种魔故。第五地者,如法降伏诸外道故,又复降伏傲慢及众数故。第六地者,教示无量众生六通中故,又复显现六种大神通故。谓现无边清净佛刹功德庄严,显现无边菩萨大众围绕,显现无边广大佛刹,显现无边佛刹自体,显现无边诸佛刹中从兜率天下托胎乃至法灭,示现无边种种神通。第七地者,为诸菩萨如实说七菩提分无所有故,复无所著故。第八地者,授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四种记故。第九地者,为诸菩萨现善方便故。第十地者,为诸菩萨说一切诸法无所有故,复告令知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大涅槃故。”

以上声闻十地、辟支佛十地、佛十地皆出自《大乘同性经》卷下,三者与菩萨十地,合称为四乘十地。

等觉位: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称为等觉。故位于菩萨修行阶位五十二阶位之第五十一位,于六种性之第五。等觉又称等正觉(意为与正觉相等之觉)、有上士(妙觉佛陀称为无上士,对此,等觉称有上士)、一生补处(意谓次一生成佛)、金刚心(如金刚坚固之心,能摧破烦恼)、鄰极。等觉菩萨成佛之前,在凡夫位时比照真理修行,此谓“入重玄门”。

妙觉位:为大乘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之极,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故亦为佛果之别称。亦称妙觉地,为究极理想境地之表现;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之妙觉位。于此位能断尽一切烦恼,智慧圆妙,觉悟涅槃之理。《天台四教仪》中,说明别、圆二教妙觉位之差异,谓别教之妙觉位坐于莲华藏世界七宝菩提树下大宝华王座,现圆满报身,为钝根菩萨转无量四谛之法论;圆教之妙觉位则以虚空为座,成就清净法身,居于常之光土。

五十位次,十信是外道。凡夫初发心修习的信心,信什么?信佛法僧三宝的功德,信真如法性的真理,要经过十个位次,信心才能成就。十住又名十解,谓理解三宝功德,理解法性真理,而安住其中。十行,指修行。既然理解佛法,必须依理起行,深入实践。十回向为菩萨修行四摄六度法门,同时亦教化众生,所生功德、回向众生及佛道。由住位至回向位这三十心的行者,超脱外凡,名为内凡,称为贤位菩萨。十地,菩萨所有的真实功德,都在这儿,登地之后,都叫圣位,断除三界烦恼,了脱分段生死,以慈悲愿力不住涅槃,常在世间,修六度万行,教化众生。

菩萨成就修行,时间上要三大阿僧祇劫。大约从初发心到初地,为第一阿僧祇劫,从初地到八地为第二阿僧祇劫,从八地到佛果是第三阿僧祇劫。阿僧祇劫译为无数,是佛教形容大数目名称之一。菩萨的修行过程,就是断烦恼证菩提的过程。烦恼即贪嗔痴等诸烦恼,能令人心烦意乱,又能迷惑人心,所以又称为惑或使。无量的烦恼难以备举,但一般五住地惑总摄一切烦恼。即见、思、无明之烦恼,有: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无明住地等五种区别,称之为五住地惑,此系《胜鬘经》所说。因此五种惑为一切烦恼之所依住,又能生烦恼。据《大乘义章》卷五本释之:

1.见一处住地,即身见等三界之见惑,入见道时,并断于一处。

2.欲爱住地,即欲界烦恼中,除见、无明,而著于外之五欲(色、声、香、味、触)之烦恼。

3.色爱住地,即色界之烦恼中,除见、无明,舍外之五欲而著于一己色身之烦恼。

4.有爱住地,即无色界之烦恼中,除见、无明,舍离色贪而爱著己身之烦恼。

5.无明住地,即三界一切之无明。无明为痴暗之心,其体无慧明,是为一切烦恼之根本。前四种烦恼为烦恼障,无明住地是所知障,三乘圣人、阿罗汉、辟支佛,断除了三界内“四住地烦恼”,了脱分段生死,证得偏真涅槃。但没有能断尽“无明住地”之烦恼,包括大乘登地菩萨,也没有能断尽无明住地烦恼,还得受三界外的“变易生死”。

《胜鬘经》说:有漏业为因,四住地烦恼为缘,招感三界内“分段生死”;以无漏业为因,无明住地烦恼为缘,招感三界外为“变易生死”。为了断除五住地烦恼,了脱二种生死,所以要修学佛道。声闻、缘觉虽然出了三界,但并不究竟,证菩提成佛才是究竟。

同类推荐
  • 黄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星云大师十句箴言

    星云大师十句箴言

    《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人世洞明,让人身心善美。《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从10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指明了做人做事的关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值得所有的青年学习和思考;而佛家以出世的眼光处理人世的问题,往往会更高明、更彻底、更到位,值得我们所有人参考和借鉴。
  •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此著为作者的博士论文,以前在上海出版,现在重新修订后再出版。此书主要探讨基督教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学派之一——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是公元二至四世纪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轴心,通过公元325年的尼西亚会议,它深深地影响了整个西方的思想传统。对于欧洲文明来说,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出现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理论是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希腊化时期两希文化结合的典范。在这一著作中,作者力图以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神哲学为基本视域,勾略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概貌和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特点,从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欧洲文明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热门推荐
  • 天初决

    天初决

    前生是个渣渣少年,对人生充满了不甘,因机缘获得重生,却发现自己身份迷离,为了解开身份,从此开启欢乐的传奇人生。
  • 当男神套路男神

    当男神套路男神

    本文1v1耽美正在美梦的琏越被吵醒,身边多了个系统……从此过上了穿越三千小世界,完成任务的日子。what?系统你告诉我,这个男的是谁,为啥总追着我不放,我保证不打死你(才怪)。某男人邪魅一笑“我是谁?要不要我帮你回忆一下……”琏越好看的桃花眼一眨,抬腿便想跑“不用,不用!”某男人手一伸,琏越直直倒在他了怀里“还真是不乖呢!你说,我该拿你怎么办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改,侵权必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暖男校草是丧尸

    暖男校草是丧尸

    末世以后,人类将何去何从?而你,是否会一直在我身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凄凉满地红心草

    凄凉满地红心草

    被父母卖给有钱人,在不断地挣扎中变得强大,却渐渐的发现自己对买主的感情产生了变化,是爱上了,还是依然恨?命运该何去何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大道在前方

    大道在前方

    少年有梦--公天下不公事,平天下不平事。
  • 神祇的遗物

    神祇的遗物

    神,传说中拥有强大力量的生物,古人敬畏神明。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这也让人们件件产生了一个人疑问“神,真的存在吗?”准备浑浑噩噩度完一生的高中生江流,在一次意外当中和世界上最强的男人做了一笔交易。为此,他来到了戴维斯学院,在这里,他将迎来生命的新篇章。探索未知的领域搜寻神祇的遗物,面对种种危险一一克服,他隐藏在心中的疑惑也被解开,终于,他距离心中的真相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