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800000021

第21章 二谛义(2)

我国自从《成实论》与《中论》之讲习开展,有关二谛之论究极为兴盛,三论宗之祖吉藏大师于所著《二谛章》卷下详述古来对于“二谛之体”之十四异说,其中最具代表性者为如下三家说,即:①二谛之体为一,②二谛之体个别,③二谛之体的中道。其次,吉藏于《二谛章》与《大乘玄论》卷一揭示出“于教二谛”与“四重二谛”之说,以赅摄于教二谛即指“于之二谛”(于谛),与“教之二谛”(教谛)。分别言之:①“于”即“所依”之义,系指诸佛说法所依之六尘境界(即现实之世界)。同一六尘境界,凡夫见之,视为实有称为“于俗谛”;圣者灼鉴,知其为空,称为“于真谛”。于谛复又分为本末二种,诸佛未出世以前即存在,诸佛乃依之而宣说教法者,是为“所依于谛”(本);听闻诸佛说法,而众生得以理解者,是为“迷教于谛”(末)。②“教”,即“能依之义”,系指诸佛依六尘境界所说之教法。宣说真实妙有之教,称为“教俗谛”;超越言语思虑而宣说无所得之理者,称为“真教谛”。此外,又有说明毗昙、成实及大乘(二种)之四种二谛,此即“四重二谛”。本节专门讨论我国三论宗关于二谛的论说。

空有二谛

缘起性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说就是真俗二谛。但缘起性空为矛盾的统一原理,真俗二谛是佛法的纲要。真谛,即所说的第一义谛或胜义谛;俗谛,又称世谛或世俗谛。真谛说空,俗谛谈有,因此又叫空有二谛。三论宗认为,解释二谛有两种不同:一是以真谛为理,即诸法皆空的实相之理;以俗谛为教,即世间缘起假名的语言文字。世间的语言可以表达法性真理,如来借此缘起事物说法,以表达真如法性真理,都是从世俗谛法说,所以俗谛是教。二者非空非有是中道,说空说有,空有二谛都是教,叫做言教二谛。仍然是真谛说空,俗谛说有,真空俗有是佛所说,故二谛是教。

《般若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批判自性,建立缘起,所以空有二谛也是无自性的,对空说有,对有说空,所以空有都没有自性,只是相对而言安立的假名。言教二谛的空和有,乍一看名相是对立的,但同时又是统一的。如《心经》里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空。”色空不二就是二者的统一。“色即是空”,指事物是缘起无自性;“空即是色”,指本性空的事物才能随缘生起,性空不碍缘起。因此说有,是不离开空的有,言空是离不开有的空,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空有不二,虽然对立而又是统一的,对立是相对的,统一是绝对的。所以经中说“一切世谛若于如来即是第一义谛”,客观事物就是这样的。具有中观见解的人,看见空有常常是统一的,没有观见解的人,看见空有总是相对应。中观见就是佛菩萨的中道正见,中道正见就是经中所说的般若智慧。如果看见有就认为是实有,说无就以为什么都没有,那就是执空有二边是实的偏见,是生死的根本。现在说的二谛的空有,是相对缘起的空有,相对空而说有,针对有而说空,说空不住空,说有不著有,空有圆通,相即无碍,不同于一般人定性对立的空有。这是我国中观学派三论宗空有二谛的基本内涵。

于教两种二谛

我国中观学派三论宗有二种二谛,就是于谛和教谛。于谛和教谛这两个名词,是三论宗所专有的,在其他各宗派著作中很少见,甚至见不到。三论宗把真俗二谛分为于谛和教谛,并且主张二谛是“教”,这是其特点。

三论宗把真俗二谛分为于谛和教谛,是根据“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是世俗谛,二第一义谛。”青目解释这个偈颂时说:“世俗谛者,一切法性空,而世间颠倒谓有,‘于’世间是‘实’。诸圣贤真知颠倒性故,知一切法性皆空无生,‘于’圣人是第一义谛名为‘实’。”三论宗根据这段长行和这段长行中的二个“于”字而在教谛之前建立了“于二谛”。其于二谛的大意思,诸法实相,非空非有,世间诸法,也非定有定无,本来是不二相的。但是说它是有,“于”世人是实,世人认为是“实”,所以叫做“世谛”;说诸法是空,“于”出世二乘圣人是实,出世圣人认为是“实”,所以叫做“真谛”。诸法实相,既是非实非有,但是对“于”凡圣二种人来说,就成为是“空”、是“有”的两种谛实,这两种谛实,就是空,有二谛,这种二谛,就称之为“于二谛”或者“二于谛”。显而言之,“于”的意思就是指“于”诸法实相上而有凡圣不同的理解,各自认为是实,不合乎诸法自身真实的真实,就叫做“于谛”。

青目解释“于二谛”后接着说:“诸佛依是二谛而为众生说法。”三论宗据此句而建立“教谛”。吉藏的《中论疏》对有关于“教二谛”说:“问:云何是二于谛?云何是教谛?答:所依即是二于谛。以‘于’凡圣皆是‘实’,故称二于谛,亦是于二谛。谓色未曾空、有,于二解是实,故云于二谛。能依即是教谛,诸佛依此二谛为众生说法,皆是诚谛之言,故称为实。”三论宗虽然建立于谛和教谛两种二谛,但其主要的还在说明和主张二谛是“教”,而二于谛只是说明其是两种不究竟、不合中道的两种偏执,都是佛陀说法遣破的对象,教谛是言教的手段。

《大乘玄论》卷一,为了建立二谛是教,提出五点理由:第一,对不二中道是理实,所以说明二谛是言教。因为真理只有一个,不二中道既是理实,二谛是假施设的差别名相,所以是方便言教。又非有非无是中道,为了破除众生执空执有的毛病,而说有说无,这自然是言教。所以说二谛是教。第二,诸佛如来观照缘起的事物,并不一定把他看作是有或者是无,因为缘起的事物并非是实有或者实无,纯粹是以中观实智,直契诸法实相。诸佛了解众生执有执无,不能理解真如法性的真实性;以方便力,说空破有,说有破空,令众生悟入非空非有的真如实相。以说为教,借教显理,所以二谛是教。第三,很多学佛的人,都认为二谛是理,既然是真理,就不能违反,不能动摇,这样便成了定性二见,不能反映缘生事物无常变化无自性的真相,反而障蔽中道实相的启悟。现在要想拔除二见的病根,故说有无都只是方便,有无都不究竟,不应住在有无中,所以说二谛是教。第四,有无是众生多邪见的根本,经论中强调批破有无二见。有和无是两种偏见邪见,如凡夫执有,二乘执无;贪爱多的人执著有,邪见重的人执著无,九十六种道所执都不出有和无。诸佛出世,如果再说有无两种定理,反而增加众生的执著。现在明白地学习有无二谛,就能通达不二正理,所以说二谛是教。第五,学佛的人,听说二谛是方便教,便作不定解,免于执著。又能由此通达正道,超凡或圣,有这些利益,所以说二谛是教。

《摩诃般若经·具足品》说:“菩萨住二谛为众生说法。”龙树解释说:“菩萨为著有的人说空,为执空的人说有。”《中论·观四谛品》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既依二谛说法,说法即是说教,说教实际上是为了利益众生,真实不虚,所以叫教谛。三论宗自摄山僧朗以来,即主张二谛是教,而不是从嘉祥大师才开始的。《大乘玄论》卷一说:“山中兴皇和上(尚),述摄岭朗大师言二谛是教。”这里说的山中、兴皇,指的是僧诠和法朗。法朗没有见过僧朗,所以没有传述,是经过僧诠辗转述说才可以转述,故说:“山中兴皇和上,述摄岭朗大师言二谛是教。”《二谛章》卷上说:“自摄岭以来,并明二谛是教。所以山中(僧诠)师于本疏说:‘二谛者,乃表中道之妙教,穷文章之极说,道非有无,寄有无以显道,理非一二,因一二以明理。”故知二谛是教,在我国中观学派之三论宗相传,由来已久。

四重二谛

真俗二谛,有时也叫作有无二谛。中国中观学派三论宗根据经典中的不同说法,建立四重二谛。但真俗二谛的名称出于经论,为佛教各宗所共用,那么三论宗所说的真、俗、空、有与其他宗派有什么不同?这须要用《初章义》来检别。所谓初章,即初学入门的第一章。初章是三论宗用来论证和区别是自性还是缘起的一种方法。《初章义》说:“他有有可有,则有无可无,故有不由无,即无不由有,有是自有,无是自无,此种有无名自性有无,即定性的有无。今无有可有,则无无可无。无有可有,由无可有;无无可无,由有故无。由无故有,有不自有;由有故无,无不自无。有非自有故非有,无不自无故非无。非有非无,相对缘起,假名有无。”这是显示自性与假名的不同。所以《初章义》是破除自性的利器,彰显缘起的假名,入中道之要轨,显示无碍的圆融。通过初章可以认识其他宗派以二谛为定理,便落在实有自性中。三论宗所说的二谛是相待缘起假名,名称虽同,而含意迥异。依这相对的假名为基础,建立四重二谛。

中国中观学派三论宗为说明毗昙、成实及大乘(二种)之四种二谛,建立四重二谛。第一重以“有”为俗谛,“空”为真谛,此系毗昙家之说。第二重以“空,有”为俗谛,“非有非空”为真谛,此系成实家之说。第三重以“有空、非有非空”的二、不二为俗谛,以“非有非空、非非有非非空”的非二、非不二为真谛。第四重以前三重为俗谛,而以“言亡虑绝”之绝对境界为真谛。第三重与第四重系指大乘之地论家、摄论家。

吉藏大师评论历来之二谛,说为“鼠喽栗二谛”(犹如老鼠食栗,尽食栗肉而残余栗皮;即指真谛为空,俗谛为假有之说)与“案苽二谛”(犹如探水取瓜,复将瓜沉入水中;即指与俗谛为假有,其“假有原来即空”为真谛之说)二种。

这四重二谛,如果从教理上分,都可以说俗谛为教,真谛为理,辗转随缘,灵活运用。虽然有四重二谛,但早朝的中观学派多用第一重,后来三论宗多用第二重,所以三论宗常说《般若》若空若有都是教,非空非有是中道第一义谛,说二谛是教,就是根据第二重二谛说的。如其他宗派说,“三论”、《般若经》是通教,虽谈二谛,不说中道,三论宗讲第二重二谛,已说非空非有为中道。第三重中,若二谛,若中道,空、假、中三谛都是本宗的俗谛,非三、非不三方是真谛。摄论师说,三性(三谛)是安立谛为俗,三无性非安立谛为真。现在讲明,凡是有言说的都是世俗,言亡虑绝才是真谛。

建立四重二谛者,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接受悟解有所不同,为适应根性不同的有情,所以建立四重二谛。又为了解释经论,建立四重二谛,经论中或说有为世谛,空为第一义谛。如《摩诃般若经·具足品》说:“菩萨住二谛为众生说法,空为第一义谛。”这就是第一重二谛的意思。《道树品》说:“若有若无,世谛故说,非第一义。”就是第二重二谛的意思。《华严经·性起品》说:“不著不二法,以无一二故。”《摩诃般若经·十善品》说:“不以二法,不以不二法。”这是第三重二谛的意思。《华严经·十住品》说:“谛了分别诸法时,无有自性假名说,悉欲分别世谛义,菩萨因此发初心。一切诸法言语断,心行寂灭如虚空;悉欲分别真谛义,菩萨因此发初心。”这是第四重二谛的意思,因为经典中说二谛不同,为了解释经典里的含义,今学者易于理解,所以建立四重二谛。

同类推荐
  • 一代巨人:明末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故事

    一代巨人:明末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故事

    书中以1552年沙勿略在上川岛去世至1669年康熙为汤若望平反昭雪为时间段,详细地叙述了以利玛窦、汤若望为代表的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士事业百余年间的萌芽、发展 、兴旺、衰落的历史历程。从传教士在明末清初时期,成功在中国立足、传教的历史和最后传教失败的结果得出了文化适应是相对完美的文化传播方式的结论,这一方式对于我们从事文化保存和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禅道与人道

    禅道与人道

    本书是在深刻领会禅学精义,拜读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对古今传承的禅的故事、禅的思悟、禅的智慧,进行了深入的发掘,撷取其中对现代人生颇具开悟与启迪的哲理名言与精思妙论,与实际生活融汇贯通有机结合,加以浓缩概括和精要点评,使读者阅读后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触动,从而为自己的未来人生做出积极有益的选择。全书共分十四章,以活泼生动的体裁,对禅道做了简要的概述,以发人深思的议论,对人生的轨迹做了精要的评析。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热门推荐
  • 非自然车站

    非自然车站

    陈然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在一次误打误撞中进入了非自然车站,而在这里他只是最低等的存在,若想逆天改命,那便要毁天灭地………
  • 遇见路

    遇见路

    沈怡从没想过自己的生活会因他的闯入而改变从此她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 天才少女穿越:枪火皇后

    天才少女穿越:枪火皇后

    初次与他相见,她在院子里拿着烧焦的炭火蹲在地上画图,满脸黑炭,把身为王爷的他给轰了出去。再见时,她拆了他的王府,毁了他的寝宫,磨刀霍霍,火光冲天,让他头疼不已。她把他随身携带的蚩尤神剑当成了试验品,三两下切成了麻花,令他几欲吐血。她把他的名字做成烟火,点亮了除夕的夜空,让他登基为皇成为上天的神谕。她大逆不道:皇帝老儿有什么了不起,只要我愿意,他的皇位也未必坐得安稳!她强势霸道:轩辕遥,你最好老老实实地爱我一个人,胆敢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惹毛了我,我用炸药把你送上天!她还口出狂言:胆敢欺负我想保护的人,你丫的就是找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就在两颗心越走越近之时,她的灵魂意外地回到了现代。他的宠溺和疼爱,终究成了一场遥不可及的梦。醒来后,她几度哭死过去,梦里梦外都是他的身影。而为了忘记她,他将河山拱手他人,御驾亲征,只求速死……
  • 想做好孩子:《哈利·波特》作者的魔法启蒙读本

    想做好孩子:《哈利·波特》作者的魔法启蒙读本

    《想做好孩子》一书讲述了巴斯塔布尔家的六个孩子与他们的两个朋友之间的故事。他们在乡村暑期成立“好孩子”协会,想为大家做些好事,实际却做了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趣事,但孩子们也在充满欢乐与纯真的童年中逐渐得以成长。
  • 狼性生存法则

    狼性生存法则

    狼是最有纪律的动物之一,是天生的士兵,是草原上不败的铁骑。个人要成功,企业要胜出,国家民族要强大,都需要有狼的精神。本书集狼道之大成,从个人、团队、企业、民族、国家等多角度,多层面深入阐述狼性生存法则。
  • 巵林

    巵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腹黑徒弟卖个乖

    腹黑徒弟卖个乖

    帝尊,有人不服您的实力。帝尊闻言轻佻眉梢。帝尊,有人说你蓝颜惑世,帝尊硬生生的将笔折断。帝。。帝尊,有人说要让。。要让您被绿。帝尊双目寒冰扫向那禀告之人。这。。这都是苏府的嫡小姐所说。。与小人无。。无关啊。说着诚惶诚恐的低下头。帝尊立马飞身而起:小丫头,别让本尊轻易抓到你。。。
  • 先做秘书后做领导

    先做秘书后做领导

    为什么面对一样的工作机遇,一样的发展平台,有的秘书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成为老板眼前的红人,进入团队的领导层;而有的秘书虽然付出很多,却依然得不到领导的青睐,甚至还沦为公司裁员的对象?显然,如何做一个好秘书,这里面的学问可谓博大精深,除了拥有足够的“硬件设施”以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预见能力、决策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这些,都需要多年的学习和磨炼,需要你用心去想、去琢磨、去体会。更重要的是,秘书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有从一名普通秘书成长为卓越领导的“野心”。在平时的秘书工作中,要端正态度,找准位置,修炼内功,获得领导赏识,把握升职机会。先做秘书后做领导”不但是企业秘书的升职路线图,也是普通企业员工、机关公务员、公司白领的职场圣经。每一位追求伟大人生的有志之士都应该读读这本书,每一位在职场打拼的人士也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 不灭帝修

    不灭帝修

    虽陨落百年,但不败传说,却天下流传无人不知。 虽一心修炼,但魔女圣女,皆爱我自拔不能。 虽重生微末,却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天骄妖孽,遇我皆黄泉饮恨。神王魔圣,见我需俯首称臣!我是谁?众生称我为第一武神! 却不知我还是第一炼丹师、第一炼器师、第一阵法师,第一……我名龙辰。 我是,不灭神帝!
  • 幻世金瞳

    幻世金瞳

    她是现代驱魔师,被朋友设计陷害,撞上镰刀死神。穿越第一天,恶毒伯母挖走她的五星灵脉,抛尸荒山野岭。我若不死,定让你们百倍奉还!再次归来,她一双金瞳耀世,神兽、神兵通通握在手中。斩妖魔,灭鬼怪,杀恶人。誓要成为当世强者,颠倒三界众生,俯瞰九州大地。东海某龙:“你这是在勾引本尊吗?本尊不拒绝,也不会负责。”某女:“呃……你……想多了,烦请移开你的咸龙爪,慢走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