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800000014

第14章 中观学派的论典(3)

据僧肇《百论序》所载,汉译本仅译出原典前半十品,后半十品则未译,题名《百论》,系因每品有五偈,二十品则成为百偈。然汉译未标明偈数,而梵文原典及藏译本皆不传,故原典之构成尚不明。提婆另著有《四百论》,其大纲与本书一致,故或谓本书为《四百论》之纲要书,或谓《四百论》根据本书敷演而成。汉译本有《百字论》一卷,被视为提婆著,由后魏菩提流支译出,即《百论》破神品以下之梗概,相当于藏译《百字注》,而西藏本则认为是龙树所作。《百字论》究竟为提婆或龙树所造,并无定论;或亦可视为提婆所造,且在著述过程上,系与《百论》、《四百论》顺论增广,从而形成此《百论》三部作。本书多处出现数论派与胜论派之学说,乃至与胜论说关系密切之《正理经》文,故对于三世纪左右印度哲学之形势,尤其是正理派之形成,提供了重要资料。

《四百论》 提婆造,计有十六品四百颂,汉译无全译本。玄奘所译之《广四百论》,仅系本书后半八品之内容;《西藏大藏经》则有全译本。本论与《百论》、《百字论》同为提婆之基本论著,与《百论》同为继承于大乘中观学派之立场,反驳其他宗派之学说。全论可大别为二:前八品称为说法百义,另又包含注释部分。说法百义主要由实践之立场来叙述教理,教示断除常、乐、我、净等四执之诸种烦恼,并叙说修菩萨行之法;后八品称为义论百义,旨在开示根本实践方法的空无自性之要义,内容次第论破常、我、时、见、根与境、边执、有相无相等,其中第十六品(称弟子之教诫)则重新结论空性与空义。

本书若与《百论》比较,则《百论》中之舍罪福品第一乃相当于本书之前八品;而《百论》故被视为本论之精要概说。本书于印度及我国西藏极为普及,而在汉地,仅有上述之《广百论本》及护法就《广百论》本所作之注释书《大乘广百论》十卷之流传。在我国西藏,本书多与月称所注释之《菩萨瑜伽行四百颂广释》一同流传。在二十世纪初期,梵文断片发现公开以后,多数学者多以之与西藏译本对照研究。

(第四节)我国对中观学派著述的疏注及论著

中国的中观之学始传于鸠摩罗什,翻译《中论》、《十二门论》、《百论》及《大智度论》,罗什师资间研究者颇多。到隋唐之际,嘉祥吉藏盛弘“三论”,为三论宗极盛时期。中观学与天台宗的开创也息息相关。北齐慧文禅师是天台教理的奠基者,据《佛祖统纪》载,慧文禅师因读龙树之《大智度论》而有得;且因读《中论》之“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一偈而大悟。终于创出“一心三观”之教旨,肇天台一宗理论之基础。后世天台宗,奉《大智度论》为此宗教法指南。其核心教义如“三谛圆融”、“一心三观”等学说,也多自龙树思想中演化而来。龙树与华严宗亦颇有关系。《十住毗婆沙论》为《华严经·十地品》之注释,此可显示出龙树思想对华严理论的发挥;《大乘二十论》阐释华严“三界唯心”之义,亦可看出龙树对华严思想的弘扬。而华严宗所立的“真空绝相空”以及五教中的“空始教”,其教旨多受《中论》之启迪。华严宗之大成者贤首法藏,曾著《十二门论宗致义记》以弘扬龙树性空之学。从上述,可看出龙树中观学派对我国三论宗、三台宗、华严宗之影响。

印度中观学派清辩系的论师寂护(约700-760)到我国西藏,首度将中观之学传入。其后有寂护之弟子莲华戒等人的弘传及诸译经师的翻译,乃使《中论》及其注疏弘扬于藏土。到阿底峡大师进藏,著《菩提道灯论》,即曾讨论《中观论》的注书问题,到格鲁教派的谛创者宗喀巴大师,著《菩提道次第论》,其中修观部分,则大体采取《中论》观性品与月称的《入中论》内的有关理论。故此节以叙述我国汉藏大德的有关于中观学派的论著。

《肇论》 全一卷。后秦僧肇(384-414)撰。僧肇为鸠摩罗什门下四圣之一,号称“解空第一”。以其名冠于本论,故称《肇论》。本书内容阐释诸法无自性、不可得空等妙理,系收录僧肇所著之诸论著而成,全书分为《宗义》、《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等五部分,末附刘遗民书问及答刘遗民书。《宗本义》可视为全书序章,概括全书大意。但其思想内容,显然不同于其他四论,其为伪作,可无疑义。其于四论次第简介如下:

1.《物不迁论》乃阐发般若性空学说,以“即动即静”之义,阐明“即体即用”之理。所谓物不迁,谓虽有生起、流转等现象,然其本性恒不迁(不动)。是说时间性和空间性中的物质的幻假不动,和人生的空虚——集谛空。其表明的原理,不是说万物由一不动的本体,而生出各形各色的变动现象来。所以在他的论里说:“动静未始异,而惑者不同。”又说:“言往必不往,古今常存,以其不动,称去不必去,谓不从今至古,以其不来。不来故不驰骋于古今,不动故各性住于一世。”像这样的论说,可谓已达到解空理想的最高峰了。

2.《不真空论》谓因果法则中所生起之现象皆无实体,有非真有,无非真无;本体无相,超于有无,而有无皆不真,因其不真,故谓之空。《不真空论》叙说内识(心理)与内境(物质)的幻假及宇宙是空虚;换句话说,就是心与境都是虚妄无本体的——苦谛空。因为,那个时候的支敏度和竺法温之流,曾经主张过“心无论”,宗旨在于空心(谓内停其心不想外色)。同时,又有支道林却主张“境色无自性”,从物方面谈空,主要在于空境。而竺法汰等则又主张“本无”(即本空),成了有无俱空的断见空。所以僧肇以他的中道思想来破这三家的“偏而不即”。

3.《般若无知论》谓般若无知无相,但却无所不知,照明万物。由修行而获得之智慧(般若)系超越凡夫之认识,故称无知。《般若无知论》是说“体用一如”和“动静相即”的关系;主旨在解释应化,申明真智的不生——道谛空。其蕴义一方面固然是在破执而不化的四种见(《宗镜录》永明大师释《般若无知论》谓:“执般若有知者为常见,执般若无知者为断见,执般若亦有知亦无知者为相违见,执般若非有知非无知者为戏论见”)。然而另一面却是针对着刘遗民的《释心无论》(据陆澄目录中载有刘遗民曾有《释心无论》,用本主心无而作)。故僧肇在《答刘遗民书》中说:“是以闻圣有知,谓之有心,闻圣无知,谓等太虚,有无之境,边见所存。”这正是与支敏度和刘遗民等学说的一个当头棒。因此刘遗民也颇与此点致诘难,而僧肇的答书,也更是曲尽其当的详细。本论多借用老庄之语句,以发挥其师鸠摩罗什所传来的中观学派的思想。自《大品般若经》译出之后,古来对于般若论之纷杂异端,始藉《般若无知论》而得以彰明般若之真义。

4.《涅槃无名论》谓涅槃境界超越言语思想之表现,既无生灭,亦无名相,绝非言语所能表现,故称“无名”。《涅槃无名论》其中心思想,是专于无为果德上着想,来谈法身理体的;主要使人了解“鱼筌俱忘”和“指月皆非”的道理——灭谛空。因为他前二论是说有为法的空无相,后二论是说无为法的空无相;前三论是谈智与境,总括为因,至此方演大乘的无为极果。论中的九折十演,是假设以涅槃有名为诘难,而他严格以无名为解答。目的虽在杜人欲念幻想,侧重在谈无为。但僧肇却逐说逐驳,思想不为“无为”与“非无为”所滞;而乖逆了他学“三论”的本来面目。

关于《肇论》所说,知道僧肇的思想不外“有无动静”和“体用一异”等几个问题。在元代因康的《肇论疏》对其四论曾有过简短的评论说:“第一,《物不迁》明有,申俗谛教。第二,《不真空论》明空,申真谛教。第三,《般若论》明因,申般若教。第四,《涅槃论》明果,申涅槃教。以此四论申彼四教,释迦一化,理斯尽矣。”

《高僧传》卷六《僧肇传》记载有上述四论写作之年代先后,顺次为《般若无知论》、《不真空论》、《物不迁论》、《涅槃无名论》。其中《涅槃无名论》不仅文笔、体裁不同,甚至观点与《不真空论》等有别,经近人考证,也可能是伪作,但在慧皎《高僧传》本传中已有节引,则其出世时间颇早,故一向有人认为真是僧肇所作。究竟如何,尚待研究。《肇论》一书在我国至南朝以后,几乎历代都有人注释,其中以陈代慧达之《肇论疏》为最早,唐元康之《肇论疏》为最详。

同类推荐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世俗之乐是骗局:中观大师谈人性

    世俗之乐是骗局:中观大师谈人性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星云大师十句箴言

    星云大师十句箴言

    《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人世洞明,让人身心善美。《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从10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指明了做人做事的关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值得所有的青年学习和思考;而佛家以出世的眼光处理人世的问题,往往会更高明、更彻底、更到位,值得我们所有人参考和借鉴。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热门推荐
  • 九仙乘鲤

    九仙乘鲤

    九仙为爱下凡间,千难万险只等闲。救死扶伤冲在前,悬壶济世日夜天。窑窑灵丹炼芬香,粒粒药丸力无穷。无病吞下亦延年,有痛治痛半小片。降妖除魔不迟延,瘟疫弥漫全部歼。男士成了活观音,送子有术鲜血献。助人科考能成名,状元游街他欢颜。刚正不阿邪恶剪,疾恶如仇正义枪。风雨飘摇病民牵,王室动荡忠心见。月老事业一并兼,成人之美情无限。坐怀不乱真君子,财色面前定力坚。文武全才活神仙,安邦定国奇丹炼。杰出贡献万民念,乘鲤飞天百姓编。人去爱心永不变,托梦信男信女牵。美丽传奇著诗篇,巍巍青山分外亮。香火袅袅意绵绵,仙医魂魄立中央。神灵位位化成签,卜卦签签都灵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沸腾十五年

    沸腾十五年

    1995年1月,中国开通了北京、上海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这之后的15年间,中国互联网业产生了近40家海外上市公司,其中超过15家公司达到过10亿美元市值的高位。一浪又一浪的产业变革冲击着从业者的内心,也冲刷出一幕幕的创业悲喜剧。本书记录了一群在中国创造属于自己历史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他们是中国互联网自1995年兴起到波澜壮阔历史中的弄潮儿和财富新贵的代表,他们用互联网创造和推动着这个国家的历史,并改写了自己的财富路径。
  • 桃子误我

    桃子误我

    前世被二房庶女陷害,顾家亡了,自己也一夕入狱,助太子上位后不仅被休,还落了个秋后问斩的下场。重活一世,世人皆说顾将军嫡女玩物丧志,不配与太子结为秦晋之好,某女咬着桃子盯着隔壁邻居家的桃园,笑道:“确实不配,他家没桃子吃。”某日顾大小姐再次翻过墙摘桃子,开溜时被一人拦住,那人道:“本王家的桃子这样可口?”某女干笑道:“尚可尚可。”前世眼瞎所嫁并非良人,这一世决定不跟任何男人扯上关系,谁知因为一颗桃子便将自己赔给了那个腹黑小气的男人
  • 无敌在秦末六百年

    无敌在秦末六百年

    秦末六百年,天地间的仙气忽有一日荡然无存。高高在上的仙家们反成了俎上鱼肉。秩序顿乱,此消彼长,武学成了世间最强的法门!秦皇、武者、修仙者或求自保、或图天下,尽显人性本相。而余震一觉醒来,惊觉:“这么说老子是天下无敌了?”
  • 汉武帝外传

    汉武帝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经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还是一门复杂深奥的为人处世的学问。傲生意必须先做好人,两者不可截然分开。商场上驰骋拼搏,屡战屡胜的能手,也必然是人情练达的行家。经商不仅需要精明的头脑,更需要丰富的经验。用智慧经商不是耍手腕,而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操作技巧和办事方法。一个人经商成功与否,不只取决于他的智商,还直接受制于他的情商、财商。只有具有过硬的综合能力和经验,才能笑傲商场,立于不败之地。
  • 牒书

    牒书

    一份神秘牒书的出土,改变了人们对某一阶段历史的认知,牒书中所讲述的宝藏故事更是让各路人马蠢蠢欲动,流言多传,谁能得到这牒书中的宝藏,谁就是未来世界的主人……
  • 修仙道童在都市

    修仙道童在都市

    你有钱吗?我有板砖。你有权吗,我有板砖。你有柔道、跆拳道,空手道么?嘿,不好意思,我有搬砖。蓬莱有仙山,仙山有道童。道童每日过着“四伺候”的生活:伺候师傅,伺候花草,伺候炼丹炉,就连大鹅那只畜牲都要他来伺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道童终于感到了厌烦,待到师傅闭关修炼久久没有出关之际,来到了炼丹房,把那些瓶瓶罐罐,洗劫一空,然后在一汪碧池里找到了那大鹅,在几颗小石子的“伺候下”被大鹅追的狼狈而逃。飞也似的下山寻找老家伙闲时和他说过的花花世界……
  • 天子诺

    天子诺

    “帝王之路从不像你想得那么简单。”他牵起她的手温柔道:“那又如何,这条路注定要我和你共同走到终,我不后悔。”风微摇凤冠,万千柔情溶于那一双坚毅明澈的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