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0400000003

第3章 更美的事物仍要以花为名

我曾在伯恩哈德的《声音模仿者》里读到,晚年哈姆生在养老院中沉默度日,直到死去,护理工为他的脸部拉上亚麻布床单。那是在2008年,我读到这个故事。(那么,某种意义上,哈姆生死于2008年。)我隐隐意识到,这或许不同于幼时,1990年代,我在《世界五千年》中读到的另一个故事,另一位北欧大师,晚年的易卜生,站在自己的窗前眺望王家花园。后来,他被获准破例进入那座花园散步。

伯恩哈德的作品讽喻性十足,但我当时没有在意这个故事。尽管哈姆生是我幼时阅读并热爱的作家,(我读的作品是《维多利亚》和《牧羊神》,)可在那种年龄里,我根本不会去想作家本人会有怎样的生活,只是读到他所述的故事;这就够了。

我在幼时读了多少书?我想,我记得它们中的每一本。或许那是我一生中最宽裕的时日。我和家人住在一个苍白的小镇上,每年过年,我都随父母回到祖父家。祖父的村居里也有一个书架,多是父亲和姑姑少年时的旧书。

我是一个早早醒来的孩子。但我仍然要装作一动不动,即便我的眼睛已经睁开好一会儿,盯着天花板上的暗纹。所以我很快就到了能够阅读哈姆生的年龄,就是前述的那两部作品。“我们的双眼总会在生命中发现,∕更美的事物仍要以花为名。∕哦,我对此颇为明瞭!”这是荷尔德林写过的诗。我对哈姆生所言的事物,同样十分明瞭。在《维多利亚》里,哈姆生讲过一对夫妇,妻子年老因容貌衰退而不安,丈夫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意,执意把硫酸泼到自己脸上。

我读到的那个哈姆生版本,是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牧羊神》,列为“外国抒情小说选集”之第十一卷。里面还收有另一篇后来影响过我的小说,黑塞的《流浪者之歌》(通常译为《悉达多》)。哈姆生和黑塞——两位赋予我性格的作家。那时我与他们的作品一起待在家乡的晨雾里,那晨雾也围绕着远处可见的小山,在一个秋日的上学路上。现在,那原初性的雾气散去,我发现自己已经“是其所是”,是的,我已经能够用第三人称来指代自己。

那之后我才能够去观看世界。后来我继续读过很多书。2009年,精装本的哈姆生文集出版。2011年,又有一本哈姆生的传记出版。直到这时候,我才去了解他的生平。时间仍在推移。在这之后,我才会明白,伯恩哈德为什么那样轻描淡写地道出哈姆生的名字和晚境。那儿有一扇木门,懂得的人才能入内。

现在我可以散漫地谈论自己的经验了。就在前些日子,我在网上翻检周作人的资料。

“红卫兵们把他撵到狭小潮湿的洗澡间里,令其躺在地下木板上,只给玉米面粥充饥。他身穿黑布衣,上挂写着他名字的白布条,并且任凭人们在窗外观看和辱骂。后来,红卫兵们为了制造声势,扩大‘战果’,又把其他‘专政’对象也集合起来游街示众。游街时的周作人已无人色,脖子上挂着沉重的大牌子,更无力行走,只能跪在地上边呻吟边爬行……历经多次折磨的周作人,曾多次暗求家人给他安眠药,渴望尽快了此一生,但未能如愿。直至1967年5月6日他才算结束了一生。此时此刻无一人在其身边。”(引自江小蕙《八道湾11号和周作人的晚年》)

此即是生活,此即是文学。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或许会隐隐意识到自己日后的悲哀。愿文学史家们去翻检周作人的出生时刻,那个时候命运——是否——“向他呈现了一朵叫玫瑰的花”。有一种世界观认为,时间中的“先”与“后”是幻觉,如博尔赫斯所思,开端与结束连接成为环形的废墟。

周作人和哈姆生有着相似的处境。他们被历史的涨潮之水淹过,但那水面恰恰只漫到眼部。他们还能够观看——

“可是已经太晚了,——永恒正在试穿它的衣服。”【注:引自作者的诗《“整部旧约只有一个主题……”》。】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谈起永恒呢?在一次聚会上,我和朋友们喝起酒来,难道那里更合适谈论这个词吗?可是我在他们之间大声说:“在座的诸位,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拥有一个周作人那样的晚年。”

我所想的是,周作人曾生活在这座城市中。我对他的兴趣并非来自他的文章,而在于他的生活,在这里生活一词需要加粗。我在南方见过榕树的根,它们在地面上铺开。在一次离开北京的旅行之前,我去了两处地方,一处是前门外的杨梅竹斜街,一处是银闸胡同,这是沈从文初到这里时栖身过的两个地名。

还有多少种晚年?那么多的晚年在等着你。从去年起,我即一直想去一趟银闸胡同,并希望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天空阴沉,街区里有煤的气息。(现在那儿还烧煤吗?)可是我的晚年之眼将看见的是另一个故事。我同一位认识不久的画家姑娘在北海边的文津街告别;然后默默回想着《彼得·卡门青》里的情节,毫无意识地继续往前走。迷蒙中有人在护城河边架着相机,那儿总是有人在拍照。那么,那晚月亮很亮,悬在水上,已是春末,但天还没有热起来。我望向河这边的低矮民居,光影中似有烟囱,那极像我家乡镇子上的景象。街道上的槐树间有浑浊的雾气;我抬头看墙边的路牌,明白自己走到了那个地方。需要拐个弯,走进那个巷子的深处。

我已经意识到,世上充满了“窄而霉小斋”。我看到零星的牵牛花藤。我被自己的生活牵引至此,像奥夫特尔丁根追寻蓝花。青年沈从文的生活像幻影围绕着我,但它就此开始膨胀;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坠入那个明净的深渊之中。

“但是那无名的、失名的事物,诗人,你到底怎样呼唤?——我赞美。”【注:引自里尔克的诗《啊,诗人,你说,你做什么》(冯至译)。】

那个画家姑娘迅速成为已失名的事物,像宇宙间的一张旧报纸被揉皱。为这样的生活,我或许得生一场大病。因为我转而在旅行中迅速认识了另一位南方姑娘;只是同样地,三个月后她也失名了。在回返北京的夜间火车上,我观看暗红色的窗口。我总是有机会静静看这样一些景物。

在旅行中的痛苦时分,我想起谷崎润一郎的小说情节。一位老者在夜间前往墓地,修行不净观,为了祛除自己对于女性的执念。我想到自己同样有一颗那样的衰老灵魂,会在夜间突然醒来;但是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我第一次读谷崎的作品是在2008年,读的即是《春琴抄》。春琴在不幸毁容之后,佐助刺瞎了自己的眼睛。我隐隐回想起《维多利亚》里的故事,如聆听来自童年的微弱呼喊。从那时起我可能就准备好了再次听这个故事,像等待一次医疗电击。现在我去翻检年表:《春琴抄》写于1933年,而《维多利亚》写于1898年。

我对这些时间甚为敏感,尽管从中也得不到什么价值。但除非一个情况,就是祛除“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昨晚我没有睡好,仅仅三个小时,但这也就够了。我从光熙门回来,带回来一大片交谈,还有一册小开本的《阴翳礼赞》。在西坝河边上,我抽了几支烟;而回到定福庄的住处时,沉重的雾霾突然降临、笼罩了整座城市。

“你到家了,快去喝一口列宁格勒河岸边那鱼肝油似的灯光吧。”【注:引自曼德尔施塔姆的诗《列宁格勒》(杨子译)。】

从旅途中回来——或者只是从城里回来,快要走近住处时,我就想起这首诗。这不是我初次念出它;我是将它从南方带到北京的。可我没有把谷崎的书从那儿带过来;我在那些扉页上认真地签了名,但那个名字已经不认识我。

我在家乡曾听闻一个传言,说人死后,其灵魂就不再认识亲人和朋友。也许是——“他们那儿的行事方式完全不同”。但我们生者仍然持有某种“安全保护证”。所以帕斯捷尔纳克才会早早开始撰写自传。我曾在另一处形容过:写作者将刚刚食用下的生活,立刻又呕吐出来。我能感到一片时间在身边盘旋。

我正准备一次搬家。但就在早晨,我听到窗外的冬日鸟鸣——我已经听了它两年。为了这一点可以触摸的、这实在的乐趣,我无法离开这里。很快即又到了晚上,邻居家有婴儿,每天晚上十二点入睡前都会大哭。我已习惯这隐隐的声音传来;我们的双眼总能在生活中发现。

“几十年的忧愁悬在空中,瞪着我们的好时代。”【注:引自作者的诗《悲伤》。】

我需要每天下午去胡同里散步。我想,假如某人住在这儿,头顶上有寒鸦飞过,这无异于居住在南方小镇。回到办公室,走廊昏暗,灯光昏黄,这些景象或许几十年间从未改变过。我仍然生活在父辈存在的那个时间里。

2014年10月28日

同类推荐
  • 问花寻草:花诗堂草木笔记

    问花寻草:花诗堂草木笔记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花草部、果木部、菜蔬部。所描述的花草果木菜蔬多为寻常可见,却并非人人熟知。作者出身于植物学专业,又是笔触灵动烂漫的自由作家,本书既是对草木的科学观察,又是一次人与草木的通感与亲近,是当代中国自然文学的新成果。作者还是个富有个性的自由画家,全书配以120余幅彩色插图,阅来趣味盎然。
  •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是由郭运德编写,《守望精神》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历史遭遇娱乐潮》、《打造文化产业的菱形结构》、《尴尬的文艺批评》、《从风光到文化的深刻置换》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旅行的艺术(译文经典)

    旅行的艺术(译文经典)

    《旅行的艺术》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2年出版以来,长踞英美畅销书排行榜。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一路行程着色,任何行路的真实色彩都被这心路的蓝色、薄雾中的蓝色幻化了,成了一种无法拒绝的诱引;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一缕幽香;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华兹华斯、波德莱尔、凡·高们和德波顿这位才子在心灵深处共鸣的悸动了;与德波顿同行,前路是去远方的行程或是夕阳中向家园的回归……
  • 诗外文章:文学、历史、哲学的对话(全三册)

    诗外文章:文学、历史、哲学的对话(全三册)

    随着2016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青少年等广大读者对诗词原文的阅读需求增大。同时,也需要名家适当的点评,以明了古诗的含义。随着全民阅读的持续推广,读者对古诗这样精湛的民族传统文学文化的阅读需求增强。本书选择从先秦至宋一百多位诗人的二百多首哲理诗进行解读。解析哲思理趣、诗意及艺术鉴赏。
  • 我的银红时代

    我的银红时代

    主要收录了季羡林在德国留学十年生活的文章,包括当时留学热的时代背景、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生活、选择梵文专业的前情后果,并对其倾注近十年的热情和辛劳,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还回顾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的生活状态,着力描写自己在轰炸和饥饿的交相压迫下坚持完成学业,以及遭遇美好的情愫并怀念德国师友等内容。作者认为,这一时期“倘若用了象征派诗人的话,这也算是粉红色的一段了”,他的留德生涯也渗入了这种粉红色的甜蜜。
热门推荐
  • 爱的七项修炼:家庭成长中的心理动力和疏导指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爱的七项修炼:家庭成长中的心理动力和疏导指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描述了发生在家庭成长中的动力关系,介绍了符合心理科学的正确的爱的方式,解释了个体成长不同时期和家庭成长代际之间差异所对应的基本心理原则。理解和运用这些蕴含在生活中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心理疏导工作者帮助别人,也有助于人们遵从乃至驾驭发生在自己家庭成长中的爱的动力,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
  • 爱既足何须离

    爱既足何须离

    当生命只剩七天,我该怎么办?我应该做些什么?
  • 坐到夕阳披挂下来

    坐到夕阳披挂下来

    本书是一本个人散文集,收录了作家50余篇散文。按内容分为4辑:一辑为“往事随风”,说过往,品清茗,忆炊烟;二辑为“书房墨迹”,走职场、读人物、品人生;三辑为“且行且歌”,看世界,访山水,悟天地;四辑为“一地清明”,叙亲情,念父母,慰心灵。作者以其敏感细腻的心灵,对天地万物及人心人情进行别具文学意味的独特描绘,以展示其个人视野里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的世相百态,以及作家心中所追求和热爱的生活方式。
  • 空间之三生有幸

    空间之三生有幸

    (读者须知:请从第二个三百零九章往后看,因为修改遇到了问题,中间内容连接不上!!!) (PS:身怀空间的穿越女在异时空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生。)沐三生觉得这一辈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便是跳进那些个奸佞小人设下的圈套,决然带着海师的人,追着那群海盗出了海,救了那个带给他三生之幸的女子。田有幸觉得这辈子做得最错的决定,便是义无反顾的上了沐三生的贼船,以至于再也没有了下船的机会。既然无从选择,那她也只能倾尽所能,跟沐三生共同撑起一片天空。
  • 一次面试就成功!当场打动面试官的100个职场智慧

    一次面试就成功!当场打动面试官的100个职场智慧

    每个人都要经历面试,有人总是失败,有人却能一次就成功。失败的经历大多相似,成功的方法却各不相同。世界是平的,职场是通的,即使经济不景气,也能找到好工作。坚持下去,成功就在下一站等着你!把握瞬间机会……
  •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本书主要以毛泽东读史评点为线索,透过历史的沧桑风雨,去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了解中国的昨天,从而把握中国的今天,并展望中国的明天,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 温柔的淡定

    温柔的淡定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寂静的冬季

    寂静的冬季

    英翔的儿子英修罗在十岁生日那天前来寻找父亲。英翔惊见儿子,同时听到依露逊已逝,不由悲喜交加。修罗年纪尚小,才见到父亲,本应共享天伦之乐,可英翔病情恶化,生命只有短短的一年了……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狐人传

    狐人传

    “道长,我只想做个普普通通的……狐狸,你别追杀我了,行吗?”“不行!你吸取了六个人的精血,又杀了我的师弟,你必须死!”“道长,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了吗?”“嗯……你将那晚看到的供出来,并且要站出来作证!”“那还不是个死!既然你们想找死,就别怪我辣手无情了!”~心中有林妹妹,他为“情”忠贞一世!师父遭遇磨难,他为“义”九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