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0700000036

第36章 书 画 艺 术(2)

院体画是以王室审美为第一标准,所以画家渐渐地忽视了自身的创意与审美要求。到了清末,院体画画家的作品更是流于庸俗。所以,鲁迅在《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中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

517.什么叫文人画

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这个说法影响颇为深远,旧式文人常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从而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近代新文人画代表人物陈曾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有时也抒发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德,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文人画推唐朝王维为其创始人。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对王维曾有很高的评价:“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518.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始于何时

对于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来说,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丰富了内容,又提升了境界,可以给人更多的审美享受。

诗、书、画、印结合,是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宋朝以前,画上很少题字,偶然有字,也只是在不显眼的角落里,写上作者的姓名。那时虽然也有题画诗,却不是写在画面上的。到了宋朝,才有一些诗人兼书法家的画家,开始在自己作的画上书一段题记或一首诗。这样,诗、书、画开始结合起来。

到了元朝,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印也加入了诗、书、画的行列。于是,诗、书、画、印结合起来了。这一艺术形式一出现,就被当时的画家们普遍采用。到了明清两代,文人画垄断了画坛,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日臻完善,表现形式也更为完整,更有特色。

519.大篆和小篆分别是哪个时期的文字

大篆,广义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狭义专指籀文。史传大篆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卫恒《四体书势》说:“昔周宣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世谓之籀书也。”班固《汉书·艺文志》记有《史籀篇》,是一部识字用的启蒙读物,共15篇,现已全失,只在《说文解字》中还残存220多字。

战国时,各国因文化不同,文字有极大的差异。一直到秦统一天下,车同轨、书同文,才统一文字为小篆。所以,小篆也称“秦篆”。小篆由大篆衍变而成,形体偏长,匀圆齐整。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今存《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残石,即小篆代表作。

520.草书是在行书与楷书之后才产生的吗

篆、草、隶、真称为“书法四体”,篆即篆书,草即草书,隶为隶书,真即楷书(又称“正书”)。

草书是一种笔画连绵、书写便捷的字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汉兴有草书”。汉初通行的手写体是草隶(草率的隶书),后逐渐发展成章草。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章草中波动的笔画和字字不相连缀的形迹,成为偏旁相互假借,笔画连绵便捷的今草,即后世所称的“草书”。草书至东晋王羲之而臻于完善。唐朝中期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更为放纵奇诡,笔走龙蛇,被称为“狂草”,以别于今草。

楷书同样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隶书的变体,始于东汉,盛行于东晋并一直流传至今。行书是楷书的草化,最早出现在汉末,是为了弥补楷书书写速度太慢而草书难于辨认的缺点产生的。相传行书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故又称“押书”。南朝王愔说:“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钟元常(繇)善行押书是也。”

如果算上草隶的历史,草书其实在楷书之前就已经产生。

521.什么叫“章草”

“章草”是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今草的前身,由草写的隶书(即草隶)演变而成。

章草与今草的区别主要在于章草保留了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其得名有几种说法:一、《书苑菁华》引唐朝蔡希综“章草兴于汉章帝”,《书断》引唐朝韦续“因章帝所好名焉”。这两处都认为章草因汉章帝而得名。二、《书断》载,后汉北海王受明帝命草书尺牍十首,章帝命杜度草书上事。这种观点认为章草因用于章奏而得名。三、《书断》载“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云,汉俗简堕,渐以行之”。这种观点认为章草因史游《急就章》而得名。近代学者考证,“章”含有字体结构彰明严格之义,故名。

522.什么叫书法

书法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等。书画艺术同源于线条,各具有气(刚性)韵(柔性)生动的美感。绘画有线条,有形象与色彩;书法则不代表物象,不用色彩,只有抽象的线条,故其线条的气质和韵致的表现要求更为纯粹。清刘熙载在《艺慨·书慨》中说:“书虽重法,然意乃法之所受命也。”说明书法不仅仅是一些符合技法的线条,更重要的是要能承载书写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

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商周的金文已富于艺术性,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等更是风采多姿。“书法”一词则最早见于南齐王僧虔论谢综书:“书法有力,恨少媚好。”

523.什么是“法书”

“法书”泛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

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

《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的诗句。

另外,人们对于别人所作的书法作品也称之为“法书”,表示对作者的尊重。

524.什么是“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它们分别是:一侧(点),二勒(横),三努(竖),四趯(钩),五策(挑),六掠(长撇),七啄(短撇),八磔(捺)。

关于“永字八法”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说法:①崔子玉、钟繇、王羲之说。唐张怀瑾在其所著《玉堂禁经》中说,“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这里的隶,不是隶书,而是楷书。唐代称楷书为隶书,东晋时王羲之也以此称。现在我们所说的隶书,那时称“八分”。②智永说。宋陈思在《书菀菁华》中说,“隋僧智永,发其指趣,援于虞秘监世南,自兹传授遂广彰焉”。③张旭说。

“永字八法”对后世书法的影响巨大,如清人冯武在《书法三昧》中云:“凡学必有要,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永’字者,众字之纲领也,识乎此,则千万字在矣。”又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云:“书能笔笔还其本分,不稍闪避取巧,便是极诣。永字八法,只是要人横成横、竖成竖耳。”故世人将“八法”引申为书法。

对于“永字八法”的解释,因师承不同,多有差异,现代以近人诸宗元所著《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之解说较为简单明了。

525.《快雨时晴帖》是一件什么样的作品

《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长23厘米,宽14.8厘米,行书四行,共二十八个字。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此乃“书圣”王羲之现存于世的唯一书法精品真迹。很多人甚至认为《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仅次于《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

《快雪时晴帖》曾经入宋宣和内府,宋时入米芾“宝晋斋”,元代又入御府,明时为朱成国、王稚登所有,清为冯铨所有,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入内府,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526.《三希堂法帖》是怎么来的

清朝的乾隆皇帝一生酷爱书法,在其刻意搜求之下,终于得到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乾隆对《快雪时晴帖》尤其珍爱,他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和“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又因此贴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之为“二十八骊珠”。他把《快雪时晴帖》和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并御书匾额“三希堂”,三希堂遂因此而得名。

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刻成法贴。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4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三希堂珍藏的晋人三贴,故法帖取名《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三希堂法帖》。

527.什么是中国书法中的晋韵、唐风、宋意

所谓晋韵,指晋朝的书法除了有形的点画线条、结体之美,还有士大夫们在书法作品中传达出来的从容优雅、超尘不染的气韵与神韵。

所谓唐法,是说唐朝书法重法度。唐朝一统天下,天朝气派、法度严谨。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造就了唐朝的楷书盛世。

所谓宋意,是说宋朝书法重意境。宋朝积弱,艺术风气转由饱学文人引领风骚,如欧阳修、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既是文学大家,同时也是书家、画家和鉴赏家。宋人笔端带感情,不只于文章,也在于字体笔法,轻健潇洒,行气跌宕。

晋韵、唐法、宋意,是说不同时代的书法各有所侧重,其间并无高下之别。所以,晋韵、唐法、宋意,是指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而与之对应的晋、唐、宋三朝,则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三大黄金时期。

528.“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是形容谁的书法

王羲之书法的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轮美奂,极富观赏的价值。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能发现书法的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的美。

529.“天下第一行书”是指谁的作品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与朋友优游之余的得意之笔,全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其章法布白,浑然一体,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劲健。他的用笔、结字更见变化之妙。全篇二十个“之”字,七个“不”字,各具特点,无一雷同。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又师从卫夫人,后渡江北,游名山,观摩李斯、曹喜、钟繇、蔡邕等名家书迹,博采众长,以笔法为骨干,以气韵为灵魂,精研体式,推陈出新,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他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形成妍美流变的新体,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人称之为“书圣”。

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的书法非常喜爱,收藏王羲之的真迹有三千六百幅,并亲撰《王羲之传论》,在得到王羲之《兰亭序》后,更是如获至宝。他曾命臣子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响拓数本,赐给皇太子诸王近臣,即便死后,也要以《兰亭序》入昭陵陪葬。

今人见到的《兰亭序》,只是冯承素的勾摹本,以及唐朝大书法家褚遂良、虞世南的临本。

530.在我国,书法是什么时候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

书法指写字的艺术,但写字却不一定是书法。那么,我国的书法艺术究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元代学者郝经在《陵川集》中说:“夫书一技耳,古者与射、御并,故三代、先秦不计夫工拙,而不以为学,是无书法之说焉……道不足则技,始以书为工,后寓性情、襟度、风格其中,而见其人,专门名家始有书学矣。”郝经认为在先秦时,写字和射箭、驾车一样是一种技能,还没有形成“书学”,也没有“书法”这一概念。后来一些“专门名家”把“性情、襟度、风格”融入所写的字之中时,才形成书法。

元代另一位学者刘因在《荆川裨编》中提到:“字画之工拙,先秦不以为事……魏晋以来,其学始盛,自天子、大臣至处士,往往以能书为名,变态百出,法度备具,遂为专门之学。”较之郝经,刘因则更明确地指出书法的形成始于魏晋。

531.什么叫“对临”

所谓“对临”,就是对着法帖临写。通常对临可以分成两步,先“格临”,然后撤掉格子临写。

格临的方法:用透明性好的纸或薄玻璃片等材料,照帖字的大小画上九宫格或米字格,然后在印有九宫格或米字格的练习本上照式临写。临写的时候,要看清帖字哪一笔在哪个部分,照着它也写在该部位里。

格临过几遍后,再撤掉格子,直接对帖临写。

532.什么叫“行款”

“行款”是指字与字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书法中,第一字的末笔与第二字的起笔,第一行的末笔与第二行的起笔,虽不一定相连,但要笔意贯通,看上去一气呵成,而不能各自为政,这就叫“行款”。不论楷书、行书、草书、隶书都要讲究行款,这样,一篇字看起来才能生动、完整。

533.什么叫“八分”

“八分”,即“隶书”。魏晋至唐代,楷书也称隶书,原先有波磔的隶书,则被称为“八分”。南朝王愔云:“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唐六典》称:“四曰八分,谓《石经》碑碣所用。”清代刘熙载谓:“小篆,秦篆也;八分,汉隶也。秦无小篆之名,汉无八分之名,名之者皆后人也。后人以籀篆为大,故小秦篆,以正书为隶,故八分汉隶耳。”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载:“蔡邕变隶而为八分,八宜训背,言势左右分布相背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八分以度言,本是活称,伸缩无施不可。”近有学者考证,因隶字草创为新隶书(楷书),对于旧隶字须给予异名或升格,加以区别,故称“八分”,指其是八成的古体或雅体。

534.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书法家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书法家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老师,姓卫,名铄,人称卫夫人。

卫夫人学习三国时钟繇的书法,达到了升堂入室的地步。她的代表作为《古名姬帖》,其笔法古朴肃穆、体态自然,是楷书中的上品。

在卫夫人之前,还有一位女书法家。她就是东汉末年以《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等驰名的女诗人蔡文姬。蔡文姬名琰,文姬是她的字。她的父亲蔡邕在文学和书法上造诣很深。

在唐、宋、元、明时也出现过不少女书法家。

唐代的女书法家有吴采鸾、薛涛、武则天。吴采鸾所书小楷,很有钟繇、王羲之的笔意,遒劲古雅,可与卫夫人媲美。薛涛所书《陈思王美女篇》为行书,笔势跌宕秀逸。武则天书写草体,书法婉约。

宋代有朱淑真,所书小楷,端庄精劲,深得王羲之笔法。

管道升是元代女书法家,字仲姬,是赵孟的妻子。赵孟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工书善画,书法为元代宗师。管道升刚嫁给赵孟的时候,她的书法比丈夫还好,后来赵孟迎头赶上了,并超过了妻子。管道升写的《梅花》小楷,清丽幽闲,很受后人推崇。

535.“书法九势”是谁提出来的

同类推荐
  • 陶唐氏之论

    陶唐氏之论

    《陶唐氏之论》以期实现完善社会管理的目的。从夏商周时期,古代国家管理者都十分重视对人民言论的征集和采纳,专门设立负责采风的官员收集民间歌谣,用做国家对人民心声的倾听,类似于现代社会中对基层的调查研究工作。季札称赞的《唐风》中有一首《蟋蟀》,其情真挚,其思殷切,当称季札之赞美。
  •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从上古到明代陕西境内的帝王陵墓,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概况、各陵的形制和墓主人以及不同时期帝王陵的特点等。以精确的考古数据作支撑,以小资料链接作为知识的补充外延,充实了全书内容。图片精美,大部分由作者亲自拍摄,可观度较强。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四大名石故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有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的故事。
  • 世界文化博览3

    世界文化博览3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热门推荐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巴山夜雨(下)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巴山夜雨(下)

    本书以抗战时期重庆郊区为背景,通过作家去南泉为轴心,展现了一幅川东风俗图,小公务员、教员、卖文为生的知识分子生活清贫,巨贾达官则是奢华腐败。
  • 刺猬

    刺猬

    硬派成长小说、新青年文学、新校园题材、青春。从小到大,只要照着老哥所说的做,就准没有错,他是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哥哥姐姐,我的良师益友,我的心灵寄托。我们活得简单,但并不容易,我们人生中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我们活得拮据,但并不痛苦,所以老哥对我说,你应当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去发挥你人生当中的价值。他说得对,正如他一直都是对的,只是自由并不代表着你不用付出一些代价……本书给我们展现了青春少年心中对外来美好的愿景和想象,积极向上,充满阳光。
  • 因为是你,我不顾一切

    因为是你,我不顾一切

    15个故事,写尽爱的深度和广度。256页内容,大胆探索爱的本质。我以为,爱你就是付出自己;你却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曾经相信,就算花开无果,哪怕此后天涯陌路,只要我的世界有过你,就已足够,可是,当我渐渐长大,才明白,爱情必须有你有我,才算完整。在这部寄托遥深的随笔集里,高堰阳承继了书写自我、张扬个性的现代散文传统,以如工笔画般的细腻笔触,讲述了在“荒废、狂闹、混乱”的青春岁月里,他和周围人似真如幻、无望而又亘古如斯的爱情故事。
  • 来自勇者的符文学

    来自勇者的符文学

    打工党李森,意外穿越到剑与魔法的世界,却发现作为法爷的自己,MP只有10!?好在主神保佑,让他获得符文学的能力。只见李森爆吼一声,轮起了符文之书。“忍不了,今天我就是要莽穿!”勇者的符文之书充斥着奥数能量,在空中划出一个圆弧轨迹,带着魔法尾焰飞射而出。
  • 晚眺

    晚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Wintering Out

    Wintering Out

    'Seamus Heaney has gone beyond the themes of his earlier poetry and has made the giant step towards the most ambitious, most intractable themes of maturity. The power of this book comes from a sense that he is reaching out towards a type of desolation and of isolation without which no imagination can be seen to have grown up.' Eavan Boland, Irish Times 'Keyed and pitched unlike any other significant poet at work in the language anywhere.' Harold Bloom,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 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水薄荷

    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水薄荷

    麦场主系列《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丛书共计十本,收录于其中的小说都可谓是当代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加之安武林老师独到精辟的点评,使麦场主系列成为不可多得的儿童阅读与写作精选丛书。本书为该丛书之一。
  • 万人迷之风花雪月

    万人迷之风花雪月

    你拥有无上容颜,受万人追捧。你是那笼中的娇人,亦是那绸上的佳人。
  • 哈佛24小时

    哈佛24小时

    《哈佛24小时》融合了当下最热门的心理现象,内容更贴近当下生活,更符合近几年人们的心理状况。如何实现心理自控、怎样从内心深处产生强大的力量、是抱怨还是勇往直前……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必定能让你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去改变你的现状,拓宽你的视野,丰富你的内涵,实现你的理想……如果你希望摆脱平凡的生活,如果你想探索成功的奥秘,如果你想充分地发展自我,但是苦于找不到突破点,那么,请你试着打开本书,它将会成为你求知道路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人生道路上的行动指南。
  •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是百年前辛亥革命时山西起义的重要领导者,起义于十月二十九日以突击形式攻击山西巡抚衙门,一举成功,遂推选其任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而且,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上,阎锡山始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