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0700000024

第24章 教 育 科 技(7)

④诗歌类教材。以《千家诗》、《神童诗》为代表。

342.中国古代如何选拔神童

中国古代就有针对才能超常幼儿的选拔措施,并形成一套选拔神童的制度和方法。据《文献通考·选举考·童科》记载,西汉建国之初,萧何在《吏律》中曾提议,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能得为史”。汉代设置童子科,选年龄在十二到十六之间且能“博通经典”的儿童入科。

唐朝的科举制已非常完备,常设的有秀才等六科,非常设科目有童子科等。唐朝对童子科有严格的规定,如《新唐书·选举制》云:“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以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宋改为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者”,应试后给予出身并授官。

历代童子科选拔,除了宋朝因皇帝特别重视甚至经常亲自参与考试,因而选拔了一些如杨億、宋授、晏殊、李淑等国家重臣之外,其他各朝选拔的神童成就大多不高。

343.什么是“四氏学”

四氏指孔、颜、曾、孟四氏。四氏学是中国封建帝王专门为孔、颜、曾、孟四氏设立的庙学机构。

四氏学的前身是孔氏家学。据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汾所著《阙里文献考》记载,孔子死后,其子孙“即宅为庙,藏乐服礼器,世以家学相承,自为师友”。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修起孔子庙”并“于庙外扩建屋宇,以居学者”,以培养孔氏家族的子弟。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追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诏令增扩孔子庙,并亲作《宣圣赞》,称颂孔子为“帝王之师”。三年后,孔子第四十四代孙孔勖上书朝廷,请求于家学旧址重建讲堂,延师教授,朝廷准其奏,自此孔氏家学改为庙学。

宋仁宗延祐年间,孔氏庙学又增颜、孟二氏子弟,孔氏庙学遂成为孔、颜、孟三氏学。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明万历皇帝又从巡按御史毛在之请,在三代之外增加曾氏,并改铸四氏学印信。四氏学由此正式创立。

四氏学的学员比他姓优先入举,并享有优先入太学的待遇。清朝灭亡后,四代学被取消、裁撤。

344.书签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书签”一词始于宋朝,但书签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称“牙黎”,即象牙制成的书签。

后来卷轴书改成折装,牙签变薄了,用骨片或纸板制成,有的还在薄片上贴上一层有花纹的绫娟,于是原本插在卷轴内的牙签变成了夹在书内的书签。宋朝以后,读书人对书签越来越讲究,喜欢手写一些座右铭之类的句子在上面,书签式样也基本定型,与现代所使用的书签大体相同。

345.什么是“六艺”

“六艺”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地官·保氏》中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是礼节。五礼指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

乐是音乐。六乐指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等古乐。

射指射箭技术。五射指白矢、参连、剡注、襄尺和井仪。白矢是指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指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指箭射出去的速度快;襄尺是指“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指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御是指驾驭马车的技术。五御包括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和逐禽左,意思是,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书是指书法。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数是指算法。九数即九九乘法表。

346.中国最早的自动计程车始于何时

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种自动计算里程的马车,就是东汉张衡发明的计里鼓车。这种车的顶上有个小木人,手中握有鼓锤。马车每行至一定里数,木人就会挥动鼓锤,敲响前方的小鼓,所以称之为“计里鼓车”。

其实,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小木人的手上有线连着一个齿轮,齿轮又连着另一个齿轮,形成一套减速齿轮组。这套减速齿轮组又连着车轮。车辆启动时,车轮就带动齿轮组,齿轮组带动小木人。小木人则在车轮转到一定圈数时敲一次鼓。因为每敲一次鼓车,轮转的圈数都是固定的,所以可以起到计算里程的作用。

347.司母戊大方鼎是如何铸造的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形制雄伟,重达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造型雄伟,花纹华丽,腹部铸有蟠龙纹和饕餮纹,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为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经有关专家分析研究,司母戊鼎仍然是用传统的浑铸法整体铸造出来的。铸造前,先用陶土塑模,然后翻范,范分腹范、顶范、底范和洗口范。范制好后,组合成铸型。司母戊鼎的鼎足是与整个铸型连为一体的。其中三个鼎足作为浇铸时的浇铸口,一个鼎足作为排气口。铸造时,将大型熔炉置于铸型鼎足的外侧,当熔炉中的青铜熔化之后,将铜汁从三个鼎足口的洗口范上慢慢往铸型里灌注,待鼎身铸好后,再在上面安模、翻范,浇注鼎耳。

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在1000公斤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朝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348.古人所说的“丰碑”有什么用途

在古代,丰碑有三种用途。

第一种用途是作为下葬工具。《礼记·檀弓下》有“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的记载。这里所说的丰碑是古代殡葬天子或诸侯时,用以下棺的工具。秦朝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朝以后才改用石头。后来,普通人也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石头,并有人开始在光秃秃的石头上刻字记录父辈的功绩,这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墓碑。

第二种用途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对此的注释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

第三种用途是纪功颂德。《南史·王琳传》:“丰碑式树,时留堕泪之人。”

349.古人上学需要多少年

《礼记·学记》中有“比年入学,中年考核。一年视离经辩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段话说的是西周时官学的学制,是每年入学一次,隔年考核一次。第一年考察辨明志向,第三年考察是否专心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察是否博学和亲近师长,第七年考察是否有独立见解和择友能力。这些都达到了,就是小成。如果九年触类旁通,坚强而不违背师训,就是大成。可见西周时的官学至少要学习九年。

两汉太学并无对学习年限有明确的规定,但考试却是十分严格。西汉时,每年考试一次,方式是“设科射策”,类似今天的抽签答问。考试结果分甲、乙两科,以区别程度高低。如果学生属于下材或有一种经书不通,就会被勒令退学。东汉中期改为每两年考试一次,通过者授予官职,未通过者留下继续学习。

隋唐官学学习年限为九年,书学和律学为六年。考试分旬考、岁考和毕业考三种。旬考内容为十日之内所学课程,不及格者要受罚;岁考内容为一年之内所学课程,不及格者留级;毕业考及格则取得科举资格。“若九年学而无成者亦令其退学”。

北宋王安石在太学实行“三舍法”,即将生员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等级。生员必须依照学业程度,通过考核,依次升舍。平时有品行(“行”)和学业(“艺”)的考察记录,每月由任课教师举行私试,每年由学校举行公试,合格者就可依次升舍。

元朝将学生分为三等六斋,学生通过考核获得积分逐级升斋。明朝仍然沿用元朝的积分制。入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必须先入低级班。一年半以后,“文理通者”升中级班。再过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入高级班。高级班采用“积分制”,学生按月考试,一年积满8分为及格,就可以待补为官。清朝以后,积分制已名存实亡,入监读书只是熬年头了。

350.古代书院是干什么的

“书院”之名始于唐朝。据史书记载,唐朝有两种场所被称为书院:一种是中央政府设立的藏书、校书之所,如丽正修书院、集贤殿书院;还有一种是由民间设立的供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书院虽形成于唐末,但直到宋朝才大量盛行。书院创设之初,纯属私人讲学的性质。宋王朝为了把书院掌握在政府手中,加强朝廷对书院的影响和控制,经常采用赐匾、赐书、赐学田等手段。北宋的著名学者,如胡瑗、孙复等人多在官学任教。南宋的著名学者也多在书院讲学。名师在书院讲学,提高了书院的教学质量,扩大了书院的影响,不仅使旧有的书院在规模上进一步扩大,也诱发了新书院的萌生。

基于以上原因,书院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从宋朝开始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古代优秀文化教育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类推荐
  •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山东大鼓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系列”之第一本《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数年里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如今终于得以付梓出版,作为本书编撰者,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并向大家表示感谢。此书稿因为是编撰,在成书过程中,我通过多方渠道,搜集并参考了大量一手或二手文献资料,均一一注明了出处,在此向众多原作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如您觉得我应该给您支付一些稿酬,就请尽管同我联系吧。
  •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中国人的名字,不仅是用来区别彼此的符号,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无论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名字,还是名号、小名、浑号、笔名、艺名等等,无不含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要想取个好名字,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6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6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热门推荐
  • 和男友一起穿越的日常

    和男友一起穿越的日常

    在时空管理局打工的章欢最近十分无聊,于是和好友一起穿越到了各个环境中展开各种狗血的故事,总算是体验了一回小说女主的悲欢离合什么?虐恋文女主,这个真的不行什么?宫斗下一秒就输,天呐让我入选,给个机会什么?变成宠文男主的手下了,求求女主别作了什么?突然要我变成废柴去修仙
  • 中华药圣李时珍

    中华药圣李时珍

    本书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内容包括:杏林世家、苦读不为考、求真方敢疑《本草》、不取亦取医病患、楚王亲求贤、格物致知游神州等。
  • 新妇借道

    新妇借道

    李唐皇朝的南边境,野炊袅袅,山野遍绿。一处名为临风的山谷村落之中,今日,村头来了陌生的访客。那是一列送亲的队伍,从南至北来,乐人们吹着合欢唢呐,声响传遍山谷。“贵方是哪个村过来的?”村口塔楼上,放哨的吴三大声问这支队伍。这个地方并不太平,改朝换代后,许多叛军流寇都向西北躲藏,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马贼队。“南翠藤山刘家村,张刘两家结良缘!送娘子也!”引队伍前行的人朗声回答。从塔楼上看,新娘子坐在队伍中间的马背上,头上盖着敝膝,端庄娴静。
  • 摩羯座恋人

    摩羯座恋人

    摩羯座女孩郑琪樱在一次假面舞会上,认识了有着血族纯正血统的池爵勋,展开了一段奇特的人生之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墨下楠琛枕上书

    墨下楠琛枕上书

    我见证了许楠琛和沈枕书从相识到相知、相爱相守,最后分开再复合再分开,最后消失在彼此的世界里。阿枕打赌着说,他们会永远在一起,永远相爱,因为在许楠琛的整个青春里只有一个沈枕书进进出出。然而她忘了,爱情不能拿来赌,它不是赌注,当你决定赌一把爱情的时候,你就已经输了一直到后来我再次遇到阿枕,她拿着酒杯不停的往嘴里灌,我第一次看她哭得这么撕心裂肺,她跟我说:伊伊,你知道吗,他爱我是真的,想要离开我也是真的,原来先爱的人真的死得最惨呵呵。我觉得很可惜,但也仅仅只能可惜。
  • 精灵之常磐学徒

    精灵之常磐学徒

    “坂木老大,把大针蜂借我两天呗?”“不行。”“尼多后我也不介意的。”“不行。”“那我自己去找超梦了哦?”“……”这是一个去坂木的常磐道馆当小学徒的故事。
  • 诱爱娇妻:老公宠太深

    诱爱娇妻:老公宠太深

    想借着酒醉的名义不负责任?你早就就是我的人了。什么?想逃走?这辈子都休想逃出我的手心。
  •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霸道鬼帝呆萌妻

    霸道鬼帝呆萌妻

    他是异国帝王而她只是将军嫡女她穿越而来一心想着姐妹却不小心落入他的情网她呆萌的样子虏获他的心他为她遣散后宫弱水三千只取她这一瓢
  • 诺贝尔经典文学:鼠疫·局外人(经典收藏版)

    诺贝尔经典文学:鼠疫·局外人(经典收藏版)

    本书收录了文学大师加缪最著名的两本小说《鼠疫》和《局外人》。《鼠疫》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堪称20世纪西方文学界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小说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为整个西方文学(哲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