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0700000022

第22章 教 育 科 技(5)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①

“薪火相传”出自《庄子·养生主》中“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一句。其意思是柴草终会燃尽,而火种却传续下来,永远不会熄灭。后来这个词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312.“如火如荼”中的“荼”指的是什么

2005年6月13日,胡锦涛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无论是参加组织如火如荼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还是参加领导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的解放战争……陈云同志始终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精心谋划,勤奋工作。”②

成语“如火如荼”原被用来比喻军容壮盛,现在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荼”是指开白花的茅草。

3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何处

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纪念馆学习考察。胡锦涛在讲话时提到:“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我们的古人早就讲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这些警世名言,今天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其意思是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衰亡。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314.楚辞是一种什么文体

2006年11月10日,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时提到:“从我国秦汉以前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②

讲话中提到的“楚辞”是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又因屈原作品中以《离骚》最为著名,故又称“骚体”。

315.汉赋是一种什么文体

2006年11月10日,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时提到:“从我国秦汉以前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③

汉赋是一种有韵的散文,是汉朝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汉赋分为小赋和大赋,小赋多为抒情作品,赵壹、蔡邕、祢衡等人都是小赋的高手。大赋则多用铺张的手法,描写都城、宫宇、圆苑和帝王奢华的生活。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人,都是写大赋的行家。

316.元曲是一种什么文体

2006年11月10日,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时提到:“从我国秦汉以前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①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是元代文学的主体,由“蕃曲”、“胡乐”发展而来。元曲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朝入主中原,元曲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大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317.唐诗中的近体诗是什么样的诗

2006年11月10日,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时提到:“从我国秦汉以前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②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唐诗中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因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人。

318.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算学著作是什么

2008年12月15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提到:“在长达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我国古代科技先驱们在天文学、算学、农学、医学等领域创造了闪耀着民族智慧之光的辉煌科技成就……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①

算学是古代对数学的称谓,也指古代培养数学人才的学校。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算学著作是《周髀算经》,是算经的十书之一。《周髀算经》约成书于西汉或更早时期,原名《周髀》,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所以改名《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与天文计算领域的应用。

319.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学著作是什么

2008年12月15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提到:“在长达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我国古代科技先驱们在天文学、算学、农学、医学等领域创造了闪耀着民族智慧之光的辉煌科技成就……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②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综合性农学著作,由序、杂说和正文三大部分组成,正文共92篇,分10卷,11万字。《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为北魏时期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20.“才高八斗”一词是怎么来的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对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赞誉。他说:“天下才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可见谢灵运对曹植的推崇。后来人们便用“才高八斗”喻才气过人。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诗中就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个典故。

321.“青钱万选”是什么意思

“青钱万选”一词出自《新唐书·张荐传》。据载,唐朝工部侍郎张荐的祖父、文学家张年轻时共八次应科举试,都考中甲级,两次被授予长安尉,又升任鸿胪丞。他共四次参加官员选拔,起草文书和策问是吏部的第一名。当时,一个名叫半千的水部员外郎对人说:“张的文章就像成色最好的青铜钱,一万次挑选一万次选中,从未听说他有落选退回的时候。”由此,当时的社会名流都说他是“青钱学士”。后来,人们遂用“青钱学士”赞称屡试屡中的人,又用“青钱万选”称屡试屡中的文章或比喻某人文辞出众。

322.古人是如何称呼教师的

“教师”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学记》中“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一句。

早在西周初期,出于加强军事统治力量的需要,国家开办学校,对贵族子弟进行射箭、驾驭等军事技能的培训。所以,学校中的教员起初大都由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而他们的官职名称没有改变,人们便泛指他们为“师氏”或“师”。

战国时,“老师”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一句。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

“师长”是秦朝对教师的尊称。汉明帝刘庄为太子时,拜桓荣为师。汉朝室内座次以靠西墙而坐,面向东方为尊。汉明帝给桓荣安排坐西南面东的坐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从此,“西席”和“西宾”便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山长”之称源于《荆相近事》。五代时,蒋维东隐居衡岳,以讲学为主,受业者众多,故尊称蒋维东为“山长”。此后,书院中的主讲教师亦称为“山长”。久而久之,“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宋元时期,“老师”是对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后专指学生对教师的尊称,一直沿用至今。

323.“夫子”与“老夫子”分别指称什么

“夫子”得名于“大夫”(包括卿)。夫为大夫;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孟子、墨子等先秦诸子皆为子。春秋时,凡大夫以上才可被敬称为“夫子”。

但是在孔子后,情况有了变化。首先,夫子成了对孔子的专称,人称“孔夫子”。在后人及后世的使用中,“夫子”则成了对老师的敬称。有时相互之间并不是师生关系,但出于尊敬,年幼的人同样将年长的男性称为“夫子”。在更多的时候,“夫子”就成为对值得尊敬的男性的称呼。

在夫子前面加个“老”字,形成的“老夫子”一词,本来也是对老师的尊称。后来,人们又开始用“老夫子”称呼那些读死书而且思想陈旧的人,含有讥讽之意。

324.成语“书香门第”中的书香是什么香味

古人为了防止书籍霉变或被虫蛀,有的用樟木做的箱子来放书籍,有的把做家具时剩下的樟木片夹在书籍当中,还有的放一种叫芸香草的中药。

在放置了樟木片或芸香草后,随着时间的积累,当书的主人打开书箱,翻阅书籍时,就会有一股香气扑面而来,也就形成了“书香”的概念。

芸香草亦称芸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西部,有特异的香气,可以入药,嚼之有辛辣和麻凉的感觉。因为古人常在书籍中放这种草避蠹驱虫,所以与“芸”字有关的词多与书籍有关。如“芸编”指书籍,“芸帐”指书卷,“芸阁”指藏书之阁,“芸署”为藏书之室,“芸香吏”则指校书郎。

325.“小九九”至今用了多长时间

“小九九”指的是《九九乘法歌诀》。在古代,《九九乘法歌诀》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在了十三十四世纪,《九九乘法歌诀》的顺序才倒过来。

我国使用《九九乘法歌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326.古代科举考试如何防范作弊

古时科举考试最常见的作弊方法有三种:一是贿买(即贿赂主考官以获取好成绩),二是夹带考试经文(带书或抄录于随身物品中)入内作弊,三是请人代考。

针对贿买,武则天时曾采用糊名的办法,遮掩考生的名字以减少批卷者认出撰卷人的机会,这一做法在宋朝以后成为定例。宋朝时,又发明了誊录法,即由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并以抄本送往评级。这使得批卷者不能通过笔迹来作弊。然而,考生仍可与考官约定,以特定的句子或字词作暗号。为了减少这种可能,自宋太宗起,又订立了锁院的制度。每次考试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为临时委派,以便互相监察。当考官接到任命后,便要同日进入贡院,在考试结束发榜前不得离开,亦不得接见宾客。如果考官要从外地到境监考,在进入本省境后亦不得接见客人。贿买若被揭发,行贿、受贿者都可能被处死,而同场的考官亦可能被牵连受罚。

唐朝时,科举考试已设有卫兵,以阻止夹带作弊。宋朝起,考试在贡院内进行。贡院内,考生之间是以墙壁隔开的,称为“号舍”。考生不可以喧哗、离场,以防止传卷或传话。但是夹带经文的作弊方法始终是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常见的方法有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或索性密写在衣物、身体上。其他各式随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蜡烛,等等,都曾被用作夹带。对此,明清的科举要求达到“片纸只字皆不得带入试场”的程度。除了在进场前由卫兵仔细搜查外,乾隆时更曾下诏详细限定考生带入场各式物品的规格。例如:砚台、木炭、糕点的大小厚度;水壶、烛台的用料;以至毛笔、篮子的款式都有明确规定。此外,对检举夹带者有赏。被发现者除了取消其考试资格外,更要带枷示众。

代考在唐朝时颇为常见。为了防止代考,需要考生提供写有详细体貌特征的履历。进场前考官会根据履历验明考生的身份。但是代考作弊亦没有被完全杜绝。

327.什么是“桂榜”、“杏榜”和“黄榜”

古代的科举考试先后有三榜:“桂榜”、“杏榜”和“黄榜”。

桂榜是乡试录取举人的公告榜,因放榜时正值桂花盛开而得名;杏榜是会试录取贡士的公告榜,因放榜时正值杏花盛开而得名;黄榜则是殿试之后朝廷发布的录取进士的公告榜,因该榜以黄纸书写而得名。黄榜也叫金榜,所以古人把考上进士叫金榜题名。

328.古代罚人喝墨水是怎么回事

罚读书人喝墨水有着久远的历史。南朝梁武帝就规定士人应试时,凡书迹滥劣者要罚喝墨水一升。北齐时,朝廷下令,考试成绩滥劣者要罚喝墨水,喝多少按滥劣程度而定。

古时的墨是“以松烟用梣皮汁解胶和造,或加香药等物造”,不仅多食“无毒”,而且可以入药,能治16种病。其中,香墨为墨中上品。依宋人李孝美的《墨谱》所记,香墨由甘松香、藿香、零陵香、白檀香、丁香、龙脑香及麝香等香料制成。由此观之,墨水的味道,想来应是不错的。

在清人的饮馔笔记中,有两道以香墨入馔的佳肴:一是朱彝尊所撰的《食宪鸿秘》里有“素鳖”一味,利用墨水调和面粉,以代鳖裙,看来还可接受。另一则是童岳荐《调鼎集》中的“黑汁肉”,其做法为“香墨磨汁,加酱油、酒煨肉”,据说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329.“三元及第”是怎么回事

三元分别为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和殿试的“状元”。“三元及第”就是指某人在乡试、会试和殿试都夺得第一名。该词出自清朝大文豪李渔《笠翁对韵》中的“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历史上,曾经“三元及第”的人少之又少。据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八“三元”条考证,自科举实行以来,连中三元者,不过区区十几人而已。

330.古代考状元究竟有多难

以清朝的科举制度为例,考试共分10个阶段进行,前4个阶段为学校考试,后6次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为了应付这一连串的考试,一个考生要将《论语》11750字、《孟子》34685字、《礼记》99010字、《左传》196845字,合计起来共有342290字,全都要背熟精通、烂熟于心。此外,还要看大量的注释和其他非读不可的典籍、史书和文学书籍。

“三更灯火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事实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个状元岂是十年挣得来?《三字经》:“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这个梁灏是宋时人,他从天福三年(938年)初试,到雍熙二年(984年)中状元,足足考了46年。这还算是幸运的,在科举历史中,还有不少百岁考生。如清康熙乾隆年间的黄章,就没有因高龄感动上苍,让魁星点他为状元。

所以,著名历史学家李世愉先生说到考状元的难度时说:“经过乡试、会试、殿试,能够金榜题名,成为进士,已是千里挑一,相当不易了,更何况状元,简直是万里挑一。”

331.古代的武科考试考什么

武举制度始于唐朝武则天,兴盛于明清两代。

同类推荐
  • 素书(全集)

    素书(全集)

    《素书》分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虽然文字简略,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含意精湛。本书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于一体的智慧之作。它充分发挥诸家思想观点与方法,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并以此认识事物,对应物理,对纷繁复杂的事理予以厘清和指导。本书采用了《素书》的权威原著,参照《四库全书》并加上了宋代宰相张商英的注和清代王氏的点评,力求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原典,并在此基础上甄别、博采众家之长,为原典作了简易通俗的译文以及入情入理的精彩评析。
  •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庙会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古老载体,是传统、历史、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剪影,也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人类对时间与空间的探索由来已久,那些地球上的自然奇迹和地球之外的星辰,都给了人类无限的探索空间。是谁提出了北斗七星呢?又是谁第一个提出一年365天呢?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准确的知识、精炼的文字,为你讲述天文经法知识,让你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沉醉于历史的海洋,享受丰盛的知识快餐。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率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有机联结起来进行动态考察和研究,主要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重点剖析了客家优良传统的基本表征、主要结构、重要功能;充分肯定了客家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深入挖掘了客家优良传统蕴藏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全面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的互动机制;努力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弘扬客家优良传统的路径选择;客观评判了客家妇女在国家兴亡面前表现出的爱国情怀。
热门推荐
  • 辩护大师

    辩护大师

    一名小律师意外地介入了一桩贩毒案,为看似冤屈的嫌疑人进行辩护。检方主控官恰为他的同班同学,上学期间是学霸,并且“抢”了他心中的“女神”。为争“一口气”,他深入调查,发现了案件背后不为人知的复杂关系,正当所有线索都指向真正的罪犯时,案件重新变得扑朔迷离。而原本只是想“打败”同学的小律师,为了心中的“道义”和对法律的信仰,面对凶狠的罪犯和团伙,他又将作出怎样的选择?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最终是辨方还是控方赢了?在这个事件中没有赢家,结局出乎意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宠妃当道:皇上,该吃药了!

    宠妃当道:皇上,该吃药了!

    见过穿越的,没见过因为心情不好而穿越的。身为军校高材生的她,被一辆法拉利撞了,穿越成为王妃。what?可是为什么王爷那么帅?好想睡……“啪!”某人揭开被子,一拍她的屁股,看着还在天马行空的她问道:“想什么呢?起床了!”“王爷,我们来睡觉好不好?”“咳咳,本王今日身体不适。”“没事,我有药,嘿嘿……”某人怒,欺身压住她,邪笑问道:“你看本王像要吃药的人吗?”“刚才你不是才说身体不适嘛……”【男主第一次】
  • 神手

    神手

    没有人会忘记,当年的宋世庠走在麻衣街上是只迈右腿。这种步态有些怪异,似乎左腿总被拖在身后。但看上去不疾不慌,很像戏曲舞台上的老生那种亮靴底的四方步。那时的宋世庠在街上已不再被人直呼其名,虽然只有三十几岁,却被官称宋爷。宋爷每次踱着这样的步子走进麻衣街,两边的商铺老板立刻就会紧张起来。人们屏住呼吸,远远看着,似乎想从宋爷那悠闲的步履中寻找出一点信息。有胆大一些的试探着上前打招呼:宋爷,好啊您哪?宋爷一般不很经意,只用眼角朝斜下方瞥一下就算理睬了。打招呼的人则也会稍稍松一口气,知道自己的商铺这一次并没进入宋爷的视野。
  • 优秀是一种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

    本书从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入手,根据工作、休闲、学习、思维、健康等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向读者讲述哪些习惯是我们必备的,哪些习惯是我们应坚决制止的,哪些习惯是可以改进的。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总结自己的角角落落,体味生活的方方面面,慢慢养成足以让自己快慰一生的良好习惯。就像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 都市无限嚣张系统

    都市无限嚣张系统

    “叮……宿主装逼成功……”“叮……宿主抽奖成功……”没有最嚣张,只有更嚣张!脚踩各路天才妖孽,怀抱各方绝世美女。无限嚣张系统,让嚣张一路到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书老祖的星际修真日常

    穿书老祖的星际修真日常

    星际,修仙,炼丹,美食,傀儡 修真界青云派老祖田甜从21世纪胎穿过来修炼了一千年,好不容易要飞升成仙,居然被雷劈到了星际时代,后来头疼发现她穿越到一本书里,成了从小虐待反派大佬的炮灰姐姐。这里灵气浓郁,遍地灵草,可惜星际人都不识货,她利用自己练的丹药,美食,机关傀儡在星际混的风声水起,一不小心就成了全民女神。她练的丹药,众人哄抢。她制作的美食,受全世界追捧。她制作的机关傀儡,比机器人更受欢迎。
  • 大盐商

    大盐商

    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初的一天,守慧奉父亲之命,回到歙县老家接妹妹和母亲上扬州。芝芝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跑到里屋问母亲:“妈,三哥真的要接我上扬州吗?”
  • 重生过去有空间

    重生过去有空间

    夏至没想到自己死后竟然重生在了这个缺医少药,勒紧裤腰带也吃不饱的年代,幸好有随身空间......夏至嫁给了一直喜欢她的大哥哥,婚 后,大哥哥把夏至宠上了天,本以为自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却没想到婆家却出了事…… ……………………………… 推荐小九的新书 《重生回到八十年代做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