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0700000001

第1章 职 官 政 事(1)

1.从什么时候起只有皇帝能穿黄色衣服

黄色在五方(东、南、中、西、北)当中属于“中”,所以,古人把黄色看成中央正色。历史上第一个将黄色作为朝服之色的皇帝是汉文帝刘恒。

在唐朝以前,黄色并不是皇帝的专用色,普通人也可以使用。例如,隋朝士卒的服装就为黄色。到了唐朝,人们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因为“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唐朝对黄色进行了细分,赤黄(赭黄)被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色,而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其他黄色的衣服,如色光偏冷的柠檬黄。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因恐黄色与赭黄相混,又规定官民的服装一律不得使用黄色。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专用色,一直持续到清朝。

2.清朝的黄马褂有几类

“马褂”,亦称为“行褂”,是清朝官员外出时所穿的一种制服。为方便骑射,马褂的身长只及股,袖长至肘。

清朝的黄马褂有三类:

第一类黄马褂叫“行职褂子”。这种黄马褂没有花纹、图案,是皇帝出行时,随行大臣及侍卫为给皇帝壮行色而穿,其他时候不得使用。

第二类黄马褂是皇帝围猎、校射时所赏赐的,所以被称为“行围褂子”。清朝皇帝每年都会举行狩猎活动,在皇帝围猎、校射时表现出色的随从,可能得到皇帝赏赐的黄马褂。这种褂子只有在跟随皇帝狩猎时才可以穿着。

最后一类黄马褂是因特殊功勋而得到的奖赏。这种褂子又被称为“武功褂子”,得赏者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场合穿着。这样的马褂才是我们所熟知的“赐穿黄马褂”。

3.为什么古代把争夺天下称为“逐鹿”或“问鼎”

“逐鹿”一词最早见于兵书《六韬》。文中太公谓文王曰:“取天下若逐野鹿,而天下共分其肉。”《史记·淮阴侯列传》也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的语句,所以“逐鹿”就成了争夺天下的代名词。

传说禹铸有九鼎,传夏、商、周三代,所以九鼎就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率军来到周天子所在地洛阳,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劳军。楚庄王有一统天下之心,便向王孙满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看出了楚庄王的野心,便说:“政德清明,鼎虽小而重;国君无道,鼎就算大,分量也轻。周王朝执鼎中原,权力天赐,其余诸侯不应当询问鼎的轻重。”后人遂将图谋篡夺王位称为“问鼎”。

现在,“逐鹿”和“问鼎”通常比喻通过竞争赢得某一荣誉或利益。

4.在古代,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称臣纳贡的现象

第一种情况是小国向大国称臣纳贡。小国称臣纳贡是为了表示对大国的臣服与敬畏,从而保证领土的安全和政权的合法性。大国出于国防安全、经济利益或文化差异的考虑,宁与小国保持附属关系,而不愿接纳小国为自己的疆域。

这种形式的称臣纳贡,小国不存在经济上被剥削的情况,因为小国从大国那里得到的赏赐通常高于自己对大国的进贡。

第二种是以称臣纳贡为手段达到通商的目的。历史上不少游牧民族和外国商人,为了获得必需的物资或增加贸易量,往往会以进贡为手段,换取中原王朝的赏赐、免税特权或进出口的特许证。

之所以要采用称臣纳贡的形式,是因为正常的贸易经常被禁止或者得不到合法的保护。称臣进贡不仅迎合了中原统治者的自大心理,而且有厚利可图。这种称臣纳贡不一定是国家行为,更不能说明这些国家都成了中原王朝的属国。

还有一种情况则纯粹是中原统治者的一相情愿:对方完全是以平等身份派来的外交使节或贸易代表,中原王朝却非要称之为朝贡。如鸦片战争前来中国的西方使节几乎没有不被称为“进贡”、“朝贡”、“请封”的,但实际上当时的葡萄牙、英国、意大利等国都是以平等甚至更高一等的身份来面见清朝皇帝的。

5.古代哪些职位相当于宰相

“宰”即主宰。商朝时,宰相为管理天子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意为相礼之人,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尽管现代人通常用宰相称呼古代的最高行政长官,但只有辽代以宰相为正式官名,其他各代最高行政长官的官名五花八门,而职权大小也有很大差异。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汉朝与秦朝相仿,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直到汉献帝时,才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朝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元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明成祖朱棣因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时期,习惯上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分。

6.公章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公章,古称官印,是官员行使权力的信物,故又被称为“印信”。

史载设官授印的制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号令》有“还授其印,尊宠官之”。可见当时已经有授印尊官的做法。

较完备的官印制度形成于秦朝。当时从丞相、太尉至郡守、县令,都由国君在任命时授予官印。为方便受命者将官印佩戴在身上,配发官印的同时,还要配发穿在印纽上的丝带,这种丝带被称为“绶”。

之所以要让官印须臾不离身,是因为古时凭印绶当官,认印不认人。比如,秦末,会稽郡守殷通招项梁、项羽叔侄议事。席间,项梁授意项羽拔剑砍下殷通的首级,将其印绶佩戴在自己身上,然后自封为郡守,居然能行令各县,“得精兵八千”。又如汉武帝时,有个叫朱买臣的人到四十多岁还是一贫如洗,因机缘巧合,被汉武帝任命为会稽郡守。当他带着印绶回到会稽郡驻京办事处时,吏员们根本不予理睬,及至发现他怀里揣着印绶,才“坐中惊骇”,立即起立,并排队跪拜。

这种设官授印的制度使得后世把“掌大印”、“拿印把子”视为当官掌权的代名词。

7.怎么从官印上区分官员的品级

官印主要通过尺度、印面形制和材质来区分官员的品级。

两汉时期,官员的品级越高,官印越小。在唐朝以前,印面形制没有统一规定,不仅形状五花八门,行文格式也各不相同,毫无章法可循。直到唐朝,印章规格才趋向周密,所有官印一律用铜铸,印体为正方形。宋承唐制,中书门下的印大小为两寸一分,其余机构按级别依次递减(《宋史·舆服志》)。这个以印面大小区分级别高低的办法,又为元朝所继承,如“一品衙门用三台金印,二品衙门用两台银印”(《续文献通考》)等。

在两汉时期,丞相、太尉一级用金印紫绶,御史大夫及两千石以上官员用银印青绶。西晋以后,印绶制改为印囊制,即以印囊上的绣缕材质来区别官阶,如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政权规定二品以上官员的印囊用金缕,三品、四品官员的印囊用银缕,等等。

此外,不管哪个朝代,印绶或印囊只授予治事官吏佩带,像光禄大夫、大夫、博士等散官或加官,尽管品级不低,但都没有印绶。刘邦起义前,虽为乡亭小吏,因属于有具体职务的官吏,所以也有“五两之纶,半通之铜”的一方小印。

8.“金马玉堂”是什么意思

“金马”是指汉朝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是玉堂殿,是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金马玉堂”原意是指汉时学士待诏之处,如西汉学者扬雄在《解嘲》一文中说:“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其意思就是:如今您有幸生逢开明盛世,处于没有忌讳的朝堂,和众多贤人共事,过金马门、进玉堂殿也有很长时间了,却不曾谋划一计一策……

金马玉堂也可用来称呼翰林院或翰林学士。如北宋欧阳修《会老堂致语》:“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又如明方孝孺《代董学士表》:“苍颜白发,越万里而来归;金马玉堂,想十年之如昨。”清梅曾亮《欧氏又一村读书图记》:“而苏文忠直禁内,读书夜分,老兵皆倦卧,彼其视金马玉堂之中,波涛尘堁之内,皆学舍也。”

金马玉堂也可引申为进朝廷做官,如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论》:“今岁荜门一酸儒,来岁可以金马玉堂矣。”

9.为什么说“吕端大事不糊涂”

叶剑英元帅是我国的开国元勋,毛泽东有一次在会见他时,口述了一句诗相赠:“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①毛泽东将叶剑英比喻为北宋时期的吕端,赞扬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果断坚定,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吕端(935—1000),字易直,北宋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人。“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出自《宋史·吕端传》。吕端因处理政事才华出众,早在吕蒙正为相之时,宋太宗就有重用吕端的想法。公元995年,宋太宗打算任用吕端为相,有人以吕端“为人糊涂”为由加以反对,宋太宗回答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几天之后,宋太宗让吕蒙正改任参知政事,让吕端当了宰相。吕端在任上果然为官持重、明识大体,并屡屡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自己的主张,真应了宋太宗“端大事不糊涂”的评语。

10.甘罗为什么被称为“红领巾宰相”

毛泽东在评价甘罗时说:“战国时期,秦国有个甘罗,是甘茂的孙子,他十二岁为丞相,他才是个‘红领巾’!当时吕不韦是个大政治家,但没有主意,甘罗却有主意,他到赵国解决了一个问题。”①

据《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记载,甘罗是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凤台)人,秦国左丞相甘茂的孙子。在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十二岁时到秦国宰相吕不韦那儿当了家臣。吕不韦企图进攻赵国,以扩大燕国献给他的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的封地。甘罗主动请求出使赵国,游说赵王割了五座城池给秦国。此后,赵王又将攻取的部分燕国领地分给了秦国。回到秦国后,甘罗因为功劳卓著被秦王拜为上卿。当时上卿是相当于宰相的官职,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十二岁为宰相”的说法。

11.为什么说荀灌娘有大本领

毛泽东曾经评价荀灌娘说:“南北朝时的荀灌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河南临颍人,顶多不过是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她和父亲被围在襄阳的时候,带领了几十个人杀出重围去搬救兵,你看她有多大的本领!”①

毛泽东称赞荀灌娘,意在鼓励青少年敢想敢干,发挥更大作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荀灌娘“搬兵救围”的故事,发生在晋朝而不是南北朝,其父被围困之地是宛城而不是襄阳。

荀灌娘生于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是一位比花木兰早许多年的少年女英雄。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年),荀灌娘的父亲荀崧由襄阳太守调升平南将军,镇守宛城。不久,时任南蛮司马的杜曾拥兵自立,包围了宛城。在城中粮食即将耗尽、无力抵挡杜曾的情况下,13岁的荀灌娘主动向父亲请缨,率领数十勇士突围成功,去向襄城太守石览和南中郎将周访求救。周访派遣儿子周抚率领3000将士会同石览共同救援荀崧。杜曾得知救兵到来,担心寡不敌众,于是撤离,宛城之围得以解除,荀灌娘因此立了大功。荀灌娘的故事后来被改编为京剧,受到人们的喜爱。

12.兰陵王为什么被称为“少年将军”

毛泽东曾经评价说:“南北朝的兰陵也是个少年将军,他很会打仗。兰陵王是北齐人。高欢的孙子,名高涛灌。他很勇敢,有一个专门歌颂他的曲子,叫《兰陵入阵曲》,据说这个曲子现在日本。”②

毛泽东所说的“兰陵王”名叫高肃(541—573),字长恭,又名高孝瓘,是北齐时的名将。兰陵王打仗以骁勇善战著称,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吓敌人,每次打仗他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公元564年,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面具,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一直杀到洛阳城下。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当兰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为庆祝胜利,将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后被广为流传。战后,兰陵王因功升任尚书令。后来,北齐后主高纬出于疑忌,于公元573年毒杀了兰陵王。兰陵王死时年仅33岁。

13.“商鞅徙木立信”是怎么回事

毛泽东青年时期曾在名满三湘的湖南省立一中(今长沙市一中)就读。毛泽东在校期间写了《商鞅徙木立信论》一文,他在文中感叹道:“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丧之惨也。”①

“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得到秦孝公的信任被任命为左庶长,准备在秦国实施变法图强的改革。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立即公布。为了测试人们对变法的态度,更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命人把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放在闹市中,下令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去,就奖赏十金。”围观的老百姓很多,但都抱怀疑的态度,并无人去搬。商鞅把赏金加到五十金,百姓疑虑更重,因为秦国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奖赏。有个人抱着试探的态度将木头搬到北门,结果商鞅如数兑现了奖金。大家这才相信:商鞅令出必行,没有欺诈。新法颁布后,立刻得到了百姓的信任。

14.为什么说“刘表虚有其表”

毛泽东在读《三国志集解》时,曾经对刘表批语道“虚有其表”。②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刘表的一生。

刘表(142—208),字景升,东汉末期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是汉朝远支皇族。刘表年少时已经很有名气,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友”。东汉末期任镇南将军、荆州牧,被世人称为“刘荆州”。曹操与袁绍相持于河北时,二人争相结纳刘表为外援。然而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喜欢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于是两不相助。刘备屡败于北方,慕投刘表。刘表厚待刘备,然而不能加以任用。后刘表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人得权。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立刘表次子刘琮为主。曹操南征,刘琮举州投降,荆州于是被曹操吞并。

15.为什么说“贾谊才调世无伦”

西汉时期的贾谊是一位毛泽东非常喜爱的古代文学家,毛泽东曾经写了一首诗哀悼他:“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①

同类推荐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漫画脑

    漫画脑

    本书是“悦读日本”书系之一,是一部日本漫画小史。为什么说日本人有一个漫画脑?“漫画”一词是怎么来的?常磐庄如何成了漫画圣地,那里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吉卜力的成功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秘诀?书中从早期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讲到大正的漫画刊物,再到昭和时代与战争相关的漫画,而后是战后百花齐放的漫画黄金期,在这个阶段,诞生了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这些为人们熟知的经典形象,而蓬勃发展的青年漫画和少女漫画则让漫画成为一种多元而又纷呈的、连通想象与现实的媒介,后有吉卜力工作室创作出大量以原画为基础的巨制动漫电影,漫画由此升级为全民式的文化现象,并衍生出了漫画咖啡、cosplay、轻小说等业态。漫画即日本,本书所呈现的既是一部漫画史,也是日本历史发展的动线,是日本国民的心灵史。
  • 家风十日谈:中国古人的治家良训和故事

    家风十日谈:中国古人的治家良训和故事

    本书以历史为轴,选取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在家风家教方面有代表性的十位先贤,讲述这些历史先贤的家风故事,内容涉及爱国传家、礼让传家、忠孝传家、规矩传家、勤俭传家等中华家风的方方面面,人物几乎涵盖中国各个重要朝代,脉络清晰,全面呈现了中国家风的基本内涵和整体性格。本书切入点新颖独特,能给读者带来亲切的阅读感,是一本优秀的中华传统家风读本。
  • 北京:城与人

    北京:城与人

    《北京:城与人》中经由城市文化性格而探索人,经由人那些久居其中的人们,和那些以特殊方式与城联系,即把城作为审美对象的人们搜寻城,我更感兴趣于其间的联结,城与人的多种形式的精神联系和多种精神联系的形式。当我试图讲述城对于人的塑造,和对于创造其形象者艺术思维的干预时,不能不暗自怀着兴奋。
热门推荐
  • 云层下的雅

    云层下的雅

    以前所写,希望有人看到。读书无聊了,总想记录一些东西,年少到长大,自己的心境也会颠覆和重建。一瞬间的改变,总会让人惆怅而后多愁善感。就像饮酒后的赋诗。
  • 闪电窗

    闪电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家冰柜住着妖精

    我家冰柜住着妖精

    “那时我还只是一片雪花,沾染了她的灵气,从而有了意识,雪妖修炼不易,于是我跟随她的每一转世,但是这个女人也太惨了,做巫女的时候被人祭天烧死,做妖女的时候被人在石壁上钉死,好一点的也只有被毒蛇咬死跌落山崖诸如此类。”“怎么会有这么倒霉的人!”,秦关悦整个挂在男人身上,一下一下扒拉着他的发梢。“是啊是啊!”“那后来呢?”男人的声音不自然地顿了顿。“后来我发现那个人好像就是你。。。”“不好意思,我手抖了一下。”秦关悦面无表情地松开了手,柏荼的头发丝-1-1-1-1-1-1(佛系戏精女主X闷骚靠谱男主的斩妖除魔之旅)
  • 本事经

    本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火

    花火

    本书收录了青年作家多多的经典短篇小说。渺小的花火,就如同零星的希望之光,在黑夜里发光闪耀。有时候爱情就好像这闪耀的花火,一直在默默的坚持,默默地发光,去抗衡黑夜的孤寂。本书通过不同人的视角去讲述发生在都市生活中你、我、他的爱情故事。
  • 网游之天之神判

    网游之天之神判

    天月是什么?是《世界》里最顶级的游戏设备!全世界仅此一件!华秋渐渐地发现天月有很多隐藏的功能……比如可以不用吃饭,不用下线休息去上厕所……甚至可以修改装备属性!随着《世界》的维护与升级,天月还能,还能……
  • 你家学渣要娇宠

    你家学渣要娇宠

    高冷毒舌学霸男神+“一碰就出水白莲花”学渣=高甜——高中的时候,同学们是这样说的:“好白菜居然让朵白莲花拱了!”大学的时候,同学们是这样说的:“我们的高岭好白菜让一朵娇弱小白莲给拱啦!”宋娇娇两眼泪汪汪:不......不是我拱的!夏弦:......娇娇,你好像弄错了重点!——夏弦:我喜欢你!宋娇娇:......夏弦:你可不可以当我女朋友?宋娇娇:我,我,我要回去问我爸妈!夏弦:嗯,放学后我来找你!宋娇娇:......————“宋娇娇和夏弦?名字就不配,完全不是一个类型!娇娇?这年头谁叫这么俗的名字!不过,呵呵,这名字和她倒是很配,人如其名的矫揉造作!”“你们就酸吧,你们名字倒是好听!然而你们不是我们学神的娇娇啊!这名字确实和她很配,人生如其名,羡慕啊!”——“爸爸,你不要告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实,心心最喜欢的人是你和妈妈!”“那,爸爸和妈妈你喜欢谁?”“爸爸!”“为什么?”“爸爸最喜欢妈妈,妈妈最喜欢心心,那如果心心不最喜欢爸爸,那爸爸就太可怜了!”
  • 巨星的彪悍媳妇

    巨星的彪悍媳妇

    毕悠一直认为自己是不幸的,被师尊坑,被对手坑,末了还被贼老天坑,坑就坑,可把她坑到尘世间算怎么回事啊!活了二十多年,储备一直以为自己灰常幸运,殷实的家境,前世的记忆,可这一切在一次出街,全变得辣么苍白。因为,他遇到了此时最大的幸运……
  • 美人锁心不负君

    美人锁心不负君

    孤女横空出世,已触天怒不公。偏属阴暗体质,引众妖垂涎三尺。若除其体制,必须以人祭祭天,消除天上人间众怒。孤女以命为天,以一己之力抗衡,黄天霸主怜悯其,以毕生功力化为宝,永伴其身边薄命。此后,需杀孤女为持天地平衡,需先除黄天霸主。
  • 我的理尖班

    我的理尖班

    张兆明体育成绩不理想,在初升高那一年只差几分而没能进入高中的尖子班。平行班糟糕的学习气氛让他有些厌恶,身兼化学课代表和班副的他,每天都会用嗓门镇压好几次炸开锅的晚自习。在一次尖子班物理老师给平行班代课的课堂上,张兆明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在高一第一学期结束后,会有再次分班的机会。从此,张兆明开启了他的学霸模式,这期间他经历了同窗之间的竞争和干扰,异性同学的鼓励和嘲笑,老师的期许与否定,同学父母的表扬与非议。他将所有的外界影响升华成了他前进的动力,成就了自己,也打破了高三班班主任们多年总结的教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