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41100000001

第1章 黄县执勤哨兵

来源:《当代文坛》2015年第03期

栏目:名家视阈

摘要:莫言在军队服役21年,这是他从成长到成熟,文学创作从起步到走向高潮的最重要的时期。过去的莫言研究,实际上是他的创作研究,关于他小说世界之外的人生故事基本没有涉及。对一个经典作家来说,不把他的人生故事与其文学创作相互参照,加以对读,这种研究其实很难真正展开也无法深入下去。或者说过去的莫言研究就其思想和文学创作而言,除创作技巧和方法外,基本属于宏观史观范围,并没有重视到微观史观的问题,而我所说的微观史观,就经典作家研究而言,就是他的家世研究。直白地说,就是弄清楚他是怎么一个人的问题。

关键词:莫言;参军;转折;转业

参军入伍是莫言人生道路的重要转折点。在中国特殊的社会架构中,参军、招工和上大学是农家子弟最彻底的解放。莫言拿出三万一千字长文的《我在部队工作二十二年》[1]、《莫言与王尧对话录》中的一万多字,以及《洗热水澡》、《故地重游》、《我的大学》等较大篇幅来叙述,部队战友杨永革、朱占才、王贤根、冯又松、曹可心、刘毅然、黄献国、轩宝玉、解宣文和朱向前也热情捧场,足见它对于作家之重要。莫言1976年21岁入伍,1997年42岁时转业,军队生涯长达21年。这个阶段横跨他小说创作的草创期、高潮期和长篇小说期的前半部分。他的思想和文学观也是由此萌芽、形成和成熟的。因此,“参军21年”既是观察莫言思想和创作的最重要观测点,也是研究者了解“莫言文学世界”最重要的窗口。本文不承担研究任务,只想为研究者提供尽可能详细的材料。

在已完成的莫言家世考证文章《生平述略》、《教育》中,我述及作家参军的曲折经历,以及他在军队的某些生活,这里不再赘述。

因莫言在家乡受苦受辱的痛苦经历,他幻想的参军是“远走天涯”。可没想到,载新兵的汽车刚驶出高密三百多里就停了下来,这就是莫言当执勤哨兵的黄县,令他不免沮丧失望。“十五年前,当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高密东北乡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时,我对那块土地充满了仇恨。它耗干了祖先们的血汗,也正在消耗着我的生命。我们面朝黑土背朝天,付出的是那么多,得到的是那么少。我们夏天在酷热中挣扎,冬天在严寒中战栗。一切都看厌:那些低矮、破旧的茅屋,那些干涸的河流,那些狡黠的村干部……当时我曾幻想:假如有一天我能离开这块土地,我绝不会再回来。所以,当我坐上运兵的卡车,当那些与我一起入伍的小伙子们流着眼泪与送行者告别时,我连头也没回。我有鸟飞出了笼子的感觉。我觉得那儿已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留恋了。我希望汽车开得越快、开得越远越好,最好开到海角天涯。”[2]等从军车上下来,莫言才知道,所谓的军营不过是丁家大院的民房,四周被村落包围着。这里不是天高云阔的野战军驻地,喊杀声震天动地的训练场,也没有热气腾腾的当兵生活。大院可能是总参设在黄县的一个秘密监听基地,充满诡异的气氛。十几个负责监听和机器维修的工程师,一个班的哨兵,基地也就二三十个人。为遮人耳目,这支小部队表面上隶属济南军区。莫言每天的任务就是在海边执勤换岗,空闲时则在该部队的庄稼地里锄草、割麦和喂猪等等。[3]

这个既不像军营也非农家小院的微型军事部落,除技术干部外,有后勤战士八人,两个做饭,六个站岗。它的上级单位远在北京,就由黄县的一个团代管。院里有一个小办公室,经常传出发电报的声音,有神秘感,不知在做什么。警卫班每天两班轮岗,莫言和战友也不知道要警卫什么。但刚当兵还是高兴的,莫言在高密东北乡旧居的墙上有一幅他穿军装挎着冲锋枪略现紧张的照片,眉眼间虽羞涩,却也透露出自豪感。像千百个离开农村的青年人一样,莫言有一种很强烈的愿望:“一到部队,我就想豁出去了,绝对不能落后,一定要争取进步。”不过,执勤站岗是很艰苦的,尤其是在夜里。莫言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黄县在渤海边,夜里的风特别大,深夜两点起来站岗就站在一个木板钉成的小岗楼里,黄豆大的石子被风吹得飞起来,打得岗楼‘啪啪’响。远处就是大海澎湃喧哗的声音,穿两件大衣腿都冻得冰凉冰凉的,非常的绝望。”[4]也许是对这段艰苦生活记忆尤深的缘故,他最初创作的几个短篇小说,都与大海有关。这些习作虽显幼稚,却是人们了解作者这段经历的难得材料。

感觉到单调的执勤生涯不值得叙述,莫言把众人的视点引向他的“八小时”之外。消极地看,作家的这种叙述有可能是对军人执勤严肃性的损伤,可我们想全世界的军人即使有保家卫国的荣誉感,对保持僵硬姿态、一连几小时的站岗可能都会沮丧;积极地看,它又是执勤生活的补充性材料,是一种全视角下军人生活的真实再现。于是我想到,使用原始材料来代替我的主观臆断,大概是一种最好的考证方法。对这看似笨拙的考证方法会招致的非议,安托万·普罗斯特在“历史学家的考证精神”一节辩护道:“人们有时候会以为,考证不过是平常的推理,历史学家组成的行会要求严守考证纪律是多余的。考证是博学成癖,是卖弄学识,是入行的标识。”然而“没有比这更离谱的错误了。遵守考证和渊博的规则,注明参考书目,这些并不是随意制定出来的标准。职业历史学家和业余爱好者、小说家的区别就在这里。但这些规则的功用首先在于训练历史学家看待史料的目光。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愿的苦修……此种态度正是历史学家这个行当的基本情操。”[5]

这就是我更愿意抄录而不愿展开分析的理由。《莫言王尧对话录》里写道:

下了岗,前面有几十亩空地,叫我们种地、栽白菜、割麦子呀,干各种各样的农活,比在农村干活还要累。也不训练,没有地方训练。我们刚去,班长说老百姓结婚,带我们闹洞房去。我们当时在部队里受的是严格的新兵教育,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呀,要和老百姓保持鱼水关系,像男女有别之类的。他竟然带我们去闹洞房,而且是地主家娶媳妇,也去闹。后来传到我们代管的团长那里,发火了:这真是解放军里少有的现象,简直是奇耻大辱,居然有班长带着战士闹地主家的洞房去,是阶级斗争新动向。[6]

70年代中期,再次主政的邓小平在与四人帮斗争中被迫出局。这事发生于莫言在黄县当兵的前后,因此他的回忆中也布满了时代风云。《我在部队二十二年》一文说:

部队也放电影,像《春苗》啊,《决裂》啊。也会让我们去搞一些批邓的活动,而且济南军区也出现了几个反邓小平的英雄。有一个排长,就在邓小平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写了一封信给中央军委,说邓小平是复辟倒退,后来就说这是一个反潮流的勇士,一下子提拔到济南军区副政委的高位上去了,这个人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几个战士就联名写信给上级领导机关,由我执笔,要他们来处理这个单位的问题,我们说我们都是农村青年,抱着满腔热情来保卫祖国、追求进步,结果来到这个单位,作风不正,军容不整,干部天天吵架,根本没有一点军人素质,让我们非常绝望,希望上级领导能来调查解决我们的问题,或者把我们调到别的连队去,当时也有干部签名,一直往上告。上面领导机关看我们这个单位确实很乱,就派了一个工作组过来。青岛海军的一辆吉普车把他们送过来,住又没地方住,把我们战士挤在一个大房间里,给他们腾出一个小房间。他们就天天调查,了解情况,开会也吸收了我参加,因为我签了名嘛。尽管有人对我写信持不同意见,但是上级的领导发现这个战士的字写得很漂亮、文笔很好,是有文化的,给他们留下了好的印象。[7]

工作组走了,莫言的时运来了。单位主要领导调走后,工作组成员、总局干部科的江干事留下来任代理教导员。江是江苏常州人,有文化,而且赏识莫言的才华。他大概是莫言最早的伯乐。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让世界跑起来的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纳兰容若词传

    纳兰容若词传

    本书分为“纳兰容若传记”和“纳兰容若词作赏析”两部分,分别讲述了纳兰容若的生平和传世之作,并以诗词中最动人的语句,揭示了他的凄美悲情的内心世界。书中收录的诗词均是对纳兰情感的真实写照,并附有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以及所蕴含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每一句都动人心魄,每一首都感人肺腑,浸染华贵的悲哀,抒写优美的感伤。一尺华丽,三寸忧伤,拈一朵情花,呷一口墨香,在最美的诗词里邂逅纳兰容若。
  • 惊天动地的“两弹”元勋

    惊天动地的“两弹”元勋

    这是一部描写我国“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的报告文学。作者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文笔,详细记叙了最有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与实验原子核物理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王淦昌默默负重、妙趣横生而又惊天动地的一生。书中通过大量感人故事,歌颂了这位高尚品格、一生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为了祖国科技的强大愿以身许国、隐姓埋名、在默默无闻中与辐射做着生死较量、无私奉献、胸怀坦荡、科学求实的大科学家。
  • 向胡雪岩借智慧

    向胡雪岩借智慧

    本书融故事和论述于一体,生动讲述了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创业史,从经商智慧、处世手腕等方面,集中解读了他独特的人生阅历与高瞻远瞩的商业眼光,展示了大商人所特有的人格魅力。《向胡雪岩借智慧》内容丰富,论述细致,颇具启发意义,有助于读者对自己人生中各种人际关系、各种选择与得失作出新的审视和判断。
  • 唐代诗风的开创者:初唐四杰

    唐代诗风的开创者:初唐四杰

    《唐代诗风的开创者——初唐四杰》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诗词创作。《唐代诗风的开创者——初唐四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末世刀兵

    末世刀兵

    古代刀客附身末世青年,遍地废墟当中杀出朗朗乾坤!
  • 农家有郎之夫君凶猛

    农家有郎之夫君凶猛

    定北侯沈怀郎是地地道道的禽兽,是凶狠之人。杀人如麻,陷害忠良是他的代名词。小时候的遭遇让他变成了无情无爱的魔头,要改变他,除非扭转乾坤到他的小时候。然,群众的心愿不用时光倒流也被上天听到了,定北侯逆反谋逆被处以极刑,死无全尸。吃瓜群众敲锣打鼓,庆祝三天三夜。但是,谁都不知道……定北侯死了,时间却倒流了。以及,更不知定北侯居然重生了!嘤嘤嘤,还有什么比这更恐怖了?走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女主一脸懵逼:麻麻,这里好可怕,我要回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守隧人

    守隧人

    失落的文明掩埋黄土,卑鄙的小人永垂芳名,神与神的战斗,人与人的争夺。初见是虚伪的美好,尽头是可悲的真实。脆弱的平衡将由谁来打破——那个曾经真正的英雄。———————————
  • 天降萌妻:这个娱记我要了

    天降萌妻:这个娱记我要了

    【绝对甜宠1v1】她是实习生娱乐记者夏小西;他是演艺圈的传奇,万人爱慕的新晋影帝。初遇,她直接把他扑在身下,赔了相机,欠下巨款,最后连自己都赔进去了。什么!这个影帝居然另有身份,权势滔天。他是四大财阀之一的唯一继承人,掌握着全球的经济命脉。片段。程司哲:“你必须赔偿我!”夏小西:“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男子妖冶一笑,“好,从今天起,你的命就是我的了。”夏小西一脸懵逼:“我随便说说的!”程司哲:“我当真了。”夏小西:“……”我吃柠檬。
  • 末世之死回来

    末世之死回来

    末世里,什么最不缺?丧尸,异兽,死亡。丧尸,异兽,背叛。丧尸,异兽,绝望。还有变态,变态,变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年华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年华

    “小峰,你这二十几年人生中,有过后悔吗”。李峰仰天长叹一声,“后悔,谁没有呢”。多少辛酸,又有多少快乐......
  • 落落以南

    落落以南

    遇见顾以南之前,黎落一直都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乖孩子。她也一直坚持着要过最平平淡淡的,细水长流的那种幸福生活。 遇到顾以南之后,黎落发现自己好像距离梦想中的幸福生活越来越远。遇到黎落之前,顾以南一直以为自己会和千千万万企业人一样,找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有帮助的人,勉强着过一生。 遇到黎落之后,顾以南惊奇的发现居然有人会这么有趣,筑起了想要对和她一起,携手一生的强烈愿望。 本来的两个对幸福生活有不同定义和向往的人遇到一起,谁说不是另一种幸福生活的开始呢!
  • 伦敦环城骑行记

    伦敦环城骑行记

    生于英国伦敦的查尔斯·乔治·哈珀(1863—1943)是著名作家及插画家。其足迹遍布英国公路和海岸线,留下多本自制行记。《伦敦环城骑行记》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本。在当时的伦敦,每个周末会有数以千计的伦敦人骑行六十到七十公里,环绕伦敦寻访国道亦或者历史古迹,而作者也正是其中之一。与其他旅行者不同的是,作者在骑行过程中记录下了当时伦敦周边大大小小数十处经典自然和人文景观;自绘精美插图贯穿始终,不仅为本地人,也为外地甚至外国人提供了一本极为优秀的伦敦周边旅行指南。
  • 快穿之废掉那些傻白甜

    快穿之废掉那些傻白甜

    陆拾,一个冷血无情的快穿任务者,可是,谁能告诉她,这是怎么了!!乖巧偏执的少年拉住了她的袖角,语气卑微:“别丢下我,求你……”冷傲孤僻的学神第一次低下了矜贵的头:“别走,行吗?”尊贵淡漠的上神红了眼:“小拾,别离开我。”呆板软萌的小丧尸把她揽入怀中:“姐姐,别不要我,我会乖的……”陆拾:……陆拾悄悄踏出一只小jiojio。男人神色瞬间冷了下来,“你还是要走?”……陆拾看了眼瞬间黑化的男人,默默收回了小jiojio。成成成,她不走了还不成吗。能不能别动不动就搞黑化,很吓人的!(1V1甜宠文,千万别被简介劝退,原谅一个不会写简介的作者……)
  • 废都之崛起

    废都之崛起

    秦枫是一名历史系研究生,一次探险过程中被好友设计陷害,穿越到一个未知世界,看主人公如何用二十一世纪的大脑,纵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