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3200000001

第1章 自序

1

有一天,佛陀走到菩提树下,对自己说:“如果我不能得证,就不起此座!”

然后,他坐在菩提树下,接受了魔王及内心的严格试炼,经典上说,他进入禅定三昧,经过七天七夜的时间才从三昧中张开眼睛,他已彻底地觉证到生命的实相。

张开眼睛那一刹那,佛陀正好看见天上一颗明亮的星星。他感慨地说:“奇哉!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悟道时的佛陀,内心明澈剔透有如月光下的大地,那样温柔而明亮,但是他心里想:“我所悟到的实相,是其他众生不能体悟的,我也无法把我证得的经验传授给别人!”他迟疑了一下,仍然决定努力把自己的经验传达给众生,因为在他的体证里:“佛陀正是每一个众生,众生都是佛陀!”

我爱读佛陀的传记,时常思及佛陀在菩提树下的情景,每次想到他张开眼睛看见星星的那一刹那,心里就充满感动,仿佛见到了自己的内心也有一颗明亮的星星。

尤其是在深夜的街头,与拥挤的人群擦肩而过,然后站在红砖道上,安全岛上有在车阵飞驰中依然安静的菩提树。抬起头来,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睛,我就想:这天上的星星有一颗是照耀过佛的眼睛吧!现在那颗星星还照耀着我,照耀着这个世界,这满天的星星里,到处都是佛陀充满慈爱与悲悯的目光吧!

有一次在海边的巨石上盘腿看星,星星格外明亮,伸手可及,我感觉到星星非常温柔,与佛陀所见的昔日星星一样温柔。那时心情绵密而感性,使我从星星里几乎可以感受到佛看见星星时也是很感性的,然后我知道佛陀看见星星有其必然,是一种透彻实相以后感性之必然。

星星是静静的挂在空中,却好像带着声音,是早晨的幽远之钟,也是静夜中雄浑的鼓声,有着清脆的节奏与闪耀的声息。

我是不是有一天也能像佛陀一样,看见那样的星星呢?

佛陀的开悟是真实般若智慧的呈显,星星却是绝对智慧中感性的闪烁,这看见星星的感动,正是大乘佛法里最动人的刹那。佛陀看见的星星,使我知道了,学习佛法的人不能只有知性,也应该充满了清明的感情,我们在仰望天星的那一念顷,若不能看见浩渺宇宙中众生心里的明亮,如何能进入大乘的阶梯呢?我们在街头与人擦肩而过,若不能观照到众生都是星星一样,又如何有真实的慈悲呢?我们若连自己心里星星一样的光芒都无法照及,又如何放射自己的光亮呢?

佛陀所见到的一颗星星,并不是有限的一,它不只是普通的星星,而是有许多超越的心思存在其间,是直观,充满了象征。

我们学佛,认清佛陀的教义固然重要,亲自去体验佛陀曾经体验过的更为重要,这种体验的本身就是相当感性的。

就以一颗星星来说吧!我们知道了佛陀夜观明星,那么,我们不管在何时何地看到星星,心情就完全不同了。就像我们知道佛陀曾在菩提树下解决了生死问题,那么,即使台北那些营养不良的菩提树,在我们眼里也都展现了不凡的风格与庄严的实相了。

2

我的文学写作也是充满了感性,那是我在心里恒常亮着一颗星星。

我的写作,有时不是在选择一个题材,而是有一颗星星呼唤着要出来,犹如夜色中呼之欲出的一丝光明。因此,可以这样说,当我把稿纸打开的时候,文章已经完成了。

我的文章不是我的,它有自己的生命,有如空中的飞鹰、林间的百合,或山里的溪河,它顺着环境形成一种风格,风格与风格间可能没有什么关系,唯一的关系,就是自然的形成罢了。我从未努力经营我的文章,只是让心里的感动如泉水般涌出来,好像清晨的树叶闪着露水,或是被阳光照耀的牵牛花突然开放了动人的紫色。

秋天的时候,我走进乡间的林野,看到管芒花与香茅草都自由自在的、没有忧心的、无牵无挂的开放了。看着那白茫茫的一片芒花,使我想到满天的星星,然后我就在林间的小路上奔跑起来,好像一个未经世事的赤子,自在,没有忧烦。

跑累了,我就坐在绵绵的杂草上歇息,看着被风吹起的管芒花种子,满天飞舞,美丽得像星星。

只看着管芒花那样简单地生活着,我就充满了感动,生活里事实上充满了这样的感动,一片掉落的枯叶脉络,一颗被溪水冲圆的卵石纹理,一轮偶然从乌云中破出的孤月,一株被踩扁又挣扎站起来的小草,一片刚刚飘落拾起来还带着香气的花瓣……但愿每天都有一些小小的感动,小小的悟,它们随着风飘进我的心窗,又随风从另一面窗飘出,落入别人的窗口,有如管芒花落在大地一些连它自己都不可知的地方——这,就是我的写作吧!

3

我想起佛菩萨对待我们,就像微风对待山野里的管芒花,轻轻地、高远地、广大地、柔和地吹拂着,不管种子有没有成熟,它不断地吹,成熟的种子自然会飞扬起来。

那一阵风里,有一个声音说:来呀!到我的净土来!

芒种就这样去了净土。

但是,我们不像芒种那样单纯。

我们的意识抬起头来说:“不行,我不能这样去净土,我要打扮打扮,穿上一件光鲜的衣服,我一定要做一些配得上净土的事情,才有资格去。”

其实,我们要做的不是这些,只是准备好成熟的种子,让风吹送罢了。我就要这样得度,我就要这样去净土,我要像管芒花接受风一样,完全彻底的接受佛的慈悲。我只要把心张开,没有一丝疑惑地接受佛菩萨,就是这样子去!

看着那管芒花,它在空中是多么轻快,姿势是多么优美,因为它有信心,不管在多恶劣的环境里,只要是秋天它都会一样飞扬,在它的心里,根本没有不好的地方,天下无不是净土。

可是,立刻我会想,我虽然充满了信愿,在生活里却还是有着微细的忧心与不安,有不能放下的事,看到不平的事仍然心如刀割,在人间的苦难中也会泪如雨下,那时我知道,有时我简直不如一株风中的芒花,不如一朵矮篱前的雏菊,或不如一只在树上吃木瓜的松鼠,它们不为昨日不安,也不为明天忧虑,它们只是,努力地生活,在今天,在当时当刻。

我知道,如果我还有一点点忧虑与不安,不论它是多么微细,犹如青空还有一片云霞,我都还没有达到绝对的境地,我还是这样的不完全呀!

我所崇敬的宗萨蒋央钦哲仁波切说:“我们总是准备着去活,却从未做到这个‘活"。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总有不能排解的忧虑与不安,这是我们从未准备去死,却一直往死亡迈进。

“活”的本身,是带着觉醒,从日常生活中转过身来,穿过了意识的相对,有着知性的内证经验与感性的清明胸怀,就好像把一本书打开,单纯、明朗,有着绵绵不绝的力量。

活,是生活!是实践!是体验!是纯然而深藏的悟!

伟大的大慧宗杲禅师说:“今时学道人,不问僧俗,皆有二种大病:一种多学言句,于言句中作奇特想。一种不能见月忘指,于言句悟入,而闻说佛法禅道不在言句上,便尽拔弃,一向闭眉合眼,做死模样,谓之静坐、观心、默照,更以此邪见,诱引无识庸流曰:"静得一日,便是一日功夫!"”

学佛的人不能期望有一个理想的环境,或期待躲在蒲团上,就像芒花飞扬,它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理想的环境,它只是努力地开放、爆开,等待风来的时刻。

要像那样,痛快、积极,而且珍惜人世。

4

每一天,或者说每一个今日,都是或悲或喜。

前几天,我路过台北东区的暗巷,突然有一条狗跑出来对我狂吠,我停下来与它面面相看,最后它叫得无趣,就摇摇头走了。

那一天晚上我坐在寒夜的窗口,心里充满了惭愧与感伤,想起《妙法莲花经》里有一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所有的众生见到他都起欢喜心,即使最邪恶的众生见到他都能升起心中的清净。这使我知道,自己离圆满的人生境地仍然是很远的,更不要说菩萨的境地了,在黑夜里孤单的小狗都不能因见我而有喜心,甚至对我狂吠,想起来几乎要让人落泪。

我还要更谦下一些,使忍辱成为可能,使无限的包容成为必然!

我的文章,我使自己清净的历程还是如此渺小的呀!但是我并不害怕这种渺小之感,渺小使我知悉了宇宙之大,渺小使我能常保精进之力去创造一点点伟大。我也不畏惧人间的苦恼,因为我有这样的认识:任何众生都会遭遇到的苦难,我也可能遭遇;众生会流的泪,我也会流;众生觉得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辗压,我也会承受。

重要的是,在三界火宅里,我是不是有源源的清凉甘露?在冰天雪地的历程,我是不是有不熄的熊熊烈火?在无边的黑暗长夜,我是不是已点燃了一盏明灯?

让我每天都有一颗星星吧!

我的星星,或都说我的文学,希望经这热恼的人间带来一丝清凉。

那清凉也许不多,也许轻轻掠过,也许不足以解渴,也许朝露一样很快地蒸散,但就让我们敞开心灵,品味那一丝清凉,就像有时我在山林里走累了,采下一朵牵牛花含着花中的一点密汁,或是咀嚼酢浆花酸溜溜的果实,感受到微细的清凉,使我觉得可以再走很长的路,而不感到口渴了。

深夜里,我写着微不足道的生活与学佛的一些心情,一些欢喜与忧伤,那就像我走到院子,看看天上的月亮或星星,看到它们那么沉默、那么温柔,为什么能让千千万万人感动呢?它们的力量源自何处呢?后来我才知道,它们之所以令人感动,之所以有鼓舞人的力量,是因为人人心里都自有月亮与星星。

我是那样确信人人的心理都有明月、都有星星,这是我的文章存在的理由,是我一直写下去的信念。

5

我们的生活固然充满了惊心与溅泪的历程,但生命的滋味有时不必惊心或溅泪才有。

有一天寒流来袭,我偶然开车从二桥要到大溪去,是黄昏的时候,天已近全黑了,寒风不知何时吹起,令人感到格外寒冷。

这时看到路边亮着一盏灯,冒着热腾腾的烟气,我看到一家小摊,上面写着雅气的黑字:“阿郎豆花”。我立刻停车下来,阿郎想必是正对着我微笑的这位了,满口因嚼槟榔而红掉的牙齿,还有一双粗大的手特别醒目。

我叫了一碗热豆花。

阿郎说:“要不要加一点姜母汁?我的姜母汁很浓,饮了会喷汗的。”

“好呀!”我说。

滚烫的豆花很快的送到面前,因为风大,热气显得更飞扬,我和几位刚从瓷器工厂下工的工人,一起蹲在屋檐下,一匙一匙小心翼翼,深怕烫了嘴地喝豆花。果然,阿郎的姜母汁很够劲,我的汗水很快就冒出来了,等吃完豆花,早已满头大汗,通体都是热气。

问知阿郎每天工厂下工的时候,都会到同一个位置卖豆花,我就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了,觉得那一碗十块钱的豆花在寒气中饮起来,滋味要胜过任何山珍海味。

后来,一有空,我就会去喝阿郎豆花,使我们竟立刻熟识了,好像很久以前的朋友。

有时候去喝豆花,他没有出来卖,就令我有怅然若失之感,一如寻好友不遇。

过了很长的时间,我们都维持着平淡而温暖的情谊。

有一阵子,几次我想去吃豆花,都没有遇见阿郎,使我在长夜里时常感到忧心。经过几个星期,阿郎出现了,开朗、纯朴一似往昔。

“好久没有出来卖了?”我忍不住问他。

“回去下港故乡,看看家里的人。”阿郎边挖豆花边说。下港,就是南部的意思,是北部的台湾人对南方的称呼。

“你也是下港人呀!你的故乡在哪里呢?”我感到很好奇。

“我是旗山人。”阿郎说。

“旗山”两个字使我震了一下,因为那正是我的家乡,阿郎看我怔住了,补充地说:“是高雄旗山,那个种了很多香蕉的地方呀!”

“我知道,我也是旗山人!”我说。

这一次换阿郎怔住了,我们两人都同时长长的叹口气。

像我和阿郎这样偶然的相遇,不足以令人惊心溅泪,却是生命里的真实情境,使我们感到欢喜、感到有滋味、感到云虽淡风虽轻,却有动人的风采。

我想起曾在一家庙门口看到的偈:

心安茅屋稳,

性定菜根香;

世事静方见,

人情淡始长。

我的文章,我在生命中的成长,不一定非要用溅泪的方式,才让人惊心地知道,我只要淡淡的,正如寒夜里看到小摊的灯光,停下来,喝一碗热腾腾加了姜母汁的阿郎豆花。

冒一些汗水,有小小的温暖,生命的勇气有时是由这些极淡远的幸福所带来的。

6

这一册《清凉菩提》是近一年我对生命的感悟,本质上虽是菩提系列的继续,在风格与观照上,是与从前有一点不同了。

好像华严狮子,一步一步往前走,每一步都留下一些脚印,这是十分自然的发展。

我在生活里学习佛法,学习着把人人都看成是纯洁的,我希望每一位与我相遇的人,我都看到他的好品性,用他们的好品性来提升我;我也学习着把我遇到的每一事物,都看成对我有益,用这种有益来使我走进菩提性海里清净空明的世界。

就像从前有一位大官问马祖道一禅师是否可以饮酒吃肉?

马祖说:“饮酒吃肉是你的禄份,不饮酒吃肉是你的福气!”

这确实是生活里的伟大教化,我们在生活中的或悲或喜都是我们的禄份,只是我们应在这样的禄份里创造一些福气罢了。信仰,就是如实地接受生活本身,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如是如是。

我但愿在承受生活的苦乐时,也能把福气回向给众生,而把苦汁留下来给自己独饮。如果这本书有任何功德,我愿将一切功德回向给所有饮着生命苦汁的众生。

最后,让我们随普贤菩萨来发愿:

愿 礼敬诸佛

愿 称赞如来

愿 广修供养

愿 忏悔业障

愿 随喜功德

愿 请转法轮

愿 请佛住世

愿 常随佛学

愿 恒顺众生

愿 普皆回向

林清玄

一九八九年一月于台北桥仔头客寓

同类推荐
  • 欧洲:荷兰(世界我知道)

    欧洲:荷兰(世界我知道)

    本书中内容丰富、文笔活泼、信息完整。它全面地反映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的风光与民俗。
  • 心仪天地

    心仪天地

    出了旅游局再来写游记,更觉得游记难写了。难在若是写不出新意,还不如不写。干脆换个招数,将人生感慨融进去,将历史沧桑揉进去,写了《相思太行山》,再写《东临碣石观沧桑》,积累起来竟够一本书了,起个名《心仪天地》。不管内文如何,对这个名字我是不无满意。常人是四十而不惑,我是六十而多惑,才觉得天地之道不是过去自己学习、贩卖的那道,是道可道,非常道。因而才心仪天地,师法自然,恭恭敬敬从头学起。权且用《心仪天地》表达我迟到的醒悟吧!
  • 跟随勇敢的心:我最难忘的读书之旅(修订版)

    跟随勇敢的心:我最难忘的读书之旅(修订版)

    记住一些词,记住一些人和书的名字,会有助予生活。谨以此书纪念那些“透过眼前浓雾而看到了远方”的人。他们曾携着电、裹着雷,闯进一个青年不眠的思想之夜:为反乌托邦咯血而死的奥威尔;战争中当逃兵的“德国良心”伯尔;苏军炮塔下镌写“布拉格精神”的克里玛;见证俄罗斯伟大精神夜晚的巴纳耶夫;与精神“鼠疫”殊死搏斗的加缪;替百万亡灵起诉“古拉格”的索尔仁尼琴;孤独讲述“人,岁月,生活”的爱伦堡……稿纸的背后,是流亡、牢狱、枪声,是过早逼近的坟墓和匆匆竖起的纪念碑。
  • 山在那里

    山在那里

    散文集《山在那里》,是一个人的述说与回声。我们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那里的文字,就是他的拓展,凭借凡俗市井中失神的观察,顺着半虚半实的家藤攀爬,他让自己相对封锁的生命得到时空上的延展。这本书,是一座漂流于朝九晚五、无限循环的秩序生活中的、沿途观看一个人内省风景的文字岛屿。
  • 绝色杭州

    绝色杭州

    作者王旭烽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写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人文精神,写绝代佳人、一世英豪,写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在这一湖碧水间的林林总总,这美丽华贵的城市,值得你梦萦神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这座天堂级的城市,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有名满天下的西湖水,举世奇观的钱塘潮。杭州,这如梦似幻的人间天堂,正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它温柔的怀抱。
热门推荐
  • 补天

    补天

    陈其一夜里做了好几个梦,但醒过来的时候,一个梦也没有想起来。陈其一还在努力地回忆夜里的梦境,希望能回想起点儿什么来。这个时候,王彪对着正前方的一辆大卡车破口大骂:“这瞎贼日的!”随即急促地摁起了喇叭。寂静就这样被打破了,大家都从低迷的思维中清醒过来,伸着头去看这个堵在路中央的庞然大物,它不偏不倚地站在路中间,没有争辩,任人去诽谤和诬陷。雨下得有气无力,路面上裸露出几块灰色的大石头,凸凹不平的土路上到处是湿漉漉的煤渣。“咋办?”王彪朝坐在副驾驶座的陈其一望去,征求他的意见。
  • 哥布林必须死

    哥布林必须死

    千年之后醒来,身在一处哥布林控制下的监狱。无限的决斗,无限的死亡。本以为逃离出去的地方是名为自由,却不料监狱之外的还是监狱。看似矮小,实则凶残的哥布林,欢呼声震天的斗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 新文新民新世界:梁启超家族

    新文新民新世界:梁启超家族

    在近代中国曙色初露的浩茫空际,曾升起一颗璀璨的启明星,那便是梁启超。这位诞生于南粤的旷世奇才,虽寿未满甲子,然而立德、立功、立言之宏大罕见其匹。他是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天才的启蒙思想家、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是一位德业双修、情感与理智并富的可敬可爱的哲人。本书着力探究梁启超家族独有的特色和长期积淀的文化内涵,写出了知识分子家庭的文化底蕴、文化品味和文化走向,阐述了梁氏家族的文化个性,解读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梁门传奇。
  • 美梦如昨

    美梦如昨

    话说初恋是什么柑橘,是爱而不得!或是卑微的拱手!
  • 远古求生大师

    远古求生大师

    且看一个野外求生小白如何一步步爬上远古食物链顶端!
  • 巫师大才子

    巫师大才子

    从小生活在太行山的易天整天被师傅逼着练功的,他师傅逼着他练功的目的,竟然只是为了能够抓到更多的野味,来满足他的口腹之欲,掌握着茅山秘术的易天,在打猎的途中意外发现一处上古遗迹——巫师墓。也正是这次意外,让他穿越到了古代陌生的年代,而穿越过程中他无意中带来了巫墓中的《天玄宝录》,身上掌握着茅山术的易天,如今更是如虎添翼,看他如何在异界之中纵横天下……
  • 女王从末世开始

    女王从末世开始

    【从末世到星际】【不修仙】一睁眼,林霜重生回了末世的前几个小时。不小心还多了一个系统?林霜说,这一次,她绝不会再留下任何遗憾。PS:这是一个末日玛丽苏的故事(划掉。)这是一个男神拜倒在女主脚下的故事(划掉。)这是一个在末世里打打小怪兽、建建基地、谈谈恋爱,顺便再拯救一下世界的故事!
  • 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旧亭台

    一个离异……一个分居……一个丧偶……三个女人的这台戏,演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虐心伤情……爱情,真的可求不可得吗?是该妥协,还是坚守?在现实的声色中,她们该何去何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