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1800000024

第24章 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公关环境(3)

团购网的重要合作伙伴--一票通CEO表示:“窝窝团忘了人不是可以随意买卖的商品,顺便说,我们绝不会和这样的企业做生意。”

在专家的眼里,徐茂栋更是自作聪明,本想搬起石头砸别人的脑袋,却砸着了自己的脚:徐茂栋本来要羞辱的是对手,没想到其实他羞辱的是这些投奔者,还有窝窝团自己。因为这样不仅给这些投奔者脸上烙上了“叛节”的标签,更是赤裸裸地展示了窝窝团购网没文化的企业文化。

他的这条微博下也跟了不少帖:上述被曝光姓名的几位被挖人员,你们的职业生涯估计就止步窝窝团了。一些媒体更是直截了当地用了以下标题:窝窝团拿员工当枪使员工职业前途尽毁。

还不止这些,网络充分发挥了其信息挖掘机的功能,徐茂栋在分众无线通过“强奸”用户、发送垃圾短信被“3·15”晚会曝光等一大堆糗事也被一股脑儿翻了出来。

估计徐茂栋要是早知道这些,他恨不得把网络给枪毙了。

微博已经改变了太多太多,但还不够多。如果企业总经理不善用微博,它会比想象得还要可怕。因为,微博中的活跃人群,所谓的意见领袖有几大特质:逼你说话,然后质疑你的话;渴望权威解释,又对权威不屑一顾;听发言人说话目的是为了自己说话有的放矢;处处围观,又到处发声,且无处不在,让你无处可逃。

【总结】网络没有对与错,不管是Facebook,还是微博,不管是新闻网站、论坛、即时通讯群,还是百度搜索的结果,其实说到底,也和传统的媒体一样,只是传播手段。手段发达了,不再好控制了,但内容是可以控制的。

所以,想说什么很重要,不能随便说,要想好再说。

当然,话说回来,这已经是个没有秘密的时代,远古通讯靠吼的时代,尚且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人肉”已经成为一种互联网精神的如今,企业的一言一行,最好经得起考验,保证做过的事是拿得出手的,说过的话是听得过去的。

二、网络媒体的不可控性

网络媒体“掌权”以来,很多以前不被媒体关注的组织或组织领导人,突然发现,自己也被暴露在媒体一线了。而且,网络媒体来势汹汹,基本都是奔负面新闻来的。于是,一些基层政府官员、二线企业领导人,或一线企业不太耀眼的事件,都一一被抖落出来了。

很多人惶恐地惊呼:互联网来了。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希望找到一把钥匙,能够关住网络这个洪水猛兽。那么,我们试着来找找,有没有这样一把钥匙。

1网络媒体就应该是不可控的

很多人怀念以前的媒体环境,觉得那时有序、简单,不容易挨批,即使有风险,也往往事先知道风声,再通过组织程序或同志关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在媒体上公开挨批,是绝少的事,除非事情真的很严重,或者在圈里人际关系真的很不好。

现在,这一切都不管用了,抽根好烟也被报道,戴个好表也要罢官,检查工作有人打个伞也不行,这也太不让人过了。

媒体似乎管得太宽了。

但是,那时的媒体环境,也不是正常的媒体环境。可以说得严重点,凡是可控的媒体环境,都是变态的媒体环境,不是常态。

因此,与之相对应,总想媒体环境可控的,也是病态环境培养出来的病态心理。如果媒体环境一切都是可控的,那和共同贫穷一样,虽然看起来美丽,但却是事实上的落后和可耻。

虽然媒体并不可控,但是,要和媒体友好相处,其实也并不困难。改变观念,开放心态,实事求是,媒体也不是真的洪水猛兽。

新媒体条件下最大的改变,就是改变了一言堂,不再是一个声音,不再有文过饰非,一个新闻事件的正面和反面、主干和支流,都能一一地呈现出来。因此,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躲藏和谎言,早晚都要露馅。

因此,总体上讲,网络时代,一言堂让位于群体声音;集体无意识让位于群体觉醒意识;新闻的片面真实让位于接近绝对真实。

于是,企业总经理们也没必要想着怎么去控制媒体,只需按媒体的要求出牌,在媒体梳理之前做好事。这才是新媒体环境下的必备心态。

2 网络媒体为什么“不可控”

(1)网络的信息量由有限变为海量

不管是报纸、杂志,还是电台、电视台,受版面或时长的影响,其内容总是一定的。虽然报纸不停地扩版,电视台不停地裂变和细分,但相对于网络的海量信息来说,每天100个版面或栏目,也还是十分有限的。海量信息让网络信息的触角,伸得更远,报道范围更广。以前必须是特别典型,才可能登上媒体的版面,现在一般典型意义的信息,也能上网。

(2)网络媒体的喉舌意识弱化

传统媒体的主流意识更强,其对负面新闻的报道,相对严谨和保守,特别是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批评报道,十分罕见。而新媒体身在江湖,江湖气息十足,对政府、龙头企业的“尊重”显然少了不少,报道起其负面新闻来,更是不留情面。

(3)海量的信息发布者

记者早已不是什么无冕之王了,因为网络时代每一个人都是记者。在网络的自由海洋里,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自由发布信息,而且如果你的信息有价值,一样能登上新闻门户的首页,不管你是以博客形式表的,还是在论坛里发帖子。

(4)网络信息的累积性

平面媒体的批评报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渐渐淡忘,若干月或若干年后,即使有人想去翻故纸堆,也比较麻烦。但网络时代强大的搜索功能,能让人在举手之间,让你的伤疤重新显形。

(5)网络信息传递的神速

杂志无新闻,因为太慢了。报纸可以了吧,日报隔天就是新闻,但比起电视和电台的直播,报纸就太慢了。到如今,电视也慢了,因为电视要审核,也只有一个平台,而且还有播出量的限制。网络太快了,可以即时更新,一分钟出N多条新闻。而且,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有更多的人在同时进行新闻的二次创作--评论,以及同样很多的人在同时进行新闻的二次发布--转发。网络新闻几乎在新闻频道、论坛、群组、博客、微博等各个阵地同时开花。你还没反应过来,那边已经遍地开花了。

(6)不再有潜在公众

任何利益相关方,都会轻易地被网络铺天盖地的报道和坊间谈论所唤醒。 詹姆斯·格鲁尼格把公关的对象分为四种: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激进公众。安妮·格里高利在《公共关系规划与管理》一书中还对这四种对象进行了具体阐释:非公众--跟企业根本不沾边,也没有利益联系的公众;潜在公众--有利益关系,但没觉醒或不能获得信息的公众;知晓公众--已经认识到问题存在的公众;激进公众--对问题采取行动的公众。

在网络时代,这一理论已需要修订。

首先,非公众往往不为利益,而为“公义”、“公理”挺身而出,奋力一战。

其次,潜在公众因为网络传播的地毯式蔓延而基本没地儿可潜,基本都成为了知晓公众。

最后,因为激进公众的行动能在媒体的无影灯下充分曝光,所以知晓公众仅仅知晓而无动于衷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在网络时代,除了少量的利益无关者无动于衷外,公众基本上都成为激进公众和跟进公众了。

因此,才会有人惊呼,互联网上站满了“道德民兵”和“网络暴民”。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事情是跟自己没关系,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必关心的,他们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至少也送上一声怒吼--声援。哪里都战斗着他们无畏的声影。你还想怎么控?

所以,在不可控的网络环境下,总经理们要尽量让自己的企业少犯错,少触动网民的敏感神经,以免引发公共危机后,很快被网民的口水“淹死”。

3网络媒体也有森林法则

网络媒体不可控,并不是说网络媒体一团糟,毫无章法,没有规律。事实上,网络媒体虽然对传统媒体环境进行了颠覆式的改变,但网络媒体也有自身的森林法则。

第一,网络媒体暴露信息充分。因此,如果有不利的批评报道,你完全有机会直面媒体,及时把你所知道的真相,包括对现有报道的否定,都向媒体倾倒。而媒体由于其海量特征,也由于其希望事件纵深发酵的需要,总愿意替正反双方摇旗呐喊。

第二,当一种舆论倾向占绝对主流时,这种倾向往往是符合社会主流意识或道德取向的。这时,如果你不幸是道德的反面,恭喜你,你很难翻身了。你只有瞅准时机,在事件趋于平静时,冷静表达。比如药家鑫撞伤并砍死服务员张妙后,他被冠以“药八刀”绰号,他所有的行为和言论,包括他的自首,他的悔悟,都已无济于事,毫无意义。但当他伏法后,媒体舆论和所谓民意顿时松动,药家鑫的父亲开始活动,对原告律师提出名誉权民事起诉,结果引发网络媒体的广泛反思。该损失的,在网络时代必须损失;该获得的,通过努力,依然能够获得。

第三,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容易从事实到理论,从事件本身上升到道德层面。凡事说着说着,就会上纲上线。因此,作为事件一方,最好把自己与某些道德结论划到一个阵营,或者为自己找到足够的理论基础,以在事件报道中站住脚。记住,你做了什么,有时不是最重要的,你为什么做、做了以后的结果是什么,可能更重要。

无论如何,你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就像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你能不能不报道?等风声一过,我请你喝酒。”听起来很有人情味的请求,但记者可舍不得不把这往网上放,特别是网络时代的记者。这样的话是最好的作料。

同类推荐
  • 不可不学的管理学32定律

    不可不学的管理学32定律

    本书精选了32个管理学殿堂中最为经典、最为著名的定律,每个定律均包括精确的定律释义、经典的案例分析和发人深省的技巧点评,从中你可以领略管理学的真谛,体会管理学大师的管理理念、管理原则、管理方法,洞察和学会种种的管理智慧、管理技能,开阔自己的管理视野,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让自己的管理工作得心应手、富有成效。
  • 索尼法则(世界500强企业发展丛书)

    索尼法则(世界500强企业发展丛书)

    在20世纪经济发展史上,崛起了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群体——“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从事和控制着全球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一,国际直接投资的70%。这些跨国企业不仅促进了整个世纪的工业革命与技术创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了卓越的企业文化,成为全球企业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 新型领导艺术

    新型领导艺术

    《新型领导艺术》与其他领导艺术类著作不同的是,本书从新的视角出发,对领导科学进行了新的分析与综合;从最新的领导实践中归纳和总结了新的领导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形成了新的领导艺术体系。
  • 商业创意2: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商业创意

    商业创意2: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商业创意

    在上一本《商业创意》中,主要讲述商业创意背后的理论基石。而本册主要是从全球的视角讲述中国商业创意背后的品牌精神。商业创意简单地说是可以实现商业价值的创意。商业创意的诞生通常是由企业或者相关机构推动,通过内部孵化或者外部获取,最终用于实现商业价值。商业创意理论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它重新定义了可以产生商业价值的创意范畴,同时细化和编排了商业创意对于企业影响的各环节。它通过研究各环节之间的关联,以及它跟最终商业价值产生的效率之间的关系,指导企业在创意投入上,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化的商业价值回报。
  •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沃伦·巴菲特是当今股票市场最著名的投资大师,他在股市中创造了永不破灭的神话,成为全世界投资人仰慕的财富之神。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11岁的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两年后,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1956年,他回到家乡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至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热门推荐
  • 警花娇妻:总裁的欢喜冤家

    警花娇妻:总裁的欢喜冤家

    拆弹专家遇到一点就炸的大总裁,肿莫破?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里不能剪,那里也不能剪。又不能同归于尽。这就是在为难我静香……苏语凡看着眼前黑脸的大总裁,蹙了蹙眉:既然拆不了,那就……浇灭他喽。大总裁:……
  • 蜕变之路

    蜕变之路

    本书以一对热血青年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为主线,体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男女主人公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发生诸多的摩擦和矛盾,也建立深厚的“革命友谊”。本文在树立好形象、传递正能量,展现新时代新风貌的同时,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正面积极的引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这是一位军旅诗人的处女诗集。作为军人,史桢玮一直在写诗,《星星》诗刊、《中国诗歌》、《西南军事文学》等军内外刊物、网站都发表过他的诗作。《一滴水可以流多远》收入了他1993年以后的诗歌,从中可以看到他的诗路历程,读到诗人对心灵家园的守望,对诗意栖居的寻求,对人生真谛的沉思。
  • 霓虹的诡异日常

    霓虹的诡异日常

    二次穿越???玩我呢?还来!!!等等!!放过我,我不想要这个机会,放过我,我就想当个普通,高中生!!就算是,日本高中生活也认了,我不想去,干那些,要命的事。
  • 斩天

    斩天

    东方安乃是岚武大陆红叶城城主东方啸林的第三个孩子,自小体弱多病,无法修炼武道。在一次外出散心的过程中,东方安不慎失足坠下山崖,待他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山洞之中,身上也没有任何伤痕。随后,他看到了一名麻衣老者出现自他的面前。一番交谈之后,东方安终于明白发生了什么。这名老者乃是天道盟太上长老天云子,他在追捕以为名叫无相老祖的初级武帝的过程中,发现了挂在树上奄奄一息的东方安。天运子在救下东方安之后,发现东方安乃是难得一见的纯阳体质。随后,天运子将无相老祖的灵魂以太古纯阳大阵封印在东方安体内。
  • 夭夭桃花缘

    夭夭桃花缘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与归,宜其室家。”桃夭夭乃是天界的姻缘神,但……她却忘记了成为神的时候在凡间生活过的日子,忘记了那个对她很重要的人——“茶布衣”。茶布衣的前世是桃夭夭在凡间收的徒弟,遇到了桃夭夭并且被收为徒,至此故事才刚刚开始……
  • 偷窥无罪(上)

    偷窥无罪(上)

    一个退伍的战士为了替自己姐姐报仇,不惜以整容的代价混进了国强乳业,他凭借职业之利在公司各个部门中暗自调查,随即牵引出一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切拷问道德现实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尽在偷窥无罪!
  • 陈寅恪的1958年

    陈寅恪的1958年

    在陈寅恪一生中,1958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年代之一。那么,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是如何应对的?这些事情对他的教学、科研与心理有何重大影响?本文勾稽当时的官方文件、报刊文章、档案材料、私人日记和回忆录,试图还原这段历史的真相。1958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曾任毛泽东秘书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陈伯达,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厚今薄古 边学边干”长篇讲话的摘要,透露出毛泽东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看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