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04700000001

第1章 归来:机遇与挑战

来源:《华文文学》2014年第06期

栏目:对话与访谈

关伟,1957年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1989年至1993年先后被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艺术学院,堪培拉国立大学艺术学院和悉尼现代艺术中心邀请为客座艺术家。在这之后多次获得澳大利亚政府艺术基金,包括2008~2010年度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艺术基金。2008年在北京建立工作室,此后参与了多项有影响的中澳艺术交流活动,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和悉尼。关伟的作品在复杂的象征性绘画符号中,有力地体现了当今社会、环境的两重性。他的作品是他丰富的文化储备,对社会、政治的高度关注,以及他对艺术史的广博知识的产物。关伟曾在世界各地举办了超过50届个人展览,如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魔咒-关伟2011”;同时还应邀参加了许多重要的当代国际艺术展,如2009年第十届哈瓦那双年展。

欧阳昱作为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Globalizing Australian Literature”(澳大利亚文学全球化)项目博士后研究员,曾为该项目而于2010年3月18日在北京天伦王朝饭店,以中文采访了关伟,后译成英文,此为梁余晶的中文回译。

欧:关伟你好,我好像曾采访过你,那是你在墨尔本做驻地画家的时候,对不对?

关:对对对。

欧:你现在回到北京了,现在你好像有个重大的战略转移,为什么这样呢?

关:这个有很多原因,我就说几个主要的吧。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过去跟我合作多年的雪门(Sherman)画廊从08年开始变成了基金会,从这之后它便不代理艺术家了。我和它一起合作了差不多有十五六年吧。它不代理艺术家,我就没有画廊合作了,所以相对来说就比较自由。雪门和我解除了这种画廊合作的关系,正好我也想开辟一个新的空间,所以决定回中国,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欧:这个地方打断一下,据我所知,澳洲有些华人画家都有好几个画廊,你可以留在澳洲,再转一个画廊。为什么一定要回中国呢?

关:是可以转好几个画廊,但是由于我跟雪门画廊的关系太深了,像是一个家庭,关系特别好。即使再找别的画廊,也不可能达到那种关系。我跟雪门画廊之间能够互相信任,合作多年,有种很深的感情。当它变成了基金会,不代理艺术家之后,我一方面是有点失落,另一方面,也感到了某种自由,可以去找另外的空间。后来我也找了一个,在悉尼,叫卡利曼(Kaliman)画廊,去年做了一次个展。所以,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这几年的当代艺术发展得非常快,而且朝气蓬勃,受世界关注的程度要远高于澳大利亚,并且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很有意思。市场各方面也都比较好,这也是一个吸引我回来的原因。因为我每年都回来,每年都看到一些朋友有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我回来的部分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有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很大的工作室,有四五百平方米,而且很便宜,这也特别吸引我回来用这么大一个空间,因为在澳洲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空间。中国还有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各种材料都比较便宜。再有,就是我太太的父母比较老了,她也需要回来照顾几年。再就是希望小孩学点汉语,让他回来上学。我在澳洲已经20年了,各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挪个地方也是理所当然的。诸多因素考虑起来,就决定08年回来。

欧:08年什么时候?

关:08年三月,开辟一个新的空间,新的市场,新的机遇,也有很大的挑战。

欧:什么样的挑战?

关:挑战就是,因为我离开中国20年了,有好几代新人艺术家都起来了,所以你回来,你就变成了一个新人。好像是白手起家,但不完全是白手起家,因为毕竟在澳洲有一定基础了。所以,你到这儿来是为了寻找新的商机,还有新的刺激创作的源泉。毕竟,我在澳洲待了很长时间,所以对中国各方面的发展很关注,觉得很有意思,想寻找新的创作元素和刺激。

欧:这是不是意味着你的创作题材与过去在澳洲相比要有所变化了?

关:对,这也是我特别渴望的,这也是一种挑战,因为我毕竟在澳洲那么多年了,形成了很固定的一个风格。如果没有很大的刺激和变化,可能还会沿着那个走,我觉得也不具有挑战性。所以,我回来以后,变了新的空间,一种未知的东西,可能会带给我新的东西,在我的创作中有些新的变化,这也是我渴望的。

欧:你在澳洲创作了很多和移民有关的,以及澳中两国历史互相交错的作品。我知道,这些作品在澳洲有展出,有收藏,那么这些作品原来或是你这次回来之后在中国有没有展出?

关:在中国有部分展出。我当时到中国来,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奥运会的时候,有个展览公司看中了我在06年和07年在动力博物馆做的关于郑和的“另一种历史”,他们特别喜欢这个。

欧:Secret Histories?

关:不是,叫Other Histories。他们想把我这个变成奥运的一个项目,当时就给我定在六七月份做一个大型展览。

欧:他们对这个理解吗?

关:因为是中国人。他们当时想借助文化来弘扬中国的国力强盛,也想借助文化来作为促进。郑和正好又是一个中国人走向世界,开放世界,和平崛起(的象征),他们是为了配合这个。所以他们希望我搞这个展览。我回来的时候,就带着我的全套助手。

欧:是重新干还是把那个拿过来?

关:重新干。

欧:按照他们的思路搞一个?

关:对,因为那个是针对澳大利亚的,主要是郑和发现澳洲。回来干的这个,我野心更大,不光是发现澳洲,还发现南美,发现了非洲世界。

欧:所以这是一个更大的项目。

关:对。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项目由于经费问题,由于行政管理的官僚问题,也由于(我)对中国不了解,最后七扯八扯,展览没有做成。

欧:本来是应该由中国出资让你做的?

关:本来他们公司要出资的,我自己出一部分资,然后再找些赞助什么的。

欧:但是没到位?

关:最后都没有到位,这是其中一个因素。再一个因素就是他们在宣传等各方面都很滞后,比如画册,最后都没有落实。种种原因,最后这个展览就没有做,作品我都做出来了。部分作品在别的联展里展览过一些,但大型的这个最后没有实施成。

欧:这是不是也属于你刚才说的挑战,回到中国这个文化里,也是一种挑战,对吧?

关:这是没有料到的一种挑战。回来后的两年时间里,我遇到的挑战非常大,其中有几个挑战特别有意思。我08年回来,正好赶上奥运会。奥运过了以后,到九十月份时,马上就是经济危机。受影响非常大,不光是我个人,而且整个艺术界的作品市场各方面一落千丈。

欧:所谓“一落千丈”就是没什么买家了?

关:对。所以,我回来后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大型展览没有做成。第二个挑战就是经济危机。

欧:对不起,这里打断一下。你说的买家是指中国买家还是海外的?主要是海外的吗?

关:主要是海外的,也包括中国的。

欧:中外买家双方在比例上各占多少?

关:三七开吧,差不多。70%是国外的,30%是中国的。

欧:那中国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

关:是的,中国现在也开始有些买家了。

欧:受影响是两方都影响,还是只影响国外的?

关:双方都有影响。然后,经济危机完了以后,我在工作室刚干了一年半,现在就面临着整个的拆迁。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投入了很多的钱。现在,等于那些钱都打水漂了。

欧:哦,你投钱是做什么?

关:建工作室啊,你得装修啊,盖房子啊之类的。

欧:这耗资大吗?

关:耗资当然很大了。哪怕是便宜,也有不少耗资。现在那边已经变成一片废墟了,我又找了一个新地方。

欧:那就是说之前白搞了。

关:对,那个就白搞了,也没有赔偿。我又搞了个新地方。

欧:是什么原因?经济原因还是政治原因?

关:这是国家政策的问题,有点政治因素,因为朝阳区有个统一政策,要消灭农村,把整个朝阳区都变成一个公园什么的。朝阳区包含部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我们的地方就在城乡结合部,因为便宜。当时我们不太了解,那些农民占的地都是些非法的地。现在国家要收回,虽然我们和房东签了十年合同,但等于就是一张废纸。当时我们不知道这些。现在国家要把这地收回,它要赔偿一些,但不赔偿我们这些客户,而是赔偿房东。所以最后我们什么钱都损失了,颗粒无收。这个事不光是我个人,而是牵涉到上千个艺术家。这些艺术家还在抗争,在绝食。最大的事是,已经上长安街游行了。在两会之前,有几个人跑长安街去了。这事已经闹得很大了。但我们属于比较不愿意找麻烦的,说不行,就自动退出了,因为你也没有精力时间去跟它去耗去闹。接着,由于经济危机的原因,跟我合作的一家新的画廊最后也因为拆迁的问题而倒闭了,就是不再做了。

欧:是个澳洲画廊?

关:是韩国的一个画廊,它退守韩国,把北京的画廊放弃了。我和它有合作,有安排展览,因为这个事,也没有了。所以,自从我回来以后,面临了很多挑战。

欧:这些挑战都是没有想到的。

关:都没有预见,都没有想到。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我从这些挑战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觉得也很有意思,就是说,你不知道在中国会发生什么事情。正是因为在中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才觉得它有意思,才好玩。因为你经历了这种种磨难,比如自己找地方,自己盖房子,找什么建筑队,跟人怎么订这些东西,能学到很多东西,这和澳洲那种一成不变的、很安逸的状态完全是两回事。

欧:但是你不觉得这样的耗费会影响你的创作吗?

关:当然会有一些影响,但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经验,可能会带到我下一步创作之中去。尽管有诸多挑战和不便,但也有很多方便的地方。好的地方,一是材料便宜,做作品也相对比较便宜,人工也便宜。比如雇人、雇助手都比较便宜,包括我用工作室也比在澳洲便宜。在澳洲,用这些钱不可能租一个像现在这么大的工作室。所以,还是有好的因素。另外,我有一帮过去的老朋友,经常在一块聚。我们互相切磋,互相展览,互相提携。

欧:这种情况在澳洲没有吗?

关:在澳洲也有,但我觉得在澳洲没有这么频繁,我们一星期都聚几次,一块游泳,吃饭,聊天,切磋,等等。在那边,基本上都是自己干自己的,然后定期展览。这边的话,只要你愿意,每天都能参加活动。所以我特别忙。

欧:你实际上情况是,你的全家都已经搬迁回来了。

关:嗯。

欧:你现在在澳洲和在中国的时间大概是怎样分配的?是每年都不回去了,还是?

关:我每年都回去。现在,我在那边仍然保持着工作室,还有家,还有车,全套的东西。

欧:但是个空巢。

关:对,都空了。助手在那住。

欧:哦,你还有助手。

关:对,助手现在住我那儿看房。我把车给他,他住我的房子里。我差不多一年回去三次吧。欧:每次待多长时间?

关:回去待的时间都比较短,差不多是二比十吧,两个月在那边,十个月在这边。因为我仍然没有放弃在澳洲的展览机会、市场等等,我在那边已经比较根深蒂固了。所以在那边我每年定期做两次或一次个展,然后参加一些联展,一些活动,还有什么讲座啊,出版啊,等等,仍然很频繁的。

同类推荐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这本书是张中行先生的散文选集,属于部编教材指定阅读系列之一。作为文坛“大器晚成”的散文写作者,张中行的散文与他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在经历了时代的风雨之后,于生命的暮年提笔追忆往昔,写红楼、写北大、写饮食,也写师友、人生、闲情,将一生感悟与情怀晕染在朴实的文字内,这是本书所选张中行散文的价值所在。
  • 成为妮可

    成为妮可

    《华盛顿邮报》的科学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讲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真实故事,一个性别困惑的男孩与他同胞弟弟以及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理解、培养、捍卫“与众不同”的非凡历程。本书为纪实文学报道,材料来源于个人日记、家庭摄像、新闻报道、当地的法律文件。艾米在四年内追踪了这个触及到文化争论核心的美国家庭,记录了一个男孩对于自身性别的困惑,并最终成为自己的全部过程。
  • 血脉与回望

    血脉与回望

    回望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生长痛”,用尽可能温和的方式,表达所观察和理解的世界。《血脉与回望》,收录散文作家王月鹏近年创作的以作家在胶东半岛四十余年间的青少年生活和工作见闻为主题的系列散文作品。
  • 2016小品文选粹

    2016小品文选粹

    本书精选了2016年度发表在国内文学报刊的优秀的55篇小品文。分别为胡松涛的《最影响中国的关键词》,刘醒龙的《我有南海四千里》,阿甘的《放下,是一种美丽》等。这些小品文题材涉及广泛,内容有深度,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可读性来讲,都极具代表性。
  • 无端欢喜

    无端欢喜

    《无端欢喜》是著名诗人余秀华的首部散文集,收入了余秀华近些年创作的四十余篇散文。在身体与灵魂的缝隙间,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不安,灵魂的动荡,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痛苦与喜悦,她写得用心用力。在书中,余秀华谈人生、谈故乡、谈友人,情感质朴滚烫,语言直抵灵魂,呈现出作者绚烂的想象力和浩荡的内心世界,从多个侧面生动展现出余秀华作品的风貌。
热门推荐
  • 女帝重生之霸道逆袭

    女帝重生之霸道逆袭

    女帝奋不顾身的牺牲,一眼睁开,咦!这是哪?某声音:主人这是另一个世界。女帝:我这是重生了吗?某声音:是哒。重生后再创属于自己的奇迹,人生路上各种打脸!挖掘这个世界的秘密!遇见霸道的真命天子……
  • 上古帝鸿

    上古帝鸿

    在膜拜萨满之力的古老时代,智人祖先们的脚步遍及整个大陆,并在野兽、妖魔、巨人、神的环伺中,将我们的文明薪火相传。守护人类、传播火种,两个少年从亘古走向洪荒。他们是芸芸众生中最不起眼的两个,木匠和医生,他们创造了人类最辉煌的文明起源,他们是帝鸿与榆棢,他们是土与火的圣徒。
  • 小哥哥,你的汪汪到货啦

    小哥哥,你的汪汪到货啦

    (耽~美慎入~)林苏元神昏睡了十七年,人也痴傻了十七年,亲生母亲嫌他痴傻,孪生弟弟想杀他,只有那少爷宠他。十七年后的今天,他元神恢复苏醒,再一睁眼,他不再是痴傻呆愣(萌)的林苏,欺他痴傻的人都没好下场!【超凶】某少爷:“那爱你痴傻的人呢?林苏红着脸:“那是变态!”某少爷:“我只对你变态。”(宠文,1v1)
  • 昂首向你看

    昂首向你看

    “我希望你放开对我年龄和职业的偏见,认认真真的考虑一下站在你面前的这个——优秀的男人。”“我对你的职业没有偏见。”“那是年龄?”易昂笑了,“你在我眼里永远三岁,周—三—岁!”
  • 重生之捧杀

    重生之捧杀

    重生前,舒天一路求上,却被人设计捧杀,坐上云端却被摔的个鼻青脸肿、狼狈不堪,落了个一尸两命的下场。 重生后,为子报仇,摒除感性,理性回归,重逢爱人,信任却成了两人亟待找回的部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句话简介:渣男当道,好男人要用心调教。 ********** 【百里出品,坑品保证。祝大家看文愉快!】
  • 民国草根

    民国草根

    那年,雪下得极大。邵家死的只剩下一人,一个叫做邵满囤的少年。为了活下去,他敲开了村子里院墙最高的那户人家。初家。当邵满囤迈入那扇涂着红漆的角门时,他从没想过,他推开的不仅仅是一扇能让他活命的门。……在那扇门后,有他的新的名字:邵年时。有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道路:行商。有他敬了一辈子的人物:初家老爷。还有他疼爱了一辈子的女人:初雪……这是一个小长工的民国飘摇路……哪怕风吹雨打,我自坚如磐石。
  • 穿越网游之逆天崛起

    穿越网游之逆天崛起

    穿越网游世界逆天崛起,到了2023年的世界所有人都玩一款叫修仙网游
  • 穿越掉入钱眼的女人:黄金新娘

    穿越掉入钱眼的女人:黄金新娘

    一个掉入钱眼的女人,她偏爱黄金,确切的说,她爱财如命,只是如果将所有钱币放在眼前让她挑的话,她肯定会挑黄金,为啥?黄金升值空间大呀。人生格言是只进不出,只要是进了她口袋的金钱就休想再掏出来,人送外号塑料公鸡,为啥?因为铁公鸡会生锈,塑料公鸡不会,虽然如此,可她有她做人的原则,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在她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文学批评学

    文学批评学

    文学思潮、文学文体和文学经典三大理论问题,呈现了文学批评学或批评解释学的内在思想结构。通过对“为何批评”和“如何批评”问题的深入追问,通过具体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范导性实践,通过“如何成为批评家”的诸多奈件的理论确证,本书变得极富思想操作性,并且具有理论解释力。从文学思潮出发,作者探讨了文学思潮与批评思潮的成败得失;从文学文体入手,作者特别强调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独特性,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文学批评的自由思想价值;从文学经典出发,作者建立了开放性的文学经典观,为先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双重经典体认进行自由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