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85900000006

第6章 “不懂装懂”的时候,你觉得很高兴吗?

为什么人们对于自己、他人、人生目的、生存的意义等等都想要做出“判断”呢?

首先,这是因为进行判断本身是一种让人高兴的行为。好坏、正误等判断会给人一种“自己什么都懂”的错觉,觉得自己总算得出了一个结论,因而感到安心。(当人类还没进化成人的时候,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他们就会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判断,比如这里有吃的,或者这里有天敌。或许这样的判断就是一种本能。)

而另一个理由则是,通过判断,感觉自己得到了认可。比如我们和他人吵了一架,之后还会暗暗地生气,觉得“都是对方的错”或者“都是因为他做了某件事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有时候我们还会给好朋友打电话,希望好友站在自己这一边,对自己说一句“真是太好笑了,这根本不是你的错”之类的话,这些都是一种想要证明“果然自己没有错”的行为。我们在索求一种能够满足承认欲的判断。

也就是说,做出判断的心理包括“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的心情”和“觉得自己肯定没错(满足承认欲)的快感”。正因为如此,人们总是热衷于做出判断。

特别篇

有时候“判断”是一种“剧毒”

如果“判断”只是让人觉得高兴,那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时候人们过于执着于自己的判断,反而会让自己或他人备受折磨。

有一位母亲曾向我咨询过一件事:“我的女儿总不爱学习,该怎么做才能让她好好学习呢?”据说为了让女儿能够考入顶尖的XX大学,她将女儿送入了精英教育式的初中、高中连读学校。这所学校要求学生晚上必须在教室上自习,根据成绩的高低,学生的毕业旅行目的地也会有所不同,总之是一所各方面要求都有点“过火”的学校。母亲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希望让女儿过上美好的人生,但实际上她是因为自己念书的时候没有考入好学校,所以希望通过女儿的人生来挽回遗憾。她的内心隐藏着这样的怨恨和不甘。

我觉得这位母亲对她的女儿来说是一个“奇妙的存在”。一些琐事就会令她动怒,对女儿大发脾气;刚刚还对女儿说“你这种水平什么学校都考不上”,没过一会儿就开始哭着喝闷酒。她的女儿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被否定人格,不知道为什么非得这么拼命努力学习,进而开始思考为什么要在这个家里生活,到底为什么而活着,由此陷入情绪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

后来,她的女儿在中学二年级的时候,于一个秋天的深夜里,在浴室里割腕自杀了。幸运的是,女儿及时被人发现并送往医院。但是在这次事件之后,母亲对女儿辛辣的态度和强制学习的方式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她来咨询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女儿爱上学习”的时间就在女儿自杀后不久。自那之后,她的女儿开始出现自残行为,高中中途退学,最终也没能进入大学学习。

像这样惨痛的案例其实并不少见,不少人在幼年的时候或许都有过类似体验。又或者作为父母,你现在就正做着同样的事。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去勾勒一个虚幻的理想化环境,而在于该如何去帮助他们接受这样不美好的现实。

“潺潺溪流”一般的心灵

佛教往往客观地审视人们面对的苦痛和烦恼。从一开始我就没有“判断”这位母亲的做法是否有问题,我始终认为这位母亲的内心一定隐藏着什么原因,而我该试着去进入她的思考模式,这样才能帮她消除苦恼。

从这位母亲的角度来说,“自己没能考上XX大学”这样的想法(挫折感、失落感)就是苦恼(愤怒)的原因。虽然没能考上XX大学这件事是事实,但是这位母亲却这样“判断”自己:因为没能考上大学,所以我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这位母亲也是判断的牺牲者,这样的判断导致她对自己产生愤怒,患上忧郁症,出现乱发脾气等症状。这些行为背后的深层动因正是“判断”(自以为是)。“想要考入大学”的愿望和“没能考入大学”的判断,让陷入偏执的自己以及女儿备受折磨。

人们因为三种执着而痛苦:

①想要得到某种事物的执着——但是却无法实现。②希望能够永远拥有已经得到的事物——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失去。

③希望抛弃让人苦痛的事物——但却常常事与愿违。

那么,当这些痛苦都停止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那是一种对“痛苦根源的执着”彻底停止的状态,并不是痛苦的现实本身停止了。

——选自《在鹿野苑对五比丘的开示·相应部》

当人们感到痛苦的时候,必然是因为内心有所“执着”。原本人心就如同潺潺溪流一般,不会留下任何痛苦,但是由于执着而陷入停滞,就会产生痛苦。如果让自己、对方,或者其他任何人感到痛苦,那么这件事本身一定有问题。

请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只会是死路一条。我们可以对照佛陀的思考法来这样思考:

·由于“无法实现过去的愿望”产生了痛苦。

·由于“搞砸了”(原本不应该失败的)的判断产生了痛苦。

·由于“对方必须这样做”的期待和要求产生了痛苦。

·必须放手这些“执着”,否则只会永远让自己和对方陷入苦痛的泥沼。

避免“无”中生“有”

判断——判定、偏执、单方面的期待和要求——就是一种“执着”。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心理疾病”。

原本人们的头脑中不存在任何判断,但是我们从家人、老师和朋友那里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学会了“必须这样做才行”的判断方法。

确实,面对工作、生活和未来,我们必须做出判断,有时候“下定决心”反而能让我们看清内心的方向。但是不管是怎样的判断,一旦陷入执着,就会产生痛苦。这是因为现实是无常的,它总是在时刻变化着。

曾经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这就是一个事实。那么这样的“愿望”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已经不存在的“妄想”。正因为内心有执着,所以反而觉得这份愿望越来越强烈,但其实它已经不复存在。

希望自己一定要过上某种生活,或者希望他人一定要做某件事,这就是一种“判断”。但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只存在于自己的头脑中,所以它又是一种“妄想”。执着于妄想的“判断”,反而让自己和对方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

我想读到这里的每位读者,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解放自己的心灵了吧。在佛教中,认为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存在”的想法被称为“颠倒”,也就是“错觉”。一定要让他人做某事的强迫症和期待就是一种“错觉”。

我们必须摆脱“错觉”。我们应当更专注于眼前的现实,尽全力去理解现实,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放下痛苦的方法

模仿佛陀,可以学会放下痛苦的方法。

刚才我们提到,“因为这样的想法只存在于自己的头脑之中,所以它又是一种妄想”。可能有的读者对于这样的观点感到吃惊,但这就是事实。请务必意识到“判断只不过是妄想而已”。这个事实就如同害怕“纸做的老虎”的心理一样,只有“正确的理解”才能消除我们心中的阴霾。

但是不少人觉得“放弃妄想很困难”或者“无论如何都无法放手”,所以感到很痛苦。我非常理解这样的心情。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实践佛陀的思考法和洗涤心灵的方法。怀抱“维持现状只会更加痛苦,所以我希望解放自我”

的愿望,才能让你开始全新的人生。

人生总有痛苦,但是痛苦都是能够消除的,并且都有消除的方法。原始佛教中将这样的方法称为“道路”。

下定决心,放下“会带来痛苦”的判断,并实践这样的方法,这才是“活在当下”的生活方式。笔者认为这是最棒的人生。

与其痛苦地度过一生,不如早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放下过去,放下“判断”,让内心恢复自由。

在你年幼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不为“判断”而痛苦的幸福时光。我们都希望能再次找回当时那颗自由的心。

活在当下的人,就如同举着火把走入暗室,唯有光明能驱散人生的阴暗。

活在当下,是因为他获得了智慧之光——

正确的理解方式和思考方法。

——选自《四十二章经》

同类推荐
  •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

    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所梦想,梦想不是无所作为的憧憬,是执著一念,是无怨无悔,是永不言败活着因为梦想而努力,生命因为有梦而精彩。有梦有什么过错,只是有行动力的人把梦当成一个事业,没有行动力的人把梦当做一个自我消遣的游戏,青春过完了,日子过得太具体了,梦也就磨损完了。 我有一个梦想,你呢?
  • 趁早把生活折腾得与众不同

    趁早把生活折腾得与众不同

    《趁早把生活折腾得与众不同》本书写给不愿迷失在庸碌的日常里的年轻人关于未来,我们总是计划太多,实施的太少。每到年初我们都会制定很多目标,但那些目标其实只是想法。我们不断陷入“越执行,越焦虑;越焦虑,越放弃”的恶性循环里。如何快速突围底层人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本书将会从现实的角度为你提供走出焦虑、迷茫和恐惧的关键建议,让你走出自我迷失的陷阱,看到更高的格局,摆脱平庸,获得真正的生存实力。你将学到:如何提升你的价值以获得更高的格局,如何改变焦虑的心理,实现效率提升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为自己争取利益让你既有爱的能力,又有爱的勇气。
  • 包容比批评更重要

    包容比批评更重要

    练就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掌握世事练达的做人秘笈。包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生活中,只有懂得包容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这首产生于火热斗争中的群众歌曲,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团结就是力量,拼搏才能胜利。至今,团结仍是时代的主旋律。如果没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个人的计划再精彩也难以完满实施。团结就是生产力、战斗力、竞争力!
  •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15本)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15本)

    人们都在追寻着幸福与快乐,为了获得幸福的生活,整天忙忙碌碌,努力去挣更多的钱、去买更大的房子,去买更好的车。然而当真正拥有了这些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仍然不快乐。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本书对心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滚滚红尘中忙碌的人们在智慧中提升心灵修养、缓解生存压力、培养愉悦心态、享受智慧人生。
热门推荐
  • 至尊武域

    至尊武域

    【最热武侠】武者,实力为尊,行正義之事,视为侠,做奸邪之举,视为魔;侠与魔,一念间。他,平民百姓,历经磨难成长为武者至尊,他,侠骨柔情,几经人生转折不忘最初本心!【读者群:523835893】
  • 吉娃娃犬

    吉娃娃犬

    吉娃娃犬优雅、机警、灵活、精致、漂亮。然而,只有你真正拥有它、关爱它,让它融入你的生活,你才能从它们身上感受无穷的乐趣。
  • 立于皇穹之下

    立于皇穹之下

    十五年前,他的父母死在了自己大哥剑下。母氏一族以谋逆罪论处,堂堂一朝氏族沦为逆贼,自己也成了乱臣贼子的后人,流放他乡。十五年后,他重新回到京都,势要为自己和父母报仇,肃清朝堂。二十年前,因为一注批命,她成了自己父亲在朝堂里争权夺利的工具。女扮男装,浴血沙场,可这一生都从未顺着自己的心意而活。她自诩忠臣之后家族世代贤臣,却不曾想自己表面风光的父亲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亦是他的仇人。他说:“世人皆说我端木渊凉薄,可我何曾被世人善待过,如今又凭什么让我善待世人。为帝君者,哪个不是绝情绝性的凉薄之人!”她道:“封丘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既然这本末倒置的封丘朝堂容不下我们,那好,我便要覆了这朝堂,还世间一片清明天下!”天理昭昭,除恶务尽!多年之后,她重回了豺狼虎穴。再见时,她面目全非,成了另一番模样。他说:“我不管你是谁,是我的妻还是妾,只要我一日不许,你就一日是我的东西,谁都不能染指!”她道:“从今日起……你我二人,生不见,死不遇。奈何桥头,三生石旁,生生世世皆为陌路。”
  • 农村的童年生活

    农村的童年生活

    你玩过纸枪吗?你小时候藏老母吗?你小时候爬过树吗?你小时候有被抢零食有让的经历吗?你小时候偷过钱吗?你小时候玩泥巴吗?什么主人公的脸被狗咬了??它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讲述的是村里的童年生活,下篇讲的是村学校里面的童年生活
  • 永恒神帝

    永恒神帝

    他本是州城第一天才,却敌不过一场阴谋。命运坎坷,却有一丝火焰不屈。吞噬神体,吞噬万物,寻找永恒之路。
  • 推销不可不知的客户心理学

    推销不可不知的客户心理学

    认清客户心理,用不同的推销方式推销,会使你的业绩提高得更快。本书正是为所有期待掌握客户心理、引导客户消费的推销人员而写作,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例子,讲述了行之有效的推销方法,尤其适用于需要和客户面对面沟通的销售人员。
  • 本座只会大招

    本座只会大招

    神州大地,魔气污染,修炼之路断绝。畸魔横行世间,只有掌握灵器之力的兵侍,才能与之抗衡。许轲穿越成天下第一刺客,举世皆敌。好在,随身携带美图秀秀软件。【相册】收集所有武学【滤镜】过滤任何毒物,万邪不侵【聚焦】看穿敌人弱点,直击破绽【美妆】伪装功法,移花接木【美颜】把功法浓缩成大招,一招必杀……许轲凭借此金手指,纵横神州,成为唯一的炼气士。“抱歉,本座只会大招!”
  • 末日之荒岛召唤师

    末日之荒岛召唤师

    曾经张良赫赫有名的一帝三皇中的一帝,拥有着召唤荒岛砸人的能力,拥有着无数基地羡慕的热武器。召唤巴雷特,召唤火箭筒,召唤航空母舰,召唤超强坦克等…重生到末日爆发前的那一刻,召唤的不仅仅是普通的热武器。刺激的荒岛特训+黑化的主角=冷漠君亦是张良在末日生存下去最大的底牌,他要踏着敌人的尸骨,走上无尽的王者…
  • 小乞丐

    小乞丐

    没有灯,看不见亮。城外的漆黑是真正的漆黑。漆黑的风,漆黑的路,漆黑的旷野与我们。像野地里的一串老鼠,不,老鼠还有自由。我们是被关押的老鼠,白天上街杂耍。可是杂耍还有快乐,我们必须下跪,朝这个世界跪下来,阳光再灿烂也照不到心上。我们乞讨大把大把的钱,装满别人的口袋,变成洋楼、汽车、女人和狗。我们冷、饿、脏、病,永远挨打挨骂,甚至受伤致残致死。天幕上东一颗西一颗闪烁的还是星星吗?那旷野里的月亮总是冰冰凉的,它们只是加重了漆黑。张爹吆鸡样撵我们,郊外的小棚子没完没了地远。
  •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是唐代学者赵蕤编写的一本纵横学著作。共九卷64篇,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思想之大成,黑白杂糅之书,深入地剖析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不失为官场学扬名立万的顶级范本。成书后作者亦因此显名于世,时人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