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47300000002

第2章 自序

2016年7月,我和字里行间连锁书店签下协议,把其旗下的北京金融街店,冠名为“刘心武书屋”。书屋里布置了颇为醒目的照片墙,从1958到2016年,每年一张照片,那既是我生命的轨迹,也是我写作的见证。在这些照片的最上面,是这样一行大字——刘心武:文学写作的马拉松长跑者。

为什么照片从1958年贴起?

总有人认为,《班主任》是我的处女作。不是。发表在1977年的《班主任》是我的成名作,而非处女作。所谓处女作,指的是写作者第一次刊发出来的文章,我从小就喜欢写作,14岁就自己手工编辑了一本给自己看的杂志《斜坡》,里面是些幼稚的诗和小说,以及自绘的插图,15岁开始给报纸杂志投稿,屡屡被退稿,但是到16岁,也就是1958年夏天,我写的一篇书评被《读书》杂志刊登了出来,那才是我的处女作。《读书》在“文革”中停刊,改革开放后恢复出版,我还给它投稿,蒙它多次采用,像《在“新、奇、怪”面前》《你只能面对》《大院的孩子们》等篇,都还反响不俗。

从1958到1966年上半年,我在《北京晚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大公报》《光明日报》等报纸的副刊和某些杂志上,刊发出的儿童诗、小小说、散文、寓言、随笔、杂文、书评、剧评、影评等大约有70篇。到1973年,觉得又可以写作了,我就又投稿,写些符合当时政治要求和依照“样板戏”“三突出”创作方法的东西,有儿童文学《睁大你的眼睛》单行本出版,在上海《朝霞》丛刊上还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清水湖的孩子们》,等等。

以上的写作就是为了发表,想出名,是非常懵懂的写作。也不是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文字,但很少,发表出来很难,如1962年元旦,当时《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孙轶青签发了我的随笔《水仙成灾之类》,还安排在副刊作为头题。201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了《刘心武文存》40卷,其第39卷将我在《班主任》之前公开发表过的极其幼稚乃至误入歧途的文章全数收入,命名为《懵懂集》。跳开自己,就书论书,我以为《懵懂集》所呈现的个案,具有可供研究的资料价值。一个喜欢写作,并且发表欲强烈的生命,在那样的时空中,书写出那样一些文字,他为什么懵懂?他如何才能清醒?

1977年写出并发表在当年11月《人民文学》那期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是我从懵懂到清醒的转折点。一旦清醒,我进步就很快。《班主任》不过是写真实、道真话。1978年发表的《我爱每一片绿叶》,就懂得文学归根结底要把个体生命从“群”中释放出来。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如意》,还只是呼唤人道,198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立体交叉桥》,就自觉地去探索幽微深邃的人性。1985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刻意在叙述结构上创新,采取“橘瓣式”,并且力图把1982年的北京胡同杂院的风情用工笔呈现。《钟鼓楼》获得了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但若问我自己最中意的长篇小说是哪部,到目前为止,我的回答不变,是1993年出版的《四牌楼》。《四牌楼》学习《红楼梦》“真事隐”又“假语存”的写法,有大悲悯的情怀。到1996年我又出版了长篇小说《栖凤楼》,形成了写都市生活的“三楼系列”。

自1977年以后我写得很多发表得也很多,结果形成了自我遮蔽。上世纪80年代,我的一部10万字的小说《无尽的长廊》,从内涵上说,可以算是一部小长篇,非常先锋,非常后现代,可至今未获知音。我的将文字和照片交融形成独特文本的《私人照相簿》虽然有知音,但始终不热火。当然,我的纪实小说《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还是蛮轰动的。

到了二十一世纪,我把自己的写作形容成种“四棵树”,即小说树、散文随笔树、《红楼梦》研究树、建筑评论树。不过80后、90后的年轻人知道我,多半是在2005至2010年在CCTV—10《百家讲坛》看了我揭秘《红楼梦》系列讲座,他们首先把我定位于“讲《红楼梦》的那个老头儿”,有的后来就发现,“耶,这老头原来还写小说呀!”找本《钟鼓楼》来看,“耶,还挺有趣的!”当然,我常常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包括采访我的某些媒体人也要这样问:“您为什么去研究《红楼梦》不写小说了?”我叹气:哪里停止写小说了呢?2014年我就又出版了新的长篇小说《飘窗》,非常泼辣地来写当下。

我出版了几十本散文随笔集,目前还在写。有一篇《心里难过》在网上有多种朗诵音频出现,这也是我自己珍爱的一篇文章,有时我自己会再把它吟哦一遍。

我的建筑评论引起部分建筑界人士的重视,但在一般读者中影响有限。建筑评论也是文学?至少我所写出的,是文学。

这个集子,基本上是广东人民出版社的编辑选出来的。编辑自有其眼光。翻阅这些有的已经面世近40年的文章,仿佛在老院落中,逢潇潇细雨,嗅着古旧建筑部件散发出的特殊气息,漫步庭院,淡淡哀愁,氤氲胸臆。在这片土地的空间里,在流逝的时间中,我这卑微的生命,算得了什么?还是我为刘心武书屋照片墙拟定的那个概念最得当:文学写作的马拉松长跑者。

我还在跑。鼻息中渐渐增强了新的文学花阵的馨香。

我虽然已经边缘化,却毕竟还没有出局。还写,还发表,还出书,甚至还在尝试新的传播方式。得大自在。得大欢喜。

2017年3月23日

同类推荐
  • 谈天说海话仙乡

    谈天说海话仙乡

    蚕沙口被称作神龟背上的村庄,天妃仙驻的圣地;佛家说这里“天妃慈佑临福地,神龟背上隐仙庄”;方志说这里“滦控缰索,翼蔽畿甸,是为形胜”;帝师说这里“海外一荒村,远视如孤岛,命名曰蚕沙,谲奇费探讨”;民众说这里传说美丽,故事神奇,是一部读不完的书;游人说这里神秘的渤海湾、神圣的天妃宫、神奇的古戏楼……是看不完的圣境。
  • 掌纹

    掌纹

    本文诠释了乡村人事的重量,这重量是那么的沉重。这份沉重是生而为农人的艰辛,是在田地上用汗水和泪水浇灌的人生。
  • 为了弱者的尊严

    为了弱者的尊严

    文主人公梁雨润到任山西省信访局副局长,主抓群众接访工作,经他之手处理的民事案件和化解的难题数以千计,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央、省里挂名的“老大难”问题。由于文章的篇幅限制,笔者不能一一记述。但在采访日子里,所到之处,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梁雨润同志在百姓中的威望之高,令我常常敬佩与感动不已。
  • 内论怀古:论语逐句

    内论怀古:论语逐句

    论语逐句是一本结合现代社会实际情况,专门针对当代学习论语人群古文基础薄弱,学习经典畏难情绪较重的特点,专门组织编写的讲稿合集。适合于普通人学习,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参考。
  • 生命沉思录

    生命沉思录

    “医药只能部分地解决人肉体层面的问题,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养心和养神。要想‘离苦得乐’,还要内心的觉悟。”——曲黎敏。曲黎敏从“养生”到“养心”,实现华丽转身。面对2012的文化焦虑、社会变革,作者走笔春秋,扬汤止沸,对衣食、男女、婚姻、性爱、人性、生死、灵魂、宗教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全书诗情洋溢、哲思通透、禅意悠远,行文流动隽永。作者强烈的文化使命感跃然纸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女性知识分子情怀,令人动容。
热门推荐
  • 新都纪元

    新都纪元

    坐标:平行宇宙时间:21世纪张天:天眼,能透视,看穿底牌?能通阴阳?切,小儿科;过目不忘,一目十行,记忆永存?呃,有什么用?;系统?系统是什么?什么?要按你的要求来?达不到要求就抹杀我?滚!老子堂堂人类,还受你鸟系统的气……;复制,什么?你能复制钱?好像好厉害的样子……简介:穿越在强者如云的异界,发现无法再回到家乡地球后,想着给自己的家乡做点贡献,以意识打包的方式把异界部分修炼功法投放到了地球……在他羡慕着哪个幸运儿能够得到他的超级大礼包时,大礼包却在时间和空间的牵引下,穿越回了他穿越到异界前的五年前……一个普通小P民在繁华都市里怼天怼地怼鬼神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攻心话术

    攻心话术

    话术和生活息息相关。利润不是销售出来的,是谈判桌上谈出来的。例如:当客户为难你的时候,你要利用交换的原则,来快速反应,组织你的语言,客户提出:“帮我免费送货吧。”你可以笑笑说:“可以,如果您能再帮我介绍一个新客户。”如此一来,为难的人还是你吗?
  • 邓小平与中国外交

    邓小平与中国外交

    邓小平不仅是伟大的改革者、政治家,而且也是伟大的外交战略家。他参与许多重要外事活动,促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本书阐述小平同志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主政西南时期,领导和推动西藏的和平解放,一直到八十年代,他与苏联关系正常化谈判以及对苏东问题的正确判断等,着重讲述他高超的战略决断能力和外交斗争艺术。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对当今时代的伟大指导性意义。
  • 一妃冲天,厉王的女人谁敢惹

    一妃冲天,厉王的女人谁敢惹

    作为穿越女,老天待她不薄,一下子赐给了她两位红颜知己。夫君一:冰山轮椅王爷。夫君二:鬼魅妖娆男。
  • 神级农民

    神级农民

    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刚工作没两年,得到了一个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超级生物球之后的故事!美丽人生开了个书友群。。。19332955.喜欢的可以进吧。。。
  • 江湖至圣

    江湖至圣

    记忆中的江湖,是潇洒豪迈,不拘小节;是恩怨情仇,是非分明;是刀光剑影,来去无踪;是尔虞我诈,杀机隐现。或许也只会是一代人的热血回忆,随时间慢慢隐匿于凡尘俗世中,不再张扬,却永不消散!
  • 酒尽余欢别梦寒

    酒尽余欢别梦寒

    她多幸运遇见了他,他爱谈天她爱笑。假若天空很蓝你却还在我便就爱。最终还是曲终人散。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女囚档案

    女囚档案

    想要作品好看,足够的文字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但具体到某个案例中,能够把案件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并且讲出点社会意义或者人性特点,这就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还要舞出精彩来。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角度、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纪实作家必备的素质。来自真实的震撼,加上理性的法律思考和人文关怀,正是丁一鹤这套图书的突出特点。本书解密中国女囚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