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2600000018

第18章 文化(2)

历史热,跟网络时代的一切相似,浮躁,肤浅,但火爆,其实,所谓的历史热,说到底,只是少数年轻人的热,现在迷历史的人,要算是70后和80后年轻人中,比较优秀比较有文化的一群,多数的网民,据我所知,都是看画,看视频的。比起庞大追踪女孩子大腿和裸照的网民来,这个小圈子里热,也许只能算是茶杯里的风暴。最受欢迎的通俗历史作品,也不过卖上几十万本,因此,即使有历史热,也不代表文化的繁荣,说不定,它还反映了我们文化历史的危机,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

“受活”还是“活受”?

据说,梅兰芳访美的时候,有位美国老太太追星似的跟了梅兰芳好些天,几乎每场戏必看,最后总算捕到目标,得到了跟梅兰芳见面谈话的机会,她没有别的要求,只想看看梅的手。当要求被满足后,老太太拉着梅兰芳的手赞叹不已,说这是多么好看的一双手呵,为什么演出的时候总要用袖子遮起来?显然,美国的老太太不知道,正是那双不露面的手,才会使袖子生出无穷无尽的戏来,中国舞台上的手,从来都是看不见的时候才有戏。天地大戏场,戏场小天地,戏场上的人生万象,经济、政治、社会其实背后都有一双手,经济学上讲市场的看不见的手,而社会政治生活中,应该说明眼人知道手在哪里,但这双手却总是藏在水袖里,袖里乾坤,舞弄得舞台上那些跑龙套的走东窜西,身不由己。

政治舞台上的龙套,大多是农民。

阎连科的近作《受活》,讲了两个彼此关联的故事,一是柳县长气魄宏大的富民工程,计划购买列宁遗体,发展当地旅游事业;一是满是残疾人的受活庄的领袖茅枝婆,几十年努力想要“退社”的经历。前一个故事里,柳县长为了筹集到买列宁遗体的资金,把受活庄的残疾人组织成“绝术团”,出卖他们的“残疾”挣钱;后一个故事比较复杂,简单地说就是,原来受活庄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不知有魏,无论汉晋,当曾经身为红军伤员的茅枝婆发现,山外的世界已经进入人民公社时代的时候,拼了命把三个县都不乐意管的受活庄拉进了“社”,挂在双槐县柏树子公社下面,成为一个生产大队或者生产队。结果一向安逸的受活庄接二连三地遭受了“铁灾” (大炼钢铁)、 “黑灾” (大批判)、 “红灾” (“文化大革命”),在三年大饥荒的时候,甚至几次三番被外面的“圆全人”(健康人)洗劫,庄上的残疾人大批饿死。于是,茅枝婆开始谋求“退社”,不仅要求退出人民公社,而且要退出双槐县的行政管辖,回复到原来三不管的状态。两个故事的衔接是,在茅枝婆的坚持下,绝术团出外“卖艺”成为受活庄“退社”的条件,结果是,当绝术团为双槐县挣得了大笔的钱,县长派人前往俄罗斯商洽购买列宁遗体的时候,却因为这种政治上的荒唐而丢了官,在丢官前夜,柳县长眼看着升官蓝图化为乌有,连老婆都跟秘书跑了,于是批准了受活庄的“退社”,自残之后来到受活庄落户。

小说的叙事是非写实的,处处洋溢着荒诞不经的感觉,因为不可能有祖祖辈辈都是残疾的村庄,也没有听说有什么地方出现过购买列宁遗体的设想,但是,荒诞的叙事却处处透着真实的历史和现实。对于外面严酷的世界和同样严酷的现代化过程而言,受活庄的残疾人就是中国农民的象征,相对于信息的不对称,农民是瞎子和聋子,相对于行动能力和条件,农民缺胳膊少腿,相对于发言权,农民是哑巴。

土改后的农民,自己做主的日子没有过上几天,强制性的统购统销,就开始将他们推入国家工业化的旋涡,农户被强制接受剪刀差的盘剥,落入“九地”之下。然后,为了消弭这种类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期间“余粮征集制”的印象,合作化运动提早推行,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90%左右的个体农民一夜之间就被推进了合作社,然后又过了一夜则进了“全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然后小社并大社,不仅农民的生产资料甚至一部分生活资料都被充了公,而且穷村和富村之间财产平调,然后上调。在农村搞互助合作其实并没有错,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农民之所需,但将互助合作变成合作化,一场由行政强制加意识形态社会动员的“群众运动”,事情则走到了反面,农村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有需要生产合作的农户,也有不需要的,对于合作层次也有不同,但无论如何合作,轻易地采用运动式的强制结束小农私有制,对绝大多数农民都是难以接受的。结果是那个当年令人振奋的农村社会主义“高潮”,同时也是农村大牲畜死亡的高潮,农民大量宰杀猪羊鸡鸭的高潮。然而,农村的“生产力暴动”,很快使农民陷入了半饥饿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农村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反右运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主要是大辩论,听经过的农民讲,大辩论,实际上就是大批判、大斗争,经过一场场的大辩论,原来一肚子瓜菜、叫嚷吃不饱农民,一下子就吃饱了,改口说一天三顿大米饭,撑得不得了。很多农村其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大跃进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农民军事化,砸锅炼铁,吃公共食堂,把老房子拆了当肥料,分男营女营,集体居住。每天劳动十四五个小时以上,经常挑灯夜战,连轴转,妇女的子宫脱垂成为普及性的疾病。在这种举国的狂欢式的工作热潮中,未来天堂的诱惑和高度组织化和强度动员的建设氛围,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的确暂时消除了因急速合作化给农民带来的种种忧虑,尤其在放开肚皮吃饭的那几个月,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违背科学的生产方式(高度密植、过度深翻土地)和大炼钢铁导致的农田抛荒,在不多的存粮吃完糟净之后,农村先后进入了饥荒, “跃进”跳得越快的地方,饥荒就越严重,小说所本的河南农村,还在跃进的高潮的1958年下半年,就已经出现了因饥饿大批逃亡到湖北的农民。接下来,在饥荒中没有饿死的农民,刚刚缓了口气,就迎来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然后是“文化大革命”。在大革命中,最让农民头痛的是农业学大寨,就是小说里写的“造梯田”,无非是变相的“大跃进”,大队核算,大干社会主义。

回顾这段历史,如果从文字上看,你会发现发生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出自农民自己的意愿,统购统销是应农民反对奸商盘剥的要求,合作化是顺应农民对两极分化的不满, “大跃进”人民公社更是顺应了“人民群众急切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愿望”, “文革”以及革命中的学大寨运动,不仅顺应了群众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要求,而且是群众反修防修的需要。当然,我们不能说农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欲望和要求,因为,口号虽然是上面提出来的,但下面的农民也确实跟着走来的,而且有的时候看起来走得还挺欢的,当年媒体上农民欢欣鼓舞的照片和镜头,不见得都是造出来的。只是,令人有些不解的是,为什么每当农民有这种大规模的要求的时候,总会伴随着大规模的运动,合作化、人民公社、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就不必说了,就连统购统销,都是由组织安排群众评议每家的余粮存量,只要把第一家评高了,那么接下来就会越评越高,直到逼得人家上吊。

运动,就是总是躲在袖子后面的那只手。

等到农民最后一点儿社会主义热情的火星被耗尽,任凭学大寨的号角吹得山响,农民依旧磨他的洋工,而把所有的力气,投到巴掌大的自留地上,“文革”后期的所有运动,实际上都变成了锣鼓喧天的空热闹,这时,人们发现, “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虽然很可能这种说法只是一种耸人听闻,实际情况是我们被东亚的某些邻居远远地落在了后画,陷入了没有活力的短缺经济的陷阱。于是,慢慢的农民“退社”的要求被在半遮半掩中考虑了一半,大包干出现了,普及了,农民自己当家(其实是半当家)的欢喜劲儿刚刚上来,在更大规模的国家现代化浪潮里,就又被卷入了权力和市场的新的旋涡中。无限供给的农民工,不仅为中国的出口加工提供了100%的劳动力,而且他们的存在,也成为中国吸引国外投资的最佳条件。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养老保险,没有工会,甚至连起码的劳动保障都没有的农民工,拿着世界上最低的工资,还经常遭到拖欠,事实上构成了中国城市化、现代化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从本质上讲,革命时代的工业化和眼前的现代化是一样的,区别只是一个沿着苏联道路走,一个沿着美国的道路走而已。农民依旧是被某一只手拖着走。

这时,那只手变成了市场和绝对权力嫁接的畸形骈指。

市场来了,行政的权力架构,却山还是那座山,河也还是那条河。大队变成了村,公社改了乡镇,书记还是书记,长还是长,只是从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变成了政府、党委加上七站八所的成百上千人的队伍,而且还是逐渐膨胀着。所有该管的事情都不管了,所有该收和不该收的钱都拼命地收,收不上来就出动武装,夜间“悄悄地进去”。当然,最可怕的还是小说里描绘的那种“富民工程”,工程一来,农民就得毁掉自己原来的庄稼,跟着领导走,最后颗粒无收,但领导已经变成更大的领导了。几乎每个工程的背后,都有一个小说里说的“敬仰堂”,有一个规划好了的升官图,不是所有领导都像柳县长那么倒霉,为自己最后砸了锅的工程付出代价,丢了乌纱,更多的好汉事实上就是踩着一个个劳民伤财的工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不,爬了上去。而农民出卖了劳力和脸皮(茅枝婆对绝术团的评语)之后,得到的往往是需要他们几辈也还不清的工程债,最后的结果还只能是卖,能卖什么卖什么,能卖的都卖了。小说中故事所在的河南,农民响应上面的号召“卖血致富”,结果出现了一个个的艾滋病村,得了艾滋病奄奄待毙的农民,逐渐连外界对他们的同情,也一并卖掉。可悲的是,农民卖的行情,并不总是像小说里描绘得那么好,经常会往下掉,有时候,想卖都卖不出去,卖的过程,有权的人还七手八脚地刮上一道,权力和资本的钱袋里,不仅装了农村小伙卖命卖血的钱,也装了农村姑娘卖皮肉的钱。留给农民的选择,只是有什么卖什么,还卖不出价钱。可是有的时候,如果农民的东西被人看上了,那么不想卖也得卖,比如某些地段的地皮,卖的时候,得利最小的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真正所有者,有时,小到了不足以再搭建一座成本非常低廉的足以蔽体房屋的地步。

事实上,有这种除了上级、根本没人管得了的绝对权力,才会有这样一个又一个富民工程(或者说升官工程),有这样“民之父母”的权力架构,才有柳县长这样的升官图,旧的权力接在了新的市场上,才使得资本的威力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既想买列宁遗体获利,又想在列宁水晶棺旁安排自己的水晶棺,以图永垂不朽,在正常人眼里,也许是荒诞的,但如果我们听了某些贪官“放松思想改造,被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打中,辜负了党和人民的培养信任”之类充满革命意境的忏悔,也许感觉就不那么荒诞了。过去的意识形态话语,就是这样天衣无缝地和某些现代西方的概念,嫁接到了一起。

其实,像柳县长这样的官,说到底,也是农民,尽管进了城,当了县长,却没有抖干净身上的土气(即使当得再大也一样),同样要受那只看不见的手摆布,他的功过祸福,造的孽和做的恶,都有那只手舞弄的影子。小说最后让柳县长弄残了自己的双腿,来到受活庄落户,其时,外面的“圆全人”都在装瘸弄瞎,变成了不残而残的残疾人,世界彻底走进了荒诞的受活庄。

小说的结尾,受活庄在经受了屈辱和劫难之后,终于换回了摆脱行政管辖的一纸“文件”,读者也许松了一口气,但是且慢,这充其量只是作者给书中饱经磨难的人们的一个有点儿暧昧的光明尾巴,谁都知道,在现实中,这样的事情不啻是痴人说梦。

受活,按小说的解释,是北方方言,“豫西人、耙耧人最常使用,意即享乐、享受、快活、痛快淋漓。在耙耧山脉,也暗含有苦中之乐、苦中作乐之意。”但是通览全书,我们不仅看不到第一层意思,连第二层暗含的意思也没有,满眼的只有两个颠倒过来的字:活受。同样是某种方言,意思是活受罪。

傅乐成先生《中国通史》序

英国哲人墙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在中国人而言,读史能否使人明智倒在其次,主要是可以使人愉快。古代的中国人,文学和历史是分不大清的。因此大量被中文系视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当初作者和读者都是当历史来看的。四大名著中最受欢迎的《三国演义》,其实就是在讲史。而最像小说的《红楼梦》,其实当初倒不那么受老百姓待见。

经过一百多年的折腾,中国人毕竟已经迈进了现代社会。老黄历不用再提,至少受过教育的读书人,知道了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小说。小说、电视剧里胡编和半胡编的历史故事,看了过瘾之余,有时候也想看点儿“历史的真实”。更有野心的历史爱好者,一般都想通过读史,最好是系统地读史,了解历史的全貌。这时候就用得着通史了。很多爱好者,只要读史,首选往往就是通史。真正专门化的历史研究,其实跟其他学科一样,没有点儿专业训练,还真就不一定读得懂。其实,就算一般文科类的学科,如果学校不那么功利,似乎也应该给学生们开一两门通史课,当然,首先是开中国通史课。前些年,博士生面试的时候,经常能碰上号称把中国历史都读通了考生,一问才知道,他们所谓的“读通”,无非是看了一套中国通史而已。

不过,中国人尽管喜欢通史,但以往的积习却很难全然改掉。写通史尽管不一定要写成通俗历史故事,但还是要通俗易懂才好。否则,读者面就受限制。中国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说是20世纪出产的中国通史,有两部半著作值得称道。一是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一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半部是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未完成)。其实,如果按我的看法,还有三部通史也相当不错,一是夏曾佑先生的,一是缪凤林先生的,还有就是范文澜先生的。其中夏曾佑先生的著作,原是为中学做教科书的,但写的相当有见地,而且是中国人做西洋式的通史的第一部。缪凤林先生的通史比较扼要,但也很有特点,范文澜先生的大作,是最长的,也是按唯物史观写通史诸大作中,最足观的一套。

同类推荐
  •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真实地讲述了一个有趣、感人的故事。它有关一个家庭,更确切地说,有关一个女孩。面对夺走她声音的怪兽,他们没有言弃,没有灰心。
  • 不寻常的诗生活

    不寻常的诗生活

    透过克罗地亚诗人的双眼,看花看树,看星看月,看时间,看爱情,看非比寻常的诗意人生。
  • 穿越东西方之间的心智生命

    穿越东西方之间的心智生命

    2007年9月初,笔者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在校博士生的身份,飞抵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研究所访学一学年,在中共党史研究专家齐慕实教授与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卜正民的协助下,入住该校圣约翰学院。这所由来自世界各地留学生的融住宿、学习、休闲、文化交流等为一炉的学院,为第一次出国的我近距离观察中西之间的异同,以及切身感受北美学院与社会的文化提供了最佳的渠道。
  • 名家经典珍藏: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经典珍藏: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如果你正青春,或者你曾经青春,“名家经典珍藏”之《席慕蓉散文》你怎能错过!
  • 石头和星宿:译文集

    石头和星宿:译文集

    他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却被掩埋得像一个传说。吴兴华译文集《石头和星宿》从过往期刊中寻找到了吴译的英国散文家E.V.卢卡斯的《捡东西、选译詹姆斯·乔易士的《友律色斯》(即尤利西斯)插话三节、选译自《汉堡剧评》的《雷兴自论》(雷兴即莱辛)、里尔克的《述罗丹》、哲学家休谟的《论趣味的标准》、著名文艺复兴艺术研究者乔基欧·瓦萨里的《达·芬奇轶事》以及节译了意大利戏剧理论家卡斯忒尔维特洛著名的《亚里士多德〈诗学〉疏证》。译诗方面则补入了当时吴兴华为中德学会做的《黎尔克诗选》(现通译为里尔克)中德对照本所选译的二十七首里尔克诗作以,以及《雪莱诗抄》、《旦尼生诗抄》、《穆尔诗抄》、《司高托诗抄》等。
热门推荐
  • 米拉奇战记汐女神版

    米拉奇战记汐女神版

    根据手游《米拉奇战记》而改编的小说,对所有的玩家设计一个背景情节。也是象征着我小说作者的崛起与目标的实现。
  • 带着王者系统重生了

    带着王者系统重生了

    作者:我们是谁!安若汐:我们是行走在古代异世传播爱的和平鸽!作者:我们有什么?安若汐:我们有王者荣耀真人召唤系统!作者:敌人来了怎么办?安若汐:召唤王者英雄,杀他丫的!作者:boss来了怎么办?安若汐:诶?我,我打不过boss啊,美人计行不行?某boss:我觉得ok,马上成亲,。安若汐:……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
  • 混沌魔神

    混沌魔神

    神界与魔界,人族与魔族,魔法与武技,一切都在混沌魔神,有绚丽的魔法,有精彩的打斗,斗气四射,魔法横飞,神兽与冥兽的战斗,属性与属性的相克……
  • 慢慢喜欢你

    慢慢喜欢你

    舒眠觉得自己天生是个受虐狂。哪怕林觉不爱她,她也义无反顾的追着林觉,追了十年的烂漫时光。追到这一生,余光和心房,填满了他的模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本书汇集了哈佛教授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常识的生动解读,把深奥难懂的经济学知识以案例、故事的形式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细致讲解了我们每个人的收入、消费、缴税、投资理财、职业规划乃至婚姻选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规律,使读者可以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经济生活、找到投资理财的诀窍。
  • 快穿之上神请接招

    快穿之上神请接招

    她本是云州市顶级世家苏家的大小姐苏陌汐,一朝发现渣男劈腿,对象还是自己亲妹妹,还来不及做什么就被渣男贱女害死,为了灵魂不灭她绑定了所谓的恋爱系统拯的,死亡or新生,渐渐浮出水面的真相又是否能让她接受?
  • 灵界此间录

    灵界此间录

    命运一词始终跟着所有人,或生或死,都是命运的一部分。命运不会为你划时代的科技兴起而兴奋,也不会因为你拥有超乎常人的灵力天赋而大喜过望,更不会因为你所热爱的一切都毫无声息的消亡而沮丧。她是一位严厉的女神,伴随着这个名为【长羽枫】的懵懂少年成长。灵力,魔法,科技,无尽的宝藏,一段段不那么戏剧化的奇遇,一次次死亡之中的挣扎,一次次的奋不顾身。或许,这个故事可以断断续续的发生在【温缇郡】,也可以一直绵延千年发生在【白灵山】。但无论怎么样,他的倾听者,会把这段故事讲与你听。
  • 阶前暮雪深

    阶前暮雪深

    一个是金玉之质的报仇少女,一个是权势滔天的东厂督公,毒舌背后是保护,误解背后是成全。原来,与你抵额相对,足以抚平彼此今生所有皱纹。
  • 我想把整片孤岛送给你

    我想把整片孤岛送给你

    关于这场游戏,一切都在我的掌握里,除了你。
  • 神灯传奇(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神灯传奇(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神灯传奇》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之一。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世界文学名著,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