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14700000111

第111章 遇到

颜雯雯在县医院待了一晚上,等第二天天亮见余年那什么事情都没有,余信便给余年办了出院手续,颜雯雯拿着医院里的一些单据那些,跟在余信他们后面,当上车的时候,余年是很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的个性,可他的腿不方便,多少都是需要人帮忙的。

倒是县医院这边还不错,医院旁边有一家用品店,里面有拐杖可以买,余信看到后便为余年买了一副。

在车上的时候,为了让余年坐的舒服一些,余信把余年放到了车后座,颜雯雯也在车后座帮忙照顾余年。

等车子一路顺利的开到临终医院的时候,颜雯雯又从车里下来,帮忙拿着余年的拐杖,对准备下车的余年说:“注意头。”

余信明显不会照顾人,扶着余年从车里下来的时候,都没有照顾到余年的身高,颜雯雯忙用手扶着车顶说:“小心点。”

余年笑了下,倒是一边有医院的人过来上班,远远的看到他们围在一起,余年忙对颜雯雯说:“我这里没事了,你把拐杖给我就去上班吧。”

颜雯雯忙把拐杖交给余信,叮嘱着:“看好余院长。”

余信无奈的说:“你放心吧,我又不会害他,你快去忙吧。”

颜雯雯这才赶紧往医院主楼走,倒是余信一等颜雯雯走远后,便把手里的拐杖交给余年说:“你说奇怪不奇怪,她对你从来都是客客气气的,对我就从没这样的时候。”

“那不是很好嘛。”余年接过拐杖,试着支撑着自己说:“你喜欢她对你保持距离,对你什么都客客气气的?”

余信笑着摇了摇头,倒是好奇的问道:“我昨天睡的早,半夜听见你跟雯雯好像在说话,你们昨天聊天聊的很晚?”

余年意外了下,不过很快的他平静下来淡淡回道:“也没什么,我是换了新环境有些睡不着。”

“那也太奇怪了,你又不是话多人的,我长这么大,还是头次看到你跟人能一聊聊那么久呢,不过颜雯雯倒是挺喜欢说话的,她对什么都有兴趣,说什么她眼睛都是亮亮的……”

余信还想说什么,余年已经不想听了,他语带不快的:“你要没事的话也早点去工作吧。”

余信这才扶着他的胳膊说:“那不行,要是让雯雯知道我把你丢在停车场自己跑去上班了,她肯定会吐糟我,我送你去办公室。”

说完余信便搀扶着余年往办公室走,一边走他一边把后面的工作跟余年汇报了汇报,无非都是他后面要去别的地方做手术的事情。

那边颜雯雯很快到了后勤那,后勤的领导又给她安排了新的工作,颜雯雯也没提余院长受伤的事情,不过这种事情传的比什么都快,很快的医院的就连保卫科的人都知道了,等颜雯雯中午去吃饭的时候,就听到几个护士在那小声的说:“那余院长怎么办?他伤的重不重?”

“不重,上午的时候我看到有护工过来,咱们余院长要找个护工还不简单嘛,估计他已经找好人照顾他了……”

“不过你们说他会不会住在医院宿舍啊?”

“不知道,不过他要是住过来,那不是天天都会在宿舍遇到他了……”

“啊,那样多不方便啊,上班下班都要见到领导啊……”

等颜雯雯走过去的时候,那几个护士并不知道颜雯雯跟余院长的关系,忙拉着她打听:“你听说余院长的事情了吗?”

颜雯雯不好隐瞒,点点头说:“知道了,余院长左腿骨折,不过他应该不会煮在医院宿舍,你们不用担心。”

“那就好……”听到的护士忙说:“余院长那个人很奇怪,你看他对谁都是很温和的样子,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很怕他。”

“怕是正常的,你看他那么年轻就当了院长,而且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的声音从来没打过,对了,跟你们说个八卦……”

颜雯雯跟着那几个护士一起往食堂走,就算不想听,可毕竟就在旁边呢,也难免会听到一两句。

“当初盖这个楼的时候,听说什么都挺好的,结果楼都盖好了,就要投入使用的时候,忽然有个村里出来的无赖找了过来,那个无赖很讨厌的,在村里简直是万人嫌,不知道怎么的他就堵着医院的门口,喊什么医院的楼房坏了他家的风水如何如何,非要让医院的人赔钱,其实他一个村里人,能要几个钱,这么大的医院也真不缺他那一些,当时在场的人都以为一向温和的余院长会拿钱息事宁人呢……”

“难道没有吗?”旁边的人好奇的问:“这种事情不给钱还能怎么办?”

“余院长不给啊。”那个知道八卦的人神秘的说:“当时余院长就过去了,那个无赖看着余院长长的斯斯文文的,穿着又体面,就以为自己可以耍无赖,在那又吼又叫的,说要是不给钱,就要让咱们医院开不下去,结果余院长三下两下就把那个人按住,直接让人捆住交给警察了。”

“余院长自己吗?不是让保安室的人做的?”其他的人都惊呆了:“余院长那么斯文也能做这样的事情?”

知道那个八卦的点用力点头说:“对啊,就是余院长,就是因为这件事,你以为咱们的保安王科长为什么对余院长那么崇拜呢,因为按王科长说的,他都未必能打过余院长。”

“真没想到余院长还有这样的一面啊……”周围的人议论着,等到了食堂,那几个小护士忙走过去看今天的饭菜,颜雯雯也跟过去看了看,等打了两道菜后,颜雯雯忽然想到什么,她忙给余信发了个微信:“余院长中午有饭吗?”

“有,护工已经到了,放心。”余信很快的发了过来,颜雯雯看到后笑了下,她随后端着餐盘大概的看了看,这个时间正是食堂人多的时候,很快的她在一个角落看到了董莉莉,她忙端着餐盘走了过去,等她一坐下,董莉莉就意外了下:“哎,雯雯,你不去跟余信一起吃了?”

“不了,他好像要赶火车。”颜雯雯低头挑着鱼刺的:“说是要去外地做几个手术才能回来。”

“这么辛苦啊。”董莉莉感慨了句,随后又说:“你要听八卦吗?”

颜雯雯纳闷的看着董莉莉:“什么八卦?”

她说完立刻想起什么:“不会是那个王导演的吧?”

“正是那个王导演的,他第二任老婆带着女儿过来了,哎,你看就在那张桌子坐着吃饭呢……”

颜雯雯好奇的看过去,果然在一张桌子上看到一个年轻时髦的女人,那女人对面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小女孩看着挺可爱的,一脸的懵懂,估计这孩子完全不懂大人的世界,还不知道她妈妈为什么特意把她带过来呢。

颜雯雯也便叹了口气,看向董莉莉的说:“这是第二任老婆怕王导演一死,她跟孩子什么都不会有,这才赶紧过来的吗?”

董莉莉点头说:“你猜对了,而且真的不是第二任老婆胡思乱想,我跟你说啊,那个王导演是真重男轻女,对这个女儿一直不闻不问的,听说抚养费都给的不准时,这次王月美怀孕后,又知道是个男孩,王导演肯定要把所有的东西都留给王月美的孩子,所有这个母女也是可怜……”

“这也没办法。”颜雯雯摇了摇头的说:“遇到这样的男人,只能女人自己坚强点,就怕这个妈妈钻牛角尖,觉着自己不幸福都是女孩的原因,要是那样对这个女孩就太不公平了……”

就好像照应颜雯雯的猜测似的,忽然旁边的桌子传来很大的苛责声,那个当妈妈的一个耳光便扇在了小女孩的脸上,怒骂着:“让你吃鱼你就吃鱼!你墨迹什么……”

“妈妈,鱼里有刺……”小女孩脸被打的都肿了,她捂着半边脸哭着说:“不是我不想吃,是鱼里有刺,我被扎到了,妈妈我嗓子疼!”

“什么鱼刺,明明就是你挑食,你快点给我吃!”说着那个妈妈便拿起勺子挖了一点米饭往女孩嘴里塞,女孩哭的声音更大了,嘴巴也因为张开一些,那个妈妈便把米饭往里面塞,女孩原本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忽然被米饭堵住嘴巴。

很快女孩大声的咳嗽起来,开始把嘴里的米饭往外面吐,原本那个妈妈训斥孩子的声喊上就让很多人注意到了。

这个时候这个孩子再这么一吐,更多人都注意到了,旁边医院的工作人员看不下去了,忙劝着:“这位妈妈啊,小孩子哭呢,就不要喂她饭了,你小心呛到孩子,呛到了很难受的!”

“我的孩子跟你有什么关系!”那个妈妈生气的骂道:“我管我自己的孩子,我挨着你了,再说她就是故意的,在这里跟我装蒜,吃鱼而已,哪里有那么多刺啊!装,你就会装,看你那丢人现眼的样子,我看到你就恶心……”

这话颜雯雯真听不下去了,而且那孩子哭的声音很凄惨,颜雯雯也怀疑那个孩子是被鱼刺扎到了嗓子,颜雯雯也便起身往那桌走过去,很快的走到那女孩身边,低声问小女孩:“小姑娘,你不想让妈妈生气的是不是?”

小女孩子哭的都有些抽搐了,看到颜雯雯后,努力的想止住哭声,可是因为嗓子痉挛了,她哭的一抽一抽的,一时间都止不住。

颜雯雯忙为她擦着眼泪,拿出纸巾帮她擦脸上身上的吐的米粒,随后温和的问着:“你告诉姐姐,你嗓子还在疼吗?”

“疼,姐姐,我嗓子好疼啊,我被鱼刺扎到了……”

同类推荐
  • 太子妃升职记2:公主上嫁记(下)

    太子妃升职记2:公主上嫁记(下)

    芃芃和齐晟终于过上了幸福的退休生活,但是万万没想到,他们最得母亲真传的三女儿竟然也有一段荡气回肠的“奇葩”经历!齐晟芃芃想为最宠爱的公主择一个贤婿,却未曾想姻缘天定,自有造化……这位公主也是从未料到,她见到她未来夫君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老天爷啊,真丑!
  • 近报丛谭平虏传

    近报丛谭平虏传

    传中记述清太宗领兵绕道入关,破喜峰口,陷遵化、顺义、良乡,过蓟州,围京城,明督师袁崇焕星夜驰援,总兵尤世禄、满桂、祖大寿力战破敌,清兵退走。
  • 上海,国际船商大战

    上海,国际船商大战

    金秋时节数百米长的码头上,彩旗如林,气球如云锣鼓队正严阵以待,欢迎的人群云集在码头周围码头身后的一幢高楼上挂上了巨大的横幅标语:热烈欢迎“明星轮”胜利归来!今天,是明星轮试航归来的大喜日子经历了严格的测试和风浪的考验,证明了明星轮不愧为一条世界一流的万吨货船这是东方造船厂第三艘打入世界市场的万吨货轮,买主是香港的一家颇有名气的航运公司黄浦江开始涨潮,嫩黄的江水掀起了层层波涛灿烂的阳光给江水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彩衣,仿佛给远航归来的巨轮铺上了一片金色的地毯。
  • 契诃夫作品集:短篇小说·幽默小品

    契诃夫作品集:短篇小说·幽默小品

    本书是一本契诃夫早期短篇小说和幽默小品选集,译自1974-1983年莫斯科出版的《契诃夫作品和书信全集》第二卷《短篇小说幽默小品(1883-1884年)》。本书共有长短不一(从几十个字到上千字)的作品131篇。在契诃夫的早期创作中,幽默小品(包括诙谐、讽刺、嘲笑、批评揭露等“杂文”以及所谓“滑稽故事”等)占有很大的分量。不少作品,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随着作者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包括语言文字上)日趋成熟,作品的语言(特别是各色“杂文”的语言)有很大的进步:有的作品虽隐晦曲折,但言必有中;有的作品语言机智幽默,但直言不讳,以至酣畅淋漓。
  • 奇风岁月

    奇风岁月

    一辆单车,一只爱犬,一段追风岁月。《奇风岁月》献给那永远的孩子。中文读者错过20年!一本悬疑推理小说,成为畅销全球20年的成长经典!与《麦田里的守望者》《杀死一只知更鸟》齐名,入选美国中学文学教材,师生同时狂热追捧。是推理,是奇幻,是惊悚,也是深情动人的成长故事。过目难忘的奇书,彻底瓦解文学的疆界,抒写每一个人的少年情怀!《奇风岁月》讲述了奇风镇是一座宁静的南方小镇。十二岁的科里最亲的兄弟是一只叫“叛徒”的小狗。而他形影不离的伙伴,是一辆叫“火箭”的脚踏车。每到夏季开始的那一天,他总是骑着“火箭”,载着“叛徒”,带着那群朋友,飞到最高的天际。
热门推荐
  • 我有一株世界树

    我有一株世界树

    一吼山河尽碎,一念万物逢春,弹指间阴阳逆乱,地覆天翻。万族林立,群雄并起,诸王争霸,问天下,谁主沉浮?一个天生就不平凡的少年,自东荒而出,踏上了一条传奇之路……
  • 重生影后虐渣手册

    重生影后虐渣手册

    20岁的婚礼,新郎落跑,失魂落魄的她被人打包送去导演那里,意外而死。重生一世,她身边多了一个贵人。从此,人生大大逆转,影视事业顺风顺水。终于,她以影后的身份挽着他的手,踏着红地毯走到荣誉的尽头。光华闪耀的那一刻,落跑新郎后悔不已,渣女更是嫉妒地咬碎一嘴银牙。前尘往事早已远去,她对着身边的人浅浅一笑:“幸好,一路上有你。”
  • 国家之子

    国家之子

    “先他后你!”斯特西六岁儿子的照片上有人潦草地写上了这几个字。斯特西15岁就在男友的小车后排座生了一个孩子,17岁时因阻扰社工带走她的儿子而被判刑5年;尚未出狱就收到威胁的信息,让她坚信自己母子俩处于生命危险之中,于是她刚出狱就开始逃亡,引得警方与另一伙人都在追寻她!而且伊丽莎白·麦克莱恩也必须查清此事才能洗刷自己的污名!这一切究竟为何?为什么又把麦克莱恩卷了进来?欲知此事,请看《生死24小时》续集《国家之子》!精彩依旧,不容错过!!
  • 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来自现代人的灵魂,有着古代人的许多束缚,爱情终归何处?是英勇霸气的少年天子?还是年少英雄的魔教之主?抑或是情深旖旎的音辰楼主?一切尽在不言中……
  • 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白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
  • 史上最强炼气期(又名:炼气五千年)

    史上最强炼气期(又名:炼气五千年)

    修炼了将近五千年的方羽,还是没有突破炼气期……“我真的只有炼气期,但你们别惹我!”--又名《炼气五千年》
  • 体育老师是高手

    体育老师是高手

    柳千度从来没想到,他的人生会因为遇见一些人而改变。曾经你所向披靡,站得那么高,后来又跌入谷底。但柳老师,我们所有人都相信,你会是最后的冠军。柳老师,去夺回那个本该属于你的奖杯吧!
  • 青山如故

    青山如故

    年少的方本初在爬到山顶上后,看到远处仍然是山,心中便默默道:我要去看看山的那边
  • 庄子昊在古代

    庄子昊在古代

    当平凡的都市文艺小青年,像平常一样睡醒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生活在三面环山的穷苦百姓家的两岁小屁孩。家里人口众多,都快吃了上顿没下顿了。没办法只能撸起袖子就是干……最后才发现,其实他生活的这个小村子,还是个藏龙卧虎的好地方!
  •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代是中国诗坛上群星璀璨的年代。两千多位诗人写下五万多首诗歌,其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完美的形式,把中国诗歌推向巅峰时代。这些诗文佳作流传不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唐诗》为“国学启蒙书系列”其中一册,本套丛书是引导青少年走近国学,培养青少年朴素的道德观。本书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国学,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国学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