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21700000001

第1章 中国人的心理你懂吗

每个民族因其所处的环境、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性格特征。要想与这个群体建立并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就要对它的性格特征做到谙熟于心,然后对症下药。中国人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带有共性的性格特征,不了解这些特点,交际就很难顺利地进行,可以说,掌握了这些特点,便找到了社交的根本。

中国人唯有“面子”是万万不可失去的

《纽约时报》曾经刊登文章警告来中国做生意的外国商人,在中国要注意给人“面子”。智威汤逊广告公司的大中华区总裁汤姆·多克托罗夫说:“西方人和中国人做生意的时候,尊重中国人的个人感情至关重要,要记住尊重中国人的面子。”

一位在华外企负责人表示:“如果你能明白,跟中国人打交道只是‘面子’问题——给别人‘面子’、别人给你‘面子’、挽回‘面子’以及不要让别人丢‘面子’——懂得了这些,你就不必担心其他事情了。”

这些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评价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从古至今,“面子”一直是中国人最注重的东西。对于中国人来说,很多东西可以失去——金钱、权势、利益,甚至是生命,但唯有“面子”是万万不可失去的,所以有“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说法。

由此,也有很多人批判说,这是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对之深恶痛绝。

爱面子真的就是“十恶不赦”吗?事实上,并非如此。面子,换句话说就是尊严。爱面子,实际上就是想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对自己的尊严都不顾及,那还指望他干什么?

所以,对于中国人爱面子的行为,不要嗤之以鼻,要认真对待。尤其是在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拿别人的面子当回事。如果你能做到照顾别人的面子,那无论在生活中、职场中还是商场中,你都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人。

胡雪岩是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生意做得非常成功。这一方面得益于他不凡的经商智慧,另一方面就是他游刃有余的为人处世技巧。在这所有的技巧当中,胡雪岩特意提出一点,就是给人面子。

胡雪岩非常注重“面子”的作用,这从他一开始出道就表现出来。

胡雪岩为了资助王有龄进京赶考,挪用所供职钱庄一笔死账为王有龄凑足盘缠。这件事情后来被钱庄伙计张胖子发觉,他将此事抖搂出来,胡雪岩因此丢了饭碗,失去了信誉,以致无法在这一行中立足。那一段时间,胡雪岩的境况可以说是落魄不堪。

后来,王有龄用胡雪岩捐助的五百两银子捐官成功,回到杭州。得知胡雪岩为此丢了饭碗,他当时就要还上信和钱庄的五百两银子,为胡雪岩洗刷恶名。王有龄从海运局支出银子,要和胡雪岩一同前往,去了结这笔账。他穿上官服,吩咐跟班备轿,让人准备鸣锣开道。按他的想法,自然是要以自己的威风为胡雪岩扬一扬名,顺便也替他出一口恶气。

他以为胡雪岩定会感激自己,乐呵呵跟他去出气,没想到胡雪岩拒绝了。胡雪岩看得很长远,信和钱庄的“大伙”就是当初将他开除出信和的张胖子。如果此时他和王有龄一同前往,势必让张胖子非常尴尬,大失面子。而如此张扬而去,传扬开来,张胖子在同行、在东家面前的面子也没有了。而让张胖子没面子,对自己来说有什么好处呢?得饶人处且饶人。所以,他不仅不与王有龄同去,还叮嘱王有龄捧信和几句,也不要告诉他们他已经见到了自己。胡雪岩的做法使王有龄很意外,连声称赞他气量宽宏。

王有龄理解了胡雪岩的用心,单独去还这笔借款时,也做得漂亮。虽然张胖子找不出胡雪岩代王有龄写的那张借据,他还是将连本带利550两银子交到张胖子的手中。通过这件事,张胖子对胡雪岩也是非常佩服,后来对胡雪岩也多有帮助。

既然中国人爱面子,那就不要让人轻易丢掉面子。不管以前有什么样的恩怨,不要抓住不放,气量大一点儿,尽量对他“网开一面”。如果你能保住对方的颜面,他对你必然心存感激。说不定你们还有可能成为朋友。在这个世界上,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给人留面子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何乐而不为呢?

与人交往,面子很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既然面子这么重要,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自己在这上面花些心思,对人际关系的经营会有很大帮助呢?

比如说,公司开会,老总不小心叫错了员工的名字,被叫错名字的员工如果当面纠正,老总就会下不来台。在其他员工无所作为,看笑话的时候,如果你能挺身而出为老板圆场,帮老板找回面子,那以后定然会被老板另眼相看。

一位对面子有研究的人说:“维护领导面子,得领导器重;维护同事面子,得同事帮助;维护朋友面子,得朋友友情;维护爱人面子,得爱人真心。维护别人面子,不仅仅代表你不想让他丧失尊严,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你对他与自己这段关系的重视,这是最重要的。”仔细品味这句话,如果你能悟透其中真谛,就是掌握了人际交往的一大要诀。

“如果你能明白,跟中国人打交道只是‘面子’问题——给别人‘面子’、别人给你‘面子’、挽回‘面子’以及不要让别人丢‘面子’——懂得了这些,你就不必担心其他事情了。”

维护别人面子,不仅仅代表你不想让他丧失尊严,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你对他与自己这段关系的重视,这是最重要的。

“口是心非”是中国人的特点

每个民族都有他的语言特点。英美人喜欢直来直去,嘴上说的就是心里想表达的,很容易听懂。中国人讲究婉转,不喜欢直来直去,往往“口是心非”,说出的话总会有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要想知道说话人究竟是什么意思,需要听话的人动一番脑筋,用心揣摩、用心领会,才能听明白。

比如,最常见的事情,家里来了不速之客,时间已经很晚了,主人心里盼着客人早点离开,但是嘴上却说:“时间还不算太晚,再聊一会儿吧。”如果客人识趣,就会知道主人已经有送客的意思了,应该马上离开。再比如,中国人招待客人,本来是精心准备了一桌子佳肴,却对客人说:“家常便饭,凑合吃点吧。”

不要以为这种为人处世方式很虚伪,这其实是一种生存艺术。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是拒绝别人的话,直话直说固然痛快,但往往容易伤人面子,造成尴尬的局面,尤其是中国人打从古代开始就非常懂得自保的艺术,知道伤人就是伤己的道理,所以,即使有些时候心里明明不是这么想的,却往往这么说。假如是表现自己,说得太直白了,又显得太过不谦虚,怕招人反感。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往往不太一样的道理。

在古代,中国人就非常懂得说话的艺术,尤其是臣子规谏君主,最讲究含蓄,要让君主听到自己的话外之音,主动改正。如果大胆直接,不仅会惹恼君主,还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楚庄王十分爱马,他的马住在豪华的厅堂里,身上披着美丽的锦缎,晚上睡在非常考究的床上。它们吃的是富有营养的枣肉,伺候那些马的人数竟是马的3倍。这些马养尊处优,又不出去运动,因此其中有一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死去了。

这一下可真让庄王伤心极了。他要为这匹马举行隆重的葬礼。一是命令全体大臣向死马致哀,二是用高级的棺椁以安葬大夫的标准来葬马。大臣们纷纷劝阻庄王不要这么做。可是楚庄王充耳不闻,并生气地下令说:“谁要是再敢来劝阻我葬马,一律斩首不饶。”

一个叫优孟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径直闯进宫去,一路伤心大哭,痛不欲生。楚庄王惊问其故,优孟回答说:“大王心爱的马死了,怎能不让人伤心呢?那可是大王最钟爱的马呀,又怎能只用大夫的葬礼来办理马的丧事呢?这实在太轻视了。应该用最高的国君的葬礼才对啊。”楚庄王问道:“那你认为应怎样安排呢?”优孟接着说:“依我看,应该用美玉做马的棺材,再调动大批军队,发动全城百姓,为马建造高贵华丽的坟墓。到出丧那天,要让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开路;让韩国、魏国的使节护送灵柩。然后,还要追封死去的马为万户侯,为它建造祠庙,让马的灵魂长年接受封地百姓的供奉。这样才能让天下所有人知道,原来大王是爱马胜过爱一切的。”

优孟句句话都顺着楚庄王的意思去说,将对马的优待推到了极致。庄王终于听懂了优孟的言外之意:爱马胜过爱百姓是危险的。他自责道:“哎呀!我怎么竟然错到这种地步!”马上取消了对马的葬礼。

优孟的话表达的是一种反意,通过表面的顺从,起到夸大讽刺的效果,引起人的反思,这种表达方式也是“口是心非”的一种表现。

不管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为了表现自己,中国人说话的含蓄劲儿已经渗透到骨子里了。大多数人在与人交往时自然而然习惯于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所以,如果你想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中活得舒心,活得明白,就要了解这种说话习惯,懂得中国人的心理,同时也要善用这种方式与人交往。

比如说,经过你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别人夸奖你时,本来心里乐开了花,觉得对方的赞誉毫不过分,你也要谦虚地说:“您过奖了,这么点成绩没什么的。”在表彰会上,明明心里不觉得和上司领导有关系,也要说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大力帮助下,才有今天的成绩。这番“口是心非”的话一出口,结局肯定皆大欢喜。相反,如果你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那么你的人际关系局面可想而知将是多么糟糕。

中国人讲究婉转,不喜欢直来直去,往往“口是心非”,说出的话总会有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要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需要听话的人动一番脑筋,用心揣摩、用心领会,才能听明白。

与人交谈,一句简单的话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思,这需要我们联系具体语境去理解。

当他不发表意见时,说明他真的有意见

中国人一般不愿直截了当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反对的意见。那样一来会得罪人,二来也是为了留下转还的余地,以免堵了自己的退路。所以,即使他心里不赞成、不满意,嘴上也不会明说出来,或者是沉默或者说上一句“我没意见”。所以,与人交往时,特别是当你征求别人意见时,如果对方不发表意见,千万不要误以为对方没看法,而是要留心他说话的语气及说这句话时的表情。如果他是赞成的,表情必然是真挚的,语气也是积极的。相反,如果他面无表情,语气也是硬邦邦的,则说明他意见很大,只是碍于面子或者其他原因不愿意说出来罢了。

比如说,公司组织郊游,你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提出了郊游方案,当你宣布郊游地点时,如果大家的反响并不热烈,就算人人都不提出反对意见,你也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大家对你的提议并不感兴趣。此时,如果你不想开罪众人,或者说,如果你希望获得众人的好感,你就要改变你的提议,转而征求大家的意见。

能力很重要,但是能力之外,人际技巧也很重要,若想圆满解决问题,在能力之外,你要善于洞察人心。不懂得迎合人意,往往会给你的前路带来阻碍。

李强是某企业职员。有一次,老板叫他过去谈话。开始,老板肯定了他的工作能力,对他做出的业绩赞赏有加,说凭他的能力还可以担当更重要的职责。接下来,老板问他,现在行业不景气,公司利润持续下滑,假如他是人力资源部主管的话,会不会裁员。李强愣了一下,但是还是凭着自己的感受说不会裁员,因为公司员工都是和老板一路拼杀过来的。老板听了他的话脸色很难看,但还是说了句“很好,你很重情义”。李强还以为老板真的是在赞赏自己,然而事后李强才知道,老板有意将他升为部门主管,但是他的回答很令老板失望。当时企业现状确实需要裁员,李强不是从企业发展看问题,仅凭个人情感说话,不懂得揣摩老板的心思,与老板的真实想法背道而驰,结果失去了晋升的机会。

也许有人会说,我又不是上司肚里的蛔虫,怎么知道他心里想什么,还要费尽心思去猜,真是太伤脑筋了。

其实,倒不一定需要费尽心思,只要善于“听其声,察其情”就可以了。比如,作为上司的你布置任务,分配完成以后,有时会问上一句:“就这样分头去做吧,有意见吗?”众人若是无精打采回上一句:“没意见。”从这样的反应里你就可以判断,他们一定有意见,或者有什么难言之隐,为了提高工作积极性,这时候你就该及时了解大家的看法,提出更好的方案。如此你才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领导。

总之,听中国人说话,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情。不仅要听懂表面意思,还要往深里挖掘,看看深层意思是什么,挖浅了,精神领会得不够,挖深了,精神理解得又过了。只有不深不浅,刚刚合适,才能办好事情。

跟中国人打交道,确实有很多门道。但也不要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即使是再高深莫测的人,只要你与他多接触,摸清了他的脾气秉性,听懂他说的话,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且如果你通过思考,领会了别人没有领会的意思,自然会被他高看一眼,这对你来说就是一件好事。

碍于面子或者是基于其他因素的考虑,中国人是不轻易发表意见的。有没有意见,有什么样的意见,可以从其神色态度上看出些端倪来。

别人的意见要费尽心思去猜,自己的意见要费尽心思去藏。这就是中国特色。

表现得越是信任,猜疑之心越重

要想取得中国人的信任,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即便他们嘴上说相信你,而且还煞有介事地拍着你的肩膀,对你说:“我信不过谁,也不能信不过你啊!”此时,不要天真地以为对方已经将你当做自己人,完全信任你。如果你冷静观察的话,你会发现他在说这句话时,眼睛紧紧盯着你,在观察你的反应,而他的眼睛深处分明写满了不放心。

中国人的戒备心是很重的,一般不会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而且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得知事实真相,他们的言语行为会反其道而行之,即越是不放心你,就会越发表现得信任你。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上下级之间。

在古代,君主对手下大将很少能做到用而不疑的。特别是对那些劳苦功高的人,他们始终是放心不下。其实,他们内心是很矛盾的,江山社稷离不开这些人,但又怕他们权势日隆,不把自己这个君主放在眼里,甚至是夺了自己的位置。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下,君主常用的办法就是安抚。他们极力表现出对这位臣子深信不疑,宠爱有加,暗地里却在秘密调查他是否有不忠之举。

萧何在刘邦建立汉朝这件事情上居功至伟,刘邦对他也是宠信有加。但是随着萧何声望的日益提高,朝中权势的日益增大,刘邦对他也开始怀疑起来。

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国的护卫,真是封邑晋爵,圣眷日隆。众宾客纷纷道贺,喜气盈庭。萧何也非常高兴。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提醒他,皇帝出外南征北战,吃尽苦头,而您坐镇关中,享受太平,反而受到加封,你不觉得这件事情蹊跷吗?这件事情表明皇上已经怀疑您了!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果然,刘邦见此十分高兴。

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一门客对萧何说,皇上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您最好做一些有毁自己声望的事情,才能免除皇上的疑心。于是,萧何便做了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萧何的所作所为马上就有人密报给了刘邦。刘邦听后,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凯旋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其实,皇帝的心理,只是众多领导者的一个心理缩影,越是对下属表现的信任,越是对其放心不下。信任是出于使用,怀疑是出于内心的不安全感,怕你做出对不起他的事儿。

人心难测,尤其是上司的心理,更是让人捉摸不透。得到上司的信任是好事,但如果这信任无缘无故,或者有夸大的嫌疑,就值得你推敲了,你不妨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的工作真的值得上司如此大加赞赏吗?他对自己的夸奖与信任是出自真心还是他对自己放心不下?

这许多问题都要在心里琢磨一下,别认为一切的信任都是理所当然,在不合常理的举动之下也许另有玄机。这不是教你把问题想复杂,因为这是中国人的特点。如果你轻信了领导的信任,不思考其真正的顾虑,违背了领导之意,可能最后你连为什么不被重用都不知道。

口头上的信任很多时候是一种试探,一种策略。

心中猜疑,嘴上信任,是一种心理战术,也是一种不安全的心理反应。

表面的热情不代表心里的喜欢

中国人很讲究礼节,因为这个特点,中国人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就会出现“貌合神离”的现象,表面上很热情,心里却未必喜欢你。比如说,客人来访,主人对他非常不满意,甚至说非常厌恶,但是出于礼貌,也是为了避免尴尬,都要装出一副神情愉悦、相谈甚欢的样子。客人一走,大门刚刚关上,主人的真实想法就会显露无遗,很可能会对刚刚离去的背影投以鄙视的目光,甚至会骂上几句,与刚才那个热情有加的人,简直判若两人。

这就是真实的中国人。你不能说这样的人虚情假意,事实上,这样的事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你不能保证你会喜欢所有人,总有人你是看不顺眼的,但又不能表现出来,因为这个人可能会对你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控制自己,就算不喜欢,也要表现得热情。

所以很多人说,中国人的心思很难猜。古人也曾就这个问题发出感叹“人心隔肚皮,内外两不知”、“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难猜归难猜,终究还是要与人打交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且只有弄清楚了交际对象的真实想法,你才能在交际中占据优势。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解决办法,要想知道交往对象是否真的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喜欢你,也并非那么难。如果一个人对你的喜欢是伪装的,那么他就是在作秀。既然是作秀,肯定是演的成分居多,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是好演员,所以演技不会高明到哪里去。有时演得过火了,反而会让人觉得很假,也因此会暴露他真实的心思。

湖北卫视“精诚所至”栏目曾经播出过这样一期节目。一个在读的医学博士顶着母亲极力反对的巨大压力,在节目上向患有不育症的女友求婚。主持人提醒他不要因一时冲动,导致今后追悔莫及。这位在读博士态度很坚决,一直表示女友不育并不影响他对她的感情。男友的伟大让女友很感动,但是为了不拖累心爱的人,其女友忍痛要跟他分手。正当人们为这对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场面揪心时,密室神秘人物的出场,让事情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在读博士伟大的爱竟然是一个骗局!这令所有的人都很震惊。原来真正患有不育症的是他本人,并不是女友。为了达到娶女友的目的,他掩盖了自己不育的事实,篡改了女友的体检通知单,然后扮演了一个圣人的角色。骗局被拆穿以后,他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太爱女朋友了,怕失去她。

果真如此吗?很多人对此表示了质疑。如果是爱女友,为什么要带给她那么大的伤害?为什么要设下惊天骗局?

显然,他爱自己远远胜过爱女友。得知真相的女友对他的评价是两个字:可怕。从其女友先前的讲述中,可知在读博士对她是相当好,就连她的父亲也认为这是一个好男人。

看来,在他们面前,这位在读博士的演技确实不错。不过,在节目中,他上场仅几分钟,作为嘉宾的资深心理专家,就从他手插裤袋的肢体语言中,读出了他很自我,且心理有很多秘密的信息。后来的真相验证了专家的判断准确无误。

有句话说得好:“再狡猾的狐狸也骗不过老猎手。”演技高超的他还是被阅人无数的心理专家看出了端倪。

所以说,不管人心多么难测,不管一个人把他真实的想法隐藏得多深,只要他口不对心,总会泄露一些蛛丝马迹。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总会看出一些问题。

还有一句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人如果不喜欢你,不想与你交往,他会敷衍你一两次,但不会长时间对你热情。长时间违背自己的本心去做事,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要想知道一个人是否真的愿意与你交往,时间也是一块有效的“试金石”。

另外,我们了解中国人的这个特性,不只是希望看出别人对自己真实的态度,也是要让你知道,与人交往时就算对人有不满,也别表现得太直接,这样既显示出你的教养,同时也减少给自己树敌的可能,这也是不可不知的交际之妙。

表面热情,未必就是心里喜欢。无意识的一些举动很可能暴露他的真实想法,留心观察,知其所想,才能对症下药。

与人交往时就算对人有不满,也别表现得太直接,这样既显示出你的教养,同时也减少给自己树敌的可能。

在好话面前,人人都会“缴械投降”

好话人人爱听,包括那些声称对好话不太感冒的人。他们嘴上说不喜欢听好话,但是耳朵和心常常会背叛他们。一旦好话入耳,他们也会如沐春风,身心俱爽,顿时对说好话的人好感倍增,自然而然会和这些人亲近起来。

爱听好话,这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不管是多么坚持原则的人,在好话的“轰击”下,都会“缴械投降”。

古时有一位先生,为人正直,看不惯别人的阿谀逢迎,吹嘘拍马,认为那不是正人君子所为。这一天,有两个学生来拜别他,说是要去京城做官。先生教导他们:“做官要光明磊落,不要投机取巧,不要靠给人戴高帽子来升官晋爵。”其中一位学生马上说:“老师,您说的这话确实有道理,不过现如今像您这样襟怀坦荡、不喜欢高帽子的人并不多见啊!”先生觉得这话很中听,脸上顿时笑逐颜开。

辞别老师出来,说话的学生对另一位说:“谁说老师不喜欢戴高帽子,刚才我送的那顶,他不是挺受用的吗?”

人总是喜欢听好话,虽然口里说着“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心中却在沾沾自喜。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奉承话,仍旧免不了那份高兴劲。

晚清重臣曾国藩以善识人著称,但是在好话面前,他那双慧眼也会被蒙蔽。有一次,有一个冒充校官的人来拜访曾国藩。见到曾国藩以后,正色大言说:“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别人不忍欺骗。”曾国藩察人一向重条理,可是在好话入耳以后,也飘飘然起来,觉得此人说话很有道理,放心地对他说:“你可到军营中,观我所用之人。”此人应诺而出。第二天,这个人拜见营中文武各官后,煞有介事地对曾国藩说:“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国藩急忙问是何人?这个人说出了涂宗瀛和郭远堂的名字。曾国藩连连说好,把他当做自己最尊贵的客人,准备重用,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暂时让他督造船炮。过了几天,有士兵向曾国藩报告,说这个人挟带千金逃跑了。这件事情不能不说是曾国藩识人时的一个遗憾。

当然,以骗人为目的的好话是不可取的,但是这则故事至少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在好话面前,没有人会有绝对的免疫力。

很多销售人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所以他们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时,常常不失时机地将对客户的恭维融入对话中,让顾客在身心愉悦中认同他们的看法,接受他们的建议,欣然购买他们的产品。

有一位销售人员上门去推销一种芦荟精的天然食品。他敲开了一位住户的门,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开门的女主人表示自己没有兴趣,这是销售人员经常碰到的事情,这位销售人员并不气馁。他忽然看见主人家阳台上摆着一盆精美的盆栽,顿时眼前一亮,马上将话题引到上面:“好漂亮的盆栽,市场上很少见到,应该是特别稀有的品种吧?”女主人自豪地说:“这种植物叫嘉德利亚,是兰花的一种。我很喜欢它,因为它有一种优雅的风情。”这位销售员一脸请教的神态,女主人饶有兴致地讲了很多兰花的知识。

看见她讲得很起劲,这位销售员巧妙地将她的话题转移到自己推销的产品上,他对女主人说:“太太,您这么喜欢兰花,又知道这么多知识,怪不得一看上去就知道你是一个高雅的人,想必您也知道植物给人带来的好处。我们的这个产品就是从植物里面提取的精华,是纯粹的绿色食品。您不想体验一下吗?”虽然女主人也知道这位销售人员的目的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但是对方能耐心倾听她的讲述,让她感觉很愉快,因为就连她自己的丈夫也不肯花时间听她讲这些东西呢。于是,她很爽快买下了这位销售员的产品。

人在心情愉悦的时候,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或者是请求。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懂得调动别人的情绪,而调动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说一些他喜欢听的话,一些顺耳的好话,如果你能将这些话润物无声地输送到对方的耳朵里,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很融洽。

好话取悦的不仅仅是耳朵,更重要的是心灵。

在好话面前,没有人会有绝对的免疫力。说好话的最高造诣就是自然贴切,如果你能将好话润物无声地输送到对方的耳朵里,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很融洽。

爱占小便宜,但不爱欠人情

超市打折促销,顾客排成长队;商场门前免费发送小礼品,人们趋之若鹜去领取;有浴场刚开业,免费酬宾,洗澡的人蜂拥而至;菜场里,买主为了多拿一个西红柿,同摊主争个不可开交……许多人从这些琐碎小事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人爱占小便宜。

确实,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有便宜不占白不占,你不占别人占了就是吃亏。对于中国人的这种心理,也有人不赞同,总是觉得不太光彩。但是,这个问题换个角度来看,就比较容易接受了。中国人骨子里有种勤俭持家、安守本分的小农意识。他们只是为了让生活宽松一些,他们没有贪心,不会去占大便宜。所以,我们无需对他们的这种行为大加指责。而且对中国人来说,很多时候,占小便宜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与人交往中,向对方讨要一点儿便宜,为的是试探对方有没有诚意。他们认为,如果对方连一点儿蝇头小利都舍不得,对自己必定不是真心的,这种人也不值得交往。若对方能慷慨给予,他们就会倾心相交、竭力回报。

战国时期孟尝君手下有一门客叫冯谖。起初,孟尝君看不起他,以三等门客的礼节对待他。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铗归来乎!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归来乎!外出没有车子。”下人又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归来乎!没有能力养家。”此时,孟尝君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亲人吗?”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后来,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办了三件大事,巩固了孟尝君的地位。

冯谖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就是想试探孟尝君是否像人们传说的那样礼贤下士。在得到孟尝君的“鱼”、“车子”、“供给其母吃用”的小恩小惠后,冯谖觉得孟尝君对他有诚意,于是尽心竭力为他凿得三窟,保住了他的政治地位。

明了了中国人的这种特殊心理后,我们就不要对这种占便宜的心理深恶痛绝了。而且,正是因为人们的这种心理,我们在求人办事的时候,才会多一个突破口。

有位客人,曾乘坐北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去长沙,他随身携带了很多资料。飞机到达长沙的机场后,他拎着这些东西向机舱口走,刚到机舱门口处,飞机上的空姐微笑着递给他两块小方布,并亲切地说:“先生,请您用它裹着点绳子,以免勒到您的手。”这位先生内心深处涌起一股暖流,深为空姐细心而周到的服务所感动。从这以后,无论是同事们一起出差,还是与家人一同外出旅游,他总是会首先选择北方航空公司。

中国人爱占小便宜,但是也不愿意欠人情。在得到你给的好处之后,为了两不相欠,他会主动为你办事。这样一来,你求他办事就变成了他还你人情,施小利而受大益,这也是好事一桩啊。

对中国人来说,很多时候,占小便宜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与人交往中,向对方讨要一点儿便宜,为的是试探对方有没有诚意。他们认为,如果对方连一点儿蝇头小利都舍不得,对自己必定不是真心的,这种人也不值得交往。

让别人占一点儿小便宜,舍去的是小利,种下的是人情。

同类推荐
  • 智商决定智慧(下)

    智商决定智慧(下)

    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情商决定未来,智商决定起点。运用生命的运行规律,把握人生的关键机遇,科学地认识和预测人生运程的潮涨潮落、高低起伏,能做到充分发挥自我的优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驾驭人生,都是高智商的表现。
  • 你不用假装过得很好

    你不用假装过得很好

    畅销书作家钱饭饭强势归来,用冷静的眼光看破温暖的生活假象,直达生活的本真!作者将与你分享身边的生活故事,打开你的生活世界,让你正视自己内心的虚与空,让你看见剔除一切自己营造的委曲求全和自欺欺人假象背后的自己。一个过得很好的人,不是看上去过得很好,也不是去过一种看上去过得很好的生活。过得很好,是要与自己的内心和解,是要与这个世界和解,是要与自己的不习惯、不理解和不妥协和解,安时处顺,无忧无惧。
  • 好口才好前程(全集)

    好口才好前程(全集)

    好口才一定会让你拥有好人缘;好口才一定会让你拥有好工作;好口才一定会让你拥有好职位;好口才一定会让你拥有好业绩;好口才一定会让你拥有好前程! 本书就想向大家介绍一套完整的快速掌握说话技巧的方案,通过本书的学习,你既可以看到卓越口才的实例,又可以了解到卓越口才的精髓,同时你也将学习到锻炼卓越口才的实用方法。
  • 沟通无极限

    沟通无极限

    本书避免了一般口才读物中常见的那些枯燥的理论教条,也没有罗列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口才奇迹,而是从大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沟通无极限”这个口才理念,将一系列提高口才的方法清晰地展现在您的面前。这一过程遵循了“了解-学习-实践-应用”的科学学习步骤,并且力图让每一位读者将本书提出的106个智慧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为每一位读者切实提高自己的口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且有助于读者从中有所感悟,提高锻练口才的积极性。
  • 靠自己去成功

    靠自己去成功

    《靠自己去成功》,就是要教给大家怎样积极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各个方面不断积累起促使成功的资本,从而让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热门推荐
  • 妃出升天

    妃出升天

    大婚当夜,红烛残烧,她独守空房,惨遭侧妃殴打丢失性命。她吕雉现代高中生,因实验室爆炸,穿越而来,闹出一连串的事情后,她潇洒的留下一封修书,出逃。他齐悦国三王爷,战功赫赫,英俊潇洒,居然被自己的王妃休了,这可是他一生的耻辱。他说:“吕雉,你就算逃到天涯海角本王也会将你抓回来!”她说:“就算你到天涯海角抓到我,我也已经成为他人妻!”她用计,他用智,同样聪明的两个人,攻于心计谁更胜一筹。
  • 莼非得已

    莼非得已

    可盐可甜。女主先是盲系仙女,傻白甜,巧遇男主大大被狂追。一觉醒来,发现怎么也回忆不起自己原来的身份。男主霸气回归,再遇女主。恩怨情仇,家族风云,爱恨交织。两人的身份地位变幻莫测。始终不变的是,二人的初心。
  • 他从黑洞来

    他从黑洞来

    既以实力慑天下,何以露脸乱芳华;他是邪恶与恐怖的克星,是连地狱魔王都惧怕的男人;他所走过的地方,一切恶势力都将变成冰凉的地狱;他从黑洞来,为拯救亿万同胞,不得不重返黑洞......故事从重生到绝美校花弟弟身上开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李致文存:我的书信

    李致文存:我的书信

    本书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诸多书信,还有曹禺、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的书信,留下丰富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 佛说龙施菩萨本起经

    佛说龙施菩萨本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宇宙亿万星辰不如你美丽

    宇宙亿万星辰不如你美丽

    总的来说[女扮男装,男扮女装1v1超甜]女主:斐言墨男主:柯一汀柯一汀问:“你骗了我这么久,打算怎么办?”斐言墨:“以身相许要不要?干,干嘛。”“不是以身相许嘛?给我点实际的。”抱着斐言墨就进了房间。[男主轻微病娇,如有不适,概不负责,自行离开,请谅解。]保证全甜,糖糖糖,甜到就怕你们腻了。
  • 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们常说人生最遗憾的过错是错过,可谁知道今天的错过不是对未来的一种成全;追忆过往,不如珍惜当下,勇敢的大步向前走谁知道明年不是一个丰收年呢。也许今天错过了一份青春期最美好、纯真的爱情,可谁知道明天不会收获一份美满的婚姻呢;更何况你认为最好的,却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
  • 一本正经唐史:太宗的原罪与救赎

    一本正经唐史:太宗的原罪与救赎

    作者以小说的叙述手法来描写历史,将史实融入曲折的情节和悬念,情节引人入胜。力求大开大合,层次分明,读起来不费力,即使没有史学基础的人也可以看懂。本书以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为主线,从李渊出生起到玄武门之变前夕。描写了李渊的成长、蛰伏、起兵、称帝、统一,其间各路群雄争霸,最终李氏父子一统天下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 爆笑庄园:异能小农女

    爆笑庄园:异能小农女

    一朝穿越,爹娘不在,姨娘不爱,霹雳女警沦为庄园卑微的小农工,丫鬟来欺,主子来踩,上头看她不顺眼,丫的,老虎不发威,真当她是只病猫吗?她有一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无论再奸诈狡猾的人在她面前只相当于一张白纸,她利用奸人弱点,小人缺点,步步为营攀上高点,在古代玩的风生水起,让所有瞧不起她的人对她刮目相看,让无数美男为她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