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200000015

第15章 李白在巴蜀的事迹 诗作及交游考(2)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人以有道,并不起。此则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李白说他隐居于“岷山之阳”,究竟在哪里?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中的“李白杜甫年表”确定“岷山之阳”在青城山,隐居时间在开元十年至十二年,李白22—24岁时。葛景春又认为“岷山之阳”在三台长平山安昌岩,东岩子就是赵蕤。其实,杨慎早就指出,“岷山之阳则指康(匡)山,杜子美赠诗所谓‘匡山读书处’,其说见晏公《类要》,郑谷诗所谓‘雪下文君沽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者也”。杨慎的看法当然是对的,从地理位置上看,匡山正是“岷山之阳”,岷山主峰在平武与松潘交界处雪宝顶,山脉绵延于川甘两省,“蜀以山近江源者通为岷山”,“岷山跨古雍、梁二州,自陕西巩昌府岷州卫以西,大山重谷,谽谺起伏,西南走蛮菁中,直抵四川成都府之西境”。大匡山正是南北走向的岷山山脉中的一座山,北距岷山主峰雪宝顶只有一百多公里,不论从“山之南为阳”或“向日为阳”两种意义来说,大匡山都可称之为“岷山之阳”。《江油县志》(光绪版)云:“郡治之北,有大匡山焉。在唐书,为岷山之阳。”李白说他隐居时,曾被“广汉太守举二人以有道”,广汉是沿用汉代旧名,绵州是汉代广汉郡的腹心之地,梓潼、涪县(绵阳)曾是广汉郡治所在地,因此广汉太守即绵州刺史,而大匡山正是其管辖范围之内。这位绵州刺史不可能跑到非他管辖的蜀郡青城山去推举人才。宋朝的人都说李白曾隐居于匡山。匡山上的《中和大明寺住持碑》叙述了大匡山上的大明寺兴建于唐贞观年间,到“唐第七主玄宗朝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少为当县小吏,后止此山,读书于乔松滴翠之平有十载”。《谪仙祠堂碑》云:“匡山,唐谪仙之祠堂在焉……杜甫所谓匡山读书处岂其是耶?其迹显然,历历可考,则匡山遗迹,能信之可也。”“旧宅碑”也说:“先生旧宅在青莲乡,后往县北戴天山读书。”《彰明逸事》说:“太白……隐居戴天大匡山……今大匡山犹有读书台。”戴天山和大匡山上的李白遗迹有多处,而青城山上无一处李白遗迹,也无一首李白咏青城山的诗。《青城山志》明确说:“蜀中传为李白读书处所在,非只一地,更不得附会李白遗址于此山。”总之,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李白隐居读书处在大匡山,不在青城山。

李白自叙的隐居岷山之阳是不是指三台长平山呢?与他同隐的东岩子是不是赵蕤呢?否。《彰明逸事》说得很清楚:“太白恐弃去,隐居戴天大匡山。往来旁郡,依潼江赵征君蕤……太白从学岁余,去游成都。”隐居大匡山与到三台拜赵蕤为师是分别叙述的两件事。李白说在岷山之阳与东岩子“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他与东岩子并不是师生关系,时间是“数年”而不是“从学岁余”。长平山是在当时的蜀中第二大城市梓州城附近的一座小山,不可能“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绵州刺史(广汉太守)也不会跑到梓州刺史眼皮底下来推荐李白。长平山距岷山甚远,是浅丘陵,不能称之为“岷山之阳”。东岩子是“逸人”,就是从未被皇帝征召过的隐士,而赵蕤是被皇帝征召的隐士,故称“征君”,李白在寄给赵蕤的诗中就称之为“赵征君”,与东岩子显然是两个人。从时间来看,李白与东岩子同隐大匡山在去梓州拜赵蕤为师之先。据《唐大诏令集》载,开元四年(716)七月下诏“宜令各巡本管内,人有清介独立,可以标映士林,或文理兼优,可以润益邦政者,百姓中文儒异等,道极专门,或武力超伦,声侔敌国者,并精访,具以名闻”。下这道诏书时,李白已在匡山隐居一年多了。“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把李白与东岩子看成了“道极专门”的人才,想把他们推荐给皇帝,表演驯鸟绝技。胸怀远大政治抱负的李白对此推荐当然不屑一顾。后来又才去梓州拜师,学经邦治国之道,那应当是开元六年(718)。总之,李白自叙的隐居岷山之阳,不在三台长平山,而是江油大匡山。

北宋乐史编撰的《太平寰宇记》卷八四“龙州”条下云:“大匡山在州南八十里,高九百丈,阴洞潜穴,气蒸成川,有飞泉下流,一百里入剑州阴平合白泽水。”宋朝龙州州治在今平武县南坝镇,“大匡山在州南八十里”肯定在今江油境内,不是在南面二百多公里的三台长平山,更不是在青城山。“高九百丈”,应合二千多米,与大匡山背靠的戴天山差不多。“阴洞潜穴,气蒸成川,有飞泉下流”。在大匡山下有白鹤洞,洞中的阴河从洞口流出,形成飞泉,下泻于老龙潭,老龙潭就是百汇溪的源头,百汇溪流入平通河(即雍村河)再汇入涪江。不过该条目说:“大匡山在州南八十里……有飞泉下流,一百里入剑州阴平合白泽水。”似应指平武、江油交界的藏王寨,藏王寨在南坝正南三十多公里,大匡山在南坝南偏西约六十公里。北宋的阴平县在今江油小溪坝、厚坝一带,潼江有一支流从藏王寨的白阳洞流出,约三十公里在阴平村(即古阴平县治所在地)附近汇入潼江。也可能李白在来往江油时,曾游过或在藏王寨住过,《太平寰宇记》认为就是李白隐居的大匡山。其实大匡山与藏王寨相距不远,可以相互眺望。《大清一统志》、《龙安府志》、《江油县志》、《彰明县志》等都肯定大匡山在江油县西(当时县治在今江油武都镇),彰明县之北,虽里程有出入,但方位是肯定的,不能因各种记载的里程小有出入,就根本否认大匡山在江油境内。

李白隐居读书处除了大匡山还有一个小匡山,《彰明县志》云:“小匡山,县西三十里,亦名读书台。孤峰秀拔,宛如文笔,李白尝读书于此。”《江油县志》(光绪版)云:“读书台有二,一在县西大匡山,一在县南点灯山,皆太白读书处。”小匡山位于青莲乡与大匡山之间,李白在往返于老家与大匡山之时,在小匡山小住并读书,在这里留下遗迹和传说。小匡山之所以又叫点灯山,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李白在小匡山上刻苦读书,常常挑灯夜读到天明,周围几十里都能看到山上灯火,故把小匡山叫点灯山。早在清乾隆年间就建有纪念李白的太白祠,门上有“古读书台”匾额一道,正殿塑李白像。光绪年间又重修扩建,有殿宇三重,后残败。今存古建筑有石塔一座,实际上是化字库,读书学子烧废字纸之处,塔上对联是:“倒笔写天,气贯星斗;举杯邀月,诗惊鬼神。”这的确是李白精神的写照。小匡山上还有李白晒书坪、书箱石等遗迹。

李白主要隐居读书处是在大匡山,因而大匡山上李白的遗迹更多,纪念性建筑也更宏大。大匡山在唐贞观年间由长眉僧骇智兴建了一座佛教寺庙大明寺,后因李白曾在此读书而出名。唐僖宗中和年间“敕赐中和大明寺额”,进行扩建,简称中和寺。宋代再次扩建庙宇,并建了太白祠。这时因避赵匡胤之讳,改大匡山为大康山,从此一山有两名,至今大匡山所在的乡镇仍名大康。据北宋末的“祠堂记”称:“唐谪仙祠堂在焉……山旧有读书台,其侧有僧寺曰大明寺,名存实亡,废久不治,宣和己亥之仲秋(1119),命鸠材作屋四十椽,前敞轩楹,中设绘像,英灵似在,美哉,佳哉!吾乡盛事,庶几不泯也。”这说明在北宋末年之前已有谪仙祠,北宋末废而重建,后明清时期仍在重建、扩建。清光绪年间,龙安知府蒋德钧在大明寺边兴建匡山书院,筑殿三重,前有文昌殿,后有太白殿,中有书院讲堂,还有双桂堂、邀月亭等建筑,共九个院落,一百多个房间,常住师生数百人,成为匡山的极盛时期。1958年“大炼钢铁”,匡山树木伐光,寺庙书院拆毁,成为光秃秃的荒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封山育林,树木逐渐成林,在大明寺废址上又新建一座匡山亭。当地百姓捐资,重建了太白殿,大匡山尚存饲鹤池,为李白吟《别匡山》之处。大匡山的佛爷包之上有太白洞,相传李白曾在洞中读书。

李白在匡山隐居期间的主要活动是读书,创作诗赋,练剑术,不时游览名山,求仙学道,往来旁郡,寻师访友。李白自述:“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上韩荆州书》)。“十五”不必拘泥于十五岁那一年,而是指十五岁上匡山后开始的活动。他的这些活动对他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白在匡山以铁杵磨针的坚韧精神勤奋攻读,博览群书。他自己也说:“颇常览千载,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从李白的诗赋中可以看出,他不仅研究了诸子百家的学说,还熟读了《史记》、《汉书》、《三国志》、《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等,对于道教、佛教的经典也很熟悉,真可算得上“读书破万卷”。李白勤奋学习的故事,在他的故乡世代流传,凡是李白停留过的地方,都有李白刻苦攻读的传说。“天才出于勤奋”,李白之所以在诗歌创作上取得辉煌的成就,正是因为在青少年时代勤奋学习,刻苦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千一录》云:“太白读书匡山,十年不下山,浔阳狱中犹读留侯传。以彼仙才苦心如此,今忽忽白日而嘐嘐古人,是自绊而希千里也。”此话说得很有道理。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的这种思想性格,是在第一次隐居时形成的。李白的青少年时代正是统治者大力提倡道教之时,开元二年,唐玄宗置翰林院招徕隐士,其中就有不少是道教徒。玄宗还采取了许多措施,在政治上、社会上提高道教的地位与声势,使道教得以大大发展。李白生长的川北一带,本来就是道教的发祥地,东汉顺帝年间,道教的创始人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首先流行于川北汉中等地。“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鲁雄踞巴汉垂三十年”。李白的故里自东汉末,道教一直十分活跃,在风景秀丽的群山之中,散布着一些道观。李白故居对面的紫云山,又称紫山,峰峦俊秀,林木茂盛,位于江油市西南香水乡的盘江之滨,隔盘江与青莲遥遥相望,距陇西院十公里,也是江油、安县、北川的界山,长约11公里,宽约3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99米。唐代山上就有一座香火很旺、闻名遐迩、颇具规模的道观,据宋人魏了翁《紫云山崇仙观记》云:“其阙则为之始殿,为黄篆宝宫……古松立于庭者,巉岩老硬,盖不知年。而其问所谓黄篆宝宫,则世传为唐开元二十四年神人由他山置于此者也,宫之三十六柱皆檀木,铁绳隐迹,至今不毁。”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王琦《李太白全集题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注云:“紫云山在绵州彰明县西南四十里,峰峦环秀,古木樛翠,地理书谓常有紫云结其上,故名。岗来自北为天仓,为龙洞;其东为风洞,为仙人青龙洞,为露香台;其西为蟇颐,为白云洞;其南为天台,为帝舜洞,为桃源溪,为天生桥。有道宫建其中,名崇仙观。观中有黄录宝宫,世传为唐开元二十四年神人由他山徙置于此。宫之三十六柱皆檀木,铁绳隐迹在焉。此山地志不载,宋魏鹤山作记,载集中。太白生于绵州,所谓‘家本紫云山’者,盖谓是山欤?”李白曾上此山寻仙访道。

李白第一次隐居期间就是以匡山为基点,游览附近名山,求仙学道。从李白在故乡留下的诗篇中可以看出李白曾到过戴天山、太华山、窦圌山等地。太华山与大匡山为同一山脉,大匡山在南,太华山在北,两山紧紧相连。据清道光《龙安府志·山川》卷二:“太华山,在县西北四十里,三峰奇秀,有似西岳,上有太华观。”《龙安府志·人物》卷八:“唐,毛真人在太华山修炼,道成仙去,今太华观乃其遗迹。”清光绪《江油县志·坛庙》卷十三:“登真观(即太华观),在太华山上。有三峰状如华岳,相传毛真人修炼处,改名登仙观。”可见太华山在唐代已经是道教名山,满山苍松翠柏,山溪潺潺,飞泉道道,清幽秀丽。太华观就深藏于林荫深处,观后有毛真人洞,幽深莫测。李白隐居大匡山到此山寻仙访道,写下了《太华观》:“石磴层层上太华,白云深处有人家。道童对月闲吹笛,仙子乘云远驾车。怪石堆山如坐虎,老藤缠树似腾蛇。曾闻玉井今何在,会见蓬莱十丈花。”描绘了太华仙境。李白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不能不深受熏陶感染,所以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李白在隐居大匡山期间“往来旁郡”,开元六年往梓州长平山拜赵蕤为师,“从学岁余”,开元八年春拜谒益州长史苏颋,随后下渝州,拜访渝州刺史李邕,后游峨眉又回匡山隐居。

李白在隐居匡山期间还到过龙州江油郡江油县,时县治在今平武县南坝镇。从匡山去南坝只能溯涪江而上,在进入涪江峡谷口时曾游了两岸的溶洞,至今还流传着“太白洞对灯笼洞,灯照太白把书诵”的民谣和传说故事。一百多里的涪江峡谷曾是邓艾伐蜀经过的阴平古道的一段,以二郎峡为代表的涪江六峡,山高谷深,江流湍急,峭壁摩天,栈道凌云,李白正是在这段艰苦的行程中,积累了《蜀道难》的素材。李白在江油县访了县尉,留下了《题江油尉厅》:

岚光深院里,旁砌水泠泠。野燕朝官舍,溪云入古厅。

日斜孤吏过,帘卷乱峰青。五色神仙尉,焚香读道经。

这首诗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歌颂了县尉无为而治的道家精神。北宋大书法家米元璋曾书写此诗并刻于石壁上,后又翻刻成碑,今仍存于江油李白纪念馆。该诗中写的“旁砌水泠泠”,至今泉水犹存,叮当作响,故名叮当泉。叮当泉上有太白读书台,至今尚存“太白台”古碑一块,为宋代所刻。

李白经金牛古道游览时,途经梓潼五妇山,即古蜀国五丁力士拽蛇,以至“地崩山摧壮士死”之处。其上两公里即文昌祖庭大庙。

李白肯定到过剑门关,他写的《送友人王炎入蜀》、《剑阁赋》、《蜀道难》都描写了剑门关。剑门关是古今闻名的雄关险隘,属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关口为大剑山的一个V形山口,扼于川陕公路上。北距广元城区南五十公里,南距成都三百公里。大剑山倚天如剑,峭壁连绵,横亘似城。山之中断处,两崖相对如门,故名“剑门”。剑门关为历代军事要塞。后人为纪念李白、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都先后游过剑门关,故在关上曾建过李杜祠、思贤楼等,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六七《剑门关·楼阁》载:“思贤楼。在水门上。有张孟扬、李太白、杜子美、柳子厚画像。因以为名。”又卷六六载:“李杜祠堂。按剑门题诗以太白、子美为重,而世未有并祠之者。会从李参预壁得所赐阜陵御书《蜀道难》,又从李左史得赵忠定汝愚大书《剑门》诗,因建祠,刻二诗于前,榜其堂曰‘文焰’,取韩退之诗语也。”王象之《舆地纪胜·隆庆府古迹》、明《大明一统志》卷六八“保宁府”、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二六都有同样的记载。

同类推荐
  • 与茶说

    与茶说

    关于中国茶的轻读物,通过爱茶人的视角和眼界,用生活化的方式,看待茶、感受茶、懂得茶、享受茶。文笔生动有趣,优美清新,如一杯冲泡得刚刚好的芬芳清幽的茶,清趣怡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建立起对中国茶系统而清晰的认识,感受中国茶文化下的生活情趣与品位。
  • 勤劳质朴的陕西人

    勤劳质朴的陕西人

    高建群主编的《陕西精神(勤劳质朴的陕西人)》讲述了,陕西精神积淀地域基因、凝聚价值认同,展示陕西人的形象和美德,彰显陕西人的追求和坚守,在历史长河中渐行渐进、历久弥新,在时代大潮中奏响强音、引领前行。本书以故事的形式、通俗的语言表达,展现人物事迹,并注重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挖掘。
  •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戏剧)(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戏剧)(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本书描绘了广西戏剧的产生渊源、文化生态,也叙述了广西戏剧发展在内容形式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对在广西戏剧史上影响重大的剧目的名称、内容、影响及在广西戏剧发展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做了回顾叙述,既评价了经典,也彰显了艺术家对戏剧发展的贡献。最后,本书对表演团体,即戏剧的传播组织的传播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困境等进行了全面叙述。
  •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本书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两篇,是作者多年进行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和丝绸之路实地考察的最终成果。作者结合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对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具体线路,沿路民族、文化、名城以及相关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等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尤其对丝绸之路在中国与海外交通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做了深刻的阐述。
  •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精心编就1000多道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知识竞赛题,内容涵盖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既突出知识性,又把知识性同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游弋在逸闻趣事点缀的知识星空里,自由翱翔,体味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
热门推荐
  • 恶魔索爱:顾少的甜蜜宠

    恶魔索爱:顾少的甜蜜宠

    老妈嫁进了家族显赫的顾家。她也不是很情愿的住进了,还顺理成章的有了个“不爱说话,性格孤傲,完美到无可挑剔简直人神共愤的弟弟…”……她这个小绵羊,口出狂言的说要在学校罩着她这个如神谛般的弟弟,但事态往往不如她所料,向来都是沉默寡淡的顾少,转而夜间变成了翘着尾巴的大灰狼,将她吃干抹净,不留丝毫。
  •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但民国时代的大学却闻名遐迩,在东西方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这是为什么呢?有史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学校长个个都很“牛气”。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
  • 后妃难训

    后妃难训

    他怀抱着妖艳女子,手执酒杯从她的身上扫过,嘴角弯起一抹残酷的弧度,朝对面的男子说道:“作为你将如此美人送给朕的回礼,今晚,朕就会将朕的皇后送到你的寝宫。”她神色漠然,甚至没有抬头看他一眼,就如同他口中的皇后与她没有半点关系。****她说:“我为你练出一支铁军,助你横扫天下,作为交换,你要还我自由。”“好。”没有任何犹豫,他一口答应了她的提议,轻执起她的下巴,笑容邪魅,说道,“但是今天晚上,由你侍寝。”她脸上的神色淡漠如冰,亦没有任何的犹豫,“可以。”****只是,她没有想到,作为一国之君,理应君无戏言,可是他却失信了,而且,失信的皇帝,不止他一个…楚轻,驻越南特种兵第一军团长,被敌人逼入处处隐藏危机的沼泽之中,为救队员掉进泥潭,等她清醒,却发现周围的一切,全然陌生,甚至还被错认为皇后宁雪倩而带进皇宫。在这异世,她步步惊心,却淡然处之,只为求得自由之身,但终究不得如愿,面对那似乎无尽的囚笼,那双冷眸之中终于现出了决绝和狂傲,那耀世的光华,无人可挡,亦无人敢挡。~嘿嘿,宝贝又开新文了,亲们多多支持哦,票票啊收藏啊什么的,宝贝最喜欢了!O(∩_∩)O~穿越文《错点王妃》:
  • 魔兽战神3:战神苍龙

    魔兽战神3:战神苍龙

    少年战无命偶得前世的战神记忆,自魔兽森林杀出,手持天辰棍,座下玄冥虎,冲向那五彩缤纷的武者世界。他炼真丹,控魔兽,抓傀儡,败尽各界天骄,一步步走上武道巅峰。战无命将踏在自己的肩膀上,超越自我。无论为人、为灵、为兽、为仙、为神,他定要突破天道,掌我运程,控我命魂。战无命发誓,即使拼却魂飞魄散,也要消灭一切曾经陷害自己、背叛自己、出卖自己的人。他一路遇神杀神,遇魔杀魔,纵横三界六道,成就最强魔兽战神!
  • 英云梦三生姻缘

    英云梦三生姻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者荣耀之制裁系统

    王者荣耀之制裁系统

    S13赛季初,聂安十连败“求你别秒选伽罗了!“哥,你们是钻石吗?”“别送了,队友别瞎上啊,你们是莽夫吗?”叮,觉醒制裁系统。该用户在宿主面前练英雄,所有属性成为1。叮,该用户在宿主对局挂机,将强制上线。叮,该用户抢宿主红Buff,红budd将归还宿主,并剥削该玩家2000经济。叮,该用户多次击杀宿主,已经启动天天460功能,时效一天。“噗哈哈哈,让你们坑我,开心吗?”队友:???敌人:???
  • 上之于天

    上之于天

    一个不愿普通的心,一个不甘平凡故事...
  • 永存的文明

    永存的文明

    这是一部严谨的硬科幻小说,没有超能力,没有魔法,没有逆天的主角。星际远航的故事,不应该只有未知的宇宙,也应该有归来后那陌生的地球。仅剩的几个人类,面对未知的敌人,又该如何挣扎求存?当地球已经易主,文明走向归途,未来何去何从,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 我们最好的光阴

    我们最好的光阴

    多亏了上天,让我遇见了她,让我在最好的时光里碰到了最好的她。想永远陪她哭,陪她笑,陪她玩,陪她闹。“我们一直做同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