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2700000001

第1章 西进运动

林肯诞生

1809年的2月12日,那时天刚蒙蒙亮,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小木屋里,一个名叫亚伯拉罕·林肯的小男孩呱呱坠地。

提到肯塔基,人们总会想到福斯特所作的那首动人的民谣——《我的肯塔基老家》。但是,当林肯出生时,肯塔基还是一片未开垦的荒地。

美国东部濒临大西洋。包括弗吉尼亚州和宾西法尼亚州在内,早在北美的13个州还属于英国殖民地的时代,就有许多来自欧洲的移民在这里垦荒。

这些州的西侧矗立着东北、西南走向的阿利根尼山脉,这座山虽然称不上是高山,但山脉的东侧却以险峻和景色迷人而著称。山脉的西侧有一片辽阔的、一直延伸到密西西比河的大平原,肯塔基州就位于这个大平原上。

19世纪初期,这个州的东部有一个叫做哈丁的县,虽然称为县,但只不过是比一般村落稍微热闹一点的城镇而已。

住在这里的人多半务农,县里的每家商店都贩卖杂货、农具、衣服、食品等生活必需品。这个城镇附近有一片辽阔的原始森林。早期的移民砍伐掉这些原始森林,然后开垦成小块的耕地,他们就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后来,随着移民的不断增加,这里不但设立了学校,同时也建造了简陋的教堂。每逢礼拜天,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往教堂听牧师布道。

当时的学校教育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不耽误农事,大人们往往不让孩子上学,何况大部分的孩子也不喜欢读书。

尽管现在已经无法准确地指出亚伯拉罕·林肯的家在哪,但的确诞生于哈丁县附近的诺林溪畔的开垦地,他是在一间破烂小屋内呱呱坠地的。

从林肯的画像上,我们看到他面孔削长,额头上深深的皱纹象征了他坎坷的一生。他的眼神看起来有点孤独,不过嘴边却经常浮现出温和的微笑。

即使是后来他当了总统,也丝毫没有架子,就像在田里工作的农夫一样慈祥朴实。

林肯身材魁梧,腕力强劲,而且像所有干粗活的人一样,他的手掌特别大,凡是与他握过手的人,都对他那强劲的掌力印象深刻。

在青少年时代,林肯一直过着极为艰苦的生活,但这丝毫未曾影响到他率真的本性和强健的身体。和大多数的新大陆开拓者一样,林肯身上有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使他能在之后的人生旅途中坚韧不拔地向前迈进。

要叙述林肯的一生,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下这一片新大陆的历史。

殖民历史

林肯出生的那个时代,适逢美国即将步入强国之列。美利坚合众国自1776年脱离英国独立以来已经过了30多年,最初美国的版图只有今天的八分之一。

北美13州本来是英国的殖民地,在哥伦布(1451—1506)发现新大陆90年后的1585年,最早的一批英国移民抵达北美。

率领这批移民团最早来到这块土地的,是沃尔特·雷利(约1552—1618)。一年前,雷利的一个亲戚曾来到这里考察,他眉飞色舞地对雷利描述说:“那里到处是高高的雪松、成串的葡萄、悠闲自在的鹿、欢蹦乱跳的兔子和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家禽。”雷利等人在现在的北卡罗来纳海岸登陆,并把这块土地命名为弗吉尼亚(意思是处女地)。他们不辞辛劳,一心想在此建立殖民地,却不幸被疾病、恶劣的生存条件以及薄弱的意志打败了。

至于比英国人更早抵达新大陆的西班牙人及葡萄牙人,情况也大致如此。

哥伦布发现大西洋沿岸的新大陆后,西班牙一些喜爱冒险的人也纷纷横渡大西洋前来这里。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21年,也就是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博亚(1475~1517年)也曾横渡巴拿马地峡,抵达西太平洋沿岸,现在巴拿马运河东岸的巴尔博亚城就是以那位探险家的名字命名的。

与此同时,以科尔特斯为首的一群亡命之徒,也借着武力,把居住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玛雅人毁灭了。此外,皮萨罗也征服了南美的印加帝国。

玛雅及印加人都具有悠久而卓越的文化,可是西班牙的冒险家却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们一味地烧杀抢掠,只是为了抢夺金银珠宝。

后来,当西班牙人知道这些国家蕴藏着丰富的银矿后,就陆续前来,依靠强大的武力奴役着当地土著,逼迫他们大量采掘银矿,然后通过轮船运回本国。很快地,西班牙就变成了当时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英国是一个岛国,也是一个敢于挑战海洋的航海民族,可是在向外扩张这方面,在当时却显得有些落后。直到16世纪末期,伊利莎白一世即位之后,才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扩展。自此之后,英国的海盗也开始活跃在大西洋上,并经常袭击西班牙及葡萄牙的船只,抢夺船上的金银财宝。英国也希望跟西班牙及葡萄牙一样,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然而在当时,葡萄牙已经占领东方国家,西班牙的势力则遍及中美及南美,仅剩下沃尔特·雷利所发现的北美,尚未被任何国家占领。

雷利率领的那群人也跟西班牙人一样,只想寻找到银矿一夜暴富。不过弗吉尼亚一带根本没有金矿和银矿,只有一片被原始森林覆盖的大平原。

于是,这批移民不得不亲自动手去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并试图栽植烟草。可是,对于这批梦想一夜暴富的人来说,动手开垦土地以维持生活实在是很痛苦不堪的事,因此生病倒地的人、意志动摇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烟草的栽培也不很顺利,所以到了第四年,他们就不得不放弃开拓事业了。

18年后,又有无数英国人相继来到弗吉尼亚。这批移民是由约翰·史密斯率领的。

这批移民并不像过去的移民那样只想暴富,相反的,他们想在这里定居,世世代代生活下来。

对来自文明国家的人来说,在野兽及印第安人的威胁之下,要砍伐原始森林、开垦土地、建造房屋,需要相当大的决心和毅力。而这些人都能将所有的困难一一克服,最终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久居之地。

1620年,在弗吉尼亚的东北方(即现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海岸),出现了一艘破旧的帆船。这艘船叫做“五月花号”,载着来自荷兰的102名英国人。

很久以前,英国人就信仰基督教。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后,自创英国国教派,脱离了基督教而独立存在。到了16世纪末期,马丁·路德(1483—1546)改革宗教后,新教传到了英格兰,受到许多英国国教派教徒的支持,于是改信新教的人与日俱增。

马丁·路德始终反对过于重视仪式、强迫信徒迷信的基督教,他主张发自内心的虔诚信仰,这就是一般所谓的新教。

当时的英国,信仰旧教的多半是贵族,而新教却在普通民众之间大为流行。信仰新教的人反对国王和主教专权,他们接受加尔文教教义,要求废除主教制和偶像崇拜,减少宗教节日,提倡勤俭节忍,反对奢华纵欲。信仰新教的人认为,在神的面前,人没有身份等级的差别,任何人都可以信仰神。信徒应该始终具有虔诚的心,谨言慎行,互相关爱。

为了拥有虔诚之心,他们认为应该戒除烟酒或奢侈的享乐,否则将陷于堕落之渊。换句话说,他们的理想就是过着简朴的生活,并且一边祈祷一边工作。这种追求心灵清静的英国新教徒又被称为清教徒。

清教徒因为反对王室的宗教专制和经济压榨,屡遭镇压迫害,无法在英国立足,只好结伴逃往荷兰。而搭乘“五月花号”前来新大陆的,正是这些清教徒。

在普利茅斯海岸登陆的人当中,有35名清教徒,余下的是工匠、渔民、贫苦农民及14名契约奴,不过大家都能同心协力地为开创未来的生活而努力。船上102名新移民中的41名成年男子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五月花号公约》写道:“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耀,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这批移民在这里开创了一个自我管理的社会结构,这在王权与神权统治的时代,暗示了许多民主的信念。

“五月花号”的人就在虔诚的信仰之下,在《五月花号公约》的约束下,过着一边祈祷、一边工作的简朴生活。他们建筑圆木小屋、砍伐森林、开垦耕地,把本来是野兽栖息的荒地,建成了理想的家园。他们深信,凡是有坚定信仰的人,必能克服任何困难,开拓光明的前景。

当其他地区的清教徒得知“五月花号”到达新大陆后的情形时,无论是身在荷兰还是英国本土的清教徒,都陆续地越过大西洋前来新大陆。

现今的波士顿一带,当时就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了英国人的殖民地,被称为新英格兰。不同于西班牙人那种抢夺当地住民金银财宝的野蛮习俗,来到新大陆的英国人是想在这儿生根,因此都全力以赴地开垦荒地,辛勤耕种。

这正是英国殖民地繁荣的原因。尤其是“五月花号”的那些人所怀抱的自由平等精神,更被后来的北美移民发扬光大。

此后,在其他新兴殖民国如英国、荷兰和法国的竞争下,原本强大的殖民帝国如西班牙、葡萄牙等却日渐衰落了,英国却以惊人的速度壮大。

当时,英国的船只不断活跃在大西洋及印度洋一带。接着,同为海洋国家的荷兰也仿效英国人的方式,向亚洲及美洲挺进,并终于在现在的纽约一带,开发了一个殖民地。

看到英国及荷兰在新大陆发展的形势,法国人也不甘示弱,开始向现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移民。

然而,法国人的作风依然与西班牙人相似,他们的目的在于大量收集兽皮运回欧洲牟取暴利。

北美的第一块英国殖民地并不是靠英国政府的力量开发的,到了17世纪,英国政府才试图采取行动,把这块土地纳入英国的版图。不久,由荷兰人开发的新阿姆斯特丹港也被英军占领了。

这个时候,英国又出现了一个叫做“教友派”的新教。1682年,教友派的信徒分别搭乘数艘船只,抵达纽约港。这是空前绝后、人数最多的一次移民。后来,他们在纽约西南方的一片原始林中,开发了一个新的殖民地。

宾夕法尼亚州的建立者——威廉·潘(1644—1718),是最早一批到新大陆开发的英国大地主之一。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因为欠威廉·潘的父亲16000英镑的债,因而在1681年4月4日,查理二世向他颁发了特许状,将此地送给威廉·潘,并将此地命名为“宾”。威廉·潘带领了一批人,将此地命名为“夕法尼亚”(林地之意),合在一起就是宾夕法尼亚,现在的州名。威廉·潘希望能够在此建立一个都拥有同样信仰的和平村落。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正如清教徒把波士顿当做根据地一样,教友派信徒也以费城为中心,渐渐扩展到现在的宾夕法尼亚地区。

于是,英国人就在北美的东海岸地区生活了下来。

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清教徒或教友派教徒,他们都是凭着坚定的信仰及意志,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建成一个舒适的生活场所。

不论后来的物质文明如何发达,这些人的坚韧不拔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仍然被承袭下来,成为美国人民的优良传统。

开拓者的生活

开拓者的生活艰苦到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他们砍伐森林,建造简陋的圆木小屋遮风挡雨。他们在已开垦的耕地上种植玉米,可是收成并不好。

因为鸟兽是他们最重要的食物来源,所以只要有时间,男人们就得到森林中狩猎。

一开始,他们的衣服或鞋子都是自己用兽皮缝制的。一直到后来棉花收获时,人们才把它纺成纱、织成布,然后用自己制造的针缝成衣服。甚至连盘子、刀、叉等生活用品,他们也要自己动手制造。他们用打火石生火,然后在地炉上烹煮食物,还得自己制作农具和铁器。女人们除了要制作蜡烛及奶油外,还要腌渍肉类及饲养家畜,无论男女,都没有空闲的时间,他们如果偷懒一天,当天的生活就会成为问题。

森林中有无数的鸟类和野兽,所以食物从不匮乏。偶尔,人们也会遭到熊或美洲狮等猛兽的袭击,造成人畜伤亡的事件。然而,比猛兽更可怕的,却是当地的印第安人。褐色皮肤的印第安人已经居住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很久很久了。欧洲人抵达这里之后,就把这些人称为印第安人。

当移民越来越多、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广时,印第安人的生活场所也相对地越来越小了。正如名著《摩比肯族的末日》所叙述的一样,印地安部落的生活日益艰苦,而且已逐渐被逼上绝灭之路了。

随着新英格兰、宾夕法尼亚及弗吉尼亚相继开发,来自英国本土的人越来越多了。

不仅是英国人,来自荷兰等北欧各国的移民也逐年增加,频繁出入的船只使纽约港显得格外拥挤。

在这块依旧保持大自然原貌的陆地上,到处充满着生机,到处都是等待人们前来开发的乐土。因此,向往自由天地以及因破产而无法谋生的人都陆续越过大西洋,来到这块未完全开发的陆地上。

从第一批英国移民开始,到现在已经过了130年,此时的纽约、波士顿及费城都已发展成了相当繁华的城市。森林中的开拓地已不再是荒凉的村落,除非非常贫穷的人家,否则没有人肯住在圆木小屋了。此外,在弗吉尼亚本地种植的烟草也获得了丰收,能够运回英格兰贩卖了。

于是在年轻的一代中,产生了一股新的开荒热。他们放弃已经能够安享幸福生活的村落,又迁移到另一块尚未开发的土地上去。

他们想要体验祖辈创业拓荒的生活,何况,总有广阔无边的新天地遥遥地向年轻人招手表示欢迎。

这些拓荒者通常是由几个家族组成一个团体(也有仅由一个家族组成的)。女人及小孩子都坐着篷车,男人则骑在马背上,赶着十几头牛或羊,由森林到草原,或者由草原到森林地向西前进。太阳落山以前,他们就把四五辆篷车围成圆形,将家畜围住。在途中捕获的火鸡、鸽子及鹿等,就是丰盛的晚餐。吃过晚饭,男人们会燃起熊熊的营火守夜。

他们为了寻找新土地,往往会进行持续半年或一年的长期旅程。这种旅程多半是在春天到夏天之间进行。这个时候天气温和,风景宜人,原野上盛开着花朵,河中也有成群的鲑鱼游动。

然而,目的地的情况如何,却不得而知,他们唯有不停地前进、前进。

在漫长的旅途中,一旦发现有野兽栖息的土地时,他们就在那儿兴建小屋,当时的那种快乐,实在是难以形容。

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们一窝蜂地涌向未开发的森林或草原。现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平原,就是这些开拓者辛苦劳作的成果。

他们以人定胜天的毅力不断地向西前进,他们坚信只要有土地就有希望。这种西进的精神,后来逐渐凝聚成美国人民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美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当英国移民不断地向西部地区扩展时,抵达加拿大北部的法国人也不断地向内陆推进。

加拿大的法国人多半是皮毛商人,为了收购兽皮,他们必须与印第安人进行交易,所以这些人也称得上是冒险家。

这些法国人大都沿着圣劳伦斯河上游前进,最终抵达五大湖区。

当时,有一位既是商人也是探险家的拉萨尔(1643—1687),横渡密歇根湖,在抵达其南方的大平原时,他发现了一条水源丰富的河川,于是请印第安人划船顺着河流南下。沿途河面越来越宽,拉萨尔沿着这条河行驶到密西西比河,再继续顺河而下直到密西西比三角洲(即现在的新奥尔良),这条河就在这里注入墨西哥湾。拉萨尔宣称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流域都是法国的领土,并将沿岸土地命名为“路易斯安那”,以纪念法国国王。

这个地方就这样变成了法国的领地。与严寒的加拿大不同,这里的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很适合耕作。但是在当时,在这块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面积的辽阔土地上,却没有一个法国人定居。换句话说,知道这块土地的只有拉萨尔一人而已。

但是很快地,那些从事皮毛生意的法国商人一窝蜂地涌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新奥尔良地区就迅速繁荣了起来。

在北美,法国人利用印第安人去骚扰英国的殖民地,其中受害最大的,就是靠近五大湖区的弗吉尼亚殖民地。

开拓者都团结一致,以枪代替锄头,不断地与法军作战,终于在1754年抵制住法军的入侵。殖民地的人虽没有本国军队的支援,却仍然能固守自己的土地。

从约翰·史密斯带领的移民开拓以来,只不过150年的时间,来自英国的殖民地人口已超过200万。

当时,东部的平原依旧被一片原始林覆盖着,传说仅在阿利根尼山的另一边,有一块辽阔的土地。

1770年,有一个人独自前往阿利根尼山探险,他就是美国开拓英雄之一的丹尼尔·布恩(1734—1820),丹尼尔的名声主要来自他对肯塔基的探索和殖民。

据说,当年丹尼尔站在山那边的肯塔基高原上,曾看到数万头的野牛群,并为此胆战心惊。

独立战争

最开始的时候,北美各地都有英国殖民地分布。可是,当时的英国政府并没有想过把这些殖民地统一起来,加强管理。

一般说来,各个殖民地都靠本身的力量保护自己的住民,他们经常开会决定各种事宜,所以各个殖民地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18世纪中叶,13个英国殖民地逐步形成。

英国是个岛国,耕地面积小。但北美平原上却有广阔的土地,物产丰饶。在温暖的南方,人们已经开始大量种植棉花,然后运回英国本土销售,利润丰厚。此时的北美13州已经羽翼丰满,再也不需要英国政府的保护了。

为了不让北美13州过度繁荣,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英国政府不断增加殖民地的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为此,殖民地的人都感到愤愤不平。

1773年12月,愤怒的商人袭击停泊在波士顿港内的英国货船,把船上的343箱茶叶统统倒入海中。

当然,英国政府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他们立刻派遣海军前往波士顿港,阻止船只出入。重要港口一旦被封锁,殖民地人民的生活就会立刻受到影响。

英国海军的作风更激起了殖民地人民更大的愤怒,所以彼此间的关系越来越僵。

1774年7月,13州的代表齐聚费城,召开第一次大陆会议。

“到了这个地步,只有破釜沉舟,拼死一战。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得尽力保护殖民地的安全。”

他们终于下定决心要与英军作战,第二届大陆会议上,他们决定建立各殖民地联合武装力量,即大陆军,乔治·华盛顿(1732—1799)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这支军队是由志愿兵所组成的,他们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也缺乏武器和弹药。

殖民地的人都挺身而出,除了老人、妇女和孩子,所有的男人都带着枪义无反顾走向战场。

刚开始时,大陆军一直打败仗,但是他们捍卫自己土地的精神却丝毫没有动摇。

战争初期,双方力量相差悬殊。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海军,尽管战争的情况对殖民地不利,可是,在1776年的夏天,13州的代表在会议上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这个宣言是由后来成为美国第三任总统的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起草的,其中有如下一段话: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这个宣言标明了美国人民今后的道路。

在传统的欧洲国家里,国王或贵族具有相当大的权力,普通的民众都要受其支配。但是,早在法国大革命(1789年)爆发之前,这块北美的新大陆上,就已经有民主主义的国家诞生了。

战争依旧持续着,第二年的冬天,费城附近的英国士兵,因为寒冷及缺粮,接二连三地倒在冰天雪地里。不过,华盛顿和他的大陆军依然坚强不屈地奋斗着。

1781年的10月,英军在弗吉尼亚州的约克敦投降。

就这样,未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大陆军获胜了,从此之后,北美13州不再是英国的殖民地。因为双方已在1781年签订和平协定,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人民便开始组织政府、制定宪法,并于1789年推选华盛顿为第一任总统。

较之具有古老传统的欧洲各国,美国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国家,但是在独立后的50年间,美国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因为波士顿及纽约等地区附近富含铁矿和煤矿,所以美国的工业也开始飞跃发展。

弗吉尼亚南方盛产棉花,这里出产的棉花大量运销英国。

欧洲人已逐渐地被这个年轻而自由的国家所吸引。当独立战争结束、和平来临时,移民美国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在当时,未开发的土地还很多,为了容纳更多的移民,政府就把丹尼尔发现的肯塔基,以及其南方的田纳西,都列为“州”,并入联邦政府的管辖范围。

当年起草《独立宣言》的杰斐逊当选为美国第三任总统后,不但把宾夕法尼亚西部的俄亥俄列为“州”,同时也向法国购买了密西西比河口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此外,在1816年至1821年间,又先后成立了缅因、伊利诺伊、印第安纳、密西西比、亚拉巴马及密苏里六州,同时也向西班牙购买位于墨西哥湾的佛罗里达州。

在短短的50年之间,美国的领土已经比原有的13州大了三倍。事实上,这也只不过是版图上的扩张而已,这些新成立的州多半仍被原始森林所覆盖,仅有几个小个的开垦村落散布其间。

正当美国的领土逐渐向西扩展时,在肯塔基州的某个小屋里,伟大的亚伯拉罕·林肯诞生了。

同类推荐
  • 钢铁帝王

    钢铁帝王

    日本历届内阁多年来没有间断过讨论统一钢铁业的大事,为此伤透了脑。1934年2月1日终于水到渠成,日本制铁公司诞生了,历届内阁无休止的讨论也随之结束了。日本制铁公司是以国营钢铁厂为主体,由轮西制铁公司、釜石矿山、三菱制铁公司(即设在朝鲜的兼二浦制铁所)、富士制钢公司、九州制钢公司5家公司合并而成的统一的钢铁企业,总部设在东京九之内邮船大厦内,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由原八幡制铁所长官中井出任,领导班子由参加合并的各公司代表以及政府股份的代表陆军部、海军部、商工省、大藏省、铁道省官员组成。
  •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最是人间留不住

    拣定安宁或沉静的一隅,焚上一炉沉香,暗香袅袅里静睇着那炉上斑驳,借此窥得一点长眠在岁月中的过往。在幽香细细中我们还窥得见那些岁月里的女人们。她们鲜活在时光里,庄妍靓致,风雅超群。她们或倚楼独望,或长风吟诗。她们飘扬的衣袂化作了时代的旌旗。她们像岁月里的浮光锦,不沾染一丝世俗污淖,留给我们的都是皓月般完美的倩影。世代的笔墨已经将她们的故事渲染得锦绣如斯,而历史仍旧让我们从只言片语中感受到现实的粗粝。
  • 刘备发迹史

    刘备发迹史

    三国是个战国纷飞,群雄并起的时代,就像《三国演义》片尾曲中所唱“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时空变化,岁月流逝,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却不曾被带走,那些在历史的天地中纵横驰骋的鲜活面孔,跨越前年,依然在眼前飞扬,在我们心中永恒……谨以《刘备发迹史》献给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刘备,向非一般的刘玄德致敬!
  •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中国近代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冯子材

    中国近代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冯子材

    在中国近代抵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由于中外军事水平的巨大差距,因此,这些民族英雄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关天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定海三总兵、中法战争中的杨玉科、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抵抗八国联军战争中的聂士成等,都因战败而英勇牺牲,壮烈殉国,永受后人尊崇;也有一些民族英雄曾经英勇抵抗外敌,但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而先胜后败如中法战争中的刘永福,或先败后胜如中法战争中的刘铭传,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一直为后人们肯定。而像冯子材那样,在湘、淮、桂、黔、滇等省军队都先后被侵华法军战败的不利情况下,率领新募而成的萃军,勇当前敌,指挥取得镇南关—谅山大捷,完胜猖獗一时的侵华法军,迫使法国内阁倒台,法国政府放弃对中国“踞地索偿”的侵略野心,从而创造了中国近代抵抗外国侵略战争的奇迹,同时代无人可及,鲜有可与之比肩者。因而,称冯子材为中国近代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应该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
热门推荐
  • 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

    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

    对于韩国民众来说,2013年3月25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在这一天韩国人民迎来了他们的新总统——朴槿惠,韩国也将迈进崭新的朴槿惠时代。这一天,全球媒体的焦点都凝聚在这位花甲之年的亚洲女性身上。朴槿惠,韩国第一位女总统,第一位第二代的总统(父亲也是总统),第一位至今未婚的总统,第一位得票率超过半数的总统,第一位主修工程学出身的总统。她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韩国的“三无女人”。
  • 总裁宠妻100度C

    总裁宠妻100度C

    陆槿只是十八线外的小明星,无辜被卷入了艳照门当中。齐默:“陆槿,你连自爱都不懂了吗?”绯闻漫天的前男友问她何为自爱?呵呵…就在周遭人人对她冷眼以对,等着看她笑话的时候,她却被曼城最冷艳清贵的人带走了。在男人的一句话下,各大娱乐版面对她无一不是赞美之声。接近了才知道,黎复——这是个一丝一毫都讲究到极致,闷骚到极致的男人。黎复:“坐过来一点。”陆槿:“你有洁癖…我…”黎复:“坐到腿上来。”陆槿:“不太好吧…”男人放下杯盏,伸手将她拉至腿上,脸上神情依旧清傲。黎复:“洁癖是指在穿着衣服的时候。”陆槿:“……”不闷骚会怎样?
  • 许三多精神:打造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员工

    许三多精神:打造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员工

    培养“不抛弃、不放弃”的王牌员工,缔造“士兵突击”式的超战斗力团队,铸就“钢七连”式组织的全套落实方案。“许三多精神”折射出许多正在被国内外优秀企业、员工成功实践的职业理念。在商业伦理和社会价值观日趋功利化的时代,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关于企业和个人全面和谐成长的、多赢的生存哲学。
  • 你不用从梦中醒来

    你不用从梦中醒来

    emmmm充话费竟然送了个爱豆?!还是自己的未来老公……自己的运气也忒好了点吧?是不是看她近几年频繁水逆,各种离奇事件、狗屎霉运都被她撞上,觉得看不过眼,所以勉强给她安排了份天上掉馅饼的大惊喜?自己就是饭圈的锦鲤啊啊……饭圈有知晓她大名的小伙伴们,一遇考试什么的,转发的图片,都换成了……她。因为自己好歹也算半个公众人物,啊不,一个靠写书和狗狗上位火起来的小呆猪……虽说她本人在生活中还是衰衰的,但是没关系,饭圈锦鲤的光环始终照耀着她。那天,她闭关写作一周后偶然发现自己手机欠费到停机,电话打不通,无奈上网找闺蜜替她充了话费。叮叮当当一下子几十条短信蹦了出来,无非都是些广告啊诈骗短信什么的,她看都没看就一个个点了删除,删到最后一个的时候,偶然看到短信内容提及到她爱豆的名字,哦呦,这群骗子出息了,还敢打着她爱豆的名号出去行骗?正想着编辑长文字好好骂他一通,却没想到,这条短信的内容……是一条……综艺节目的邀约。走过路过的朋友们,感兴趣的话可以戳进来看看。还是那句话,愿我们共同努力,心怀感激,一切安好。感谢各位读者大大!
  • 钻石王牌之投手归来

    钻石王牌之投手归来

    大联盟救援投手泽村,重回少年时代,弥补遗憾,寻找梦想,重铸辉煌的故事。故事很长,慢慢看……
  • 全地球都修炼

    全地球都修炼

    没想到我王昊一泡尿撒了六年,勤苦搬砖挣来的钱又因为末日没花出去,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末日后,竟然灵气复苏了。武功、魔法、修真、召唤师,你骑扫把飞、我御剑飞、他驯龙飞。全地球都修炼,狗和蟑螂都修炼了。(灵气复苏、轻松、搞笑、逗比、爽文)PS:新书《从大话西游开始打穿西游》已在创世发书,绝对给你不一样的西游体验。
  • 惊玉记

    惊玉记

    南子编写的《惊玉记》以一个外省的汉族人的目光,把读者带入了盛产玉石的南疆和田:月圆之夜“裸女没水捞玉”,白水河的秘密,以及消逝的桑皮纸手工艺等农家习俗……每一段往事的背后,都是南疆和田美不胜收的风景;杏花,玉石,河流,土壤,浓郁丰饶的大地气息,全部跃然纸上。《惊玉记》表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极其封闭状念下的新疆与外部世界的碰撞以及文化想象,特别是汉族人“古”对异族少女古丽萌发了爱恋之情,随着她的死亡,超现实的梦境与丰饶的河流交织融合,回忆与救赎成为奇幻篇章。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农业科技史话(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农业科技史话(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对动植物的驯化、引和利用,传统农具的创新和演,中国传统农业科学体系等方面加以阐述,揭示了中国传统农业和农业科技的丰富内涵和巨大成就。《农业科技史话》以丰富的史料和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中国古代农业多元交会的博大体系以及这一体系所孕育出来的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最深厚的物质基础,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当代中国和世界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