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2300000001

第1章 音乐神童

家学渊源

莫扎特的全名是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他出生在奥地利的萨尔斯堡。萨尔斯堡位于阿尔卑斯山山麓的一条河边,当时是一个只有一万人口的小镇。亲王们在镇内建造了许多意大利式的教堂,这使它有“德国的罗马”之称。由于建筑和风景相得益彰,萨尔斯堡曾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小镇之一。

萨尔斯堡是萨尔斯州的首府,它在理论上是独立的,但名义上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四十个州之一。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东起匈牙利,西到荷兰,南达意大利,北到丹麦,包括这个范围内的所有国家,当然,这只是形式上的组合。

当时的每一个州都有自己的货币、征税制度和行政机构。萨尔斯堡的统治者是一位亲王兼总主教,手握世俗和宗教两方面的权力。每一位亲王总主教都是由一小群富有的地主选出来的。

如同其他各州一样,萨尔斯堡也有一个宫廷和一群贵族阶级,他们讲究奢华的排场,尽可能地以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作为效仿对象。各州的宫廷都在宴会、打猎和其他的娱乐上花费大量金钱,当然这些娱乐项目中也包括音乐。在战争和饥饿的年代,宫廷的奢华和享受无疑成了很多人梦想的世界,也是很多人仇视的对象。社会最底层的农奴,长年在土地上辛勤耕作,却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贵族阶级和宗教人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生活得异常奢侈和糜烂。这种强烈的对比就是当时的社会现状。

今天的萨尔斯堡已经是每年接待成千上万游客的游览胜地,这与莫扎特的成就有很大关系。它保留着莫扎特的故居,兴建了莫扎特博物馆,每年还会举行一次音乐节,吸引了大量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莫扎特是当地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还会作曲和指挥,可算是小有名气。

利奥波德年轻时,既唱歌也弹风琴,但是并不出色。后来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成了小提琴手。他的第一首作品发表于1740年,三年后,他开始为萨尔斯堡的亲王演奏和作曲。

利奥波德写的都是当时盛行的音乐即教堂音乐、剧院音乐和室内乐。教堂音乐包括弥撒曲和赞美诗;剧院音乐是剧场演出时所用到的音乐;室内乐包括管弦乐队演奏的作品。

利奥波德的作品并没有能够长久地流传下来,因为它们就像那个时代或其他任何时代的大多数音乐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他最大的成功是一本关于如何演奏小提琴的手册,叫做《小提琴实用基本教程》,曾在1756年公开出版并受到广泛的好评。这部作品被当做标准的教科书长达一百多年。

莫扎特的母亲安娜·玛丽亚酷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她是一个愉快、热心、意志并不特别坚强的女人。她长得很漂亮,和利奥波德被称做萨尔斯堡郎才女貌的一对。两人在1747年结婚。婚后,全家以装订书籍为业,是介于贵族和农奴之间的自由公民阶层。

公元1756年1月27日晚上,莫扎特诞生在隆冬的严寒之中。据说,莫扎特接受洗礼的那天大雪纷飞,十分寒冷,但是他却安然无恙。18世纪的欧洲,婴儿死亡率极高,很多婴儿出生后尚不满一年,就夭折了。利奥波德的五个孩子都在婴儿时期就死掉了,到莫扎特出生时,他只有一个四岁的姐姐。

莫扎特出生的这一年,空前惨烈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正好爆发。这场战争参战国家众多,战场涉及欧洲、亚洲、北美洲等很多地区,促进了当时欧洲社会封建制度的瓦解,对18世纪后半期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和军事学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天赋出众

莫扎特家虽然不是贵族,但以当时的标准来看,也是小康之家。他们在萨尔斯堡的中心地段租了一套宽敞的房子,雇了一个女仆和一个厨子帮忙料理家务。这种中产阶级的家庭,多由贸易商和艺术家构成,数目虽不多,但在人口不断增加的城市中仍占了为数不少的部分。一个世纪之后,这个阶级的人在欧洲甚至全世界占了优势。

利奥波德像那个时代大多数中产阶级一样,并不满意于自己的现状。他无法忍受生活的不稳定性,他执著于金钱和事业上的成功,渴望物质享受上的进步,所以他使出全部力量向上爬,专心一致企图进入特权阶级。

利奥波德所能采取的唯一途径就是音乐。莫扎特出生时,他的姐姐南妮尔已经四岁,但这个四岁的小女孩从刚会说话的时候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弹大键琴。南妮尔的音乐才华令她的父亲非常兴奋,也使他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利奥波德认为南妮尔将来或许能为贵族社会演奏,变得富有而出名,这样他这个父亲兼师傅也会声名大噪。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莫扎特是在耳中不断响着音乐的环境中长大的,因此,当这个三岁的男孩坐在大键琴前开始辨别音调时,他的父母并没有感到意外。真正让利奥波德震惊且欢喜的是,小莫扎特可以立刻找出能令他感到愉快的音符组合——和音,而且能够牢牢记住并重复弹出。

莫扎特的天赋在弹琴时自然地表现出来,他只是自我欣赏,为了得到愉快而弹奏。姐姐南妮尔后来回忆说,莫扎特从来没有被迫弹琴或作曲。相反,别人却不得不阻止他日夜不停地弹奏。他弹奏的时候,似乎将全身心都交给了音乐。

莫扎特四岁的时候,可以靠记忆演奏较短的曲子,一般都不会出现错误。五岁的时候,他开始创作自己的曲子,大多数是小步舞曲。他父亲把这些曲子抄写在一个专门的笔记簿上,那是他准备为儿子保存作品的笔记薄。利奥波德每次抄写莫扎特的作品,都不由得惊叹他的天赋和才华,并想象着这个男孩将为他的家族带来怎样的幸运和荣耀。

利奥波德的一个朋友,萨尔斯堡宫廷乐手夏契纳在回忆莫扎特孩童时期的种种时,还能记得他五岁时用笔和作曲纸在桌前忙碌的情景。

每次莫扎特要写曲的时候,总是将笔用力地浸在墨水瓶里,把墨水溅得到处都是,然后用手掌去涂抹。利奥波德看到这种乱七八糟的情形,就问莫扎特在搞什么名堂。

莫扎特回答:“我在写一首大键琴协奏曲,马上就要好了。”

利奥波德拿过纸来看了看,这个叫涂鸦吧?是曲子吗?但是慢慢地,他辨认出墨水污渍下面的音符确实有着旋律。

利奥波德皱着眉头说:“看起来好像很难。”

莫扎特答道:“这样才能叫协奏曲。”说完,他从父亲手里拿过作曲纸,跑到大键琴前去弹奏自己的创作。

据夏契纳回忆说:“弹错了很多地方,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只有五岁的小孩在弹奏他自己的作品。”所以,两个大人坐下来静静地听着。

从了解到莫扎特音乐天分的那一刻起,利奥波德进入上流社会的野心就开始无限地膨胀,他坚信莫扎特的才华是上帝赠赐的礼物,上帝要通过这个孩子来给予他和他的家庭以荣耀和富贵。利奥波德开始专心志致地为儿子在音乐上的发展而努力。他的整个生活都围着莫扎特转,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莫扎特。利奥波德为他而活,也靠他而活,他是莫扎特的唯一老师和忠实伴侣,他对莫扎特性格的形成和天分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最大的影响力。虽然他有自己的工作,但每天仍尽可能用最长的时间和儿子在一起。他可以断定,在自己的指导和督促下,莫扎特一定会成为一名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

莫扎特很小的时候,利奥波德就开始为他讲授深奥的音乐理论,并且规定他每天要练习好几个小时的大键琴。正如当时英国一位音乐历史家所说的那样,利奥波德已经“将环境和教养中每一个有利的因素都加在莫扎特丰富的天资上”。

利奥波德的世界观有些极端,他为人冷漠而多疑,没有慈悲心,心地狭窄,做事独裁,总喜欢往最坏的地方想,对世界抱着一种讥讽的态度。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好爸爸,他认真地照料着自己的小家庭,简直是无微不至。只要是跟他的两个孩子有关的事情,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有求必应,而且公平正直,将最深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尤其是对莫扎特。在这个小男孩的心里,爸爸是仅次于上帝的存在。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小莫扎特长成了一个感情浓厚,甚至有点神经质的男孩。

据夏契纳回忆,莫扎特常常会问他的父母和他们的朋友,他们是否爱他,有时一天要问上许多次。假如他们中间有人开玩笑地说不爱他,他就会马上哭起来。他总是受到照料、鼓励,和仁慈的待遇,他从来没有像当时大多数孩子那样挨过打,但是他对大人的命令从来不会反抗,能柔顺地服从。即便大人们表现出对他的喜爱和关注,他仍旧常常担心别人是否爱他,也禁不住要问别人。

这种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儿童期的需要,慢慢地在音乐中得到了满足。音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它在讲些什么,它表达的是什么意义,这些问题只怕没有人能确切地回答。虽然音乐如此抽象,但是人们对音乐的热爱千百年来从未停止,它宣泄着人们的情绪,也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它与心灵的紧密关系实在难以形容。

每天晚上,莫扎特都站在椅子上,和他的父亲利奥波德用意大利文合唱一首歌,唱完后吻一下父亲,答应在他年老以后把他放在一个玻璃盒里,免得受到风吹。从这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出莫扎特有一颗毫不虚假的赤子之心,凡是认识他的人都可以感觉得出来。但是莫扎特死后,这一优点被夸张到了可笑的程度。人们在一段时间认为莫扎特是一个甜得像杏仁糖,粉雕玉琢的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其实,莫扎特的性格中有很多矛盾的因素,他的一生也充满着天使和魔鬼、音乐家和小男孩这样相反的形象。

莫扎特五岁时曾在唱诗班里当男童,那是一段相当短暂的时间,在那之前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莫扎特从未在大众前露面。只有利奥波德极少数的几个亲密朋友知道莫扎特的特殊才能。虽然利奥波德希望莫扎特“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是他也很害怕莫扎特的出现会引起嫉妒和怀疑。利奥波德对莫扎特的期望实在太高了,他总是无情地强调必须勤勉不懈地练习,集中全副精神,并且要求莫扎特有毫无错误的记忆力。一言以蔽之,就是尽善尽美。只要稍差一点,这位严厉而苛求的父亲兼老师就无法感到满意。

莫扎特小时候很怕小号声,利奥波德决心要治好他这个毛病。于是他拜托夏契纳偷偷地跑到他的身后,突然间吹一个长声,莫扎特被吓得尖声大叫,这使得夏契纳非常后悔。不过,利奥波德的方法还是起到了作用,后来莫扎特真的克服了这一点,并且能在作曲时最有效地使用小号和长号。

莫扎特还有一个显著的,陪伴了他一生的特点,那就是他总是喜欢一边旋转他的手,一边用脚不断地在地上打拍子。如果放在今天,这种行为很有可能使莫扎特被认为是问题儿童。

莫扎特六岁时在音乐上的才华和知识都大有进步,利奥波德认为可以让他到世界各地去演出了。南妮尔也是一样,她的才华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妮尔的一生大半生活在她弟弟的影子里。她的大键琴弹得极好,而且也会作曲,但她终其一生也没有成为一位作曲家。这其中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是利奥波德从没有鼓励她在创作上努力;也许在她希望即席作曲时,父亲总是叫她专心于已经写好的音符;也可能是她根本没有足够的天分。

第一次面对观众

1762年2月,莫扎特全家到达萨尔斯堡西北方的城市慕尼黑,它是巴伐利亚州的首府。利奥波德打算在这里为莫扎特和南妮尔举办一场演出。同时,这也是一次彩排,是对利奥波德已经计划好的未来旅行演出的一次实验。莫扎特和南妮尔在巴伐利亚的选帝侯宫廷中演出,这是他们第一次面对观众。当时,莫扎特只有六岁,他的姐姐南妮尔也不过十岁。

三个星期后,他们回到萨尔斯堡。对于利奥波德来说,这次实验的结果是令他满意的,儿子和女儿既没有怯场,也没有记忆上的失误。但是,这只是刚刚开始,他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奥地利帝国的首都维也纳。

演出需要利奥波德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计划、推动,同时,还要督导孩子们的练习。为此,他牺牲了自己事业成功的一切机会,那些才能比他差的音乐家们都陆陆续续当上了萨尔斯堡的音乐指导,而他仍旧是一名助理。

对于这些,他并不在乎,他认为培养莫扎特才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专任工作。利奥波德深信,把儿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上帝的旨意。他必须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个男孩身上,他必须完全地控制他的一切,铺好他的道路,谋划好他的将来。莫扎特从没有上过学,也没有同龄的朋友,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莫扎特长大以后,利奥波德仍然继续着自己的控制,当他不得不放弃控制时,显得很勉强而且很痛苦。

1762年夏天是莫扎特全家感到兴奋的一个夏天。他们到达了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维也纳是当时欧洲中部最大的城市,文化环境十分活跃,特别是在音乐方面。尽管战争仍在继续,但歌剧、戏剧,以及其他各种娱乐形式还是很兴盛。作为一个帝国的文化中心,维也纳开放而包容,本地的匈牙利人、捷克人、意大利人、斯拉夫人、德国人与持续不断涌入的其他欧洲人混合在一起,共同缔造了灿烂的文化。

莫扎特一家四口在前往维也纳的途中就开始表演,第一次公开表演是在一家旅馆里。

之后他们在一座修道院休息,莫扎特第一次看到风琴,他对这种乐器很感兴趣,立刻跑去弹奏。乐曲悠扬而唯美,修道士们纷纷丢下吃的东西,跑去听莫扎特的弹奏。这样小的一个孩子有如此出众的音乐才能,修道士们个个目瞪口呆。

他们一行进入维也纳的时候,莫扎特用小提琴为海关官员演奏了一支小步舞曲,使得官员们如痴如醉。于是一家人很快通过关口,甚至连通行税也免了。

这两个孩子的才华和他们已经到达维也纳的消息很快传到宫廷,于是他们被邀请到宫廷中去表演。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都是业余的音乐家,据说他们的几个女儿也很会唱歌。

皇帝把莫扎特叫做小魔术家,对于一个已经对音乐如此认真的男孩,没有比这个更体贴的评价了。

在走向大键琴时,莫扎特在光亮的地板上滑了一跤,一位当时只有七岁的公主将他扶了起来。为了表示感谢,莫扎特天真地对她说,长大后要和她结婚。果真如此的话,也许这两个人都不会有那样悲剧的结局。后来这位公主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1793年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那时候,莫扎特刚刚去世两年。

莫扎特在奥地利宫廷中表现出了极为亲切的个性,他跳到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的膝上,拼命地吻她,这使女王深感意外。为了酬谢莫扎特和他姐姐的精彩表演,女王特别准许利奥波德一家游览皇宫,并且赠给他们一些金钱和衣服。

皇宫表演成功后,两个孩子名声大噪,他们接连不断地受到贵族社会的邀请。莫扎特和南妮尔开始在维也纳那些豪华的宅邸里演奏,有一位伯爵曾经说:“这个可爱的孩子弹奏得太神奇了!”演出的场面虽然热烈,但是利奥波德非常失望,因为这给他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令他满意。

在这许多次表演的中途,莫扎特患上了猩红热。他以前也曾患过,时愈时发,可能是到处奔波使得身体衰弱,影响到健康;也可能是他在萨尔斯堡的家里已经感染上了某种病菌,毕竟他们家曾有五个婴孩夭折。不过,这一次,他很快痊愈了,又再继续表演。这场病痛并没有消耗他的精力。

1763年2月,他们回到家中。莫扎特和南妮尔依旧每天都要练习。除了对大键琴的熟练外,莫扎特还成了小提琴专家,那是他父亲的拿手乐器。据夏契纳说,莫扎特是自己学会小提琴的,他的听觉准确性极高。

这时候,利奥波德对两个孩子的成名更有信心了,他毫不怀疑他的两个神童不管到哪里都会得到喝彩。他们需要到更广阔的舞台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时,他们的未来需要倚赖某位皇家音乐爱好者的赏识,借这种人的支持,才能得到作曲所需的金钱和机会。利奥波德决定带他们遍游欧洲大陆,远至巴黎,甚至伦敦,寻找一个可以支持他们的人。

1763年6月,他们再度离开萨尔斯堡。

同类推荐
  • 海上骑士:尼米兹

    海上骑士:尼米兹

    本书中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尼米兹的军事生涯,特别是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期间,组织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海战,打败曾经猖獗一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做了详尽的描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两军在太平洋战场海战中的激烈争夺,以及双方的兵方部署、战略决策、指挥方式和作战经过,反映了尼米兹的作战指导和指挥艺术。
  • 历史上的那些人

    历史上的那些人

    勾践(?——公元前465年),又称菼执,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时期后一个霸主。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皇五帝的传说》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三皇五帝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皇五帝的传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作家是以写作为工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本书是丛书中“文学大师篇”中的一本,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难以忘怀的旧上海,还有那让人沉醉的男女情爱是张爱玲带给我们的印象。本书将把张爱玲的人生细细解读,佳人不再,岁月依旧。
热门推荐
  • 中信国学大典·黄帝内经

    中信国学大典·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存《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
  • 穿越南唐之乱世佳人

    穿越南唐之乱世佳人

    在她新婚的前一天,他吻了她的额头。为了得到她,他要灭了一个国家。另一个他,只是静静的拥着她说,我们要好好的在一起。两帝争锋,红颜是否真的祸水?剪不断理还乱,终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郑重声名:这不是正史,这只是传说!
  • 重生之王心依旧

    重生之王心依旧

    她被自己的妹妹算计,错失了心爱之人。她为了爱甘为棋子,不惜以身犯险,最终死于杖刑。今生,一个轮回转身,她心有芥蒂,步步为营,对那些算计她的,负了她的,伤害她的人,一一算清……面对前世爱入骨血的男人,她用绝情得近乎冷漠的声音,淡淡地说:“段墨,今生今世,我都不会嫁给你为妻,你还是死了这份心吧!”这个女人,对别人狠,对自己却更狠!当听说“卫妃流血不止,有性命之忧”时,他慌了。当听说“卫妃为了太子墨,竟然连命都不要了”时,他嫉妒了。“我累了,不想再与你纠缠下去了。”当她疲惫地,无力地说:“韩非,你从一开始就错了,我从来就不怕死,又怎么会在意你用死来威胁我?现在,我累了,活腻味了,所以我要走了……”在她跳下山崖那一刻起,韩非终于知道什么叫怕了!一眼赔一生!这个可以征服天下,却无法征服这个女人的千古一帝终于明白,爱上这个绝情的无情的女人,是他今生都无法跨越的魔障,更是他命里注定的宿命……PS:菊所有的文都拒友情收,需要友情收的朋友请绕行。但是喜欢的朋友请收藏,只要点击下面的【加入书架】就行了。咖啡是免费的,支持偶就冲杯咖啡吧。你们的支持就是俺努力的动力,谢谢了各位!另推荐好友的文:《庶女逆天,王妃不好惹》
  • 快穿男主他每天都想造反

    快穿男主他每天都想造反

    大作家颜冉嗝屁了,嗝屁后一不小心绑定了穿书系统糖团子,于是,她的任务就是化身戏精攻略自己书里的男主!
  • 共生修真记

    共生修真记

    无边大陆,人、妖、魔并立;特殊修真体系,修真与植物伴生,两魂一体,从此一生相伴;平凡少年,身世奇特,得奇遇,偶获剑竹之魂,走入修真路;从此行遍人、妖、魔界,品味各种爱恨情仇,开启波澜壮阔的修真故事……
  • 大唐懒散王

    大唐懒散王

    梦回千年盛唐,由它怒海狂啸,只想要站在这风口浪尖之上安稳的活着,不去追求扬名立万,名垂千古,只求闲云野鹤田野间。
  • 超能体术师

    超能体术师

    一个宅男却意外的重生在另外一个位面,是苟且偷生还是笑傲江湖。
  •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本书对世界上下数千年重大历史事件做了全景式的扫描,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政治经济的改良与变革, 进步与保守的争斗与冲突, 新旧体制的毁灭与诞生, 理论学说的创立发展, 科学发明的艰难突破等等。
  • 光纪流年之阿雅我等你

    光纪流年之阿雅我等你

    新书《三万菩提心》,求收藏求评论呀一个忧郁的少女,迷失在那座空城里。一个忧郁的少女,一段深刻的情结,一个家族的历史,该何去何从?纪南之说,阿雅,我在这里等你。程皓然说,阿雅,等我好吗?少女阿雅,在离开家乡之后,会遇见什么呢?
  • 战神的逃妻

    战神的逃妻

    战神大婚,小舅子扮姐出嫁不说,老婆还被拐了!天帝不帮忙追人,还在旁边看笑话。战神追妻,小娘子打神将,绑王子,舍肉身,穷其一生,只为逃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