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700000790

第790章 曹丕反击(下)

次日中午,华歆找到了曹丕,他将厚厚一叠供状呈给了曹丕,“公子需要的全部材料都在这里了。”

曹丕大喜,没想到杨训这么快就交代了,他接过供状翻了翻,发现里面还有不少信件,不由奇怪地问道:“怎么还会有信件?”

“这是暗虎卫根据他的供述从他房中搜出的信件,天佑公子,里面竟然有一封杨彪写给刘璟的信件,估计是没有来得及送出去,却成了杨彪勾结刘璟的证据。”

华歆又翻出一封信,递给曹丕,“公子看看这封信。”

曹丕接过信愣住了,这竟然是三弟曹植的字迹,他打开信看了看,是三弟给杨彪的回信,信中感谢士族对他的支持,他若继位,将大力扶持儒学,恢复汉帝权威。

曹丕眼睛眯了起来,前后看了看,没有找到写信时间,他便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信?”

“就是昨天下午,植公子托他转给杨彪,杨彪正好在睡觉,这封信就没有及时送出。”

曹丕有些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仔细看了杨训的供词,又将一封信一封信的细看,最后一拍桌子,“我现在就去见父亲!”

曹丕信心十足,有了这些供词,不仅支持三弟的士族势力要垮,而且其中一些内容对三弟极为不利,他要趁热打铁,将这些信件和供词交给父亲。

华歆连忙劝道:“公子先不要着急,此案一旦爆发,必然是由御史台审理,我们在御史台没有人,对我们不利,不如先把杨添调回来,有他这个御史中丞在,这件案子我们就能掌握主动了。”

“说得有道理,我昨天已奏明父亲,据说父亲已批准,最迟今天下午调令就下来,我们就再等几天。”

说得这,曹丕又想起一事,问道:“那杨训怎么办,他意外失踪这么多天,必然会引起杨彪警惕,该怎么处理他?”

华歆微微笑道:“公子不用担心,杨训已经从骨子里被酷刑征服了,只要我再告诉他事情已平息,相信他不会说出来。”

曹丕点了点头,“如果能保证他沉默,那就暂时放了他。”

...

半个时辰后,一辆满春楼的马车停在了杨府侧门,马车扶住杨训从车内慢慢走出来,杨训目光空洞,从前的精明在他身上看不见了,就仿佛一具行尸走肉。

这时,后面有人喊道:“兄长,是你吗?”

杨训慢慢回头,只见杨修快步走上前,他原本麻木的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惊慌,杨修走上前问道:“你昨晚倒哪里去了,怎么现在才回来,父亲很担心你。”

杨修又瞥了一眼马车,他认出这是满春楼的马车,心中叹息一声,自己这个族兄太沉溺于青楼了,但很快,杨修便发现了杨训的异常,脸上、脖子上有很多淤青,这明显是被人打了,他不由一怔,连忙问道:“兄长,你怎么了,被谁打了?”

“没有.。。没有,是我自己摔了一跤,休养两天就好了。”

杨训吱吱呜呜,连忙走进了侧院,不敢和杨修面对,杨修心中奇怪,他一把拉住车夫,指着杨训的背影问道:“他是怎么回事?被谁打了?”

车夫叹了口气说:“昨晚杨使君和一群老客争夺金花魁,结果杨使君半夜被一群无赖暴打,那群无赖已跑掉了,也不知道是谁在背后指使,杨使君再三嘱咐,不准我们说这件事,我得先走了。”

车夫挣脱杨修的手,赶马车走了,杨修气得浑身发抖,他知道杨训一直沉溺于青楼,父亲再三劝他也不听,却没料到他居然出了这种丑事,和人争妓女被暴打,这件事若传出去,杨家的名誉就毁了。

半晌,杨修忍住了心中的愤恨,又想一想,这件事还真不能告诉父亲,若让父亲知道,非要把他气死不可。

杨修也不想去理睬这个风流荒唐的族兄,他转身向正门而去。

杨训回到自己房间,躺了下来,又吩咐两个房中侍女给自己上药,两个侍女小心地将伤药涂满了他浑身淤青的身体,疼得杨训浑身哆嗦,这时,他又想起昨晚那个不堪回首的夜晚,那难以忍受的羞辱和撕心裂肺般疼痛,想到最后自己被打得屈服了,杨训忍不住流下了屈辱的眼泪。

但他心中又是一阵害怕,自己的供词,还有被人搜走的那些信件,后果不堪设想,他越想越怕,可是让他去向家主坦白,他又没有这个勇气,他脑海里不由想起华歆的话,‘这件事就到此为止,我们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不会再为难你,大家都保持沉默,如果你要把事情捅开,我们可以奉陪,你自己想想后果吧!’

虽然不知道华歆为什么不再继续追查此事,但杨训的心中多少存了一点希望,或许这件事真如华歆所说,就这样不了了之,如果是这样,自己犯不着再把它说出来。

想到这里,杨训低低叹息一声,就当是自己昨晚做了一个恶梦吧!

..........

刘璟的车队进入汉中后,是从陈仓道入关中,一路朝行暮宿,在三天终于出大散关进入了关中,又走三天,这天中午,距离长安只有十里路程,远远地可以看见长安巍峨的城墙。

此时的长安还是汉长安,大兴城还未修建,著名的唐朝长安还在一片荒芜旷野之中,汉长安紧靠渭河而建,城池周长三十余里,城池北面便是著名的未央宫。

这座大汉王朝的都城曾经一度辉煌,又几经沉浮,在钟繇出任司隶校尉后便渐渐修复,城池已恢复了正常的防御功能,而北面未央宫在贾诩历时一年的拼凑修复后,长乐宫和建章宫被拆除消失,三宫面积比从前缩小一半,但未央宫的修复得到了大量现成原材料,很快便使一座完整宫殿渐渐露出了轮廓。

对长安和关中而言,目前最重要的并不是恢复城廓,而是恢复人口,汉末的董卓和李催之乱后,关中人口大量逃亡,尽管后来又逐渐恢复,但和全盛时相比依然相差甚远,刘璟只能用最优厚的税赋政策吸引人口回流,关键是吸引并州、河北及中原的人口。

对人民而言,轻徭薄赋永远是最吸引人,关中的优厚税赋政策吸引了大量民众回流,短短一年时间,关中人口便增加数万户,长安人口也从十万余人,迅速恢复到近二十万人,大多是长安的老居民归来,使一度冷清的长安又再度热闹起来。

刘璟的队伍沿着官道缓缓而行,这时,远处尘土飞扬,关陇都督赵云,副都督张任,偏将刘虎,长史法正以及京兆太守陶政等一班文武高官赶来迎接汉王刘璟的到来,片刻,众人驰马而至,在刘璟面前勒住了战马,赵云上前抱拳道:“卑职参见殿下!”

众人纷纷上前行礼,“参见殿下!”

刘璟笑着摆摆手,“各位免礼,这一年辛苦大家了。”

众人对望一眼,都笑道:“这一年无战事,谈不上辛苦。”

“虽然无战事,但要训练士卒,剿匪平盗,维护秩序,事情很多,贾军师告诉过我,大家并不轻松,这次我就来看一看大家近一年的训练成果。”

这时,赵云上前道:“殿下请吧!卑职领殿下进城。”

刘璟点点头,回头对随军大将王平和吴班道:“你们可安排军队在城外驻营休息,就不用进城了。”

“遵令!”

旁边张任连忙领两位大家前去驻营,刘璟率领马车队,在一千骑兵侍卫的保护下,浩浩荡荡向城内而去。

赵云骑马跟在刘璟身旁,低声问道:“卑职看了殿下的来信,殿下要准备对关内杂胡用兵,不知准备何时动手?”

刘璟微微一笑,“不用急,我们先蓄势,战备充分,然后文攻,若文攻无效,再雷霆出击。”

赵云叹息道:“这一年虽说是养精蓄锐,但也将大家憋坏了,眼看关内杂胡猖狂,都恨不得立刻出兵攻打。”

刘璟点了点头,“我理解大家的急切,但这些杂胡也并非弱旅,骑兵尤其犀利,我们要充分利用汉军先进的武器对其打击,我这次来关中也是为了视察匠学。”

说到这,刘璟回头看了看,问道:“马校尉为何不在?”

马校尉便是马钧,从前年秋天开始,江夏匠学正式分拆为军匠和民匠两大部门,民匠官学依然留在夏口,而军匠则在去年搬到了长安,改名为军械院,专门负责研制和改进各种武器军械,有大匠和学员二千余人。

赵云连忙道:“马校尉去雍县考察城池防御去了,这两天就会回来。”

一边说着,车队便进了长安城,一进城门,喧嚣热闹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城门内两侧是密集的店铺,高高矮矮,参差不齐,有三层楼,描梁画檐的酒馆,也有显得破旧的平房店铺,街道宽阔,足有二十余丈,地面铺着平整的石板,干净整洁,空气中没有刺鼻的马粪臭味。

刘璟暗暗点头,他看得出这不是临时清扫,这应该是陶政的功劳,他在城池整洁方面做得确实不错,能够培养人们的清洁意识,自觉维护城池的干净,这对防止疫病流行非常有效果。

和成都的另一个明显区别是,城内气势巍峨的建筑很多,随处可见斗梁飞檐,不愧为大汉王朝中央都城,整个城池充满了一种雍容大器的帝王气象。

但对于城池的整洁,刘璟更关心的是人,由于他的到来,军队已经进行了管制,所有的行人都站在街道两边,人越来越多,不断有人闻讯从四面赶来,街道两边早已挤满了前来欢迎汉王到来的民众,足有近十万人之多,人山人海,延绵十里,上万名士兵在人群前牵手站成一排,防止人群失控。

刘璟看到的长安民众在衣着方面确实不如成都,大多是布袍为主,色调灰暗,穿丝绸长衫的人明显比成都少得多,不过他们精神却很饱满,情绪激动,眼睛内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随着刘璟向两边路人挥手致意,两边成千上万的民众顿时欢呼起来,“万岁,汉王万岁!”欢呼声响彻云霄。

同类推荐
  • 汉风长歌

    汉风长歌

    炎黄热血,气贯长虹。汉风所向,一往无前!——————————————————
  • 另一半中国史

    另一半中国史

    英国有一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一个人如果能身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交替与更新,也预示着人类的未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历史的最大作用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所说的,“历史之特殊功用在于能使人明白某种政策或政见的成败原因”,“使我们更谨慎、更大胆地面对现实”。历史的作用决定了历史的最大价值在于真实。然而历史也往往最容易被改写,因为“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中国的历史是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的,富饶的黄河流域成为华夏族的源头,而生活在这里的黄帝、炎帝成为华夏族共同的祖先,缔造了华夏文明。
  • 赤峰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赤峰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本书以“远古遗韵”“农牧交响”“草原帝国”“漠南雄风”“近代风云”“沧桑巨变”六章,梳理了赤峰从远古到现代的辉煌历史,叙述了赤峰经历的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元代时期的文化等几次文化高峰以及近代的沧桑、现代的发展。书中阐释了赤峰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社会各界了解赤峰和增强赤峰人民对家乡的认知度、归属感和自豪感,有重要的意义。
  • 寒门破茧

    寒门破茧

    此书不是种马爽文。主角沈不凡没有金手指,在陌生的古代面对不适和各种困境,展现出非凡的坚韧和乐观,最终走向成功。读者随着主角的人生轨迹,对亲情爱情友情以及事业读出自己的理解,品味不同的人生。
  • 我的系统不厚道

    我的系统不厚道

    ……“考古是指研究古代,那你这个考功又是什么?”【研究主人的功绩。】“你就不能一次性做个自我介绍吗?”【不能,我紧张。】……所以这是一个反射弧很长的系统?直到第一个任务完成领取奖励的时候,叶小枫才发现自己居然遭遇了坑B系统:武力值0,人品?不存在的。主角光环都罩不住,只能凭“真本事”闯出一条生路。
热门推荐
  • 龙沙纪略

    龙沙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魔王的成神路

    小魔王的成神路

    魔族与神族的战争永无止境,却在第十七代魔王上位后开始有了改变,因为这代魔王的第四位妻子是神族第九代神王的幺女,虽然是第四位但却是魔界的魔后。这里要讲的是第十八代魔王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墨尘。
  • 你一直在我心里!

    你一直在我心里!

    人生就像电影,或喜或悲。有时一种选择,却是两种人生。
  • 落英缤纷谁细数

    落英缤纷谁细数

    本小说故事主要讲新文化运动期间,民国时期的中国青年慢慢把旧思想、旧文化摈弃,很多人为提升女性的地位而不懈努力,很多青年女性有了自主意识、越来越独立自信,努力提升自我价值,不再任人摆布,把“女子无才便是德”视为错误思想,努力学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本故事重点讲长辈与晚辈们相互关心,无论年轻人怎么折腾总有最温暖的的港湾为他们遮风挡雨,长辈总是无条件赋予晚辈们力量,教会他们做人处事,让谈他们切身体会和谐的家庭关系更有利于成事。小说的背景是1921年至1923年间旧上海几大家受新文化思潮的青年一代与老年一代斗智斗勇,在“争斗”的过程中,晚辈逐渐体会到家的温暖。本文情节纯属虚构,背景不偏离历史,带有一定教育意义;以芩菥两人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主要讲述民国上海滩江·陆·苏三大家兴衰。主人公是一位弱小的女子,身为商贾千金,却要面临和商品一样因利益而被置换的命运,她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她心有不甘想要反抗命运,可自己的力量很渺小,充满商业味道的婚姻,两家人该如何宛转?
  • 送郢州郎使君

    送郢州郎使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贵女为后

    重生之贵女为后

    欧阳墨柒努力了一辈子,到头来却落得一场空,老天念她可怜,许她重活一世。欧阳墨柒发誓一定要将所有负她的人,一个个的送入地狱。可谁知在这个过程中,前世的那个少年郎竟一步步的帮她,让她动心。他帮她,她助他,这时间最好的爱情便是,我和你有共同的愿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汉高祖刘邦(全三册)

    汉高祖刘邦(全三册)

    望华车,市井夺未央。尘沙起,鸿门巧对王。纳贤良,无畏得天下。三章法,垓下定汉疆。历史小说家秦俊著“大汉帝国”系列之《汉高祖刘邦(全三册)》以民间的视角解读刘邦“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的传奇英雄故事。刘邦知人善任,纳谏如流,有政治家眼光,有战略家谋略,有军事家运筹,最终打败项羽,缔造了大汉帝国四百余年的基业,真正意义上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战乱,开创了稳定的封建统一王朝。《汉高祖刘邦(全三册)》完整展现了刘邦从一介浪荡儿的小小亭长,到广纳贤良、独立统兵,再到熟练运用用人之道、带兵谋略,开创帝业,终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天子的历史画卷。
  • 卑鄙爱人

    卑鄙爱人

    前世的五百次擦肩而过换回今生的一次回眸,这是一个浪漫的传说…传说从来不会出现在现实里,因为他是传说…可是有没有人告诉她,这个传说里的两人回眸时到底有没有看到对方…这是很让人纠结的一个问题。千爱不知道自己究竟哪次回眸看到了易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以怎样的眼神才能让易辰对她如此倾心,步步紧逼,将她禁锢占有…有一点千爱非常肯定,她回眸时真的没有看到易辰…
  • The Deliverance

    The Deliver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