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700000682

第682章 关中收官(上)

徐晃打开信鸽匆匆看了一遍,他的眉头顿时皱成一团,竟然让他出兵两万救傥骆道和褒斜道,而且必须保证陈仓不失,开什么玩笑,他城中一共只有三万军,分走两万,就只剩下一万,凭一万军能守住陈仓。

“军师看看吧!这是什么荒诞的要求。”

他把鸽信递给毛玠,忍不住有些恨恨道:“索性放弃陈仓也就罢了,偏偏还要我保证陈仓不失,我哪里给他保证去?”

毛玠看了一遍鸽信,心中不由叹息一声,这是曹仁在先明确责任,他已经要求徐晃保证陈仓不失,若因为分兵而丢失陈仓,那就不是他曹仁的责任了。

但这话又不能明着说出来,只得委婉道:“我建议将军还是把实情向曹都督说清楚,让他再考虑考虑。”

“他会不知道吗?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徐晃冷笑了一声,凝视着长安方向,半晌他语气慢慢和缓下来,“或许他需要考虑全局,傥骆道和褒斜道失守确实问题很大,哎!这是我的责任,丢失了陇县,以至于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

说完,徐晃的情绪有些低沉,他确实认为,如果关中失守,他至少要承担七成的责任,曹仁让他承担责任也是有所指,不是说陈仓,而是街亭和陇县。

毛玠连忙安慰他道:“将军不要太自责,这次战役本来就对双方不公平,就像一只盛满水的破桶,汉军只要把任何一处击破,他们就成功了,而我们必须保证所有的地方都不能破,偏偏双方兵力又相当,实际上从一开始我们就处于劣势。”

徐晃点点头,“不管怎么说,曹都督是主将,他既然下令我出兵,我就必须听从他的命令,大不了把陈仓道的五千守军调回来,这样陈仓城内就有一万五千人,勉强能守住城池。”

“可是.....刘璟未必会让将军如愿。”

“那就看天意吧!”

徐晃叹息一声,大步向城下走去,高声令道:“速让牛金将军来见我!”

一个时辰后,陈仓东门大开,两万军队在大将牛金和臧霸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出城,分兵两路,向傥骆道和褒斜道赶去。

.........

曹军两万军队出城的消息很快便被汉军斥候探到,一队骑兵立刻向汉军大营飞驰而去。

汉军大营位于陈仓以西约十里外的一片旷野里,六万大军在此已经屯兵近半个月,并筑造了坚固的板墙,刘璟在耐心等待赵云的消息,赵云的消息还未到,不过南阳的消息却先传了过来,曹军出兵六万,再次将南阳郡夺走,汉军主力已经撤到汉水以南。

这个消息在刘璟的意料之中,他们夺取南阳郡本来就是为了牵制曹操主力进关中,对曹操保持一种压力,他相信就算南阳郡失守,曹操还是会屯重兵在南阳郡,还是一样能牵制住曹军。

大帐内,贾诩忍不住笑道:“我们拥有汉水和长江,就足以抵挡曹军南下,而曹操却没有什么有利的地势阻挡我们北上,他出重兵守住南阳郡又如何?我们完全可以掉头到安陆郡,从安陆郡北上汝南,难道他汝南不空虚吗?”

“确实是如此,地盘太大,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来镇守,偏偏曹操已经没有这么强大的军力了,就像一个破败的大户,表面还很光鲜,可他已经处处捉肘见襟,掩饰不住他的破败了,我越来越有信心。”

说着这,刘璟又笑道:“我觉得关键就是北伐夺取陇西成功,使得战略局势骤转,看来,耗费三年时间北伐,还是很有收获。”

“这当然,从前曹军只要在南阳和汝南屯兵,就可以防御住我们,现在战线扩大到了关陇,这么辽阔的防御线,让他怎么防御,再加上陇西惨败,他手中军队已力不从心,我还是坚持从前的方案,不战而屈人之兵方是上策。”

刘璟点点头,“我也赞成,不过还是要先夺取陈仓,取得战略上的优势,再实施不战之策。”

两人正说到这,大帐外传来侍卫的禀报,“启禀州牧,斥候有紧急情报。”

“呈上来!”

帐帘掀开,侍卫快步走进,向刘璟施一礼,呈上一份情报,刘璟接过情报看了一眼,顿时笑了起来,对贾诩道:“陈仓派两万军队出城东去了,必然是赵云他们创造了条件,逼徐晃不得不分兵去救。”

贾诩沉思一下道:“会不会是徐晃的诱兵之计?”

刘璟负手走了几步,摇了摇头,“不可能是诱兵之计,曹军本来就处于劣势,全靠一座城池来防御,他两万军出城,稍不留神就会被我吃掉,这种诱兵之计风险太大,得不偿失,相信就算有人建议,徐晃也不会采纳。”

贾诩也笑了起来,“看来是我多虑了,既然两万军东去,城内必然空虚,我想徐晃一定会调散关的五千军队回陈仓增加防御,州牧为何不抢先一步,拦截这五千军队呢?”

刘璟微微一笑,“我正有此意!”

他立刻令道:“请黄老将军和魏将军速来大帐!”

不多时,黄忠匆匆赶来大帐,抱拳道:“请州牧吩咐!”

这时,魏延也赶来了,他行一礼,在一旁默默地等待刘璟下令,刘璟把形势简单给他们说了一遍,又缓缓道:“现在陈仓兵力空虚,曹军必然会弃守散关,军队增援陈仓,我希望老将军能替我拦截住这支曹军。”

黄忠抱拳笑道:“请州牧放心,区区五千人,属下能够拿下。”

刘璟点点头,又对魏延道:“你可辅助老将军,击溃敌军,夺取散关!”

“末将遵命!”

黄忠和魏延接令离开了大帐,一个时辰后,他们二人率两万军队离开大营,很快渡过渭水,两万大军向陈仓道方向急速行军而去。

........

陈仓道位于陈仓县西南,也是一条穿越终南山,直达汉中的山道,山道蜿蜒曲折,但相比其余几条通道却又易行得多,当年汉高祖刘邦便是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从汉中杀入关中,走出了争霸天下的第一步,而陈仓道北面的散关更是汉中北上关中的交通枢纽,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关中四关之一。

所以陈仓道在汉中北上诸道中极为重要,曹军投以重兵防御,在陈仓道最北面的散关部署了五千军队。

此时,散关主将郝昭已经得到了徐晃的命令,令他放弃散关,立刻北撤回陈仓,这个命令让郝昭稍稍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南方已经有汉中军队北上,而北面的汉军主力也杀到陈仓,一旦刘璟关注到陈仓道,他必然会遭遇到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既然徐晃命他北撤,郝昭也不再犹豫,连夜收拾军队出发,沿着清水河向北疾行,如果顺利,在次日中午便可抵达陈仓,但郝昭也担心会遇到汉军伏击,他派出百余斥候先行,一路探查敌情,但没有遇到什么意外情况。

军队行走了一个多时辰后,时间渐渐到了五更三刻,此时天色已麻麻亮,透过薄薄的雾气,可以看见远处的山峦、树林,五千曹军一路疾行,前面数里外便是河口,也就是清水河注入渭水的河口,他们需要渡江到渭水北岸。

郝昭命令士兵原地休息,同时派人是寻找渡河船只,士兵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休息喝水,就在这时,一名斥候从后方疾奔而至,“将军!”他奔至郝昭面前禀报,“卑职发现敌情!”

郝昭一惊,连忙问道:“是什么情况?”

“卑职发现一支汉军,约五千人,好像是大将魏延率领,从龙尾谷出来,沿着清水河向南去了,应该是去散关。”

郝昭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自己明明离开散关了,为何汉军又要赶去散关?难道他们没有发现自己军队吗?郝昭只是略一思索,便立刻明白过来,这是汉军在断自己的后路,不让自己再退回散关。

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应该还有一支军队准备袭击自己,郝昭顿时紧张起来,断自己后路之人是大将魏延、五千军队,那么袭击自己的军队人数会更多,大将级别会更高,会是谁?黄忠还是赵云?

他立刻起身喝令道:“立刻起身出发,去渡口上船。”

曹军士兵纷纷起身,简单收拾一下便跟随郝昭向北奔去,不多时,队伍便来到了渭水河畔,渭水宽约百丈,浊浪滔滔,但码头上却没有一艘船只,先前来寻船的士兵上前禀报道:“刚才找到几个船夫,他们也在寻船,说昨晚渡口还有不少船,但半夜时一艘船都不见了,他们也不知船到哪里去了。”

郝昭心中极为紧张,四下探望,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定是汉军先一步到来,把船只带走了。

就在这时,他们身后鼓声大作,喊杀声震天,一支万余人的军队从后面掩杀而来,为首老将须发皆白,身材魁梧雄健,手执一柄锋利大刀,策马疾奔,吼声如雷,正是老将黄忠,后面的曹军措不及防,被黄忠率军杀入,队伍立刻陷入了混乱之中。

同类推荐
  • 带着系统到汉朝去

    带着系统到汉朝去

    陈阳莫名穿越到东汉末年,更莫名自己有一个无上系统。本着和平主义思想,他不想参与争霸,不想朝堂。奈何事与愿违,守着一亩三分地,可总有各路诸侯没事就想找他请教一二。随着时间推移。诸侯们不得不感叹,“陈阳世上一日,可抵平庸百年啊!”
  • 公子请保重

    公子请保重

    我叫苏寂,我不是老司机,我在荒郊野外慌得一批。……开局一身伤,还没带银两。四周野茫茫,内心很抓狂。伴随着一声天雷滚滚,苏寂来到了这个陌生的朝代。于是,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世界,苏某人暗下决心,定个小目标:在史书上浓墨重彩一笔?等等,我好像有个退婚的问题……ps:轻松幽默为主,设定莫较真,文笔极菜,不爽轻喷,谢谢合作。
  • 天命所终:晚清皇朝的崩溃

    天命所终:晚清皇朝的崩溃

    辛亥革命一向被认为是民族主义的革命,“驱除鞑虏”更被视为革命的制胜法宝,但这种民族主义到底起到多大作用,民族问题是否真实存在或被扭曲;被视为“特殊利益集团”的清末皇族与旗人在这场革命中到底处于何等地位;革命的冲击下,他们又遭受了何等的命运等等,这些都是之前史家所未深入探讨或做忽略处理的。本书以清末皇族与旗人作为切入口,以独特的角度深入剖析旗人群体在辛亥年中的所经所历,以更全面地展示革命年代中所不为人了解的历史侧面。
  • 霸王春秋1:一匡天下齐桓公

    霸王春秋1:一匡天下齐桓公

    春秋首霸,齐桓公。在内忧外患中登临君位,不记一箭之仇,任用管仲为相,采用非常之手段,推行非常之改革,渐使齐国强盛。纠合诸侯,尊王攘夷,北击山戎,南伐楚蛮,最终成为中原首位霸主,与天子平起平坐,号与天齐。桓公一代,首创“霸术”之秘诀,横行“霸道”于人间,终成“霸王”之伟业! 一个一无是处的人,究竟如何才能获得巨大成功?本书带你重返春秋,揭示“霸术”的秘密。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热门推荐
  • 电脑新秀

    电脑新秀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神鬼行纪

    神鬼行纪

    山河崩溃,天地鬼神妖魔横行,异星来客修神道聚香火,征伐各路鬼神妖魔,夺取诸道权柄,威压神人妖魔。建立神庭,卧座三十三重天宇,再现上古天庭之威,征服诸天万界。
  • 明伦汇编人事典魂魄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魂魄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幸得相逢未嫁时

    幸得相逢未嫁时

    有一种债主,你借了他的钱,还钱他不要,非要让你还别的,还要连本带息!她就是因为借了他三两银子,结果,被他“欺负”了,手段“令人发指”......
  • 医妃驾到:傲娇王爷哪里逃

    医妃驾到:傲娇王爷哪里逃

    死亡的滋味如何?陷入无边的黑暗,没有光亮也没有救赎。那死而复生的滋味又如何?本应开挂的人生却又重新陷入甜蜜的陷阱。即使你是蜡烛的光,我愿飞身而上。可是为什么你要让我知道那种残忍的真相。
  • 父亲捡了一本书

    父亲捡了一本书

    作品集中既有励志作品,如《做了一次乞丐》,说的就是正值叛逆年纪的“我”想干出一点事来,向父亲证明一下自己的存在,后来“我”成功了,但是这时才发现,那厚重的父爱始终是自己前进的动力……亲情故事,如《我要减肥》,故事说的是一个瘫痪在床的父亲看到减肥广告,竟然也要减肥,是老人要赶时尚还是什么原因?故事的结尾谜底揭开,原来因为儿子照顾得好,他的体重日益增加,儿子照料他时一次比一次吃累,老人过意不去,所以才要减肥,集子中还收录有笔者精心创作的传奇故事,哲理故事……我想一定不会使您失望的。
  • 王爷后院着了火:拽拽王妃斗夫记

    王爷后院着了火:拽拽王妃斗夫记

    “王爷,王妃不见了,好像是跟太子游山玩水去了。”老管家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某王爷:“派几个杀手去把抓回来就是了,这样的小事不要烦我。”然后,他家后院就着火了。
  • 手术刀下的墨香

    手术刀下的墨香

    《手术刀下的墨香》是一位美容外科医生的散文集,全书以作者与网友互动形式呈现给读者。作者作为一位整形医生,表达出与喧嚣保持距离,守住一方天地的安静释然。文字从技到艺创造一种灵修,一种价值。
  • 红楼情缘

    红楼情缘

    亲情在他们的眼里是利用的工具。黛玉只当是看了一场戏。主仆之情在她的眼里只是让她富贵加身的筹码。黛玉也只淡淡而笑不与理会。朋友之情在他的眼里只是夺取更多利益的,黛玉也只当是过眼的烟云不放在心上。他们将这些都看做理所应当,可黛玉却不想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她不愿大张旗鼓地表示出来。她只是消无声息的反击,却让他们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究竟错在哪里。那盛世繁景下的种种罪恶,却都在黛玉的反击下显现了出来。慌了、惊了。没有了那富贵的外衣,他们才发现自己竟是跳梁的小丑。真是一场红楼一场梦,回头望来却是空。黛玉——世外仙姝。有着空灵的容貌。也有着满腹的才华。在贾府之中,她不想将自己的才华尽数展现,可是那不经意地风华惹来多少人嫉妒。黛玉将她们的嫉妒不放在心里,用着灵牙利齿成功的让贾府的当家人——贾母放弃了联姻的想法。友情推荐:古心儿《傲雪凝寒》雨若菲彤《红楼之玉溶潇湘》粉雪蝶舞《教主夫人别装纯》
  • 魔武云传

    魔武云传

    云梦武府三少爷因自身问题,无法修炼魔法以及战技被人称为废物,但就在六岁那年,他强势崛起,横扫一切说他是废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