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700000482

第482章 走投无路

董允快步走出帐,去后帐寻找记录,片刻他拿一本文书走了回来,翻到具体的一页,呈给刘璟,刘璟看了一遍,问董允道:“徐长史建议在学士基础上再设立学吏之职,再提高钱粮补助,休昭有什么想法吗?”

董允看过这本文书,他笑道:“徐长史的真正意图,应该是想建立一种官员候补制度,学士再通过考试后,获得为官的资格,但一时没有空缺,他们就先在书院中研究学问,等待有实缺后再补上去,在候补期间,他们的钱粮补助就不能和学士一样了。”

刘璟负手走了几步,缓缓道:“其实我倒不在意增加一点补助,我只是觉得这种考试选官制度不太合适。”

“州牧是说由江夏书院考试选官不合适吗?”

刘璟点点头,“既然是候补官资格,就应该由军政署统一考试,交给江夏书院做这种事,有点越俎代庖了。”

董允笑了笑道:“这个问题我曾经和徐长史讨论过,我们都认为现在推行统一考试还不是时候,毕竟现在官员都是以举荐孝廉为主,一下子取消孝廉举荐制,很容易遭到北方士族的反对和抵制,对我们引进人才不利。

所以徐长史就想用一种委婉的办法,设立学吏,名义上是为了提高钱粮补助,实际上是为荆州选官,以后荆州普通官员都从学吏中挑选,这样渐渐就成了一种约定,也可以被士族们接受,将来再推行统一考试也就容易很多。”

刘璟沉思良久,他也不得不承认还是徐庶考虑得比较稳妥,关键是先让考试深入人心,然后再定制度,这样循序渐进才是稳妥之道。

刘璟从桌案上取过文书递给董允笑道:“这件事先不慌决定,退回去,让徐长史他们再斟酌一下,另外,不要叫学吏,太直白了,可以叫博士,比如为官者要德才兼备,德就是要举孝廉,而才就是须取得博士资格,至于博士,不一定是荆州书院,比如河北崔学也可以,要给北方士族一点机会嘛!”

董允点点头,“微臣会附加一份报告,把主公的意思转达给徐长史。”

这时,刘璟回头看一眼门口的亲兵,“什么事?”

“启禀州牧,秭归城内有使者到来!”

.........

简雍心情忐忑地跟着士兵向军营深处走去,虽然他们封锁消息,不让荆州知道秭归城的粮食已绝,但简雍觉得那不过是掩耳盗铃,巫城都被荆州军攻下了,刘璟怎么可能不知道秭归城的粮食情况,否则也不会这样困而不打了。

还有城内混乱情况,荆州军的大木台上看得清清楚楚,那么他的求和还有什么意义,除非投降,否则刘璟不可能有任何让步,刘封偏偏不肯投降,一定要让他和刘璟讨价还价,简雍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

不多时,他们来到中军大帐前,一名士兵高声禀报道:“启禀州牧,秭归使者已到!”

“进来!”

简雍被士兵们带进了大帐,大帐内正面坐着刘璟,旁边坐着一名头戴高冠的文士,正是军师司马懿,简雍却不认识他,简雍快走两步,躬身施礼道:“简雍参见州牧!”

刘璟笑了笑,“原来是简先生,我们好久不见了。”

简雍苦笑一声道:“大概有五年了。”

“但简先生却风采依旧,看得出很受皇叔器重,这次先生受皇叔之命,为何而来?”刘璟笑眯眯问道。

简雍愕然,连忙解释道:“下官是从秭归城内而来,并非是从江对岸过来。”

“原来如此,看来是我误会了,那先生是来下战书吗?”

简雍听出刘璟语气中揶揄之意,他紧咬一下嘴唇道:“我并非是来下战书。”

“那是来投降吗?”刘璟毫不给他机会,抢断他的话头。

简雍从刘璟的咄咄逼人的气势中,忽然意识到刘璟完全知道自己是来求和,所以才强势压制住自己,他叹了口气,一言不发,他实在不知该怎么开口。

这时,旁边司马懿笑道:“或许简先生是来议和,我说得对吧!”

简雍点点头,“请问阁下是?”

“在下司马懿。”

“原来是司马军师,失敬了!”

简雍不再和刘璟说话,而是对司马懿道:“司马先生说得不错,我确实是来议和,我家公子希望能和荆州军达成妥协,两家罢兵。”

刘璟冷冷道:“刘封想怎么议和,先生直接说吧!”

“我家公子愿意交出秭归县,条件是准我们的军队撤到对岸,我们放弃秭归和巫城。”

刘璟摇了摇头,“你们只能放弃秭归,巫城已经不属于你们了,另外,我最多允许不超过十人撤去对岸,多一人都不行。”

简雍脸色大变,这就等于军队全部投降,怎么可能?他嘴唇动了动,“那....带着一半军队.....”

“不行!”

不等简雍说完,刘璟便断然拒绝,“最多十人离去,多一人都不行!”

简雍无奈,只得施礼道:“那我回去和公子商量一下。”

刘璟立刻命令手下,“送简先生出营。”

简雍告辞而去,刘璟和司马懿对望一眼,司马懿淡淡笑道:“今晚刘封必然突围!”

.......

刘封脸色铁青地听完简雍的禀报,刘璟的苛刻条件令他怒火万丈,他捏紧拳头咆哮道:“我宁可战死,也绝不受辱!”

“公子息怒,现在不是发怒之时,我们要冷静想想对策。”

刘封长长吐了一口闷气,恨声道:“还能有什么对策,难道还要我掉头去打巫城吗?那只会让我死得更快。”

简雍思虑半晌,他也无计可施,他们除了突围外,就只能接受刘璟苛刻的条件,那实际上就等于投降,可留在城中没有粮食,三天后也会全军崩溃,简雍左思右想,一时也拿不出一个合适的方案。

这时,刘封冷笑一声道:“或许我可以驱民为先锋,这样突围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简雍大惊失色,连连摆手,“不可!那样会把皇叔的名声毁坏殆尽,要铸下大祸。”

刘封只是一时之言,他也知道父亲把名声看得极重,自己驱民作战,就算一时成功,父亲绝不会饶恕自己,或许还会杀自己向秭归人谢罪,刘封负手走了几步,他在考虑怎么向父亲交代,如果不打一仗,六千军队就丢掉了,巫城和秭归也完了,父亲绝不会饶他。

想到这,他停住脚步,咬牙切齿道:“左右是个死,若不打一战,我怎么甘心!”

.........

夜幕降临,高高木台上,荆州军石砲攻势依然在继续,整个城内弥漫着呛人的粉尘,在靠近东城门处,六千军队已经全部集结完毕。

刘封将一部分粮食分给了士兵,每人只分到两合米,这让所有的士兵都忧心忡忡,就算冲出重围,这点米又能让他们支持多久。

“弟兄们放心,前面还有信陵县,那里没有什么守军,还有足够的粮食,只要我们冲出重围就有希望了。”

刘封顶盔披甲,手执一杆亮银枪,胯下一匹雄骏的白马,他不停地安抚士兵,或许士兵们被他迷惑,但军官们却不傻,信陵县怎么可能没有守军,就算杀过信陵县,那西陵县怎么办?杀过西陵县,他们又怎么渡江?根本就没有一点希望。

这时,刘封将心腹大将赵威叫到一边,低声对他道:“你率五百军守住秭归,等我返回后,你可立刻关闭城门,不准让荆州军杀进来。”

赵威抱拳应道:“请公子放心,卑职不会有任何闪失。”

“开城门!”

刘封低低一声令下,城门缓缓开启了,士兵们开始列队向城外奔去,刘封长枪一挥,“给我杀出去!”

六千士兵冲出城门,直向荆州大营杀去,在夜色中,刘封却渐渐放慢速度,他压根就没有打算突围,他只是想作战一次,给父亲一个交代,然后他再答应刘璟的条件,丢下军队回对岸,这些士兵的死活,他才不会管。

士兵们刚冲出一里,对面忽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战鼓声响,“咚!咚!咚!”喊杀声震天,三万荆州军从南北两个方向杀来,声势浩大,瞬间便和刘备军迎面撞在一起,两军展开厮杀。

这时,刘备军士气早已低迷,在军官们的带领下,士兵们纷纷跪地投降,后面的军队则无心恋战,掉头向城内奔逃,刘封见对方早有埋伏,他第一个调转马头回城。

不料城门已紧闭,士兵们奔回却无法进城,刘封急得大喊:“城上快开门!”

城头上出现一员大将,正是他留下的守将赵威,他率五百军守城,当大军刚出城,他便立刻关闭了城门,赵威在城头冷冷道:“刘封,我已决定投降荆州军,你要突围,自己去吧!恕我不奉陪。”

刘封气得几乎晕倒,他又哀求道:“赵将军,我一向待你不薄,你何必断我后路?”

“呸!”

城上赵威大骂道:“你为一己之利出卖将士,还有脸回来?去死吧!”

他暗暗张弓搭箭,猛地一箭射向刘封,刘封急躲,却慢了一步,被一箭射中肩窝,他大叫一声从马上栽落。

就在这时,廖化率领三千军掩杀而来,士兵们见大势已去,无路可逃,纷纷跪地投降,赵威也下令开启城门,率军出降。

秭归城破,铺天盖地的荆州军杀进了城内,这时,刘璟在数百骑兵护卫下纵马疾奔而至,他忽然看见被俘的简雍,便勒住战马,缓缓来到简雍面前,简雍双手被缚,垂头丧气,不敢抬头看刘璟一眼.

刘璟笑了笑,“简先生不必害怕,我们是老相识了,我不会为难你,烦请先生过江一趟,替我给刘备送一封信,如何?”

简雍有点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就这么放自己吗?刘璟微微一笑,“如果先生是诸葛亮,或许我就不会放了。”

简雍臊得满脸通红,刘璟这是在暗示自己无能,不值得一用,他长长叹了口气,“简雍确实是无能之辈,南征北战二十年,却不能替主分忧,罢了,简雍愿为州牧送信。”

刘璟看了他一眼,随即令道:“放了他,给他一艘船送他过江!”

同类推荐
  • 男儿天下行

    男儿天下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们这个江湖,由人组成,因人而盛,却从未因人而衰……
  •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阵营中的臭名昭著的战犯。包括:德国的戈林;日本的冈村宁茨 ,坂垣征四郎等。讲述了他们罪行累累的一生。
  • 美女貂蝉走江湖

    美女貂蝉走江湖

    人在乱世,游血江湖;终极一杀,剑指曹刘!这一切,只为还夫君吕布那份粗鲁的真情,貂蝉拼了...
  • 獒唐

    獒唐

    大唐......得魏晋之遗风,又承胡夷之奔放,无理儒之板古,避世家之横世。这是最好的时代,万里江山如画,四海呈平似锦。但,这也是最残酷的时代,皇权血祭父兄,欲望蒙蔽亲恩。自太宗起,子篡父、弟弑兄、父杀子、子叛亲、妻谋夫、臣逆君,李唐天下,似梦魇缠身,相杀不绝。皇权更迭,更如鬼獒啖亲而存!九犬一獒,这个流传于后世关于藏民驯獒的传说,真假姑且不论,但却真实地映照在这天唐盛世之上。那么,一只幼犬,弃于襁褓,游离獒群之外,又当如何百炼成獒,逆世而生呢?吐槽群:274736025全订群:531461799
  • 汉时明月宋时关

    汉时明月宋时关

    也曾梦到过百万雄兵,金戈铁马的刘客,在穿越成一个棺材铺老板的儿子后,发现没有盖世神功,也没有无双谋略,只有一点小聪明的自己,也许只能做一个富家翁,一只太平犬。
热门推荐
  • 傲娇老婆:首席男神找上门

    傲娇老婆:首席男神找上门

    慕棉只是去酒吧喝了一次小酒,结果却招惹了一个大麻烦。“老婆,你得负责。”身旁的男人一脸委屈的说道。慕棉:“……”WTF?这人怕不是个傻子吧。翌日,男人敲响了她的门。还不等她问个明白,男人下一句话就将她轰上了天:“妈,棉棉不让我进来!”慕棉:“……”我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她对这个男人避之唯恐不及,可男人就好像在她身上安了眼睛一般对她了如指掌。四年后……男人:“陪你疯了这么久,是不是该交点利息?”慕棉:“男神,可以分期吗?”
  • 快穿,女王来嗨皮

    快穿,女王来嗨皮

    快穿,1V1“咸宠” 女王殿下因所爱的男宠“不小心掉进了世界漩涡”而前去“英雄救美”的追逐故事 精致少年一脸委屈的看着眼前女人“宝贝,别气了,待会动胎气了” 女王殿下“说到这个我就来气” 阴沉的吸血鬼看着眼前一脸张扬的少女“好想把她拉入黑暗” 女王殿下“wtf???” 傲娇帝王看着眼前皮的不要不要的妻子“爱妃,伤身啊,待会晚上没体力了啊” 女王大人“别说了,白白” …… 想看我们霸气女王和小奶狗的“追逐故事嘛?”来吧来吧,欢迎入坑(不会太宠不会太虐,正好符合你那飘忽不定的心!!!)
  • 重生之王妃养成记

    重生之王妃养成记

    半夏是宁王妃忠诚如狗的婢女。一朝被宁王看中选为通房,主子发难被卖农家,嫁于痴儿为妻。傻子说:“半夏是常绿灌木,会开花能入药,中看又中用,实乃好物。”傻子还说:“你若不弃,我便陪你直上云霄。”半夏细细瞧,这个夫君身强体健外貌好,还仔细将她放在心上,甚好。从此,夫妻携手并进,一步一步青云直上,换个姿势爬到与旧主同等高度。半夏:“我的夫君位高权重,而且没有通房丫头哦。”宁王妃:……
  • 王爷总想顶风作案

    王爷总想顶风作案

    1v1强强联手,男强女也强,捕快女主VS美人男主。书名虽然搞笑,但实际上是个轻松点的正剧来着。当至亲在面前死去,是任由一切沉到湖底,还是拼尽全力让真相浮出水面?蓝展颖同花慕凉都选择去拼尽全力。阴谋,陷害,亲情,友情交织迷离。又如何去理清这所有的线索?一个少年时候的约定令人结缘;一个共同追寻的答案令人同行。哪里管什么江湖恩怨,家族情仇;只要走到最后,万事到头也就迎刃而解。
  • 汉末的幸福生活

    汉末的幸福生活

    带着随身空间穿越汉末,种种田,养养鱼,遛马斗狗,赶羊放牛。 打打杀杀非我愿,逍遥种田才自在。
  • 逆袭太子妃:高冷男神桀骜妻

    逆袭太子妃:高冷男神桀骜妻

    他毒舌、腹黑、清冷、高贵。她凌厉、俊美、桀骜、智慧。她狂跑,他猛追。老公是极品腹黑男,闺蜜是超级心机婊,且看傲娇纯情的她如何在漩涡中引风推浪。请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梁粉小铺搜拼音也可以:liangfenxiaopu
  • 别把抱怨当习惯:阿里巴巴给年轻人的14堂智慧课

    别把抱怨当习惯:阿里巴巴给年轻人的14堂智慧课

    有些年轻人在进入社会之初,常常是雄心勃勃,干劲十足,但随着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事业屡屡受挫,当初的雄心壮志已经不在,便开始抱怨这个世界,抱怨老天的不公,抱怨命运的艰辛。当他们将抱怨当作习惯的时候,他们就沦为了平庸无奇的人。反过来看那些平庸的人,你会发现抱怨是他们最显著的标签。可以说,抱怨就像一颗钉子,会将一个人钉在失败的墙上,永远都不得解脱。
  • 极品护法神

    极品护法神

    曾经的修行第一大派经世派一心想要重振门派,期望再现往日领袖群伦之风光;而西界山内,古魔议会更是野心勃勃,想要再次称霸中原重现魔神当年之荣光;如今却是人族昌盛,古魔则已被困于西界山内。这样的局面不会持续很久了,不甘心的古魔议会酝酿的一场惊天阴谋正在席卷而来。张敬轩身携青蛇护法一起成长着,当他修为达到前所未有之境界时,而青蛇护法已成为金龙护法,这时他们才发现原来这一切竟然早已注定。可这种命运却不是他想要的。金龙护法口吐一本古书吼道:“好,那我给你改写命运!”
  • Lord of the Flies
  • 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虽看似官场小说,却实则写人情、人性,写一个基层干部在宦海浮沉中的境界与情怀。他也是一个头脑灵活、精明强干之人,也懂得“官经”,一心想通过各种努力获得升迁的机会;他有着善良的心性,悲悯的情怀,一路成全别人,从未不择手段;他珍视亲情友谊,诠释了一个中年男人最后的侠义之道。